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的含义

有机的含义
有机的含义

有机的含义

从物质的化学成分来分析,所有食品都是由含碳化合物组成的有机物质,都是有机的食品,没有非有机的食品,因此,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把食品称做“有机食品”的说法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分子中含碳元素——而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有机食品是指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食用油、菌类、蔬菜、水果、瓜果,干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有机食品的主要特点

来自于生态良好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因此,有机食品是一类真正来自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和安全环保的生态食品。

中国有机标示

食品金字塔健康链

●有机食品是有机产品的一类,有机产品还包括棉、麻、竹、服装、

化妆品、饲料(有机标准包括动物饲料)等"非食品"。我国有机产品主要是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畜禽产品(包括乳蛋肉及相关加工制品)、水产品及调料等。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

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依据的是农业部绿色食品行业标准。

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但对用量和残留量的规定通常比无公害标准要严格。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

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但不能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有机食品的判断标准

1、原料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天然产品。

2、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

3、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因此一般需要有转换期;这个转换过程一般需要2-3年时间,才能够被批准为有机食品。

4、有机食品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有机食品的认证要求

1、生产要求

生产基地在三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

种子或种苗来自自然界,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

生产单位需建立长期的土地培肥、植保、作物轮作和畜禽养殖计划;生产基地无水土流失及其他环境问题;

作物在收获、清洁、干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未受化学物质的污染;从常规种植向有机种植转换需两年以上转换期,新垦荒地例外;

生产全过程必须有完整的记录档案。

2、加工要求

原料必须是自己获得有机颁证的产品或野生无污染的天然产品;

已获得有机认证的原料在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得少于 95%;

只使用天然的调料、色素和香料等辅助原料,不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化学物质的污染;

加工过程必须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相应的票据。

有机食品的优点

较为健康

研究显示有机产品含有较多铁质、镁质、钙质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C,而重金属及致癌的硝酸盐含量则较低。

味道较好

有机农业提倡保持产品的天然成份,因此可保持食物的原来味道。

避免疾病

密集式的动物饲养方式令疾病很容易散播,而有机农业要求开放的动物饲养方式则可以令动物有空间伸展活动,增强动物的抵抗力,减低疾病散播机会。

化学物质

在有机生产的理念下,所有生产及加工处理过程均只允许在有限制的情况下施用化学物质。

生产过程

在有机生产的理念下,所有生产及加工处理过程中均不可使用任何基因改造生物及其衍生物。

环境有利

有机生产鼓励使用天然物料,适量施肥及灌溉,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场内及其周边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土壤

土壤退化及污染日趋严重,而土壤作为生产粮食的基本要素,人类必须对之加以保护。有机农业要求的土壤保护措施是希望恢复和维持土壤的生命力,令土壤能继续为人类提供足够而优质的食物。

不贵

有机生产规模较小,人力投资大,风险成本及运输成本也相对高昂,因此有机产品售价自然比较贵。但是,常规农业并没有将环境成本如污染、泥土肥力下降等损害计算在内,如果将环境成本反映在价格上,常规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价格会相若。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如果长期食用健康绿色食品,可以明显感觉免疫力增加,体质也会提升,这是体内毒素逐渐排除的正常现象。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概念与结构理论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概念与结构理论 在测定实验式及相对分子质量后,对于一个有机分子的认识,并没有得到解决,因为往往好几个有机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分子式,而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则并不相同。1822年,魏勒和李比息分别先后发现了异氰酸银和雷酸银,分析证明均由Ag,N,C,O各一个原子组成,但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后来柏则里经过仔细研究,证明这种现象的确是存在的,他把这种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简称异构现象)。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组成的物质,称为同分异构体。他还解释,异构体的不同是因分子中各个原子结合的方式不同而产生的,这种不同的结合称为结构。自从发现这个现象后,有机化学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测定这些结构,如得不到解决,不能算是一门科学,后来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思考,逐渐建立了正确的结构概念。 1.凯库勒(Kekulé,A.)及古柏尔(Couper,A.)的两个重要基本规则(1857年) (1)碳原子是四价的:无论在简单的或复杂的化合物里,碳原子和其它原 子的数目总保持着一定的比例。例如CH 4,CHCl 3 ,CO 2 ,凯库勒认为每一种原子 都有一定的化合力,凯库勒把这种力叫作atomcity,按意译应为“原子化合力”或“原子力”,后来人们称为价(valence)。碳是四价的,氢、氯是一价的,氧是二价的。若用一条短线代表一价,则CH 3 Cl可用下面四个式子表示: 事实上CH 3 Cl只有一个化合物,因此他们还注意到碳原子的四个价键是相等的。 (2)碳原子自相结合成键:在有机化学发展史上,类型学说占有重要地位。

