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心衰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中整体护理的价值分析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中整体护理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面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医院为他们提供整体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方法:选取医院中的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情况、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血压、呼吸、脉搏和体温指标情况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整体护理的方法运用到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当中,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各项身体指标情况,优化肺部功能,改善实际生活质量,运用价值比较高。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整体护理;价值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疾病发展速度快,发病急促,存在比较高的病死率,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此种疾病不仅会损伤患者的肺部血管,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心肺功能,导致治疗难度大大增加。
患者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在冬末春初时期发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要尽早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疾病,综合整体护理方法,提高治疗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医院中的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当中包含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46-75岁,平均患者年龄(65.50±5.27)岁;观察组当中包含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47-76岁,平均患者年龄(65.51±5.28)岁;两组一般资料,并未发现存在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医院为对照组的患者提供常规的护理方法,医院给观察组的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方法:1.2.1健康教育护理工作人员要让患者充分掌握关于自身所患疾病的知识,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运用宣传小册子和宣传视频的方法来介绍疾病知识,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并发症的方法,严密监测患者生活当中的各个细节,让患者能够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肺心病及心衰心脏彩超诊断标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主要条件:1.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2.右心室内径≥20mm3.右心室前壁厚度≥5mm,或有前壁搏动幅度增强者4.左/右心室内径比值<25.右肺动脉内径≥18mm或肺动脉干≥20mm6. 右心室流出道/左心房内径比值>1.47.肺动脉瓣曲线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者:α波低平或<2mm,有收缩中期关闭征等参考条件:1.室间隔厚度≥12mm,搏幅<5mm或呈矛盾运动征象者2.右心房增大,≥25mm(剑突下区)3.三尖瓣前叶曲线DF、EF速度增快,E峰呈尖高型,或有AC间期延长者4.二尖瓣前叶曲线幅度低,CE<18mm,CD段上升缓慢,延长,呈水平位或有EF下降速度减慢,<90mm/s。
说明:1.凡有肺胸疾病的患者,具有上述两项条件者(其中必具一项主要条件)均可诊断肺心病。
2.上述标准仅适用于心前区探测部位。
慢性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的容积差计算射血分数(EF值),正常EF值>50%,运动时至少增加5%。
舒张功能: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心室充盈最大值为A峰正常人E/A值>=1.2中青年应更大。
舒张功能不全时,E下降,A增高。
E/A降低。
肺心病心电图诊断标准主要条件:1.额面平均电轴≥+9002.V1导联R/S≥13.重度顺钟向转位(V5导联R/S≤1)4.RV1+SV5>1.05Mv5.aVR导联R/S或R/Q≥16.V1-3导联呈QS、Qr、qr(需除外心肌梗塞)7.肺性P波:①P波电压≥0.22mV或②电压≥0.2mV呈尖峰型,结合P波电轴>+800或③当低电压时,P波>1/2R,呈尖峰型,结合电轴>+800次要条件:1.肢导联低电压2.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或不完全)说明:具有一条主要条件即可诊断,两条次要的为可疑肺心病的心电图表现。
COPD呼衰肺心病心衰并酸碱失衡及水和电解质紊乱分析

COPD呼衰肺心病心衰并酸碱失衡及水和电解质紊乱分析COPD肺心病心衰是常见病,电解质检测仪呼吸衰竭(呼衰)是COPD肺心病心衰晚期的主要合并症,当出现慢性呼吸衰竭心衰时,易发生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
