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贤孝”唱古今

合集下载

“凉州贤孝”声腔中的节奏布局-精选文档

“凉州贤孝”声腔中的节奏布局-精选文档

凉州贤孝”声腔中的节奏布局内容提要:“凉州贤孝”是流传在甘肃武威地区的一种说唱形式,唱词的语言以凉州方言为主,通俗幽默、风俗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又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音乐吸收了地方民歌的丰富营养,保留着许多独特的唱腔曲调,充满着浓郁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试图从“凉州贤孝”唱腔音乐的节奏布局,探讨其声腔特色。

“凉州贤孝”是流传在甘肃武威地区的一种说唱形式,内容多是些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述颂古今、寓隐恶扬善、喻时劝世、为贤行孝于其中,故名“贤孝”。

唱词语言以凉州方言为主,通俗幽默,风趣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又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音乐吸收了地方民歌,以及方言特色,保留着许多独特的唱腔曲调,充满着浓郁鲜明的地方特色。

从歌唱艺术来讲,发声方法和感情的抒发是两大元素。

贤孝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艺人们虽然不如戏曲一样讲究发声方法,但在能否打动观众方面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任何艺术手段并不是第一位的,如何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民间艺人为人们展示的民族声乐中最质朴的一面。

贤孝唱腔中音乐的节奏变化是他们首要的手段,这是由于贤孝是以说唱故事为主要的功能特点所决定的。

为了让听众在讲唱故事的过程中听清唱词,使故事情节能被听得连贯以吸引住听众,贤孝音乐在一定的程度上牺牲了音调的优美宛转,采取了叙述性为主的曲调特征,贤孝虽为单曲体,但节奏和节拍有多种形态,其音乐特色更是通过节奏的变化和对比,这种特点分别体现在乐句的内部乐句与乐句之间,以及段式与段式之间三个方面。

凉州贤孝的节奏特点和对比是由唱词和乐句共同承担完成的,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了贤孝音乐鲜明的特色。

一、唱词贤孝的唱词有正词和衬词之分,唱词结构有整齐句式与长短句式两种。

整齐句式又有基本句式和变格句式之分。

句式以七字句为多,十字句次之。

七字句词组的组合方式多为二、二、三,如《三女拜寿》中“东庄/要饭/狗拴了,西庄/要饭/门关了;南庄/要饭/没人了;北庄/要去了/门顶了。

凉州贤孝说唱艺术论文曲目传承创新论文

凉州贤孝说唱艺术论文曲目传承创新论文

凉州贤孝说唱艺术论文曲目传承创新论文凉州贤孝说唱艺术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是丝绸之路上民间艺术的一个瑰宝。

它是以组词成曲的方式传承和表现古代文化,其中曲调优美、歌词简练、意境深刻、韵律和谐。

古人曾有“乐府古辞,凉州贤孝”之说,足以说明凉州贤孝说唱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凉州贤孝说唱艺术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凉州贤孝说唱艺术起源于西周时期的“诗经”,是古代民间艺术的一种。

至隋唐时期,凉州贤孝成为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其曲调和民族风格也渐渐显现。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在《零陵闻钟》中有诗云:“钟声满天际,观者如相识。

愿君相与会,凉州贤良製。

”可见当时凉州贤孝已经成为士大夫和百姓喜爱的文化艺术形式。

在宋代,凉州贤孝风靡大江南北,民众热情高涨。

南宋文学家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也亲自编写了凉州贤孝诗词,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凉州贤孝文化的喜爱和推崇。

二、凉州贤孝说唱艺术的曲目和内容凉州贤孝说唱艺术的曲目广泛,分为男女弔唁、聚会娱乐、吹打和各类剧目。

其中男女弔唁是凉州贤孝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表现方式,以悼念感恩的方式表达对亡者的追思。

聚会娱乐则是凉州贤孝文化中轻松欢乐的表现,通常表现为朋友间的对话和互动。

吹打和剧目则更为庄严高雅,通常用于宣传田间劳动、农业技术和历史文化等知识。

凉州贤孝说唱艺术的内容着重强调了友情、爱情、家庭和社会责任等主题。

它通过深刻的艺术手法和优美的表现形式,让人们在娱乐中领略到人生真谛和情感真谛。

三、凉州贤孝说唱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在现代社会中,凉州贤孝说唱艺术的传承面临着各种困难。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瑰宝,许多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传承方面,我们要从多角度和多层面考虑,采取亲师传、师徒教、团队培训等传承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方面,我们需要积极探究新的表演形式和艺术手法,增强凉州贤孝说唱艺术的艺术张力和传播效果。

