凉州贤孝女性形象解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贤孝与旅游融合传播策略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贤孝与旅游融合传播策略研究作者:冯文娟柴玉蓉来源:《大观》2022年第01期摘要:凉州贤孝属于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体验性、娱乐性、审美性和稀缺性等特点,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文化传播价值,更容易与旅游相融合,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传承和活态保护。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态保护注:本文系甘肃省2021年度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贤孝传播研究”(2021B-526)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凉州贤孝的传播与发展凉州贤孝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一种在武威市凉州区城乡及古浪、民勤等部分乡村传唱的民间曲艺说书形式。
凉州贤孝讲述的内容颇多,既有帝王将相、英雄烈士的故事,也有淑女烈妇、孝子贤孙、才子佳人的故事,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然而,凉州贤孝并没有固定的文本,传播方式以口口相传为主,传承人之间或者是有血缘关系,或者是师徒关系,并且传承人数越来越少,使得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危机。
同时,人们对凉州贤孝的认知仍停留在一种较低的水平,缺少保护历史遗产的基本认知,传播手段一直较为落后,达不到对凉州贤孝进行传播、传承和保护的目的。
近年来,凉州文化研究院建立了专题网站,开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栏,通过走访民间传承人对凉州贤孝的唱词进行记录、整理和考证,采用录播的方式对凉州贤孝进行保护,但这种唱词文本的传播方式非常有限。
以凉州贤孝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研究多集中在凉州贤孝的起源、生存现状、音乐形态、民俗语言的运用等方面,研究内容较为具体和单一,对凉州贤孝的保护和传播方式的研究比较少。
二、武威市的旅游现状与VRIO模型武威市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出台了各类旅游政策,成立了专门的旅游机构,规范了管理体制,并先后打造了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历史文化街区、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苏武沙漠大景区、温泉度假村、天祝冰沟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等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培育形成了新的旅游景区,开辟了历史文化游、生态观光游、红色文化游、科普研学游、民俗风情游、绿色乡村游、城市休闲游、自驾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提升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凉州贤孝的艺术价值

撰文/董朝霞凉州贤孝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深受武威人民的喜爱。
相传是在秦始皇修建长城时期,全国上下的青壮年都被征集,唯独剩下盲艺人不能为修建长城效力,秦始皇看这些人无用,于是就下令抓取盲人,让他们以肉身来垫筑长城。
恰巧这件事情被人文始祖伏羲知道了,他便扮演成盲人为秦始皇演唱,在歌颂功德的同时,也娓娓道出盲人的辛苦与不容易,终于使始皇帝改变了看法和态度,赦免了盲人,后来伏羲又授以盲人弹唱技艺,让其在人间献艺,行善营生,从此盲人便开始了专业性的说唱生涯。
凉州贤孝通常以叙述忠臣良将、 孝子贤孙、才子佳人、烈妇淑女、英雄贤士为主要内容。