据国内综合报道,其发生率达7816% ~95145%。
本文就COPD呼衰肺心病心衰发生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
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COPD呼衰肺心病心衰住院病人68例,男性46例,女性22例,年龄42~85岁。
都有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肺气肿病史,其中有长期吸烟史42例,全部病例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6,肺心病符合诊断标准。
二、方法对68例肺心病患者,在本院实验室检查的数据及诊治过程收集资料进行了统计处理。
44例病人入院时已有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 24例入院后出现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
低氯28例,低钾17例,低钠33例,低氯且低钠21例,低氯、低钾且低钠12例。
其中42例病人伴有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7例病人伴有肺性脑病, 14例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
三、结果经过对68例病人综合分析统计,结果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9712%,另外低氯占91%,低钾占26%,高钾1311% ,低钠98%。
酸碱失衡其中呼吸性酸中毒62%,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碱中毒占34% ,呼吸性碱中毒占1315%,呼吸性酸中毒并发代谢性酸中毒占1316%。
讨论COPD肺心病呼衰心衰并酸碱失衡及水和电解质紊乱,影响肺心病的治疗效果,有时危及生命[2]。
根据本组临床资料,COPD肺心病呼衰心衰合并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9712%。
COPD通气功能障碍引起的ò型呼衰、缺氧和CO2潴留是发生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原因。
呼吸衰竭、单纯呼吸性酸中毒常伴有血电解质改变。
由于血氢离子浓度增加,细胞内外K+、Na+离子交换,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或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急性发作时,血K+浓度升高; Cl-因转移至细胞内,血Cl-相应下降;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由于进食差,利尿剂应用可使血K+正常或降低,并常出现低钠、低镁血症。
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的急诊护理体会

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的急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时的急诊护理。
方法:对98例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在急诊就诊时,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及一般监护并分析。
结果: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在急诊就诊时需要特别监测呼吸、心脏功能及密切关注患者的神志改变、胃肠道反应,体内水电解质稳态,周围皮肤情况及体温。
结论:对于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及时有效的监护、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心衰急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94-02慢性肺心病是指肺、胸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造成右心室肥大,而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
肺心病在急性发作时,易合并多脏器损害,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周到细心护理,就会危及生命[1]。
因此,掌握肺心病并发呼衰的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精心护理,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提高肺心病急性发作治愈好转率,减少死亡的关键。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我科从2010年以来,收治肺心病急性发作合并多脏器损害的患者98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入选年龄>60岁,肺心病诊断符合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标准。
均为急性期发作患者,男62例,女36例,平均年龄69.5岁;肺心病病程10~20年,平均14.5年;出现心衰后病程5-14年,平均6.5年。
本次入院时心衰为i°25例,ii°20例,iii°22例。
导致心衰加重的因素多数为感冒受凉或劳累过度,少数无明确诱因或因停药引起。
2观察2.1呼吸功能监护: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主要由于感染,使肺泡的通气功能低下,肺通气/血液比例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容易并发呼吸衰竭。
