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体设计

景观水体设计
景观水体设计

城市绿化美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景观的最有效措施和手段。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深入,城市园林绿地所具有的生态环境、景观美化、游览休憩三大功能日益突出,各地出现了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景观为目的的大规模绿地建设工程;以种植观赏植物为主要手段的靓丽工程;以三大功能相融合、多种类型的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工程。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要求城市绿化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创建优美景观,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概况

新昌县地近浙东沿海,多为山地、丘陵、河谷,地表起伏变异大,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境内植被丰富,树木种类繁多。县城位为县之西北部,地势较低,有全县三大主流之一的新昌江自东至西贯穿整个城区。建成区面积较小,约11.4平方公里,呈狭长的带状。南北两侧为青山,植被茂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建设园林城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近几年来,县各级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园林绿化建设,以创建园林城市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精神,为城区园林绿化作了大量工作。相继建成江滨公园(图1)、休闲广场(图2)、五马公园、三停山公园(图3)等公共绿地,为市民提供了娱乐、休闲,健身的场所,改善了市民的城市生活,丰富了城市文化;建成了南北大道(图4)、环城南路(图5)、阳光路等景观大道,疏缓了交通,美化了街景;建成南明花园、星星花园、东方花园、望湖新村等许多高档次的住宅区,环境优美,采用封闭式的物业管理,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在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发展园林绿化企业,目前已有近十家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最高的为园林绿化一级。据初步统计,现建成区绿地率为35.3 % ,绿化覆盖率为39.3%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8.85平方米。

如何做好城市园林绿化

2006年4月15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全国性会议上作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城市绿化工作的新局面》的报告。提出了“十一五”城市绿化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以及完成任务应把握的几个方面。当前城市绿化应此报告精神为指导,结合本县实际来做好园林绿化建设。新昌县城与其他多数城市相比,就园林绿化建设方面而言,有其独特的优势:地形,县城为狭长带状地形,建成区最宽处不足三千米;植被,两侧青山,植被丰富,长势旺盛;水系,以新昌江为主的多条河流贯穿整个县城,四周又不乏湖泊、水塘。就城区的生态环境而言,即使建成区内没有一棵绿色植物,所产生的“热岛效应”也没有其他多数城市明显。因此,本县的园林绿化建设要注重绿量,更应注重美化效果。大种乔木,形成浓荫,减少草坪、色块,要保证足够的绿色,又要留出硬质景观用地。为切实搞好本县城之城市园林绿化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绿化建设

一、维护和恢复城市水系

江、河、湖泊、沼泽都是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被誉为“自然之肾”。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要保护好湿地,合理利用湿地。

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脉,是大地景观生态的主要基础设施,污染、干旱断流和洪水是目前中国城市河流水系所面临的三大严重问题,而尤以污染最难解决,于是治理城市河流水系往往被当作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来对待。我县水污染也不容乐观,对于贯穿城区的主河流新昌江治污还没有彻底完成,但县委县府领导对此十分重视,几年前已与邻县嵊州联合治理,已初见成效。如果能彻底切断污染源,以新昌江自身的特点,恢复原有的清澈并不是难事。首先新昌江水来自于大量雨水的汇集,上游有中型水库,流水可以不断的淡化污染物;其次,新昌江有起伏多变的河床,丰富多样的基质或泥或沙或石,水流有急有缓,

可以逐步改善恢复水的自净能力形成多种多样的生境。

与新昌江相比,城区的里江溪,南明溪,石城溪,都很干净,可以说几乎没有污染,依然是水草从生,游鱼翔底;湖莲潭、城西湖等湖泊生境也很好。

二、滨水绿带建设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空气清新,视野开阔。在滨水区沿线应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在总体设计中应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性,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大规模的城市滨水区更新改造和开发过程中,还应充分尊重地域性特点,与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传统的滨水活动相结合。由于城市滨水区场所意义内容多样,我们可以从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中发掘,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

以新昌江为主的滨水的绿带建设,可分期、分段逐步实施,各段可各具特色,但应以绿化为主,乔、灌、草、花、地被相结合,滨水绿带还应注重亮化,即园林灯光配置,让白天、夜间各具特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新昌江两岸的绿化带宽度应不小于30米,分段设置一定的游憩设施,方便就近居民活动。在绿化景观设计中应点、线、面结合。线是指连续不断得以林荫道为主体的贯通脉络;点是指在这条线上重点观景场所或被观景对象,如重点建筑、重点环境小品、古树;面是指在这条主线上扩展开的活动绿化空间,如中心广场、公园等。现已建成江滨公园一期、二期,面积约8.86公顷。里江溪、南明溪、石城溪在防洪方面远没有新昌江突出,滨水绿带建设更应强调亲水性,在驳岸处理上可以灵活考虑,但因以自然叠石驳岸为主,在适当位置可以调节水位,增加水的自净作用。绿地宽度应大于10米,可建成游园林荫路形式,内可布置弯曲交错的林荫小路,设置小广场,修建凉亭、座椅,儿童游戏设施,在水边设置亲水园路、平台,观赏性雕塑等供市民休息娱乐,实际上起到小游园的作用。种植上可采用乔、灌、草与藤本植物相结合。

三、道路绿化及小广场建设

道路绿化主要有人行道绿化、隔离带绿化、街旁绿化及停车场绿化组成。它对丰富城市街道景观、净化空气,为行人提供绿荫,具有重要作用。街道绿化在不同的城市或不同的街道,绿化布置差别较大,就我县而言,多数街道人流量较大,空间较小,宜采用单排行道树,间距为5—7米,树池为1米×1米的方形。树种采用干直、冠大、树叶茂密、分枝点高、落叶期集中的乔木,如香樟、银杏、鹅掌秋等。一个街区最好选择同一个树种,保持树型、色彩等基本一致,如沃洲路两侧整齐的香樟,树冠交错,形成浓荫,效果很好。在少数街道人行道较宽,人流量不大,除种植行道树外,还可结合建筑特点,在人行道中间设计一些花坛(即要考虑绿化效果又要方便行人通过),来丰富、美化街景。如新昌城区主街道的阳光路两处树坛植以整齐的桂花、紫薇,夏季观花、秋季闻香,又可驻足休息。南北大道(图6)几处花坛植以加拿利海藻、草坪,四周配以塑钢护栏,简洁美观,这就是成功的典范。

就道路中间隔离带而言,目前多数城市在种植上以色块、球形或低矫灌木为主,是乎已成定格。其实在部分街道也可种植以大乔木为主,这样街景可能会单调一些,但从城市的生态效益、景观稳定性、养护费用等角度来讲可能更合理。

广场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由于城市功能上的要求而设置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围合而成,满足某种使用要求的公共活动空间,把道路看作是城市的风景线,则广场是风景线上最亮丽的点。道路和广场构成城市的骨架,也代表城市的特色。

在新昌城区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大面积的广场应少建或不建。提倡小广场建设,以更快捷的方式为市民提供公共的场所。小广场建造以商业街和居住楼密集的地段为主,满足市民工作之余的闲憩或逛街途中的小憩。广场尺度要小一些,做工要精致一些,层次要丰富一些亭,座椅等设施要多一些。植物种植应以乔木为主,保证视线通透。

四、居住区绿化建设

居住小区的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可以随时随地的享受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1、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

2、园林植物的选择与布置。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择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讲究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强调以绿为主,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另外,小区绿化还应注重立面绿化,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份空间增加美化、彩化的效果,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

我县在90年代,已经重视居住区绿化,当时建造的钟楼小区,湖莲潭小区,茶亭新村,鼓山新村等小区的生态效果很好。不足的是绿化带偏窄,乔、灌木离房子太近,影响采光。事实说明,在绿化带较窄的宅旁绿地种植乔木应植在近路一侧,形成林荫路更合适。近几年建设的多数住宅小区的绿化带变宽了,但乔灌木太少,草坪、球形植物太多。值得一提的是居住区绿化往往由房地产开发商配套,而开发商多数只注重绿地面积是否达标,对绿化效果不够重视,建成的绿化配套与原图纸设计相差甚远。有的居住区建造根本就没有绿化造景设计,完成建筑、道路后在留出的空地上铺以草坪,随意插上几棵小树,就算完事了。

