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存储器

合集下载

一、计算机基础5外部存储器-精选文档

一、计算机基础5外部存储器-精选文档

空气过滤片 磁盘 主轴 磁头 音圈马达 磁头臂 永磁铁
五 外部存储器
⑴ 磁头组件 浮动磁头组件由读写磁头、传动手臂、传动轴三部 分组成。当加电后磁头与磁盘表面之间有0.1~ 0.3um的间隙,这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数据传输率。

读 写 磁 头 传 动 杆 传 动 轴 音 圈 电 机
五 外部存储器
五 外部存储器
电源线 数据线 数源线 跳线 电源线
SCSI接口
左上图为SATA接口硬盘,右上图为IDE接口硬盘,下图为SCSI接口硬盘
五 外部存储器
酷鱼120G
五 外部存储器
2、硬盘的内部结构 硬盘的内部结构由磁头 组件、磁头驱动机构、 盘片及主轴驱动机构、 前置读写控制电路等几 大部分组成,而磁头组 件是构成硬盘的核心, 封装在硬盘的净化腔体 内。
五 外部存储器
5.1.1
1956
硬盘使用技术
年,美国IBM 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块 容量为5MB 的硬盘(IBM 350 RAMAC), 共使用了50 个直径 为24 英寸的磁盘。 1968年由IBM 公司提出“温彻斯特”技术。 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第一台采用“温彻斯 特”技术的硬盘,容量为640MB。 “温彻斯特”技术是指硬盘内部是真空的、 磁头悬浮、密封高速旋转、磁头沿盘片径向 移动。
五 外部存储器
本章要点
计算机硬盘的结构
计算机硬盘的性能指标 光驱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和维护 DVD的优点及分类 CD-RW的选购及软驱的种类
五 外部存储器
计算机的磁存储设备主要有软盘系统、光盘
系统和硬盘系统等,是目前计算机上配置的 最重要的外部存储器,特别是硬盘,具有容 量大、数据存取速度快等特点,是各种计算 机保存程序、数据的必不可少的存储设备。 外部存储器的作用是长时间保护或永久保存 数据。

外部存储器

外部存储器

胡恬睿制作
1、硬盘的物理结构

硬盘通常采用温彻斯特技术,也称温氏硬盘。
胡恬睿制作



盘片作为硬盘存储器的存贮介质,是 由金属铝或比例制作而成的,他的两 个面上都覆盖有密度很高的磁性铁氧 化物微粒。 磁盘表面的磁性微粒是随机分布的, 数据存储是磁头能够磁化微粒并确定 它们的极向,两种不同的极向排列正 好可以表示0和1 磁盘工作室,主轴电机能够带动盘片 高速旋转,每分钟搞达5400转或7200 转。
管芳翊制作
4.CD驱动器



PC中,CD驱动器通常被固定在主机箱内的驱动器架上,并 通过电缆与主板中的相应接口连接。主要有两种类型的CD驱 动器:CD-ROM驱动器和CD-RW驱动器。其中CD-ROM驱动器 只能读取光盘中的信息,而CD-RW驱动器除以读取信息外, 还可以将信息写入光盘,又称为CD刻录机。 驱动器主要由光学头、读写通信、聚焦伺服系统、跟踪伺服 系统以及主轴电机伺服系统等部分组成。 光学头是CD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由光电检测器、透镜、激 光束分离器、激光器等器件组成。读取数据时,激光器发出 的激光经过几个透镜聚焦后到达光盘,从光盘上反射回来的 激光束沿原来的光路返回,到达激光束分离器后反射到光电 检测器,由光电检测器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再经过处理后 就能还原出二进制数据。写入数据时,在驱动器各部件和控 制电路的配合下,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照射到光盘的记录层, 通过改变有机颜料的颜色或晶状体的结构,将数据存储在光 盘中。 梁安琪制作
梁安琪制作
固态存储器