表演形式可以是一人怀抱三弦边弹边唱,也可以是一人弹唱多人用二胡或铃铛或快板等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在外要贤,居家尽孝”,这是贤孝的文化内涵。
这种劝善书广为流传在凉州这片热土上,韵味久久绵长。
凉州贤孝的历史渊源凉州贤孝又叫凉州劝善书。
单纯地从字面意思来看,“贤”,可以是贤惠、贤子、贤徒、贤臣等。
而“孝”就是孝顺之意。
这门古老的说唱艺术广泛流传于武威市凉州区的城北乡,以及与其毗邻的古浪、民勤、金昌市的永昌县一带。
关于凉州贤孝的起源,民间一直流传着两种说法。
一种清末说法,另外一种是明朝说法了。
但是不管起源于哪个时期,它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动摇的。
下面先谈谈有关凉州贤孝的另一个传说。
据说在清末年间,因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凉州地区的饥民日益增多,乞丐们衣衫褴褛,破烂不堪,并且成群结队。
凉州的四个城门洞中经常有许多乞丐(其中大多为盲人)唱着悲惨凄凉的歌,向行人乞讨。
当时,凉州有一落第秀才名叫沈其玉,能诗善文,会拉弹唱。
虽然家庭富裕,却无力为民解忧解难,感慨之余,便想出了一个办法;于是他借鉴乞丐的唱腔和当地民歌,根据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编出若干唱段。
把一些盲人请到家中口授给他们,让他们熟记于心以此去谋生。
从此,凉州城乡便出现了一批身背三弦,手拄拐杖以卖唱为生的盲艺人。
凉州贤孝的美学特征

、
音 乐美
凉 州贤 孝 是一 种弹 唱艺 术 ,但 它 的唱 词本 身 并不 十 分突 } , _ } j 经盲 艺人 有 情有 色 的弹 唱 ,则意 境豁 达 ,催 人泪 下 。这 是 因 为 凉 州 贤术无 限 的 生命 力 。音 乐产 生 于人 的情 感 ,而 情感 又产 生 于 客观 事物 的 影响 。 因 此 ,音 乐作 为 客观 事物 所激 发 的情 感 的产 物 ,它 必然 以声状 物抒 情 ,而 凉 州贤 孝也 具有 这 一 点 。凉 州 贤孝 的音 乐性 较 唱词 尤 显深 ‘ 邃 。凉 州贤 孝 通过 盲艺 人 的弹 唱 , 即通 过 音 乐来表 现 意境 ,其基 础 是旋 律 。在 弹唱 时先 有 “ 弦 ” ,尔后 拉 “ 门 ”, “ 门 ” 调 过 过 之 后 一 有 “ 岔 曲 ” ,然 后 接 “主 曲 ”, 最后 以 “ 岔 ”收 般 前 后 尾 。盲 艺人 根 据情 节和 感情 的需要 ,在 节 奏和 旋律 ,拖腔 上 变化 润 饰 ,或平 缓 、或 深沉 、或 激 昂 、或句 句 紧扣 。气 氛 热烈 ,唱来 婉 转流 畅 ,如 泣如 诉 ,形成 高 手艺 人 的独特 风 格 。凉 州贤 孝 的音 乐 还保 留 了许 多古 老 的唱腔 杂 调 ,吸 收 了杂调 和地 方 民歌 的 丰富 营 养 , 曲调 流 畅 ,富于 变化 ,即兴 性很 强 。凉 州 贤孝 该 唱则 唱 , 该 说则 说 ,唱 白杂 揉 ,但有 的曲 目唱 白是 固定 的 ,有 的则 根 据听 众 的情 绪调 整 ,盲 艺人 的耳 朵 在随 时捕 捉着 听众 的反 映 ,若 有打 呵 欠或 杂乱 交 谈者 ,盲 艺人 则 立 即改变 所 唱 内容 ,加 重手 劲 的 同 时,也加重 唱词 ,这样 的调整 很快能端 正听众 的态度 ,所 以,凉州 贤孝具有永久 的魅力 ,其不 断杂揉其 它成分 ,也是凉 州贤孝 不可缺 少 的因素 。比如在 《 十劝人 》中 ,开 头就有 一段说 白: “ 儿个观 今 众 们听清下 ( ),我各样 儿里唱着 叫观众们 听 ,观 众们请 了个好 楚 瞎 弦,请上 的瞎弦努 力的唱 ,唱完肯 定对你们 的儿孙 教育性 强 。观 众 们的儿孙上 来能做 官啊 !”这 段对 白完 了才 开始主 曲的弹唱 。
浅析民间音乐《凉州贤孝》

浅析民间音乐《凉州贤孝》摘要摘要:凉州自古就是一个经济繁荣、音乐昌明的边郡要驿,其高度的古代音乐成就在中国艺术殿堂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席位。
凉州的音乐文化成为影响中原的重要因素。
本文对植根于凉州的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民间曲艺——凉州贤孝,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冲击,以什么样的面貌生存的问题进行描述。
并对这种生存方式是所有民间音乐所共同面临的,还是凉州贤孝特有的,以及造成这种生存现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凉州的历史概况以及及凉州贤孝的起源,第二部分介绍凉州贤孝的内涵、艺术形式、功能、语言音调特征等。