五、公园建设

公园建设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主体,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满足市民健身、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因此建设好城市公园十分重要。结合我县城区用地紧张,人口密集的现状,留出一大片平地来建造综合性的大型公园是不大可能的,也没必要。公园建设应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合理利用城中、城两侧自然山体坡度小、山顶相对平坦开阔及山体植被丰富,景色优美等特点。通过对山体因地制宜的铺设石台阶,园路,建造休息平台、凉亭、座椅,安装健身器材,设置垃圾箱等来建造供市民游憩、健身的场所。有必要时也可配置供水供电系统,建造小卖部、电话亭、公厕等设施,植物种植以尽量保全原有山体植被的基础上适当添加适应性强的花灌木,如桂花、紫荆等。使山体生态美化效果更加突出。

2005年底完工的三停山公园是个很好的例子。三停山公园位于城南,以近三停山脚一块约五公顷缓坡为公园主体,在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及植被的基础上,以天然环保的材料建造了门球场,气排球场,多处休息平台,凉亭,公厕等,配以各种园林设施,营造了一个集娱乐、健身、休息于一体的天、地、人高度和谐的场所。此公园建造还融合了场所的历史文化,如园内之亭——“皆可亭”(图7)。亭有两处入口,匾悬两块,联配两付。一联作:

“昙光卓锡剡山,李白神游天姥,朱熹论理石溪,释仙儒三停是境;

逸少炼丹光鼓,支公放鹤沃洲,谢客开通驿路,风雅颂皆可斯亭。”

此联写的六位杰出的历史人物都在我县或隐居,或游憩,或留下不朽业迹;联中所记事件也是发生于我县。另一联作:

“瞻天姥云蒸霞蔚,听南明禅颂梵吟。”译为:在亭中极目远眺,可见天姥山之云霞明灭,无限风光;此亭与南明山大佛寺仅一丘之隔,如静下心来,当可听到大佛寺中做法事的禅颂、梵吟。

“皆可”即都认为好。故取名为“皆可亭”。

对于三停山上半部分主要做好组织游览道路,适当建设游览服务设施,点缀各类花灌木,丰富植物景观。发展山体公园将成为新昌城市公园建设的主流。三停山公园的建造是新昌城市山体公园建设的开端。

六、树种选择

1、基调树种选择:香樟、鹅掌揪、银杏、枫香、合欢、杜英等。

2、骨干树种选择:广玉兰、榉树、喜树、温地松、水杉、龙柏、浙江楠、杨梅、垂柳、沙朴、无患子、桂花、女贞、白玉兰、柿等。

3、一般性乔木:金钱松、雪松、池杉、罗汉松、柳杉、枇杷、石楠、深山含笑、苦槠、梧桐、山乌桕、枫杨、鸡爪槭、棕榈、河柳、石榴、榔榆、重阳木、泡桐、冬青、盐肤木、香椿、七叶树、臭椿、红叶李、晚樱、碧桃、梅、西府海棠、紫玉兰、梨、紫竹、毛竹、四季竹等

4、重要点发展的灌木:月季、金丝桃、云南黄馨、珊瑚树、春鹃、夏鹃、含笑、海桐、腊梅、金缕梅、红花继木、火棘、贴梗海棠、红枫、洒金千头柏、木芙蓉、大花木槿、山茶、茶梅、结香、紫薇、金钟花、夹竹桃、洒金珊瑚、八角金盘、十大功劳、水桅子、南天竹、构骨、迎春、小腊、紫荆、桅子花、凤尾兰、大叶黄杨、天目琼花、八仙花等。

5、适生草花:芍药、牡丹、芙蓉葵、落新妇、矮羽扇豆、桔梗、千叶蓍、紫茉莉、半支莲、玉簪、萱草、黄花菜、麦冬、吉祥草、万年青、水仙、石蒜、晚香玉、葱兰、鸢尾、蝴蝶花、大花美人蕉、红花酢浆草、天竺葵、雁来红、鸡冠花、蜀葵、凤仙花、勿忘草、蛇目菊等。

6、适生藤本:紫藤、爬山虎、葡萄、凌霄、金银花、薜荔、常春藤、络石等。

7、适生建坪草种:马尼拉草、结缕草、中华结缕草、狗牙根、草地早熟禾、马蹄筋、地毯草等。

8、适生水生植物:荷花、白睡莲、睡莲、千屈菜、水葱、凤眼莲等。

(二)绿化管理

人们对环境绿化美化认识的提高,城市绿地快速增长,如何做好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工作尤其重要。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园林绿化种植的结束,不是绿化的结束,而仅仅是绿化的开始,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大量的长期的养护管理工作要紧紧跟上,否则前功尽弃,劳民伤财,这个经验已经被反复证明,重种轻养的思想要不得。

2、增加资金,落到实处

资金是做好绿化养护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如果资金不到位,无法配备足够的化肥、农药,各种工具,机械设备,及专业养护人员,就本县来讲,绿化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平均每平方米绿化养护费用约为 2.5元(包括绿地内各类园林设施的维护、修复及更换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护效果。

3、市场化管理

绿地最大的特点是可塑性强,不同于硬质景观的油漆返新、损坏修复更换。养护效果很难定量分析,养护人员的责任相对较小。要搞好绿地养护应推向市场化。不可以由政府机构或从属于政府机构的公司来直接养护,对城区绿地可分区分块,养护实行公开招投标,让有实力的园林企业来养护,制定养护要求,落实养护责任,完善考核制度。这样更有利于绿化事业的发展,也是城市公共绿地养护的趋势。对于绿地的占用、破坏等处理应由建设(园林)主管部门来进行。

4、加大绿化宣传,提高市民素质

绿地破坏,屡见不鲜。就我县来讲,主要表现为在公共绿地内晒被晾衣,使树形破坏,甚至死亡;任意踩踏草坪、隔离绿带,在绿地上留下一道道泥痕;在绿地内乱倒垃圾、生活污水,影响植物正常生长;擅自修剪行道树,严重影响树形美观。种种行为影响了城市形象。要制止绿化破坏,形成爱绿护绿的大环境,应加大绿化宣传,可通过电视、报纸以及公益宣传牌,有条件还可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必要时应对绿化破坏者实行行政强制。

5、规范绿化企业

绿化企业,承担着一个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具体施工建造工作。责任重大,因此,规范绿化企业是搞好园林绿化的前提,规范绿化企业主要从严把园林绿化企业资质审批手续入手,包括对企业的注册资金,经营经历、内部骨干人员的分配数量和职称情况,企业专业技术工种配套情况,各种施工设备,企业固定资产等严格审查。符合条件方可批准,另外,严厉制止企业高、中级职称技术人员挂靠,杜绝“留名不留人”的现象。

结语

城市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在当今政府高度重视,不断投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不久的将来,新昌县城将形成一个映山入水,水山贯穿,经络全城,交相辉映的绿色生态县城。

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设计

[大] [中] [小]

1 设计原则

城市水系景观设计在进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在水体上游建设橡胶坝或跌水工程,在非汛期形成河湖水面,增加湿地。在满足雨季泄洪要求的前提下,从生态和景观两个方面考虑,以不规则自然河岸形式结合复层绿化,创造优美、质朴的郊野景观,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以前设计中河流被渠化或硬化后,许多对生态起重要作用的自然要素消失了。河道拉直会提高流速,造成许多对水际和水生栖息地起到关键作用的深槽、浅滩、沙洲和河漫滩的消失。河道硬化则破坏了河岸与河床之间在水文和生态上的联系,破坏了可以降低水温的植被,使其不再能发挥截留雨水、稳固堤岸、过滤河岸地表迳流、净化水质、减少河道沉积物的作用,同时,河岸生物的多样性也在降低。

此设计方案的水系不搞硬质人工渠,不采用规则形式、硬质驳岸构筑;水面形态采用自然式,打破单一线性结构,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自然、生态、多变的濒水、湿地景观[1]如:曲折溪流、河网、湿地、湖面等。选择地势低洼地带,挖湖蓄水形成功能多样、规模不等的人工湖面。平时是人工湖面,洪水来时可以起到分流、蓄洪、降低洪峰流量的作用。

