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民俗志
人类学田野工作的方法论意义及其对民俗志写作的启示

Vo 1 . 42 NO .2
人 类 学 田野 工 作 的 方 法论 意义 及 其对 民俗 志 写 作 的 启 示
博 日吉 汗 卓 娜 ,全信 子
( 1 . 中 国社 会科 学 院 研 究 生 院 ,北 京 1 0 2 4 8 8 ; 2 .延 边 大 学 人 文 社 会 科 学学 院 ,吉林 延 吉 3 3 0 0 2 )
点, 可 以说 , 两 个学 科 有着 广 阔的交 叉 研 究 领域 、 共 享 的 田野 平 台。两 个 学科 在 研 究 领 域上 相 互 交叉 、 渗透, 在 研究 方法 和学术 理念上 相互 影响 , 而学科 之
学 术理 念 , 以及 深层 的学 科 共识 。 田野 工作 不 仅 是 人类 学 的主要研 究 方法 , 也是 人 类 学 者认 识外 在 生
民俗学是一门现在的学科它的主要资料来源是仍存在于民间的活的民俗事象这是一种既具有历史传承性又表现为现实形态的民俗资料因此民俗资料的搜集483对民俗的研究既要关注文献中的民俗更要关注活着的民俗关注民俗文化的现实境遇和当代发展既往的研究把民俗作为一种文化遗存加以研究而具有现实取向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当代中国处于一个由传统到现代的特殊转型时期民俗在发生着剧烈的动荡和变迁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民俗学工作者都应该对当下的民俗以及民俗主体进行积极的关怀任何学科的发展都不能背离社会时代发展的需求学术研究走出象牙塔经世致用关注现实民生在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的实践中求得学科的发展对主位观点的重视在由研究对象与研究者构成的研究与被研究的关系中人类学发展出主位与客位一组概念简单地客位则是研究者调查者从自身的观点出发对事情的解释人类学强调的参与观察就是主张研究者全身心投入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之中以当地人的角度观察并理解文化事项及其行动的意义梳理其整个的文化脉络并加以诠释任何民俗文化都属于创造它承载它享用它的主体我们在对民俗事项进行分析解释并给出自己观点的同时应该注意倾听民众自己的解释避免把民俗事项从民众中抽离出来悬置民众对问题的理解和解释就俗记俗的做法只会隔断民俗主体和民俗之间的血肉联系从而使民俗显得毫无生命力现代民俗志应该兼顾研究主体和民俗主体的观点和意识对主位观点的重视同样适用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要尊重民族自身的道路选择和现实的生存方式任何美好的主观愿望都不能代替作为文化主体的民族自身的道路选择注意发挥原住民族的主体性倾听他们的声音代庖一厢情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做具体的民俗志在民族志作品中通常在开篇中都有调查者对田野地点时间和调查过程的详细介绍和描述点何处和时间什么时候多久实际上是衡量人类学研究者研究质量的关键指标对田野地点和时间的明确交代亦成为研究者自己所进行的研究的合法性和可靠性的证据但我们常会看到缺乏具体语境的民俗文本这些民俗文本好像适合于所有地区和人群但实际上可能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文本时间被调查者的情况我们也看不到民俗学家与民俗主体之间的田野关系见不到民俗学家在田野中的身影而这些恰恰是民俗文本赖以存在的语境样的民俗文本其学术价值甚至是资料价值值得质如果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强调的是因地域空间不同而造成的风气习俗人情世事的差异那么对民俗文化变迁的关注则是基于历史维度的考察因而民俗学
民俗学、民间文学专业学生精读书目

1. E.霍布斯鲍姆、T.兰杰:《传统的发明》,顾杭、庞冠群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
2.V. 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学》,贾放译,中华书局,2006年。
3.埃文斯-普里查德:《努尔人》,褚建芳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
4.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东、汲喆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5.巴赫金:《拉伯雷研究》,李兆林、夏忠宪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6.陈高华、徐吉军:《中国风俗通史》(分卷本,共11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2005年。
7.从翰香:《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8.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9.董晓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11.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
12.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13.弗雷泽:《金枝》,徐育新等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
14.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进入路径》,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
15.顾颉刚:《顾颉刚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16.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7.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
18.柯文:《历史三调:作为历史、事件和经历的义和团》,杜继东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19.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韩莉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
20.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王海龙、张家瑄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21.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陈兼、刘昶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URP项目

