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合集下载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经络推拿方法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经络推拿方法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经络推拿方法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婴幼儿颈部肌肉一侧收缩而导致头部偏斜的病症,中医经络推拿方法可作为辅助疗法来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中医经络推拿方法:
1. 推拿前准备:
- 为了让宝宝放松,可以在推拿前进行温水浴或按摩来帮助放松肌肉。

- 在推拿前,先进行经络穴位预热,可以用温热的湿毛巾敷在颈部和肩部的穴位上,促进经络的通畅。

2. 推拿方法:
- 脊柱推拿:用手指沿着脊柱从上至下进行轻柔推拿,帮助放松背部肌肉和经络。

- 经络推拿:选择人中、天突、风池、肩井等穴位,用手指进行轻柔的按摩推拿,可以逐渐增加力度,但避免用力过猛。

- 颈椎推拿:用手指从颈椎上下进行轻轻的揉捏和推拿,可以沿着颈椎两侧的肌肉走行线进行,切忌用力过大。

- 颈肩肌肉推拿:用手指进行轻柔的揉捏和推拿,主要是针对颈肩部的肌肉进行放松。

3. 推拿时间和次数:
- 推拿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每次可以进行2到3次。

- 推拿的次数可以根据病情和宝宝接受程度来确定,一般每天进行1到2次。

请注意,使用中医经络推拿方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时,应该在
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操作。

小儿斜颈推拿治疗及体会

小儿斜颈推拿治疗及体会

【基层园地】小儿斜颈推拿治疗及体会王 智,高梯辉,路 标,姜艳清,王文智■(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11) 关键词:伸筋液;推拿;小儿肌性斜颈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250(2009)05-0393-01 小儿斜颈又称先天性斜颈,民间俗称“歪脖”、“斜头”,其临床表现是以患儿头向患侧倾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征,为临床少见病。

有报道其发病率在婴幼儿中约占1%,常因发现不及时或误诊失治,出现面颈胸部畸形,给患儿造成不良后果。

1 一般资料病历来源:本文200例皆为门诊积累,其中男114人占57%,女86人占43%,最小的3d,最大的2岁;分娩产势:顺产101人占51%,剖腹产96人占48%,产钳13人占1%;发病部位:左侧105例,右侧95例。

2 诊断标准患者头位前倾,面部转向患侧,面下颌偏向健侧,在患肌处触及一卵圆或条索状肿块,质地坚硬。

3 治疗方法(1)递质的配制:自拟伸筋液:西红花5g,冰片10g,伸筋草15g,溶于75%乙醇250ml内,密闭摇匀, 3d后即可使用;(2)按摩手法:医者对患侧胸锁乳突肌推拿按摩数遍后,继用拇指蘸取适量伸筋液反复揉肿块及周围并弹拨,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相对按摩肿块反复数遍。

在此过程中,拇指、食指、中指及患处保持湿润状态,然后医者两手分别固定患侧肩部及患者头部,使头部向患侧肩部,然后一手扶住患儿下颌部,另一手拖住脑后左右转动。

同时以颈椎为纵轴向上拔伸旋转,颜面肌肉萎缩或偏小的可采用太阳、睛明、下关、颊车、地仓、迎香、风池等穴位进行点揉。

4 疗效标准与结果痊愈:颈部肿块消失,胸锁乳突肌活动范围正常,有111人占55.5%;显效:肿块明显缩小变软,颈项活动轻度受限,有84人占42.0%;无效:经治疗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有5人占2.5%,总有效率97.5%。