为了使凉州贤孝说唱艺术真正走进人心,我们也需要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创造出更加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感的作品,让这一文化瑰宝在时代的洪流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浅析民间音乐《凉州贤孝》

浅析民间音乐《凉州贤孝》

浅析民间音乐《凉州贤孝》摘要摘要:凉州自古就是一个经济繁荣、音乐昌明的边郡要驿,其高度的古代音乐成就在中国艺术殿堂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席位。

凉州的音乐文化成为影响中原的重要因素。

本文对植根于凉州的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民间曲艺——凉州贤孝,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冲击,以什么样的面貌生存的问题进行描述。

并对这种生存方式是所有民间音乐所共同面临的,还是凉州贤孝特有的,以及造成这种生存现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凉州的历史概况以及及凉州贤孝的起源,第二部分介绍凉州贤孝的内涵、艺术形式、功能、语言音调特征等。

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凉州贤孝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保护并发展。

凉州贤孝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长期以来流行于武威城乡,同时在古浪、永昌等地也深受欢迎。

凉州贤孝的演唱形式极为简单,说白、诵唱和伴奏一般由一人完成,多于一人的演唱形式也偶尔有之。

凉州贤孝的说唱内容多是一些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以歌颂古今英雄贤士、淑女烈妇、孝子贤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故事为主,喻隐恶扬善、喻时劝世、因果报应、为贤行孝等宗旨于其中,故名“贤孝”。

它的唱词语言以凉州方言为主,通俗幽默,风趣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又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

它的音乐保留着古老的唱腔曲牌,吸取了“凉州杂调”和地方民歌的丰富营养,以传统段子占大多数,一般分为国书和家书两大类。

内容与英雄贤士、忠臣兴亡为唱本的是国书;以反映人情世俗、悲欢离合以及日常生活的为家书;除国书和家书以外,还有一些杂调。

这些随和、亲切而不乏哲理的故事内容,对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言行规范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文中对贤孝的旋律、调性、曲式结构、伴奏乐器以及艺人的生活都做了阐述;并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贤孝的起源做了辩证的分析。

凉州贤孝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保护发展是文章中的重点,因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与人打交道的。

无论研究哪一种音乐文化离不开承载它的地理、社会和人,包括当地的民俗和传统思维方式。

凉州贤孝

凉州贤孝

凉州贤孝凉州贤孝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

它广泛流行于武威城乡,在与武威毗邻的古浪、永昌等地也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由于史料未有记载,对它最初形成的年代难有定说,老艺人们师徒相传,口传心授,大多认为它产生和形成于清朝年间。

从事凉州贤孝演唱职业的艺人,大多是盲人,特别是以先天盲者占多数。

为了寻找生活出路,一些盲孩子自幼从师学艺,学成之后走街串庄四处卖唱,当地人称之为“瞎弦”。

1、基本介绍基本简介“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作为一种植根于武威民间的古者说唱艺术,凉州贤孝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艺术感召力。

一踏上凉州的土地,不论是乡里城里,农舍庭院,还是街头巷尾,茶坊酒肆,只要是人群聚集之所,几乎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幅乡土味十足的民俗风情画:一位双目失明的盲艺人,怀抱三弦,席地而坐,自弹自唱。

周围或站,或蹲,或坐,围满了听众。

盲人那动情的演唱,时而低沉,时而欢乐,时而悲愤;人们的心被他深深地牵动着,或怒,或喜,或悲,或愁,或感叹唏嘘,或自言自语。

人们在这种乡土艺术的浓郁氛围里,咀嚼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凉州贤孝以这样朴素的形式,作为一种通俗的审美对象而存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演唱形式凉州贤孝的演唱形式极为简单,说白、诵唱和伴奏一般都由一人完成。

