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茗香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合集下载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中华民族素称礼义之邦,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习惯,所以在《红楼梦》的开宗明义第一回里就出现了敬茶的情景:贾雨村刚入甄士隐的书房,便有小童献茶。

加之茶叶有提神醒脑、消积化食、清热解毒、气味高雅等诸般好处,大观园里的名茶自然是不可少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品种:1.六安茶贾母陪刘姥姥逛大观园时走到妙玉住地栊翠庵,妙玉忙着献茶。

老太太道:“我不吃六安茶。

”(四十一回)安徽省六安县及其相邻的几个县均产此茶,因古为六安府治,即以六安(读“陆安”)命名,通常叫作六安瓜片,或者干脆简称瓜片,是形容其形状似瓜子片(指葵花子)。

六安茶品质优良,也常作药用,是我国的主要绿茶之一。

2.老君眉贾母不吃六安茶的脾性妙玉是知道的,便笑着说:“知道。

这是老君眉。

”(四十一回)老君眉产在湖南省洞庭湖中的洞庭山上。

洞庭山又叫君山、湘山,四面环水,异竹丛生,环境幽美,气候宜人,故所产的茶叶也与众不同。

其香气高雅,滋味醇厚,历来备受品茶者的珍爱。

又因古代帝王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葬于此地,君山自古就是人们凭吊和游览的胜地,李白、杜甫和刘禹锡都曾留下过著名诗句,而林黛玉那潇湘妃子的雅号也与此山有关。

由于山有名,茶亦有名,君山茶叶很早就成了向皇帝进献的贡茶。

清朝的江南名士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称赞过这种名茶。

是朋友馈赠,他非常珍爱。

可见当时的富贵人家以能饮到君山茶为乐事。

3普洱茶宝玉生日那天,贾府大宴宾客,宝玉又陪着客人吃了好几次“寿面”,林之孝家的怕他停住食,便向袭人等笑道:“该沏些个普洱茶吃。

”(六十三回)普洱茶因产于云南省的普洱地区而得名(真正产地在西双版纳,普洱历来为集散地)。

《本草纲目拾遗》中说:“普洱荼膏黑如漆,醒酒第一。

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

”清代的另一部著名小说《镜花缘》也曾有用普洱茶消食化积的描写(六十九回)。

4. 香茶贾母见元春从宫中送出了“灯谜”叫众小姐猜,也来了兴致,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的围屏灯来,叫她姊妹们各自作诗,并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二十二回)。

一缕茶香醉红楼——《红楼梦》里与茶有关的诗句

一缕茶香醉红楼——《红楼梦》里与茶有关的诗句

⼀缕茶⾹醉红楼——《红楼梦》⾥与茶有关的诗句曹雪芹这位经多见⼴,才华横溢,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所不精的⽂学家、诗⼈、画家、艺术家为我们留下的这部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民俗、建筑、园林、⼈物、服饰、饮⾷、诗词、戏剧、医药、养⽣等.《红楼梦》中有关茶的内容就有493处之多,其中包括茶俗、茶礼、茶诗词、茶叶、茶具、泡茶⽤⽔、泡茶⽅法、品茶环境、茶疗⽅剂、⽤茶禁忌等,可谓是我国历代⽂学作品中记述与描绘得最全、最⽣动的。

《红楼梦》对写到“茶”的诗词略加分类,⼤体上是这样:回前诗《红楼梦》第2回“冷⼦兴演说荣国府”,回前诗有⼀⾸,其云:“ ⼀局输赢料不真,⾹消茶尽尚逡巡。

欲知⽬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

以茶暗⽰贵族之家的贾府不配有更好的命运,“茶尽”、“⾹消”犹同云“运终数尽”。

第⼆⾸回前诗见于甲戌本第8回,诗云:“ 古⿍新烹凤髓⾹,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绮*[左“壶去业加系”右⽎]⽆风韵,试看⾦娃对⽟郎。

