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德馨教授从气血失调辨治失眠的经验
失眠中医治疗心得

失眠中医治疗心得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对于失眠的治疗秉承“因人而异,因病而治”的原则,注重针对个体的整体调理,以调节阴阳平衡为核心。
在我自己的经历中,通过中医治疗失眠,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
首先,我认识到中医治疗失眠要综合施策,囊括多个方面。
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心神不宁、肝郁脾虚、气血不足等各种原因引起的。
因此,在治疗上要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方法。
比如,对于心神不宁引起的失眠,可以通过精神调养、舒缓心情的方式缓解;对于肝郁脾虚引起的失眠,可以通过调节饮食、合理运动,调节脾胃功能,改善失眠;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可以通过适当的中药补养来提升气血水平。
综合施策是中医治疗失眠的核心。
其次,我了解到中医治疗失眠注重个体化调理。
中医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质和病因,针对个体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调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和望诊来了解个体的病情,然后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失眠,可以采用滋阴清热的中药;对于阳虚体质引起的失眠,可以采用温阳补益的方法。
通过个体化调理,中医能够更好地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
再次,我认识到中医治疗失眠注重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息息相关。
阴阳失衡会导致气血运行异常,从而引发失眠等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失眠时,要以平衡阴阳为目标。
通过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方法来平衡阴阳,以达到消除失眠症状的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法来调和气血;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调和脏腑功能。
通过平衡阴阳,中医能够改善失眠,使人的睡眠更加稳定。
最后,我意识到中医治疗失眠需要耐心和坚持。
失眠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可以解决的。
中医治疗失眠需要持之以恒,无论是中药治疗还是其他中医方式,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好转和反复的情况,需要保持耐心和坚持,不轻言放弃。
失眠与中医经络气血有关如何运用经络气血调理

失眠与中医经络气血有关如何运用经络气血调理失眠是指在晚上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或早上早醒且难以再入睡的情况。
很多人都遭受失眠的困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中医认为,失眠与经络气血的不畅有一定的关系。
在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运用经络气血调理来缓解失眠问题。
本文将介绍失眠与中医经络气血的关系,并提供一些运用经络气血调理的方法。
一、失眠与中医经络气血的关系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通过气血和体液相互联络的网络系统,贯穿于整个身体。
它们不仅传递着气血养分,也是人体内部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
如果经络出现阻滞或不通畅的情况,气血运行受到影响,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包括失眠。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多与心、肝、脾三个脏腑的功能紊乱和气血不足有关。
心主神明,若心血不足或心火亢盛,可导致入睡困难、多梦、夜间易醒等失眠症状。
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易导致怒躁易怒、多梦、入睡困难等失眠表现。