5 典型病例郭某,男,6个月,其父母发现其颈部向左侧歪斜随来我院就诊。

儿童斜颈推拿手法

儿童斜颈推拿手法

儿童斜颈推拿手法
嘿,各位家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儿童斜颈推拿手法这事儿。

你们想想看啊,那小宝贝的脖子要是有点歪斜,得多让人心疼呀!这时候,咱这推拿手法可就派上大用场啦。

咱先来说说怎么找到那个关键的部位。

就好像找宝藏一样,得仔细点儿呢!用手轻轻摸摸宝贝的脖子,感受一下哪里有点不一样,有点硬硬的或者紧紧的地方,那可能就是我们要“进攻”的目标啦。

然后呢,就可以开始推拿啦!动作要轻柔哦,可别像大力水手似的,把宝贝弄疼啦。

就像抚摸小猫咪一样,轻轻地揉一揉,推一推。

比如说,用大拇指在那个有问题的地方慢慢地转圈揉,这就像是给那个地方做个舒服的按摩。

再比如说,可以从脖子的一侧往另一侧轻轻地推过去,这感觉就像是给小脖子做个舒展运动。

哎呀,你说宝贝会不会觉得很舒服呀?
还有啊,咱在推拿的时候,可得注意宝贝的反应。

要是宝贝皱眉头或者想哭,那咱就得轻点啦,是不是?这就好比我们大人,要是有人给咱按摩太大力了,咱也不舒服呀。

而且哦,这推拿可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好的,得坚持呀!就像每天吃饭一样,要养成习惯。

每天给宝贝来那么一小会儿,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宝贝的脖子越来越正啦!
咱可别小看了这推拿手法,这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呢!不用吃药,不用打针,就能帮宝贝解决问题,多好呀!
所以呀,家长朋友们,要是发现宝贝有斜颈的迹象,别着急,别慌张,咱就用这推拿手法来试试。

就像那句话说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嘛!只要咱有耐心,有爱心,宝贝的脖子肯定能变得直直的,健健康康的!相信我,准没错!。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体会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体会

5 0一
《 按摩与康复医学} 2 0 1 4 年第 5 卷第 3 期 C h i n e s e Ma n i p u l a t i o n&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Me d i c i n e . 2 0 1 4 V o 1 . 5 N o . 3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体会
a te f r c o u r s e o f t r e a t me n t . Re s ul t s :7 c a s e s we r e c u r e d . 4 c a s e s i mpr o v e d . n o n e i n e f f e c t i v e . t h e t o t a l e ic f i e n c y wa s 1 O O %. Co n c l u s i o n: Ma s s a g e t h e r a — P Y o n i n f a n t i l e my o g e n i c t o r t i c o l l i s i s s i g n i ic f a n t l y e f f e c t i ve , b e i n g wo r t h y o f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p r o mo t i o n
Ch a n g s h a , Hu n a n 4 1 0 2 0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ma s s a g e t h e r a p y o n i n f a n t i l e my o g e n i c t o r t i c o l l i s Me t h o d s : 1 1 c a s e s o f c h i l d r e n wi t h mu s c u l a r t o r —

中医儿科健康指导:揉捏纠正小儿歪脖

中医儿科健康指导:揉捏纠正小儿歪脖

路路才出生45天,父母便发现其一侧颈部出现一个约30厘米的包块。

他们抱着孩子来到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门诊医生说路路患的只是小儿肌性斜颈。

经推拿科高清顺主任医师用揉捏法治疗3月余,肿块完全消失。

小儿肌性斜颈病因小儿肌性斜颈又称歪脖子病,指的是小儿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痉挛,如不及时治疗,常出现头颅、面部左右不对称畸形,还可引起颈椎继发性畸形等严重后果。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具有很好的疗效。

最佳治疗时间是小儿两个月到一岁之间,3岁以后有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所以,该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

早期表现出生两周后,小儿头部常偏向一侧,在患病一侧颈部可摸到一硬肿物,没有明显压痛。

3~6个月后,颈部肿物可在胸锁乳突肌处变成一个条索状肿块,患儿颈部活动受限。

高清顺主任是河南省推拿学会主任委员,他所创立的“高氏五步揉捏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具有轻缓柔和、渗透力强等特色,治愈率达95%,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法,且易为患儿接受。

