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应用(附120例报告)
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异常出血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论 著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属中医“心悸”的范畴,气虚、阴虚、痰浊、血瘀构成了其病机的四个主要环节。
“双固”即固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一通”即随证取穴以泻邪。
本实验运用“双固一通”的针法,取穴关元、足三里、内关,其中关元穴培元补肾以固先天之本,足三里益胃健脾以固后天之本,内关穴强心通络以治其标。
表2 “双固一通”针法Er k 磷酸化程度的影响组别p -Erk/t -Er k 空白对照组0.91±0.26模型组 2.08±0.55“双固一通”组1.07±0.31▲ ▲P >0.05vs 空白对照组;▲P <0.01v s 模型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 K )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现的最重要生长信号调节蛋白,起着多种信号的交汇点或共同通路的作用[1]。
MA P K 家族具有四个成员:MAP K/Er k ,C -Jun N -端激酶/应激激活的蛋白激酶,P38MA P K 和ER K5/BM K 1,其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与细胞生长、分化和增殖的调控关系尤为密切[1],p -Er k 为其活化形式,既往的研究已证实心肌肥大和MAP K /Er k 的信号通路有关[2],人类肥大和衰竭心肌Erk 、P38MAP K 、SAP K 以及其他一些MAP K 成分的含量均有升高,过度表达ME K 1/2或Ra s 的转基因小鼠有明显的心肌肥大[3]。
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是胞外刺激与核内基因活化的耦联环节,对于心肌细胞肥大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心肌肥厚的分子机制是肥大刺激信号诱导了核内基因表达的改变,不同的刺激使用了不同的信号“开关”和传导通路从而导致了不同的生化和转录反应[4]。
MA P K 及其介导的信号途径是它们可活化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p -Erk 、p -Erk/t -Er k 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双固一通”组,“双固一通”组心肌p -Er k 、p -Er k/t -Erk 均低于模型组,而三组t -Erk 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提示L -Thy 诱导心肌肥厚以及“双固一通”针法治疗过程中,Er k 活化增加与心肌肥厚关系密切,“双固一通”针法可抑制甲亢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中Erk 的活化,但对Erk 总量无影响。
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

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
方法分析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8~52 min。
术中出血量约25~75 ml,术后3~5 d 出院,术后3个月复查肝功能未见异常。
结论宫腔镜在诊断治疗和随防子宫腔内病变,寻找子宫异常出血原因方面,不仅能确定病灶部位、大小、外观和范围,还可定位取活检,大大提高对宫内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总之,宫腔镜检查技术能提高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率,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宫腔镜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宫腔镜检查能直接检视子宫腔内的病灶,且能定位活检,诊断宫腔内病变的可靠方法。
现总结本院2006年4月至2009年10月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选自2006年4月至2009年10月本院门诊异常子宫出血患者92例。
年龄26~68岁。
病程3个月~6年。
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月经频发或子宫不规则出血等,其中绝经后出血45例,非绝经47例。
1.2 方法检查时间为月经周期正常者在增生或分泌早期;周期紊乱者尽量选择在阴道出血减少时;绝经后出血者无特殊规定。
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碘伏棉签消毒宫颈管,2%利多卡因棉签插入宫颈管内口浸润麻醉2 min,棉签无法插入者可于宫颈两侧局部注射1%利多卡因5 ml,缓慢置入宫腔镜并观察宫颈管有无异常,使用5%葡萄糖溶液为膨宫介质,压力维持在90~110 mm Hg,由外向内,由远及近观察宫腔整体形态,依次检查子宫后壁、宫底、左宫角、右宫角、前壁,如发现异常进一步观察局部,再从宫底开始由内向外,边退出镜体,边再一次观察宫腔、宫颈管情况,并根据病变部位定位取材,标本送病理检查。
2 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8~52 min。
术中出血量约25~75 ml,术后3~5 d出院。
术后3个月复查肝功能未见异常。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81例临床分析

九江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u fi agU e i (a r cecs o mM o j n mvm ̄ n t a si e )  ̄i ul n
( 总第 9 ) 3期 ( u o9 ) Sm N .3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 8 例临床分析 1
7 岁 ,平均 4 1 5岁 。
21 . B超检查结果 术前 B超 检查提示 官腔异 常 回声 2 2例,占
12仪器设备 .