2 地形处理

河道挖方量很大,除堤岸用一部分土,结合湖面及景观的需要在适当位置营造局部区域内的微地形、中地形和必要的大地形,且与周边的自然山体呼应,让畅游其间人远眺群山叠翠、近看碧波涟涟,城绿交融、回归自然。

3 方案

在满足雨季防洪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模拟自然风光,营造人工湿地,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集生态保护、休闲度假、知识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绿化景观工程。由基础绿化、景观工程规划、交通游览路线规划和城市道路景观线规划组成。

3.1 基础绿化设计方案

植物景观设计注重以观赏性为主要目的的整体设计,形成不同层次(乔、灌、藤、草)、不同季相(春夏观花,秋观果,冬观绿叶)、各种景观(水、廊、亭、塘、路)的有机搭配,与当地环境有机融合,做到时时处处有美景。

沿水体外侧建设200~1200m 宽度不等的绿,植物随河道缓坡由水生植物-湿生植物-旱地植物逐步交替;植物形态由低到高逐步演变。常绿和落叶结合的复层设计形成丰富的、生态效益

很高的生态景观群落。主要绿化方式为:应用乡土物种形成绿化基底(如图1)。整个绿地系统平行于泻洪渠,分布着如下几种植被类型。

3.1.1 河漫滩湿地在一年一遇的水位线以下,由丰富多样的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构成,包括芦苇、菖蒲、干屈菜等[2]。

3.1.2 河滨苔草种群在一年一遇的水位线与5a一遇水位线之间[2],用苔草、狗牙根构成单优势种群。苔草是巩固土堤的优良草本,场地内原有大量苔草、狗牙根杂乱无章地分布,可进入性较差。经过设计的苔草种群疏密有致,形成安全而充满野趣的空间。

3.1.3 河堤疏林草地在5a一遇的水位线和20a一遇的水位线之间[2],用狗牙根作为地被草种,上面点缀枫树、楸树等乡土乔木,形成一个观景和驻足休憩的边界场所,在其间设置一些坐椅和平台广场。

3.1.4 堤顶行道树结合堤顶道路,种植行道树。

3.1.5 堤内密林带结合地形,由栾树、垂柳、合欢、桑树、皂角等乡土植物构成密林,分割出内和外两个体验空间:外是繁忙的公路交通,是外向型空间,内围绕内河湿地形成一个内敛的、环境优美的半封闭空间。

3.1.6 内河湿地由观赏性较好的乡土湿生植物如睡莲、荷花、菖蒲、千屈菜等构成。

3.1.7 公园边界繁忙的公路给绿地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为减少干扰,设计了用法桐、臭椿等树种构成浓密的边界林带,使绿地有一个安静的环境。

3.2 景观工程

依据地形、地貌、地方文化及绿地系统规划要求,水系沿岸可设计若干个主题公园,如湿地公园、水景公园、生态公园、百草园。开凿小运河通道把主河道中的水引入主题公园形成独立的水体景观。

3.2.1 湿地公园的河道、池底都不做防渗透工程,在原址地形底洼处开辟蓄水盆地。然后,在底部填入腐殖质丰富的淤泥层,以构造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土壤结构。水体岸线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湿地公园以静为主,以湿地景观保育为主,片植芦苇,营造湿地物种多样性的景观,吸引或人工放养鸟类、鱼类及保护各种野生植物在此栖息繁衍。局部穿插若干景点如渔歌唱晚、诗圣园、生态湿地园等。

3.2.2 水景文化公园滨水空间是游憩行为发生最频繁的地带。水体空间具有开敞的视野,新鲜的空气,愉悦的鸟鸣,吸引着人们前往接近水滨,进行各种亲水性活动,包括静态的垂钓、驻留、观赏和动态的广场表演、放风筝、戏水等。此方案以中国五千年的水文化史为主线,以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水利发明为载体,还原设计水排、秸槔、水龙骨、水转翻等水力机械,并结合历史名人等文化线索,结合悠久的水文化构成绿地景观[3]。全园可分4 个景区:幽林听泉、枫台听瀑、亲水广场、绿野萍踪。

水景文化公园中的整体水景设计动静结合,静水在于园林风景中,有湖泊、池塘、渊潭及流动极为缓慢的河流。静水形成倒影而产出优美如画的景观,具有悦目的作用。例如,在一池平如镜的水面上,倒映出塘边的植物、山石、建筑、游人及蓝天白云等,形成极其动人的似真似假的鲜明清晰的画面。园林风景中动态水景有河流、瀑布、溪流、叠流、山泉以及完全人工的喷泉。由于水的流动,它撞击在其它物体上能发出声响。如:河流滔滔,小溪潺潺、瀑布轰鸣、泉水噗噗涌冒、雨声嘀嘀嗒嗒……产生各异美妙悦耳

的音响效果。水声、水珠、水花及波动涟漪的水面,令人兴奋、欢欣、心情舒展。

3.2.3 生态公园全园减少硬质铺装,更多地利用大自然中平常多见的木材、贝壳、砖、石、沙、木屑等作为地面铺装,利用柳枝、麻绳、木材等来搭建景点、小品、建筑。在浓密的芦苇、

柳树林中,一条由碎贝壳和原木铺成的栈道,正蜿蜒地通向湿地深处,召唤着人们去寻胜探幽。湿地边缘黄色芦苇与碧绿的缓坡草地相映衬,一座木制浮桥连接两岸,呈现出一派宁静、平和的田园风光,游人来到这里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压低声音,惟恐惊扰了水中的鱼儿。生态公园可分为三大景观区霜叶秋浓、七彩枫林、镜湖春柳。生态公园植物配置多考虑常绿树,如姿态优美的油松、白皮松等,配以石刻、石凳,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景观效果。冬季景观以观枝、干、树姿的植物为主,如红瑞木、金丝柳、龙柏、雪松等,可以为我们创造绝佳的冬季园林景观。林间设置有甬路、坐凳、石刻、旱桥、散点置石以及石亭供人们休憩。形成生态公园的总体景观外貌。

3.2.4 百草园河北省中医中药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历史,是中医中药的发源地之一,有世界闻名的名医扁鹊、有药都———安国,因此中药文化也是河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省会石家庄为例,打造药都形象,以中药文化为主题创建微型药用植物园。植物以药用植物为主,根据药用植物入药的部位不同,全园分为根园、根茎类园、果实类园、种子类园、花类园、叶类园、木类园、皮类园、茎藤类园、全草类园。根茎类植物种植池设计根据植物的特点可以设计成色彩鲜艳的流线型、规则的池式或结合地形做花台和自然栽植;如鸢尾、射干、紫菀等。果实类和种子类做秋景园;如山楂、川楝子等。花类园和叶类园做春景园。全草类有半边莲、红旱莲、垂盆草、益母草、等做地被植物。也可选择高度相近、花期一致、色彩相异的植物做花带、花镜、花径设计。

3.3 交通游览路线

交通游览线路的设计,遵循了纵向可达性、横向可达性、以人为本、人车分流等原则,分别设计了车行系统、自行车行系统、步行系统、水上游览系统等(如图2),在满足各种游览方式需要的同时,也使整个方案区域的各景点相互衔接联系起来,使主要景点融为一体。滨河道路的布置与水体的关系,既有远离水体,曲径通幽的,也有临水而设,豁然开朗的,体现多样性的景观设计思想。让有污染的车流系统远离廊道核心区与步行系统。水上游览线路相对独立于其他游览线路,同时在不同的景观区设置了亲水码头,

使水上游览线路与岸上的游览线路互动,形成了一个整体。并且,在码头附近设置了停车场与必要的服务设施。接近景点中心的区域,设置了若干个停车场、公共交通站等。

3.4 城市道路景观线

沿着水系建设道路系统,统筹考虑沿路的景观,并与周边环境统一规划形成绿道景观。绿道设计要以人为本,组织人性化室外空间。景观绿带要注意车行观赏特点,将交通的流动性和景观的连续性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自然生境之美。道路景观线以构筑优美植物景观为目标,体现丰富的地域植物景观特征,在景观上包括远山、村落、城市建筑、天空和青翠绿地。有多种景观层