2009年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URP)项目目录一、社会学系URP项目1、北京地区民间花会组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孙庆忠2、京郊生态保护区农民生计问题研究张蓉3、北京民间手工艺人社会生活史调查赵旭东4、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变迁研究候玉峰5、八家村的拾荒者熊春文二、外语系URP项目1、以大学英语为核心的中英双语平行语料库构建王智杰2、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李争鸣3、中英大学生作文特征的对比与分析姜红、郅红、王智杰等三、法学系URP项目181、行政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研究高瑞琴2、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杨述兴3、农村土地纠纷解决机制研究胡震4、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研究肖鹏5、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葛敏6、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研究李玉梅7、刑事审前程序研究瓮怡洁8、乡村产权房的解决路径研究徐学英9、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研究于华江10、隐私权的刑法保护研究张雅11、国际贸易食品安全壁垒法律问题研究周超四、传播学系URP项目1、刻画艺术家生平的传记类电影的创新性研究徐晓村2、农民工媒介接触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为例安文军3、科技电视传播理论分析旷宗仁五、农村区域发展系URP项目1、我国农村地区环境变化对人口健康的影响研究陆继霞2、中国农村婚姻行为变迁——以河北省易县碾子沟村为例唐丽霞3、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研究——以北京海淀区为例徐秀丽4、农村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研究于乐荣5、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状况案例研究董强6、关于农村环境与健康问题的调查——以北京地区溪翁庄镇为例刘启明一、社会学系URP项目3、北京民间手工艺人社会生活史调查赵旭东4、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变迁研究候玉峰二、外语系URP项目2、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杨述兴3、农村土地纠纷解决机制研究胡震6、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研究李玉梅四、传播学系URP项目2、农民工媒介接触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为例安文军五、农村区域发展系URP项目5、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状况案例研究董强。
民俗学专业所需书籍2013-9-26

阅读书目选择标准:1.尽量选择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等知名出版社出的书。
2.尽量选择行家名家所著、所译及所编著作。
3.发行量大,深受欢迎的著作(可上当当网、京东商城等网店搜索)听其名。
4.并阅读书目内容介绍,看是否做到名实相符。
观其实。
《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中国地方志集成》《古今图书集成》《续修四库全书》《十通》(浙江古籍出版社)《续资治通鉴》(中华书局)《二十五史》(中华书局)宋四大类书:《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艺文类聚》《初学记》《北堂书抄》和《白孔六帖》。
《大唐创业起居注》《大唐西域记》《唐六典》《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城志》读史方舆纪要(全12册)《舆地纪胜》《贞观政要》《挥麈录》《东东京梦华录》会要类丛书:朱铭盘《西晋会要》、《三国会要》《宋会要》、《齐会要》、《梁会要》、《汉会要》、《唐会要》、《宋会要辑稿》(8本)、《明会要》、《清史稿》牟钟鉴:中国宗教通史(修订版)(上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铭铭:【走在乡土上:历史人类学札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代人类学》(美)威廉·A·哈维兰著;王铭铭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裂缝间的桥-王铭铭解读摩尔根《古代社会》,王铭铭山东人民出版社朱海滨.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朱海滨.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近世浙江民间信仰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2.00岭南文库系列丛书:《岭南文化》、《岭南历代诗选》、《排瑶历史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等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黎族简史,(广东人民出版社)壮族简史,苗族简史,瑶族简史,侗族简史等《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省歌谣卷、谚语卷、故事卷)《中国民间音乐三套集成》(各省民歌卷、曲艺卷、戏曲卷)《广东通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
山东大学2019博士学位研究生复试及拟录取情况汇总表