采用德国狼牌官腔检查镜 (. m 45 m
硬镜) ,配有冷光源 ,电视摄像系统 一,液体膨宫 装置 ,采用 5 %葡萄糖膨宫液 ,官腔 压力设 置在
5 一10 O 0 mmHg 。
利完成官腔镜检查。术后常规应用 1服抗 生素预 2 1
防感染。本组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3讨 论
3 1B超超声影像检查具有无仓唾、方便、经济、 . 易行及无痛苦等优点 B超检查对于子宫腔 内小 的病变仍很难发现。夏恩兰 报道单纯 B超检查 副 不能发现 2 m以下韵官内占位病变。我院 B超检 e 查未发现官腔异常的 5 例之中,官腔镜检查发现 9 内膜息 肉 l 2例 ,黏膜下 肌瘤 9例 ,胚胎 残 留 2 例 ,子宫 内膜炎:5 ,术后病理均得 以证实。因 例 此,对于异常子宫 出血 的患者 ,既往超声检查没 有官内异 常,仍不能排 除官腔 内小 的 占位 病变。 我院 8 l例 患 者 中 B 超 宫 内异 常 发 生 率 仅 为 2 .% ,而官腔镜诊 断宫 内异常 占6 .% ,可见 71 17 官腔镜检查明显优于 B超检查 ,是诊断异常子宫
争议的问题 ,因此 ,为避免不必要 的纠纷 ,或 带 来预后恶化,对 可疑子宫 内膜癌患者行官腔镜 检
宫腔镜检查80 例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分析

宫腔镜检查80 例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对2013 年9月1日至2014 年9月1 日之间就诊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共80例,使用宫腔镜检查宫内情况,同时取病理检查。
结果宫腔镜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及粘膜下子宫肌瘤共48 例,占60%,术中同时取子宫内膜进行病理学检查, 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息肉28例, 占35%。
结论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 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相比B超更加优越。
但宫腔镜检查不能取代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
【关键词】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子宫内膜【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111-02宫腔镜是近代妇科新兴的微创内镜技术之一。
妇科门诊病人中异常子宫出血占有较大在比例,虽然大多数病情不严重,但常常病程较长, 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
随着我院内窥镜治疗妇科疾病技术日渐成熟,异常子宫出血的宫腔镜检查逐渐增多。
我院门诊对80 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实施宫腔镜检查,同时取子宫内膜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宫腔镜检查及病理检查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9月1日在本院妇科门诊因为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患者80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9月1日就诊于我院的患者。
症状主要为月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周期不规则阴道流血、经期间出血、绝经后出血等。
排除阴道宫颈因素所致异常出血,诊断为异常子宫出血。
检查前均行B超检查,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
术中如有需要随时请B 超医生联合检查。
年龄23~70岁, 平均年龄46 岁。
无盆腔急性炎症且阴道出血少时,随时对患者行宫腔镜检查。
1.2 宫腔镜检查应用日本奥林巴斯持续灌流式宫腔镜检查镜(45mm硬镜)、冷光源、液体膨宫机、电脑成像系统。
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治中的应用

而收住 院) , 收住 院 2 6例 , 择期 行宫 腔镜 手术 。入 院后需 完
癌早期病变或局灶 性子宫 内膜癌 , 超 声诊断及 诊断性 刮宫均
善肝 肾功能检查 、 胸片 、 凝血功能 检查 , 并进 行 2 d的阴道 清
洗, 术前 4 h于 阴道后 穹 窿放置 米索 前列 醇片 4 0 0 g , 以 软 化宫颈 , 利于宫颈 扩张 。手术选 择 硬膜外 麻醉 , 依 次扩 张 宫 颈至 1 0 I / l I l l , 置镜探查后 手术 : 子宫黏膜下 肌瘤 , 于蒂部先行 电凝 , 然后 分次以 电切环切 断蒂部后 , 卵 圆钳 取 出, 1例 3 e m 大的肌瘤 , 因蒂部暴露不清 , 先行 肌瘤切 割成块 , 卵 圆钳取 出 后, 剩余 蒂都 直接 电切 除。1例 2 e m 的 1型黏 膜下 肌瘤 , 将 电切环越过突 出官腔 的肌瘤 表面至其后 部 , 自子宫底 部 向宫 颈方 向逐 层切 割 , 至 肌瘤 完全切 除 ; 子宫 内膜息 肉行 电切环 切 除取 出; 官腔部分粘连以单极电针分离 ; 不全 流产官腔残 留 组织 以电切环小心切 除 ; 节 育器嵌顿 者 以异 物钳经官 腔镜取 出。创面予 以电凝止血 , 不易 止血者可 以官腔 内放置 F O L E Y
