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泽中级财务会计第5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刘永泽中级财务会计第5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刘永泽中级财务会计第5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第1 章总论

1.1复习笔记

一、财务会计及其特点

1.财务会计的特征

(1)财务会计以计量和传送信息为主要目标;

(2)财务会计以会计报告为工作核心;

(3)财务会计仍然以传统会计模式作为数据处理和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

(4)财务会计以公认会计原则和行业会计制度为指导。

2.财务会计的目标

财务会计的目标又称财务报告目标或财务报表目标,是指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人们期望通过会计活动达到的结果。财务报告的目标最初是“受托责任观”,随着股份制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财务报告的目标演变为“决策有用观”。我国的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根据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会计的作用概括为:

(1)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合理的决策;

(2)考评企业管理当局管理资源的责任和绩效;

(3)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所需要的特殊信息;

(4)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3.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1)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股东、债权人、政府机关、职工、供应商、顾客等。

(2)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董事会、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副董事长、经营部门经理、分厂经理、分部经理、生产线主管等。

4.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1)可靠性: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它是会计信息的重要质量特征。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取决于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相关性的核心是对决策有用。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

(3)可理解性:会计信息必须能够被使用者所理解,即会计信息必须清晰易懂。信息若不能被使用者所了解,即使质量再好,也没有任何用途。可理解性不仅是衡量信息的一个质量标准,也是一个与使用者有关的质量标准。

(4)可比性: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会计信息尽量做到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统一性和一贯性是构成可比性的两个因素,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从属于可比性。

(5)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计量的依据”。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能够保证会计确认、计量的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

(6)重要性: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予以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导致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错误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7)谨慎性: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通常的处理原则是,应预计可能产生的损失,但不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

谨慎性原则要求体现于会计确认、计量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会计确认、计量的各个方面。

(8)及时性:信息在对用户失效之前就提供给用户。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有三个要求:①及时收集会计信息;②及时处理会计信息;③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5.社会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1)政治环境

(2)经济环境

(3)法律环境

(4)文化环境

二、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

1.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指组织和开展财务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也是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其是从会计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其最终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可以概括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四项。具体如表1-1 所示。

表1-1 会计的基本假设

2.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按照权责发生制,对于收入的确认应以实现为原则。对费用的确认应以发生为原则,判断费用是否发生,主要看与其相关的收入是否已经实现,费用应与收入相配比。

三、会计确认与计量

1.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把一个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实际上分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次进行。

(1)初始确认与再确认

初始确认是将某项目或业务记作某会计要素或项目。会计的初始确认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确定企业各项经济业务产生的经济数据中哪些应在复式簿记系统中记录。

会计的再确认是财务会计加工信息的第二阶段,是从会计账簿的会计信息到财务报告信息。再确认的主要任务是编制和分析财务报表。

(2)会计确认的标准

①可定义性:被确认的项目应符合财务报表某个要素的定义。

②可计量性:被确认的项目应具有一个相关的计量属性,足以充分可靠地予以计量。

③相关性:被确认的会计要素应当对信息的使用者有用。

④可靠性:被确认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可验证的和不偏不倚的。

(3)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

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是指对会计要素确认的时间。有两种确认的基础可供选择:①收付实现制;②权责发生

制。现代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是选择了权责发生制,即收取收入的权利发生时才确认收入、支付费用的义务发生时

确认费用。收入以实现为原则,费用以配比为原则。

2.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指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且确定其金额的过程。计量由两个要素构成,即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

(1)计量单位

会计计量必须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在不存在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般都以名义货币作为会计的计量单位。

(2)计量属性

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即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会计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①历史成本:适用于资产与负债

a.资产的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资产时所实际付出的代价,即取得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取得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

b.负债的历史成本是指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一般在会计要素计量时均采用历史成本。

②重置成本:适用于资产与负债

a.资产的重置成本是指企业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b.负债的重置成本是指企业现在重新承接相同的债务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③可变现净值:适用于资产,通常是存货

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是指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

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④现值:适用于资产与负债

a.资产的现值是指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

b.负债的现值是指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

⑤公允价值:适用于资产与负债

公允价值是计量日转让资产所收到的金额或转移一项负债所付出的金额。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对资产或负债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如果需要采用重

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应当保证相关金额能够可靠地取得。

(3)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一般来说,历史成本可能是过去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在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也许就是未来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可以是重置成本,也可以是可变现净值和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现值。

四、财务报告要素

1.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1)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按其流动性一般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资产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这个定义强调了资产的三个特征:①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②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③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资产是可望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的经济资源。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按偿还期长短可分

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负债具有如下基本特点:①负债是企业的现时义务;②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权益的内容:①实收资本或股本;②资本公积;③盈余公积;④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可

以合称为留存收益。

2.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营业收入。

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收入把所有的经营和非经营活动的所得都看成是收入,包括营业收入、投资

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以及资产收益等。狭义收入则仅仅把经常的、主体性的经营业务中取得的收入作为收入,即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会计上通常所指的收入是狭义收入。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用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费用认为,费用包括各种费用和损失。而狭义的费用只包括为获取营业收入提供商品或劳务而发生的耗费。会计上通常所指的费用是狭义费用,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利润要素主要包括营

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

1.2课后习题详解

1.说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答:财务会计是指运用簿记系统的专门方法,以通用的会计原则为指导,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控制,旨在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会计。管理会计是指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旨在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提供规划与控制、决策信息的内部报告会计。财务会计同管理会计相配合并共同服务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分述如下。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①职能不同。管理会计是规划未来的会计,其职能侧重于对未来的预测、决策和规划;而财务会计是反映过去