因此,要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spo2、spco2以及神志的改变。
2.2心功能监护: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由于肺动脉高压,心脏负荷加重,容易出现心衰和心律失常,应注意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及下肢是否水肿。
肺心病病人需要注意什么

肺心病病人需要注意什么什么是肺心病?肺心病是指肺部慢性疾病导致的右心衰竭。
它的起因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导致了肺动脉高压,从而增加了右心的负担。
肺心病所带来的症状是什么?肺心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呼吸急促、咳嗽、气喘,以及胸部疼痛、体力下降等。
肺心病需要注意什么?一、合理饮食肺心病病人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避免油腻、辛辣、烟酒等刺激食物。
应选择易于消化、营养丰富、微量元素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全谷类、水产品等。
二、增加锻炼量肺心病病人的体力下降,这使得他们缺乏身体活动,加重了肺部负担。
而增加锻炼量可以帮助提升体质,减轻身体的负担,预防季节性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三、坚持用药肺心病病人的治疗离不开药物,这需要他们坚持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绝不能随意更改剂量和用药方案。
应该及时和医生沟通症状变化,让医生能够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选用。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肺心病病人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护身体。
不要吸烟,戒酒,精神上保持积极,同时尽可能的减轻精神压力和观念负担。
五、定期复查肺心病病人的病情随时可能变化,但是这些变化是他们自身难以明确掌握的。
因此,定期复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对于肺心病患者来说,至少每隔三个月就要复查一次,以便尽早掌握病变情况。
六、注意自我保护由于肺心病患者的抵抗力较弱,生活中需要随时注意自身保护。
比如,要避免患上其他疾病,加强清洁工作,避免接触病毒等。
同时,还要养成规律生活作息和合理饮食的习惯,以便减轻肺部负担。
总之,对于肺心病患者来说,每一个生活中的细节都需要严格遵守,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减轻疾病的症状、掌握疾病的进展情况,更好地保证生命健康!。
肺心病心衰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自拟强心方治疗肺心病慢性心衰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中,男18例,女17例;发病年龄50〜59岁5例,60〜69岁12例,70岁以上18例。
说明随着年龄增大,肺心病出现心衰的可能性就越大。
原发病绝大多数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反复感染,少数为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
本组病程都在8年以上。
1.2诊断依据及临床表现除原有肺部疾病的病史及体征外,常有活动后气促,心悸。
体查有肺动脉压增咼和右心增大。
最后发展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咳嗽,气促,唇指紫绀,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甚至全身水肿。
实验室有关检查及肺功能、心电图、胸部X 线、超声心动图等可佐证。
2治疗方法强心方组成:熟附子10 g,党参、黄芪各15 g,丹参、赤芍、泽兰、葶苈子各12 g,茯苓、猪苓、泽泻各18 g。
加减:形寒肢冷者加干姜、肉桂;纳呆,便溏者加白术、山药;腹胀者加砂仁、大腹皮;咳嗽痰多者加法半夏、陈皮;心悸重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咳喘重者加紫苏子、紫苑;肝大质硬者加桃仁、红花。
每天1齐腹水煎2次,分2次服。
7天为1疗程,可连服1〜3 疗程。
服中药期间,有危重症候出现,可临时选用吸氧、强心、利尿剂等。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心功能改善H级或H级以上者。
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心功能改善I级者。
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心衰未纠正。
3.2治疗结果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77.2%。
其中1个疗程者11例,2个疗程者15例,3个疗程者9例。
4病案举例杜某,男,68岁,干部,1998年2月16日初诊。
患者原有慢支肺气肿病史20多年,近8年来经常咳嗽,心悸,下肢水肿。
曾多次住院治疗,确诊为肺心病并心衰。
近几天因天气寒冷,又出现心悸,喘咳,甚则不能平卧,腹胀纳差,形寒肢冷,下肢浮肿,尿少便溏。
慢性肺心病顽性固心衰疗效观察

慢性肺心病顽性固心衰疗效观察肺心病顽固性心衰临床常见,预后不良,我科于2002年至2007年收治患者40例,应用多巴胺、酚妥拉明、肝素联合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取得良好疗效。
8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均为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9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诊断标准,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5~78岁,平均61.5岁;心功能级22例,心功能级18例。
