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与对策

□谢其盛

摘要当前,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正大力向前推进,以此方式建造的住宅具有质量优势明显、施工周期缩短、全寿命周期成本低、施工过程安全、实现环保低碳等优势。但是,各地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重视程度不高;全面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激励政策缺位;相关标准规范滞后于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确保建设质量的责任追踪机制不完善;掌握产业化技术的管理和施工人员缺乏等问题。本文将对当前阶段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产业现代化整体装配式预制率 BIM 成套技术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推进城乡建设集成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推进建筑业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根本要求。它实现了图纸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饰一体化、全过程管理信息化。并具有质量优势明显、施工周期缩短、全寿命周期成本低、施工过程安全、实现环保低碳等优势。以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装配方式建造公租房为例,预制率在30%的情况下,实现节(木)材70%,节水36%,节能30%,节人工40%,节工期31%,减少建筑垃圾71%等优势。

2014年3月20日,建设部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交流大会在合肥成功召开,把我国的建筑产业化现代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全国各省市把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都提上了日程,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如沈阳、合肥、上海、长沙等市以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住宅均达数百万平方,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先行城市,为我国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全面推进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企业自身的问题,有市场的问题,也有政府的问题。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指出,标准化滞后、设计的软件缺乏、关键技术创新不足、住宅产业化与绿色建筑结合不够紧密、产业链脱节等制

约着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曾讲,我国住宅产业化现阶段缺乏顶层制度设计和宏观指导,全国性的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规划尚未出台;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标准、规范严重滞后于市场和试点项目的发展。

同时,在各地保障房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对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发展重视程度不高;全面推动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发展的激励政策缺位;相关标准规范滞后于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建设;确保建设质量的责任追踪机制不完善;掌握产业化技术的管理和施工人员缺乏等问题。就连住宅产业化的名称的提法也不断地更新,如“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等。还有将建筑产业现代化等同于结构装配式住宅,认为装配式住宅为全预制误区等等。

2012年以来,宝业集团先后在合肥、绍兴、上海等地承担了近100平方米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住宅,实现了结构体系研发创新、图纸设计深化、构件生产、安装施工、建筑装饰的总承包模式,并已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在顺利推进并积累经验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影响我公司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后期的正常推进。本文将以建筑产业现代化最核心的结构产业化为主,结合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面临的问题

标准体系问题

连接技术眼花缭乱,有些科学实验并不充分。

目前,国内建筑产业化现代化企业标准体系呈多样化,各家的结构体系及企业标准不同,各自为阵,各自保护,产品只实现自己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没形成市场的通用化。各地在相继出台政策鼓励PC的应用,但是能够全面指导设计、生产、施工的技术文件严重缺乏,造成很多设计院不会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或设计不到位,构件生产单位生产的构件标准化程度不高且生产质量良莠不齐、施工单位对装配式混凝土施工了解甚少的现状。

国家规范上明确了几种结构体系,即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其中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用得较多,后三种

应用较少。但连接方式是多样的,目前在合肥有叠合板剪力墙连接、套筒灌浆连接、约束浆锚连接、内浇外挂连接、环形扣合锚接连接等。还有普通混凝土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这其中的连接技术有国家规定的,有企业自主研发的,很难把握,如何监督管理成了问题。

国家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已经出台,工业化住宅评价标准于明年出台,相应的图集正在紧张的编制过程中,图集对各种连接方式做了详细说明。这将暂时规范了我国装配式住宅的结构体系,为装配式住宅的设计指导、构件生产指导和施工指导、构建及构造提供了依据。

生产资质与构件质量问题

企业无资质,构件隐蔽工程无法验收,构件质量良莠不齐,有些地区存在产能过剩。预制构件的质量好坏,决定了装配式住宅的结构质量安全。在PC结构应用初期,大家往往只关注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现场施工的质量安全,忽视了工厂里构件生产质量问题。国内部分PC构件工厂没有资质,也就存在没有监管,导致构件质量存在隐患。(如叠合楼板的细裂缝问题普遍存在,夹心墙板的内外连接隐蔽工程到现场无法验收等现象。)这就要求构件工厂具备专业制造资质,行业主管部门对工厂构件质量纳入监督与管理范围,项目监理驻厂对构件监督验收。

另外,场地和运输受到限制。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要新找场地,要租用或征用土地。征用土地一般很难满足政府约定的投资强度要求。找一个合适场地比较困难,地方太远运输成本很高,所以产业化还遇到运输成本的问题。

现场施工能力问题

无专业化分包队伍,两种施工方式并存后现场组织管理差,关键节点技术失控,工期无优势。

目前,多数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其重点是体系的研发与预制构件的生产,现场装配施工能力较弱。因为施工能力不足,熟练安装技术工人和新型专业化分包队伍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面积的装配化施工。合肥市在住宅产业化大面积施工过程中就碰到很多问题,主体结构施工速度慢于传统施工,因为很多施工企业是由构件型企业自行组建的施工企业,施工能力非常弱,根本不具备大面积施工组织能力。