多于一人的演唱方式也偶尔有之,如果另有一、二人吹笛、拉二胡或敲木鱼、碟子等伴奏击节,或有数人合唱最末一句以加强气氛,谓之“接后音”。

演唱内容凉州贤孝的内容主要是颂扬古今英雄贤士、淑女烈妇、孝子贤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故事为主,寓隐恶善、喻时劝世、因果报应、为贤行孝等宗旨于其中,故名为“贤孝”。

“贤孝”的唱调语言以凉州方言为主,通俗幽默,风趣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又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

演唱中间,艺人们边与听众交流,边即兴创作,往往妙语连珠,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音乐特色凉州贤孝的音乐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唱腔曲牌,是我国古代凉州一带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音乐,是当地人民的文化的结晶。

河西走廊讲唱艺术的一朵奇葩——论凉州贤孝艺术

河西走廊讲唱艺术的一朵奇葩——论凉州贤孝艺术

雷神 ,要殛 掉她 这个 忤逆 种 ,大 街上 走 的人 多势 又众 ,再没 有殛 掉一 个 人 ,单把 这个 贱 婆娘 殛成 了焦 木 棍 。 ”通 过这 种 凉州 本土 伦理 道德 的阐释 ,以达 到劝人 向善 的教 化作 用 。 凉 州 贤 孝 包 含 的 道德 宣 讲 目 的 ,在 许 多 剧 目中 部 有 非 常鲜 历 史 故 事 加工 而成 的唱 段 ,用 凉 州 方 言 长处 ,虽 土 气 但 原 味 无
丁母死后怨冲玉皇山神遵了令啊山神土主就下了天宫哎好好去点禳他这个忤逆种丁兰受点化后悔恨异常休去妻子女人住在娘家一年内娘家一门内死的只剩下两个侄儿最后又被娘家子侄轰出门不贤的女人后来也受到该有的报应打发了一个天宫里的老雷神要殛掉她这个忤逆种大街上走的人多势又众再没有殛掉一个人单把这个贱婆娘殛成了焦木棍

凉 州贤 孝艺 术的表 演及 传 承
1 . 表演 凉 州 贤 孝 ,主 要 盛 行 于 以武 威 为 中 心 、地 涉 周 边 金 昌 、张 州 贤孝 的产 生 时 间与 产生 过程 。但 根 据 明代 聂谦 《 凉 州风 俗 录》
掖 、酒 泉等 广 大河 西走 廊 地 区。 目前 尚没 有 明确记 载 可 以说 明凉 明 的体 现 。 比如 《 五 女 兴唐 》 《 荆钗 记 》 《 韩湘 子传 》这些 根据 记载: “ 州 城俗 重 娱 乐 , 虽 无 戏 而有 歌 曲, 古称 ‘ 胡人 半解 弹 琵 缺 ,经 艺人 精彩 的演 绎 往往 有感 天动 地 的效 果 ,使 听众 情 不 自禁 琶 ’者 今 犹 未 衰 , 而此时最盛行无如 ‘ 瞎 弦 ’, 每 由 瞽 者 自弹 自 落泪 ,无形 之 中实现 道 德伦 理 的宣 扬 ,劝人 为 善 。比 如一 个 故事 唱, 间有 启 语, 调 颇 多, 喜怒 哀 乐之 情 , 择 其 最者 而 表 之, 然所 示 乐 唱到 姑 娘心 毒 ,害人 无 数 ,不敬 爹 娘 ,老天 便会 对 她施 行 惩 罚:

凉州贤孝唱词语法特点选析

凉州贤孝唱词语法特点选析

凉州贤孝唱词语法特点选析武威,古凉州,今甘肃历史文化名城。

其地方曲艺“凉州贤孝”更是由来已久,流传至今,是武威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弹唱艺术。

凉州贤孝是用地道的武威方言弹唱的,唱词多用方言,通俗易懂,极富浓郁的乡土气息。

通过对唱词中一些词类的语法现象进行研究,探析语法特点,发现武威方言极富地方特色,可以为文献学、历史方言学、历史词汇学以及文字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佐证,对武威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标签:凉州贤孝;唱词;语法;特点;分析武威,古称凉州,位于甘肃省的中部,河西走廊的东部,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按照方言的地域划分,武威方言属于兰银官话河西片,武威方言又分为凉州、民勤、古浪、天祝方言,而武威方言以凉州方言为主要方言。

