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合集下载

红楼梦里的茶文化

红楼梦里的茶文化

红楼梦里的茶文化"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写茶文化的篇幅广博,细节精微,蕴意深远,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红楼梦里的茶文化,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红楼梦里的茶文化篇1《红楼梦》描写的是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的茶文化,幽雅的茶事显得富贵豪华。

富贵人家喝茶,喝的是上好的茶。

首先是小说第41回《品茶栊翠庵》中的六安茶,六安茶产于安徽六安县霍山,与龙井、天池并名,为清代贡茶。

其次是老君眉茶,是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一般认为指的是产于洞庭湖的"君山银针"。

清代也将其作为贡茶。

第三是普洱茶。

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茶,晴雯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种,是盛行清代宫廷和官宦人家的名贵贡茶。

第四是小说第82回中的龙井茶。

第五是枫露茶,见于小说第8回《奇缘识金锁》。

以上5种名茶,反映了清代主要贡茶和名茶的状况,堪称"清代贡茶录"。

"名茶还须好水泡",在《红楼梦》中,烹茶之水尤为讲究,并被人们喻为广大雅趣。

贾宝玉《冬夜即景》的诗中曰:"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妙玉招待黛玉、宝钗、宝玉喝茶,烹茶的水是她五年前收的梅花雪。

饮茶这般讲究的境界,可见中国茶道的不一般了。

有了名茶好水,还要讲究烹茶艺术。

《红楼梦》对此也有描写:"妙玉自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

名茶冲泡要把握好开水温度,一般宜用七八十度开水冲泡,使茶叶清醇幽香,茶叶品质又不受损坏。

这些描述,不禁令人赞叹,作者深得饮茶之道。

饮茶之道还讲究配以杯、壶、盘成套茶具。

《红楼梦》多处描述种种精美的茶具,可谓是古今茶具文化的一次博览会。

先说一般的茶具,小说中几乎每一位富贵人家居室里都摆着一套精致的茶具。

如贾母的花厅上,摆设洋漆茶盘里就放着旧窑十锦小茶杯。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作用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作用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作用《红楼梦》中的贾府人口众多,尊卑长幼有序,所以在饮茶上有严格的区别,这是不用细说的。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作用,一起来看看。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作用(一)从饮茶中表现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小说也借茶之名劣来表明地位之高低。

如贾母是一家之母,她必须喝贡品名茶老君眉;宝玉是一位浪荡公子,多情爱幻想,喝神仙茶才适;黛玉,一个江南女子,多愁善感,须喝龙井茶才能展现出她的天生丽质,高雅不俗的气质。

而一般之佣人也只能喝普通的劣等茶了。

第41回写贾母带领众人游览大观园,至拢翠庵,老太太即向妙玉道:“把你的好茶拿来。

”妙玉捧上茶来,老太太又道:“我不吃六安茶。

”妙玉即笑答:“知道,这是老君眉。

”六安茶为享誉九州的名品。

老太太为何不吃?老太太世事明察,人生经验极为丰富,深知养身之道。

第109回老太太弥留之际睁开眼来要茶喝,邢夫人进了一杯参汤,老太太拒绝说:“不要这个,倒一杯茶来我喝。

”这表明老太大一生知茶好茶。

她岂能将名茶弄混。

老太太是对的。

老君眉更适合她。

老君眉叶片弯弯,满披白毫,纯净如寿星之眉;制成茶叶,嫩、匀、鲜、净,色泽润绿。

尤共是其品性与六安茶颇为不同:六安茶“味苦”,茶汁滞涩。

而老君眉则“味甘醉”香气高爽宜人。

老太太年高体弱,又素喜甜味,今日游兴正浓,心情极好,当然要老君眉而不要六安茶。

妙玉,是一位“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女尼,对于茶事是十分精通的,所以她能未卜而先知老太太之意。

这就是说,六安茶、老君眉都不是小说家编织小说情节时随意安排的,而是有其充分的理论和人物性格依据的。

在这些地方,读者或可疏忽,但曹雪芹却是一丝不苟的。

贾母对茶叶的挑剔,而刘姥姥接茶后一饮而尽且又嫌茶味清淡,把两个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刻画的入情入理。