治疗手法第一步,患儿取仰卧位,医者在患儿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处涂少量滑石粉,然后施用推揉法,以舒筋活血。

第二步,用拇指、食指指腹捏拿、弹拨患侧胸锁乳突肌10次,以松解其粘连。

第三步,用拇指指腹轻揉肿块10分钟,以散瘀消肿。

第四步,双手抱患儿头部,扳正头颈,并稍做牵拉旋转活动,以改善恢复颈部活动功能。

第五步,用拇指、食指指腹揉捏胸锁乳突肌的起止点,以松解其挛缩。

整个治疗过程为30分钟。

预防和护理高清顺主任提醒患儿家长,小儿肌性斜颈病因一般认为与孕产过程有关,所以,孕产过程中如有胎位不正、产伤或难产现象,产后要注意观察孩子颈部,看有无肿块或索形肿物,以早发现早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平时可用小米做一低枕,患儿仰卧位时,垫在患侧颈部,以保持头部的正确睡姿;侧身睡眠时,要患侧颈部朝下,将枕头垫在患儿头部的耳朵处,以拉长颈部。

儿科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试行版)

儿科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试行版)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断标准》(陶天遵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年)、《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 2 版(张明岛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 年)、《实用小儿骨科学》第 2 版(潘少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1)出生后发现一侧胸锁乳突肌上有软骨样的包块,肌肉变短,失去弹性;(2)头向患侧偏斜,下颌部指向健侧;(3)严重时面部发育不对称,患侧面部和颅骨均较健侧为小,双眼裂水平不对称。

(4)彩色超声波检查:彩色超声波显像患侧胸锁乳突肌增粗、增厚,或可探及肌性肿块,回声增高或减低。

(5)除外其他疾患所致的斜颈。

如:颈椎先天性畸形(半椎体、先天性短颈),颈椎损伤(骨折或旋转性半脱位),锁骨产伤骨折,炎性病变(扁桃体炎、颈淋巴腺结核、颈椎结核)引起胸锁乳突肌痉挛,自发性颈椎半脱位,视力障碍引起头部倾斜等。

(6)必要时,拍颈椎 X 线片以明确诊断。

(二)疾病分类1.肿块型:(1)卵圆形肿块型,在临床上多数患儿肿块位于患侧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 且肿块大小不一,大者约6×5 cm ,轮廓清晰,不需触摸;小的1.5×1 cm,需要触摸方知,肿块质地较硬,其形状为卵圆形。

(2)条索状肿块型,在临床上患儿肿块不明显,但胸锁乳突肌变粗而短,可摸及到条索状包块。

2.非肿块型:患侧胸锁乳突肌轻度痉挛,无肿块,头部畸形,下颌斜向健侧, 患侧颜面小于正常颜面,头部活动受限。

二、治疗方案(一)小儿推拿1.肿块型:(1)患儿及医者体位:患儿仰卧位,医者坐于患儿头顶侧,使患儿头面部转向健侧,充分暴露患侧胸锁乳突肌;(2)点摩法:医者先用中指指腹点患侧翳风、缺盆、扶突穴,再用食、中、无名指指腹并拢在患侧颜面及颈部做顺时钟方向摩动,以肿块处为操作重点;(3)按揉法:应用拇指指腹按揉患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 1/3 部分及颈后肌群,同时按揉人迎、水突、扶突、肩井及风池穴,以肿块处为操作重点;(4)弹拨法:医者用食、中二指固定肿块一侧,然后用拇指对肿块反复进行弹拨。

小儿斜颈按摩方法

小儿斜颈按摩方法

小儿斜颈按摩方法
小儿斜颈俗称“歪脖子”, 多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和生产过程中损失, 以及出生后姿势不正确、习惯不好和护理不当等多种原因所致。