的会计,其职能侧重于核算和监督,属于报账型会计。

②服务对象不同。管理会计主要对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次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所需的管理信息,是对内报告会计;而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各利益关系人(如股东、潜在投资人、债权人、税务机关、证券监管机关等)提供信息,是对外报告会计。

③约束条件不同。管理会计不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约,其处理方法灵活;而财务必须接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他法规的制约,其处理方法灵活性较小。

④报告期间不同。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不受固定会计期间(如月、季、年)的限制,而是根据管理需要,编制反映不同影响期间经济活动的各种报告;财务会计面向过去,应按规定的会计期间(如月、季、年)编制报告。

⑤会计主体不同。适应管理的需要,管理会计既要提供反映企业整体情况的资料,又要提供反映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经营活动情况的资料,因而其会计主体是多层次的;财务会计以企业为会计主体提供反映整个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的会计资料,通常不以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为会计主体提供相关资料。

⑥计算方法不同。管理会计大量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如微积分、线性规划、等)和计算机技术;而财务会计多采用一般的数学方法(如加、减、乘、除)进行会计核算。

⑦信息精确程度不同。由于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是面向未来,未来期间影响经济活动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所提供的信息不能绝对精确;而财务会计反映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因此其提供的信息应力求精确,数字必须平衡。

⑧计量尺度不同。管理会计虽然主要使用货币量度,但也大量采用非货币量度,如实物量度、关系量度(如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率);而财务会计几乎全部使用货币量度。

(2)联系

①起源相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是在传统会计中孕育、发展和分离出来的,作为会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会计学的发展和完善。

②目标相同。二者最终目标都是使企业能够获得最大利润,提高经济效益。

③基本信息同源。管理会计的基本信息来源于财务会计。

④服务对象交叉。管理会计的信息可以为外部利益集团所利用(如盈利预测),财务会计信息对企业内部决

策也至关重要。

⑤某些概念相同。管理会计使用的某些概念,如成本、收益、利润等与财务会计完全相同,有些概念则是根据财务会计的概念引申出来的,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机会成本等。

2.试举五个会计信息使用者,并说明他们怎样使用信息。

答: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企业发布的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满足需要,以下举出五个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例子。

(1)股东。企业的股东最关心公司的经营,他们需要评价过去和预测未来。股东借助财务报告反映的常规信息,获得有关股票交易和股利支付的情况,从而作出决策。

(2)债权人。企业债权人对公司的信誉、偿债能力,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是非常关心的。公司的财务报告是这些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债权人需要的有关借贷业务的常规信息,是通过与借款单位的会计信息交换得来的。

(3)政府机关。政府的许多机关需要有关企业的信息。税务机关需要有关公司利润和向国家缴纳税额的信息;社会保障机关需要有关企业缴纳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信息等。

(4)职工。作为一个利益集团,职工个人期望定期收到工资和薪金,并同时得到有关企业为个人提供社会保障的各类基金方面的信息和企业的某些综合性信息,诸如工资平均水平、福利金和利润等。

(5)顾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顾客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外部利益集团。顾客对于信息的需要,包括有关企业及其产品的信息,如价格、性能、企业信誉、企业商业信用方面的政策、可得到的折扣额、支付的到期日以及所欠金额等。这些常规的信息一般也是由会计系统提供。

3.为什么会计主体概念在会计中具有重要作用?试举四个会计主体的例子。

答: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1)会计主体概念在会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原因如下:

①界定了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范围。即会计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不能核算和监督其它主体的经济业务。

②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③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它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有关。

(2)四个会计主体举例如下:

①某一个特定的企业;

②一个企业的某一特定部分(如分厂、分公司、门市部等);

③由若干家企业通过控股关系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

④具有经济业务的特定非营利组织。

4.何谓可靠性?可靠性是否意味着真实?

答:(1)可靠性的含义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仅对决策无帮助,而且会造成决策失误。因此,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重要质量特征。

(2)可靠性不仅仅意味着真实

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则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即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

①真实性就是要如实表达,即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会计的记录和报告不加任何掩饰。

②可核性是指信息经得住复核和验证,即由独立的、专业的和文化素养基本相同的人员,分别采用同一计量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计量,能得出相同的结果。

③中立性是指会计信息应不偏不倚,不带主观成分。将真相如实地和盘托出,结论让用户自己去判断。

5.可靠性与一贯性、统一性是什么关系?

答:可靠性与一贯性、统一性(即可比性)均属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基本特征。

(1)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则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即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

(2)统一性和一贯性是构成可比性的两个因素,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它们从属于可比性。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会计信息尽量做到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6.持续经营假设与会计分期假设是什么关系?

答:持续经营假设与会计分期假设都属于会计的基本假设。

(1)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换而言之,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进行清算。

(2)会计分期假设是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之上,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据

以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3)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分期假设的前提,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必要的补充。

7.何谓谨慎性原则?它与客观性原则有无矛盾?

答:(1)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谨慎性原则是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该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通常的处理原则是,应预计可能产生的损失,但不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

①在会计确认方面,要求确认标准和方法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之上;

②从会计计量来说,要求不得高估资产和利润的数额;

③从会计报告来说,要求会计报告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特别是应报告可能发生的风

险损失。

(2)谨慎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存在一定的矛盾,但也存在一致性。

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验成果;谨慎性原则却要求在会计务实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明显与客观性原则相矛盾。但是,从另一角度,遵照谨慎性原则,可使本期可能产生的损失不致递延至下期反映,增加下期负担,从而使各期的经营成果更加客观真实。

8.简述各财务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财务会计要素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前者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后者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可用会计等式表示。具体如下:(1)要素类别角度

①财务状况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②财务成果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③综合动态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2)会计期间角度

①会计期间开始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②会计期中(结账之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③会计期末结账分配利润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等式揭示了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它是复式记账、进行试算平衡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9.何谓会计确认?初始确认与再确认是什么关系?