诗中的“凤髓”即指名贵的茶。

贾府是“钟鸣⿍⾷”之家,诗中表达了这个贵族家庭的豪富。

茶联古已有之。

为⼈称道者如郑板桥就有“⽩菜青盐*[左⽶右见]⼦饭,⽡壶天⽔菊花茶”和“雷⽂古泉⼋九个,⽇铸新茶三两碗”的对联。

从时间上看郑虽然晚于曹雪芹,但说明茶⼊对联是不成问题的。

《红楼梦》第17回写宝⽟随游⼤观园,出沁芳亭到“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潇湘馆,他就拟了⼀幅对联:“ 宝⿍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闲情诗⼩说第23回写宝⽟在百⽆聊赖时作了四⾸“即事诗”,其⼆《夏夜即事》,诗云:“ 倦绣佳⼈幽梦长,⾦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开宫镜,宝霭檀云品御⾹ ”其三《秋夜即事》末⼆句:“ 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其四《冬夜即事》诗云:“ ⼥⼉翠袖诗怀冷,公⼦⾦貂酒⼒轻。

却喜侍⼉知试茗,扫将新⾬及时烹。

” 四⾸“即事诗”中有三⾸写到“茶”,可见“茶”在宝⽟⼼⽬中的地位,也可见“茶”在⼈们⽇常⽣活中的位置了。

红楼品茗满纸香——浅谈《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

红楼品茗满纸香——浅谈《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

一、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一)红楼人人把茶茗,品出人生百味 我国自古就有“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
是最讲求平等和民主的,却为了一盏茶水而大动
30 I“尔荣娅
万方数据
肝火,更何况李奶奶曾是宝玉的奶妈。主要原因还是李
奶奶坏了规矩,这茶是下人不能越级享受的,可见古代 封建社会等级之严!同时也侧面反映出了宝玉性格中的
就讲透了茶与水的关系,茶是水之灵魂,无茶便无茶
事:水是茶的载体,没水则烹不成茶。 《红楼梦》中写到烹茶用水的情节略数之有三 处:小说第四十一回,妙玉特意为贾母烹了一杯“老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凤姐、黛玉、宝玉等人对 暹罗国贡茶后的品尝评价都恰到好处地刻画了各人物的
心理与性格特征。暹罗茶贵为国外贡品,自是名贵,但
名茶:宝玉喜喝的“枫露茶”、黛玉房中常备的
”龙井茶”、妙玉特为贾母冲泡的”老君眉”、 怡红院待客的“普洱茶”、暹罗国进贡的“暹罗 茶”等。这些茶都是古代朝廷贡茶,可见当时贾
芹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内容之谙熟,理解之深刻,在小说 中处处运用茶文化来构架故事、刻画人物性格与心理活 动.将复杂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茶。此后几千年里,茶不仅作为饮品大行于世, 而且由茶衍生而来的茶文化更是作为一种独特的 文化形式飘香于各种文学作品之中。其中, 《红
接过便一口吃尽,笑着说:“这自然是好茶,就
是味道淡了些,要是再熬浓些便更好了。”【41刘姥 姥常居乡下,耕作杂务等体力劳动繁重,日常生 活中饮食方面的口味自然与闲逸的达官贵族有所 不同,更不懂何为“品茶之道”,因此道出此言
逆,宝钗的圆滑与黛玉的寄人篱下。
梦中还提到了以雪水烹茶。仍见于小说第四十一回,
当妙玉约宝钗、黛玉和宝玉去喝“梯己茶”时,黛玉 问妙玉:“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回答:“你这 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 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 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合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朗也,静也,澄水之貌。”无色透明,清澈可辨,是古人 对泡茶用水的基本要求;
二是水源要“活”。唐代陆羽《茶经》说:“其山水, 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宋代唐庚《斗茶记》云:“水 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 “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说的是泡茶要用流动的 新鲜活水;
三是水的质地要“轻”,与今天科学分析的软水、硬 水有关。明代张源《茶录》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都 说泡茶的水要“轻”。清代《御制文初集》中记载了乾隆 皇帝论泡茶用水:“水之德在于养人,其味贵甘,其质贵 轻。然三者正相资,质轻者味必甘,饮之而蠲疴益寿。故 辨水衡于其质轻重,分泉之高下焉。”把水质的“轻”提 升为鉴评泡茶用水的最高标准;
其次是“老君眉茶”,也出 自于该书第41回,是妙玉为 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一般 认为指的是产于洞庭湖的 “君山银针”。该茶嫩绿似 莲心,清香淡味,最受文人 墨客欢迎。清代也将其作为 贡茶。这种毛尖茶外形如老 人的长眉,带有增寿之意, 特别受到老人们的喜爱。这 位长寿贾母喝着这象征长寿 的轻君眉,当然会很高兴。
第三是普洱茶。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 茶”,晴雯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种,是盛行清代宫廷和官宦 人家的名贵贡茶。
第四是龙井茶,小说 第82回,宝玉读书回 来,急急忙忙去潇湘 馆见林黛玉。只见 “黛玉微微一笑,因 叫紫鹃:‘把我龙井 茶给二爷沏一碗,二 爷如今念书了,比不 得里头。’”一杯散 发清香的龙井茶,盛 满了黛玉对宝玉的浓 情厚意。
此外,第六还有一种外国名茶,名叫暹罗国茶,第25回《通 灵宝玉蒙蔽遇双真》中,王熙风给大观园少爷小姐们送了暹 罗国进贡的茶叶,自然显得珍贵。
以上7种名茶,泡出来的茶水颜色微 绿,清澈如镜,其味道也清香纯正,甘 润解渴,乃茶中之珍品。除千红一窟和 枫露茶外,其余 5种都是贡茶,不但有 本国的贡茶,而且还有外国的贡茶,反 映了清代主要贡茶和名茶的现状,堪称 是一份“清代贡茶录”。另外,《红楼 梦》所写的茶,大多不是绿茶,而是红 茶和花茶,这与北京天寒,社会上不讲 究喝绿茶,而专喝红茶、花茶有关。