脾主运化,脾气虚弱可导致思虑过度、胃口不佳、体倦乏力等,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二、经络气血调理失眠的方法1. 穴位按摩按摩适合的穴位有助于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以下列举几个常用穴位:- 睡床穴:位于气海穴下方,足三里与足三里之间的凹陷处。
用拇指指腹轻轻揉动该穴位可缓解失眠。
- 心包经内关穴:位于手掌中央,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凹陷处。
轻拍或按揉该穴位可安神、舒缓情绪。
- 足厥阴肝经太冲穴:位于足背部足首与第二、三跖骨之间的凹陷处。
用拇指指腹旋转揉动该穴位可缓解失眠的症状。
2. 中药调理中药有助于调理经络、滋养气血,促进睡眠。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 夜交藤:有安神、纾缓焦虑的作用,适用于失眠引起的情绪不宁和多梦的情况。
- 酸枣仁:可养心安神、滋阴补血,适用于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
- 当归:有活血补血、调理经络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
3.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也是调理经络气血的关键之一。
以下是几种适合的食材:- 黑豆:有益肾气、养心安神的作用,炖黑豆汤或煮粥可缓解失眠。
颜德馨用药经验

一、常用药对1.相须协同类瘀血在心,菖蒲——郁金;在肝,癥用三棱——阿魏;瘕用水红花子——炮山甲;在肾,泽兰——益母草;在肺,苏木——降香;在脾,五灵脂一香附当归——侧柏叶,治疗血虚脱发鸟不宿——地锦草,治消渴;鲜藕——大枣,治血崩;三七——蒲黄,能治膜样痛经,使瘀块及内膜化屑排出牛角腮一棕搁皮,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骨碎补——石菖蒲,治链霉素中毒性耳聋全蝎——娱蛤,止偏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黄药子——刘寄奴,治疗各种囊肿土茯苓——百药煎,改善组织变性。
2.相辅佐助类水蛭——通天草,治老年性痴呆水红花子——泽兰,治疗结节性脉管炎当归——细辛,治大动脉炎黄芪——升麻,治低血压病莪术——苡仁,治疗子宫颈癌生山楂——泽泻,降脂威灵仙——白茄根,治跟骨刺海藻——莪术,治高血压、动脉硬化佛耳草——款冬花,治一切咳嗽.、昼夜无休南烛子——蜡梅花,疗百日咳鬼箭——露蜂房,治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变形海桐皮——海风藤治风湿性关节炎牛膝——乳香,排尿路结石鸡血藤——升麻,治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马鞭草——甜茶叶,疗不明原因之发热广犀角——泽兰叶,治重症肝炎、转氨酶指标高而不下仙人对坐草——老勿大,治乙肝澳抗阳转阴丹皮——泽泻,治眼前房积水米仁根——乌蔹莓治慢性肾炎蛋白尿六月雪——鹿衔草,治慢性肾衰竭高氮质血症;生麦芽——檀香,运脾和胃助消化小茴香——泽泻,利气泄浊治尿闭半夏——夏枯草,治失眠琥珀——沉香,开癃闭。
3,相反相成类黄连——川朴,治慢性胃炎(寒热合用)降香——葛根,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升降同用)附子——磁石,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动静结合)干姜——五味子,治过敏性哮喘(敛散并用)紫河车——连翘心,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补泻并进)细辛——熟地,治疗慢性肾炎水肿(刚柔并施)苍术——黑芝麻,治疗雀盲(润燥并用)生半夏(先煎2h)——生姜,治疗尿毒症、饮食即吐(相畏相杀)乌附——半夏,治疗哮喘持续发作(相反相恶)。
余用药对并不止限于二味,如习惯用麻杏石甘葶,即有五味药物(麻杏石甘汤加葶苈子组成,用治咳逆上气,常能一剂而安;又如治疗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喜于活血化瘀方中加紫石英、蛇床子、韭菜子治冠心病心绞痛用人参、琥珀、三七为末吞薄荷丹皮、山桅,取“火郁者发之,木郁者达之”之旨,调治更年期抑郁症龙葵、蜀羊泉.、蛇莓代免疫抑制剂附子、干姜、大黄泄浊,以助肌酐的清除等等。
中成药血府逐瘀丸原来如此有用-血府逐瘀丸案例

这是一个神奇的方子,在讲之前,我先多聊两句。
我经常在药店里观察,看到很多中成药躺在柜台里无人问津,我会觉得特别遗憾,其实这些中成药都是按照名方制成,如果会用,效果非常好,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用,所以才鲜有使用者。
