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崔一尧;王水【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年(卷),期】2011(032)016【摘要】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够避免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遭受过度治疗带来的创伤.本文就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治疗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深入认识,以及对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价值的辩证分析,将有利于前哨淋巴结活检正确、有效的开展.%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echniques during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and it remains much controversy in its clinical use and contraindication. We ascribed the satisfied effect of eligible patients and discussed the principal indication.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biologic behavior of the breast cancer may cast light to the innovation of the surgical metho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mplication and acquire more satisfied results.【总页数】3页(P41-42,76)【作者】崔一尧;王水【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江苏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 [J], 崔一尧;王水2.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 [J], 艾尼瓦尔·吾休尔3.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保腋窝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J], 吴桂健;钟明成;张柏林4.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作用 [J], 巨志刚;席春娟;彭世龙;陈小鹏5.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 [J], 沈坤炜;沈镇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保留腋窝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保留腋窝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日益成熟,手术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传统的乳腺癌手术常伴随着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但这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腋窝功能障碍。
近年来,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早期乳腺癌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保留了腋窝组织和功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就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保留腋窝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引言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前哨淋巴结(SLN)是指肿瘤细胞最可能首先转移的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指通过注射示踪剂或染料,找到并切除前哨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的手术,以确定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
该术式在1992年由Morton等人首次提出,并在随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原理是在乳腺癌手术前,在乳腺肿瘤区域注射示踪剂或染料,然后通过淋巴管将示踪剂或染料输送到前哨淋巴结。
在手术中找到并切除前哨淋巴结,送病理学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特点是可以减少腋窝淋巴结清扫术,避免腋窝组织和功能的损伤,同时减少了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因而备受临床医生的青睐。
在早期乳腺癌手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已经成为规范化的手术治疗方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手术的标准操作程序,其安全性和准确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腋窝功能保留对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性腋窝功能保留是指在乳腺癌手术中,尽可能地保留腋窝组织和功能,以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腋窝功能包括腋窝的感觉和肌肉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乳腺癌手术通常伴随着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这会导致腋窝组织和功能的损伤,使患者术后出现腋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保留腋窝功能对乳腺癌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留腋窝功能可以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早期乳腺癌是指乳腺癌初次诊断时,肿瘤大小小于2厘米,没有累及乳腺底部和肌肉,也没有转移至其它部位。
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进行,并辅以放疗、内分泌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
在手术过程中是否需要清除淋巴结一直是一个争议的问题。
早期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确定。
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经过腋窝区域的淋巴管到达淋巴结,研究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乳腺癌的预后和治疗非常重要。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一种准确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方法。
它是通过注射示踪剂或染色剂到乳房肿瘤周围组织,然后检测到达第一个淋巴结。