相对硬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需要可转动或可移动 的存储介质,新型的固态存储器将数据存储到集成 电路中,利用晶体管的开关状态分别表示“0”和 “1”两种不同的信号。固态存储器不包含移动部件, 无需机械装置的动作,具有耗电低、抗震性强等优 点,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外存储器

外存储器

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采用DRAM作为存储介质,它仿效传统 硬盘的设计,它是一种高性能的存储器,而且使用寿命很长, 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独立电源来保护数据安全。DRAM固态硬盘属 于比较非主流的设备,主要用于服务器中。
第五章 外存储器
5.1.5 固态硬盘(SSD)
优点: 读写速度快:采用闪存作为存储介质,读取速度相对机械硬 盘更快。固态硬盘不用磁头,寻道时间几乎为0。固态硬盘的快 绝不仅仅体现在持续读写上,随机读写速度快才是固态硬盘的 终极特色,这最直接体现在绝大部分的日常操作中。最常见的 7200转机械硬盘的寻道时间一般为12-14毫秒,而SSD可达到0.1 毫秒甚至更低。
第五章 外存储器
5.2.4
1.保持光驱、光盘清洁;
2.定期清洁保养激光头; 3.保持光驱水平放置;
光驱的维护
4.养成关机前及时取盘的习惯; 5.减少光驱的工作时间; 6.少用盗版光盘,多用正版光盘; 7.正确开关盘盒; 8.利用程序进行开关盘盒;
9.谨慎小心维修;
10.尽量少放影碟;
第五章 外存储器
固态硬盘的存储介质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闪存 (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另外一种是采用DRAM 作为存储介质。
第五章 外存储器
5.1.5 固态硬盘(SSD)
基于闪存类 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采用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这也是 通常所说的SSD。它的外观可以被制作成多种模样,例如:笔记 本硬盘、微硬盘、存储卡、U盘等样式。这种SSD固态硬盘最大 的优点就是可以移动,而且数据保护不受电源控制,能适应于 各种环境,但是使用年限不高,适合于个人用户使用。 基于DRAM类
第五章 外存储器
5.4.2 软盘驱动器
1976年世界上第一台5.25英寸软盘驱动器由Shugart Assaciates公司为IBM的大型机研发成功,1980年索尼公司推出 了3.5英寸软驱,1.44MB、125KB/s传输速度、300rpm转速、 容易损坏。

第7章外部存储器

第7章外部存储器

② 检测索引、扇区标志,即确定在磁道上的哪个扇区进 行读/写数据。
③ 发出读/写命令及传送相应的数据,实现数据的读/写操 作。要求在读/写前软盘已按规定的格式进行了初始化。因此 在读/写数据之前必须先检测到扇区地址标志(AMI),读取扇区 地址(CHRN)和检验码(CRC),经核对无误后才能进行读/写操 作。
它是指磁头从一个磁道移动到相邻磁道上所需的时间。
2. 平均访问时间
它是指读/写数据的平均时间。平均访问时间与最大磁道数、
道-道访问时间、寻道安顿时间有关。平均访问时间越小,读/
写数据的速度就越快。
3. 寻道安顿时间 它是指从其它磁道移动到待读/写磁道上后,磁头稳定可 以读/写数据的时间。当磁头刚移动到待读/写的磁道上时,磁 头并不能立即处于稳定状态,而是处于抖动状态,需要经历一 段时间后才稳定,这一段时间称为寻道安顿时间。该时间当然
一个磁道,把后面的信息记录到该磁盘的相邻磁道上,而是不 移动磁头,把后面的信息记录到同一柱面的其它磁道上。只有
当一个柱面完全写满后,才需要移动磁头,把后面的信息记录
到其它柱面上,这样显然可以大大地减少磁头移动的次数。
图7-3 硬盘结构图
1. 容量 这是硬盘最重要的技术指标。随着技术的发展,用于表示
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选用较大容量的硬盘。
2. 外部数据传输速率 硬盘数据传输速率的英文拼写为Data Transfer Rate,简称 DTR。硬盘数据传输速率表现出硬盘工作时数据的传输速度, 是硬盘工作性能的具体表现,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 工作的具体情况而发生变化,如读取硬盘的不同磁道、不同扇
读出过程:当排列成磁道的一连串磁化反转经过磁头的 前隙时,每经过一次反转,由于极性改变,按电磁感应原理, 便感应出一个脉冲波形,即读出了一个“1”。反之,若在一 位的间隔内无脉冲,便认为读出了“0”。