一、以“凉州贤孝”唱词为载体研究武威方言的语法特点的意义武威是历史文化名城,凉州贤孝是武威的古老地方曲艺,是武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凉州贤孝是一种广泛流传在武威城乡民间说唱艺术,从事凉州贤孝弹唱的艺人,大多是盲人,因此又称“瞎弦”,是由盲人用三弦在街头巷尾演出的一种弹唱艺术。

唱词多用原汁原味的武威方言俚语,极富地方特色。

2006年凉州贤孝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瞎弦学艺靠的是口口相授,凭的是耳听心记。

“瞎子不念书靠死记”的俗语颇为准确地反映了盲人拜师学艺的艰难,往往师傅说上段,弟子要继续接下半段。

这样使得唱词具有不确定性,凉州贤孝唱词的版本很多。

这些唱词是由盲人在街头巷尾自弹自唱,唱白杂糅,随意性较大。

通俗易懂的唱词,配合婉转和谐的曲调,以颂扬古今英雄贤士、贞女贤妇、孝子贤孙、才子佳人的故事为主旋律;弘扬贤顺为宗旨,传递贤孝的正能量,把武威古老淳朴的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通过贤孝艺术表现出来了。

因此,对其唱词的语法进行研究,可以让我们的后人更好地凭借保留下来的方言了解今天的社会。

研究凉州贤孝中的方言,可以为学者研究文献学、历史方言学、历史词汇学以及文字学等学科提供佐证,对我们挖掘、整理、研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的意义。

凉州贤孝诗句

凉州贤孝诗句

凉州贤孝诗句
嘿,你可知道凉州贤孝啊!那里面的诗句可真是太绝了!就好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夜空中闪耀。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听凉州贤孝的表演,那演唱者一开口,哇塞,那感觉就像是一股清泉流淌进了我的心里。

“贤孝唱得好呀,声声入人心哟”,真的一点都不夸张!他们唱的那些诗句,有的像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的生活;有的像一阵微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庞。

比如说有一句“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多像我们生活中的道理啊!就好比你今天偷了个懒,明天可能就得加倍努力去弥补。

还有“孝顺父母天经地义,忤逆爹娘天理难容”,这不是在告诉我们要好好对待父母吗?这就好像是一棵树,根扎得越深,才能长得越高大挺拔。

凉州贤孝的诗句里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对人性的思考。

“人生在世不容易,酸甜苦辣都要尝”,这多真实啊!这不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吗?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开心的事,像吃了蜜一样甜;有时候又会遇到困难,感觉像是掉进了无底洞。

再听听这句“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吃月亮”,是不是很形象?就好像有些人永远不知道满足,总是想要更多更多,最后却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这和那想要吞下大象的蛇有什么区别呢?
凉州贤孝的诗句啊,真的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
己的优点和不足。