014|儒学高等研究院(盖章) 制表日期:2019-05-29考生编号考 生姓 名考试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最终成绩是否拟录取录取专业导师姓名录取类别备注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研究方向导师ID104229101101135何刚刚公开招考59.090.783.52是(010102)中国哲学黄玉顺非定向83.087.0(03)儒学与西方哲学、伦理学比较研究104229101101137杨谦公开招考67.089.883.4是(010102)中国哲学颜炳罡非定向85.079.0(05)宋明理学104229101101153肖艳歌公开招考65.092.685.3是(010102)中国哲学颜炳罡非定向78.091.0(01)儒家哲学104229101101157姚莺歌公开招考75.094.490.37是(010102)中国哲学翟奎凤非定向90.094.0(05)宋明理学104229101101162秦超公开招考61.088.681.47是(010102)中国哲学姚中秋定向84.078.0(07)经学104229519900309李伟申请考核71.087.881.15是(010102)中国哲学曾振宇非定向90.062.0(01)儒家哲学2019-104229519900314刘飞飞申请考核79.089.286.9是(010102)中国哲学许嘉璐非定向91.083.0(01)儒家哲学2019-104229519900328曲斌申请考核66.085.877.13是(010102)中国哲学陈来非定向70.069.0(05)宋明理学2019-104229519900331曾燚申请考核64.088.682.43是(010102)中国哲学沈顺福非定向92.071.0(01)儒家哲学2019-104229101101173韩雪春公开招考73.096.487.87是(030304)民俗学王加华非定向85.080.0(03)田野民俗志104229519900312杨来来申请考核72.090.085.2是(050101)文艺学戚良德非定向76.092.0(01)《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2019-104229101101182刘尚公开招考75.090.284.93是(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杜泽逊非定向77.087.0(05)版本目录与文献整理104229101101184曹景年公开招考88.084.883.73是(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杜泽逊定向77.083.0(05)版本目录与文献整理104229101101189陈伟公开招考57.084.277.93是(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杜泽逊非定向73.085.0(05)版本目录与文献整理104229101101198葛恒新公开招考60.086.277.77是(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刘心明非定向77.071.0(06)中国古代石刻文献研究104229101101205靳亚萍公开招考67.087.680.8是(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王承略非定向83.072.0(02)文史文献研究(先秦两汉文献与文学)104229101101217宋恩来公开招考70.088.484.03是(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郑杰文非定向78.091.0(02)文史文献研究(先秦两汉文献与文学)104229519900333宋雅娴申请考核67.091.287.15是(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刘心明非定向90.090.0(03)汉籍与汉学研究104229519900334裴苏皖申请考核76.089.085.83是(050105)中国古代文学赵睿才非定向88.083.0(01)唐宋文学2019-104229519900480张其秀申请考核79.090.887.35是(050105)中国古代文学孙微非定向88.084.0(01)唐宋文学2019-104229101101220荀朋星公开招考70.095.486.2是(0501Z1)中国民间文学刘宗迪非定向83.078.0(01)中国民间文学史论104229101101225倪慧丽公开招考71.079.6779.67是(060200)中国史陈峰非定向86.082.0(01)史学理论104229101101226王超群公开招考82.085.6784.17是(060200)中国史陈峰非定向86.080.0(01)史学理论学院复试领导小组组长签名:014|儒学高等研究院(盖章) 制表日期:2019-05-29考生编号考 生姓 名考试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最终成绩是否拟录取录取专业导师姓名录取类别备注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研究方向导师ID104229101101229刘艳公开招考69.073.6775.5是(060200)中国史王学典定向75.088.0(01)史学理论学院复试领导小组组长签名:。
民俗学阅读书目

民俗学硕士研究生重点阅读书目周星主编.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研究方法.商务印书馆,2006.孟慧英.西方民俗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乌丙安.民俗学原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段宝林:中国民间文艺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过伟等主编.台湾民间文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本尼迪克特著,王炜等译.文化模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爱德华·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英】弗雷泽:金枝(上下册).汪培基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美】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的存在.晏可佳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张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刘其伟:文化人类学.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林耀华: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宋蜀华、陈克进:中国民族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黄淑娉等.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董晓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过伟:中华民间文学民俗学二十六名家.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美)布鲁范德著,李扬译:美国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美)理查德•鲍曼著,杨利慧、安德明译: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曲彦斌.民俗语言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黄涛: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10.陈建宪等:民俗文化与创意产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林继富:民间叙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江帆:民间口承叙事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陈建宪:文学人类学教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重要期刊:《民俗研究》(季刊),山东大学。