所以,我们也别怪中成药在日本发展得如何好,我们自己的,还有很多在睡大觉呢!所以,我会一个个给大家介绍中成药的,今天介绍的,是这个血府逐瘀丸。
此方原方叫血府逐瘀汤,是清代著名的中医王清任创立的,今天有各种中成药制品,比如血府逐瘀胶囊,血府逐瘀片,和血府逐瘀丸等。
各位去药店或者网络上可以购买。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我一兄弟,人到中年,血压升高,感觉头胀头痛。
同时心烦胸闷,自我感觉心脏乱跳。
当时其他各种杂症比较多,但是他最痛苦的是头痛,他觉得无时无刻不受此折磨,尤其是后颈处,总感觉发硬疼痛。
其实他的症状比较杂,所以比较难以分析,但是我看到他的舌头是胖大的,舌质黯,微微有点紫暗。
脉弦数。
我只是通过他舌质颜色黯,判断他有瘀血,同时根据脉象判断他肝气不舒,多数的肝气不舒的舌形是尖尖的,但是也有胖胖,颜色黯淡的,这种舌象多是那种性格闷闷的,爱生闷气的人会如此。
判断清楚后,我推荐给他血府逐瘀丸。
他去药店买来,只吃了一天,第二天就告诉我,头痛好了,然后血压逐渐在下降,他大感神奇,后期将继续调理。
那么,此方为何如此有效呢?它到底是治疗什么病的呢?让我们细细来讲吧。
在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书里,这个方子治疗的疾病或者说是症状有19 条,即: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暓(mào)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俗名打咯忒)、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这些症状或者说是疾病,乱七八糟,咋一看,好像都不挨着。
而王清任的叙述更乱,他说这个方子是血府有瘀血,而这个“血府”的概念,他叙述的是有些站不住脚的,他说的血府是:“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加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
血府逐瘀汤729

一、方源
血府逐瘀汤 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 卷上》
• 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 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 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加坡 ,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 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
一、方源
• 惟血府之血,瘀而不活,最难分别。后半日发烧,前半 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血瘀。血瘀之轻 者,不分四段,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此 内烧兼身热而言。 • 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 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 立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瘀之症。
• 《方剂学》连建伟主编,2005年10月第1版: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有定处,舌质黯红, 或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黯或两目黯黑,脉涩或弦紧。 此外,亦可用治呃逆日久不止,饮水即呛,干呕,内热瞀闷,心悸 怔忡,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等因瘀血所致的病证。
四、方解
1、病因病机: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 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
臣
佐1 佐2
使
四、方解
2、方解2:
血府逐瘀汤=四逆散+桃红四物汤+桔梗+牛膝 四逆散:柴胡类方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张方子,所以柴胡证与柴胡体质的 应用指征亦适用于四逆散,但是四逆散也有自己特异的使用指征:腹痛 ,多偏于胸胁或两少腹部,疼痛为胀痛。另外日本汉方医家细野氏提出 “患四逆散证的人,其性格是内向的,多为消极的,善于担心的,非常 注意细节的,神经质性格的人,特别是对自己体内的不调颇为敏感,而 且具有向不好方面考虑的性格特征。” 桃红四物汤: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方中以强劲的破血之品 桃仁、红花为主,力主活血化瘀;以甘温之熟地、当归滋阴补肝、养血 调经;芍药养血和营,以增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 血之功。全方配伍得当,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是该方 的显著特点。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治疗失眠验案赏析

2 治 则探 幽
眠方面独具 匠心 ,疗 效卓著 。现结 合一些 医家对本病 因 机证治的认识 和路 老治疗本 病验案 的赏析 ,冀 以弘扬路
老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 ,传 承仁术 。
1 病 机 阐微
对于本病 的病 因 ,许 继宗 等认 为多 为情 志 因素所 导致 ,因此宜重点从 五脏 人手 审因求证 ,尤其是应 从肝 人手 。赖秀娟 等认 为引起本病的原因主要是正虚邪 扰 , 也即 《 景岳全书 ・ 不寐 》日:“ 不寐证虽病有一 ,然唯知 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 ,神其 主也 ,神安则 寐 , 神不安则不寐 。其所 以不安者 ,一 由邪气之 扰 ,一 由营 气不足耳 。有 邪者 多实证 ,无邪者 皆虚证 。 ”王旭[ 3 认 为 本病 的形成有 多种 因素 ,总病 机为 阴阳失交 , f l , 肝脾 肾 功能失调 ,致心神失 养 ,或邪 扰心神 而致 。王 定奇[ 4 认 为人 的睡眠与觉醒之 间存在着 天人相应 、天 人合一 的道 理 。《 灵枢 ・口问》 :“ 阳气尽 ,阴气盛 ,则 目瞑 ;阴气 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于本病的治疗 ,王丽蓉[ 9 认为 治 当调整 阴阳,滋 阴养血 ,清心安神 ,补其不足 ,损其有余 ,使 阴阳平衡 ,
心神得宁 ,夜便能寐 。雷胜龙 叫 对于本病 的治疗 ,主张 应 以养心 阴心血 ,疏 肝益气 为大法 ,使 阴阳平调 ,心 神
自安。黄振 刚 等认 为对 于本病 的治 疗 ,宜辨 证立 法 , 气血阻滞 ,应行 气通络 ,活血 化瘀 ;寒湿凝 滞 ,宜祛 风 散寒 ,舒经 活络 ;心 脾 两虚 ,应 补 脾 益气 ,宁 心安 神 ; 心胆气虚 ,宜养心安神 ,理血调气 。杨从鑫 认为 由于 本病主要是心神不安 而致 ,故其治疗主要宜用养血安神 、 清心安神 、化痰安神 、益气安 神调治之 。高国旗 。 认为 由于心脾两虚是 其主要 病机 ,故益气养 血 ,滋 阴安 神是 本证的基本治疗方法 。高美超 等认 为 由于心 肾不交是 其主要病 因,故交通心 肾是其 重要治法 。衡 向 阳 认 为 由于本病的主要发病脏 腑在 心脾两脏 ,也 即 《 景 岳全 书
颜德馨教授从气血辨治疑难杂症的经验

R i a opa _ lt o脚i nvrt,I }i aw yH sil l t  ̄ id t T n i s s1 I a eo U ei y a
指导 :颜
新
S p r i r YAN Ⅺ ue o :
摘 要 :廓德 辈教授 临l诊 治疑 难杂墨的经验 康 、强调 气血辨证 , 治则以平衡 气血为 重 以疏畅 气机 法治疗顽 .如
固性 胸腚 胁 痛 , 以井 降 气机 法 治 胃肠 功 能 紊 乱 以益 气升 阳 法 治 疗 老 年 性 痴 呆 . 活 血 通 络 法 治 疗 血 管 瘤 . 活 血 以 以
痰, 固其有毒 , 且对 胃肠有 刺激作 用 . 常 代赭 石代 之 临床 对脑 动脉硬化 、 帕金森 病 、 固 眭失眠 、 痫等 难治病 . 顽 癫 属肝
胆 郁 热 . 浊 内扰 者 . 取 此 方 加 喊 痰 常 2 .升 降 气 机
达” 则病无“生 . 处方 用药 多从“ 字 着眼, 通” 平衡气血 为其主
而 味厚 . 以导 胃气 下 降 , 配 升 麻 质 轻 而 味 薄 . 脾 气 上 腾 , 引
二昧柏配 . 砌清气得 以升发 , 浊气 得以下 泄 , 临床辨证加 人诺 方中, 用治慢性 胃炎 、 胃下垂 、 胃肠功能紊乱 、 慢性 肝炎 、 胆囊 炎、 胰腺炎等。 3 益气升阳 此法是李 东垣 治疗脾 胃内伤病症 的 主要 治 法。李 氏认
维普资讯
P oesrY hD nD xns x ei c nT et gIt c beD saefo Q n lo rf o a a ei'E p r nei r i nr t l i s rm i dBo d s e an aa e a
赵 昊龙
Zm o 1 Ha 喊
国医大师颜德馨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辩证加减...

国医大师颜德馨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辩证加减...