它的创始人热拉尔(Gerhardt ,C.,1853)认为有机化合物是按照四种类型——氢型、盐酸型、水型和氨型——中一个氢被一个有机基团取代衍生出来的,例如它们被乙基取代: 这个学说在建立有机化合物体系过程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把当时杂乱无章的各种化合物,归纳到一个体系之内,并按照这个学说预言很多新化合物,在后来一一被发现。凯库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类型即甲烷类型,他把其它的碳氢化合物也放在这一类型之内,如乙烷就是甲基甲烷: 这一类型说明碳与碳之间也可以用一价自相结合成为一个碳链,例如两个或三个碳原子自相结合成键后,还剩下没有用去的价键均与氢结合,就得到C 2H 6,C 3H 8。 上面两个式子,代表着分子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排列的次序,称为构造式。构造式中每一条线代表一个价键,称为键。如果两个原子各用一个价键结合,这种键称为单键;在有些化合物中,还可用两个价键或叁个价键彼此自相

天津高考化学复习资料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专题十八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内容解读 5年考情预测热 度 考题示例难度关联考点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掌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2.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 特点,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 象及其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3.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并能根据 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 机化合物。 2018天津理综,3、 8(1) 2014天津理综,4 中★★★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1.根据官能团、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等概念,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 构。 2.判断和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 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2018天津理 综,8(4) 2017天津理 综,8(2) 2016天津理 综,8(4) 2015天津理 综,8(4) 较难 有机合 成 ★☆☆ 分析解读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主要有有机物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等,其中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本专题考查的重点。考查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1.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正确的是( ) A.乙烯(CH2 CH2)、苯()、环己烷()都属于脂肪烃

B.苯()、环戊烷()、环己烷()同属于芳香烃 C.乙烯(CH2 CH2)、乙炔()同属于烯烃 D.同属于环烷烃 答案 D 2.下列物质的分类中,不符合“X包含Y、Y包含Z”关系的是( ) 选项X Y Z A 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的衍生物(苯酚) B 脂肪族化合物链状烃的衍生物CH3COOH(乙酸) C 环状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苯的同系物 D 不饱和烃芳香烃(苯甲醇) 答案 D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 A 考点二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1.下列各组物质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 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 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答案 D 2.某只含有C、H、O、N的有机物的简易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有机基础知识归纳

有机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一、通式归纳: ①烷烃为_______,烯烃为_______,炔烃为_______,苯的同系物为_______,醇或醚为_______,为醛或酮为_______,一元饱和脂肪酸或其与一元饱和醇生成的酯为_______。 ②C:H=1:1的有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H=1:2的有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等 ④C:H=1:4的有机物有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常见问题总结 1、分子式正误的判断:注意氢原子的个数 2、有关概念的判断:烃 苯的同系物 芳香烃 芳香族化合物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或个数的判断: 4、几个数据:H2: Br2 NaOH 5、共平面问题: 6、燃烧问题:

(1)等质量的不同有机物燃烧耗氧量相等 (2)等物质的量的不同有机物燃烧耗氧量相等 (3)有机物混合物燃烧方程式 7、手性碳原子 8、核磁共振氢谱中峰的数目 9、密度与溶解性 反应条件有机反应 烷烃卤代反应、苯环侧链上的卤代 苯环上的卤代 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醛基的加成 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加成 或 卤代烃的水解、酯的水解、有机酸的中和反应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酯的水解、有机盐酸化、淀粉的水解 醇的消去成不饱和键、酯化反应、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 含有醛基的氧化反应(醛类、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葡萄糖、麦芽糖) 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侧链上第一个碳(有氢)的氧 化 羧酸、酚 羧酸 醇的催化氧化

醇(羟基所连的碳有两个氢)的氧化、乙烯的氧化 ①醇羟基:跟钠发生置换反应、可能脱水成烯、可能氧化成醛或酮、酯化反应 ②酚羟基:弱酸性、易被氧气氧化成粉红色物质、显色反应、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③醛基:可被还原或加成(与H2反应生成醇)、可被氧化(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悬浊液、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褪色) ④羧基:具有酸的通性、能发生酯化反应 ⑤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发生加成和加聚反应 ⑥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 七、重要的有机反应规律: ①双键的加成和加聚:双键断裂,加上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或断开键相互连成链。 ②醇或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总是消去与羟基或卤原子所在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上,若没有相邻的碳原子(如CH3OH)或相邻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如(CH3)3CCH2OH】的醇不能发生反应。 ③醇的催化反应:和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若有二个或三个氢原子,被氧化成醛;若有一个氢原子被氧化成酮;若没有氢原子,一般不会被氧化。 ④酯化反应或生成多肽:酸脱羟基、醇或氨基脱氢;酯或蛋白质水解:羰基接羟基、-O或-NH接氢 ⑤有机物成环反应:a二元醇脱水,b羟基的分子内或分子间的酯化,c氨基的脱水。(d二元羟基酸脱水) 八、有机反应类型总结 反应类型特点常见形式实例

有机化合物概述(上课)