答:(1)会计确认的含义

会计确认是指把一个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解决会计的记录问题,第二次解决财务报表的披露问题。前者称为初始确认,后者称为再确认。

(2)初始确认与再确认的关系

①初始确认是指将某项目或业务记为某会计要素或项目。会计的初始确认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企业各项经济业务产生的经济数据中哪些应在复式簿记系统中记录以及要记入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数据,在何时、应记入何种会计科目。

②再确认是指在初始确认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筛选、浓缩,最终列示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的信息,不是单个账簿信息的移位和简单相加合并,而是把这些信息进行了重新的分类和组合,丰富了信息的内涵,增大了信息的使用价值,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再确认的主要任务是编制和分析财务报表。

③简而言之,初始确认解决会计的记录问题,再确认解决财务报表的披露问题,两者是一个确认过程的两个阶段。

10.什么是会计计量?会计计量属性有哪些?各种计量属性有何利弊?

答:(1)会计计量的含义

会计计量,是指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且确定其金额的过程。它由两个要素

构成,即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

(2)会计计量属性的内容

会计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①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或建造某项财产物资时实际支付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②重置成本是指如果在现时重新取得相同的资产或与其相当的资产将会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③可变现净值是指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可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将要支付的现金流出。

④现值是指在正常经营状态下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减去为取得现金流入所需的现金流出量

现值。

⑤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

的价格。

(3)各种计量属性的利弊分析

①历史成本

a.优点:第一,历史成本由实际交易而不是可能的交易决定的,且是基于交易双方所认可,具有较大的可

靠性和可验证性。第二,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总是习惯于传统的会计惯例。第三,实务界更倾向于在表外补充其他计

量信息。第四,计量程序简单,资料取得成本低,可操作性强。

b.缺点:第一,当价格明显变动时,不同的交易时点,相同的历史成本代表不同的价值量,不同价值量的

历史成本之间没有可比性。第二,由于费用是以历史成本计量,而收入是以现行价格计量,违背配比原则。第三,在

价格上涨时,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将无法区分和反映管理当局的真正经营业绩和外在价格变动产生的持有利得。第四,历史成本计价不反映置存资产所获得的收益。

②重置成本

a.优点:第一,避免在物价上涨时虚计利润;第二,重置成本为现时信息,而不是过去的历史信息,增强

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第三,将重置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可增强期间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第四,便于区分企业的经营收益和持产利得,有助于正确评价管理当局的业绩。

b.缺点:第一,事实上难以存在与原有资产完全吻合的重置成本;第二,确定较为困难,在计算上缺乏足

够可信的证据,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第三,若将“持有利得”反映于财务报表,仍不能保证己耗生产能力,

得到补偿或更新。

③可变现净值

a.优点:体现了稳健性的原则,反映了资产预期的实现能力。

b.缺点:它仅用于计划将来销售的资产或未来清偿既定的负债,无法适用于企业全部资产。

④现值

a.优点:第一,反映了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第二,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第三,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最强,最有利于财务决策。

b.缺点: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和收益期限的预计,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

⑤公允价值

a.优点:第一,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第二,符合配比原则;第三,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第四,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b.缺点:第一,难操作。第二,现实经济环境难以实现公平交易。第三,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差。第四,有

可能成为管理当局操纵利润的工具。第五,会计信息质量成本太大,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与历史成本相比,取

得公允价值时要花费相当大的成本,增加了报表准备成本,有违会计的成本效益原则。

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相关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研]

相关试题:

相关性原则[概念题,中国矿业大学2014 研]

答: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

策的能力。相关性的核心是对决策有用。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对会

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是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2.利得[华南理工大学2010 研]

答: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

流入。利得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

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通常,已实现的利得和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计入

其他综合收益。

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广东财经大学2016 研;燕山大学2010 研]

答: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需要做出一些合理的假设,对会计核算的对象及

其环境做出一些基本规定,即建立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之为会计假设。会计的基本假设通常包括四个:

①会计主体;②持续经营;③会计分期;④货币计量。

4.权责发生制[江苏大学2017 研;浙江工商大学2017 研;中山大学2010 研;青岛大学2009 研]

相关试题:

什么是权责发生制?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简答题,吉林大学2015 研]

答: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

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按照权

责发生制,对于收入的确认应以实现为原则,如果产品已经完成销售过程,劳务已经提供,并已经取得收款的权利,

不论是否已经收到货款,收入属于已经实现,应计入当期收入。对费用的确认也应以发生为原则,如果某项收入已经

实现,那么与之相关的费用就已经发生,不管这项费用是否已经实际付出。

5.可变现净值[青岛大学2009 研、燕山大学2009 研]

答:可变现净值是指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可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将要支付的现金流出,又称预期脱手价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模式下,资产按照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

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存货准则特别强调企业在实际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

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可变现净值的基本特

征包括:①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前提是企业在进行日常活动;②可变现净值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简

单地等于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③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构成不同。

6.现值[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9 研]

答:现值是指在正常经营状态下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减去为取得流入量所需的现金流出量现值。在现值计量模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该计量属性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最能反映资产的经济价值,对经济决策更具有相关性,但其可靠性较差。

7.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9 研]

相关试题:

(1)公允价值[概念题,广东财经大学2016 研;中山大学2010 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9 研;北京

林业大学2004 研]

(2)分别说明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含义。[简答题,吉林大学2015 研]

答: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

付的价格。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建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公允价值

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即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可能是过去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负

债的公允价值,而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也许就是未来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

8.相关性与可靠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8 研]

答: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

策的能力。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

可验证的。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即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共同点在于二者

