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池金治疗青春期后痤疮经验
张池金教授采用祛风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

张池金教授采用祛风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丁思路,张池金*(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381)[摘要]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疾病。
该病患者的病情可反复发作,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张池金教授长期从事临床皮肤病诊治工作。
他认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病因多与外感及内生风邪有关,其主要病机是肝失疏泄及脾失健运。
治疗该病宜采用祛风疏肝健脾法。
本文主要总结张池金教授采用祛风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并附临床验案两则。
[关键词]张池金;荨麻疹;中医;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06-0155-03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反应指标的比较(s x ±)组别例数TNF-α(n g/L)CRP(mg/L)IL-6(n 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五物汤组6043.23±5.2420.62±4.2511.37±1.72 4.22±0.5318.88±3.52 6.64±1.22西替利嗪组6043.58±5.3327.96±4.8811.74±1.807.61±1.2918.74±3.2912.27±2.09t 值0.368.78 1.1518.820.2218.02P 值0.350.000.120.000.410.00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Q 评分的比较治疗前,五物汤组患者的GCQ 评分为(74.28±2.16)分,西替利嗪组患者的GCQ 评分为(74.54±2.11)分;两组患者的GCQ 评分相比,P >0.05。
治疗后,五物汤组患者的GCQ 评分为(106.61±7.32)分,西替利嗪组患者的GCQ 评分为(98.24±5.25)分;五物汤组患者的GCQ 评分高于西替利嗪组患者,P <0.05。
国医大师张震治疗痤疮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张震治疗痤疮经验总结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发生于青春期,主要特征是面部、颈部、胸部和背部等部位的皮肤出现粉刺、丘疹、化脓、结节等。
通常情况下,痤疮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国医大师张震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痤疮的经验,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他的治疗方法。
1.辨证施治张震认为,治疗痤疮必须要辨证施治。
他认为,痤疮的发生和机体内分泌、免疫、消化等多个方面有关,因此治疗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药物治疗张震在治疗痤疮的过程中,常常使用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痤疮,他常常采用中药外用治疗,常用的外用药物有黄柏、五倍子、苦参、地黄等。
对于重度痤疮,他则采用中药内服加外用的综合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连翘、板蓝根、黄柏、冬瓜皮、金银花等。
3.饮食调理张震认为,饮食与痤疮的关系密切。
他指出,痤疮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洋葱等,并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情绪波动等。
此外,还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B6和维生素E等对皮肤有益的营养素。
4.心理疏导治疗痤疮不仅仅要治标,更要治本。
张震认为,痤疮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疾病,与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减少精神压力,改善睡眠质量,从而促进病情的改善。
总之,张震治疗痤疮的方法综合且有效,既注重药物治疗,又注意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如果您正在为痤疮烦恼,可以尝试一下张震的治疗方法,相信会有不错的效果。
面部痤疮的治疗方案

一、引言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青春期,也可发生于其他年龄段。
痤疮的发生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细菌感染以及遗传、饮食、情绪等因素有关。