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8~76岁,平均62岁;心功能级22例,心功能级18例。
2组经组间均衡检验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1周,心功能无明显改善。
1 基本资料1.1 治疗方法对照组: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强心、利尿等治疗。
治疗组:在按照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40 mg,酚妥拉明10~20 mg,肝素6 250U溶于10%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7~10 d为1个疗程。
1.2 疗效判定①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气促紫绀缓解,肺内啰音消失,颈静脉怒张减轻,下肢浮肿消退;②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级,上述症状减轻,肺内啰音减少。
下肢浮肿减轻;③无效:上述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2 结果治疗组:40例中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
对照组:40例中显效13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3.1 肺心病患者由于肺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机体缺氧,机体缺氧时:①肺小动脉收缩;②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可反射性地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③心率增快,心肌氧张力降低;④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量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大,使左、右心室负荷增加,尤其是右心室,最终产生右心衰竭。
在肺心病病程中任何诱因可加重机体缺氧,使心衰加重。
3.2 多巴胺为体内合成肾上腺素的前体,具有激动受体和多巴胺受体作用,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支气管、降低气道阻力;并可通过兴奋肾和肠系膜血管上的多巴胺受体而引起该部位血管扩张,从而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利尿效果,减轻心脏前负荷。
肺心病死亡病例讨论

肺心病死亡病例讨论肺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肺疾病,常见于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衰竭导致的心衰病例。
肺心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心脏和肺部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讨论肺心病死亡病例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首先,肺动脉高压是导致肺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发病机制与肺动脉阻力的增加有关,可由于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血栓栓塞等原因导致。
肺动脉高压可导致右心室肥厚和扩张,最终引起右心功能衰竭。
因此,对于疑似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减少死亡风险。
其次,右心室衰竭也是肺心病死亡病例的常见原因之一。
右心室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右心室无法将血液有效输送到肺循环,从而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和肺循环阻力增加。
常见的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肺动脉高压等。
对于有右心室衰竭病史的患者,应加强监测和管理,以预防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肺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降低肺动脉压力和改善肺循环,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等。
此外,对于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可考虑行手术治疗,如肺动脉血管成形术或肺动脉支架植入术等。
预防肺心病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对于高危人群,如患有慢性肺部疾病或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接受定期体检,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其次,要注意预防并控制肺部感染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肺心病的重要措施,包括戒烟、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等。
综上所述,肺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肺疾病,常见于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衰竭导致的心衰病例。