都是是会计信息质量很重要的原则。二者的不同点在于相关性强调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即会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

价值;而可靠性则强调会计信息本身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9.持续经营假设[广东商学院2008 研]

答: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进行

清算。从企业经营的存续时间来看,存在两种可能:①企业在近期可能面临破产清算;②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会持

续经营下去。不同的可能性决定了企业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的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

在持续经营的前提基础上,从而解决了很多常见的财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正由于企业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企业才可

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收入或费用的标志,才产生企业资本保全的问题,从而产生了会计核算中正确区分资本性

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必要。

二、简答题

简述会计的计量属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7 研]

答: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即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会计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1)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建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2)重置成本,是指如果在现时重新取得相同的资产或与其相当的资产将会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或

者说是指在本期重购或重置持有资产的成本,又称现行成本。

(3)可变现净值,是指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可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将要支付的现金流出,又称为预期

脱手价格。

(4)现值,是指在正常经营状态下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减去为取得现金流入所需的现金

流出量现值。

(5)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

需支付的价格。

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当然这种关系也并不是绝对的。

另外,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即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可能是

过去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也许就是未来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负债

的历史成本。

三、论述题

1.论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研]

答:经济建设国家各项工作的中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现代市场体系,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会计的功能和作用。一是财富计量:开放型经济可能导致财富种类和数量爆炸式增长,会计计量财富将变得更加复杂也更为重要。二是价值创造:会计全面参与企业的各类经济活动,不仅记录经济业务的过程和结果,而且通过检查、审核以及计划、预算、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参与企业经济活动,计算、反映并监督投入产出情况。三是引导资源流动和分配:将

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以市场参与者能够理解和信赖的方式呈现出来,为市场运行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会计

成就经济发展。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四方面。

(1)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合理的决策

财务会计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一般认为,最为关注企业会计信息的莫过于投资者和债权人。而这类使用者的决策对于资源的分配具有重大影响。此外,符合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要的信息,一般对其他使用者也是有用的。因此,财务会计把服务于投资者和债权人作为其主要目标。投资者和债权人所需要的经济信息包括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某一期间的经营绩效和财务状况的变动。但从决策有用性的观点看,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甚至企业职工,其经济利益都同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动密切相关,例如,投资者应分得的股利,债权人应得到的贷款本金及利息,职工应得的工资和奖金等,都需要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

(2)考评企业管理当局管理资源的责任和绩效

企业的经济资源均为投资人及债权人所提供,委托企业经营者保管和经营,投资者和债权人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委托和代理关系。投资者和债权人要随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者管理和运用其资源的情况,以便考评经营者的经营绩效,适时改变投资方向或更换经营者。这就要求企业财务报告提供这方面的信息,说明企业的经营者怎样管理和使用资源,向所有者报告其经管情况,以便明确其经营责任。

(3)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所需要的特殊信息

国家是国民经济的组织者与管理者,为了达到宏观调整这一目标,国家还要求从一切企业编报的会计报表中,

获取进行宏观调控所需要的特殊信息。国家不仅是通用报表的使用者,而且是特殊报表的使用者,社会主义国家更是如此。

(4)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企业管理人员也需要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管理。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改进经营状况。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应怎样处理数据和加工会计信息,最后将提供什么样的财务报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指引着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方向。

2.如何理解会计要素之间的勾稽关系。[华南理工大学2010 研]

答: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事项对于可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分类或概括。企业的经济活动可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即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之间的勾稽关系可以表示为:

(1)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等式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基本要素用数学符号联系起来,清晰地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称为基本会计等式。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在任何一个时点上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平衡关系。

依据这一等式各因素增减变动的关系,可以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归纳为四种情况,并对会计平衡公式发生

影响:

①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的左右两方等额增加,即资产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同时等额增加,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②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的左右两方等额减少,即资产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同时等额减少,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③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的左方内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即资产类项目一个增加,一个减少,会计等式也会保持平衡。

④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的右方内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即负债类内部项目之间、权

益类内部项目之间或者负债类项目与权益类项目之间此增彼减,会计等式也会保持平衡。

由于上述四种情况的发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不会被破坏,又称其为会计恒等式。

(2)收入-费用=利润

上述公式反映了收入、费用、利润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盈利就是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取得利润,是收入与相应费用相比较,收入大于费用的结果,即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费用与收入是相关联的两个概念,企业取得收入要通过支付一定费用才能得到,而支付费用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收入。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期末计算出的利润进行分配后,剩余的利润仍归所有者享有,并转入所有者权益。因此,将以上要素用公式

连接起来即可得到上述公式。

总之,会计六要素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收入抵减费用后的结果是利润,利润可以增加所有者权益及资产,如果抵减后的结果是亏损,则发生相反方向的影响。

3.什么是财务报告目标?它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和会计计量属性是什么关系?[东北财经大学2009 研]答:

(1)财务会计的目标又称财务报告目标或财务报表目标,是指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人们期望通过会计

活动达到的结果。财务报告的目标最初是“受托责任观”,随着股份制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财务报告

的目标演变为“决策有用观”。我国的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集锦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集锦 一、拼音 1、基础知识回顾: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声调:分为四声。标调歌:“有a 不放过,无a 找o、e ,i、u 并列标在后” 3、音节: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beijing” 4、隔音符号:当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二、汉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无声的老师——字

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部首查字法的规则: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如“塞”、“露”、“咽”。同音字:音同形不同。如“燥”和“躁”。 6、多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如:“张”(1)展开(2)看、望(3)陈设(4)姓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名段名句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

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 (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字词、成语 字词:沉闷、梦幻、嫦娥、诞生、落伍、翌年、酝酿、苛刻、横亘、辉煌、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15.小虾