国医大师颜德馨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辩证加减治疗多种疑难病证经验
如根据“足厥阴肝经环阴器”的理论,取血府逐瘀汤改生地为熟地, 加紫石英、韭菜子、蛇床子等治泌尿生殖系统疑难病证,如阳痿、早泄、不射精、睾丸炎、遗尿等;
以“肺主皮毛”为依据,加桑叶、桑白皮疏风宣肺,引药人肺治面部色素沉着、各种面部色斑,鼻部疾病及多种皮肤病。
加磁朱丸或生铁落饮治疗和预防长期失眠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 配指迷茯苓丸或礞石滚痰丸,或加入生半夏,痰瘀同治以疗癫痫。
原方倍桔梗宣畅肺气以治咽炎、久咳;加升麻益气升阳治失音等。
若气滯甚者加檀香或降香;
挟外感者加苏叶;
有湿阻苔腻者加苍术、川朴;
偏热者去川芎,加鲜生地;
便溏者去生地、桃仁,加苍白术等。
对药物剂量也随证之轻重而增减,如川芎散风理气、活血化瘀,分别治胁痛、疗胸痹、散血积、愈头风,用量也有 4.5 克、9 克, 15 克乃至30 克不等。
颜德馨教授临证60余年,倡导“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之说,认为气血以流畅为贵,若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辨证观点,治疗上尤为
推崇血府逐瘀汤,善用该方治疗疑难杂症。
按:博采众方,为了更好的提高疗效![祈祷] #中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5276(2003)08-1247-02中图分类号:R249.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3-02-10颜德馨教授从气血失调辨治失眠的经验杨志敏老膺荣汤湘江指导:颜德馨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10120,广东广州//第一作者女,1966年生,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关键词:颜德馨;气血失调;辨治颜德馨教授颜德馨,男,生于1920年,江苏丹阳人。
幼承尊翁名中医颜亦鲁,1939年夏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
历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评审会委员、中国铁道学会中医药分会会长等职。
现任同济大学教授、同济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附属铁路医院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医心脑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上海市名中医。
曾荣获上海市第三届医学荣誉奖和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成就贡献奖及美国名人传记学会20世纪成就奖。
颜德馨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主持的/瘀血与衰老0科研项目,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根据颜氏学说拍摄的5抗衰老6科教片,参加国际生命科学电影展览获奖。
已出版5餐芝、轩医集6等10余部著作,其中5衰老和瘀血6一书英文版在全世界发行。
多次去美国、加拿大、泰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及港、台等地讲学。
历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有些论文曾获国际会议金奖。
1999年用奖金和稿费建立了/颜德馨中医人才奖励基金会0,隔年评奖一次,影响深远。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工作学习繁重,失眠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大城市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据流行病学调查,美国人群中失眠发病率为32%~ 35%,英国为10%~14%,日本为20%。
国内目前尚缺乏社区人群的大样本调查,对失眠的发病率缺乏确切的数据,但根据临床医生估计至少大于10%,于守臣等通过对黑龙江省6个城市、4种职业人群11432人睡眠障碍的流行学调查,发现睡眠障碍以失眠症为主要类型,占97.5%。
笔者使用主题词法分阶段检索CBM1979~2001年国内有关失眠的科研文献,发现近年来失眠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不管是整个医学界还是中医学界,1995年到2001年所发表的失眠研究文献均占22年来同类文献总数的80%以上。