如果该淋巴结没有转移癌细胞,可以预测腋窝淋巴结没有转移,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
如果该淋巴结转移,可以引导术者进一步切除腋窝淋巴结。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经过多项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在确定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以减少对腋窝淋巴结的清除数量。
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会清除大量无转移的淋巴结,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仅清除第一个到达的淋巴结,可以减少手术创伤。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还可以避免过度治疗,预防术后患者出现腋窝浮肿、疼痛等并发症。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以提取更多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查,提高癌细胞的检出率。
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只能清除有转移的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查,不能充分评估整个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以清除更多的淋巴结,提高转移癌细胞的检出率,从而更准确地评估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仅需在乳房肿瘤周围进行示踪剂注射或染色剂注射,相比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不需要在腋窝区域进行大范围的淋巴结切除,减少手术创伤,并且术后恢复较快。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一种准确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方法,具有减少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提高癌细胞检出率、操作简便等优点。
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意义

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意义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的基本概念。
前哨淋巴结是指肿瘤最首先引流的淋巴结,通常是位于肿瘤区域淋巴引流路径的第一个或几个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靛青等示踪物质标记肿瘤周围引流的前哨淋巴结,然后通过手术取出前哨淋巴结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以确定淋巴结有无转移,从而判断肿瘤的分期和预后。
而微转移检测则是利用一系列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实验方法对淋巴结组织进行详细的检测,以发现淋巴结微小转移病灶,从而及时发现肿瘤的转移情况。
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意义非常重大。
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明确了解乳腺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中,手术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而手术方式的选择往往是根据淋巴结是否转移来决定的。
对于未转移的乳腺癌,可以选择较为保守的手术方式,如乳腺保留手术或微创手术;而对于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根治性手术,包括全乳切除术和前哨淋巴结清扫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帮助医生明确了解病情,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和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微转移检测可以在非常早期发现淋巴结微小转移病灶,从而实现早期治疗和干预,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早期发现和治疗淋巴结微小转移病灶对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影响非常大。
过去,很多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之后,未能及时发现淋巴结微小转移病灶,导致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给患者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而现在,通过微转移检测,可以提前发现微小的淋巴结转移病灶,及时进行靶向治疗或者综合治疗,有效预防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对于一些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或者三阴性等不同分子生物学类型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还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针对不同类型的乳腺癌,通常会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和药物方案。
而通过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和微转移的检测结果,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生为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意义

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意义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和预后与淋巴结状态密切相关。
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技术的出现为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手段,其对临床诊治意义重大。
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它使我们能够单独检测第一个被癌细胞侵犯的淋巴结而不是切除整个淋巴结区块。
这项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外科手术的代价和风险,同时还能准确地确定淋巴结转移情况,从而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前哨淋巴结活检已经逐渐成为乳腺癌术后治疗的标准技术,减少了乳腺癌患者因高代价和高风险手术而被拒绝治疗的情况。
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微转移的检测。
传统的淋巴结活检技术只能检测到淋巴结内的肿瘤组织,而无法检测到淋巴结周围的微小癌细胞,这些细胞被称为“微转移”。