官腔镜具 有在直视下观察子 宫内病变部位 , 并 可 同时取 活检进行病理 检查等优点 , 是发现宫 内病变 的理 想工具 。宫 腔镜手术切 除子宫 内 良性 病变 微创 、 保 留子宫 , 使 妇科 手术 实现 了质 的飞跃 … 。对 于异常子宫 出血 的患者 , 以先 作官腔 镜检查 明确病灶部 位后再作活组织检 查或刮宫 更为合理 、 有 效 。尤其是萎缩性 子宫内膜的诊断更 具有优越 性 , 子 宫 内膜
宫腔镜治疗异常子宫出血80例临床分析

宫腔镜治疗异常子宫出血80例临床分析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包括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
2009年3月~2012年2月应用宫腔镜治疗上述疾病患者8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9年3月~2012年2月收治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29例,子宫内膜息肉35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2例,稽留流产4例。
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无宫腔镜电切术绝对禁忌证。
年龄18~69岁,平均31岁,无生育史8例,其中月经过多46例,月经期延长伴不规则出血34例,合并贫血53例,其中轻度贫血33例,中度贫血12例,重度贫血8例。
术前准备:如患者贫血应输血使血红蛋白>80g/l,并注意无血糖升高,行子宫b超了解子宫大小、形态、位置,术前禁食灌肠,术前48小时予米非司酮50mg,每12小时1次×3次口服或术前2小时肛门塞米索前列醇600μg以软化扩张宫颈。
手术时间及麻醉方法:尽量选择在月经干净3~7天之内手术,采用静脉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手术方法:手术器械采用直管型检查用宫腔镜和手术用宫腔镜(外鞘直径9mm,为持续灌洗或宫腔电切镜),配备电视显微系统,以5%葡萄糖溶液持续灌洗,膨宫压力100~150mmhg,膨宫液流量100~120ml/分,电切功率80~100w,电凝功率60~70w,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宫颈扩张至10号,置入检查镜,首先观察宫腔情况,确定病变部位,对于功血患者,宫腔未见内膜息肉及肌瘤,只表现为内膜增厚者,取出宫腔镜,先行吸宫,将内膜尽可能吸出,以保证手术彻底性。
对子宫内膜息肉用电切环自其根部切除,本组有3例息肉位于宫角处,只好在宫腔镜直视下以微型活检钳夹持取出。
对于子宫黏膜下肌瘤,首先观察宫腔内肌瘤的大小,部位与肌层的关系,对有蒂肌瘤,可先切除部分肌瘤蒂部,再用有齿卵圆钳钳夹持瘤体,不断拧转,直至将瘤体取出;对无蒂肌瘤,埋藏在肌层部分接近50%或>50%的,在b超监视下同腹式肌瘤剥除一样,切开肌瘤及肌层之间的分界层,利用镜体可剥离肌层,电切部分瘤体,其余卵圆钳钳夹,不断拧转,边操作边用缩宫素将肌瘤挤入宫腔,以便切除。
宫腔镜在诊治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杜贤莉

宫腔镜在诊治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杜贤莉发布时间:2023-07-05T09:49:42.019Z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6期作者:杜贤莉[导读] 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
四川达州宣汉县人民医院 636150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2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均采用宫腔镜检查。
然后将其1:1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宫腔镜下刮宫术,试验组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
统计宫腔镜检查结果,对比手术治疗结局。
结果:1)82例患者中,宫腔镜检出80例,检出率为97.56%。
2)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下床活动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
3)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4.88%vs12.2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准确性高,其中宫腔镜下电切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刮宫术,可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提示医生合理选用。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诊治效果;并发症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疾病,指的是月经频率、经期出血量或持续时间发生异常,俗称为“月经失调”。
