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分析
三峡工程项目管理难点(3篇)

第1篇一、引言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自1994年正式开工建设以来,经历了长达17年的建设周期,于2003年6月1日实现大江截流,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状况,也为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项目管理难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峡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进行分析。
二、三峡工程项目管理难点分析1. 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三峡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水利枢纽工程。
工程建设涉及大坝、船闸、发电、航运、环保等多个领域,技术难度极高。
在项目管理中,如何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提高工程效益,成为一大难点。
2. 项目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专业三峡工程建设涉及水利、电力、交通、环保、地质、建筑等多个领域,项目管理需要协调各个部门、各个专业之间的工作。
如何实现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高效协同,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成为项目管理的一大难点。
3. 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达17年,总投资高达2000多亿元。
在如此长的建设周期和巨大的投资压力下,如何确保资金合理使用、降低投资风险,成为项目管理的一大难点。
4.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安全风险高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中上游,地质条件复杂,存在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风险。
在项目管理中,如何确保工程安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成为一大难点。
5. 环保问题突出,社会影响大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移民搬迁、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等问题。
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成为项目管理的一大难点。
6. 项目管理人才短缺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对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大。
然而,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人才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如何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成为项目管理的一大难点。
三、三峡工程项目管理难点应对策略1.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工程质量针对工程规模大、技术复杂的问题,应加强技术创新,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三峡水利工程施工现状分析

三峡水利工程施工现状分析一、施工现状1.进展情况自1994年开始建设以来,三峡水利工程已经完成了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建设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共计三个阶段。
目前,主坝、水电站、船闸、船闸游船航道、大库区移民安置等重点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目前,主要处于工程验收和设备调试阶段。
2.工程规模三峡水利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工程,总装机容量达到2250兆瓦,年均发电量达到1.1万亿千瓦时。
主坝总长2335米,最大坝高为181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水坝。
3.技术水平三峡水利工程采用了许多国际先进的施工技术,包括混凝土拱坝施工、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等。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方使用了各种最新的设备和工艺,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二、存在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了大量的水库蓄水,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库的蓄水改变了原有的河流生态系统,影响了当地植被和动物的生存。
2.移民安置问题为了进行工程建设,三峡水利工程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安置。
虽然政府提供了相应的安置政策和资金支持,但一些移民仍然存在生计和生活问题,导致了社会稳定问题。
3.工程质量问题由于工程规模庞大,施工难度大,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一些工程质量问题导致了设备损坏和安全事故,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运行。
三、对策和建议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了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可以对水库蓄水量进行调整,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可以采取措施加强植被和动物的保护,减少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
2.改善移民安置政策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移民安置政策,提高移民安置的效率和质量。
可以适时调整安置政策,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解决移民的生计和生活问题。
3.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应该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管理。