企业要有计划地组织装配工人专项培训,专业化的分包队伍也正

在慢慢形成,这个现状是暂时的。施工能力弱的构件生产企业应以开放的心态联合施工能力强的企业形成产业连盟。

片面追求预制率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初期,对装配式住宅的推广片面地追求高预制率,认为预制率越高越好,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这将导致过度使用混凝土构件,甚至有一面内隔墙的重量达5吨多,一是增加结构自重,二是不利于新型填充材料的推广。预制率是一把双刃剑,有些地区规定不合理,导致恶性竞争,低价中标的不合性。

片面追求PC结构体系的高预制率,容易造成企业在新的体系的研发中过度追求高预制率而忽视结构安全。所以,在预制率的高低上,市场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BIM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如果很好地应用,可以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建造成本等优势。但建筑信息化道路走的非常艰难和缓慢,比如整个建筑业的数据量非常大、数据可知式非常多而复杂,有很多现实困难。目前的困难是没有找准切入口,也就是基础数据采集,不解决基础数据的来源问题,后面的业务报表、统计分析都是无源之水。

据我了解,BIM技术在建筑产业现代化企业里尚未得到广泛应用,雷声大雨点小,这项技术得不到普及,将会拖累住宅产业化现代化的推进。我们曾在一个产业化项目上因为深化设计出现失误,造了几十万损失,如果应用BIM技术,先模拟一下,就可避免。

企业自身组织问题

如何在传统业务占主要地位的企业组织一批人来完成全产业链工作,至关重要。大企业存在船大难掉头的问题。住宅产业现代化是一个全产业链的过程,这里面有创新研发、设计深化、构件生产、项目投标造价、现场施工技术、以及工法专利的申报,如何组织这样团队,并得到有效地发挥每个点的极限至关重要,我想很多企业都非常头痛。

总结少、创新少、工法少、专利少

建筑产业现代化企业都在忙于市场业务,又因为专业技术人才少的制约,故存在总结少、创新少、工法少、专利少。这不利于住宅产业化的今后的大面积推广。

培训组织不得力

这是一次建筑产业革命,很多人仍没有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在培训问题上,企业希望政府来完成这项工作,这是不现实的,政府则希望企业自行完成。

质量安全与监管

质量安全与监管是政府要考虑的,如一些质量安全隐患是结构体系的缺陷,企业根本无法整改,这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结构质量存在隐患。再一个就是技术太多,关键节点技术有些质检人员并不能很好地掌握。

关键节点的技术的控制问题

装配式结构体系的重直缝、水平缝、夹心板的内外页连接、灌浆的控制、配套安全维护体系、板与结构的刚性或柔性连接等,都是关键技术节点,如果得不到控制和有效解决,将影响结构安全。

成本问题

成本问题是所有关注建筑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问题,不能回避。就建安成本来讲,暂时一定是高于传统建造方式。但这是建立在其几大优势的基础上的价格。随着市场化与专业化的分工,全寿命周期成本一定与传统接轨,甚至低于传统。

人才问题

专业的建筑产业化人才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很多企业迫切想进入这个领域,但受限于无此方面的专业化人才。这里所讲的人才是全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一个人才团队。同时,现有的人才也存在非常大的不稳定性,挖人现象严重,哪里出价高就往哪里跑,这给建筑产业现代化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惑。

2对策及建议

鉴于上述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企业自身解决、政府帮助解决、市场规律解决。具体从以下九个方面来探讨。

工程总承包(EPC)为龙头的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合肥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推广过程中,没有好的办法,因为没有定额,政府对2012-2013年的项目采取单一来源谈判,随着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这种方法就没有办法实行了。从2014年起,采取了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以施工企业为主,联合设计与构件生产业企业形成联合体,并实行最低价中标

工程总承包(EPC)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是当前阶段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一种非常好的模式。就是以工程总承包为龙头的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发展模式。并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推进的发展路径。并成立专业化的、协作化的建筑工业化的工程总承包队伍。在研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配、运营管理等环节实行一体化的现代化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

企业一把手负责制和事业部制的优势

为了更好地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要成产以集团总经理为组长的产业领导小组,来统一组织和协调住宅产业化的推进,根据不同的地区,实施不同的结构体系,做统一布置和计划。

事业部制在我公司发挥了重大作用。因为多数实施住宅产业化的企业,尤其是施工总承包企业,传统项目仍占公司业务的大部分,让这些传统施工技术人员来转型兼顾是不现实的。住宅产业化事业部相当于就是一个EPC中心,配各专业人员,独立于传统项目,从事研发、创新、设计、深化、生产、投标、造价、施工、装饰等。

成套技术体系的应用

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要注重总结、工法与专利申报,以及成套技术体系的应用,而不是单一的主体结构装配化。

成套体系的工法与专利在住宅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哪家拥有的工法与专利多,哪家就占有核心竞争优势,这些工法与专利一定是施工现场出现问题后,通过攻关总结出来的,对住宅产业化项目的大面积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政府主导项目与房地产开发的推广应用

各地区在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政策方向均有所不同,如果合肥目前全部由政府拿出保障房项目来推进,上海则是推向房地方开发市场,长沙这两种模式均有。采取哪种方式则取决于每个地区的差异,其目的就是能科学健康有序地推进。