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凉州贤孝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保护并发展。
凉州贤孝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长期以来流行于武威城乡,同时在古浪、永昌等地也深受欢迎。
凉州贤孝的演唱形式极为简单,说白、诵唱和伴奏一般由一人完成,多于一人的演唱形式也偶尔有之。
凉州贤孝的说唱内容多是一些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以歌颂古今英雄贤士、淑女烈妇、孝子贤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故事为主,喻隐恶扬善、喻时劝世、因果报应、为贤行孝等宗旨于其中,故名“贤孝”。
它的唱词语言以凉州方言为主,通俗幽默,风趣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又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
它的音乐保留着古老的唱腔曲牌,吸取了“凉州杂调”和地方民歌的丰富营养,以传统段子占大多数,一般分为国书和家书两大类。
内容与英雄贤士、忠臣兴亡为唱本的是国书;以反映人情世俗、悲欢离合以及日常生活的为家书;除国书和家书以外,还有一些杂调。
这些随和、亲切而不乏哲理的故事内容,对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言行规范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文中对贤孝的旋律、调性、曲式结构、伴奏乐器以及艺人的生活都做了阐述;并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贤孝的起源做了辩证的分析。
凉州贤孝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保护发展是文章中的重点,因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与人打交道的。
无论研究哪一种音乐文化离不开承载它的地理、社会和人,包括当地的民俗和传统思维方式。
民俗语言学视角下的凉州贤孝

点,凉州方言作为语言的地域性变体,是随着凉州 地 区 的 政 治、经 济、文 化 的 发 展 而 逐 步 建 立 形 成 的,它是凉州人民的交际工具,也是凉州地方文化 的重要载体。在凉州贤孝中来源于民间生活、劳 动的凉州方言土语,是凉州地区最基本的口头文 化遗产,这些承载、隐藏着深厚而丰富民俗事象的 方言语汇,既是凉州民俗的载体,本身也是一种民 俗现象,原生态地描摹了凉州人的社会观念、婚丧 嫁娶、人生礼仪、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民俗生活 和民俗文化,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凉州特有的民风 民情,成为凉州风土民情的“活化石”。本文拟从 凉州贤孝唱词中所记录的民俗语汇,探析凉州地 区的风土人情和民俗风貌。
一、称谓民俗
称谓语是指“说话人在称呼或指代某人时根 据双方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方的身份、职业等因素 而对他使用的指称用语。”“一个地方的称谓语系 统可以鲜明地反映出此地的社会文化,包括传统 习俗、伦理观、价值观、政治背景等”[5]。称谓语不 仅是一种 语 言 现 象,而 且 是 一 种 文 化 现 象。 凉 州 地区在其长期的历史与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 本地区复杂的称谓语系统,这些称谓语中很多都 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事象,反映了凉州地区独特而 丰富的民俗文化。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
1.老娘婆(收生奶奶、收生婆) 疼呀疼得很, 疼得满炕滚。 早上生娃娃, 生到晌午整, 炕上偎开了个老窟窿。 脖子梗,眼睛瞪, 腰子一趔攒了些劲。 收生奶奶把嘴捂硬, 獉獉獉獉 扑楞地生下了个小 孩 童。(《凉 州
贤孝精选·侯梅英反朝》)