它也是我们前行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

我觉得凉州贤孝诗句真的是太有魅力了,太值得我们去品味和传承了!难道你不想去感受一下它的独特魅力吗?。

凉州贤孝唱词的语言特色

凉州贤孝唱词的语言特色

动活泼 、 通俗易 懂 、 俏皮生动而又真实的凉州方 言
土语 、 俚 俗语 和粗鄙词语 , 较少使用典雅的书面语
体 的词 , 使 贤孝 唱词 的语言具有鲜 明的 u语性 的特
点 。如 :孽 障 、懒家弯里 、驴 日畜 、愣怂变 、茶兮 兮 、嘹活 、老胯塌 、二愣 、腰食 、欺搅 、仰 板子 、
2 7
味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口语性 ”的语 占特色 。
用 的六字句 、 九字句也是时常 出现 , 有时也使用超 过 十字 的多字句 。 甚至不 同字数 的句子 , 在 同~唱 段 中混合使用 , 说 的部分更 南演唱者 自由发挥 , 可
长可短 ,灵活多变 。如 : “ 头不梳脬牛衣 , 脸 不洗赛锅底 , 脖子 不洗赛 车轴 , 脚 不裹是 个骆驼蹄 , 两手不洗捌 粪杈 。 ” ( 《 扒
的 ,恋爱的 ,抱住 脖子亲嘴 的。 ”( 《 白鹦哥 盗桃 》 )
这段话语基本 以三 个字为 主, 而且都省略 了定语 中
心语 “ 人” ,简短明 了,生动活泼 ,具有很强 的 口 语性特点 。 “ 相 公 ,去 了没有 ?”“ 妈妈 ,我去 来。 ”“ 去 见来没有?”“ 见 来么。 … 家骂来没有?”“ 骂来么 没有骂 ! ”“ 哎哟哟哟哟,把你 骂 了些子什 么散 ?”
俗 生 活 的 一 面镜 子 。
关键词 : 口语性 ;灵 活性 ;风趣性 ;夸张性 中图分类号 :1 2 0 7 文献标 识码:A
凉州是 甘肃武威市的历史称谓 , 是古丝绸之路
重镇 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历史上凉州 曾经是 五凉 之都 ,西夏国 的 “ 陪都 ” ,元代成 吉思汗之子 与西
第2 2 卷
第1 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父母 和 歌 颂 忠 义 贤 德 之 士 的 故 事 , 2 世 纪 将 是 一 个 包 装 的 时 代 , 成 消 费 者 对 商 标 记 忆 与 再 次 购 买 的 机 1 无 故 而 得 名 。 唱本 基 本 分 为 “ 书 ” “ 国 和 家 论 是 人 或 者 产 品都 注 重 包 装 。 增 加 市 会 。我们在开发精品海洋 、 为 兰州 系列牌 书 ” 种 。“ 书 ” 唱 各 个 朝 代 的 忠 勇 场 的竞 争 力 , 两 国 演 精美 的包 装设 计 在 产 销 过 号 都 应 用 了这 一 思 路 , 果 都 非 常 好 。 结


等 。新创作 的有影响的本 子主要有 《 解
《 《 凉州贤孝 的内容 , 主要 以述颂古今 放 大西 北》 盲艺人 重见光 明》 王婆养 英雄贤士 、 烈妇淑女 、 孝子贤孙 、 帝王将 鸡》 等。凉州贤孝的音乐保 留着许 多古
相、 才子佳人故事为主 , 寓隐恶扬善 、 喻 老的唱腔 曲牌 , 吸收了“ 凉州杂调” 和西
从 事凉州贤孝演唱职业 的艺人 , 大多是
凉州贤孝唱本十分丰富 , 以传统段
凉 鲫 贤 孝 唱 古 今
盲人 , 特别是以先天盲者 占多数 。为 了 子 占大多数 , 一般分为“ 国书” 家书” 和“ 谋生 ,一些盲孩子便 自幼从师学艺 , 学 两大类 。以帝王将相 、 国事兴亡 为主要 成之后走街 串村 四处卖唱 , 当地人称之 内容 的唱本为 :国书” “ ,像 《 五女兴唐 为 “ 瞎弦” 。凉州贤孝 的演 唱形式很简 传 》关云长单刀赴会》包公案》 《 《 以及反
满着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 。 曲调沈畅动 稔 , 大凡都 能哼上三两句 , 因凉州 贤 但
关键词 : 凉州 贤孝 非物质文化遗 听 , 富于 变化 , 即兴性 很 强 , 生动形 孝的独特唱法 ,仍能将他们深深吸引 。 能 产 说 唱艺术 凉州 方言 弘扬 民族文 象 、活脱通真地表现各种故事人物 ; 说 新 中国成立以来 , 由一些群 众文艺工作
18 1
发展 ・ 月刊
FzA ・UsUoG Ec AH NX E zN lN H {
然, 原汁原味 , 无矫 揉造作之感。 由于其 创作方式 和流传方 式的局限 , 个别 唱本 中亦有一些迷信 的 、甚 至淫秽的东西 。
经 过 文 化 工 作 者 的挖 掘 、 理 、 弃 , 整 扬 艺
单 , 白 、 唱和伴奏一般都 由一人 完 映近代政治事件的 《 说 诵 鞭杆记》 打东北》 《
等 “ 主要 以反 映人情世 成 。多于一人的演唱方式也偶尔有之 , 《 打西北》 。 家书” 如果另有一二人吹笛子、 拉二胡或敲碟 俗 、 悲欢离合的生活故事为主 , 梁山 如《 子、 木鱼等伴奏击节 , 有数人合 唱最 伯 与祝英 台》 白鹤 鸽盗桃 》 汗 巾记》 或 《 《 末一句以加强气氛 , 谓之“ 接后音” 。
学 术 纵 横
术质量有 了很大 的提高 , 对弘扬 民族文 化、 宣传 历史文化名城凉州起到 了较好
的作用 。
浅 折 卷 啊 包 爱 设 计
口 马 永 峰
凉州 贤孝 是现存 于甘肃的武威 ( 占 凉州 )古浪 、 、 民勤 、 昌、 泰等 地 区 , 金 景 主要流传在武威市的一种说唱 曲艺 , 因 内容 多为演 唱劝人 向善 ,导其 孝顺 老
间文艺形式。在演 唱中间 , 艺人们为 了 凉州贤孝的唱本 十分丰富 , 多以古 活跃气氛或调动听众情感 , 时还边 与 典 、 有 传统的内容为主 。 在演唱中 , 根据听 听众 交流 , 边进行 即兴创 作 , 多合辙押 众构成和季节特点 , 段子 ” 大戏 ” 分“ 和“ 韵, 妙语连珠 , 引人人胜 。“ 转轴拨 弦三 两种 。“ 段子” 的内容较少 , 多为一事一
孝子 的故事 , 《 如 白鹦鸽盗桃 》 王祥 卧 仿 “ 《 中华” 形成 了全 国一 片红 的趋势 。 九 文 化 内 涵 。应 该 属 于哪 一 个 消 费 群 体 。
冰》 。 等 由于贤孝 的演 唱 自由多变 , 以 十年代 中期 ,经过红 的旋风 的洗 礼后 , 然后 有针 对 性 的挖 掘 。 所