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

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

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茶事,充分表明我国茶文化已日臻成熟,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是社会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一起来看看。

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首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把饮茶及其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描写的。

他通过写茶的种类、煎茶用水、饮茶用具,以及茶祭祀和吃年茶、茶泡饭、以茶敬客等等,展现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封建贵族之家的风习和茶文化的深远影响。

其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考察,《红楼梦》所写茶、饮茶活动,都是为他塑造人物、刻划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认识而服务的。

同时通过这些真实的描写,起到烘托故事气氛、丰富小说情节的目的。

下面我们分别从几个方面具体看看茶在《红楼梦》中的审美价值。

(1) 以饮茶表现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

第41回贾母不吃“六安茶”而喝“老君眉”,活现贾府老祖宗的身份,刘姥姥吃了油腻不懂喝茶之道闹肚子,又在接过贾母半盏茶后说:“好是好,就是淡了些,再熬浓些更好”,表明这位老人来自农村,哪里有什么饮茶的知识呢?妙玉的高谈阔论,随手能拿出那么多稀奇古怪、令人咂舌的茶具,连“诗礼簪缨”的荣宁二府都相比逊色,就把这位生来“金玉质”的“槛外人”的身世明白地揭示出来了。

王熙凤的娘家是“金陵王家”,爷爷时代就管理各国的来使朝贡,所以她能拿出“进贡”的暹罗茶分赠给姐妹们。

这些看起来都是闲闲的一笔,但却在小事、细节上突出了人物的地位和身份。

(2) 以饮茶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

林黛玉初进贾府,小说中写道:“黛玉也照样嗽了口,然后盥手毕。

又捧上茶来方是吃的茶。

”表面上看似乎是指大家族的饮茶礼节、规矩,其实也表现了黛玉的心思过人。

在这段文字之上甲戌本有眉批:“……观此则知黛玉平生心思过人。

”第6回写凤姐吃茶时的形容:“凤姐儿不接茶,也不抬头”把凤姐内心所思跃然纸上,脂批道:“神情宛肖。

”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处是第41回,妙玉因刘姥姥用了成窑茶杯:“忙命将那成窑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红楼茗香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茗香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茗香红楼梦中的茶文化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是最早利用茶叶的文明古国之一。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XXX。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精神文化。