有效地组织培训

企业要组织有效地培训,可以招收职业院学生来公司培训和实习,将这批人转型产业工人。传统农民工很难适应这种装配化施工,尤其是关键节点上的施工,如灌浆这决定结构安全的技术活,有些农民工在配灌浆料时直接用盆加水,有些钢筋对不住位,就直接切割掉,造成严重的结构安全隐患。

实现结构产业化与装饰产业化同步

实现结构产业化与装饰产业化同步,将更大程度地实现了低碳节能环保,可以减少大量建筑垃圾的产生。两者同步,将对各种建筑产业化成套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便利;两都不同步,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建筑产业现代化。

BIM技术的应用

BIM提供了参数化设计与创建模型,以及三维浏览、碰撞检测、管理综合、虚拟建造等专项技术的应用,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BIM的应用要贯穿设计环节、施工环节、生产环节等。其模型和相关数据可以应用于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等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也有效避免了数据重复录入、数据格式不统一、前后数据不一致等难题。

目前,仅部分设计院对一些特殊工业化项目应用一些,而构件生产和施工以及后期运营环节很少应用,对于装配式住宅项目复杂的深化拆分设计,迫切需要加以应用,从而避免错误。

政府招商设置门槛

各个地方政府在招商建筑产业现代化企业时,不是所有的产业化企业都招进来,而要对其企业资信、施工能力、结构体系等做一个全面评估,设置招商门槛,从而可以使一个城市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健康发展。

成立协会,形成行业自律

有些地方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较早,建筑产业化企业多,为了争夺业务与人才,导致价格与人才恶性竞争,给企业与市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成立行业协会,形成行业自律,从而可促进这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地发展。

总之,我国尚处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在传统建造方式占主导的市场前提下,这种新型的建造方式在推进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各种问题和阻力。一些政府管理部门、大量尚未参与其中的企业处于一种观望的态度,对出现的问题加以放大和反面宣传,以及老百姓对这种住宅结构安全性的担心等文中未提到的问题都要加以解决。这场建筑业的革命已悄然进行,而且有势不可当之势,谁拒绝,谁将会被淘汰。相信这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将会由政府引导、企业创新、市场规律来逐步解决,为我国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作者:谢其盛,安徽宝业住宅产业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土木工程研究员

地址:合肥新站工业园安徽宝业住宅产业化有限公司(萧城路与礼河路交口)邮箱:邮编:230011 电话:

公司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公司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XXX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报告及建议 报告人: 报告日期:

目录 一、组织结构设置问题------------------------------------------------------- 1 二、部门职能及员工职责、权限问题----------------------------------------- 2 三、招聘与配置问题 --------------------------------------------------------- 3 四、现有人员专业技能与素质状况 ------------------------------------------- 4 五、培训与发展问题 --------------------------------------------------------- 4 六、绩效考核问题 ----------------------------------------------------------- 5 七、薪酬福利问题 ----------------------------------------------------------- 6 八、人力资源规划问题------------------------------------------------------- 7 九、文档、档案管理问题---------------------------------------------------- 8 十、办公设备管理、费用控制问题 ------------------------------------------- 8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与实践综述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与实践综述 建筑业发展现状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建筑业目前仍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建造方式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在建造的全过程中,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粗放式的管理仍然是困扰建筑业发展的一个矛盾,与当前所倡导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1)设计、生产、施工相脱节,导致生产过程中的连续性差;(2)以单一技术推广应用为主,建筑技术的集成化低;(3)以现场手工、湿作业为主,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低;(4)工程以包代管,管施分离,工程组织管理水平低;(5)工人以劳务市场的农民工为主,操作工人技能水平低。这些都造成建筑质量低,产值利润低,劳动生产率低,整体综合效率低。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现状最近几年,国家对建筑业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住建部和地方政府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已经制订了相关的实施性条例,如即将出台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50%以上。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效果明显,自2006年开始设立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以来,目前,全国先后批准了8个产业化试点城市,2个产业化基地园区和46个产业化基地企业,基地的建设和实施引领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生

产工艺、施工技术等日趋成熟。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于201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技术规程》DGJ32/TJ125-2011于2011年11月1日开始实施。其它地方标准(上海、北京、辽宁、重庆、湖北、河北、湖南、陕西、福建、四川、山东等)陆续发布实施。预制构件厂建设,2013年底建成31家,2014年新建20多家,目前全国总计新建预制构件厂近60家。装配式建筑规模明显,2012、2013年全国的建设量约为1300万m2,2014年全国建设量为3000万m2。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性建筑产业现代化是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性能、安全、效益、环保、低碳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是解决建设过程中设计、生产、建造、维护之间脱节、生产方式落后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选择,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含义,它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手段,广泛运用先进适用的建造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建筑的全产业链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建筑现代化的特征(1)标准化设计(2)工厂化生产(3)装配化施工(4)成品化装修(5)信息化管理。