临床分为肌性、骨性、神经性和习惯性4 型。

表现为头颈部向患侧、颜面向健侧歪斜为表现。

严重者可出现颜面部肌肉萎缩,斜视等。

1. 方法与步骤见图。

小儿斜颈推拿按摩
(1)患儿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儿头顶部, 以右手拇指指腹为着力点,在患儿患侧颈部, 以肿块为重点, 轻轻按揉5~ 10分钟,见本图(1) 。

(2)患儿取坐位,术者左手稍稍固定住患儿头部,用右手拇指和余四指指腹轻轻拿揉患儿颈部3~5分钟,见本图(2) 。

(3)术者接上法, 用左手扶住患儿颈背部, 固定患儿身体,用右手五指稍分开, 固定住患儿头部, 向患侧方向轻轻旋转患儿头颈部 1 分钟,见本图(3) 。

(4)术者双手抱住患儿头部, 左右轻柔的活动患儿头颈部 1 分钟,见本图(4) 。

2. 注意事项
(1)孕妇怀孕中后期做好定期产检, 特别是胎位不正的
准妈妈要适当适量加强运动。

(2)宝宝出生后,注意观察宝宝头颈部的姿势、姿态和形态,如有偏歪应及时到医院请医生面诊。

(3)如为斜颈患儿, 在治疗同时还应加强配合患儿头颈部的功能锻炼和康复。

如每周给宝宝头脚部方向调换; 宝宝床头及卧室顶部不宜悬挂物品以免使宝宝长时间盯视。

(4)患儿应保持颈部清洁、干燥, 以免造成局部皮肤破损而导致感染。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拇 指 在 胸 锁 乳 突 肌 处 自上 而 下 做 推 揉 法 2 3遍 , 量 ~ 力
疗 效标 准 : 阴虱及 阴虱 卵 消失 , 瘙痒控 制 为治愈 。 治疗结 果 : 7例 全 部 治 愈 , 程 越 短 治 疗 时 间 越 3 病 短 。所 有患 者未 出现皮 肤 过敏 和其他 不 良反应 。
特 色 疗 法 中国民间 法 疗
咳, 外用 灭 虱 杀 虫 止 痒 。百 部 对 阴 虱 有 强 力 的 杀 灭 作
用, 是治 疗 阴虱病 的要 药 。苦参 、 床子燥 湿 杀虫 ; 椒 蛇 川
杀 虫止 痒 ; 柏清 热 消炎 。诸药 合用 , 奏解 毒燥湿 、 黄 共 杀
中药 外 洗 治疗 阴虱病 3 7例
1 以上 , 周 直至 皮肤瘙 痒 控制 为止 。每次 外 洗 后更 换 内
衣 裤 。 污 染 的 内衣 裤 和 床 上 用 品应 煮 沸 灭 虱 , 日 日光 每
曝晒被褥 。对 于密 切 接触 者 , 特别 是 对 其 性 伴 侣 , 应 都
检查 治疗 。治疗 期 间应 防止 重 复 传 染 , 妻 同 治 , 夫 忌房 事及 辛辣 食物 。
阴虱病是 由主要寄 生在 人体 阴 毛 和肛 门周 围体 毛
上 的 阴 虱 叮 咬 皮 肤 从 而 引 起 瘙 痒 的 一 种 传 染 性 寄 生 虫
推拿 治 疗 d J 肌 性斜 颈 ,h
病 。属 中医学“ 阴痒 ” 范畴 , 主要 症状 是虫 爬感 , 痒 , 瘙 严 重影 响患者 的 日常生 活 和 工 作 。主 要 传 播途 径是 性 接 触 , 以 阴虱病也 属 于 性 传播 疾 病 。此 外 , 可 以通 过 所 也 被褥 、 内裤 、 床垫 等间 接传染 , 及早 彻底 治疗 。笔 者根 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示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小儿推拿适用对象为3周岁以内的小儿,宜早发 现、早治疗; 2、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 内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 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3、推拿时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手表 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 用指甲锉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搓暖; 4、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 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 推拿;
五步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桐乡市中医医院