面部痤疮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和心理健康,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部痤疮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基础护理(1)保持面部清洁:每天早晚用温水清洁面部,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洁面产品,选择适合油性皮肤的温和型洁面乳。
(2)注意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减轻生活压力。
2. 药物治疗(1)局部用药:常用的外用药物有维A酸、水杨酸、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等。
维A酸可以促进皮肤角化,减少痤疮的形成;水杨酸具有抗炎、去角质的作用;过氧化苯甲酰具有杀菌、抗炎的作用;抗生素可以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
(2)口服药物:常用的口服药物有异维A酸、抗生素、口服避孕药等。
异维A酸具有调节皮脂分泌、抑制毛囊角化的作用;抗生素可以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口服避孕药可以调节女性激素水平,减少痤疮的发生。
3. 物理治疗(1)光动力治疗: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激活痤疮丙酸杆菌,产生光毒性反应,从而达到杀菌、消炎的目的。
(2)激光治疗:激光可以破坏毛囊,减少皮脂分泌,促进痤疮愈合。
(3)微针治疗:通过微针在皮肤上制造微小伤口,刺激皮肤胶原蛋白再生,改善皮肤质地。
4. 皮肤护理(1)定期去角质:每周1-2次,使用去角质产品或物理去角质方法,去除多余的角质,促进皮肤新陈代谢。
(2)使用修复类护肤品:选择具有修复、保湿、抗氧化等功效的护肤品,保护皮肤屏障,减少痤疮的发生。
(3)防晒:外出时涂抹防晒霜,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5. 心理调适(1)保持积极的心态:痤疮虽然影响容貌,但并非无法治愈,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病情恢复。
(2)避免用手触摸面部:用手触摸面部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加重痤疮病情。
青春痘的中医治疗方法

青春痘的中医治疗方法引言青春痘,又被称为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多发于青春期,也可出现在成年人身上。
青春痘不仅会影响面部外貌,还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痛苦。
中医认为,青春痘是由于皮肤毛孔堵塞,气血不畅所引起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针对青春痘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中医治疗青春痘首先要进行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来确定治疗方法。
常见的辨证有:1. 湿热壅滞症状表现为面部痤疮多,发红肿痛,伴有油腻感。
治疗可选用清热泻火的中药,如黄连、连翘等。
2. 血热郁滞症状表现为痤疮多为红色暗疮,伴有疼痛和结痂,面部偏红。
治疗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红树皮、蒲公英等。
3. 气滞血瘀症状表现为痤疮较少,但经久不愈,且伴有经前乳腺胀痛,经期血块较多等症状。
治疗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等。
4. 脾胃虚弱症状表现为面部的痤疮较少,但面色暗黄,脾胃功能较弱,容易消化不良。
治疗可选用健脾益胃的中药,如党参、白术等。
二、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青春痘的重要方法,其通过调节气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来治疗痤疮。
常用的中药有:1.丹皮: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2.红花: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3.黄连: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炎的作用。
中药治疗青春痘可以通过煎剂服用或者外用药膏的方式进行。
一般情况下,中药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够有效缓解症状。
三、中医调理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强调对整个身体的调理,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改善体质。
常见的调理方法有:1.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米粥等。
2.情绪调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
3.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4.保持面部清洁:注意面部清洁卫生,避免使用刺激性洗面奶。