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星期 授课课题:第一节有机化合物概述授课时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有机物的一般概念,了解有机物在元素组成、性质和用途等方面跟无机物差异。 (2)了解有机物中碳、氢、氧等原子的成键特征。 (3)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有机化合物跟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2.能力和方法目标 通过有机物在元素组成、性质和用途等内容的学习,学会区分有机物、无机物。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有机化合物跟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2)通过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反应实例的学习和“有机物”名称的来源等学习,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与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有机物跟无机物的差异。难点是有机物中碳、氢、氧等原子的成键特征。 【板书设计】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概述 一、有机化合物 (一)、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1、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 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物。 2.组成有机物的元素:含C和H还有O、S、N卤素等。 3.有机化学:研究有机物的化学 (二)、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1.每个碳原子可形成四个共价健 2.碳原子之间或与其他原子可形成共价健 3.有机物大多都存在同分异构体

(三)、有机物的主要特点 1.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有机物大多熔点低、易分解,且易燃烧 3.有机物绝大多数不导电 4.有机物反应一般慢、复杂常有副反应。—有机反应一般须使用催化剂并加热且用“→”表示 (四)、有机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二、有机物的分类: 三、常见官能团介绍: 【教学过程】

【总结】 【作业】 第126页1.2 3 4 5.【教后记】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串行通信是指两个功能模块只通过一条或两条数据线进行数据交换。发送方需要将数据分解成二进制位,一位、一位地分时经过单条数据线传送。接受方需要一位一位地从单条数据线上接收数据,并且将它们重新组装成一个数据。串行通信数据线路少,在远距离传送时比并行通信的造价低。但是一个数据只有经过若干次以后才可以传送完,速度较慢。 串行通信时,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双方约定的发送与接受速率(波特率)。 ●约定采用的数据格式(贞格式)。 ●接受方怎样知道一批数据的开始、结束(贞同步)。 ●接受方怎样从数据流中采样每位数据(位同步)。 ●接受方怎样判断接收数据的正确性(数据校验),如何处理收发错误。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大体有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两种。 (1)异步通信 异步通信以字符为单位传送,为了解决贞同步,每个字符都附加了一些控制信息,由4部分组成一位起始位(低电平)、5——8位数据位、一位奇偶校验位、1——2位停止位(高电平)。两个字符之间的间隔是任意的,中间可以填充空闲位(高电平)。 只要接受方检测到数据线上出现了由高电平向低电平的跳变,并且低电平能持续一段时间,就表明已经就收到一桢数据的开始。这时可以按照接受时钟从数据线上采样数据,直到接收到了停止位表明接受完一桢数据。接收方还可以通过奇偶校验位判断数据传送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 异步传送控制比较简单,对发送与接收时钟要求不很严格,不会造成错误累积,但是由于每个数据在传送时都要附加控制信息,约有20%的冗余,传送效率并不高,为50——9600波特之间。 (2)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以数据块为单位进行传颂,为了解决贞同步,在每一批数据流之前,附加同步信息(1——2个同步字符),最后以校验字符结束。如果在数据传送过程中,发生数据断流(即发送方没有数据可发送)应以同步字符填充。 接收方检测到协议要求的1——2个同步字符后,就可以认为双方已经取得一致,之后就可以在严格的时钟控制下采样数据线接收数据。当然同步通信可以根据校验字符判断所接收的一批字符是否在传送过程中出现错误。 同步通信的传送速率较高,在1——2个同步字符的带领下,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发送接收。但是同步通信对双方的时钟要求很严格,并且容易造成错误累积。 串行通信中的常用术语 (1)传送机制 穿行传送有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三种传送方向。单工是指发送方与接收方只有一条数据线路,而且这条数据线路永远只能进行余个方向的传输。半双工是指发送方与接收方也只有一条数据线路,但这条数据线路可以在不同时刻进行两个方向的传输。全双工是指发送方与接收方有两条数据线路,同一时刻可以利用这两条数据线路进行不同方向的数据传输。 (2)调制与解调 计算机内使用的是数字信号,要求的频带很宽,而一般的通信线路如电话线路的频带只有

高中化学总结性复习-19-有机化学基本概念(通用)

高中化学总结性复习第19讲有机化学基本概念目标和能力要求 2、掌握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和名称。能够利用官能团的化学检验方法检验常见官能团。认识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3、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 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1、基和根的比较 (1) “基”指的是非电解质(如有机物)分子失去原子或原子团后残留的部分。 CH2 CH3 亚甲基 甲基CH3 CH2 CH2 丙基 CH3 CH3 CH 异丙基 C2H5 或 CH3 CH2 乙基 CH2CH3 CH2 CH2 丁基CH3 CH CH 丙烯基 CH2 CH CH2 烯丙基 CH2 CH 乙烯基NO2 硝基 C6H5 苯基OH 羟基 如: CH3 CH CH2 异丁基 CH3 (2)“根”指的是电解质由于电子转移而解离成的部分。如:OH—、CH3+、NH4+等. 两者区别:基中含有孤电子,不显电性,不能单独稳定存在;根中一般不含孤电子,显电性, 大多数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稳定存在。 如:—OH的电子式为 . O .. .. . × H,OH-的电子式为- × H × . .. .. O . 。 2、官能团:决定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卤原子—x 羟基—OH(有醇羟基和酚羟基之分) NH2 O C 酰胺基C C 碳碳双键C C 碳碳叁键 3、表示有机物的化学式(以乙烯为例) 分子式C2H4 最简式(实验式)CH2 结构式 电子式H C H H H . × . × . × .×H C C H H CH2 CH2 结构简式 4、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 (1)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它们的通式相同,官能团种类和数目相同。