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促进我省建筑业转型升级,转变建筑业生产方式,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益和施工效率,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强统筹规划,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纳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配套,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市场资源、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要结合地质结构、自然条件、区域经济水平、技术状况、市场需求等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和路径,有计划、分阶段推进预制混凝土(PC)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轻钢龙骨结构、木结构等的应用。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基地建设,鼓励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形成科学合理布局。 (三)完善体系,整体推进。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加快建立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和评价认定体系。遵循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规律,在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装配式建筑与成品住房、绿色节能建筑联动发展。 (四)示范引领,推动发展。以培育试点城市和产业基地、示范项目为引领,促进重点领域和优势区域率先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16—2017年,成都、乐山、广安、西昌四个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化基地。同时,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立完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成都、乐山、广安三市的产业化基地要形成15万立方米部品构件的年生产能力,可提供项目装配率30%、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并在新建政府投资工程和保障性住房中采用装配式建筑100万平方米以上、项目装配率30%以上。西昌市建立钢结构产业化生产基地,到2020年,扶持2家钢结构建筑龙头企业。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采用钢结构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 到2020年,全省基本形成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市场机制和发展环境,在房屋、桥梁、水利、铁路等建设中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装配率达到30%以上的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新建住宅全装修达到50%。 到2025年,建筑产业现代化建造方式成为主要建造方式之一,建筑品质全面提升,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

当前建筑市场存在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

当前建筑市场存在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 摘要:在经济多变形势下,当前建筑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变化,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加剧、垫资施工愈演愈烈、工程款既拖又欠、中介机构处事不公等方面。为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了创新企业资质管理,调整产业结构、规范项目法人行为、治理拖欠工程款、深化建筑市场监管等客观、理性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以便真正发挥建筑业在保增长、拉内需、促就业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业;建筑市场;结构调整;发展对策 引言 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发源于美国的房地产次级贷款市场,再一次证明了市场失灵的严重后果,空前的危机不仅对我国诸多行业造成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转型机遇和创新动力。不管当前经济形势的如何多变,建筑行业的调整与转型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要保持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平稳发展,需要进一步对建筑业进行审视与分析,提出新的发展对策,真正发挥建筑业在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保证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1 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建筑市场也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同时,建筑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当前经济形势多变,建筑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加剧了原先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并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1 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加剧金融危机发生后,对建筑市场的投资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房地产业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由于资金困扰,许多项目被迫停工半停工,新的项目急剧减少。对于我国的建筑企业来说,活源减

少无疑是最大的冲击。如某省会城市等级建筑企业以达到1000多家,建筑市场只要发布工程招标公告,就有几十甚至上百家建筑企业投标,竞争愈来愈激烈。 1.2 工程项目垫资施工已成普遍现象建设领域垫资施工已成业内“潜规则”,几乎没有不垫资的工程项目,并且建设单位要求垫资施工的程度越来越高。前几年一般垫资到工程进度达到基础正负零的水平,现在则增加到建筑主体封顶甚至更多。大量流动资金被工程项目长期占用,建筑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1.3 业主肢解分包工程严重多数情况下,建设单位将土石方、降水、支护、防水、防护、精装修、门窗、电气、通讯、空调、幕墙、电梯、智能化、消防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肢解分包,总承包企业只负责主体结构施工,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另一方面,还要担负分包施工的工期、质量、安全等一系列责任。总包管理费率已降到1%~2%之间,远低于国家规定的5%的水平。此外,肢解工程后分包队伍能力无法保障,一旦出现工期拖延和质量问题,总包企业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成本很高。如某施工单位承担的工程项目,仅楼梯工程就被业主肢解分包给4家企业,而在装饰阶段,整个工地有40多家分包企业,总包企业协调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 1.4 工程款拖欠严重绝大部分的施工企业认为,拖欠工程款对建筑企业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影响,是企业面临的较大困难。当前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的现象十分普遍,在一些不讲究社会信誉的开发商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政府要求对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在三天之内解决,而建设单位拖欠建筑企业工程款问题的解决却遥遥无期。工程款拖欠时间一般在一年到五年,许多项目工程款已形成坏死帐。此外,部分建设单位以物抵款,将一些物品以原值或高于原价值的价格抵给

公司现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公司现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自本月21日入职以来一周的时间,通过几天日常工作及培训期间情况的认真观察及了解,个人认为,公司现在需要改善在于三大方面:1、公司文化、规章制度的建设,提高员工的执行力。2、明确岗位职责,工作的流程化和标准化。3、提升公司的凝聚力,团队建设。 其中周五下午、周六上午培训工作中发现了个别部门负责人及员工工作松懈、部分员工对公司制度缺乏必要的认识,忽略了它的重要性,有意无意违反着公司制度,例如:考勤、请假、会议纪律、工作态度及计划等现象。 公司制度的不完善、员工无视公司制度的存在,在于公司文化的建设和员工执行力的提高;部门沟通不畅、脱节及布置工作任务偏差、工作效率不高,在于工作岗位职责的明确,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 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在于公司凝聚力的打造。 以上种种,依赖于完善公司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标准,优化工作流程,再辅以贴心的公司文化凝聚人心,打造高效率的团队。执行并持续改善公司的内部管理,应该是制度化的硬性管理和人性化的柔性政策相结合,约束和激励双管齐下,解决人心的问题。 首先,我就看到的几个方面说出自己的看法。 一、公司文化、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是什么?其制定的目的、意义何在?如何去执行公司制度,工作流程?这些问题员工间可能会回答上来,也会懂得之间的道理,但实际执行确很差。公司的“制度”和“执行力”的关系,如同是战场上“战术”和“战斗力”的关系。有好的战术,没有战斗力,那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有好的战斗力,没有好的战术,必然头破血流,一败涂地。我想目前公司的大多数员工会持消极负面的心态来看待,员工工作不积极,说一点做一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工作心态,执行力差。 导致以上情况的原因有: 1、规章制度本身的不合理、不完善,导致员工执行不到位。 2、个别员工个人综合素质差,工作态度差,持消极负面的工作心态。 3、部门负责人管理懈怠,责任心不强,不重视。 4、对于制度理解无人解读引导和传承。 二、部门职责、员工岗位职责不明确,工作流程没有标准化。 在一周的工作中发现,员工对岗位职责的不明确,甚至员工连个人的岗位职责是什么都