著名中医学家颜德馨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失眠的辨证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在对失眠的辨治历代源流和现状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理论体系。
笔者有幸跟随颜老学习,现将颜老辨治失眠的心得简要总结介绍如下。
失眠,中医又称为/不寐0、/不得眠0、/目不瞑0、/不得卧0等,早在5内经6中就对睡眠及失眠的生理病理进行了描述,首次明确该病与阴阳失调有关,/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0,是其生理特点,而/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0,是其病理特点,为后世医者论治失眠奠定了基础。
历代医家对失眠的病因及证治多有发挥。
虽主要从虚立论,但总不离乎气血。
颜老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经验提出/失眠从气血论治0的理论。
颜老认为当前失眠者每以情志、精神刺激为主因,病程缠绵,根据其临床整个演变过程,概括其病机,总由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和所致,所以调整脏腑气血阴阳是治疗的关键,必须贯彻治疗的始终。
颜老对当前失眠的病因病机提出了动态的认识:当前人们所承受的工作、学习及家庭压力较前急剧增加,心理负担比较沉重。
尤其在烦嚣的大城市里,人们大多心身疲累,精神心理容易波动;当心理波动超过自身调节的范围就引起情志异常。
喜、怒、忧、悲、思、恐、惊七情过用,则引起气血失调,阴阳乖乱,而导致心神被扰产生失眠。
具体地说,失眠患者多因情志不遂,肝失条达,疏泄不能,气机郁结、肝用太过,魂不入肝,而导致失眠。
气结不舒,郁久化热,所谓/气有余便是火0,火扰心神,失眠更为严重。
气滞日久,血运不畅,则血停凝瘀,或郁火灼络,煎熬液血,均可导致经络瘀痹,心神失养,睡眠愈发不安。
一方面郁火炽盛,则伤气耗血;另一方面脉络痹阻日久,则阻碍新生,气血化生无力,导致气血两虚,心神失养愈甚,失眠经年不愈。
由于难以忍受无法有效休息而带来的痛苦,不少患者对失眠有程度不一的恐惧和焦虑心理,进而导致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及心理调节能力下降。
若不良情志刺激难以排遣,或反复发生,则患者肝失疏泄,气血失调,阴阳逆乱,心神不宁的过程就一再发生。
/郁致失眠,失眠致郁0。
循环不绝,最终病情顽固难愈。
还有部分病者素有气滞、血瘀、气血虚弱的体质基础,其病情则更加沉重。
失眠患者不仅有入睡困难、早醒、易醒难续、噩梦纷纭等睡眠状况的异常,还可见神疲怠倦、头痛头昏、健忘,耳鸣、心悸易惊、胸闷胁胀、抑郁寡欢、心烦暴躁、面目黧黑等气血失调的相关体征。
女性患者更多有月经紊乱的情况。
总的来说,失眠是由于阴阳失调引起的;而气属阳,血属阴,阴阳失调具体表现为气血失调。
因此,颜老认为气血失调贯穿于失眠症的整个过程,是其主要的病理矛盾,也是其发病和加重的机制。
其病性初期邪实为主,继而部分患者因实致虚,可见虚实夹杂,后期则以正虚主。
一方面,由于失眠各阶段正邪盛虚不尽相同,某种固定#1247#中医药学刊2003年8月第21卷第8期中华名医经典的方药难以照顾周全;另一方面,贯彻整个病程的气血失调基本矛盾的提示不必将治则分解过细。
颜老据此提出以气血失调立论,提出以/衡法0)))调和气血为大法,分阶段动态辨证论治失眠的观点。
根据临床表现,失眠可分为肝郁气结、气郁化火、气滞血瘀、气血两虚4型,也即4个不同的阶段。
治疗可谨守各阶段病机,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¹肝郁气结型:除失眠外,尚可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善太息,舌苔薄,脉弦。
本阶段以邪实为主,故治宜疏肝理气,解郁宁神,同时多有肝郁化热的病变趋势。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丹栀逍遥散疏肝之用,柔肝之体,清肝之热,临证可酌加灯心、竹叶以散烦;龟板、女贞子等以养肝阴助阴入阳。
º气郁化火型:除失眠外,尚可见头晕头胀,心烦易怒,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尿黄,或痰黄口臭,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或滑数。
此乃/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0。
阳浮上越,邪实标盛,急当治标,若专事苦寒泄火,将致气血凝结,郁火愈盛。