早在唐宋时代之前,文人学者就开始描写品茗饮茶的情景,通过借茶写人事、抒发感慨、表达人生等方式,展示了茶文化的内涵。

因此,如今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茶圣陆羽的名著《茶经》,还可以欣赏到唐代XXX、宋代XXX、元代耶律楚材、明代XXX等著名诗词宗师们的咏茶佳作。

此外,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茶还是绘画家、音乐舞蹈家,乃至宗教文化中的永恒题材。

到清朝年代,《红楼梦》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的茶文化已经成熟和完美。

因此,每当我们翻开这部古典名著,就能感受到茶香四溢,处处呈现出茶的甘冽、醇厚之味。

正如人们所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在《红楼梦》中,贾府是京城的望族,生活奢侈,对饮茶的讲究也与平民百姓之家不同。

不仅烹茶、饮茶的用具追求奢华,就连日常用茶的种类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风范。

据统计,《红楼梦》全书中提到了273种茶名,其中不乏采自放春山遣香洞的“仙茗”。

例如,XXX不喜欢的“六安茶”、XXX特备的“老君眉”、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怡红院里常备的“普洱茶”(又称“女儿茶”)、XXX端上的“枫露茶”、黛玉房中的“龙井茶”等等。

此外,还有多次提到的“漱口茶”、“茶泡饭”等含茶字的茶。

这些茶主要可归为绿茶、花茶、红茶三大类。

在《红楼梦》中,提到了各种茶的品种和饮用惯。

XXX不喜欢六安茶,可能是因为北方人惯喝花茶或红茶,而不喜欢南方的绿茶。

此外,XXX是一位茶道高手,深知茶性,所以她选择喝老君眉而不是六安茶。

XXX则不懂得喝茶的技巧,吃了油腻的东西后,喝绿茶容易导致停食和腹泻。

XXX则喜欢喝普洱茶,因为它能助消化,而且XXX也是一位茶道中人。

龙井茶也在小说中被提到,XXX用自己的龙井茶招待XXX,表现了他们之间的友情。

红楼梦》中提到的“枫露茶”出现在第8回,XXX吃完晚饭后喝了一半,突然想起早上喝的茶。

茶香四溢满红楼──《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1)

茶香四溢满红楼──《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1)

茶香四溢满红楼──《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1)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文明古国。

据茶史专家们考证,相传远在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即“神农尝百草”之说。

后来,茶叶逐渐演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料,故有“粗茶淡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醋茶”之俗语。

今天,茶已成为“国饮”,可见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也非常密切。

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从品茗饮茶开始的。

早在唐宋时代之前,茶已成为文人学者的描写对象,诸如借茶写人事,抒发感慨,坦露人生。

因此,今天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茶圣陆羽的名著《茶经》[1] 而且还可以读到如唐代杜甫,宋代苏东坡,元代耶律楚材,明代徐渭等著名诗词宗师们的咏茶佳什。

仔细翻阅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还可以看到,茶还是绘画家、音乐舞蹈家,乃至宗教文化中的永盛不衰的重要题材。

小说的兴起,为茶文化的发展,又增添了新的一章。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也是研究和了解中国十八世纪中叶的风俗画卷。

因此,今天我们不论从文化学角度,还是从纯文学艺术的角度,抑或从茶文化史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探讨一下《红楼梦》中所反映的茶文化,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一、焙茗:一个与茶史有关的小人物人们常称《红楼梦》为“奇书”、“迷书”、“百科全书”,这均非戏语。

就以小说所写的几百个人物的命名来说,就别具一格。

今天当我们来探讨《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时候,很自然地首先想到了小说中的一个小人物──贾宝玉身边那个刁钻古怪的小厮──焙茗。