次、多样的空间感和丰富的景观体验。仔细组织透景线,注重植物色彩线条和建筑景观的配合,从而把远处山景、近处城景融入到了城市道路景观画面之中。设计突出宏大流畅的动态景观体验,注重景观整体性、追求景观色彩和体量的大尺度对比。绿带设计与周围景观要相谐调,体现绿带韵律节奏、秩序井然之美。绿化种植景观形成乔、灌、草,高、中、低,层次性、多样性的特点。片植与丛植相结合,绿化和彩化相结合使植物景观活泼,打破传统的城市道路等距种植的呆板性和色彩单调性。对林带的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形成流畅的曲线,每隔30~50m 保留透景线,降低绿带的封闭度,并使建筑、街景艺术得到体现,营造宜人通行空间。并建设一定尺度的观景平台,展示都市良好的景观形象。

4 结论

城市水系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系景观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景观设计师需要在思想中树立生态的观念,从而在对城市湿地系统的景观设计中,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

园林景观设计常用规范汇总

园林景观设计常用规范摘抄 一、《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第4.3.2条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m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m。 第4.3.3条溢水口的口径应考虑常年降水资料中的一次性最高降水量。 第4.3.4条护岸顶与常水位的高差,应兼顾景观、安全、游人近水心理和防止岸体冲刷。 第5.1.2 第5.1.3条园路线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它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 二、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 三、路的转折、衔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 第5.1.4条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主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 第5.1.5条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过15%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2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作防滑处理,宜设置护栏设施。 第5.1.6条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 第5.1.7条园路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第5.1.8条通往孤岛、山顶等卡口的路段,宜设通行复线;必须沿原路返回的,宜适当放宽路面。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适当设置供游人短暂休憩的场所及护栏设施。 第5.3.3条通行车辆的园桥在正常情况下,汽车荷载等级可按汽车-10级计算。 第5.3.4条非通行车辆的园桥应有阻止车辆通过的措施,桥面人群荷载按 3.5kN/m2计算。 第5.3.5条作用在园桥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和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均按1.0 kN/m 计算。 第7.1.2条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其它造园要素统一协调; 二、层数以一层为宜,起主题和点景作用的建筑高度和层数服从景观需要;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后感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后感 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也扩宽了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让我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自麦克哈格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把风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起来,开辟了生态化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时代,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了园林设计的几大要素:地形;建筑物;植物材料;铺装;园林的构筑物;水;设计程序等等。 一: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风景园林的形象。风景园林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与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有生物多样性原理,生态位原理,互惠共生原理,生态平衡原理,生态调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城市中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匾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越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群落抗干扰的能力和维系自身动态平衡的能力也就越强。景观生态学中强调景观的异质性可提高物种总体共存的潜在机会。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生态位理论已在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群演替以及环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生态位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格林尼尔的“生境生态位”;埃尔顿的“功能生态位”;哈奇森的“超体积生态位”。在这里我们主要引用马世骏的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植物生态位的配置,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学习性与生态环境条件,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合理地选配植物种类,避免

上海市景观水体水质调研及分析

上海市景观水体水质调研及分析_园林景观论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水环境地重视,各类人造水景观在上海市不同区域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上海市人造景观水域面积已经超过210 万平方M. 景观水体地水质引起人们地关注. 关键字:景观水体;水质;生态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水环境地重视,各类人造水景观在上海市不同区域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上海市人造景观水域面积已经超过210 万m2.景观水体地水质引起人们地关注. 为此,上海市水务局水资源处、河道处、上海市水环境监测中心于2003年8月,对17处全市有代表性地人造水景观进行了系统地调查, 并分别在25个断面上采集水样进行监测. 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人造水景观水体情况地总体评价 此次调查范围广、类型多.调查地水景观分布在全市8个区,累计水面积超过71万m2.其中有12处近几年建设起来地水景观,有 5 处已经有几十年历史地水景观.因此,调查地结果有一定地代表性. 采集水样地监测,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要求实施, 共监测水温、pH值、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钾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氨氮、悬浮物、浊度、总磷、总氮、亚硝酸盐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挥发酚、氰化物、铜、锌、铁等18个项目.为便于分析比较, 采用A值评价法(有机污染综合指数评价法, 计算公式略>. 评价分类:A<0 为良好,04 为严重污染. 从25个断面水样地监测数据分析,Ⅲ、Ⅳ、V和劣V类水,各为2、8、7、8个,分别占监测总数地8%、32%、28%和32%,其中V和劣V 类水占60%,主要超标依次为总氮、高锰酸钾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等有机物指标. 而据2001—2002年度水质监测资料反映,全市河、湖水体V类和劣于V 类水达到80%,特别是市中心区水体均为V类和劣于V类. 按照A值进行分类,1 个断面水体为良好,11 个断面为较好,4 个断面为一般,4 个断面为开始污染,1 个断面为中等污染, 还有4个断面为严重污染, 良好、较

园林景观水体设计

园林景观水体设计 园林水体的用途非常广泛,粗略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1. 园林水体景观。如喷泉、瀑布、池塘等等,都以水体为题材,水成了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也引发无穷尽的诗情画意。冰灯、冰雕也是水在非常温状况下的一种观赏形式。 2. 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控制噪音。矿泉水具有医疗作用,负离子具有清洁作用,都不可忽视。 3. 提供生活用水。生活用水中最值得回味的是品茗饮茶,开门七件事,最后一件就是茶。由茶而引发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水的评价:"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4. 提供生产用水。生产用水范围很广泛,其中最主要是植物灌溉用水,其次是水产养殖用水,如养鱼、蚌等。这两项内容同园林面貌和生产、经营是息息相关的。 5. 提供体育娱乐活动场所。如游泳、划船、溜冰、船模等。如现在休闲的热点,如冲浪、漂流、水上乐园等。 6. 提供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创造必须的环境。如各种水生植物荷、莲、芦苇等的种植和天鹅、鸳鸯、锦鲤鱼等的饲养。 7. 交通运输。较大型水面,可作为陆上运输的补充,如游艇、交通船等。 8. 汇集、排泄天然雨水。此项功能,在认真设计的园林中,会节省不少地下管线的投资,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相反,污水倒灌、淹苗,又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 9. 防护、隔离。如护城河、隔离河,以水面作为空间隔离,是最自然、最节约的办法。引伸来说,水面创造了园林迂回曲折的线路。隔岸相视,可望不可及也。 10. 防灾用水。救火、抗旱都离不开水。城市园林水体,可作为救火备用水,郊区园林水体、沟渠,是抗旱天然管网。 以上内容并不是面面俱到,每处园林水体,有其主要功能一二,其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是园林景观的作用。以下分别就水体景观的形成、工程设计、水质及水量的要求、景观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这段话可以作为设计瀑布时的参考。 园林水体景观的形成 (1)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

浅谈园林景观水体设计

浅谈园林景观水体设计 浅谈园林景观水体设计 园林水体,能用自然的办法持水,最好。一是节省投资和管理费用,二是取得生态平衡,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园林水体的用途非常广泛,粗略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1. 园林水体景观。如喷泉、瀑布、池塘等等,都以水体为题材,水成了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也引发无穷尽的诗情画意。冰灯、冰雕也是水在非常温状况下的一种观赏形式。 2. 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控制噪音。矿泉水具有医疗作用,负离子具有清洁作用,都不可忽视。 3. 提供生活用水。生活用水中最值得回味的是品茗饮茶,开门七件事,最后一件就是茶。由茶而引发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水的评价:"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4. 提供生产用水。生产用水范围很广泛,其中最主要是植物灌溉用水,其次是水产养殖用水,如养鱼、蚌等。这两项内容同园林面貌和生产、经营是息息相关的。 5. 提供体育娱乐活动场所。如游泳、划船、溜冰、船模等。如现在休闲的热点,如冲浪、漂流、水上乐园等。 6. 提供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创造必须的环境。如各种水生植物荷、莲、芦苇等的种植和天鹅、鸳鸯、锦鲤鱼等的饲养。 7. 交通运输。较大型水面,可作为陆上运输的补充,如游艇、交通船等。 8. 汇集、排泄天然雨水。此项功能,在认真设计的园林中,会节省不少地下管线的投资,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相反,污水倒灌、淹苗,又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 9. 防护、隔离。如护城河、隔离河,以水面作为空间隔离,是最自然、最节约的办法。引伸来说,水面创造了园林迂回曲折的线路。隔岸相视,可望不可及也。 10. 防灾用水。救火、抗旱都离不开水。城市园林水体,可作为救火备用水,郊区园林水体、沟渠,是抗旱天然管网。