符合贾母德高望重,一家之母的身份。

取老君、长寿之意,显示身份。

最有意思的是贾母吃了半盏后便递给了刘姥姥吃。

而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红楼梦提到茶的语句

红楼梦提到茶的语句

红楼梦提到茶的语句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其中提到茶的描写也颇为丰富。

下面列举了十个提到茶的语句,以及对其背后的意义进行解释。

1. “宝玉笑道:‘正是。

我想起了五儿说的那首《采茶歌》,我们如今正是采茶的季节呢。

’”这句话出自第四十五回,宝玉提到了《采茶歌》。

茶叶是中国的特产之一,采茶歌描绘了采茶的场景和过程,宝玉提到这首歌也是想起了春天采茶时的美好时光。

2. “黛玉心下也有些怅然,因见他如此体贴,便把那盒茶倒了出来,说道:‘这是我犯了罪的茶,你吃了好吃,我就开心了。

’”这句话出自第四十五回,黛玉将自己犯了罪的茶倒出来给宝玉喝,表达了她对宝玉的感激和歉意。

3. “宝玉心里自想:‘这是什么人呢?一个女孩子,见人就送茶。

’”这句话出自第五十六回,宝玉对林黛玉的行为感到不解,因为在封建社会中女孩子见人只能行礼,而不应该主动给人送茶。

这一举动显示出黛玉的不拘一格和特立独行。

4. “宝玉细想,这大观园中虽然有许多奇花异草,但这茶香却最能使人心旷神怡。

”这句话出自第五十八回,宝玉对大观园中茶香的赞美。

茶香能够让人心旷神怡,给人带来愉悦和舒适的感觉。

5. “你那宝玉来了,我也不出去见他,便托你送茶去。

”这句话出自第六十一回,贾母让王熙凤送茶给宝玉。

茶在古代被视为一种礼物和交际的手段,通过送茶可以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尊重。

6. “你如今的心事都是些什么,和老太太说了没有?你还是和他好好的问一问,给他送茶去。

”这句话出自第六十六回,贾母让王熙凤去了解宝玉的心事,并给他送茶。

茶在这里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贾母对宝玉的关心和关怀的表达。

7. “贾母道:‘我这里倒有些好茶,你们去熬些茶来送过去,我这里就不收拾了。

’”这句话出自第六十八回,贾母让王熙凤去熬茶给王子腾送过去。

茶在这里是一种礼物,通过送茶来表达对王子腾的关心和祝福。

8. “黛玉听了,笑道:‘你既要我送茶去,我就奉陪。

’”这句话出自第七十七回,黛玉答应了宝玉的请求,去给他送茶。

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的体现

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的体现

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的体现《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对茶文化有极为突出的描写。

曹雪芹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到《红楼梦》中,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的体现,一起来看看。

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的体现(一)《红楼梦》中茶的类型《红楼梦》描写的是钟鸣鼎食、诗礼替缨之家的茶文化。

幽雅的茶事显得富贵豪华。

富贵人家喝茶他们当然喝的是上好的茶。

《红楼梦》全书提到仙茗一种、名茶七种、外国茶一种。

这些茶,大体上可归于绿茶、花茶、红茶三大类中。

仙茗“千红一窟”是作者艺术杜撰,一般人是无法消受的。

只有宝玉在梦中才能品尝,说的是宝玉在秦可卿的房中昏昏睡去。

梦见一位警幻仙子为他引路至太虚幻境。

大家入座环捧上茶来,宝玉自觉清淳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

警幻道:“此茶出自放春山遣香洞。

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宿露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

”名茶有七种,首先是六安茶,小说第41回品茶拢翠庵中,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六安茶为清代贡茶;其次是“老君眉茶”,也出自第41回是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

该茶嫩绿似莲心。

清香淡味。

最受文人墨客欢迎。

清代也将其作为贡茶。

第54回元宵节夜宴上,凤姐准备了杏仁茶。

再来是普洱茶,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茶”,晴雯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种,是盛行清代宫廷和官宦人家的名贵贡茶。

还有龙井茶,小说第82回,宝玉读书回来急急忙忙去潇湘馆见林黛玉。

只见“黛玉微微一笑,因叫紫鹃:‘把我龙井茶给一爷沏一碗。

一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里头。

’”再有是枫露茶,这是宝玉最喜欢喝的一种名茶,小说第8回,这枫露茶也确实不平,一般茶泡了二道,早己味同嚼蜡,这茶才刚刚出色出味。

这很可能是曹雪芹杜撰的一种超儿脱俗的名茶珍品,以烘托主人公宝玉的不凡。

还有一种外国名茶一名叫暹罗国茶,第25回通灵宝玉蒙蔽遇双真中王熙凤给大观园少爷小姐们送了暹罗国进贡的茶叶自然显得珍贵。

(二)《红楼梦》中的茶道中国的茶道讲色、香、味、器、烹。

红楼梦的茶

红楼梦的茶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写的茶文化篇幅广博,细节精微,蕴意深远,“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之说,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