老娘婆生给的一身白, 獉獉獉 老娘婆 进 门去把灯 点 着。(《凉 州 獉獉獉 贤孝精选·白鹦哥盗桃》) “老娘婆”是凉州贤孝中对专为产妇接生的妇女的 背称,又叫收生奶奶、收生婆、接生婆等,这一称谓 反映出凉州地区民间的生育习俗。 在西北地区农村,由于经济落后,人们生活水 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有限,再加上落后生育观的 影响,妇女生孩子都选择在自己家里生产,“老娘 婆”这个职业便应运而生,她们一般都是由上了年 纪的已生育过的妇女担任,这些“老娘婆”没有受 过正规医学训练,大部分连大字都不识一个,但她 们有接生方面的丰富经验,不但能处理一般的难 产,还会用 土 方 法 治 疗 产 妇 和 婴 儿 的 疾 病。 不 管 天 晴 下 雨,还 是 白 天 黑 夜,只 要 谁 家 的 妇 女 生 孩 子,都会把“老娘婆”请到家里助产。妇女分娩时, 忌产妇的丈夫、母亲、未婚女子在场,只有 “老娘 婆”会一直守候在产妇旁边,等待孩子出生。“收 生”后,产妇家会在当天请“老娘婆”在家吃饭,并 请“老娘婆”为孩子举行“洗三”之礼(婴儿出生第 三天,为其 沐 浴),洗 三 那 天,产 妇 家 会 给 “老 娘 婆”蒸一副供养(15个带花型的馒头),送一条毛 巾,作为谢礼。 新中国成立 以 后,随 着 医 疗 卫 生 条 件 的 逐 步 改善,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老娘婆”这个职业已 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 2.媒婆(说媒的人、媒人)
凉州贤孝——镶嵌在丝路重镇上的曲艺明珠

凉州贤孝——镶嵌在丝路重镇上的曲艺明珠
邓丽媛
【期刊名称】《美化生活》
【年(卷),期】2022()5
【摘要】“凉州贤孝”作为一种极富地方特色和汉族传统的民间说书艺术,对历史文化名城——武威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甘肃最有代表性的地方传统曲艺之一。
本文介绍了“凉州贤孝”的起源、演变及其所具有的艺术特色;深入调研了“凉州贤孝”的发展与内涵,揭示了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所具有的艺术之美,并为了使大众更好地了解、传承与保护“凉州贤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笔者的观点。
【总页数】3页(P0072-0074)
【关键词】凉州贤孝;传统曲艺;艺术起源;地方特色
【作者】邓丽媛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相关文献】
1.民间曲艺——“凉州贤孝”刍议
2.凉州贤孝:唱响大西北的民间曲艺
3.镶嵌在化纤名镇上的耀眼明珠--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采访札记
4.镶嵌在须水镇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5.镶嵌在桃花镇上的明珠——新疆兵团农八师133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凉州贤孝唱词的语言特色

动活泼 、 通俗易 懂 、 俏皮生动而又真实的凉州方 言
土语 、 俚 俗语 和粗鄙词语 , 较少使用典雅的书面语
体 的词 , 使 贤孝 唱词 的语言具有鲜 明的 u语性 的特
点 。如 :孽 障 、懒家弯里 、驴 日畜 、愣怂变 、茶兮 兮 、嘹活 、老胯塌 、二愣 、腰食 、欺搅 、仰 板子 、
2 7
味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口语性 ”的语 占特色 。
用 的六字句 、 九字句也是时常 出现 , 有时也使用超 过 十字 的多字句 。 甚至不 同字数 的句子 , 在 同~唱 段 中混合使用 , 说 的部分更 南演唱者 自由发挥 , 可
长可短 ,灵活多变 。如 : “ 头不梳脬牛衣 , 脸 不洗赛锅底 , 脖子 不洗赛 车轴 , 脚 不裹是 个骆驼蹄 , 两手不洗捌 粪杈 。 ” ( 《 扒
的 ,恋爱的 ,抱住 脖子亲嘴 的。 ”( 《 白鹦哥 盗桃 》 )
这段话语基本 以三 个字为 主, 而且都省略 了定语 中
心语 “ 人” ,简短明 了,生动活泼 ,具有很强 的 口 语性特点 。 “ 相 公 ,去 了没有 ?”“ 妈妈 ,我去 来。 ”“ 去 见来没有?”“ 见 来么。 … 家骂来没有?”“ 骂来么 没有骂 ! ”“ 哎哟哟哟哟,把你 骂 了些子什 么散 ?”