专题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专题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考点1:有机物的命名: 【考点梳理】 1、烷烃的系统命名 烷烃的命名主要表现在“一长一多一近一简一小,即“一长”是主链要长,“一多”是支链数目要多,“一近”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近,“一简”编号起点离简单支链要近;“小”是支链位置号码之和要小。 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原则基本上和烷烃的类似,但不同之处是"一长"是含有双(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一近”是编号起点离双(三)键要近。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三)键的位置,用“二”、“三”等汉字数字表示双(三键)的个数。 3、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以苯为主体,苯环上的烃基为侧链进行命名,先读取代基,后读苯环。编号时以较复杂取代基的位置为起点,编号时使取代基编号之和最小。若苯环上仅有两个取代基时,常用“邻”、“间”、“对”表示取代基的相对位置。 【典例精析】 1、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2、3—二甲基丁烷 B、2,2—二甲基丁烷 C、3—甲基—2—乙基戊烷 D、2,2,3,3四甲基丁烷 答案:B 解析:A选项中数字之间应用“,”隔开,而不是“、”。C中有机物命名应为3,4-二甲基己烷。此类问题可先按名称写出相应的结构式,重新命名,再判断原命题正确与否。D选项数字与汉字之间应用“-”隔开。 备注:若在烷烃命名中,“1”号位出现甲基,“2”号位出现乙基则为错误,一般在命题时不出现丙基,这样可以加快解题速度。 2、4-甲基-2-乙基-1-戊烯经催化加成所得产物名称为() A、4-甲基-2-乙基戊烷 B、2,5-二甲基戊烷 C、2-乙基-4-甲基戊烷 D、2,4-二基甲己烷 答案:D 解析:加成之后主链发生变化,有原来的5个碳原子变成6个,且编号应从含支链较近的开始。 3、(2010·上海卷)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1,3,4-三甲苯 B、 2-甲基-2-氯乙烷 C、 2-甲基-1-丙醇 D、 2-甲基-3-丁炔 答案:B 解析:A选项取代基编号之和不是最小,应为1,2,4-三甲苯;C选项主链选择错误,应为2-丁醇;D选项编号错误,应选择使官能团的位次最小,命名为3-甲基-1-丁炔。