水体的植物景观设计

水体的植物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8-07-09T16:39:22.0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作者:王丹丹[导读] 身份证号码:12022519841029xxxx 天津 300191 在古今中外的园林中,水是不可获取的造园要素。常被称为园林的“血液”或“灵魂”,这不仅仅因为水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有一种亲水的本能,而且因为水所具有的奇特的艺术感染力。 一、水和水生植物景观 园林中只有水,常常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植物与之组景。将这两种自然界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组合在一起,自可形成最具特色、最宜人的景观空间。事实上,园林水体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水生植物及湿生植物的栽培提供载体。 二、园林水景中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景观作用根据水景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的选择植物种类,同时考虑到植物的观赏效果、经济因素、植物净化水体能力三方面的结合,在总体的水景植物配置上发挥最佳生态景观效益,为鸟类、两栖动物营造栖息空间。 2、融合水体周边环境,重视水景植物空间层次布局不同生长类型的植物有不同适宜生长的水深范围,在选择植物时,应融合水体周边环境,从水岸至水面,选择适宜的水景植物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搭配在一起。 3、注重艺术性构图,做到四季有景 水景植物配置应遵循基本的艺术法则,注重情与景的交融,以及意境的创造。在植物的选择上可以选择花期不同、色彩丰富的水景植物组团配置,使得在季相上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 三、水景植物材料的选择 水景植物按照生活方式与形态特征分为四大类 1、挺水型水景植物 挺水型水生植物植株高大,花色艳丽,绝大多数有茎叶之分;直立挺拔,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或地茎扎入泥土中生长发育,上部植株挺出水面。挺水型植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荷花、黄花鸢尾、千屈菜、菖蒲、香蒲、慈姑等。 2、浮叶型水景植物 浮叶型水生植物的根茎发达,花大、色艳,无明显的地上茎或茎细弱不能直立,而他们得体内通常储藏大量的气体,使叶片或植株能平衡的漂浮于水面上,常见种类有王莲、睡莲、萍蓬草、芡实等,种类较多。 3、漂浮型水景植物 漂浮型水生植物种类较少。这类植物的根不在泥中,株体漂浮于水面上,多数以观叶为主。又因为他们既能吸收水中的矿物质,同时又能遮蔽射入水中的阳光,所以也能够抑制水藻的生长。但是有些品种生长、繁衍的特别迅速,可能会成为水中一害,如水葫芦等,所以需要定期用网捞出一些,否则他们就会覆盖整个水面。 4、沉水型水景植物 沉水型水生植物根茎生于泥中,整个植株沉于水中,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利于在水中空气极度缺乏的环境中进行气体交换。 四、园林水体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 1、水边植物景观设计 水边植物配置既能装饰水面,增加水面倒影效果,又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过渡,丰富岸边景观层次和色彩,突出自然野趣。水边植物配置要点如下: 植物配置宜群植,而不宜孤植,同时还应该注意与园林周边环境的协调。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修剪,以免失去画意,遮挡观景视线。在树丛之间因留出透景线,引导游客到水边欣赏开阔的水景及对岸的景观。 切忌所有植物处于同一平面上,应注意林冠线的变化,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体现节奏与韵律,同时应与水体中的水生植物协调一致。 配置各种树形及线条的植物,丰富线条构图,增加倒影效果。如选择植物的枝、干探向水面的种类,枝条或平伸、或斜展、或拱曲,在水面上形成优美的线条;而选择树干挺拔的植物种类,线条鲜明,同时与水面形成强烈的方向对比。水边树种要具备一定耐水湿的能力,多选择彩色植物和柔枝植物,以衬托水的光彩和柔美。 2、驳岸植物景观设计 曲折优美的驳岸线是水景重要的景点,驳岸植物配置很重要,既能使陆地和水融合成一体,又对水面空间的景观起主导作用。利用花草镶边或湖石结合配置花木可以打破驳岸相对僵硬的质感,丰富驳岸的层次,柔化驳岸的线条,丰富水边的色彩。 3、水面植物景观设计 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游人观赏。水面植物的配置要根据水面大小选择适当体量的水生植物在水面沿岸或水面中央丛植或片植,切忌铺满水面或沿岸种植一圈,在有限的空间留出充足的开阔水面展现倒影及水中游鱼。在几种水生植物混植时,要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适应的水深,选择高度有差异的植物组合,达到宜人的观赏效果。切忌使用体量、高度相当的植物组合,导致层次不分,没有重点。 4、堤、岛、桥的植物景观设计 水体中设置堤、岛、桥是划分水面空间的重要手段,堤、岛常与桥相连,它们周边的植物配置可以增添水面空间的层次,丰富水面空间色彩,活跃景观氛围。 四、污染水体的修复及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建

城市公园水体景观设计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城市公园、、、、、、、、、、、、、、、、、、、、、、、、、、、、、、、、、、、、 1、1城市公园得概念、、、、、、、、、、、、、、、、、、、、、、、、、、、、、、、、、、 1、2城市公园得功能、、、、、、、、、、、、、、、、、、、、、、、、、、、、、、、、、 1、3水体得概念、、、、、、、、、、、、、、、、、、、、、、、、、、、、、、、、、、、、、、 1、4水体景观在城市公园中得地位与作用、、、、、、、、、、、、、、、 第二章水景得构成元素、、、、、、、、、、、、、、、、、、、、、、、、、、、、 2、1 水景植物得配置、、、、、、、、、、、、、、、、、、、、、、、、、、、、、、、、、、2、2水景山石得应用、、、、、、、、、、、、、、、、、、、、、、、、、、、、、、、、、、、2、3水体雕塑得应用、、、、、、、、、、、、、、、、、、、、、、、、、、、、、、、、、、 第三章水体景观总体设计原则、、、、、、、、、、、、、、、、、、、、、、、、 3、1安全性设计原则、、、、、、、、、、、、、、、、、、、、、、、、、、、、、、、、、、、3、2生态性设计原则、、、、、、、、、、、、、、、、、、、、、、、、、、、、、、、、、、、、3、3持续性设计原则、、、、、、、、、、、、、、、、、、、、、、、、、、、、、、、、、、、、、3、4功能性设计原则、、、、、、、、、、、、、、、、、、、、、、、、、、、、、、、、、、、、、、3、5因地制宜设计原则、、、、、、、、、、、、、、、、、、、、、、、、、、、、、、、、、、、第四章公园水体景观得重要性、、、、、、、、、、、、、、、、、、、、、、、、、 第五章公园水体景观设计要点、、、、、、、、、、、、、、、、、、、、、、、 5、1 公园水体景观得层次感、、、、、、、、、、、、、、、、、、、、、、、、、、、、 5、2 公园水体景观与自然得与谐统一、、、、、、、、、、、、、、、、、、、、、、5、3 公园水体景观得视听感受、、、、、、、、、、、、、、、、、、、、、、、、、、、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自然河流的存在形式是大自然多种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降雨量、地表径流、土壤的运动、沉积、沉淀、澄清、水流、波浪以及各种生物的作用等,对水体岸线的改变,将引起整个水域生态系统发生相互关联的变化。场地规划时首先考虑不破坏自然条件,规划建设项目与原有的生态环境想融合,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尽快达到新的良性的生态平衡。自然的排水系统是最经济有效的水体形式,尽量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线设计水体,保持两岸良好的自然植被不受干扰。? 人类天然的对水边丰茂的植被,水中的动物、鱼类、贝类等有好奇心及亲切感。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亲水的优越性,尽量降低护岸高度或者做非常缓的护坡,种植水生植物,拉近人与水的距离。? 传统的规划设计,常常在滨水规定洪水位以上的区域,规划为公共建设配套设施用地以及绿地。目前,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重视对滨水地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淡化不合理的利用、浪费以及污染会危及滨水生物。? 作为参与规划的工程师,要密切关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况。河流附近的某些区域如散落一些局部低洼处,经地形分析,尽可能使其保持现状,塑造成生动的水景,并与河流相连。? 水陆交界处是生态敏感地带,是鸟类、动物、鱼类的天然食源及栖息地,在规划设计中,应划定生态敏感带,保护及改善植被的生长状态,使原有的野生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干扰。? 水面的波光、水色、吹过水面的微风和涓涓的水声等都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保证水域的风景质量和生态功能是规划设计应当考虑的重点。?