然而,微转移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因此对其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学染色技术可以检测到微转移,这项技术在治疗后及时检测微转移,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技术在乳腺癌临床诊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准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避免大面积淋巴结切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和手术的代价。
检测微转移有助于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展,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此外,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技术还可以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预测转移和预后。
总之,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技术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它为乳腺癌治疗的个体化、精准化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较好,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早期乳腺癌术中辅助检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准确率高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前哨淋巴结是指首先接受肿瘤引流的淋巴结,通过SLNB技术可以找到并检查这些淋巴结是否含有癌细胞。
早期乳腺癌患者往往没有淋巴结转移,通过SLNB可以判断淋巴结是否受累,从而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淋巴结清扫术。
SLNB技术基本原理是注射一种比乳腺癌细胞更早引流到淋巴结的染料或放射性同位素物质,通过淋巴流动的途径到达哨兵淋巴结,然后进行检查。
常用的染料有亚甲蓝,放射性同位素有技99m锝亚铁胺。
SLNB术前需要进行乳腺超声、乳腺摄影、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术中采用局部麻醉,皮下注射染料或放射性同位素物质在肿瘤周围注射细胞色素标记剂,同时标记点周围乳头的淋巴管。
待标记剂到达哨兵淋巴结后,通过经乳房皮肤小切口取出哨兵淋巴结,进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
SLNB的准确率并不是100%,主要取决于标记剂注射技术和淋巴结取样技术。
标记剂注射技术的失败率约为5%,取样技术的错误率约为5%~10%。
在进行SLNB时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SLNB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SLNB可以帮助确定早期乳腺癌的分期。
乳腺癌的TNM分期是指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M)。
通过SLNB可以了解乳腺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从而确定N分期。
SLNB可以帮助指导术中切除范围。
在保证肿瘤切除的基础上,SLNB可以指导术中的切除范围,避免过多的正常组织被切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SLNB可以帮助预测预后。
通过SLNB的结果可以判断淋巴结是否受累,从而预测预后。
如果淋巴结呈阴性,则预后较好;如果淋巴结呈阳性,则说明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预后较差。
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效果

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效果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是一种通过检测首个受到肿瘤引流的淋巴结,判断乳腺癌是否已经扩散至淋巴系统的方法。
保乳手术指的是切除乳腺肿瘤而保留乳房的手术。
对于老年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手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前哨淋巴结活检是通过注射标记剂到乳腺癌部位,然后在手术中使用探针探测淋巴结,确定首个接受淋巴引流的淋巴结。
这些淋巴结被切除并进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
如果快速冰冻切片结果显示淋巴结没有转移癌细胞,那么可以判断淋巴系统中没有远处转移。
这时可以轻松地完成保乳手术。
如果快速冰冻切片结果显示淋巴结有转移癌细胞,那么需要进一步切除引流淋巴结区域的淋巴结,或者考虑全乳房切除手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优点有以下几点:能够避免误诊和过治疗。
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精确判断淋巴系统有无转移,并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可以减少手术创伤。
保乳手术相对于全乳房切除手术来说,手术创伤更小,恢复速度更快。
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保留乳房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心理上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减少术后的心理压力和身体形象的改变。
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手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快速冰冻切片可以迅速提供结果,但是对于微小的转移灶可能会漏诊。
手术操作技术对医生的要求较高。
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复杂,手术操作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前哨淋巴结活检会增加手术时间和费用。
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来说,手术并发症的风险也会增加。
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
对于老年乳腺癌患者而言,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既要考虑到治疗效果,也要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
医生和患者应该共同决策,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中,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被广泛应用,该技术可以精确地确定肿瘤的侵袭深度,以便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前哨淋巴结是指乳腺肿瘤周围最先受到转移的淋巴结,通过检测前哨淋巴结是否受到癌细胞的侵袭,可以确定患者真正的病情。
传统的淋巴结切除手术需要切除大量淋巴结,对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和并发症风险。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则可以仅仅切除前哨淋巴结,减小手术对患者的影响。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原理是,在手术前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或染料,让其在淋巴循环中逐渐被淋巴结吸收。