串行通信技术基础知识

串行通信技术基础 在串行通信中,参与通信的两台或多台设备通常共享一条物理通路。发送者依次逐位发送一串数据信号,按一定的约定规则为接收者所接收。由于串行端口通常只是定义了物理层的接口规范,所以为确保每次传送的数据报文能准确到达目的地,使每一个接收者能够接收到所有发向它的数据,必须在通信连接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由于借助串行通信端口所连接的设备在功能、型号上往往互不相同,其中大多数设备出了等待接收数据之外还会有其他的任务,例如,一个数据采集单元需要周期性地收集和存储数据;一个控制器需要负责控制计算机或向其他设备发送报文;一台设备可能会在接收方正在进行其他任务时向它发送信息。因此,必须有能应对多种不同工作状态的一系列规则来保证通信的有效性。这里所讲的保证串行通信的有效性的方法包括:使用轮询或者中断来检测、接收信息;设置通信帧的起始、停止位;建立连接握手;实行对接收数据的确认、数据缓存以及错误检查等。 一、串行通信基本概念 1、连接握手 通信帧的起始位可以引起接收方的注意,但发送方并不知道,也不能确定接收方是否已经做好了接收数据的准备。利用连接握手可以使收发双方确认已经建立了连接关系,接收方已经做好准备,可以进入数据收发状态。 连接握手过程是指发送者在发送一个数据块之前使用一个特定的握手信号来引起接收者的注意,表明要发送数据,接收者则通过握手信号回应发送者,说明它已经做好了接收数据的准备。 连接握手可以通过软件,也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在软件连接握手中,发送者通过发送一个字节表明它想要发送数据;接收者看到这个字节的时候,也发送一个编码来声明自己可以接收数据;当发送者看到这个信息时,便知道它可以发送数据了。接收者还可以通过另一个编码来告诉发送者停止发送。 在普通的硬件握手中,接收者在准备好了接收数据的时候将相应的握手信号线变为高电平,然后开始全神贯注地监视它的串行输入端口的允许发送端。这个允许发送端与接收者已准备好接收数据的信号端相连,发送者在发送数据之前一直在等待这个信号变化。一旦得到信号说明接收者已处于准备好接收数据的状态,便开始发送数据。接收者可以在任意时候将握手信号变为低电平,即便是在接收一个数据块的过程中间也可以把这根导线带入到低电平。当发送者检测到这个低电平信号时,就应该停止发送。而在完成本次传输之前,发送者还会继续等待握手信号线在此变为高电平,以继续被中止的数据传输。 2、确认 接收者为表明数据已经收到而向发送者回复信息的过程称为确认。有的传输过程可能会收到报文而不需要向相关节点回复确认信息。但是在许多情况下,需要通过确认告之发送者数据已经收到。有的发送者需要根据是否收到信息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因而确认对某些通信过程是必需的和有用的。即便接收者没有其他信息要告诉发送者,也要为此单独发一个数据确认已经收到的信息。 确认报文可以是一个特别定义过的字节,例如一个标识接收者的数值。发送者收到确认报文就可以认为数据传输过程正常结束。如果发送者没有收到所希望回复的确认报文,它就认为通信出现了问题,然后将采取重发或者其它行动。 3、中断 中断是一个信号,它通知CPU有需要立即响应的任务。每个中断请求对应一个连接到中断源和中断控制器的信号。通过自动检测端口事件发现中断并转入中断处理。 许多串行端口采用硬件中断。在串口发生硬件中断,或者一个软件缓存的计数器到达一个触发值时,表明某个事件已经发生,需要执行相应的中断响应程序,并对该事件做出及时的反应。这种过程也称为事件驱动。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初中化学下册《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金湖县银集中心初中华参永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有机物,教材提供的都是生活中食品的主要成分,学生能认识到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能理解合理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且初中化学对于有机物的知识也仅仅是点到为止,难度不是太大的,因此教材在设计上也仅仅涉及食品中的有机化学,学生能知道生活中简单的有机物即可。 设计想法: 本节学习的是简单的有机物,学生在学习后能对物质进行判断是否是有机物,因此我在导入时先让学生判断其物质类别,后自然引入有机物和无机物。通过实验和投影,学生基本能区别有机物和无机物。对于有机高分子,我采用的是让学生阅读和分组交流,让学生自己得到答案。对于厨房中的有机物,通过各种图片,通过交流,能让学生理解生活中有机物处处都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组成上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并列举事例加以说明。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能用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4)知道糖类(如淀粉、纤维素、葡萄糖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5)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是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元素。 (6)对有机物存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正确认识合理摄取营养物质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并学会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1)能从组成上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 (2)能用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教学难点: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入门(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学基础入门 一、有机物概述 1.概念: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除CO、CO2、碳酸盐等之外。 2.特点:①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物; ②熔沸点较低,易气化; ③一般可燃; ④一般为非电解质,故其水溶液一般不导电; ⑤有机反应速率小,副反应多,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一般用“→”。 3.成键方式: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的化学键数必须满足: 原子 C H O/S N/P 卤素原子 键数 4 1 2 3 1 形成物质时,可以是单键,双键,三键,也可以是链状或者环状,如: 4.表达方式:同一有机物有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其中最常用的为结构简式。 表达方式特点实例注意事项 分子式/化学 式C x H y O z N w C3H8、C10H16O3N2等 ①由分子组成的物质才有分子 式,有机物一般都有。②其中O、 N的次序不限。 最简式/实验 式所有原子最简 整数比 C4H8的最简式为CH2; C6H12O6的最简式为 CH2O C3H8的最简式和分子式相同 结构式画出所有的键

结构简式能体现结构,但 省略了一些键 ①仅.能省略单键,双键、三键均 不可省略;②单键中仅横着的键 可省略,竖着的键不能省略;③ 碳氢键均可省略;④支链(即竖 直方向的键)写在上下左右均 可,且无区别 键线式用线表示键,省 略碳氢原子 ①仅.碳和氢可以省略;②每个转 角和端点均表示碳原子,但若 端点写出了其它原子,则表示碳 原子被取代 球棍模型球表示原子,键 表示化学键 ①必须符合每种原子的键数;② 球的大小必须与原子半径对应 一致 比例模型化学键被省略球的大小表示原子的相对大小 绝大多数情况下,有机化学方程式中除燃烧用分子式外,其它方程式有机物一律写结构简式。5.同分异构现象:即相同分子式,不同结构的现象。相互间互称为同分异构体。如: 6.取代基与官能团 (1)取代基:指有机物去氢后剩余的原子或原子团,它们均是一个有机片段,可以相互连接成有机物。如:

串口基本常识

串口引脚图.jpg 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串口? 2,什么是RS-232? 3,什么是RS-422? 4,什么是RS-485? 5,什么是握手? 1,什么是串口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通信的协议(不要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或者USB混淆)。大多数计算机包含两个基于RS232的串口。串口同时也是仪器仪表设备通用的通信协议;很多GPIB兼容的设备也带有RS-232口。同时,串口通信协议也可以用于获取远程采集设备的数据。 串口通信的概念非常简单,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它很简单并且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比如IEEE488定义并行通行状态时,规定设备线总常不得超过20米,并且任意两个设备间的长度不得超过2米;而对于串口而言,长度可达1200米。 典型地,串口用于ASCII码字符的传输。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1)地线,(2)发送,(3)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其他线用于握手,但是不是必须的。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对于两个进行通行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 a,波特率:这是一个衡量通信速度的参数。它表示每秒钟传送的bit的个数。例如300波特表示每秒钟发送300个bit。当我们提到时钟周期时,我们就是指波特率例如如果协议需要4800波特率,那么时钟是4800Hz。这意味着串口通信在数据线上的采样率为4800Hz。通常电话线的波特率为14400,28800和36600。波特率可以远远大于这些值,但是波特率和距离成反比。高波特率常常用于放置