可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施工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可以加强工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之,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的一项重要工程,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正文:一、引言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水利工程,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本文将对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进行分析,以期全面了解该工程的影响。
二、背景介绍1、工程概述:三峡水利工程是位于中国长江流域的重要工程,包括三峡大坝、船闸和电站等设施。
2、建设背景:该工程的建设旨在解决长江流域的水电需求和防洪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利益分析1、经济利益a:水电发电: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能够为中国提供大量清洁能源。
b:交通运输:建设三峡船闸后,长江航道条件改善,促进了水上交通的发展。
2、社会利益a:水资源利用:工程有效调节了长江水位,提供了灌溉和供水的功能,改善了当地农业和居民生活条件。
b:旅游业发展:三峡水利工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弊端分析1、生态环境破坏: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2、生态系统改变:大坝建设改变了长江的水流和洪水冲击,对下游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导致一些植物和动物的生存条件恶化。
3、潜在地质灾害风险:工程建设中,一些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和地震也需要得到重点考虑。
五、对策建议1、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减少工程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2、灾害防范措施:加强地质灾害预测和防范工作,降低潜在地质灾害风险。
六、结论综合分析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可以看出该工程在水电供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和地质灾害风险等问题。
因此,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灾害防范措施。
附件:1、工程建设规划图2、工程建设进展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水利工程:指为调节、控制、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而进行的工程活动。
2、清洁能源: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或低碳能源的能源,不产生或产生较少的污染物。
3、环境保护: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和措施。
三峡工程利弊分析

受灾人口1888万人。
(4) 19பைடு நூலகம்8年大洪水
淹地482万亩,死亡1562人,受灾人口229万人,经济损失 一千多亿元。加上当年东北松花江、嫩江洪灾,总经济 损失达2200多亿元。
3. 减少大气污染 每年可减少煤炭这一不可再生能源4000-5000万吨, 少排放CO2约1亿多吨,SO2200万吨,CO1万吨,氮氧化 合物37万吨和大量的工业废水,对减轻环境污染和酸雨 等危害将起到极大作用。
4.川江航道大大改善 单向年通过能力将从以前的1000万吨增加到5000万吨,运输 成本可降低35-37%。
5.政治影响巨大
除以上外,还可给沿江经济发展、旅游开发、渔业养殖等 带来相关效益。
三峡工程劣势
山体滑坡现象增多
可能会对重庆地区气候带来不利影响
其它问题
移民安置问题 泥砂问题 文物保护问题 战争问题
谢谢观看!
三峡水库具有393亿m3库容,建成以后,可以使荆江地区的 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 水,配合临时分蓄洪水和其他防汛措施,可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 决和防止毁灭性灾害的发生。
2.发电效益显著 三峡水电站共装机26台,总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 亿度,相当于全国的1/9,除可供华中、华东以外,还可输送 川东、华北。
三峡工程利弊浅议
三峡工程是集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集于一身 的特大型水利水电项目。枢纽工程概算为500.9亿元,这还不包括 输变电工程概算与水库移民安置概算。
三峡工程优势:
三峡工程利弊分析

三峡工程的利弊从网上看了三峡工程的资料,明显的分成了两派。
一派极力强调三峡工程是利国利民、千秋万代的工程;而另一派则从各个方面指出三峡工程的问题,让人怀疑国家投资20000多亿兴建的全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难道是个天大的错误?在此,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将这些资料做一些整理和对比,提高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知。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在防洪、发电和航运这三个方面。
(一)防洪三峡工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防洪,解决下游洪水灾害问题。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
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
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
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
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
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
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
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
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不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二)发电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
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置525万人就业。
三峡系统的环境分析

二、三峡系统对周边环境有什么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2.对生物的影响 3.对于水质的影响
1.气候
•
超过2
400米。
•年平均气温变化不超过0.2
高0.3~1
0.9~1.2
高气温可降低4
3
度夏季增大3%~6% 春秋两季增大1%~3% 冬季将减
小2%。
•建库后年降水量增加约3
影响。 •平均风速将增加15%~40%,因建库前库区平均风速仅2 米/
2.对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据统计,
谢谢观看!