滨水景观设计说明

平原新区滨水带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位于黄河大堤以北,107国道两侧,京港澳高速以西。与郑州一河之隔,三桥相连,距郑州市中心25公里,距焦作市中心35公里,距新乡市中心45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豫北地区联系郑州的重要节点,也是郑州辐射豫北的“桥头堡”。 该项目位于新乡市平原新区,属于城市新区建设区域,基地面积约为118公顷,现有水域面积约为80公顷,该水域有自然水体补给,与周围的5条河流相连接,规划区域周围为行政办公区、商业区、以及居住区等。沿湖景观面积30多亩,该景观的规划设计与的中心大面积的水域生态系统,将形成一条亮丽的景观带,为市民提供一个娱乐观光、休憩及户外活动的城市空间。 二、景观规划理念与目标 规划理念: (1)景观空间的开放性与亲水性; (2)景观的可游性、可赏性和可参与性; (3)景观的生态性和以人为本的设计; 目标:造就城市节点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市居民及过往行人提供一处休憩、游赏、观景与交流的场所。 三、规划依据 1、国家有关绿地、建筑、市政、电力方面规划 2、新乡市城市整体规划 3、新区现状基础资料 4、设计任务书 四、规划原则 1、生态性设计原则: 围绕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型城市景观的营造,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形态、色彩、特性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植物配置运用乔、灌、草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在有限的绿地范围内,达到最大的绿量,使之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 2、亲水性设计原则: 该滨水绿地,整块用地沿湖岸依次展开,现状决定了亲水性设计的原则。水,对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因此沿湖边布置铺装硬地,布置园路,点缀景观建筑小品,所有的铺装小广场、园路、景观小品均依水展开,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惬意,同时,又可从立面上丰富

别墅庭院景观设计常用的13种植物

别墅庭院景观设计常用的13种植物 1、棕榈,又名棕树。既有观赏价值,树干又可作为亭柱等,棕毛可入药, 功能为收涩止血,主治吐血、崩漏诸症,在风水上具有生财护财的作用。 2、橘树,即桔树。桔与吉谐音,象征吉祥,果实色泽呈红、黄充满喜庆,盆栽甘桔是人们新春时节家庭的重要摆设,而桔叶更有疏肝解郁功能,能够为家中带来欢乐。

3、竹。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是高雅脱俗的象征,无惧东南西北风,更可以成为家居的风水防护林。 4、椿树。《庄子逍遥游》云: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秋。因此椿树是长寿之兆,后世又以之为父亲的代称,在风水上有护宅及祈寿功用。

5、槐树。槐树木质坚硬,可为绿化树、行道树等,在风水上被认为代表禄,古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坐于其下,面对三槐者为三公,因此槐树在众树之中品位最高,镇宅有权威性。 6、桂树。相传月中有桂树,桂花又即木犀,桂枝可入药,功能为驱风邪、调和作用。宋之问词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花象征着高洁,夏季桂花芳香四溢,是天然的空气清新剂。

7、灵芝。灵芝性温味甘、益精气、强筋骨,东篱观园有观赏作用,是长寿之兆,自古被视为祥物,鹿口或鹤嘴衔灵芝祝寿,是吉祥图的常见题材。 8、梅。梅树对土壤的适应性强,花开五瓣,清高富贵,其五片花瓣有梅开五福之意,对于家居的福气有提升作用。

9、榕树。含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之意,居者以此自勉有助于提高涵养。 10、枣树。在庭院中植枣树,喻早东篱观园得贵子,凡事快人一步。

11、石榴。含有多子多福的祥兆,很有富贵气息。 12、葡萄。葡萄藤缠藤,象征亲密,自古有葡萄架下七夕东篱观园相会之说,而夏季在葡萄荫下纳凉消暑,亦是人生一大快事。 13、海棠。花开鲜艳,令富贵满堂,而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其乐融融。

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技巧

园林景观设计中,ps后期是必须掌握的软件,话虽如此,可不是你会了魔棒、会了通道、会了选区就能做好的,还关乎很多硬性知识,比如比例,比如透视,比如色调等,问题肿么多,咋整呢? 今天我们来看,ps后期过程中你也遇过以下这些问题吗? 一、比例把握不准; 首先要了解常用植物的表现高度,表现高度和植物成年高度不一样,以画面好看为主:通常乔木的高度保持在8-12米左右;小乔或高灌木的高度保持4-8米左右,地被和灌木在其下(特殊植物除外,如:棕榈类)。如果周边有建筑或硬质的话,就可以以其做参考,比如建筑层高3.米,廊架高度3米,乔木大概在2-4层建筑的高度,灌木在廊架顶部上下浮动均可(鸟瞰通常以此为参考)。 注:当多种乔木或多种灌木处于同一个组团中时,要注意高低搭配富有变化。

如:乔木在2层建筑的高度,灌木在1层建筑的高度。 如从正面处理时,比例比较好把握,稍微换点有透视空间感的角度时,就很容易忽略或把握不住。 处理方法: 可以借助透视参考线来放置并小范围调整,遵照近大远小的原则(透视与比例) 对很多初学者来说,“透视”是拦在他们前行大道上的一杠,巨难跨越的坎。而且这道坎,你避无可避躲无可躲。再好的素材、再炫的色彩,透视一错则全盘皆输,好好一张图就这么“死”在透视上了。

就像上面这张,线条色彩皆好,可任谁看了都觉得透视不对。看着这样的画,心里像被挠痒痒似的煎熬,想打人的感觉。 很多人都在问:怎么画透视? 出于将勤补拙笨鸟先飞的原则,我的经验就1个字——练!

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我还征集了各位大神与小仙们的意见,总结起来就2个字——多练! 二、颜色容易脏、灰、跳; 每样植物都有自己的固有色,根据环境色会产生相应变化,但固有色是不变的。

景观设计中常用植物简介

景观设计中常用植物简介 1紫叶小檗 形态特征:叶常年紫红, 适应地区:华北,西北, 阔叶林区北亚热带落叶、温带草原区 生长习性:中性,耐寒, 景观用途:花灌木类 金叶女贞秋果红色 长江流域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南部暖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 要求阳光时,叶色方呈紫红色 形态特征:半常绿小灌木,高2.0至3.0米,冠幅1.5至2.0米,幼枝有短柔毛。单叶对生,叶纸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至5(7)厘米,先端渐尖,全缘,小叶金黄色,尤以新梢叶为甚,老叶绿色有光泽,叶背具 腺点,柄短。花期6月,果期10月。核果阔椭圆形,紫黑色。 适应地区:华北南部至华东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南部暖带落叶阔叶林 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 生长习性:性喜光,耐阴性较差,耐寒力中等,萌蘖性强,耐修剪,适应 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为最好。 小叶黄杨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乔木。茎和小枝四棱形,有短柔毛。叶对生,革质, 椭 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有柔毛,背面无毛。花簇生在叶腋或枝条顶端,开花,花淡黄绿色,没有花瓣,有香气。果球形,9 适应地区:热带常绿、生长习性:繁殖培育:4月 10月成熟。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中亚落叶阔叶林区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中性,耐寒性弱,抗污染栽培时一般用枝条插播繁殖 大叶黄杨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5-6米。小枝绿色,稍呈四棱。单叶对生, 椭圆形或 倒卵形,边缘有钝齿,表面深绿色,有光泽,革质。5月开花,花 绿白色,5?12朵成聚伞花序,腋生于枝条顶部。10月果熟,蒴果扁球形, 粉绿色,成熟后四瓣裂,假种皮橘红色。 适应地区:原产日本南部;中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长江流域各城市尤多。生长习性: 适应性强,喜光,也能耐阴。喜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及肥沃湿润土壤,耐寒性略差。 温度低达-17C左右即受冻害,黄河以南地区可露地种植。极耐修剪整形;生长较慢, 寿命长。耐干燥瘠薄,耐碱性,喜肥 沃湿润和排水良好的土壤。萌芽力强。对各种有毒气体及烟尘有很强的抗性。

城市公园水体景观设计

欢迎阅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城市公园.................................... 1.1城市公园的概念.................................. 1.2城市公园的功能 ................................. 1.3 1.4 第二章 2.1 2.2 2.3 第三章 3.1 3.2 3.3 3.4 3.5 第四章公园水体景观的重要性......................... 第五章公园水体景观设计要点....................... 5.1 公园水体景观的层次感............................ 5.2 公园水体景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5.3 公园水体景观的视听感受...........................