15. 小虾 gāng xì xiān mò fù qián bó jiào fù 缸隙掀未副钳搏较腹 特殊词语: 荡来荡去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近义词: 通体——全身追逐——追赶搏斗——打斗 反义词: 透明——浑浊安静——吵闹激烈——平和休息——工作词语搭配: 轻轻掀开安静的角落圆圆的卵 1.夏天,积了大半缸雨水,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 从葡萄架下闲置的水缸写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水缸中的环境,生动形象,并为下文小虾在水缸中自在生活埋下了伏笔。 2.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这句话是作者对小虾外形的观察,写出了它们不同的外形特点:才长大的虾“通体透明”;千年虾“灰黑色”“背上、尾巴上积着泥,长着青苔”,体现了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3.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 (这句话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描写小虾在水缸中生活的动态,生动传神。) 4.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蹦”“舞动”“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表现了小虾被挑逗时生气的动作,使小虾显得非常可爱。作者仔细观察小虾身体各个部分的动作,用词准确、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是一个细致观察的有心人)

生活环境: 葡萄架下水缸 外形: 才长大的千年虾 自在闲游 小虾神态动作生气的样子仔细观察 激烈搏斗细心照料喜爱之情 小虾多起来 成长变化聚在落叶下 课文通过对小虾的外形、动作以及生活习性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小虾在水缸中的自在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先用一个中心句总领全段,然后围绕中心句,对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把事物写具体。 如课文第3自然段。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记叙文 1.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线索:①人线(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线(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③情线(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线(中心事件)⑤时间线⑥地点线 4.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8.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如何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2018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最近几年,网络盛传新高考将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在《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中,也确实印证了这个说法,语文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内容的考查。为了减轻大家备战高考的压力,万朋教育给2018届高考生汇总了语文必修一、二、三教材中的文化常识内容。 必修一 《左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晋侯、秦伯 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周朝时期,受分封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由此可见当时晋国的级别比秦国要高。 子 在文中是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在古汉语中,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

主要有“子”“君”“公”“阁下”“卿”“殿下”“足下”等。 寡人 通常用作古代君主的自称,意为“寡德之人”,表示自谦,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较为普遍。 执事 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大夫 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战国策》 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卿 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祖 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徵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中庶子 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郎中 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箕踞 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东向 在中国古代,君臣议事于朝廷之上,是以向南的座位为尊的。但在宾主之间,一般以向东的座位为尊,其次是向南的座位,再其次是向北的座位,最末位是向西的座位,因此古人常常以请人东向坐来表示对人的尊敬。 望其气 中国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书,望云气以测吉凶征兆。据说,凡是有皇帝命的人,即使在登基之前,周围[JP3]也会有五彩绚丽的天子气出现。文中的“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就是这个意思。 籍 项羽的名,自称名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在古代,名和字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一般在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 亚父 对年长者的尊敬称呼,表示仅次于父亲。 参乘 坐在车右侍卫的人,又叫陪乘。古代乘车之法,尊者居左,驭者居中,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赵威后问齐使>>选自<<战国策/齐策>>.是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属国别体杂史,是散文集.是汉代刘向整理编订.<<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3.<<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文. 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 4.<<秋水>>选自<<庄子/秋水>>.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庄子:名周,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庄子

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5.<<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代表作,载于<<史记/李斯列传>>中,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又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其文章长于说理,散见于<<史记>>及<<古文苑>>中,其它文.<<泰山刻石文>><<琅玡台刻石文>>. 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6.<<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后叙,即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议论与叙事并重. <<答李翊书>>是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张辞必己出,强调惟陈言之务去.文章特点: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成就斐然,著有<<昌黎先生集>>. 7.<<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散文有说理畅达,抒情委婉的风格,作品有<<欧阳文忠公集>> <<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与宋祁合撰)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27.漏

27.漏 pó jí zéi mò diān jiāo xuàn zòng 婆脊贼莫颠胶旋纵 lòu wèi pàng lǘ zéi láng mò lì bào jià zhān jiāo piān 漏喂胖驴贼狼莫厉抱架粘胶偏 xuàn (旋风) 旋 xuán (旋转)(盘旋) 听写词语: 里屋莫非厉害发抖松手粘胶跟前甘心滴答 四字词语: 翻山越岭走南闯北昏头转向安安稳稳 特殊词语: 倒栽葱 近义词: 清醒——明白甘心——情愿 反义词: 清醒——迷糊惊恐——镇静昏头——转向神志——清醒 1.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 手掉,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这两句话交代了故事的起因,虎想吃驴,贼想偷驴。) 2.一天晚上,下着蒙蒙小雨,老虎来了,贼也来了…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 (“无巧不成书”,民间故事的情节中往往有许多“巧合”,这样才显得引人入胜。这是本故事中的第一处“巧合”。) 3.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这两句话描写了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突出了他们害怕“漏”的心理。

4.老虎吓得浑身发科,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第二处“巧合”,贼摔到老虎背上,老虎以为是“漏”来捉它来了。) 5.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浑身粘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他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第三处“巧合”,老虎和贼又撞在了一起,还是把对方当成了“漏”) 6.老公公和老婆婆从炕头上坐了起来,滴谷,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 (结尾点出“漏”的真正含义,这样的结局令人忍俊不禁。) 起因(1、2):老虎想吃驴,贼想偷驴 漏经过(3~18):老公公和老婆婆说“漏”,老虎和贼三次相遇生动有趣结果(19~20):驴吃草,老公公和老婆婆再说“漏”回味无穷 本文是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一户人家养了一头小胖驴,虎想吃驴,贼想偷驴,却因为自己的愚昧无知,把对方当成自己从没见过的“漏”而吓得昏过去,最后夫妇俩的驴没有被偷,但房子却真的漏雨了 结尾解疑,令读者感到意犹未尽。我们在读这个民间故事时,心中一定会有一个疑问:到底老虎和贼害怕的“漏”是什么东西呢?故事直到结尾才揭示出“漏”的真正含义,让读者觉得非常好笑的同时,又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高考语文标点符号必考知识点总结