斜颈是新生儿及婴幼儿最常见肌肉骨骼系 统先天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0.4%~1.9% , 治疗不及时,则可形成小儿颜面部大小不对称、 流涎、代偿性胸椎侧凸、心理疾患等后遗症, 危害性极大!
定 义
小儿肌性斜颈,俗称“歪脖”,以先天 性为主,是指婴幼儿颈部活动受限,颜面 旋向健侧,头向患侧斜、前倾为特征的病 症,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或纤维性 挛缩所致,故称肌性斜颈(又称“原发性 斜颈”)。
五步推拿疗法操作方法第一步 患儿仰位或由家长抱着患侧朝外,医者用
拇指或其余四指指腹在肿块及周围反复推揉,以拇 指为主,时间为3 min左右;
第二步 然后用拇指与食、中指相对反复拿捏患侧胸
锁乳突肌,上下来回捻转数遍 ,重点提拿肿块数次, 时间大约10~15 min;
第三步 再用拇指或中、食指弹拨患侧胸锁乳突肌
病因病机
1.产伤:一侧胸锁乳突肌因受产道或产钳挤 压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 2.缺血性肌痉挛: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一 侧胸锁乳突肌血供受阻,引起该肌缺血性 改变,肌纤维水肿、坏死及继发性纤维增 生所致; 3.宫内发育障碍: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头部向 一侧偏斜,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 所致。
诊断
3~5次;
五步推拿疗法操作方法
第四步 医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
头顶患侧(避开囟门),使患儿头颈向健侧牵拉,以 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3~5次;
第五步 医者一手扶住患儿下颌部,另一手扶住后
头部左右旋转,幅度不要超过 90°。每次扳3~ 5遍,其作用是牵拉患侧胸锁乳突肌,使其得到充 分伸展。
总的推拿时间控制在20min左右(视皮肤 情况而定)。推拿治疗隔日1次,10次为 1 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d 。
谢谢!
中医诊断:筋结。 西医诊断:小儿肌性斜颈。
病史:一般在出生后数日或2周,有胎位 不正或臀位产史。 症状:颈部歪斜、肿块,头偏向患侧,面 及下颌转向健侧。后期头面部畸形。 体征:患侧胸锁乳突肌触及硬质条索状肿 块,可移动;患儿颈项活动障碍。 辅助检查: B超、X线。
B超
B超检查可见胸锁乳突肌增厚或肿块, 一般以单侧多见。
X线摄片检查
患侧胸锁乳突肌增粗,颈脊柱侧弯。 可排除颈椎的骨骼畸形。
适 应 证
3岁以内,一般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治 疗疗程也短,如刚满月或在半周岁之内及 时发现及时治疗,都可取得较好疗效。1.5 岁以上以手术治疗为主。
操作前准备
1、准备滑石粉或凡士林、痱子粉; 2、医者剪短指甲。
推拿治则
舒筋活血,软坚散结,纠正畸形。
婴儿斜颈的治疗和手术时机
经过半年保守治疗不见效果,应考虑手术治疗。 特别提醒注意的:如果患儿不但头颈歪斜,而 且头也睡偏,面部开始出现相应畸形时,就应果 断采取手术,即便患儿还不足一岁,也应手术矫 正。
护理
1、在日常生活中采用与头面畸形相反方向的动作加 以矫正,如喂奶、睡眠的枕垫或用玩具吸引患儿 的注意力以助矫正; 2、家属在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作相反方向的被动牵 拉伸展运动; 3、家属揉胸锁乳突肌。
5、小儿皮肤娇嫩,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质, 以防推拿时皮肤破损; 6、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轻 快、持久; 7、在施行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 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并能消除其恐惧感,同时还 要便于操作; 8、小儿推拿的禁忌证有:骨折、血液系统疾病、 皮肤溃疡破损、肿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