第7章 外部存储器

第7章  外部存储器

第7章外部存储器1、名词解释CRC 循环冗余校验。

ECC Error Correcting Code ,纠错码。

FAT File Allocation Table ,文件分配表。

NTFS Windows NT File System,NT文件系统。

CD Compact Disc,激光数字音响。

CD-ROM CD-Read Only Memory,只读CD光盘。

CD-R CD-Recordable,可写入式CD光盘,但信息写入是永久性的,不可改写。

CD-RW CD-Rewritable,可写入式CD光盘,可改写。

CD-I CD-Interactive是一种配合家用电视机使用的专用CD播放机播放的光盘。

VCD Video CD是一种数字电视视盘,存有数字化的电视图像和伴音。

ISO 9660 ISO9660是目前CD和CD-R读取/刻录使用的标准文件格式。

UDF Universal Disk Format,用于像CD-ROM和DVD等光介质的工业标准格式。

DVD Dgital Versatile Disc,通用数字光盘。

DVD-ROM DVD-Read Only Memory,只读DVD光盘。

DVD-Video 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使用的用来存放消费类视频格式的DVD光盘。

DVD+R DVD+R是在DVD-RW驱动器上产生的。

DVD-R 是一种类似CD-R的一次写入性介制,对于记录存档数据是相当理想的介制;DVD+RW 也称为DVD相位变化可重写标准(DVD Phase Change Rewritable)。

DVD-RW DVD论坛于1998年推出了DVD-RW(Rewritable)标准,DVD-RAM DVD-RAM是一种由Panasonic、Hitachi以及Toshiba 联合推出的可写DVD标准,Combo 光盘驱动器,Combo对DVD盘是只读功能,但可以写CD-R/RW盘。

CAV 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恒定角速度,光驱主轴电机控制的一种方式。

内部存储器与外部存储器的区别

内部存储器与外部存储器的区别

内部存储器与外部存储器的区别内部存储器与外部存储器的区别:所有的安卓设备都有外部存储和内部存储,这两个名称来源于安卓的早期设备,那个时候的设备内部存储确实是固定的,⽽外部存储确实是可以像U盘⼀样移动的。

但是在后来的设备中,很多中⾼端机器都将⾃⼰的机⾝存储扩展到了8G以上,他们将存储在概念上分成了”内部internal” 和”外部external” 两部分,但其实都在⼿机内部。

所以不管安卓⼿机是否有可移动的sdcard,他们总是有外部存储和内部存储。

最关键的是,我们都是通过相同的api来访问可移动的sdcard或者⼿机⾃带的存储(外部存储)。

外部存储虽然概念上有点复杂,但也很好区分,你把⼿机连接电脑,能被电脑识别的部分就⼀定是外部存储。

内部存储器:Android系统能够直接把⽂件存在设备的内部存储内。

默认情况下,保存在内部存储内的⽂件是应⽤程序私有的,其他应⽤程序(或⽤户)是⽆法访问的。

当⽤户卸载此应⽤程序时,内部存储的数据会⼀并清除。

Shared Preferences和SQLite数据库都是存储在内部存储空间上的。

内部存储⼀般⽤Context来获取和操作。

内部存储⼀般保存在“/data/data”⽬录下外部存储器:使⽤sdcard存储的数据,不限制只有本应⽤访问,任何可以有访问Sdcard权限的应⽤均可以访问,⽽Sdcard相对于设备的内部存储空间⽽⾔,会⼤很多,所以⼀般⽐较⼤的数据,均会存放在外部存储中。