13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高 三 化 学 等 级 考 专 题 复 习 4.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利用。废弃的塑料袋、废旧轮胎等可以做为同类物质加以回收利用。它们属于() A.无机物B.有机物C.糖类D.蛋白质

2.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烯烃的混合物。在液化石油气用完后,有人将残留在钢瓶内的液体倒出来擦洗油污。关于这种做法理解正确的是() 几种烃的沸点 A B.不可行,由于气温高时会变为气体 C.可行与否需要看气温的高低 D.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行 3.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A.提高汽油的燃烧效率B.降低汽油成本 C.避免铅污染大气D.铅资源短缺 4.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可能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5.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液体混合物是() A.溴和四氯化碳B.苯和溴苯 C.水和硝基苯D.苯和汽油 6.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 石油的产量 B. 硫酸的产量 C. 合成纤维的产量 D. 乙烯的产量 7.有A、B两种烃,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下列关于A和B的叙述正确的是()A.A和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B.A和B不可能是同系物 C.A和B最简式一定相同 D.A和B各1 mol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的质量一定相等 8.下列化学式中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3H7Cl B.CH2Cl2C.C2H6O D.C2H4O2 9.一种新型的灭火剂叫“1211”,其分子式是CF2ClBr。命名方法是按碳、氟、氯、溴的顺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数目(末尾的“0”可略去)。按此原则,对下列几种新 型灭火剂的命名不正确 ...的是() A.CF3Br ─ 1301 B.CF2Br2─ 122 C.C2F4Cl2─ 242D.C2ClBr2─ 2012 10.关于同分异构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 ⑵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⑶知道食物中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2.过程与方法 ⑴在收集信息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资源与信息整合的能力。 ⑵在学习过程中,创设人文环境,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通力协作的意识并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机化合物发挥的重要作用 ⑵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正常安排饮食及 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⑶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4.确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维,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有机物及与无机物的区别。 2.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有机物。 三.教学难点: 1.有机物及与无机物的区别。

§8-1 什么是有机物 学习目标:1、理解有机物、无机物的概念; 2、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原因; 3、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4、了解食品中的主要有机物。 教学重点:理解有机物、无机物的概念与区别。 教学难点:有机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原因。

知识整理: 一、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1.实验:研究有机物的一些特点 1.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即含碳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即不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物这一名称概念在开始确定时,意指“有生机的物质”,即“只有在生物体中才方可能产生的物质”。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首先由无机物氰酸铵(NH4CNO)溶液制得有机物——尿素[CO(NH2)2]。 2.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多数含有氢元素,其次可能还含有氧、氮、氯、硫、磷等。3.有些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和碳的金属化合物等,因它们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仍属于无机化合物。 4.由于有机化合物在结构和组成上的特点,使其种类繁多。现在人们知道的有机物有1千万种以上,而无机物的种类还不足10万种。 (1)碳原子之间的连接顺序和方式不同:直链状和环状,单键、双键、叁键等。 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甲烷(CH4) (2)碳原子能与其他元素的原子连接。如CH3Cl,CH3Br等 5.不同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如: 甲烷(CH4),Mr=16 乙醇(C2H6O),Mr=46 维生素B2(C17H20O6N4),Mr=376 聚乙烯[(C2H4)n,n=1000~10000],Mr=28000~280000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甲烷(CH4),

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口基本常识

MCS-51单片机内部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信口,即串行接收和发送缓冲器(SBUF),这两个在物理上独立的接收发送器,既可以接收数据也可以发送数据。但接收缓冲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而发送缓冲器则只能写入不能读出,它们的地址为99H。这个通信口既可以用于网络通信,亦可实现串行异步通信,还可以构成同步移位寄存器使用。如果在传行口的输入输出引脚上加上电平转换器,就可方便地构成标准的RS-232接口。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1].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 常用于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有单工、半双工、全双工和多工方式。 单工方式:数据仅按一个固定方向传送。因而这种传输方式的用途有限,常用于串行口的打印数据传输与简单系统间的数据采集。 半双工方式:数据可实现双向传送,但不能同时进行,实际的应用采用某种协议实现收/发开关转换。

全双工方式:允许双方同时进行数据双向传送,但一般全双工传输方式的线路和设备较复杂。 多工方式:以上三种传输方式都是用同一线路传输一种频率信号,为了充分地利用线路资源,可通过使用多路复用器或多路集线器,采用频分、时分或码分复用技术,即可实现在同一线路上资源共享功能,我们盛之为多工传输方式。 串行数据通信两种形式 异步通信 在这种通信方式中,接收器和发送 器有各自的时钟,它们的工作是非同步 的,异步通信用一帧来表示一个字符, 其内容如下:一个起始位,仅接着是若 干个数据位,图2是传输45H的数据 格式。 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格式中,发送器和接收器 由同一个时钟源控制,为了克服在异步 通信中,每传输一帧字符都必须加上起 始位和停止位,占用了传输时间,在要