“焙茗”,这个名字初见于小说的第9回,本称“茗烟”,直到了第24回方改为“焙茗”。

可是,第34回之后,到了第39回时又忽然改为茗烟。

这究竟是版本问题呢?还是曹雪芹的疏忽?让红学专家们去考证好了。

我这里只想说,将“茗烟”改为“焙茗”是对的。

小说第24回写宝玉身边共有五个小厮,一曰焙茗、二曰引泉、三曰扫花、四曰挑云、五曰伴鹤。

红楼茶文化

红楼茶文化

这些咏茶诗、茶联把《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推向了高 潮,具有极大艺术魅力。
红 楼 茶 文 化
【 李 春 红 】
一 部 红 楼 梦
满 纸 茶 叶 香
名茶好水美器是品茶之关键
《红楼梦》中的茶
贾母不爱吃的“六安茶”
妙玉特备的“老君眉”
怡红院里常备的“普洱茶” 黛玉房中的“龙井茶” 茜雪端上的“枫露茶” 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
名茶
“六安茶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 苦,茶之本性实佳。” (明· 屠隆《考槃余事》) “六安茶产于寿州盛唐[现为安徽六安市],其中‘小岘 春’最为出名。” (《中国茶经》) 自唐代始被列为名茶,属绿饼茶。 “老君眉”实为岳阳[古称岳州]洞庭君山所产的“君山 银针茶”。属于轻微发酵茶中的黄茶类的品种。 “洞庭君山出茶,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 采掇很少。” (清· 袁枚《随园食单》)
烹、沏
“一杯为品, 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 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红楼梦》里的茶礼茶俗
以茶待客 以茶作祭 以茶定亲 以茶赠友
以茶入诗、联
第17回,宝玉为潇湘馆题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 罢指犹凉。” 第23回,宝玉所作的“四时即事”诗四首。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夏夜即事》) “静夜不眠因酒喝,沉烟重拨索烹茶。”(《秋夜即事》)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冬夜即事》) 第50回,宝琴与湘云对成一联:“烹茶水渐沸。煮酒叶难 烧”。 第76回,黛玉、湘云相对联句,情调凄清,犹如寒虫悲鸣。 后来妙玉听到截住,于是三人同至拢翠庵,现烹茶,由妙玉 续完所剩十三韵,其中有句:“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言倦,烹茶更细论。”
美器
壶为茶之父:茶好展其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茗香——《红楼梦》中的茶文化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文明古国。

茶圣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从品茗饮茶开始的。

早在唐宋时代之前,茶已成为文人学者的描写对象,诸如借茶写人事,抒发感慨,坦露人生。

因此,今天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茶圣陆羽的名著《茶经》,而且还可以读到如唐代杜甫,宋代苏东坡,元代耶律楚材,明代徐渭等著名诗词宗师们的咏茶佳什。

仔细翻阅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还可以看到,茶还是绘画家、音乐舞蹈家,乃至宗教文化中的永盛不衰的重要题材。

到《红楼梦》成书的清朝年代,中国的茶文化已经成熟和完美。

所以,只要你一翻开《红楼梦》这部古典名顿觉茶溢字里行间,芳香飘逸,处处呈现处茶的甘冽、醇厚之味。

正是所谓“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一、名茶考辨《红楼梦》里的贾府是京中望族,“钟鸣鼎食”、“诗礼簪缨”,对饮茶的讲究自然也不同于平民百姓之家。

不要说烹茶、饮茶的用具追求奢华,以不失名门望族的身份地位,就是日常用茶的种类上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风范。

据统计,《红楼梦》全书中有273处写到的茶名就有好几种,这还不算采自放春山遣香洞的“仙茗”。

如贾母不喜吃的“六安茶”、妙玉特备的“老君眉”、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怡红院里常备的“普洱茶”(“女儿茶”)、茜雪端上的“枫露茶”、黛玉房中的“龙井茶”。

此外还有多次提到的“漱口茶”、“茶泡饭”等含茶字的茶。

这些茶,大体上可归于绿茶、花茶、红茶三大类中。

“六安茶”,首见于小说第41回“品茶栊翠庵”,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但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又为何不喜饮这种名贵的“六安茶”呢?究其原因,恐怕有两点:(1)生活习惯所致,贾府在北方,习惯饮花茶或红茶,而不喜饮南方的绿茶。