俗 生 活 的 一 面镜 子 。
关键词 : 口语性 ;灵 活性 ;风趣性 ;夸张性 中图分类号 :1 2 0 7 文献标 识码:A
凉州是 甘肃武威市的历史称谓 , 是古丝绸之路
重镇 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历史上凉州 曾经是 五凉 之都 ,西夏国 的 “ 陪都 ” ,元代成 吉思汗之子 与西
第2 2 卷
第1 期
试论凉州贤孝传统道德思想的当代意义

试论凉州贤孝传统道德思想的当代意义作者:李海燕来源:《科教导刊》2016年第24期摘要凉州贤孝是流布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城乡及周边一带的地区,是一种根植于武威民间的古老说唱艺术。
因内容是颂扬古今英雄贤士,淑女烈妇,孝子贤孙,寓隐恶善,喻时劝世,为贤行孝等宗旨于其中,故名为贤孝。
凉州贤孝所倡导的忠孝贤良的伦理,对于构建和谐家庭与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凉州贤孝道德思想和谐家庭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8.070Abstract Liangzhou filial piety is disseminated in Gansu Province Wuwei Liangzhou District,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area, is a rooted in Wuwei folk of the ancient art of rap. Because of the content is the praise of ancient and modern heroes of the Magi, lady heroine,descendents, contain hidden evil good, Al to persuade the world that for the purpose of filial piety Hyun, in which, named for the filial piety. Liangzhou filial piety advocated filial piety and good ethics, to have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to build a harmonious family and society.Key words filial piety in Liangzhou; moral thought; harmonious family“凉州贤孝”作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和地方文化,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内容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 州 贤孝是 社会 发 展 的产 物 。据史 料 考 ,凉州 理 、孝敬父母公婆 。因此 , “ 家书”中宣扬 的 贤孝 产 生 于元 末 明初 [ 1 ] 。 明朝 初 年 就 已经 十分 “ 孝 ”包 含 着 “ 贤” ,指 子 “ 孝”媳 “ 贤” 。 凉 成熟 ,在聂谦所著的 《 3 j ; 【 州风俗杂 勇 中有所 州 贤孝 能 够抓住 家 庭矛 盾 中 的 主要方 面 ,尤其 记 载 ,在此 后 几百 年 的历 史 长河 中 ,并没 有 消 是 善 于制 造女性 间矛盾 的高 潮 ,深刻 揭 露 人 物 退 ,而不 断 的发 扬 光大 ,成为 一 种独 具本 地 特 内心 的善 良和丑恶 ,把 人 物 的 内心 特征 表 现得 色 并广 为传 唱 的民间说 唱艺 术 。 淋 漓尽 致 。可见 ,女性 在 凉州 贤 孝 中 的地 位 尤 中 国伦 理 道德 与人 文 文化 贯 穿在 整个 历史
发 展 的过程 中,尤 其是 孝 文化 是 中国社会 几千
响。首先 ,应提及 的就是孔子 ,他是儒家思想
的创 始人 ,他重 视研 究社 会 的人 际关 系 ,提 出
因询得其情 ,即将妻弃之。有诗为颂 。诗 日: 刻木为父母 ,形容如在时。寄言诸子住 ,各要
了 “ 仁”的思想 。孔子认为 , “ 仁”是做人的 孝 亲 帷 。 ”而 在 凉州 贤孝 中 ,把 丁 兰 的 不 孝 归
文章从凉州贤孝人手 ,以女性形象为研究对 象 ,从女性文学 的角度 ,解析 凉州 贤孝中女性形象 的本性特 征及其她们的社会功能 。 关键词 :凉州贤孝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社会 功能
凉州贤孝是凉州本土所独有的、不可替代 为 重要 ,是 凉州 女性 的缩影 ,文章 主要 从 以下