《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参考书目

《人类学研究方法》参考书目肖峰:《从哲学看符号》,中国人民大学1989年。
杨堃:《民族学调查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文物出版社1996年。
费孝通:《社会调查自白》,知识出版社1985年。
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五十年》,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
费孝通:《行行复行行》,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
费孝通:《从实求知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林耀华:《从书斋到田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年。
李亦园:《田野图像——我的人类学研究生涯》,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
郝时远主编:《田野调查实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江帆:《民俗学田野作业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
黄晓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
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瞿铁鹏:《马克思社会研究方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美)福勤著、周济等译:《科学方法发展史略》,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
(英)奈杰尔·巴西著,何颖怡译:《天真的人类学家——小泥屋笔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中国人民出版社1988年。
洪彦林:《论调查研究》,求实出版社1984年。
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2000年。
费孝通:《云南三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王铭铭:《社区的历程;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美)黄树民著:《林村的故事》,素兰等译,三联书店2002年。
(美)郝瑞著,巴莫阿依等译:《田野中的族群关系与民族认同》,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民间文学概论 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民间文学概论》是对民间口承文学的范围、特征、价值、体裁及各种具体形态作品进行综合性研究和专题性分析相结合的基础理论学科。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价值及其与人文学科和作家文学的关系,掌握民间文学的范围、基本特征、体裁分类方法等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兴趣和搜集整理、调查研究的基本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民间文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由综合理论、专题分析和作品阅读三部分组成。
综合理论,主要讲授民间文学的源流论、创作论、类型论、特征论、关系论、功能论、价值论、传承论、鉴赏论及史学理论等。
专题分析,主要讲授民间文学类型中的散体类型(神话、传说、故事)、韵体类型(民间歌谣、史诗、谜语、谚语等)、散韵合体类型(评话类、相声类、快板类、鼓曲类及少数民族曲种)等各种体裁的具体研究。
作品阅读,主要结合田野调查和文化语境分析一些代表性民间文学作品的内涵特质、产生流播与价值意义等。
(四)教学时数总授课54学时。
其中:综合理论与作品阅读:26学时;专题分析:28学时。
(五)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导向,以课堂讨论、课外阅读、田野作业为辅助,将课堂教学与文化现实联系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对口头传承文学的认知研究能力和文化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通过田野作业或视频形式观摩分析民间文学传承状况,通过课程作1.你认为分析语境构成体系的七大元素对研究民间文学有何重大意义?2.鲍曼的表演理论主要有哪些观点?阅读参考书:1.户晓辉著:《现代性与民间文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吕微、安德明编:《民间叙事的多样性》,学苑出版社2006年版。
3.(美)鲍曼著,杨利慧,安德明译:《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十四章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教学要点:讲授田野作业的原则要领,掌握田野作业的形式技巧与文本写定的科学方法,适当进行田野作业和文本写定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确定合适的调查主题
• 寻找“有意义的问题”不仅对学术界增长知识和 寻找“有意义的问题” 实践界解决问题有实际的价值, 实践界解决问题有实际的价值,而且对研究本身 具有十分重要和持久的意义。 具有十分重要和持久的意义。 • “有意义的问题”不仅可以提出新的看待事物、 有意义的问题”不仅可以提出新的看待事物、 改进现状的角度, 改进现状的角度,而且可以再精神上激励研究者 本人从事此项研究工作。 本人从事此项研究工作。 • 一项质的研究往往需要研究者投入较长的时间、 一项质的研究往往需要研究者投入较长的时间、 较多的精力和较大的财力, 较多的精力和较大的财力,而且研究的过程可能 十分的枯燥、艰难;因此, 十分的枯燥、艰难;因此,要成功地进行一项质 的研究,除了条件、信念和意志以外, 的研究,除了条件、信念和意志以外,还需要研 究者个人的兴趣来支撑。 究者个人的兴趣来支撑。
• 董晓萍.田野民俗志 第九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69. 董晓萍 田野民俗志.第九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田野民俗志 第九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田野工作前的准备