方案三:
库区滑坡今后有可能对保护对象构成威胁 和危害,可以 暂不进行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 的滑坡,通过监测预警主动监控可 能发生的 滑坡灾害,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滑坡灾害造成 的损失。 监控方法:如降雨、泉水、库水位监 测,宏观巡查监测等。专业 监测预警监测内 容包括绝对位移监测(GPS监测和大地形变 监 测),地表裂缝变形监测,滑体深部位移 监测(钻孔测斜监测), 滑体推力监测,地 下水位和孔隙水压力监测;大气降雨、泉水 和 库水位监测,相关人类活动监测(工程建 设明挖、洞掘、加载及 边坡削坡等)及宏观 地质巡查监测等
流入水库的磷、氮等盐类,有利于植物和水生生物 的生长,但含量不能太高,否则,将促使藻类和水 草丛生,而藻类和水草的枯死分解,又将消耗水中
的氧,形成富营养化,造成水质变化。
河道断流,区内水位抬高,水流缓慢,不利于污染 物的扩散。
三峡工程对下游河道水质的影响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三峡工程分析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三峡工程分析三峡工程是一项集水利、电力、航运、防洪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工程。
霍尔三维结构是三峡工程混凝土坝的基础结构,其作用是传递水压和岸压。
霍尔三维结构是由水岸墙、泄水板、溢流坝台、坝基板等部分组成的大型混凝土坝,其整体呈“T”字形。
其设计主要考虑了水力压力、地震、温度和构件的疲劳生命等因素。
第一,水力压力:三峡水电站的出力和出水量均达全球之最,水力压力异常巨大,达到了每平方米5.5万牛顿。
霍尔三维结构承受水压的作用,通过工程设计和施工,使整个结构具有高强度和抗裂性能。
水岸墙的外侧设置垮台,可以分散水压力,减轻水岸墙的压力。
第二,地震:汶川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霍尔三维结构也应该在设计中考虑到这个问题。
广场垫层进行了局部引土,增加了地基土的摩阻力,此外,在霍尔三维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上,采用了一系列的加强措施,以提高其整体的承震能力。
第三,温度:由于梯级式水利工程在每日、每周、每月和季节性周期内出现的水位变化较小,因此混凝土结构基本不受到温度的直接影响,同时,霍尔三维结构的设计中考虑到了混凝土的收缩量,采用了较好的配筋形式,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第四,构件疲劳寿命:为了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霍尔三维结构设计中也考虑了混凝土构件的疲劳寿命问题。
通过对混凝土应力的分析,确定了合适的配筋方式、混凝土强度和混凝土配合比等参数,改善结构疲劳寿命。
总之,霍尔三维结构是三峡工程混凝土坝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递水压和岸压的作用。
在其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水力压力、地震、温度和构件的疲劳寿命等多方面因素,并通过优化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等措施,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以确保三峡工程的顺利运行。
三峡项目可行性分析

三峡项目可行性分析三峡项目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将三峡水库、三峡大坝和三峡电站作为核心组成部分。
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因此进行可行性分析十分重要。
从经济角度来看,三峡项目有着诸多的经济利益。
首先,三峡电站是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年发电能力约为840亿千瓦时,为中国国家电网输送电能,提供了重要的电力支持,起到了续航的作用。
其次,三峡水库的蓄水能力可以有效调节河流水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应对干旱和洪水。
此外,三峡水库还可以实现集水调水,解决饮水问题。
总之,从电力、水资源等方面来看,三峡项目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
然而,在经济方面,三峡项目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和难题。
首先,三峡大坝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很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其次,由于水库的蓄水和放水要根据河流水位情况来进行,会造成对下游航运、渔业、生态环境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再者,由于三峡水库库容的增加,会对水库周边地区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包括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此外,电力对接与输电工程的实施也涉及到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所以在经济层面上,三峡项目有着可行性,但同时也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挑战。
从环境角度看,三峡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影响。
首先,三峡电站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了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三峡电站利用了可再生的水能资源,对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三峡水库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生态退化、水质恶化等。
尤其是三峡蓄水后,水库周边的地质灾害频发,给下游地区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因此,在环境方面,三峡项目的可行性需要在保护环境和最大程度利用水能资源之间找到平衡点。
从社会角度来说,三峡项目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峡大坝的修建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三峡电站的建设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增加了旅游收入。
然而,三峡项目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工程的环境系统
• 地质灾害问题:其中《长江三峡工程库岸稳定性研究》
共查获体积大于10万立方米的崩塌滑坡404处,总体积29.36 亿立方米,查获泥石流沟90条,并对其中26个重大崩滑体进 行了详细勘查,对库区查获的崩滑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和预 测分析,划分了不稳定库段 。
• 气候问题: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库虽然对
三峡工程的环境系统
生态问题: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两
个:
(1)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 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庭湖的淤积等。