新东方在线高考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e16096517.html,/)网友分享高考语文标点符号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难点一、问号的运用的三个难点: 1、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 2、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不能用问号,要用逗号;但选择问句句群(3个以上)的每一问都要用问号。 3、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用在句末;成分前后倒置形式的问句,问号不能跟着倒置到句中,仍然用在全句末尾。 例: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 ①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 什么是资本主义文明?如何防止精神污染? ②先生到底是称赞我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解析]①这是一个陈述句,带疑问词“什么”、“如何”的部分是“使他们懂得”的宾语。因此,前三个问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②第一个问号正确,是有疑而问,想寻求回答。“是……还是……”构成两选的选择问句,“勇气可嘉”与“什么都敢画”是一个意思,即属同一问,因此,第二、第三个问号改为逗号,第四个问号正确。“或者……只是……”构成两选的选择问句,因此第五个问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问号正确。③引号内是一个句子,只不过采

新东方在线高考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e16096517.html,/)网友分享用了倒置形式,而作为句末点号的问号应用在句末;因此,问号改为逗号,引号前的句号改为问号。 (二)难点二、引号的运用与引文末点号位置的确定: 1、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除此外,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 例:④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97全国) [解析]去掉引号,并把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分号(强调层次)。因为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加引不当,属于滥用。 2、非直接引用不用引号: 例:⑤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解析]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转述)。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因此,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3、加引范围要清: 例:⑥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94全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3.荷花【最新版】

3. 荷花 āi péng zhàng piān dǎo 挨蓬胀翩蹈 bàn péng zhàng liè zī shì fǎng fú suí dǎo zhǐ 瓣蓬胀裂姿势仿佛随蹈止 āi (挨着)(挨挨挤挤) 挨 ái (挨打)(挨骂) 听写词语: 荷花清香赶紧圆盘花瓣莲蓬花骨朵儿饱胀破裂 姿势眼前画家本领了不起仿佛随风飘动舞蹈停止特殊词语: 挨挨挤挤翩翩起舞 近义词: 赶紧——赶快姿势——姿态仿佛——好像 词语搭配:碧绿的大圆盘嫩黄色的小莲蓬雪白的衣裳 1.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未见花容,先闻花香,引出下文。)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的多、密,“碧绿”“大圆盘”分别点明了荷叶的颜色及形状特点。这个句子形象地写 出了荷叶的多、绿、大、圆的特点) 3.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冒”字传神地写出了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的样子,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一个“冒” 字仿佛让我们看到荷花想挣脱荷叶的束缚,努力向上伸展,充满活力的样子。) 4.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领可真了不起。(一个

“活”字写出了荷花生机勃勃的美,让一池的荷花动起来了,让荷花的色彩明艳起来了。“画家”则是指大自然,表达了作者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由衷赞叹。) 5.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这句话虽然有“仿佛”,但不是比喻句,而是“我”的想象。“我”看着满池美丽的荷花,闻着荷花的清香,沉浸其中,以为自己也是荷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闻到(1):清香 荷花看到(2、3) 荷叶挨挨挤挤、大圆盘大幅活的画花美人陶醉 荷花千姿百态神奇大自然想到(4、5):“我”仿佛成了荷花,在翩翩起舞 课文描写了作者夏日里去公园,看到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景象而沉浸其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运用丰富的想象。示例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点 积累及运用 识记字音 识记字形 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熟语 辨析修改病 句 语句表述 压缩语段 仿用、选用、变换句式 简明、连贯、得体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 辞手法 语法知识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识记文学常识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文言文阅读 文言词语 文言句式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理解、翻译文言语句 古诗词阅读 古诗阅读 古词阅读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 设计语文综合性活动 提取及概括信息 课文理解 积累及运用 初中语文积累及运用知识点总结:积累及运用知识点是初中学习语文时期的主要知识点之 一,主要包括识记字音、识记字形、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熟语、辨 析修改病句、语句表述、压缩语段、仿用、选用、变换句式、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语法知识、等,以下是各具体知识点总结的理解和分析。 识记字音 同音字 多音字 形声字 易误读的字 识记字形:音近(同)字 形近字 音相近字 形相近字 标点符号:重点是句号、分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等。题型有选 择题、改错题、断句题、添加题等。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 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 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 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副词如“不” 、 “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 ,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 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 惯用语 谚语 格言 歇后语 词语运用 词语的语境义 辨析修改病句:辨析病句:1、 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 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2、紧缩法。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 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3、造句类比法。仿 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4、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 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 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 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 即从概念使用、 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修改可以归纳为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 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 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语句表述:情景式扩展 续写式扩展 写作广告词 过渡语 其它创新题 写作导游词 压缩语段:消息类压缩 说明类压缩 描述类压缩 议论类压缩 图文转换 语句语段赏 析 语句语段赏析概括 语言运用 消息类压缩知识点总结:消息是一种常见的新闻体裁,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 结尾四部分。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是“倒金字塔”式,即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开头。其中,导 语部分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概述消息的核心内容或事实的主要部分,给读者一个轮廓;主 体部分则描述消息的主干和枝节部分,具体交代事件的始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 过、结果等)。为充实消息内容,深化主题,消息中的背景材料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交 代人物、历史地理、知识背景等材料,对此,在压缩时常舍弃。 说明类压缩知识点总结:对说明类的语段进行压缩时, 要注意: ①抓住说明的中心及其特点; ② 一般不使用修辞、举例等语句;③ 注意表述的严密、清晰、连贯。 描述类压缩知识点总结:要关注材料所描述的主体、描写的方法和手段。要注意:①描述的 要素和对象;②忽视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只是用来渲染气氛或衬托人物,但许多不是文段的 中心,所以要忍痛割爱。 议论类压缩知识点总结:要注意:①抓中心句、过渡句;②内容要全面,特别要注意一些关 联词,如“然而”“另一方面”“又”“其次”等。 图文转换知识点总结:图文转换题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 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解答图表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整体阅读;2、重视数据变化;3、注意图表细节,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 等;4、把握考题要求;5、简要归纳概括。 语句语段赏析知识点总结:学会赏析优美语句和语段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对文句的赏析进一 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基础试题 2013-10-09 1526 5d56b7b40102ebxr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一、语文知识点 1.小说三要素A人物 B情节 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 B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G反复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 B表后文跳跃转折 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 A表引用实际内容 B表讽刺反语 C表特定称谓 D表着重强调 二、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A查注生词,扫清三字 B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C了解,把握背景 D标明段序,分清结构 E画关键句,体会作用 F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听到listen B看到look C写到write D说到 speak 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 3.赏诗三步法A知人论世(了解,把握背景) B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 C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 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依据表达方式 B找寻明暗线索 C依据时空顺序 D依据逻辑顺序 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 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 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