看看桌上精致的茶具。

紫砂壶在桌上。

《红楼梦》描写的是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的茶文化,幽雅的茶事显得富贵豪华。

富贵人家喝茶,喝的是上好的茶。

首先是小说第41回《品茶栊翠庵》中的六安茶,六安茶产于安徽六安县霍山,与龙井、天池并名,为清代贡茶。

其次是老君眉茶,是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一般认为指的是产于洞庭湖的“君山银针”。

清代也将其作为贡茶。

第三是普洱茶。

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茶,晴雯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种,是盛行清代宫廷和官宦人家的名贵贡茶。

第四是小说第82回中的龙井茶。

第五是枫露茶,见于小说第8回《奇缘识金锁》。

以上5种名茶,反映了清代主要贡茶和名茶的状况,堪称“清代贡茶录”。

看桌上的盖碗茶。

“名茶还须好水泡”,在《红楼梦》中,烹茶之水尤为讲究,并被人们喻为广大雅趣。

贾宝玉《冬夜即景》的诗中曰:“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妙玉招待黛玉、宝钗、宝玉喝茶,烹茶的水是她五年前收的梅花雪。

饮茶这般讲究的境界,可见中国茶道的不一般了。

有了名茶好水,还要讲究烹茶艺术。

《红楼梦》对此也有描写:“妙玉自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

名茶冲泡要掌握好开水温度,一般宜用七八十度开水冲泡,使茶叶清醇幽香,茶叶品质又不受损坏。

这些描述,不禁令人赞叹,作者深得饮茶之道。

饮茶之道还讲究配以杯、壶、盘成套茶具。

《红楼梦》多处描述种种精美的茶具,可谓是古今茶具文化的一次博览会。

先说一般的茶具,小说中几乎每一位富贵人家居室里都摆着一套精致的茶具。

如贾母的花厅上,摆设洋漆茶盘里就放着旧窑十锦小茶杯。

王夫人居坐的正二室里,也是茗碗瓶茶具备。

女婢们用精致的茶盘托着茶盅为主人客人送茶,如宝玉的女仆袭人就用“连环洋漆茶盘”送茶水。

连元妃奖给贾府兄妹的灯谜奖品也有茶具——一柄茶筅这是小姐用的盖碗茶。

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

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

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茶事,充分表明我国茶文化已日臻成熟,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是社会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一起来看看。

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首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把饮茶及其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描写的。

他通过写茶的种类、煎茶用水、饮茶用具,以及茶祭祀和吃年茶、茶泡饭、以茶敬客等等,展现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封建贵族之家的风习和茶文化的深远影响。

其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考察,《红楼梦》所写茶、饮茶活动,都是为他塑造人物、刻划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认识而服务的。

同时通过这些真实的描写,起到烘托故事气氛、丰富小说情节的目的。

下面我们分别从几个方面具体看看茶在《红楼梦》中的审美价值。

(1) 以饮茶表现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

第41回贾母不吃“六安茶”而喝“老君眉”,活现贾府老祖宗的身份,刘姥姥吃了油腻不懂喝茶之道闹肚子,又在接过贾母半盏茶后说:“好是好,就是淡了些,再熬浓些更好”,表明这位老人来自农村,哪里有什么饮茶的知识呢?妙玉的高谈阔论,随手能拿出那么多稀奇古怪、令人咂舌的茶具,连“诗礼簪缨”的荣宁二府都相比逊色,就把这位生来“金玉质”的“槛外人”的身世明白地揭示出来了。

王熙凤的娘家是“金陵王家”,爷爷时代就管理各国的来使朝贡,所以她能拿出“进贡”的暹罗茶分赠给姐妹们。

这些看起来都是闲闲的一笔,但却在小事、细节上突出了人物的地位和身份。

(2) 以饮茶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

林黛玉初进贾府,小说中写道:“黛玉也照样嗽了口,然后盥手毕。

又捧上茶来方是吃的茶。

”表面上看似乎是指大家族的饮茶礼节、规矩,其实也表现了黛玉的心思过人。

在这段文字之上甲戌本有眉批:“……观此则知黛玉平生心思过人。

”第6回写凤姐吃茶时的形容:“凤姐儿不接茶,也不抬头”把凤姐内心所思跃然纸上,脂批道:“神情宛肖。

”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处是第41回,妙玉因刘姥姥用了成窑茶杯:“忙命将那成窑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茶文化在《红楼梦》中,比任何其他古典小说都写得细致入微,情趣盎然。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希望能帮到你。