要向外部存储器写⼊数据,你必须在清单⽂件中申请WRITE_EXTERNAL_STORAGE权限外部存储中的⽂件是可以被⽤户或者其他应⽤程序修改的,有两种类型的⽂件(或者⽬录):.公共⽂件Public files:⽂件是可以被⾃由访问,且⽂件的数据对其他应⽤或者⽤户来说都是由意义的,当应⽤被卸载之后,其卸载前创建的⽂件仍然保留。

⽐如camera应⽤,⽣成的照⽚⼤家都能访问,⽽且camera不在了,照⽚仍然在。

外存储器是什么

外存储器是什么

外存储器是什么篇一:外存储器从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工作原理及计算机的组成来说,计算机分为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这里的存储器就是指内存,而硬盘属于输入/输出设备。

cpu运算所需要的程序代码和数据来自于内存,内存中的东西则来自于硬盘。

所以硬盘并不直接与cpu打交道。

硬盘相对于内存来说就是外部存储器。

存储器是用来存储器数据的,内存有高速缓存和内存,计算机内部存储,外存就是类似u盘的外部存储。

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的区别内存储器速度快价格贵,容量小,断电后内存内数据会丢失。

外存储器单位价格低,容量大,速度慢,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性能指标硬盘的基本性能指标●容量——通常所说的容量是指硬盘的总容量,一般硬盘厂商定义的单位1gb=1000mb,而系统定义的1gb=1024mb,所以会出现硬盘上的标称值小于格式化容量的情况,这算业界惯例,属于正常情况.●单碟容量就是指一张碟片所能存储的字节数,现在硬盘的单碟容量一般都在20gb以上.而随着硬盘单碟容量的增大,硬盘的总容量已经可以实现上百g甚至几Tb了(存储器容量一般为1Tb=1000gb,不是1024gb)。

●转速——转速是指硬盘内电机主轴的转动速度,单位是Rpm(每分钟旋转次数).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决定因素之一,它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同时也是区别硬盘档次的重要标目前一般的硬盘转速为5400分和7200转最高的转速则可达到10000转每分以上.●最高内部传输速率——这是硬盘的内圈传输速率,它是指磁头和高速数据缓存之间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单位为mb/s.最高内部传输速率的性能与硬盘转速以及盘片存储密度(单碟容量)有直接的关系.●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时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现在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低于9毫秒.平均寻道时间越短,硬盘的读取数据能力就越高.优盘的主要性能指标●理论数据读取速度:18mb/s●理论数据写入速度:17mb/s●无需安装驱动程序(windows98除外)●无需额外电源,只从usb总线取电●容量大、品种多●带写保护开关,防止文件被抹掉,防病毒●led指示灯指示工作状态●体积小,重量轻:大约20g篇二:外存储器第三章外存储器外储存器是指除计算机内存及cpu缓存以外的储存器,此类储存器一般断电后仍然能保存数据。