中医调理的关键在于综合调理,根据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四、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青春痘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痤疮(粉刺)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痤疮是临床常见病,病程慢性,部分患者可遗留瘢痕,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中医药治疗对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和改善伴随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确切疗效,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痤疮提供指导性意见。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肺风粉刺范畴。
初发者多由肺经风热、湿热内蕴,肺胃热邪上熏头面而致,久者痰瘀互结而出现结节、囊肿甚至瘢痕。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肝郁在本病的发病中起到了越来越多的作用。
1 治疗原则以皮疹辨证结合整体辨证,中医内、外治结合为原则,同时应注意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辨证有所侧重。
青春期痤疮,多从肺、胃论治;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多从肝、肾论治[1];久治不愈者,多存在本虚标实,应注意补泻兼施。
在辨证施治基础上联合合适的外治方法可以加快皮疹消退,减少后遗瘢痕的形成。
2 治疗方法2.1 辨证论治2.1.1 肺经风热证皮疹以粉刺为主,少量丘疹,色红,或有痒痛。
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宜疏风清肺。
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2]。
常用药物:黄芩、桑白皮、枇杷叶、银花、蒲公英、连翘、生甘草等。
2.1.2 湿热蕴结证皮疹以丘疹、脓疱、结节为主,皮疹红肿疼痛,或伴有口臭,便秘,尿黄。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
方用茵陈蒿汤、泻黄散加减治疗[3]。
常用药物:茵陈、焦栀子、黄芩、金银花、连翘、赤芍、生山楂、薏苡仁、鸡内金、枳实等。
若表现为脘腹胀满、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等以脾虚湿蕴为主者,上方酌减茵陈、焦栀子,加苍术、茯苓、陈皮等。
2.1.3 冲任不调证皮疹以粉刺、丘疹为主,或有结节,色暗红,或伴烦躁易怒,胸胁胀痛、月经先后不定期、血块、经前皮疹加重。
舌质暗或有瘀点,苔黄,脉弦细。
治宜调理冲任。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4]。
常用药物:焦栀子、丹皮、柴胡、当归、赤芍、黄芩、陈皮、金银花、连翘、白术、茯苓、甘草;若肝郁化火伤阴以阴虚内热为主要表现者,上方去柴胡、焦栀子,加女贞子、旱莲草等。
痤疮的中医治疗处方

痤疮的中医治疗处方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发生在青春期。
中医认为痤疮的产生与肺、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时需辨证施治。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中医治疗痤疮的处方:
1. 清热泻火方
- 材料:黄连、黄芩、黄柏、地黄、知母各10克。
- 用法:将上述药材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 疏肝解郁方
- 材料:柴胡、白芍、川芎、郁金、香附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3. 健脾化湿方
- 材料:茯苓、白术、陈皮、厚朴、泽泻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4. 滋阴降火方
- 材料:生地黄、玄参、麦冬、玉竹、石斛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5. 养血润燥方
- 材料: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桃仁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6. 外用敷药方
- 材料:金银花、野菊花、黄柏、白芷、薄荷各适量。
- 用法:将上述药材研成细末,用蜂蜜或蛋清调成糊状,敷于痤疮
患处,每日1-2次。
注意事项:
- 患者在使用中药治疗痤疮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处方。
- 中药治疗需一定时间,患者应有耐心,不宜频繁更换处方。
- 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 若痤疮病情严重或持续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以上处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张池金教授应用中药外洗法治疗跖疣临床经验

张池金教授应用中药外洗法治疗跖疣临床经验导师张池金教授结合诸家观点认为跖疣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热毒蕴结,治疗当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消疣为主,遂自拟中药外洗方治疗。