(2)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 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 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三峡工程的目标系统
• 发电:(1)三峡地区的丰富水能资源 河流落差大、径流量大
(2)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 A、社会经济效益:缓解华中华东地区以 及重庆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促进 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峡工程距华中和华东地区的输电距离 近,将成为全国统一电网的中心主导电站。 B、环境效益:以清洁的 水电代替火电,减少三废的排放,改善东部环境
三峡工程的基本情况
•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工程 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 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 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 组成。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 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为70 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时, 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 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及一级垂直升船机。
工程项目的环境系统
• 工程项目产生于上层系统和环境的需求,它决定项 目的存在价值
• 项目的实施过程又是项目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 程
• 环境是风险产生的根源
三峡工程的环境系统
地理位置: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
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 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 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 “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 “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 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 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 港流阻塞路疑无。”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 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 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 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元阙处。重 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
三峡工程的对象系统
• 一、大坝混凝土浇筑 三峡工程混凝土工程量巨大,总量达
2800万立方米,其中大坝混凝土量达1600万立方米,高峰施工 强度需要1年浇筑混凝土逾500万立方米。如何在高强度混凝土 施工中,实现混凝土浇筑的高质量,让三峡工程按期保质,甚 至提前发挥其巨大的综合效益,一直是三峡工程设计、施工与 工程管理的核心问题。为此,三峡总公司组织参建各方和科研 单位从混凝土原材料与配合比、混凝土浇筑方案与配套工艺、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等方面进行综合攻关,采用一系列最新 技术,集成创新,成效显著。 革命性的混凝土浇筑方案:混凝土浇筑方案和配套工艺是大坝 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经国内外多次调研、深入论证,三峡总公 司决定引进国外最先进的大坝浇筑专用设备——塔带机,确定 了以塔带机为主的混凝土浇筑方案。该方案的特点是,混凝土 从拌和楼生产出来后,通过皮带机将混凝土输送到塔带机上, 再由塔带机直接目的目标系统
• 项目目标系统有自身的结构 • 完整性 • 目标的均衡性 • 动态性
三峡工程的目标系统
• 防洪:(1)长江的洪水灾害——防洪是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历史上
的水害情况 长江水灾的原因分析——首先是自然原因,其次才是人为 原因 自然原因(洪水来量、滞洪能力、泄洪能力) 人为原因(滥伐森 林、围湖造田) (2)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防洪是三峡工程的首要 目标 三峡工程的防洪原理:区位优势、巨大库容 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三峡工程的目标系统
• 航运: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 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 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
工程项目的对象系统
• 空间布置合理 • 它必须是一个均衡的、简约的,能够安全稳定经济
移民问题: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库水淹没区将涉及湖北 和重 庆的20个区市县,最终动迁移民113万,其中重庆16个区市县受 淹,移民数量占整个库区移民的85%左右。 按照“突出重点, 远近结合;移民进度与工程进度相衔接;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 移民宜早不宜晚”的移民搬迁原则,国家对三峡库区的移民工 程进行了详细规划,要求各个区市县按照规划分四期完成移民 搬迁任务。
高效率运行的整体,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运行费 用低,资源消耗省 • 各功能面、各专业工程项目投资比例合理,质量均 衡和设计寿命匹配 • 与环境协调
三峡工程的对象系统
• 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自主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面对一 系列世界级难题,参加三峡工程建设的全体三峡建设者, 始终把科技创新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除机组和少 数施工设备从国外引进外,其余的设备、材料、设计、 施工全部由中国自己的队伍完成。通过三峡工程的建设, 三峡工程在集成创新(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双线连续 五级船闸工程、导截流及围堰工程)、引进消化吸收再 创新(以三峡工程为载体,推进大型机电装备国产化)、 原始创新(中国自主开发的发电机蒸发冷却技术)等方 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三峡品牌”的技术。同时通过工程的组织建设,形 成了一整套特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实现了质量、 进度和投资有效控制,高质量地实现了三峡工程按期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