电脑的外部存储器教学课件

电脑的外部存储器教学课件

常见维修方法和注意事项
2
物理损坏和病毒感染。
尝试更换数据线或电脑接口,避免使
用损坏的外部存储器。
3
数据恢复和备份方法
使用数据恢复软件尝试恢复丢失的数 据,定期备份数据以防丢失。
2
选购和正确使用方法
购买高质量的U盘,使用前先格式化,并避免频繁插拔。
3
安全管理和维护
定期备份数据,使用杀毒软件保护U盘,避免插入不信任的电脑。
移动硬盘的使用和维护
移动硬盘提供更大的存储容量和更好的数据传输速度。掌握移动硬盘的选购、维护和安全使用方法,能 更好地保护你的数据。
种类和接口
移动硬盘有机械硬盘和固态硬 盘之分,常用的接口有USB和 Thunderbolt。
选购和维护
购买适合你需求的移动硬盘, 保持干燥和免受撞击,定期清 理和除尘。
安全使用和备份
使用安全软件保护移动硬盘, 定期备份数据以防丢失。
光盘和存储卡的使用和保养
光盘和存储卡适用于不同场景,了解它们的种类、选购和安全使用方法,可为你提供更多的数据 存储选择。
1 种类和用途
光盘可用于存储音乐、视频和软件,存储卡适用于相机、手机等设备。
种类
外部存储器包括U盘、移动硬盘、光盘和存储卡等多种类型。
接口与连接方式
外部存储器通过USB、Thunderbolt等接口与电脑相连,连接方式有插拔式和无线连接。
U盘的使用和管理
U盘是最常用的外部存储器之一。了解U盘的优点、选购和使用方法,以及安全管理和维护,可确保你的 数据安全。
1
优点和缺点
U盘便携、易使用,但容量有限,易丢失和易感染病毒。
2 选购和维护
购买品牌信誉好的光盘和存储卡,避免划伤和弯曲,定期清洁和除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面(Cylinder):所有盘面上的同一编号的磁道 构成一个圆柱,称之为柱面,每个柱面上从外向内以 “0”开始编号,0柱面、1柱面、2柱面、……
扇区(Sector):硬盘的盘片在存储数据时又被逻 辑划分为许多扇形的区域,每个区域叫作一个扇区。
硬盘容量=柱面数×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磁头 数
5.2.2 硬盘的工作原理
5.2.3 硬盘的分类
按尺寸分:
5.2.3 硬盘的分类
按接口分:
❖ (1)IDE接口 ❖ DE接口硬盘的外观如图7-2所示。
❖ (2)Serial ATA接口 ❖ SATA接口硬盘的外观如图7-3所示。
❖ (3)SCSI接口 ❖ 图7-4所示是SCSI硬盘及其接口。
硬盘作为一种磁表面存储器,是在非磁性的合金材料 (多为铝片)表面涂上一层很薄的磁性材料,再通过磁层 的磁化来存储信息的。即硬盘是利用特定的磁粒子的极性 来记录数据。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将磁粒子的不同极性转 换成不同的电脉冲信号,再利用数据转换器将这些原始信 号变成电脑可以使用的数据,写操作正好相反。硬盘Cache 主要负责协调硬盘与主机在数据处理速度上的差异。
教学基本要求
[课 题]外存储器第一次课(发展历程、硬盘 )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微机中外存储器的一般知识;
2、掌握硬盘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接口方式、新技 术、新产品;
3、了解硬盘的选购方法。 [教学重点] 硬盘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接口方式 [教学难点] 硬盘的技术指标、选购原则 [课 型] 理论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观察、记忆 [教 具] 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幻灯片演示、硬盘一块(各种尺寸的尽 可能多种)
❖ SATA硬盘使用7针端口,如图7-11所示。 IDE和SATA的数据线如图7-8所示。
5.2.1 硬盘的结构
硬盘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结构图
5.2.1 硬盘的结构
编号 1
2 3 4 5
组成部分名称 浮动磁头组件
说明