术中通过检测淋巴结中是否存在放射性物质或染色剂,可以确定前哨淋巴结的位置,从而精确地切除前哨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测。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精确有效地确定乳腺癌的病情和转移情况,避免了对无需切除的淋巴结进行手术的影响,降低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风险。
同时,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还可以减少切除淋巴结对患者造成的长期影响。
该技术具体的操作流程分为注射示踪剂或染色剂、淋巴显像、手术切除、病理检测四步。
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检查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该技术。
注射示踪剂或染色剂通常在术前1-2天或当天进行,注射部位为肿瘤周围或受侵占的淋巴结区域。
淋巴显像一般在注射后2-4小时进行,通过核医学检测或近红外荧光检查,确定前哨淋巴结的位置。
手术切除在淋巴显像确定前哨淋巴结后进行,切除后进行病理学检测,确定淋巴结是否存在癌细胞。
总体来说,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具有精准、安全、有效的特点,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手术技术的要求,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采用该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展述评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年8月第32卷第8期总第435期Medicine and Philosophy(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Forum Edition),Aug 2011,Vol.32,No.8,Total No.435 41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崔一尧① 王 水①△摘要: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够避免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遭受过度治疗带来的创伤。
本文就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治疗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深入认识,以及对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价值的辩证分析,将有利于前哨淋巴结活检正确、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认识论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11)08-0041-03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bout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during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CUI Yi-yao,WANG Shui.The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210029,ChinaAbstract: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echniques during breast cancer treatment,and it remainsmuch controversy in its clinical use and contraindication.We ascribed the satisfied effect of eligible patients and discussedthe principal indication.In-depth research on the biologic behavior of the breast cancer may cast light to the innovation ofthe surgical metho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mplication and acquire more satisfied results.Key Words:breast cancer,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dialectical materialism 乳腺癌的治疗理念上,正从“可以耐受的最大治疗”向“以尽可能小的创伤,达到最好的疗效”转变[1]。
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 node,SLN)的概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并不断获得基础及临床支持的。
SLN为区域淋巴引流中最先遭遇肿瘤细胞并最先发生转移的第1站淋巴结。
乳腺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通过淋巴示踪的方法,追踪显示前哨淋巴结并切除之,继而采用多种方法检查SLN有无肿瘤侵犯,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态。
既可通过微创的方法,提高局部控制率,获取预后信息、确定疾病分期及手术范围,又使腋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避免因腋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带来的创伤,并指导后续治疗。
在临床工作中,这一方法的应用较ALND更具有科学性。
因此,国内外学者对SLNB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客观分析SLNB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对改善乳腺癌的治疗现状,有重要的临床和哲学意义,也是医学伦理学的重大进步。
1 临床实践中不断增加的适应证体现了主客观趋于统一的认识过程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决定因素,乳腺癌患者常规接受ALND,确实可提高生存率和减少局部复发的风险,但同时也会引起许多长期存在的严重并发症,如慢性淋巴水肿、感觉异常、疼痛、感染和肋间臂神经分布区域的麻木,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使人们对常规行ALND产生疑虑。
近10余年来,SLNB的适应证,从初始时仅探索用于T1或T2、N0M0乳腺癌患者逐渐扩大,很多原来视为相对禁忌证的已逐渐转化为适应证。
最初诊断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in situ,DCIS)的患者常规不进行SLNB,因为扩大的腋窝淋巴结①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 江苏南京 210029*基金项目:卫生部“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编号:AC08;江苏省自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BK2008476,BK2009438;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项目,项目编号:RC2007054清扫的手术显示的转移少于2%,常规不进行SLNB。