茶联、茶诗、联句《红楼梦》中,多处显现茶联、茶诗,如:第17回,贾宝玉随游大观园,出沁芳亭到“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潇湘馆,拟了一副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第23回,贾宝玉作了四首“即事诗”,其二《夏夜即事》诗云:“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其三《秋夜即事》诗云:“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其四《冬夜即事》诗云:“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四首“即事诗”中就有三首写到“茶”,可见“茶”在宝玉心中的地位。

至于第50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诸钗联句,中有薛宝琴的“烹茶水渐沸”句。

第76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槛外人妙玉在收结时续了四句:“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这些咏茶之作,恰恰反映了清代的饮茶风尚。

多姿的茶俗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饮茶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茶俗。

《红楼梦》中全面展示了这种传统的茶俗。

以茶祭祀第73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写贾宝玉备了晴雯平日最喜欢的四样东西,在月下芙蓉花前祭奠晴雯,“祭品”中便有茶。

以茶论婚嫁第25回,林黛玉去怡红院,凤姐问起日前赠茶之事。

“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

’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

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

”吃年茶第19回写接待元妃省亲大典完毕,贾府上下安闲。

于是,袭人之母亲来回过贾母,接袭人回家去“吃年茶”。

同回又写道:“至于跟宝玉的小厮们……也有往亲友家去吃年茶的。

”书中还有“客来敬茶”、“宴前茶”、“上果茶”、“茶点心”、“茶泡饭”等描述,可见茶俗是多么丰富多彩!日常饮茶《红楼梦》所描绘的荣宁贾府贵族的日常生活中,煎茶、烹茶、品茶这类茶事活动可谓比比皆是。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研究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研究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红楼梦》茶文化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3)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茶文化概述 (6)1. 茶的起源与发展 (7)2. 茶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9)3. 茶文化在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地位 (10)三、《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元素 (11)1. 茶具与茶艺 (12)a. 茶具的种类与特点 (13)b. 茶艺的表现形式 (15)2. 茶道与茶德 (16)a. 茶道的哲学思想 (17)b. 茶德的道德观念 (19)3. 茶宴与茶会 (20)a. 茶宴的组织与礼仪 (21)b. 茶会的社交功能 (22)4. 茶诗与茶画 (23)a. 茶诗的艺术特色 (25)b. 茶画的文化内涵 (25)四、《红楼梦》中茶文化的象征意义 (27)1. 茶与人的关系 (28)2. 茶与情的关系 (29)3. 茶与社会的关系 (31)五、《红楼梦》中茶文化的现实影响 (32)1. 对当时社会风俗的影响 (34)2. 对后世茶文化的发展影响 (35)3. 对现代茶文化传承的启示 (37)六、结论与展望 (38)1. 研究成果总结 (39)2. 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性 (41)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2)一、内容概括《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研究主要探讨了茶文化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内涵。

文章首先介绍了《红楼梦》所处的历史背景及其社会氛围,为后续分析茶文化在小说中的体现提供了历史背景。

详细分析了小说中关于茶文化的描写,包括茶叶的品种、茶道活动的描绘、人物品茶情景等。

通过深入挖掘这些描写背后的文化内涵,探讨了茶文化在《红楼梦》中所体现的社会价值观、人物性格塑造以及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文章还对比了小说中茶文化与现实社会中茶文化的差异与联系,进一步揭示了《红楼梦》中茶文化的独特之处。

总结了《红楼梦》中茶文化研究的主要观点,强调了茶文化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摘要】:我国千百年的饮茶历史流传至今,已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即茶文化,并且其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之一。

而《红楼梦》作为描写十八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其中所涉及的文化不胜枚举,而茶文化又是其中之一。

所以从《红楼梦》中体现出来的茶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包括茶的类型、品茶的要素、茶礼和茶俗、茶诗和茶礼及其所体现出来到审美价值,它们是非常复杂且富有艺术感的。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人们为什么称赞其为“茶香四溢满红楼”了。

【关键词】:清代小说红楼梦茶文化审美价值说到茶文化,我想有必要说明一下什么是茶文化,所谓的茶文化是指在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因此它的定义在目前仍是众说纷纭的。