• 第一个问题是根本,现代田野理论认为,田野作 第一个问题是根本,现代田野理论认为, 业的方向,是要了解自我文化以外的文化 了解自我文化以外的文化, 业的方向,是要了解自我文化以外的文化,并为 此阐释某些理论假说, 此阐释某些理论假说,它们或许是很深奥的问题 也或许是很简单的问题,但不管怎样, ,也或许是很简单的问题,但不管怎样,田野之 解决这些问题做出贡献 行都必须对解决这些问题做出贡献,才有意义, 行都必须对解决这些问题做出贡献,才有意义, 而不能只为了搜集资料去做田野, 而不能只为了搜集资料去做田野,更不能为了田 野而田野。 野而田野。 • 一旦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就要制订相应的计划, 一旦明确了研究的目标 就要制订相应的计划, 研究的目标, 即解决去何处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各种准备。 去何处的问题 即解决去何处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各种准备。有 了尽量周到的前期准备, 了尽量周到的前期准备,才能保证田野作业的顺 利进行。 利进行。
二、确定合适的调查主题
以小见大型 • 试论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以上海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为例 以上海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为例 • “非遗”保护的自主性、本真性、整体性 非遗”保护的自主性、本真性、 研究——一甘肃西和乞巧民俗考察为例 研究——一甘肃西和乞巧民俗考察为例 • “非遗”保护过程中民间角色与政府作用 非遗” 的探讨——以天水太昊伏羲祭奠为例 的探讨 以天水太昊伏羲祭奠为例 • 民俗主题公园的民俗展示 民俗主题公园的民俗展示——以锦绣中华 以锦绣中华 民俗村为例 • ♫
二、确定合适的调查主题
(二)学术需要循序渐进,厚积薄发, 学术需要循序渐进,厚积薄发, 这一点是确定研究主题的第一要诀。 这一点是确定研究主题的第一要诀。
• • • • • • • 选题一: 选题一:世界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性人类学 选题一: 选题一:女性人类学研究综述 选题三: 选题三:女性人类学研究的几个重点 选题四:外出务工对性别分工的影响研究 选题四: 选题六 选题六:某高校大学女生价值观调查 选题六: 选题六:某某学者对女性人类学的贡献 选题七 选题七:某某书的书评
• 董晓萍.田野民俗志 第九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67. 董晓萍 田野民俗志.第九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田野民俗志 第九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田野工作前的准备
• 民俗学者需要长时间地了解被研究对象, 民俗学者需要长时间地了解被研究对象, 而田野前的准备工作会很长, 而田野前的准备工作会很长,包括从选题 案头准备,到集中研究某一具体问题。 、案头准备,到集中研究某一具体问题。 • 田野作业的准备工作,主要解决两个基本 田野作业的准备工作, 问题, 为什么做田野和到哪里做田野。 问题,即为什么做田野和到哪里做田野。
二、确定合适的调查主题
(三)很关键的一条,要有创新 很关键的一条,
• 创新有几个层次和几种模式:理论创新( 创新有几个层次和几种模式:理论创新( 比如用进化论学派或者功能学派研究亲属 制度)、方法创新( )、方法创新 制度)、方法创新(比如历史学和历史人 类学)、视角创新( )、视角创新 类学)、视角创新(比如站在女性视角研 )、对 究……)、对新事物、新现象、新群体、 )、 新事物、新现象、新群体、 新时尚、新观念、新著作等等的研究 等等的研究, 新时尚、新观念、新著作等等的研究,这 也是创新。 也是创新。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
(二)保持开放、灵活的研究态度。 保持开放、灵活的研究态度。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研究现象的范围应该比较宽 以免排除掉其他重要的可能性。 泛,以免排除掉其他重要的可能性。研究 开始之后,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 开始之后,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可以逐 步缩小研究范围。不断聚焦,随机应变, 步缩小研究范围。不断聚焦,随机应变, 随过程的变化不断调整镜头, 随过程的变化不断调整镜头,缩小聚焦的 范围。 范围。
• 陈向明:质性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陈向明:质性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 第五章.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78页.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第 页
二、确定合适的调查主题
• 没有意义的问题
• 研究者为了某种学术或其他方面的需要自己凭空 杜撰出来的问题——对看待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 杜撰出来的问题 对看待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没有密切的关联,特别是对被研究者的 实际问题没有密切的关联, 实际“问题” 实际“问题”没有多少帮助 • 或者为了证实自己的假设以说服别人而不得不进 行的、自己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对人类知识 行的、自己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 对人类知识 的增长没有实质性的贡献
田野工作前的准备 (一)
民俗志与田野调查
田野工作前的准备
• 田野作业的出行应该是有备而来的,否则 田野作业的出行应该是有备而来的, 学者就不会为之产生学术上的兴奋, 学者就不会为之产生学术上的兴奋,还会 感到花钱费时、消耗精力和体力, 感到花钱费时、消耗精力和体力,又停下 了个人的阅读和写作计划打乱了日常生活 的规律,得不偿失。 的规律,得不偿失。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
• • • • • 我的研究兴趣究竟在哪里? 我的研究兴趣究竟在哪里? 哪些方面的问题能够使我兴奋起来, 哪些方面的问题能够使我兴奋起来,一想起来就 激动不已? 激动不已? 为什么我会对这些问题如此感兴趣? 为什么我会对这些问题如此感兴趣? 这些问题与其他哪些方面的问题有关系?它们之 这些问题与其他哪些方面的问题有关系? 间是什么关系? 间是什么关系? 在这些问题之上和之外是否存在我更加关心的问 题? 我提出这些问题是否与我自己的‘终极关怀’ 我提出这些问题是否与我自己的‘终极关怀’有 关系?有什么关系? 关系?有什么关系?