第六章公园水体景观存在的问题........................ 6.1水体流动性较差................................... 6.2补水水源水质较差................................... 6.3外源污染物进入水体............................... 6.4水体生态系统不完善................................. 7.1 7.2 7.3 7.4 7.5 8.1 8.2 8.3 9.1 9.2 9.3生态净化法.................................... 结论........................................... 致谢.......................................... 城市公园水体景观设计 作者:刘小勤 【摘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公共空间,既是具有实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游人休息游憩的主要

园林景观庭院中的水体设计

园林景观庭院中的水体 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园林景观庭院中的水体设计(一) 庭院水景通常为人工化水景为多。根据庭院空间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如叠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在场地中有自然水体的景观要保留利用,进行综合设计,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庭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1)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以改善小区的景观。瀑布跌落有很多形式,日本有关园林营造的书《作庭记》把瀑布分为“向落、片落、传落、离落、棱落、丝落、左右落、横落”等十种形式。不同的形式表达不同的感情。人在瀑布前,不仅希望欣赏到优美的落水形象,而且还喜欢听落水的声音。 人工瀑布按其跌落形式分为滑落式、阶梯式、幕布式、丝带式等多种,并模仿自然景观,采用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设置瀑布的背景和引导水的流向(如景石、分流石、承瀑石等),考虑到观赏效果,不宜采用平整饰面的白色花岗石作为落水墙体。为了确保瀑布沿墙体、山体平稳滑落,应对落水口处山石作卷边处理,或对墙面作坡面处理。人工瀑布因其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视觉、听觉效果,因此,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成为设计的关键参数,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m以下。 (2)溪流 溪流是提取了山水园林中溪涧景色的精华,再现于城市园林之中,居住区里的溪涧是回归自然的真实写照。小径曲折多次,溪水忽隐忽明,因落差而造成的流水声音,丁冬做响,人达到了仿佛亲临自然的境界。 为了使居住区内环境景观在视觉上更为开阔,可适当增大宽度或使溪流蜿蜒曲折。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溪流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两种。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应小于0.3m,以防止儿童溺水,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可供儿童嬉水的溪流,应安装水循环和过滤装置。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种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 溪流的坡度应根据地理条件及排水要求而定。普通溪流的坡度宜为0.5%,急流处为3%左右,缓流处不超过1%.溪流宽度宜在1-2m,水深一般为0.3-1m左右,超过0.4m时,应在溪流边采取防护措施(如石栏、木栏、矮墙等)。

城市公园水体景观设计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城市公园.................................... 1.1城市公园的概念.................................. 1.2城市公园的功能 ................................. 1.3水体的概念...................................... 1.4水体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水景的构成元素............................ 2.1 水景植物的配置.................................. 2.2水景山石的应用................................... 2.3水体雕塑的应用.................................. 第三章水体景观总体设计原则........................ 3.1安全性设计原则................................... 3.2生态性设计原则.................................... 3.3持续性设计原则..................................... 3.4功能性设计原则...................................... 3.5因地制宜设计原则................................... 第四章公园水体景观的重要性......................... 第五章公园水体景观设计要点....................... 5.1 公园水体景观的层次感............................

建筑景观设计几个基本元素(一)要点

建筑景观设计几个基本元素(一) 简介:景观设计几个基本元素:园林围墙、园亭、园路、园林水体。 关键字:景观设计基本元素围墙园亭园路水体 一、园林围墙 园林围墙园林围墙有两种类型,一是作为园林周边、生活区的分隔围墙;一是园内划分空间、组织景色、安排导游而布置的围墙。这种情况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是经常见到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破墙透绿的例子比比皆是。这说明对围墙的要求正在起变化,设计园林围墙时要尽量做到: 1 、能不设围墙的地方,尽量不设,让人接近自然,爱护绿化。 2 、能利用空间的办法,自然的材料达到隔离的目的,尽量利用。高差的地面、水体的两侧、绿篱树丛,都可以达到隔而不分的目的。 3、要设置围墙的地方,能低尽量低,能透尽量透,只有少量须掩饰隐私处,才用封闭的围墙。 4、使用围墙处于绿地之中,成为园景的一部分,减少与人的接触机会,由围墙向景墙转化。善于把空间的分隔与景色的渗透联系统一起来,有而似无,有而生情,才是高超的设计。围墙的构造有竹木、砖、混凝土、金属材料几种。 5、竹木围墙:竹篱笆是过去最常见的围墙,现已难得用。有人设想过种一排竹子而加以编织,成为活的围墙(篱),则是最符合生态学要求的墙垣了。 6、砖墙:墙柱间距3-4米,中开各式漏花窗,是节约又易施工、管养的办法。缺点是较为闭塞。 7、混凝土围墙:一是以预制花格砖砌墙,花型富有变化但易爬越;二是混凝土预制成片状,可透绿也易管、养。混凝土墙的优点是一劳永逸,缺点是不够通透。 8、金属围墙: 1)以型钢为材,断面有几种,表面光洁,性韧易弯不易折断,缺点是每2-3年要油漆一次。 2)以铸铁为材,可做各种花型,优点是不易锈蚀又价不高,缺点是性脆又光滑度不够。订货要注意所含成分不同。 3)锻铁、铸铝材料。质优而价高,局部花饰中或室内使用。 4)各种金属网材,如镀锌、镀塑铅丝网、铝板网、不锈钢网等。现在往往把几种材料结合起来,取其长而补其短。混凝土往往用作墙柱、勒脚墙。取型钢为透空部分框架,用铸铁为花饰构件。局部、细微处用锻铁、铸铝。围墙是长型构造物。长度方向要按要求设置伸缩缝,按转折和门位布置柱位,调整因地面标高变化的立面;横向则关及围墙的强度,影响用料的大小。利用砖、混凝土围墙的平面凹凸、金属围墙构件的前后交错位置,实际上等于加大围墙横向断面的尺寸,可以免去墙柱,使围墙更自然通透。 二、园亭 这里的园亭,是指园林绿地中精致细巧的小型建筑物。可分为两类,一是供人休憩观赏的亭,另是具有实用功能的票亭、售货亭等。

立交桥桥区园林景观设计适宜选用植物品种【规划】

立交桥桥区景观设计适宜选用植物品种 由于立地条件所限,桥上边缘绿化的局限、桥体绿化的陡峭,桥下绿化格局多是大面积、大尺度的简约型绿化,便于后期养护管理。这种区域的植物选择更特殊。需要强调的是一些植物已经适应了某种环境,并且长势非常好,就不要轻易把它替换掉,要采取保护性更新措施,可以隔断插入一些其它种类进行试验,如果不适合就不使用,不能一味追求新,要保护成果的持续性,集中体现生态效益。要选择耐粗放管理、耐热、耐阴、耐旱的植物材料。例如:棣棠、大叶黄杨、扶芳藤、美国地锦、海洲常山、木槿、大花秋葵、荆芥、紫花苜蓿、松果菊、甘野菊、日光菊、穗花婆婆纳等。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quinquefoliaPlanch.)葡萄科落叶藤本攀援植物,叶夏季绿色秋季变红。耐寒、耐热、也较耐阴,蔓延迅速,为园林中用于墙面、立交桥、山石老树干等垂直绿化的好材料;亦可作为疏林下方和杂乱无章的垃圾与渣土地段的地面覆盖植物。扶芳藤(Euonymusfortunei(Turcz.)Hand.-Mazz.)卫矛科常绿藤本,花期6至7月,耐阴、耐干旱、耐瘠薄,适于作爬树攀墙或匍匐于岩石上的攀援植物,也可作坡地林下的地被植物。另外,由于其随处可生根,成活容易,是一种防尘效果较好的地被材料。它还可以借助一些其它的装饰物进行应用,如在假墙等特殊空间,利用植物本身借景栽植,效果很好。松果菊(Echinaaceapurpurea)菊科松果菊属,多年生草本。株高60厘米至120厘米,茎直立,叶互生,头状花序单生或聚生,花期6至9月。性喜向阳,耐寒耐旱,稍耐半阴,适宜土