大学语文文学知识重点总结

大学语文文学知识(第十版)

大学语文文学知识(一) 1. 《论语》是由东汉郑玄厘定的,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2.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 早年贫而贱,做过委吏和乘田等小吏,后收徒讲学,参与政治活动,在五十岁时任鲁国的司寇的是孔子。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 4. 杜甫称赞庾信的文章"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5. 苏轼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6. “三礼”是《礼记》、《周礼》、《仪礼》 7.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欧阳修写的《五代史伶官传序》 8. 老子和庄子合称“老庄” 9. 《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是莫言写的。其作品以农村为背景,根植于齐鲁民间文化,汲取西方文学营养,将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想象丰富,风格独特,既展现了中国人的复杂经验,又传达出共通的人类精神。 10. “大李杜”是李白、杜甫,”小李杜”是李商隐、杜牧 11.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出自辛弃疾的《贺新郎·同父见 和再用韵答之》 12.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小说集是《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有《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坟》等 13. 巴金原名李尧棠,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14. 老舍,原名舒庆春,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代表作有《月牙儿》;话剧代表作是《茶馆》 15.班固是东汉人,撰写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代表作有《班兰台集》 16. 辛弃疾词的风格是“雄奇豪壮,苍凉沉郁”

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2.燕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2. 燕子 2. 燕子 会认字 ling lìyìyàng juàn xián sǎn xiān gān hén....*....*....*..... 伶俐翼漾倦闲散纤杆痕 会写字 còu fújíjùxíng lüèoǔěr zhān juàn xiān hén....*....*....*..... 凑拂集聚形掠偶尔沾倦纤痕 多音字 sǎn(闲散)(零散) gān(旗杆)(栏杆) 散杆 sàn(散步)(散心) gǎn(笔杆)(一枪) 重点词 听写词语:乌黑剪刀活泼春日轻风吹拂酒落赶集聚拢形成加入春光湖面偶尔纤细电线 四字词语:烂漫无比光彩夺目波光粼粼 近义词:吹拂——吹动聚拢——聚集伶俐——聪明偶尔——偶然生趣——生机闲散——闲适 反义词:聚找——分散伶俐——笨拙 偶尔——经常纤细——粗壮光彩夺目——黯淡无光词语搭配:剪刀似的尾巴轻快有力的翅膀如毛的细雨 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光彩夺目的图画旷亮无比的天空 重点句 1.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突出了小燕子可爱、活泼的特点,“凑成”突出了小燕子的灵巧和可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 之情。)....*....*....*..... 2.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

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微微”突出了春风的轻柔,“如毛”突出了春雨的细小。“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写出了春天颜色的丰富与鲜艳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赶集似的”“聚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竞相生长的景象。)....*....*....*..... 3.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闲散”“休憩”写出了飞倦了的小燕子停歇的状态在广阔蓝天的背景下,几痕细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构成一幅形象生动的画面。)....*....*....*..... 背诵 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课文结构 羽毛——乌黑 外形美翅膀——轻快有力(凑) 尾巴——剪刀似的 燕子春光美鲜花草叶衬飞燕可爱活泼添生趣 轻风细雨拂柳丝(赶集) 飞行美斜飞、横掠 休憩美闲散 主题 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特点、在春天从南方赶来、飞行和休憩的 顺序记叙,描绘了充满生机、如诗如画的春天景色图,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作者对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热爱之情。....*....*....*..... 写法 由近到远的描写方法。示例: 先写近处看到的燕子的外形,再写远处的燕子在空中在湖面飞行的各种姿态,最后写更远处落在电线上的燕子。