但是一般认为,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

以及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感情、意识形态的总和。

[1]所以严格说来,茶文化是一种中介文化。

人们通过饮茶,明心思性,增强修养、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高雅的精神文化。

中国茶文化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的目的、怎样做人以及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的看法。

这种价值观是人们通过茶事活动在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

于是,漫漫的茶文化发展历程,形成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既是写《红楼梦》中的茶文化,那就不得不提这部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巨著。

在《红楼梦》中对茶文化的描写是极为突出的。

作者曹雪芹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绪全部熔铸到《红楼梦》中,在其中描写茶文化篇幅之广博、细节之精微、作用之巨大、意蕴之深远、文采之斑斓令人称奇。

为中国小说是史上所罕见,所以才会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小说全书共一百120回,出现茶达260多处,形成了浓烈的茶文化。

在书的第2回中宝玉语出惊人:“‘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说。

”第3回出现茶15次,“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的凄凉景象和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显现均与茶有关。

第5回中写宝玉游“太虚幻境”是,尝到的仙茗“千红一窟”,于是“千红一哭”女性悲剧之题旨由茶,开始露出端倪。

一、茶文化的历史源流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4]早在神农时期,茶极其药用价值就早已被发现,并且逐渐有要用演变成为日常生活饮料,进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茶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都体现出不同的形态。

(一)茶文化的萌芽茶树,这一古老的经济作物,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着,南方之嘉木也。

”作为茶文化的主体,茶树扮演的角色是不可取代的,经考古材料亦印证,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

如1975年,云南博物馆提供了云南川羊树村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一块果实印痕标本,经专家鉴定,系茶树果实。

但茶文化的起点区在巴蜀,这与巴蜀天国的原因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当时巴蜀的经济、文化要比云南发达。

相传在西周早期,四川的一些少数民族就把巴蜀所产茶带到中原做礼物,并且谈到巴蜀“园有芳香茗”。

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三国以前以及魏晋南北朝的茶文化应属启蒙阶段。

茶以文化的面貌出现,论其起源要追溯到汉代。

因为最早喜欢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

在汉代,能推的出手的文人便是司马相如和杨雄,他们是早期著名的茶人。

他们曾作《凡将篇》和《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了茶。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的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

南北朝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陈怀远的《南越志》,南朝陶弘景的《陶弘景新录》等作品中,都有关于茶事的记载。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

但最初的清淡家多为酒徒,如:竹林七贤。

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且终日不醉的人毕竟占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保持清醒。

于是清淡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可以引发思维助兴的手段;而在佛家那里,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

于是乎,茶的文化、社会功用都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的茶文化初现端倪。

(二)茶文化的形成到了唐代,中国的茶文化已基本形成。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了较丰富的茶叶物质实物,茶叶产区、生产和加工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唐代的茶区有8个,分别为山南、淮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八大茶区;二是茶叶科学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茶事活动由实践开始上升到理论,如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的《茶经》;三是饮茶在精神领域有了较完整的体现,如提出茶道、茶礼、茶文化与中国的儒、禅、道哲学思想紧密结合;其中茶道与儒教结合而形成的独特文化——中庸之德;同时还有佛教的“饭后三碗茶为和尚之风”;最后还有道家的“有生于无”与道人的“自然无为”;四是有较多的茶诗、茶画作品产生,如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和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五是作为上层建筑的茶法和茶政开始出现。

从中唐以后,出现了如茶税的征收和管理,榷茶的制定和专营,以及茶马互市和“安边”等茶政与茶法。

当然,陆羽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三)茶文化的兴盛带宋代至明初,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达到了鼎盛时期。

因此,才会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

唐朝发展的是以文人、道士、僧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

一方面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井文化的出现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

带来清代,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例如:城市茶馆的兴起,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

由于茶叶制作技术发展,清代基本形成了现在的六大茶类,除最初的绿茶外,还出现了白茶、黄茶、红茶、黑茶、青茶(乌龙茶)。

纵观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茶文化内涵之极为丰富的。

概括地说,茶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茶文化的物质形态表现为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诗词、茶书画、茶歌舞、茶馆、茶具、饮茶技艺和茶艺表演等;精神形态表现为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茶禅一味等;还有介于中间状态的表现形式,如茶礼规、茶习俗等属于制度文化范畴的内容。