种 极 富地方特 色和 民族传 统 的民 间演 地人 民的文化的结 晶。 凉州贤孝吸收了 事件 , 鞭杆记》 打西北》 解放武威 》 如《 《 《 唱,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 一批 国家级非 “ 凉州 杂调 ” 和地方 民歌 的丰富营养 , 充 等。对于这些 内容 , 听众们其实早 已熟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凡是可 以讲 出的故事 都可 以被艺人 们 紧跟 而上 的是 磨 砂 风 。 除几 家大 型烟 草 编成贤孝来演唱 , 比如 《 包公案》 中的七 企 业 外 , 它 中小 型 企 业 包 装 设 计 死 气 其
放 以 后 艺 人 们 根 据 当 时 的 社 会 状 况 编 包装设计谈点粗浅 的看法 :
掘 、 理 、 承 、 展 这 一 独 特 的 民 间 文 不 可 缺 少 的 , 达 到 独 特 , 了 精 心 设 断 , 时 , 捉 人 的 注 意力 。 整 继 发 要 除 同 捕 当你 从 街 边
艺形式是很有必要 的。 国家 非 常 重 视 非 计外 , 别无 它法 , 为了一 味的追求 独 漫 步 时 , 一 辆 车 飞 驰 而 过 , 许 你 并 但 有 也
凉 州贤 孝是一 种极 富地方 特色 和 包 装 是 一 种 战 略 。 首先 要达 到 三个 明确
( ) 一 —个包装的色彩是第一设计元
( ) 一 目标 明确 。 全 国烟 草市 场 中 , 素 ,因为它对于人们视觉 直接 刺激 , 在 可
民族 文化 ,宣传历史 文化 名城武威 , 发 要使包装设计取得成功 , 特之特性 是 是人产生情绪的变化 , 独 间接影响人 的判
学 术 纵 横
FzA ・UsUoG EG AHNX EH zN HN
字字紧扣 的喉音 ; 扣人 心弦、 催人 位姓盛的落第 秀才 。 贤孝广泛流传于凉 高潮 、
州城乡及毗邻的古浪 、 金昌 、 张掖 、 泉 泪下 的悲音 , 酒 悲愤 欲绝 、 诙谐有越 的花
等地 ,一般 由艺人们 师徒 间口传心授 。 调 等 。
建 文
时劝 世 、 因果报应 、 为贤行孝 等宗 旨于 北民歌 的丰富营养 , 充满着浓郁鲜 明的
其中, 故名为“ 贤孝 ” 。凉州贤孝 的唱词 地方色彩 。 曲调流畅动听, 富于变化 , 并 以凉州方言为主 , 幽默风趣 , 通俗生动 , 能即兴发挥 , 动形象 、 生 活脱逼真地 表 富有 生活气息 , 又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 现各种故事人物 。说 白诵 唱 自由多变 , 理。凉州 贤孝只有以凉州方言演 唱, 才
三 、 计 原 动 力 设
设计 的本意就是指描绘 、色彩 、 构 所作 的程序 、 节 、 细 过程来满 足不 同的