壤深厚和湿润的环境。适宜布置在野生花卉园或管理粗放的开阔地带;也可栽植于花坛、花境、篱边、山前,在湖边也很适宜。我们有时候会发愁桥下等周围环境怎么美化?松果菊就是一个很好的开花材料,要注意的是及时剪残花,让下部的花苞露出来,继续开放。黑心菊当年见效的多年生品种,株高25厘米至30厘米,花瓣金黄色,半重瓣,花期长达60天,耐热、耐旱,宜全光,怕积涝和通风不良,且花梗挺直向上,具有极强的抗性和自繁能力,可通过前期修剪获得最好的观赏效果。一般用作背景和远景的层次配置。赛菊芋/日光菊(Heliopsisscabra)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厘米至120厘米,花黄色,花期6至9月,性喜阳光充足,抗旱、耐旱、耐寒、不择土壤。植株健壮,抗性极强,花后重度修剪可获得更好的观花效果,植株丰满。适宜丛植、片植于路旁和林缘,庭院栽植,屋顶绿化,可作背景材料、中心材料,围合空间也宜用。基本不倒伏。假龙头(PhysostegiaVirginiana)唇形科假龙头属,株高30厘米至60厘米,叶对生,穗状花序顶生,小花密集,有紫红、红、粉、白等色,花期7至10月。性较耐寒,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喜阳光,耐干旱,宜勤浇水。花量大而集中,花期较长,正值夏季盛花,适用于花坛、花境等。蓝花鼠尾草(Salviafarinacea) 宿根类新品种,高度30厘米至60厘米,花期5至10月,蓝色、玫瑰红色,花色淡雅自然,花朵轻巧迷人。抗旱、抗病性极强,抗热性较好。花期长,耐修剪,在湿热天气下也有较强的生长势和分枝性。花序修长,花色纯正,可弥补夏季蓝色和线条型花材的不足。观赏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2012-07-12 18:43:20 地形 1. 在设计过程中的基址分析记得,正确估价某一已知园址时,最明智的做法是首先对地形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该地形既不平坦,又不均匀时。基址地形的分析能知道设计师掌握其结构和方位。同时也暗示风景园林师对各不同的用地、空间以及其它因素与园址地形的内在结构保持一致。 2. 设计程序中首要任务之一,通常是要绘制“基础图”(base sheet)或园址的地形图。这种原地形图通常绘有等高线、地界线、原有构筑物、道路及现存植物。原始地形图可通过现场勘测、地图测绘或航测等方式绘制而成。 3. 所有的设计思想和方案,都可以覆盖于原地形图上的透明纸上进行研究推敲和绘制。 1)在原地形图上大致画出用地的功能分区图。 2)研究各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原有地形的关系。 4. 从排水的角度来考虑,种植灌木的斜坡为防止流失,必须保持10%的最大坡度,而草坪地区为避免出现积水,就需有不小 于1%的坡度。此外,调节地表排水和引导水流方向,乃是园址地形设计的重要而又不可分割的部分。 5. 在大陆性温带地区,朝南的坡向在冬季比其它任何方位的坡向受到的直接日照要多。朝北的坡向在冬季几乎得不到日照。在夏季,所有方位的坡度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日照,其中西坡所受辐射最强,这主要因为它直接曝晒于午后的太阳之下。 6. 大陆性温带地区的东南坡向由于不受冬季风的侵袭,而受益于夏季微风的吹拂,冬季太阳的辐射和间接受到夏季午后阳光的光照等原因,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开发地段。 7. 网球场的理想位置应在1-3%的坡度上。 8. 就大多数园址平面图的比例而言(图纸比例尺1:100-1000),等高差一般有1m或0.5m。而地区性的比例而言(图 纸比例尺为1:5000-30000),平面图的等高差可为5m、10m、15m。 9. 等高线使用原则: 1)原地形等高线应随手用短线(虚线)表示。

水体景观

水体景观:以自然水体为主构成的景观。它有观赏、游乐、康疗、度假等旅游功能。有水则灵是对水景的高度概括。水体景观按其性质分为:江河型(如桂林漓江)、湖泊型(如江苏太湖)、瀑布型(如贵州黄果树瀑布)、泉水型(如山西晋祠难老泉)和海洋型等水体景观。 水景可调节环境小气候的湿度和温度,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南方地区,居住环境与自然地形相结合,利用河湖开辟水景,来增添地方特色。水景向来是园林造景中的点睛之笔,有着其他景观无法替代的动感、光韵和声响,所以现代的居住区很多都采用人工的方法来修建水池、人工瀑布、喷泉或与山石结合的自然山水池,使居住环境增加景观层次,扩大空间,增添静中有动的乐趣。 人对水的亲水性 人一般都喜欢水,和水保持着较近的距离。当距离很近的时候人可以接触到水,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水的亲切,水的气味、水雾、水温都直接刺激着人,让人感到兴奋。当距离较远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水的存在,被吸引到水边,实现近距离接触;有时候,水景设置得较为隐蔽,但是可以通过水声来吸引人。由于人的亲水性,在居住区里,应该缩短人和水面的距离,在较为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人融入到水景中。人们喜欢立于水面,直接接触到水,小孩子喜欢在浅水中嬉水,涉足水中尽情玩乐。 在生态层面上,水景区的自然因素使得人与环境间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在经济层面上,水景区具有高品质的游憩、旅游的资源潜质;在社会层面上,水景区提高了居住区的可居性,为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舞台。 以太湖三山岛为例,依靠岛中的天然水域修建水体景观,例如在东泊码头范围水域,在确保交通畅通的情况下,可以开发一些提供人们娱乐的活动,垂钓、游船等项目,岛内的小水域可以开发垂钓等项目。 但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使藻类异常增殖,产生水华或湖靛,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水质严重恶化。因此,必须强力整治水体污染,破坏自然生态以及景观的美观程度。由于水体景观处大都是静止或流动性能差的封闭缓流水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景观水体主要污染源有内源与外源两种。内源主要是水体底泥污染,外源则较多,例如居民的生活污水、养鱼投放过量的饵、游人随手丢弃的垃圾杂物、游艇等娱乐设施的污染等等。这些水体一旦被污染,就很容易出现水中悬浮物增多、浊度增大、细菌含量增高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残留在水中,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当水体中N、P等营养盐长期大量积存时,就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泛滥,破坏环境的生态平衡,严重的时候还发出臭味。因为城市景观水体的污染一般多为微污染,发生期短。所以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 景观水体的污染预防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避免外源污染物的直接污染。对大型景观水体 (如景观河道)首先考虑的是控制外源污染物的进入,因此要有截污措施。 (2)景观水水源的选择。当以自来水作为景观水体的初期注入水和后期补充水时.可将其直接用于景观水体;若利用的是天然河水则需根据河水的水质情况决定是否需对其进行预处理.同时也要考虑水资源费用;若利用的是再生水,则水质须满足GB/T 18921—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中的有关规定。 (3)防止尘土、落叶、垃圾的侵入。若这些杂物进入景观水体,会使景观水体水质恶化,并逐渐变得浑浊,因此,应定期打捞漂浮物,以防止它们向水中释放营养物质。 (4)力强对池底、护坡及周围环境的维护。受环境、温度、日照、水深等因素的影响,池底及护坡容易滋生青苔,周围环境也易遭到破坏。因此加强对池底、护坡及周围环境的维护十分必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