二、清代茶文化现象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它有着二百六十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兴起,以及对外贸易的扩大,茶业和茶政空前发展,茶区进一步扩大,茶业制造技术不断革新,茶叶名品进一步增多,六大茶类都开始形成并逐步得到确定,开创了我国传统茶叶发展的新时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饮茶在清朝时,开始进入寻常百姓人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开门七件事”之一。

(一)品饮方式的艺术性在清代人的饮茶生活中,已经开始有意识的追求一种饮茶的自然美和环境美。

清人饮茶的艺术性表现在追求饮茶的环境美,这种环境包括饮茶者的人数和自然环境。

于是当时就有对于饮茶人数的“独饮成神,二客为胜,三四为趣,五六曰泛,七八人使施茶”的说法;对于自然环境,则最好在清净的山林、简朴的房间、清溪、松涛,无喧闹嘈杂之声之处。

(二)追求饮茶器具之美清代以来的茶盏喝茶盘,通常多以陶或瓷制作,其中“景瓷宜陶”最为出色,而瓷多为青花瓷和白瓷,茶盏小如核桃、薄如蛋壳,甚为精美;至于茶壶,不但造型丰富多彩,而且品种琳琅满目,著名的有康熙五彩花壶、青花竹节壶,乾隆粉彩菊花壶、道光青花嘴壶等。

但茶壶还是以紫砂陶为最佳,紫砂壶其形圆体扁腹,努嘴曲柄,甚为好看。

(三)茶馆的普及茶馆作为传播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明清之际,特别是在清代,作为一种平民式的饮茶场所,开始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的发展起来。

可以这么说,清代是我国茶馆的鼎盛时期。

具记载,就北京有名的茶馆就达30多座;清末,上海更多,达到66家。

三、《红楼梦》中所体现出的茶文化《红楼梦》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艺术结晶,同时它也是研究和了解我国十八世纪中叶的风俗画卷,它涵盖了许多我们所知道的与不知道的文化,比如说有古代封建社会中森严的等级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等。

因此,今天,我就从茶这一角度来探讨一下《红楼梦》中所提相处的文化。

(一)《红楼梦》中茶的类型《红楼梦》是一部描写钟鸣鼎食的大户人家的生活巨著,因此本是淡雅的茶事在文中也显出一种富贵之气。

既是富贵人家那他们所喝之茶也不会一般。

所以在《红楼梦》中共提及仙茗一种,名茶七种,外国茶一种。

这些茶大致可归类到绿茶、花茶和红茶三类中。

仙茗“千红一窟”,无可考证,只能说是作者的一种假想,在现实生活中不复存在,只有像宝玉这样的人才可在梦中品尝到。

是写宝玉在有太虚幻境是,品尝到的“出自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宿露烹”名曰“千红一窟”的仙茗。

名茶七种。

第一是六安茶,在作品第41回中,贾母在妙玉处道:“我不吃六安茶”,这里的六安茶为清代贡茶,系我国名品绿茶;第二是老君眉茶,也是出自第41 回师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因其形似长眉,故称老君眉,同时它也是清代有名的贡茶;第三是杏仁茶,出自第54回的元宵夜宴上,王熙凤专门为贾母准备的;第四是普洱茶,小说第63回中“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林之孝向袭人索取的便是普洱茶;第五是“女儿茶”,也是出自第63回,是晴雯说道“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种,是盛行于清廷和官宦人家的一中名贵贡茶;第六是龙井茶,出自第8回中宝玉到潇湘馆看黛玉,黛玉叫紫鹃“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

龙井,出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向来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闻名于世,自宋代开始充作贡茶,是我国绿茶中的极品;最后是枫露茶,出自第8回,这是宝玉最喜欢喝的一种茶。

但也是一种奇怪的茶,一般茶泡三遍,就以味同嚼蜡,而这茶才刚出味。

但这茶叶无从考证,兴许是作者虚构出来以衬托宝玉不平凡身份的。

还有一种外国茶为暹罗茶,出产于泰国中南部,出自小说的第25回,是王熙凤送给宝、黛、钗三人喝的,传说味有点苦涩。

(二)《红楼梦》中的品茶要素《红楼梦》中茶事约有300多处,如若全写就只是泛泛略过,所以只分析第41 回,因为在第41 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是正本小说中写茶事最为详尽的,其中谈到了选茶、择水、配器和尝味四部分。

选茶:当妙玉将茶“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

”这一问一答,道出了贾母对茶性的熟知。

古人认为六安茶茶味浓厚,而老君眉则不然,其味轻醇,最适合老年人品饮。

而妙玉给宝、黛、钗三人沏的则是“体己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