随着对存在高危因素的DCIS(存在微浸润、浸润性乳腺癌伴DCIS、核分级高、粉刺型DCIS,可触及肿块、钼靶或超声查见结节,弥散或多中心微小钙化灶)的深入探讨,认识到对这些DCIS患者采用SLNB是有必要的。
有研究表明,局部晚期乳腺癌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虽然因原发肿瘤和淋巴管纤维化、淋巴通道堵塞及晚期乳腺癌有更高的腋窝淋巴结受累可能,降低了SLNB精确的定位,但该报道新辅助化疗后探查率为72%~97%,SLNB的假阴性率波动在0~12%,仍有很高的受益率。
2009年,St.Gallen专家共识支持除炎性乳腺癌以外的所有临床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均有可能作为SLNB的适应证[2]。
最近还有研究显示,某些特殊情况下,患者也不宜做SLNB。
如乳腺内多发病灶,已经接受过乳房手术包括整形手术、进展期乳癌、接受过放疗等,患者也不宜做SLNB。
准备行广泛切除的原发皮肤癌患者(切除肿瘤及周边大量皮肤)同样不适合SLNB。
肥胖和高龄(年龄>60岁)也降低特异性并增加假阴性率。
临床上,SLNB得到蓬勃开展的同时,国际上多个涉及乳腺癌SLNB的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之中[3]。
这也表明,前哨淋巴结在乳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地位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如何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治疗的现状,让更多的乳腺癌患者在SLNB中获益,尚有许多亟待克服的问题。
2 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的辩证思考和腋窝淋巴结一样,内乳区淋巴结也是乳腺癌淋巴转移的第1站。
内乳区淋巴结是腋窝外最重要的淋巴引流部位,在乳腺癌转移方面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些研究显示:14%~24%的患者同时有内乳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有2%~11%的人仅有内乳淋巴结转移。
Klauber-DeMore等[4]研究表明,单独内乳淋巴结转移患者与单独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相似,腋窝和内乳淋巴结均转移的患者的预后则更差。
Gal-imberti等在182个患者中对160人行内乳淋巴结切除,发现有8.8%发生内乳淋巴结转移,接受了内乳淋巴结链区域的放疗。
这些患者如果不进行内乳淋巴结活检则可能被分到低一些的分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崔一尧等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年8月第32卷第8期总第435期42 Medicine and Philosophy(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Forum Edition),Aug 2011,Vol.32,No.8,Total No.435期中。
发现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内乳淋巴结能够影响患者的分期和治疗[5],但手术可以切除内乳淋巴结而不增加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
从这个角度说,术前辨别腋窝外的淋巴结状况和决定是否对内乳淋巴结进行活检病理检查,对正确决定外科手术方式和指导术后治疗的意义不可小视。
然而寻找内乳前哨淋巴结一直是乳腺癌行SLNB的疑难问题。
大部分外科医生并不进行内乳淋巴结的SLNB。
Veronesi研究组在总结他人的一项随访30年的临床随机研究时发现[6]:肿瘤大小与内乳淋巴结的转移相关,腋窝淋巴结状况影响内乳淋巴结的转移。
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的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为14.1%~41.7%,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的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为28.0%~45.0%。
单独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和内乳淋巴结转移者的10年无病存活率分别为59.16%和62.14%,腋窝和内乳淋巴结均转移的患者则为37.3%。
经手术治疗后,内乳淋巴结临床复发率低:内乳淋巴结阳性者10%;内乳淋巴结阴性者6%。
但是,内乳淋巴结清扫不能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
Obedian等做了保乳术后内乳淋巴结照射对生存影响的回顾性研究:发现不管淋巴结状况和病变部位如何,保乳术后内乳淋巴结放疗没有获益,且影响美观[7]。
近年来,美国病理学家学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和《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一直把内乳淋巴结病理状态作为乳腺癌分期、决定治疗方案的依据。
但临床上,内乳淋巴结的手术清扫及活检并未列入标准化治疗,究其原因,一方面,临床上缺乏内乳淋巴结切除或放射治疗的获益证据;另一方面,手术清扫内乳淋巴结的难度较大,创伤也大;照射内乳淋巴结的副作用明显,降低了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导致心肌梗死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
3 SLN假阴性率的控制值得继续研究SLN的假阴性率是影响SLNB推广的重要因素,也是被普遍关注的问题。
SLN的检出率与所用示踪剂及操作者的经验不同而有差异。
文献报道SLN检出率介于90%~98%。
放射性核素联合染料法较单一示踪剂的检出率高。
按照Berg分级方法,乳腺的淋巴流向是有序的,引流顺序依次为Ⅰ、Ⅱ、Ⅲ站淋巴结,故而是可以预测的,乳腺癌的癌细胞侵犯大致也遵循了这一规律,这是SLNB的理论基础。
2000年Noguchi等质疑这种肿瘤淋巴道转移单一的“机械模式”———淋巴流向是有序和可以预测的[8];Giuliano等也认为,乳腺癌并非总是转移至某一特殊部位的某一淋巴结[8],换言之,乳腺癌淋巴转移并非是一种固定的模式。
临床上发现有外侧淋巴结未侵犯Ⅰ站淋巴结而Ⅱ、Ⅲ受累的“跳跃式”转移现象,可能导致对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误判。
即使临床报道其发生率仅有2%~3%,但对医生及患者的心理影响仍不能小视。
且这一位置的手术容易产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除了上述原因,可能影响假阴性率的因素还有:如示踪剂的种类、注射部位和方法以及肿瘤的部位和大小等。
示踪剂的合理组合应用、熟练掌握SLNB的时机和技术,有可能减少SLNB的假阴性率。
而且SLNB的成功需要外科医师和病理学医师的良好配合,其中手术者的经验尤其重要。
他们可以通过专业化、团队协作和训练,得到必要的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技巧。
如何进一步提高跳跃式转移患者的淋巴结清扫率?如何处理临床前哨淋巴结活检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要求我们注重基础理论的科学性对临床工作的指导作用:一方面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运用理论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做好相关课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