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 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指出,建筑业应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建筑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2013年,全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已高达15.9万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21%,建筑业增加值在GDP总量中所占比例近7%。可以说,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且得到了全社会的公认。但是我们要看到,建筑业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面对新的形势,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建筑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选择什么样的路径、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长期以来,在国家宏观政策面上的有关描述中比较多见的是向“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转型,也有专家提出了新型产业化等。2013年底,全国政协组织专家座谈时又提出了“建筑产业化”,一时间人们对此热议较多,即使业内的一些专业人士对于建筑业发展方向也语焉不详。2013年,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郑一军会长的指示,中建协项目管理委员会就建筑业这个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问题进行了课题研究。2013年末召开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深化建筑业改革要把“加快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工作重点。应该说,“建筑产业现代化”命题的定位较为科学,既符合党和政府早

就提出的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总目标,又符合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有利于建筑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强化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发挥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本文综合“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课题研究做如下探讨。 一、建筑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建筑产品表现为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房屋以及公共设施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它们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进行物质生产和提供服务的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综观人类发展历史,特别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历史,建筑业演变的进程是从原始建筑业到传统建筑业再进展到现代建筑业,这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规律。 (一)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发展演变规律的客观要求 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并没有建筑的概念,出于生存的本能需要,只能在自然环境中寻求遮风避雨的场所。原始建筑是在原始社会

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

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处长叶明在2013-2014年度“广厦奖”获奖项目企业经验交流会上叶明围绕建筑产业现代化同与会者进行了五个方面的交流:一个是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与状况.第二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内涵域特征.第三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核心与技术.第四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模式与途径.第五是现阶段发展面临问题与对策. 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与状况 从我们国家目前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说起.当前我国房屋建造整个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的传统建造模式仍然具有普遍性,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相差甚远.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说,叶明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施工建造工艺、工法落后,技术集成能力低.二是现场施工以手工操作为主,工业化程度低.三是项目以包代管、层层转包,工程管理水平低.四是依赖农民工劳务市场分包,工人技能素质低.五是设计、生产、施工相脱节,整体综合效益低.尤其是设计、生产、施工的脱节问题,这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带有的普遍性问题,由此造成房屋建造的整体质量不高,整体效益偏低. 这些因素归纳起来集中在四个方面,核心还是生产方式问题,这四个方面造成质量效益不高的原因,一个是技术集成,我们的技术集成能力是偏低的.从单一的技术来讲,我们的单一技术水平还是跟其他发达国家比起来不落后,甚至有些单一技术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这么多年来,我们在住宅建设当中,一直在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方面、研发方面,我们国家进行的进步是非常快的.但是问题我认为主要是技术的集成问题. 从管理的方法来说,叶明认为是粗放的.项目以包代管、层层分包转包,设计和施工的脱节,这些问题都是管理方面的问题,管理的方法很粗放.从劳动力的素质来看,综合素质是偏低的.从生产手段、生产资料来看,也是落后的.从生产要素的这四个要素来说,大体上归纳起来在这四个方面,由此造成我们的房屋建造质量和效益是低的. 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质量、效益和资源消耗的水平,其实根源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了质量、决定了效益、决定了资源环境的消耗程度.所以当前建筑产业现代化也好,还是住宅产业现代化也好,关键问题是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和大的背景. 当前国家对此是非常重视的,从国家政策发展要求来看,我们归纳起来从去年开始一系列的文件,一系列的信号,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来国家的重视程度.比如去年年初的1号文件,绿色行动方案,其中第八项工作就明确提出要推进建筑工业化.去年年底的部里边的建设工作会议,十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七项就明确提出要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去年10月俞正声主席亲自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提出“发展建筑产业化”的建议.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多次批示要加 强以住宅为主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些要求. 今年4月在国务院出台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当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当中,明确提出要以住宅为重点,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