(2)小说中有所提示,“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

’”这位老祖宗也是饮茶高手,深解茶性,“吃了酒肉”之后油腻太重,倘若饮了绿茶容易停食、闹肚子。

所以,精于茶道的妙玉在旁说“知道。

这是老君眉。

”意思是告诉贾母“这不是绿茶”。

“老君眉”,属于发酵的红茶中的一种,其品质特点是汤色深色鲜亮,香馥味浓。

这是清代颇为时兴的茶叶,时人又称此茶为“寿眉”。

贾母不吃”六安茶”而饮”老君眉”活现贾府老祖宗的身份,而刘姥姥吃了油腻不懂喝茶之道闹肚子,又在接过贾母半盏茶后说:“好是好,就是淡了些,再熬浓些更好”表明来自农村的刘姥姥与贾母在身份地位上的悬殊。

“普洱茶”属于红茶中的一种。

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有一段写林之孝家的查夜来到怡红院,与宝玉对话中提到了“普洱茶”。

据《清稗类钞》“饮食类”中“孙月泉饮普洱茶”条记载说:“醉饱后饮之,能助消化。

”宝玉说“今日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了一会儿”,又喝“普洱茶”,就是因为它“能助消化”的缘故。

这说明宝玉也是一位茶道中人。

文中提到“女儿茶”,是指“普洱女儿茶”。

《红楼梦》时代,宫廷和官宦大家中也很讲究饮普洱茶。

清人吴振《养生斋丛录》中记载云南端阳朝贡品中就有各种普洱茶名目,说明当时普洱茶是非常名贵的,以贾府的地位、贾宝玉的身份,饮此种茶是完全符合情理的。

曹雪芹在江南生活过,又生于官宦之家,对龙井茶的珍贵当然知之甚详。

《红楼梦》中写的“是国公爷”的后代,所以小说中写到龙井茶是很自然的事。

小说第82回写贾宝玉下学回家,到潇湘馆看望林妹妹,黛玉忙吩咐丫鬟紫鹃道:“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头里。

”宝黛之间的情谊是无须多叙的,宝玉下学就先到潇湘馆看妹妹,可见妹妹在他心目中的重要,自然妹妹也心领其意,用自己的“龙井茶”招待宝哥哥,从中亦可知宝哥哥在林妹妹心中的位置。

作者正是在这种“节骨眼”上大作文章,既表现了宝黛之间的友情,又告诉读者这位生于江南苏州的林妹妹的饮茶习惯。

“枫露茶”,见于《红楼梦》第8回,贾宝玉在薛姨妈处吃了晚饭后回到自己房中,茜雪端上茶来,宝玉吃了半盏,忽然想起早上的茶来,便问:“早起沏了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这会子怎么斟上这个茶来?”从宝玉所说的话看,“枫露茶”恐怕不是绿茶,倘若是绿茶泡了一天,到了晚上才吃岂不乏味了,又怎么能饮呢?所以,这“枫露茶”当属红茶一类,否则也不会说“三四次后才出色”。

小说第5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境,仙姑以“千红一窟”茶款待他,并介绍道:“此茶采自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之,名曰千红一窟”。

在神仙世界里,用露水烹茶,为“枫露茶”做了一个很巧妙的注解。

二、水为茶之母茶道讲色、香、味、器、礼,而水则是色、香、味三者的体现者。

《红楼梦》中写到煎茶用水的情节,小说有三回书写到过:(1)用“旧年蠲的雨水”;(2)特意收集来的“雪水”。

曹雪芹虽没有就用水问题大发议论,但通过妙玉之口说出,颇是强调了水的来源。

请看第41回:贾母接了,因又问是什么水。

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

”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

”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用“雨水煎茶”还见于第111回,妙玉到四小姐惜春处,她见惜春可怜而留住,边下棋边饮茶,也是用雨水煎茶。

用“雪水”煎茶,《红楼梦》中也写到两处,一是第23回宝玉写了春夏秋冬季即事诗,其中《冬夜即事》诗云“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说明用“新雪”水来烹茶。

第二处仍是第41回,是妙玉论茶道最精彩的一段文字:……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一杯。

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

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天夏天才开了。

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

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古时,工业不发达,天空大气没受到污染,所以雨水、雪水要比今天所见的雨水、雪水洁净得多。