当予疏发气机,清肝泻火,佐以重镇安神,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本方取小柴胡汤清泄肝郁,配以龙骨、牡蛎镇肝安神,可燮和阴阳,行气泄火,临证时,铅丹可以用代赭石易之,人参可用党参代用,可酌加莲子心、卷心竹叶以泄心,取实则泄子之意。
»气滞血瘀型:除失眠外,尚可见头痛胸痛,或胁部刺痛,目眶黧黑,面部褐斑,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迂曲、延长、怒张,脉涩或细。
病多虚实夹杂,宜疏肝调血,活血以祛瘀,养血以安神,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本方为清代王清任所创,他在5医林改错6中云:/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0又云:/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
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付可除根0。
临床验之,确有奇效。
方中以四逆散理气疏肝,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配以桔梗引气上升,牛膝导血下行,一升一降,交通阴阳。
视具体情况可加磁石以重镇定魂;若大便质烂,去生地,加苍术。
¼气血两虚型:除失眠外,尚可见心悸健忘,胆怯易惊,神疲食少,头昏目眩,面色少华,气短自汗,肢体倦怠,舌淡苔薄,脉细。
此时正气亏损,心脾肝气血赢弱,上下交损,治取中焦,立法益气补血,健脾养神,佐以柔肝疏肝,用归脾汤加减。
薛己化裁后的归脾汤,曾被张景岳录入5景岳全书6中治疗失眠。
后经无数医家验证确有补养气血,安神助眠的良效,临床施用时可酌加夜交藤、柏子仁,另外木香不可多用,3~5g为宜。
此外,气血失调,尚可导致痰浊产生,痹阻心窍,或化热扰动心神。
此时,可视体质虚实,选用黄连温胆汤或十味温胆汤祛除痰浊以治标,一待痰浊得去,仍当以调和气血治本为法。
颜老在治疗失眠症时,以/衡法0调和气血,善于治理气和血的平衡,谨守气血以流通为贵的特点,遵循/木郁达之,火郁发之,泻其有余,补其不足0的原则。
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临床习加用治/气0药如柴胡、枳壳、桔梗、黄芪、香附等;治/血0药常用丹参、川芎、赤芍、蒲黄的。
并喜用具有引药入经或助眠安神的药味及药对,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如:黄连入心经,于方中少量佐用,可清心安神,而无苦寒伤阴之弊;百合养心兼补肝气,有安神之功;黄连合肉桂(交泰丸)交通心肾,即济水火以安神;夏枯草和半夏协调阴阳以助眠;合欢皮(或合欢花)与夜交藤解郁养血以助眠;石菖蒲配远志,以石菖蒲辛苦而温,通窍补心;远志味苦泻热,能通肾气上达于心。
另外,颜老提出用药当中病为贵,过用刚烈峻猛及阴柔滋腻之品,可伤及气机或碍滞血运,对治疗不利。
调和阴阳气血也应以平衡为宜,不可偏执一端而过用重镇潜阳,以免阻碍清阳舒展。
总之,4型辨治均不离调和气血的宗旨,具有共性;同时又针对不同阶段动态辨治。
既有章可循,也不僵化呆板,颇利于领会掌握和临床使用。
1例一2苏某某,男,42岁,2002年1月8日初诊。
患者以失眠2年余为主诉求诊。
因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引起。
曾在外院辗转治疗,诊断为睡眠障碍或抑郁证,服用罗拉、宁心宝、六味地黄丸等药,症状未见好转,每于情志不遂时加甚,自觉十分痛苦。
刻下每晚上床后2小时尚无法入眠,甚则彻夜难眠,入睡后易醒,醒后1~2小时也难以续睡,每晚上睡眠不足2小时,且噩梦纷纭。
白天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伴有心悸、耳鸣、寡欢抑郁,烦躁易怒,胆怯易惊,纳差,饭后饱胀,便秘,性欲低下。
面色晦暗,舌质暗淡红,苔薄白,脉细涩。
证属情志内伤,肝失条达,气滞血瘀。
治宜疏肝调血,活血祛瘀,养血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用桃仁12g,红花9g,川芎15g,当归15g,赤芍15g,生地15g,柴胡9g,桔梗9g,枳壳9g,牛膝15g,甘草8g,龟板(先煎)15g,黄连3g。
每日1剂,水煎服。
嘱停服罗拉等药。
1月15日复诊,上方服用7剂后,1小时内即能入睡,醒后易续睡,每晚可睡3~4小时,已无噩梦,抑郁烦躁不明显,仍胆怯,纳可便软,自觉工作效率大增,舌脉同前。
药已中病,原方再进7剂。
1月22日三诊,半小时即能入睡,醒后易续睡,每晚可睡5~6小时,已无噩梦,抑郁烦躁消失,尚余少许胆怯,已经恢复正常工作,纳佳便软,性欲同前,面色舌脉好转,原方去生地加石菖蒲9g,再服7剂。
1月29日四诊时睡眠完全正常,无胆怯,性欲明显改善,面色已呈红黄保要不复素,晦暗全消,舌淡红稍暗,脉细。
上方去黄连,加女贞子20g,再服7剂巩固疗效后停药观察,3个月后随访,称睡眠一直正常,未再求助药物,且精力倍前,容貌大改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