此方是在斩毒箭的基础上,依据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并结合患者本身皮疹的特点而成,在临床治疗跖疣等疣目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标签:跖疣;中药外洗法;临床经验;斩毒箭张池金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在多年的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注重发挥中医的特点和优势,擅长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银屑病、痤疮等皮肤疾病,对于各种疣类皮肤病,张老师的中药外洗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中药外洗方是张老师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的自拟外洗方药,以斩毒箭(麻黄、地丁、甘草等量)为基础加减而成。
笔者有幸跟随张老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张老师治疗跖疣的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1 病因病机跖疣中医称“足瘊”、“千程蹇”、“枯筋箭”,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外由于风热毒邪,搏于肌肤,凝聚气血而成;内由于腠理不密,卫外失固,或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所致[1]。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HPV-2、HPV-4、HPV-27、HPV-57型)感染所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
跖疣传染性不强,外伤和摩擦可为其发病的诱因,足部多汗与跖疣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2]。
然而,免疫力较强者,即使具备这些诱因也不会发病,这也正符合《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隋代《诸病源候论·疣目候》记载:“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
此亦是风邪搏于肌肉而变生也。
”清代《外科证治全书》记载:“疣,亦名枯筋箭,初起如赤豆,渐渐微槁,日久破裂,钻出筋头,蓬松枯槁,如花之蕊,多生于手足、胸乳之间,系肝虚血燥,筋气不荣。
”《中医大辞典·外科骨伤五官科分册》称“足瘊,脚病名,即足部的各种扁平疣、寻常疣、粉瘤等,多为生物、物理刺激造成。
痤疮方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60例

痤疮方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60例发表时间:2014-03-12T14:34:25.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作者:张金华崔素洁张火金季华[导读]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黑头、丘疹、脓疱、结节等,好发于青年。
张金华崔素洁张火金季华(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501)【摘要】目的:痤疮方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疗效观察。
方法:符合青春期后痤疮的女性患者120例随机法分成2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中药痤疮方内服,每日一剂,对照组60例采用肠溶红霉素胶囊0.5mgBidPo,隔周治疗。
二组均以2周为一疗程,4个疗程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76.67%)△△P<0.01;治疗组治愈率(71.67%),对照组治愈率(30%)△P<0.01,均有显著差异性。
结论:应用中药痤疮方能有效控制痤疮,降低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青春期后痤疮女性痤疮方内服【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143-02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黑头、丘疹、脓疱、结节等,好发于青年,近10年以来临床上发现很多患者在青春期后甚至成年才发生痤疮,另外一些病人从青春期发病一直持续到成年,长达10余年之久,临床上将25岁以后开始发生的痤疮或青春期开始的痤疮一直延续到成年不愈的疾病称为青春期后痤疮[1],笔者自2010.10—2012.9月采用痤疮方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6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病例均为2010.10-2012.9月到中医外科就诊的符合青春期后痤疮诊断标准的女性患者。
诊断标准:符合痤疮诊断标准;年龄>25岁;女性。
除外标准:伴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职业性痤疮患者;不能坚持服用中药患者。
按随机法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