目前建筑业安全管理主要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目前建筑业安全管理主要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目前建筑业安全管理主要存在问题及整改 措施(最新版) 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与其他行业生产活动相比,生产过程复杂、作业条件恶劣、劳动强度大、事故发生率高,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因此,安全管理对建筑业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了《建筑法》、《建筑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对人的尊重、重视,加强了人性化的管理,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重视与管理的规范化。当前,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建筑业已经成为继工业、农业、贸易之后的第四位支柱产业。然而,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在各行业中仅次于交通、矿山,居第三位。 通过对事故发生根本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建筑业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分包制的不完善导致管理不善。目前,建筑业的许多高资质企业都已转变成纯管理型的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但并无过硬的施工队伍。因此,有些公司一旦工程中标后,全部分包给有关的专业队伍,公司仅派几个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 ●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建筑商在激烈的竞标中,为拿到工程而不得不压价,用于安全防护措施的经费往往不充足。一旦中标,生产所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劳动防护用品等无力购置,给安全管理的实施带来了阻碍和困难。 ●建筑业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强。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的比例占到百分之八十多。他们的安全操作技能较差,岗前培训也大多是走过场、型式化,很难实现操作过程中的“三不伤害”。从近几年发生的工伤事故看,大多数的伤亡人员从农村到城市工作不满三个月,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上岗培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目前,很多分包队伍在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问题上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许多技术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相当缺乏施工安全知识,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监理人员。

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 ,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促进和实现 建筑产业现代化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指出建筑业应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建筑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2013年,全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已高达15.9万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21%,建筑业增加值在GDP总量中所占比例近7%。可以说,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且得到了全社会的公认。但是我们要看到,建筑业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面对新的形势,按照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建筑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选择什么样的路径、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长期以来,从国家宏观政策面上的有关描述中比较多见的是向“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转型,也有专家提出了新型产业化等。去年底,全国政协组织专家座谈会时又提出了“建筑产业化”,一时间人们对此热议较多,即使业内的一些专业人士对于建筑业发展方向也语焉不详。2013年,根据郑一军会长指示,中建协项目管理委员会就建筑业这个

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问题进行了课题研究。前不久,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了深化建筑业改革要把“加快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工作重点。应该说“建筑产业现代化”命题的定位较为科学,既符合党和政府早就提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总目标,又符合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有利于建筑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强化和发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及其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本文综合“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课题研究做如下探讨。 一、建筑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建筑产品表现为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房屋以及公共设施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它们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进行物质生产和提供服务的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综观人类发展历史,特别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历史,建筑业演变的进程是从原始建筑业到传统建筑业,再进展到现代建筑业,这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轨迹的必然规律。

关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特征的研究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特征研究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改革和开放,建筑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在深化建筑业改革中明确提出要把“加快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工作重点。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建筑产品表现为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房屋以及公共设施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它们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进行物质生产和提供服务的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特别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历史,建筑业演变的进程是从原始建筑业到传统建筑业,再进展到现代建筑业,这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轨迹的必然规律。 一、建筑业的产业现代化发展趋势 建筑业在向现代化变迁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一些规律性:在施工生产方面,从手工劳动走向机械化操作,从简单工艺走向复杂工艺,从个人的直接经验走向依靠科学技术,从低产出走向高效率,从粗放型管理走向集约化管理;在企业经营方面,从小规模走向大规模,从单一生产走向多元化经营,从封闭走向全球化开放。总之,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是由低级形态走向高级形态发展演变的过程,这就说明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当前及今后的一个时期将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面对新的任务,建筑业使命光荣。为了把建筑业打造成为具有对国民经济较高贡献率的产业、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低碳绿色产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民生产业、具有较高产业素质的诚信产业,就必须全面促进和加快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产业特征 现代建筑业与传统建筑业的区别在于:现代建筑业更加强调以知识和技术为投入元素,即应用现代建造技术、现代生产组织系统和现代管理理念所进行的以现代集成建造为特征、知识密集为特色、高效施工为特点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产业链长的产业组织体系。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先进建造技术、先进材料技术和全球供应链系统而产生的,主要有以下特征:(1)充分应用和吸收当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施工工艺、装备、材料高技术化,建筑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贡献率较高,并呈现出建筑业与服务业既分工又融合的特点;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建筑产品全寿命期业务流程,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协作模式; (3)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利于保护环境的低碳绿色特色;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 , 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 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 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均采用了“ 狭义建筑业” 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均采用了“ 广义建筑业” 的概念。“ 广义建筑业” 涵盖了建筑产品以及与建筑业生产活动有关的所有的服务活动,同时涉及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容 , 在 WTO 中《服务贸易总协定》 (GATS中包含了建筑服务贸易的内容。根据国家统计局 2003年 5月颁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 , 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随着入世过

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附件 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 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全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范和加强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专项引导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3 号)、《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59 号)、《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3 号)、《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苏政发〔2014〕111 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支持我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项目建设,以及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和产品普及应用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遵循“科学规划、政府引导、规范运作”的原则,按照自主申报、逐级审核、省级择

优的程序,主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实施。 第二章职责划分 第四条专项资金按照“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原则,划分省级和市县、财政部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监管职责,在申报、评审、执行、监督、评价等各环节做到职责分明、责任清晰。对省属单位申报的专项资金项目,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承担本办法规定的行政监管职责。 第五条省财政厅主要负责: (一)制定资金管理办法,研究专项资金扶持政策; (二)专项资金年度预算编制和省级预算执行; (三)参与制定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四)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申报项目是否合规进行形式审查; (五)审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拟定的项目评审方案; (六)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确定专项资金支持额度; (七)负责公开专项资金目录,参与专项资金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八)组织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九)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主要负责: (一)制定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3、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在地问题与对策