十二记 , 还有《 西厢记》 中的选段 等。解 沉沉 , 毫无生气。本文就如何搞好卷烟 图 、 创意等 , 愿意是 指为达到某 种境界 写了许 多歌唱新 社会 的贤孝有 《 雷锋》
古 浪、 昌、 金 张掖 、 酒泉等地 , 一般 由艺 群众喜爱 。由于史料未有记 载 , 对它最 戏 ” 一般有 “ 家书” 国书” 和“ 两大类 。前
人们 师徒 间口传 心授 。 凉州贤孝 的内容 初形成的年代难有定说 , 老艺人们师徒 者 以反映人情 世故 、 悲欢离合的生活故
是 颂扬古今 英雄贤士 、 淑女 烈妇 、 孝子 相传 , 口传 心授 , 大多认为它产 生和形 事为 主,如 《 白鹦鸽盗桃》 丁郎刻母》 《 贤孙、 帝王将相 、 才子佳 人 , 寓隐 恶善 、 成于清朝年间。 凉州贤孝的音乐保 留着 《 巾记》 ; 者以帝王将 相 、 汗 等 后 国事兴 喻 时劝世 、 因果报 应、 为贤行孝 等宗 旨 许多古老的唱腔曲牌 , 是我 国古代 凉州 亡为主要 内容 , 薛 仁贵征东 》 五女 如《 《 于其 中, 故名为“ 贤孝 ” 。凉州 贤孝是 一 带各民族人 民共 同创造的音乐 , 当 兴唐传》 ; 是 等 也有 的反 映近现代 的政 治
本子要唱几天才能够完成 。 家书” “ 的内 中脱 颖 而 出 。
容 以演 唱 “ 十 四 孝 ” 主 。 二 十 四孝 ” 二 为 “
容很 长 , 唱形 式分 章分 回 , 时大 的 品 的 附 加 值 , 才 能在 竞 争 激 烈 的 环 境 人 与产品之 间的交流则 主要靠包 装来 演 有 也 完成 ,包装 已成为一种不 说话 的推销
必 须 认 识 到 包 装 是 一 种 战 略 , 需 求 。设 计 就 个 人 来 说 , 要 全 心 全 意 需


《 解放西北》 等曲 目。
民族传统 的民间演唱。 为了更好地 弘扬
因为 他 是 商 品 战 略 的 中心 要 素 , 理 解 的计划 , 要 全心的投入使其实现的行为。

白诵 唱 自 由多 变 。 间奏 过 门长 短 随意 。 者专 为盲艺人创作 的新唱本 , 《 如 王婆
常用 的 曲调有 : 招徕观 众 、 烘托气 氛的 养鸡 》 盲艺人重 见光 明》 , 《 等 也深受 广 凉州贤孝起源于凉州东北 乡, 据说 光调 过 门; 比起兴 、 赋 预示 情节 的开篇 大听众的喜爱。 凉州贤孝是一种极富地 其创始人 为清朝 年间长城 乡红水村 一 越音 ; 交代事件 、 步步发展 的光调 ; 向 方特色和 民族传统的民间演 唱 , 白 自 引 直
两声 , 未成 曲调先有情” 作为一种植 根 唱 , 。 在小故事 中加入 大量 的教说 、 诫 劝
于武威 民间的说唱艺术 , 凉州贤孝具 有 内容 , 直抒胸臆 , 简洁明快。 劝妹子》 如《 极强的生命力与艺术感 召力 。
《 小姑贤》 目连生孝母》 , 《 等 夹叙夹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