该疾病发生后,不仅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还可能造成排卵功能障碍,是导致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1]。
临床诊疗时,宫腔镜在临床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具有安全无创、痛苦轻、恢复快的优点,得到患者的认可与支持。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对象,分析了宫腔镜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21年1月~2023年1月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制作随机数字,将其1:1划入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1例。
对照组基本资料:已婚33例、未婚8例,两者构成比为80.49%和19.51%;年龄范围20~63岁,平均为(31.46±11.25)岁;病程3~12个月,平均为(7.46±2.80)个月。
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432例中长期随访结果

Chi na
【 btat Obet e T vla em dln r fcs f yt ocpct a n o nr a u r ebedn A B . A src】 jci oeaut t i— g em e et o s rso i r t t f b om l t i leig( U ) v eh o t f h e e me a en
维普资讯
中国微刨外科杂志 20 ! 箜 !鲞箜 ! 07年 塑
』
! 塾 ! ! : ! 7 ! ! ・_ ! !
・6 91・
临 床 论 著 ・
宫 腔 镜 诊 治 异 常 子 宫 出血 4 2例 中 长 期 随 访 结 果 3
【 键 词 】 异 常 子 宫 出 血 ; 子 宫 腔 镜 ; 电外 科 手 术 ; 中长 期 随 访 关
中 图分 类 号 : 7 3 R 1 . 2 R 1 ; 7 15 文 献 标 识 : A 文 章 编 号 :0 9— 6 4 2 0 ) 7— 6 1— 2 10 6 0 ( 0 7 0 0 9 0
殷 秀琴 王小 菊
l0 5 ) 00 0
( 都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北 京 友 谊 医 院妇 产科 , 京 首 北
【 要 】 目的 摘
评 价 宫 腔 镜手 术 治 疗 异 常 子 宫 出 血 的 中 长 期 随 访 结 果 。 方 法 回顾 分 析 我 院 2 0 02年 1月 ~20 0 5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附120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子宫异常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120例因各种原因出现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并行相应的病理检查。
结果: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宫腔镜诊断与病理符合率91%。
结论: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能直接检视子宫腔内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能准确的描述病灶部位及形态特征,避免了传统刮宫的盲目性和由此造成的漏诊及误诊,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诊断性刮宫和超声检查不可比的优点,宫腔镜检查安全可靠,对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均有较高的价值,是现代诊断宫内病变的“金标准”。
【关键词】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诊断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14-02
宫腔镜应用于妇产科临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近20年现代宫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妇产科医师能够认识子宫腔内的情况成为现实,并已成为现代妇科疾病诊疗过程中一种不可替代的技术。
子宫异常出血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原因较多,子宫腔内各种病变,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胚胎组织残留、子宫内膜癌等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
一般采用诊断性刮宫来诊断病因,但确诊率不高,宫腔镜检查可直视宫腔全景,并同时可定位取活检是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可靠方法。