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与对策 □其盛 摘要当前,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正大力向前推进,以此方式建造的住宅具有质量优势明显、施工周期缩短、全寿命周期成本低、施工过程安全、实现环保低碳等优势。但是,各地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重视程度不高;全面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激励政策缺位;相关标准规滞后于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确保建设质量的责任追踪机制不完善;掌握产业化技术的管理和施工人员缺乏等问题。本文将对当前阶段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产业现代化整体装配式预制率BIM 成套技术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推进城乡建设集成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推进建筑业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根本要求。它实现了图纸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饰一体化、全过程管理信息化。并具有质量优势明显、施工周期缩短、全寿命周期成本低、施工过程安全、实现环保低碳等优势。以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装配方式建造公租房为例,预制率在30%的情况下,实现节(木)材70%,节水36%,节能30%,节人工40%,节工期31%,减少建筑垃圾71%等优势。 2014年3月20日,建设部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交流大会在成功召开,把我国的建筑产业化现代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全国各省市把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都提上了日程,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如、、、等市以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住宅均达数百万平方,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先行城市,为我国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全面推进积

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企业自身的问题,有市场的问题,也有政府的问题。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指出,标准化滞后、设计的软件缺乏、关键技术创新不足、住宅产业化与绿色建筑结合不够紧密、产业链脱节等制约着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曾讲,我国住宅产业化现阶段缺乏顶层制度设计和宏观指导,全国性的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规划尚未出台;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标准、规严重滞后于市场和试点项目的发展。 同时,在各地保障房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对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发展重视程度不高;全面推动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发展的激励政策缺位;相关标准规滞后于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建设;确保建设质量的责任追踪机制不完善;掌握产业化技术的管理和施工人员缺乏等问题。就连住宅产业化的名称的提法也不断地更新,如“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等。还有将建筑产业现代化等同于结构装配式住宅,认为装配式住宅为全预制误区等等。 2012年以来,宝业集团先后在、、等地承担了近100平方米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住宅,实现了结构体系研发创新、图纸设计深化、构件生产、安装施工、建筑装饰的总承包模式,并已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在顺利推进并积累经验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影响我公司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后期的正常推进。本文将以建筑产业现代化最核心的结构产业化为主,结合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面临的问题 1.1标准体系问题 连接技术眼花缭乱,有些科学实验并不充分。

当前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完整版

当前企业员工培训存在 的问题分析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当前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对员工培训的力度,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现状却是国内企业的培训体系状况与企业面临的发展需求及竞争不符合,培训只注重形式,培训实践效果差,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等现象,造成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许多企业的培训,只是简单按照培训流程来安排及搭建培训理论体系,便于培训体系建立的操作,而不能体现培训与企业发展及人员发展的关联性。 一、当前企业员工培训存在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对培训目的不明确,执行力度不够 培训的首要目的是满足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需要,但是有些企业管理者并不清楚公司人力资源的瓶颈所在,不但没有将实施的培训工作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而且更没有将培训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相结合,这样就造成了培训工作仅仅满足了企业的眼前利益和企业的短期需求。有些企业甚至于将培训视为一种盲目的应急式、救火式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培训的短期行为,失去了培训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不但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而且更不能将培训内容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培训人力、物力的浪费,企业不但没能培训出优秀的管理、技术储备人才,而且也损失了资金,最终也没能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更糟糕的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引导,管理

层和决策层领导的培训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二)员工参加培训积极性低致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是必要和必需的,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培训更是企业增加活力,培养和储备高素质、高技能、高科技人才,拥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对培训的态度淡漠,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是排斥,那么其培训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企业则会是直接损失者,花钱却收效甚微,也有可能会出现负面效应,使员工更加漠视培训,亦有可能使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影响企业的稳定和发展,长此下去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当今的社会条件下,一些企业也面临着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的境况,在企业文化不健全的情况下不可能会存在培训文化浓厚的氛围,所以员工不会真正形成终身和动态的受教育理念,安于现状者居多,更谈不上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积极主动参加企业培训的情况,在加上企业传统的培训模式,内容单调,不但影响了实际效率,更没办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可见,培训的成功与否与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程度息息相关。只有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的条件下,培训才能真正成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中的自身需求,才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动力,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 (三)培训内容和方法单一,缺乏新意 培训的基本要求是“学以致用”,要求培训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但是我国企业对培训内容的选择却不是很清晰,大多存在跟随社会热点的倾向,其缺乏实用性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随着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人民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建筑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能源和环境压力逐渐加大,建筑行业竞争加剧。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是解决一直以来房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性能、安全、效益、节能、环保、低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一直以来房屋建设过程中建筑设计、部品生产、施工建造、维护管理之间相互脱节、生产方式落后问题的有效办法;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选择。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对推动建筑业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推动城乡建设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意义重大,更迫在眉睫。 与传统粗放建造相比,建筑工业化具有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综合性能好等优势。具体表现在: 一是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减少了人工操作和劳动强度,确保了构件质量和施工质量,从而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二是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建筑垃圾,保护环境。由于实现了构件生产工厂化,材料和能源消耗均处于可控状态;建造阶段消耗建筑材料和电力较少,施工扬尘和建筑垃圾大大减少。 三是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构件生产和现场建造在两地同步进行,建造、装修和设备安装一次完成,相比传统建造方式大大缩短了工期,适应目前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 四是转变建筑工人身份,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现代建筑产业减少了施工现场临时工的用工数量,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进入工厂,变为产业工人,减少了临时工人的用量和流动,从而可有效减少因劳动报酬、夫妻两地分居等因素导致的社会不稳定现象。 五是减少施工事故。与传统建筑相比,产业化建筑建造周期短、工序少、现场工人需求量小,可进一步降低发生施工事故的几率。 六是施工受气象因素影响小。产业化建造方式大部分构配件在工厂生产,现场基本为装配作业,且施工工期短,受降雨、大风、冰雪等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小。