因此食用雨水、雪水是常见的现象,故古人称雨水、雪水为“天水”。

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为纯软水,而用软水泡茶其汤色清明,香气高雅,滋味鲜爽,自然可贵。

三、茶具之考究《红楼梦》中的贾府人口众多,尊卑长幼有序,所以在饮茶上有严格的区别,这是不用细说的。

这里讨论茶具,看看这个贵族之家是如何情形:(1)茶房与煮茶的用具。

第54回写贾府有专事供茶的茶房,有如清宫内务府的茶房了。

有茶房,就有专供烧茶的茶炉等、送茶的茶壶等。

(2)一般茶具。

小说中提到的“茶碗”、“盖钟”、“筅”;端茶用的“茶盘”、“洋漆茶盘”、“填漆茶盘”;洗涤茶具用的“茶筅”;漱口用的“茶盂”;放置茶具用的“茶格子”。

此外还有“茶奁”等。

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茶具,说不上奢华高贵,反应不出这个贵族之家的气魄来。

(3)“品茶栊翠庵”中的茶具。

在《红楼梦》第41回里除了煎茶用水用了一番心思外,那就要算写茶具了。

请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接下一段文字写得更细致,更有风趣: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

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斝瓟*[左分右包]”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

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

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天下加口下加皿]”。

妙玉斟了一*[天下加口下加皿]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们家里未必的找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宝玉笑道:“俗话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

”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盒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这一海?”翻遍古今中外的茶具谱中,我们还找不到一件茶具可与妙玉所用的茶具相媲美。

贾府是国公爷的后代,宝钗是皇商的后代,见识广博,然而在妙玉面前论起茶具来,却是小巫见大巫了。

四、茶礼茶俗我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饮茶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

曹雪芹是中华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在《红楼梦》中他也全面展示了这种传统的风习。

例如“以茶祭祀”、“以茶待客”、“以茶代酒”、“以茶赠友”、“以茶泡饭”、“以茶论婚”种种,都有所描写。

《红楼梦》中写到“以茶祭奠”多处,第13回秦可卿夭逝,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第14回写王熙凤分派宁府男女仆役时说道: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

第53回,写贾府全家人“祭宗祠”的情节,其中也有“供茶”的情节:“……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茶传完,……”第58回写芳官祭尊菂官,宝玉告诉他不要烧纸钱,“随便有清茶便供一钟茶”,也是把“茶”作为祭品。

第73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前序后歌,文中写了备睛雯平日最喜欢的四样东西,在月下芙蓉花前祭睛雯:谨以群芳之蕊、冰鲛之*[左“壶去业加系”右殳]、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

诔毕“酌茗清香,庶几未飨。

”又写道:“读毕,遂焚帛奠茗。

”从这些记载和小说中的描写看,古代人们是将茶作为一种名贵、纯洁的“祭品”,寄托哀思。

《红楼梦》中“以茶为媒”、“以茶论婚嫁”有两处。

一是第15回写宝玉、秦钟到馒头庵,让智能儿倒茶事,虽是调笑之意,但是以茶论婚的风俗的表现。

二是第25回写宝玉被贾环用腊烫了脸,黛玉总不出门,“倒时常在一处说话儿。

”一日去了怡红院,正好遇到了凤姐等一干人都在,于是凤姐问起日前赠茶之事,接下写道: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

”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

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

以凤姐在贾府的地位,她竟然在大庭广众面前,当着黛玉的面说出这种话来,显然不是无心的唐突林妹妹。

茶被视为男女双方订亲之物,古人认为茶树不可移植:“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曰下茶。

”(《茶疏考本》)以茶馈友。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以茶酒馈亲友,是一个良好的传统。

《红楼梦》写茶不让前贤,就连“以茶馈友”的细节也写到了。

第26回写王熙凤去看望宝玉时巧遇众姐妹,林黛玉也在场,于是──凤姐道:“前儿我打发了丫头送了两瓶茶叶去,你往那去了?”林黛玉笑道:“哦,可是倒忘了,多谢多谢. ”凤姐又道:“你尝了可还好不好?”没有说完,宝玉便说道:“论理可倒罢了,只是我说不大甚好,也不知别人尝着怎么样?”宝钗道:“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