的一种 民间艺术 形式 。凉州 贤孝具 有 强 烈 生命 几个 方 面来解 析凉 州贤 孝 中的女性 形象 。 力 和艺 术感 召力 。 “ 转 轴拨 弦三两 声 ,未 成 曲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1 0 - 0 6
作者简 介 :1 . 李 晓凤 ( 1 9 9 3 一 ) 。女 ,甘肃武威人 ,河西学院文学院 2 0 1 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2 . 钱 秀琴 ( 1 9 7 4 - ) ,女 ,甘肃 民乐人 。河 西学 院 中文系 副教授 ,主 要从 事 中国现 当代 文学研 究和 方言研 究 。3 . 王俊 程 ( 1 9 9 1 一 ) ,男。甘肃武威 人。河西学院文学院 2 0 1 1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本文 系 2 0 1 2年河西学院第三批大学生科技创 新研 究项 目阶段性成果 。项 目编号为第 2 6 6号。
1 2 5
“ 汉 ,丁兰幼丧父母 ,未得奉养 ,而思念劬劳 年 的沉淀,是中华劳动人 民智慧的结晶。中国 之恩 ,刻木为像 ,事之如生。其妻久 而不敬 , 传 统 文化对 凉州 贤孝 中的女 性产 生 了根 本 的影 以针 戏刺 其 指 ,血 出 。木 像见 兰 ,眼 中垂 泪 。
第2 3卷第 4期 2 0 1 3 年 1 2月
临沧 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o u na r l o f L i n c a n g T e a c h e r s ’ C o  ̄ e g e
V0 1 . 2 3 No . 4
De C- 201 3
凉州贤孝女性形象解析
倡 “ 孝 ” 道 ,他 认 为 “ 夫 孝 ,德 之 本 也 。 ”
给在蒲州工作的儿子 ,丁兰回家休了妻子 ,背
“ 夫孝 ,……终于立身 。 ” ( ( 孝经》 ) ,也就是 着柳木母亲去终南山修行 ,最终 ,母子得道成 \ 肝孝母》来源于割骨 说, “ 孝 ”是立 身立德之本 。孔 子著 书 《 孝 神,妻子却遭雷击 。 经》 ,并流传至今 。 自 此, “ 孝 ”成为 中华民 疗亲及剖肝孝亲的历史故事 ,但是进行了大胆 族 的传 统 美德 ,中 华 民族 精 神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的创 造 。在凉 州 贤孝 中 ,媳妇朱 金 彩为 自己 的 分 。在凉州 贤孝 中 , “ 贤” 既包 括君 臣 ,父 子 婆婆 扒 出肝 花心 当药 引 ,塑造 了一 个 刁蛮 、残
李 晓风 钱秀琴 王俊程
张掖 7 3 4 0 0 0 )
( 河西学院文学 院 ,甘肃
摘
要 :凉州贤孝是植根于古凉州 ( 今甘肃武 威)的一种古老而悠久 的民间说 唱艺术 。它反映 了武
威及周边地 区人 民特有 的生活状态与 面貌 ,传 承了本地区的 民间精神 。凉州 贤孝中的女性深受 中国传统 文化 的影响 ,突显 了女性 的本性 特征与贤孝特质 ,有善 良的 ,也有丑恶 的 ,对社会有一 定的教化功能 。
道理 ,即处理 家庭 间 的人 际关 系 ,以及 社会 上 咎于媳妇王素珍对丈夫的挑唆,使丁兰把母亲 的 君 臣关 系等 等 。孔子 提倡 多 种道 德规 范讲 了
鞭打致死 ,但因神仙点化 ,丁兰悔过 自 新 ,刻 两 千多 年 ,是 中国社 会 的道 德 准绳 。孔 子 还提 木奉母 ,但还是逃不过媳妇的残害 , 母 亲托梦
T y l o r ) ,他在 1 8 7 1 年出版的 保 始文化》 一书 中系统 地提 出 : “ 文化 是 一种 复合 体 ,它 包括
这也正是凉州 贤孝得名的原因。其 中 “ 家书” 知识、信仰 、艺术 、风俗 ,以及其余从社会学 主要宣 扬孝 道 , “ 孝 ”是 中 国儒 家思 想 的一个 得 的能 力 与 习惯 。 ”从 泰 勒 的文 化 定 义 中 ,可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凉 州 人 用 “ 贤 惠 ”来 评 价 女 以看 出文 化产 生 于 社 会 。 以文 学 的角 度 来 看 ,
一的创 作 理
调先有情”是对其情 、境 、意 的最佳 阐释 。富 念 与原型 有 生活 气 息 ,又蕴 含着 一定 的人 生哲 理 ,是 当 马 克思 主义 唯物 历 史 观认 为社 会存 在 决定
地 人 民 生 活 的 再 现 ,具 有 重 要 的 社 会 教 化 功 能 。就 思 想而 言 ,凉州 贤孝 主要 反 映 “ 贤 ” 和 “ 孝 ”两 个 主题 , 目的是 劝 人 向善 、孝敬 老 人 , 社 会 意识 。英 国文 化 学 家爱 德 华 ・ 泰勒 ( E・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