建筑企业存在的问题

建筑企业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表现如下:(一)企业不重视人才培育,对合同及相关资料等证据不够重视,缺乏合格的资料管理人员。由于合同意识差,资料管理工作不到位,对收集施工相关材料未能受到高度重视,并由于缺乏合格的资料管理专业人员,或者虽安排了专职的资料管理人员却没有得到企业足够的重视,因此造成了各种证据材料收集和固定方面的缺陷。比如在实际案例中,施工企业明明已按约定实施了,却没有取得书面材料;有的虽已经取得了书面签证,但却只有复印件或者没有取得对方有权签名人员的签名,不能形成证据;还有的是曾经取得的书面证据材料,到用的时候找不到了、或者丢了。(二)企业的履约管理制度不完善、分工不明确,企业的相关人员顾此失彼。证据管理与履约管理直接相关,由于企业的履约管理制度上述漏洞的存在,最终造成了企业证据管理制度的巨大隐患。因此,在建筑企业现有履约管理制度基础薄弱,人员分工不明、业务能力差的前提下,要改变目前履约和证据管理的混乱现状,必须建立专业的部门和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但如何做好上面的工作,却又正是建筑企业目前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比如,有的建筑企业在公司治理中把原有的法务部门精简掉,有的虽设有专门的法务部门,却让这些部门的法务人员主要去应付各种诉讼,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的合同管理和证据管理上,最终造成了履约管理和证据管理的混乱。第二,建筑企业在承接工程时,由于竞争激烈,

处于不利地位,对不利于自己的合同条款不敢努力争取,造成产生纠纷时处于不利地位。目前整个建设工程市场是承包商有求于发包商的市场,面对激烈的竞争,有些承包商为了中标,承揽到工程项目,明知是合同对自己不利,也不得不签约。但他们可能不知到双方签订的承包合同,是他们双方最基本的原始证据。只要承发包双方的约定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就会“从其约定”,最终造成在诉讼案件中的不利局面。第三,建筑企业的合同意识、证据意识差,履约管理水平低下。有些建筑企业及其具体负责合同履行管理的项目经理部,往往只重视项目工期和质量,重视工作实物量,但却对双方签订的合同条款不多做研究,在主观意识方面,不重视用证据证明自己信守合同,按合同规定行事。对合同中明确规定应当办理签证的事由,不办签证或者不敢办签证;对合同中不利于自己的条款,如何在履行过程中,通过签订补充合同,补充和完善原合同,化被动为主动,更是毫无办法,不知如何处理。针对上述类型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来解决:首先,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应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健全公司的法务部门,厘清法务人员和履约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并组织企业的法务工作人员和合同管理人员,重点进行专门的法律知识培训,认真学习诉讼证据的有关规定,提高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证据意识。其次,建筑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文档记录和各类合同履行资料收集和保管制度,加强检查监督,确保证据的固定和保管工作不出纰漏;建立企业合同和资料管理人员的履约管理责任制,设

关于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促进我区

关于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促进我区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建筑产业是产业链长、带动力强、贡献度高的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和富民安民基础产业。近年来,我区建筑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但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存在建设周期较长、资源能源消耗较高及生产效率、科技含量、标准化程度偏低等问题。以装配式建筑为重点,加快推进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为特征的现代化建筑产业发展,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安全施工、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以及促进建筑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是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助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意义重大。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促进我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发展绿色建筑为方向,以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手段,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

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为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提升建筑业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消化社会过剩产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加快推动我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⒈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重视市场对建筑质量、性能、功能等的品质要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开发、设计、生产、施工、科研等产业链各有关单位在建筑产业现代化中的主体作用,强化政府宏观指导、政策引导和社会服务,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在市场机制下良性健康发展。 ⒉积极引进、创新实施。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成功经验,积极引进和推广使用先进成熟的既有成果。同时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相适应的科技支撑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创新应用,提高建筑业管理水平和工程建设效率,推动建筑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 ⒊示范带动、有序推进。在重点城市、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中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示范,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基地和项目建设。重点选择政府主导投资项目作为示范工程,推广应用建筑产业化成套部品部件及技术。根据不同地区建设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地逐步提高项目的规划、设计、生产和施工水平,引导建筑产业现代化有序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