是硬盘中最精密的部件之一,由读磁头、传动手臂和传动轴三部分组成(如图5.3 所示)。磁头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它类似于“笔尖”。硬盘磁 头采用非接触式头、盘结构,它的磁头是悬在盘片上方的,加电后可在高速旋转 的盘片表面移动,与盘片的间隙(飞高)只有0.08-0.3微米。硬盘磁头其实是集 成工艺制造的多个磁头的组合,每张盘片的上、下方都各有一个磁头。磁头不能 接触高速旋转的硬盘盘片,否则会破坏盘片表面的磁性介质而导致硬盘数据丢失 和磁头损坏,因此硬盘工作时不要搬运主机。
磁头驱动机构
硬盘磁头驱动机构由音圈电机和磁头驱动小车组成,能对磁头进行正确的驱动和 定位,并在很短时间内精确定位于系统指令指定的磁道,保证数据读写的可靠性。
盘片
盘片主轴驱 动 机构
前置读写控制 电子线路
盘片是硬盘存储数据的载体,一般采用金属薄膜磁盘,记录密度高。硬盘盘片通 常由一张或多张盘片叠放组成。
盘片主轴驱动机构由轴承和马达等组成。硬盘工作时,通过马达的转动将盘片上 用户需要的数据所在的扇区转动到磁头下方供磁头读取。马达转速越快,用户存 取数据的时间就越短,从这个意义上讲,马达的转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最 终的速度。我们常说的5400转、7200转就是指硬盘马达的转速。轴承是用来把多 个盘片串起来固定的装置。
5.1 阅读资料:外存储器的发展历程
5.1.2 光驱存储设备的发展历程
1、1991年世界上第一个光驱和第一张光碟诞生 2、1993年,第二代MPC规格问世, 3、1995年夏,公布第三代规格标准, 4、1997年左右的时候,光驱已经开始普及了。 5、DVD及DVD光驱也就问世了。 6、1995年9月发起形成了DVD论坛。 7、2001年4月首次开发出可以兼容DVD-RAM和DVD-R(G)格 式的驱动器,
2
电源 接口
该接口由4针组成,主要用于硬盘与机箱电源相连接,并通过该接 口为硬盘工作供电。
3
硬盘 跳线
当计算机中连接有两个及以上硬盘时,必须为它们设置主盘和从盘。 硬盘跳线可以实现这种设置,具体设置方法因不同硬盘而不同,用 户可以参考硬盘正面标签上的设置说明来进行主、从盘的设置。
4
硬盘数据线接 通过该接口,利用专用数据排线可以把硬盘与主板连接起来,从而 口(IDE接口) 实现硬盘中数据的读写操作。
教学小结
❖根据硬盘结构适当介绍保养,使用硬 盘的几个主要注意事项;
❖主从盘概念及跳线设置方法介绍。
5.1 阅读资料:外存储器的发展历程
5.1.1 硬盘的发展历程
1956年9月,第一块硬盘诞生。 1968年,“温彻斯特”技术诞生。 1979年,IBM发明薄膜磁头。 1991年,IBM生产3.5英寸的硬盘,硬盘的容量首次达到了1GB。 1999年,单碟容量高达10GB的ATA硬盘面世。 2000年,高速硬盘问世,新材质硬盘诞生。 2000年3月16日,第一款“玻璃硬盘”问世。 2001年,新的磁头技术GMR 2002年,真正意义上的伟大技术革命IBM AFC技术诞生。
5
电容
硬盘中存储了大量的数据,为保证数据读写操作的安全,需要高质 量的电容来稳定电路。
6
控制 芯片
这是硬盘的主要控制芯片,负责数据的交换与处理,是硬盘的核心 部件之一。
❖ (1)电源接口
❖ DE硬盘的电源接口为4针接口(图7-8),而 SATA硬盘的电源接口为15针(图7-9)。
❖ (2)数据接口
用来控制磁头感应的信号、主轴电机调速、磁头驱动和定位等操作的。
5.2.1 硬盘的结构
磁面(Side):每个盘片都有上、下两个磁面,从 上向下从“0”开始编号,0面、1面、2面、3面、……
磁道(Track):硬盘在格式化时盘片会被划成许 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轨迹就叫磁道。磁道从外向内从 0开始顺次编号,0道、1道、2道、……
5.2 硬 盘
5.2.1硬盘的外部结构
❖ 图7-6所示是IDE接口的硬盘,图7-7所示是 SATA接口的硬盘。
5.2 硬盘
编 号
组成部分名称
说明
硬盘缓存的主要作用是与硬盘内部交换数据,是实现硬盘数据“预
1
缓存
处理”操作的芯片,我们通常说的硬盘内部传输速率其实就是指该
缓存与硬盘内部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