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对120例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为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120例患者,年龄23~70岁,子宫不规则流血的患者包括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周期紊乱、经后淋漓不净和绝经后阴道间断流血等进行宫腔镜检查(妊娠出血和血液病除外)。
1.2 方法术前常规检查,所有患者均于月经或阴道出血停止3~7 d后接受检查,若不规则阴道流血,给予止血对症治疗后血量减少或血干净后再进行宫腔镜检查。
先做分段诊刮取材,然后行宫腔镜直视下取材,将两次取材样本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宫腔镜操作方法:在无麻醉情况下,扩宫至7号,5%葡萄糖加压膨宫,使用德国公司生产的5.5 mm外鞘的连续灌流电视宫腔镜检查,观察宫腔及宫颈情况,观察漏刮部位及内膜情况,有可疑病灶部分重点取样病检。
2 结果
2.1 诊断性刮宫诊断结果为子宫内膜息肉58例、子宫内膜炎2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22例、子宫肌瘤10例、胎膜残留1例、子宫内膜癌1例、原因不明出血8例,对宫内病变诊断率为40%。
2.2 宫腔镜检查发现宫颈管息肉20例,子宫内膜息肉35例,黏膜下肌瘤21例,胚物残留6例,子宫内膜异位灶8例,子宫内膜炎6例,疑似子宫内膜癌9例,子宫畸形2例,正常13例。
2.2 子宫内膜病理结果子宫内膜单纯增生25例,单纯伴复杂
增生8例,局灶非典型增生10例,子宫内膜癌7例,宫内妊娠4例,子宫内膜息肉25例,子宫内膜炎21例,内膜间质蜕膜样变4例,内膜息肉样增生2例,,正常14例。
3 讨论
3.1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优点异常子宫出血是妇女就
诊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成为宫腔镜检查的常见指征.传统诊刮术并非在直视下进行,仅依靠宫腔内不平整的感觉来诊断,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医师也只能刮掉60%~80%的内膜,有遗漏宫内病变的可能。
漏诊原因与宫腔大小、宫腔形状、病灶体积、刮匙等有关,尤其对于直径<1 cm的子宫肌瘤,b 超检查具有无创、方便、易行、无痛苦的特点,可提示盆腔包块,但对于子宫腔内小的病变仍很难发现而造成漏诊。
宫腔镜的特点是利用连续灌流技术和电视放大图象显示技术,可以在直视下清晰的窥视整个宫腔,能直接检视子宫腔内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使复杂的宫腔一目了然,能准确的描述病灶部位及形态特征,同时对可疑部位进行定位活检,避免了传统刮宫的盲目性和由此造成的漏诊及误诊,但只有在宫腔形态出现改变或病变在宫腔内显露时才能发现病变。
但宫腔镜往往可以发现诊刮时漏诊的息肉和肌瘤,从而很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诊断性刮宫和超声检查不可比的优点,被认为是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
3.2 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炎性病变包含内膜炎、内膜息肉和恶性肿瘤为出血的主要原因。
绝经时间越长生
殖器官萎缩越严重,取iud的困难程度越大,也易致感染。
所以对于取环困难的患者应停止反复操作,采用超声监测联合宫腔镜下取环。
月经不规则出血的原因中,子宫内膜增殖症占有一定的比例。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发病率也不断提高,这些都可导致女性体内雌性激素水平的升高,女性子宫内膜病变也呈上升趋势。
子宫异常出血常提示有宫腔内病变的发生,而雌性激素水平升高是引起病变的主要原因。
宫腔镜检查能够发现宫腔内占位病变,如对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具有很好的识别作用,通过本组病例观察,本组120例诊断结果中,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宫腔镜诊断与病理符合率91%。
充分说明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上有这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性。
总之,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能直接检视子宫腔内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能准确的描述病灶部位及形态特征,避免了传统刮宫的盲目性和由此造成的漏诊及误诊,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诊断性刮宫和超声检查不可比的优点,宫腔镜检查已成为现代诊断宫内病变的“金标准”。
参考文献:
[1] 夏恩兰.妇科内镜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1163.
[2] 周容.宫腔镜诊断和处理78例宫腔内占位的临床分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2,25:325326.
[3] radley ld.hysteroseopy.debating the
issues.30th.annual meeting:aagl,2001:41.
[4] 夏恩兰.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