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肺心病死亡风险的关键。
对于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测和管理,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并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减少肺心病的死亡病例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自拟强心方治疗肺心病慢性心衰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中,男18例,女17例;发病年龄50〜59岁5例,60〜69岁12例,70岁以上18例。
说明随着年龄增大,肺心病出现心衰的可能性就越大。
原发病绝大多数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反复感染,少数为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
本组病程都在8年以上。
1.2诊断依据及临床表现除原有肺部疾病的病史及体征外,常有活动后气促,心悸。
体查有肺动脉压增咼和右心增大。
最后发展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咳嗽,气促,唇指紫绀,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甚至全身水肿。
实验室有关检查及肺功能、心电图、胸部X 线、超声心动图等可佐证。
2治疗方法强心方组成:熟附子10 g,党参、黄芪各15 g,丹参、赤芍、泽兰、葶苈子各12 g,茯苓、猪苓、泽泻各18 g。
加减:形寒肢冷者加干姜、肉桂;纳呆,便溏者加白术、山药;腹胀者加砂仁、大腹皮;咳嗽痰多者加法半夏、陈皮;心悸重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咳喘重者加紫苏子、紫苑;肝大质硬者加桃仁、红花。
每天1齐腹水煎2次,分2次服。
7天为1疗程,可连服1〜3 疗程。
服中药期间,有危重症候出现,可临时选用吸氧、强心、利尿剂等。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心功能改善H级或H级以上者。
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心功能改善I级者。
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心衰未纠正。
3.2治疗结果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77.2%。
其中1个疗程者11例,2个疗程者15例,3个疗程者9例。
4病案举例杜某,男,68岁,干部,1998年2月16日初诊。
患者原有慢支肺气肿病史20多年,近8年来经常咳嗽,心悸,下肢水肿。
曾多次住院治疗,确诊为肺心病并心衰。
近几天因天气寒冷,又出现心悸,喘咳,甚则不能平卧,腹胀纳差,形寒肢冷,下肢浮肿,尿少便溏。
体查:神清倦怠,唇指发绀,颈静脉怒张,呈肺气肿征,两肺可闻少许干性罗音。
心率92次/分,律整,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低钝。
肝肋下2 cm,肝颈征阳性,双下肢水肿,按之凹陷。
舌质胖暗、苔厚,脉沉细。
西医诊断:肺心病并心衰。
中医诊为:心悸、喘咳,证属气阳两虚兼血瘀水泛。
治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
方用强心方加减。
处方:熟附子10 g,肉桂(焗)1.5 g,党参、黄芪、白术各15 g,山药、茯苓、泽泻、丹参、泽兰各18 g,葶苈子12 g,陈皮6 g。
3剂。
二诊时,尿量增多,浮肿减轻,咳喘减少,渐可平卧。
效不更方,守上方续服4剂。
三诊时,水肿消退,喘咳大减,心悸好转,全身症状改善。
上方去泽泻、茯苓、葶苈子,肉桂改桂枝10 g,加砂仁、鸡内金、郁金、赤芍以加强行气醒脾活血祛瘀。
再服7剂后,惟动则心悸,余症皆安,心衰得以控制。
后以金匮肾气丸及陈夏六君子汤加减交替调服1个月以巩固疗效。
随访3个月,未见心衰复发。
5体会本文35 例,都有多年反复咳嗽气喘病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气虚弱,又易招致外邪侵袭,使病情缠绵难愈。
肺病日久,子病及母,使脾失健运,水湿停滞而为痰饮。
肺脾病久,必传于肾,肾主水, 布阳化气,今肾气虚衰,一不能化气行水,二不能温运脾阳,三不能助肺肃降以通调水道,于是水湿泛滥,凌心射肺,入肝走肠,溢于肌肤,而为悸、为喘、为积、为水肿。
同时,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肺气虚弱,吸入不足,脾失健运,谷气不充,因而宗气虚衰,不足以贯心脉而行呼吸”,而致血脉瘀涩,加之肾阳不足,不能上温心阳,致心阳虚弱,无力推动血脉运行而出现心悸、紫绀。
总之,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阳两虚,标实为瘀血、痰饮。
根据上述的病机,治疗上采用益气温阳治其本,活血利水治其标,临证选用强心方为基础方。
方中熟附子大辛大热,入心脾肾三经,力专温阳强心。
根据药理研究有明显强心作用,并能改善外周和冠脉血循环;党参、黄芪性味甘温,二者合用,既能补益心气,又能助茯苓、泽泻等健脾利水消肿。
黄芪是一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能明显提高气虚型心衰病人的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对缺糖缺氧性心肌细胞有直接保护作用;葶苈子既有泻肺平喘,又有利水消肿作用,根据药理研究,具有强心甙作用的特点;丹参、泽兰、赤芍能活血通脉,可以改善心脏及其它脏器微细血管障碍及微血管内血流的瘀滞,扩张血管,解除红细胞与血小板聚集,能更好地发挥利尿药的作用;泽泻、茯苓、猪苓淡渗利水消肿,根据药理研究有明显利尿作用,持续时间长,且较少引起电解质紊乱。
综合本方,具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的功效,应用本方,可使本虚得扶,标实能除,切合本病病机,收标本兼治之效。
由此可见,本方对肺心病慢性心衰有良好的治疗和调节作用,符合慢性心衰的现代治疗观点。