二、确定合适的调查主题
就事论事型 • 泰山红门宫民间信仰 的调查与研究 • 西方汉学家对泰山信仰 研究述论 西方汉学家对泰山信仰 • 北京胡同旅游 调查研究 • 武则天传说 的民俗文化研究 • 张恨水小说 的民间叙事性研究 • 牡丹民俗 的文化意象研究 • 中国工匠巫术 源流考论 • 烟台渔村 的禁忌习俗
• 董晓萍.田野民俗志 第九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69. 董晓萍 田野民俗志.第九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田野民俗的现象 • 二、确定调查的主题 • 三、选择调查点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
• 一个研究的问题总是来自一定的研究现象 ,因此我们在选择具体的研究问题之前首 先需要确定自己的研究现象 研究现象。 先需要确定自己的研究现象。 • 所谓“研究现象”指的是研究者希望集中 所谓“研究现象” 了解的人、事件、行为过程、意义的综合 了解的人、事件、行为过程、意义的综合 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将要涉及的领域范围 ,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将要涉及的领域范围 与研究的问题相比, 。与研究的问题相比,研究现象更加宽泛 一些。 一些。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
(三)注意不要把自己一些没有经过检验的 前设” “前设”塞到研究对象的表述之中 我们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表述时, 我们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表述时,要注意 避免自己或社会上某些人想当然的前设。 避免自己或社会上某些人想当然的前设。 (四)研究现象在现有的条件下是否可行 时间、精力、 时间、精力、财力 ♫
• 我真的对这个主题(村庄、数据收集方法)感兴 我真的对这个主题(村庄、数据收集方法) 趣吗,通过这个研究我想了解什么? 趣吗,通过这个研究我想了解什么? • 我对这个研究主题中的那些方面特别感兴趣?这 我对这个研究主题中的那些方面特别感兴趣? 些方面我还有什么不知道而又确实想知道的? 些方面我还有什么不知道而又确实想知道的? • 调查这个主题能得到足够的资源吗?(针对这样 调查这个主题能得到足够的资源吗?( ?(针对这样 一个调查群体而言?运用这样一种调查方法?) 一个调查群体而言?运用这样一种调查方法?) • 我的研究结果有可能对什么疑问作出回答? 我的研究结果有可能对什么疑问作出回答 结果有可能对什么疑问作出回答? • 这项研究对被研究者有什么意义,他们可以如何 这项研究对被研究者有什么意义, 从中受益? 从中受益?
二、确定合适的调查主题
• “有意义的问题”往往比“没有意义的问题”更 有意义的问题”往往比“没有意义的问题” 容易引起和保持研究者的兴趣, 容易引起和保持研究者的兴趣,使他们虽含辛茹 苦但却乐此不疲。因此,在研究设计时, 苦但却乐此不疲。因此,在研究设计时,我们应 该认真的反省自己,对自己尽量地坦率、诚实, 该认真的反省自己,对自己尽量地坦率、诚实, 努力找到一个有意义的、自己确实感兴趣的、 努力找到一个有意义的、自己确实感兴趣的、而 且能在长时间内保持兴趣的研究问题。 且能在长时间内保持兴趣的研究问题。
• 陈向明:质性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陈向明:质性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 第五章.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76页.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第 页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