求传送数据量较大的场合,速度就慢得 多。同步传输方式去掉了这些起始位和 停止位,只在传输数据块时先送出一个 同步头(字符)标志即可。 同步传输方式比异步传输方式速 度快,这是它的优势。但同步传输方式 也有其缺点,即它必须要用一个时钟来 协调收发器的工作,所以它的设备也较 复杂。 串行数据通信的传输速率 串行数据传输速率有两个概念,即每秒转送的位数bps(Bit per second)和每秒符号数—波特率(Band rate),在具有调制解调器的通信中,波特率与调制速率有关。 [2].MCS-51的串行口和控制寄存器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2008 年化学科考试大纲知识点过关 有机化学基础 (必修) 一、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乙烯的最简式 C 2H 4 B 、乙醇的结构简式 C 2H 6O 、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关于烃和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烃的组成均符合通式 H 22 B .烃类均不溶于水 C .甲烷在同系物中含碳量最高,因而是清洁能源 D .甲烷只能发生取代反应而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3.若用乙烯和氯气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制取四氯乙烷,这一过程中所要 经历的反应及耗用氯气的量是(设乙烯为 1 ,反应产物中的有机物只 4.1866 年凯库勒(右图)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 六边 形平 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 解 决,它不能解释的事实是 A .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 . 苯能与 H 2 发生加成反应 C . 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 .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三、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5.为了延长水果的保鲜期,下列的水果存放方法最合适的是 A .放入敞口的容器中 B .放入密封的容器中 C .放入充有少量乙烯的密封容器中 D .放入浸泡过高锰酸钾溶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它原子的结合 D 、碳原子以四对共用电子对与其 是四氯乙烷) A .取代, 4 2 C .加成、取代, 2 B .加成, 2 2 D .加成、取代, 3 2

液硅土的密封容器中。 6.将用于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该材料为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共聚成全氟乙丙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中可能存在“-2-2-2-2-”的连接方式 B.合成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应均为加聚反应 C.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2-2-2--3-] n D.四氟乙烯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四、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下列物质既能和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又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催化氧化反应的是: 3 B. 32 C. 乙酸乙酯 D. 水 8.178.某有机物 A 的结构为:——2,它能发生的反应是:①加聚为高分子,②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③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④与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⑤在苯环上与浓硝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A .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⑥ D .全部 五、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牛油是纯净物 B.牛油是高级脂肪酸的高级醇酯 C.牛油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 D.工业上将牛油加氢制硬化油 10.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淀粉水解葡萄糖氧化 2 和 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B.纤维素水解葡萄糖氧化 2 和 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高考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教师版)

2021届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测控(教师版) 专题1: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精品) 第I卷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山东模拟)根据碳四价、氧二价、氢一价、氮三价的原则,可能成立的分子式是 A.C3H9O B.C7H15O C.C5H13 D.C4H7NO 【解析】题干中的“价”指的是“价键”,不要理解为化合价。根据选项中的分子式分别写出其可能的结构简式,A项碳原子饱和时最多连有8个氢,因此 不可能存在;B项氢原子数为奇数,无法找出其合理结构。 2、(2020重庆模拟)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A.4 B.5 C.6 D.7 【解析】150×50%/16=4.7,氧原子数最多为4,则可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6/50%=128,除去氧原子的质量,剩余基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8-64=64,64/12=5.3由此可知分子中碳原子数最多为5。 3、(2020·福建高考,7)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B.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C.丁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解析】聚氯乙烯是以氯乙烯为原料,通过分子之间的加成反应形成的,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A项错误;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然后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 醇,进而制备乙酸,最后再制备乙酸乙酯,B项正确;丁烷只有两种同分异构体(正丁 烷和异丁烷),C项错误;油脂的皂化反应为油脂的碱性水解,属于取代反应,D项错 误。 4、(2020大连模拟)丙烷的分子结构可简写成键线式结构,有机物A的键线式结构为,有机物B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发生加成反应可得到有机物A。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有机物A的一氯取代物只有4种 B.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A,名称为2,2,3-三甲基戊烷 C.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8H18 D.B的结构可能有3种,其中一种名称为3,4,4-三甲基-2-戊烯 5、(2020·海南高考,5)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解析】分子式为C4H10O的有机物是醇或醚。若物质可以与金属Na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则该物质是醇,C4H10O可以看作是C4H10分子中的一个H被—OH取 代,C4H10有CH3CH2CH2CH3、(CH3)2CHCH3两种不同的结构,前者有2种不同的氢原子, 后者也有2种不同的氢原子,它们分别被羟基取代,都能得到一种醇,因此符合该 性质的醇的种类是4种。 6、(基础题)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化学有机化合物概念