文章出处:新中医1999年第4期第31卷咳喘咳喘为咳嗽与喘证的合称,泛指肺气上逆,呼吸急促,气短不续为主证的一类疾病。
其病因多为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痰浊壅盛及正气虚弱,为临床常见病证。
先生对咳喘一症,具有独特的见解,疗效显着。
1.宣肺治其实、益肾固其本哮喘日久,往往本虚标实。
由于宿痰内伏,肺气壅盛属实,由于脾虚不运、肾虚不纳属虚,进一步可出现三脏俱虚的症状。
《丹溪心法•喘》:“未发宜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是治疗哮喘的大法。
先生在临床掌握“宣肺治其实,益肾固其本”的原则,取得—定疗效。
哮喘(支气管哮喘)曹XX,女,11岁。
初诊(出诊,1973年5月II 日):哮喘反复扰人已8年。
近两旬哮喘持续发作,昼夜不已。
呼吸气促,咳嗽剧烈,喷嚏,流涕,倚母怀喘息,不能平卧。
用异丙基肾上腺素喷雾吸入,仅能缓解数分钟。
痰多白沫,不易咳出,额部汗出甚多。
唇紫,苔薄腻,花剥,舌质青,脉细数。
多次急诊用地塞米松、异丙基肾上腺素喷雾,以及氨茶硷、非那更和各种抗菌素等药物,未见效果。
体检:体温38C,心率130次/分,呼吸38 次/分,肺部听到干、湿性罗音。
素有哮喘宿恙,风寒外袭,痰浊壅肺,肺失清宣,郁而化热。
稚体娇弱,邪势方殷,病情危重。
急拟宣肺平喘,化痰祛邪,双剂并进,以冀获效。
处方:生麻黄4。
5g射干9g炙地龙9g苍耳子9g炙紫菀15g炙百部15g炙苏子9g黄芩9g姜半夏9g白芍9g鲜竹沥30g(另服)。
2剂。
各煎2汁,24 小时分4次服完。
二、三诊均用原方加减,5月12日服2剂,5月13〜15日每天服1齐腹哮喘逐步缓解。
但于5月23日起,突然喷嚏、流涕又作,剧咳,气急出汗,程度较初诊时为轻。
仍用初诊方加减,3天后又缓解。
从6月6日起哮喘症状完全消失,并于8月下旬恢复读书。
参加游泳锻炼,偶有感冒,鼻塞流涕,但均未引起哮喘复发。
以后,平时服培补脾肾方:党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胡桃肉12g(打)补骨脂12g 熟地12g枸杞子9g淮山药12g 苍耳子9g。
另服地龙片(单味地龙生药制成,每片0。
3g,每次吞服5片,日服2次)及胎盘片。
如有感冒、流涕、咳嗽,服标本兼顾方:生麻黄6g射干9g苍耳子9g陈胆星9g党参9g白术9g茯苓12g 胡桃肉12g(打)黄芩9g。
以后又以上方制成丸药调治。
1983年随访,停药多年,哮喘9年来未发。
本例支气管哮喘频发达8年之久,造成病孩痛苦。
在发病时,以治标为主,重用生麻黄(每天9g)之辛散与炙地龙(每天18g)之咸降相配,以宣肺、清热、平喘。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两药同用.可加强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有极好的平喘作用。
至于额上汗出甚多,何以不忌麻黄?因根据其母亲诉述,病孩平时并无自汗、盗汗,仅在哮喘剧发时出汗,可见并非表虚,故可用麻黄平喘,喘平则汗出自止。
苍耳子祛风宣窍,与地龙相配,有较好的抗过敏作用,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要药。
患者痰涎壅盛,郁而化热,故用竹沥、紫菀、半夏等以化痰止咳,黄芩、射干等以清热利咽;配白芍稍敛麻黄辛散之性。
在用本方治疗初期,除仍用喷雾及氨茶硷外,其他诸药均停用,以后即完全以本方为主;当哮喘完全控制后,改用培补脾肾法,补脾以四君子为基础,补肾以胡桃肉、补骨脂、熟地为主药。
盖肺为脾之子,培土即所以生金;肾为气之根,补肾即所以固肺。
通过变法调治,使8年痼疾,得到根治。
叶天士认为喘证“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此说确实可信。
2.温肾健脾以利水、肃肺化痰以平喘喘肿之证,上则喘息不平,下则肿势蔓延,病在肺脾肾三脏,病情重笃,危在旦夕。
治法必须抓住温肾阳以驱水湿,暖中土而化浊阴为主。
如单从治肺着眼,徒劳无益。
喘肿(肺原性心脏病)陈乂乂,男,74岁。
初诊(1967年10月6 日):素有慢性咳嗽,经常下肢浮肿。
最近两天,突然心悸、气急加剧,肿势益甚,延及大腿,按之凹陷,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四肢不温,尿少。
脉弦滑,苔厚灰腻,舌质青紫。
腹部有移动性浊音。
证属脾肾阳虚,气不摄纳,水浊泛滥,肺失肃降。
高龄正虚,邪势猖盛,急宜温肾健牌以利水,肃肺化痰以平喘。
处方:熟附子15g(先煎40分钟)生黄芪15g葶苈子30g光杏仁9g淡姜皮4.5g炙紫菀15g姜半夏9g茯苓皮30g, 3剂。
二诊(10月9日):服上方后尿量剧增,肿势大减,腿肿全退,脚面尚有轻度浮肿,四肢不温,咳嗽气急。
脉弦滑,苔薄腻带灰。
腹部移动性浊音消失。
再用前方加减:熟附子15g(先煎40分钟)生黄芪15g葶苈子30g桑白皮15g淡姜皮4. 5g炙紫菀15g姜半夏9g陈胆星9g, 3齐叽三诊(10月12日): 腿足面目水肿全退,气急减而未平,咳嗽已少,痰量亦减,纳呆。
舌质青紫已消,苔薄灰腻,脉弦滑。
再予振心阳,利肺气。
处方:熟附子9g(先煎20分钟)生黄芪15g生麻黄6g射干15g炙紫菀15g 炙百部15g 姜半夏9g陈胆星9g, 4剂。
四诊(10月16日):肿退喘平,略有咳嗽,胃纳好转,怕冷。
苔薄灰,脉弦滑。
再予前法调治。
处方:熟附子9g (先煎20分钟)生黄芪9g生麻黄6g射干15g陈胆星9g炙紫菀15g陈皮9g, 4剂。
另,附子理中丸100g,每次5g, 每日吞服2次。
煎药服完后,再服丸药调理。
本例系哮喘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病情重危.由于肾阳衰惫,膀胱气化失常,以致四肢不温,小便不利;脾阳不运,水湿泛滥,以致水液停聚,面目肢体浮肿: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气凌心,以致心悸、咳嗽气急不平。
病在肺脾肾三脏,故用附子温肾强心以利尿:黄芪健脾益气以利尿;葶苈子泻肺定喘以利尿。
先生常用此三味药为主,随症加味,每能见效。
通过长期实践,认为:熟附子一般剂量为9g左右,宜先煎20分钟。
对心力衰竭,气急,浮肿较重者,则剂量应加大到15g,甚至30g.但附子含乌头硷,对各种神经末梢及中枢,先兴奋,后麻痹,如大剂量用之不当,可以致死。
其中毒症状为唇舌发麻、恶心、肢麻、运动不灵、呕吐、面白肢冷、血压下降,最后可出现急性心原性脑缺血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