语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语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组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都形容极其吝啬。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义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语义轻一些。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都有界限清楚的意思。异:前者专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截然不同。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异:前者偏重于守本分,不胡来;后者偏重在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都有对任何遭遇不在意的意思。异:前者多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仍能像往常一样对待(素:平常,往常);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都有遵循一定的程序的意思。异:前者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部:门类。班:次序。就:遵循);后者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为,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后者使用的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第二组 【八面玲珑】【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异:前者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世圆滑;后者是中性词,偏重于应付得十分周到。 【跋山涉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都有旅途辛苦之意。异:“跋山涉水”重在形容旅途艰苦;“风尘仆仆”重在突出奔波忙碌,旅途劳累;“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百依百顺】【唯命是从】都有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的意思。异:前者含有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后者含贬义,多用于上下级之间。 【半斤八两】【势均力敌】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异:前者强调水平相等,多含贬义;后者偏重势力相等。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都有中途停止之意。异:前者偏重在“半”,指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偏重在“浅”,指不深入(辄:就)。 【包办代替】【越俎代庖】都有包办之意。异:前者重在包办,不让别人参与;后者重在超越权限。 【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异:“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奴颜媚骨】都有向别人讨好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异:前两个成语偏重在奴气;“奴颜媚骨”偏重在奴性。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强调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比比皆是】【俯拾皆是】都表示相同的事物很多,到处都是。异:前者侧重表示多得很,到处都是;后者侧重表示容易得到。前者的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如:像这种助人为乐的人比比皆是。后者的对象只能是物,并且是能捡拾的较小的东西。前者的“是”后一般不接名词或名词短语,而后者则可以。如:这山里,俯拾皆是高品位矿石。 【鞭长莫及】【望洋兴叹】都表示力量不够的意思。异:前者侧重表示距离远,管辖、干涉的力量达不到;后者侧重表示做某事能力有限,毫无办法。 【标新立异】【独树一帜】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显示特点;后者偏重在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 【别具一格】【别开生面】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方面的创造性构思;后者偏重在“生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

诗歌鉴赏知识的储备 一①体裁分类: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 “歌”“行”“吟”“引”等名称)。 绝句(四句),律诗(八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②题材分类: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愁诗等。 三考点分析: 1人物形象类答题模式盖帽子; 找依据; 析感情 2意境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感情意境一般由双音节词构成四字短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 冷寂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淡雅 3 炼字类答题 答题步骤:炼字: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词。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引述关键词语+分析用法用意+表达 效果3、点出该字烘托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4.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①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用典抒情、咏史抒怀、借古讽今、借古伤今等) ②描写方法: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衬静,声寂衬,乐景衬哀情,以哀景写乐。 动静结合、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以景衬情, 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 描写角度: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 ③修辞手法:有赋、比、兴 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比喻——生动形象 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写活了,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和表达效果。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问而不答)——加强语气,能够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对偶、用典、反语、夸张、借代、互文、双关、顶真 叠词:增添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 4.语言风格: 平淡、绚丽、庄重、幽默、清新自然、简洁明快、朴素直白、豪放俊逸、沉郁顿挫、雄浑豪迈、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等。 5情感表达 哀情 :思乡怀人之情孤独寂寞之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不平贬谪的愁苦 对世俗的蔑视人世沧桑的叹息国运衰败的哀叹国破家亡的苦痛 乐情: 自己对某种品德节操的坚守与傲岸对自然的喜爱与回归远离世俗的恬淡之情 看淡荣辱成败的旷达精忠报国的忠心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 第一课天之道 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 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4.背诵、默写全文 5.主题思想 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 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 一、文学常识 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 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 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 二、论证方法: 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 三、修辞手法: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 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 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 四、成语演化: 1.既来之,则安之 2.分崩离析 3.祸起萧墙 4.开柙出虎 5.季孙之忧 6.大动干戈 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五、重点字词 1.过:动词,责备 2.与:语助词 六、通假字 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 七、特殊句式 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 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有哪些内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 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第一单元 qìn(沁)园春分mì(泌) màn(漫)江 màn(谩)骂百gě(舸) 寥kuò(廓) xié(携 )来zhēng(峥)嵘挥斥方qiú(遒) 万户hóu( 侯 ) 浪è(遏)飞舟 páng(彷)徨寂liáo(寥) 彳chù(亍) 惆chàng(怅) 凄wǎn(婉) 颓pǐ(圮) 青xìng(荇) 浮zǎo(藻) 漫sù(溯 ) 长gāo(篙) hāo草 (蒿 ) 枯gǎo(槁 ) 斑lán(斓) shēng(笙)箫 青tāi(苔 ) 荆jí(棘) 火bō(钵) niǔ(忸)怩麦zāo(糟) 发jiào(酵 ) dùn (炖)肉团jī(箕) 凌wǔ(侮 ) chì(叱)骂踟chú(蹰 ) 第三单元 liáo(寥)落长歌dàng(当)哭fěi (菲)薄桀ào (骜) dié(喋)血 立Pū(仆) 风尘púpú(仆仆) lìn(赁)屋 àn(黯)然 è(噩)耗 尸hái(骸) chuāng(创)伤浸zì(渍) gàn(干)练zhǎn(辗)转 yǔn (殒)身不xù (恤) 作yī (揖) tǎng(倘)使解pōu (剖) 步lǚ(履) 谦xùn (逊) jiǒng(迥)乎不同bǐng(屏)息叱zhà(咤)风云 chà(诧)异 lì(莅)临 第四单元 紫jīng (荆) 花易zhì (帜) 停bó (泊) 超zài (载) 登zǎi (载) mēng骗(蒙) měng古 (蒙) 婆suō (娑) è梦(噩) xī(嬉)笑 zhuàn写(撰) chú菊(雏) zhì息(窒) 绿树成yīn(阴) ō夺(剥) bāo(剥)果皮夏yǎn (衍) lòng堂(弄) 游shuì (说) qì据(契) ǎo断(拗) ào口(拗) 执niù (拗) dìng(锭)壳hǒng骗(哄) 起hòng (哄) 气hōnghōng (哄洪) ruò(偌)大污miè(蔑) chuǎi测(揣) chuāi(揣)着挣chuài (揣) yì年(翌) héng(横)亘 hèng(横)财 酝niàng (酿) zuō(作)坊一鼓zuò气(作) 二、辨析下列汉字的字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