治疗组中年龄25-44岁,平均35岁,病变部位局限颜面的34例,颜面合并前胸背部26例,病程8个月-11年,平均3.5年,其中寻常型痤疮45例,伴月经失调4例;囊性痤疮15例,伴月经失调3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 多医家对该病 有着各 自的见解 : 张作舟 ] 认为 , 疮 以实证为 主, 痤 以清热 、 解毒 、 湿为治 除
法 。徐 宜 厚 治 疗 女 性 青 春 期 后 痤 疮 有 三 个 要
1 发病 机 理
中医学经典 中对痤疮有很多论述 , 内经》 如《 云 :汗 出见湿 , 生 痤痱 。… …劳 汗 当风 , 薄 为 “ 乃 寒 敬, 郁乃痤 。 隋 ・ ”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 记载 : 面 “ 疱者 , 谓面上有风热气生庖 , 头如米大 , 亦如谷大,
白色者也” 。故历代 医家认 为本病主要是 由于素 体肾之阴阳平衡失调 , 肾阴不足 , 相火天癸过 旺; 加之后天饮食生活失理 , 胃火热上蒸头面 , 肺 血热 瘀滞而成… 。肾为先天之本 , 藏精 , 主人之生长发 育。肾阴为人体 的物质基础 , 是生命活动的源泉 , 具有滋养 、 濡润机体和制 约阳热等功能。肾阴不 足将导致肾之阴阳失衡 , 天癸相火过盛 , 以阴虚 所 发热是本病 的最主要的病因。
张池金教授认 为, 青春期后痤疮 的主要病 因 除肺 胃有热外 , 亦有阴虚火 旺, 故治法应以清热滋
作者简介 : 于晓智( 95 )女 , 18一 , 在读硕士研 究生 , 天津 中医药 大学 ( 天津 3 0 7 ) 0 03 。
・
8・
山 西 中 医 2 1 2月第 2 0 2年 8卷第 2期
2 治法 方药
张教授治疗本病主要使用经验方 ( 自拟 ) 主 , 要药味有 : 黄芩、 赤芍、 生地、 丹皮、 瓜蒌皮 、 丹参 、 郁 金、 柴胡、 金银花 、 白花蛇舌草等 , 并随证加减 。兼 肺 胃热盛者酌加桑 白皮 、 连翘 、 胡黄连、 栀子等 ; 兼
肝郁热盛者酌加茯苓 、 浙贝母 、 夏枯草、 鬼箭羽、 厚 朴等; 若女性患者月经前面部皮疹 明显增多加重 ,
中图分类号 :7 8 7 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0— 16 2 1 )2— 0 7— 2 R 5 .3 A 10 7 5 (0 2 0 0 0 0
张池金 是天 津 中 医药 大 学第 一 附 属 医 院皮 肤 科教授 、 中华 中医药学会美容分会委员 、 天津市 中
阴为主; 又现代人们因工作压力大 , 竞争激烈 , 情绪
子菌性毛囊炎 , 色黯红, 大便 3日一行 , 舌红、 苔黄
厚 干 , 弦细 。诊 断 : 脉 青春 期后痤 疮 。辨证 : 阴虚有
素: 一是在月经来潮 3 5天调经 ; — 二是主方用逍遥 散; 三是结合患者体质胖瘦 用药 。黄莺 则认为 ,
青 春期 后 痤疮 亦 属 于 寻 常 痤 疮 的范 畴 , 分 型论 故
经后皮疹减轻 , 或伴有月经不调者酌加益母草 、 山 萸 肉、 珍珠母 、 旱莲草、 女贞子 、 生龙骨、 生牡蛎等。 3 验 案举 例 . 3 1 郭某 , , 岁 ,0 1 2 2 初诊 。 . 男 2 9 2 1 年 月 8日 脸颊及前胸、 后背红色丘疹间断持续 1 O余年 ,
S A X FT M Fb 2 1 o.8N . H N I O C J e . 0 2V 1 o2 2
紧张 , 易导致肝失疏泄 , 故疏肝解郁可更好地调整
肝肾阴阳平衡 , 有助于疾病 的康复 ; 由于职场工作 压力 大 , 暗耗心 阴 , 故 阴血不 足则 内热 自生 , 将炼 液 成痰 , 痰热互结 , 瘀阻血脉 , 故宜清热滋阴 , 化瘀散 结; 女性以血为本 , 暗耗心 阴则 阴血受损 , 血同 精 源, 肝藏血 , 肾藏精 , 肝肾受损导致冲任失调 , 所以 在问诊时女性要注意月经的情况 , 以及月经与痤疮 病情起伏之间是 否有关 联 , 在治疗 中需 注重清肝
治与寻常痤疮 的一样 , 亦从肺 胃论治 , 并认为此病 特殊点即应从 肝、 肾及 冲任论治。陈彤 云 认 为 本病 的主要病 机为热毒 、 气滞 、 血 ; 瘀 病位 在肝 、 胃、 脾 ; 肺、 治疗 当以清热解 毒燥 湿 , 活血化瘀 并
举 , 时辅 以理气养 阴。 同
3 7日二诊 : 月 患者面部 的皮疹稍有收敛 , 但 仍红肿、 结节 , 大便 1 2日一行 , — 舌红 、 苔黄厚 , 脉 弦细。上方去生牡蛎 , 加黄柏 6g 玄参 、 , 白鲜皮各 1 。7剂 。 5g 3月 1 4日三诊 : 面部脓疱消退 , 仍有结节, 胸 前及背部的毛囊炎消退 , 色斑较多, 大便每 日一行 , 舌红 、 苔黄 , 脉弦细。二诊方去黄柏、 白鲜皮 , 加郁
山 西 中 医 2 1 2月第 2 0 2年 8卷第 2期
S A X O C Fb 0 2V 12 o2 H N I FT M e;2 1 o.8N . J
・ 7・
张 池金 治疗 青春 期 后 痤 疮 经验
于 晓智 指导 张池金
关键词: 张池金; 青春期后痤疮; 清热疏肝养阴; 名医经验
热, 肾阴, 养 调理 冲任 。
西医结合学会 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 , 从事皮 肤科工作 2 余年 , 0 临床经验丰富 , 治疗青春期后痤 疮 有独 特 见 解 和 经 验 。笔 者 有 幸 侍 诊 左 右 , 益 受
匪浅 , 现将其运用清热疏肝养 阴法 治疗本病 的临 床 经验 简介如 下 。
热, 痰热互扰。治法 : 养阴清热, 化瘀散结。药用 : 黄芩 、 芍 、 地 、 菊花 、 赤 生 野 紫花地 丁 、 连翘 、 骨皮 、 地 瓜蒌皮各 l g 白花蛇舌草、 5 , 生薏 苡仁、 生牡蛎各
2 , 0g泽泻 、 虎杖 、 僵蚕 、 贝母 、 浙 夏枯 草 、 牡丹 皮 、 甘 草各 1 。7剂 , 日 1剂 , 煎服 。 0g 每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