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写名称),其分子式为CH2,电子式为,结构式为,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 2、可以从石油获得的基本化工原料且可以做水果的催熟剂的是乙烯(写名称),其分子式为C2H4,结构简式为CH2=CH2,空间结构为平面。 3、可以从石油或煤中获得的基本化工原料是苯(写名称),其分子式为C6H6,结构简式为空间结构为平面。 4、生活中常见的有特殊香味的,能够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的有机物是乙醇,(写名称),俗名为酒精。其分子式为C2H6O,结构简式为C2H5OH ,它的官能团是(-OH)羟基,(写名称和结构简式) 5、生活中常见的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是乙酸,(写名称),俗名为醋酸。其分子式为C2H4O2,结构简式为CH3COOH,它的官能团是(-OH)羟基,(写名称和结构简式)。 6、基本营养物质是,,。 7、葡糖糖和果糖的化学式是,它们属糖,它们互为体。 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式是,它们属糖,它们互为体。 米的主要成分是,棉花的主要成分是。其化学式都可表示为,它们属糖,它们属于同分异构体吗?。 8、油脂包括和。它们分别是酯和酯。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9.毛发、皮、丝、酶的主要成分是。 10、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是,它的特征反应是 ①,②。 11、蔗糖水解条件是,水解产物是 12、淀粉的特征反应是。水解条件是,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13、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是:①,②。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14、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和。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和。后者水解反应也称为。 二、基本概念 1、烃:仅含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倾化合物,也称为烃。 例如:苯分子组成中只有两种元素,所以它属于; 乙醇分子组成中有3种元素,所以它烃(填“是”或“不是”)。 2、同系物:结构,相差一个或多个原子团的物质。 例如:乙烷和丁烷都是烷烃,是烃,(填“饱和”或“不饱和”),分子中都是键,故结构相似,但C4H10—C2H6 = C2H4,即分子组成相差了2个CH2原子团,所以乙烷和丁烷属于关系。 3、同分异构体:相同,不同的化合物。 例如:正丁烷CH3-CH2-CH2-CH2-CH3和异丁烷CH3-CH-CH3的分子式都是, CH3 但它们的碳原子排列不同,即结构不同,所以正丁烷和异丁烷互称为 [说明:1、同系物分子式通式相同,结构相似,性质相似。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不可能是同系物关系。反之,亦然。]

串口通信的基本知识

串口通信的基本知识 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串口? 2,什么是RS-232? 3,什么是RS-422? 4,什么是RS-485? 5,什么是握手? 1,什么是串口?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通信的协议(不要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或者USB混淆)。大多数计算机包含两个基于RS232的串口。串口同时也是仪器仪表设备通用的通信协议;很多GPIB兼容的设备也带有RS- 232口。同时,串口通信协议也可以用于获取远程采集设备的数据。 串口通信的概念非常简单,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它很简单并且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比如IEEE488定义并行通行状态时,规定设备线总常不得超过20米,并且任意两个设备间的长度不得超过2米;而对于串口而言,长度可达1200米。 典型地,串口用于ASCII码字符的传输。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1)地线,(2)发送,(3)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其他线用于握手,但是不是必须的。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对于两个进行通行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 a,波特率:这是一个衡量通信速度的参数。它表示每秒钟传送的bit的个数。例如300波特表示每秒钟发送300个bit。当我们提到时钟周期时,我们就是指波特率例如如果协议需要4800波特率,那么时钟是4800Hz。这意味着串口通信在数据线上的采样率为4800Hz。通常电话线的波特率为14400,28800和36600。波特率可以远远大于这些值,但是波特率和距离成反比。高波特率常常用于放置的很近的仪器间的通信,典型的例子就是GPIB 设备的通信。 b,数据位:这是衡量通信中实际数据位的参数。当计算机发送一个信息包,实际的数据不会是8位的,标准的值是5、7和8位。如何设置取决于你想传送的信息。比如,标准的ASCII 码是0~127(7位)。扩展的ASCII码是0~255(8位)。如果数据使用简单的文本(标准ASCII码),那么每个数据包使用7位数据。每个包是指一个字节,包括开始/停止位,数据位和奇偶校验位。由于实际数据位取决于通信协议的选取,术语“包”指任何通信的情况。c,停止位:用于表示单个包的最后一位。典型的值为1,1.5和2位。由于数据是在传输线上定时的,并且每一个设备有其自己的时钟,很可能在通信中两台设备间出现了小小的不同步。因此停止位不仅仅是表示传输的结束,并且提供计算机校正时钟同步的机会。适用于停止位的位数越多,不同时钟同步的容忍程度越大,但是数据传输率同时也越慢。 d,奇偶校验位:在串口通信中一种简单的检错方式。有四种检错方式:偶、奇、高和低。当然没有校验位也是可以的。对于偶和奇校验的情况,串口会设置校验位(数据位后面的一位),用一个值确保传输的数据有偶个或者奇个逻辑高位。例如,如果数据是011,那么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