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范雄《1945年的胜利》赏析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课时课件

活动一:勿忘国耻 (一)日军侵华战争暴发
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14年间,日本帝国 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大好河山。人民生灵涂炭, 国土惨遭蹂躏,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 灾难。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就是从东北的 “九一八”事变开始的。
从这个视频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931年9月18日晚上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 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 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就 在这一夜,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 战争。中国人民奋勇反抗,这是十四年抗日战争 的开端,它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 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
二、判断。 1.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X ) 2.我国的抗日战争持续了14年的时间。( √ ) 3.每年的2月27日是我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 日。( X ) 4.南京大屠杀长达6周,30万民众惨遭杀害。( √ ) 5.台儿庄大捷是中国与日军抗战以来中国下面战场取 得的最重大胜利。( √ ) 6.“百团大战”共歼敌约40000人。( √ ) 7.在抗日战争中展现了中华儿女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的英雄气节。( √ ) 8.日军的铁蹄踏入中国,中国抗日战争合面爆发,中 华儿女没有反抗的勇气。( X )
学生交流:为什么要设立国 家公祭日。
公祭日是为了让我们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找回那段沉痛的回忆,学习中国人民奋勇抗争的 精神。下面,让我们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相关书 籍、纪录片、战犯日记等,了解关于南京大屠杀 的的资料,铭记那段历史。
(1)学生将在课前收集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 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全班交流。
(1)一个17岁的男孩讲了这样一件事。(上 月)14日大约有1万名年龄在15-30岁的中国人被 带出南京城到靠近轮渡码头的长江边,在那里日 本人用野战炮、手榴弹和机关枪向他们开火,大 部分尸体被抛进了江里,有一些被堆起来焚烧, 而有三个人侥幸地逃脱了。
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诗歌鉴赏10篇

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诗歌鉴赏10篇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诗歌1《沁园春》赵一曼卫我河山,浴血红颜,百炼成钢。
想珠河铁北,纵横驰骋;暴风骤雨,白马红枪。
剑阵横眉,刀丛冷对,烈烈英风正气扬!尤难忘,将红旗高唱,生命华章!难书母爱慈祥,怎忍见,行行是断肠。
幸故国已复,家园正旺,白山黑水,鸟唱花香。
处处丰碑,英雄回首,无悔人生短亦长。
春风里,看宁儿代代,正沐阳光。
赵一曼,四川人宜宾人,抗日民族英雄,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
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诗歌2《沁园春》杨靖宇雪漫残阳,冰著寒山,铁骨傲风。
笑倭奴痴妄,徒施伎俩;丈夫矢志,为复国兴。
南满烟云,松江烽火,铁骑狂飚正纵横。
须来日,看高梁大豆,遍野黄红。
白山昂首苍穹,望林莽,葱葱是古松。
问英灵安在,后生可记:当年壮烈,那日从容?再度回眸,诗篇血就,当教中华瞩目中。
还休忘,有余魅拜鬼,海上云浓。
杨靖宇,著名抗日民族英雄。
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诗歌3《水调歌头》赵尚志林海雪原上,星月冷刀枪。
任凭几度风起,猎猎大旗扬。
不悔征程坎坷,无憾年华舛错,默默对松江。
忍辱淡生死,负重卫家邦。
百余战,仇未泯,恨犹长。
抛头洒血,浇我国土不彷徨。
江水悲歌未没,甲子匆匆已过,小丑又跳梁。
莫忘枕戈睡,休教鬼猖狂。
赵尚志,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尚志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2年2月,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
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诗歌4《水调歌头》彭雪枫战迹壮山色,风雨慰忠魂。
气吞万里如虎,叱咤皖南云。
左右挥戈沙场,南北驱驰骁将,功绩两淮闻。
一师制十万,巧力打千钧。
战芒砀,攻夏邑,史诗存。
三十七载,别样精彩耀星辰。
有报曾名《拂晓》,探索人间正道,今日忆何人?但看新红日,正照满园春。
视觉设计教皇——福田繁雄

/视觉设计教皇——福田繁雄一、关于福田繁雄福田繁雄1932年生于日本,1951 毕业于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校,1956年毕业于东京国家艺术大学,1967年IBM画廊个展(纽约),1997年日本通产省设计功劳奖--紫绶勋章,1998年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评委,2006年第7届金蜜蜂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国际评委,曾任日本平面设计协会主席、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东京艺术大学兼职教授、日本图形创造协会主席、国际广告研究设计中心名誉主任。
2009年1月11日晚上10:30时于东京因脑溢血过世。
福田繁雄是继龟仓雄策、早川良雄等日本平面设计大师之后的第二代平面设计师。
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欧洲、美国等地,他都被视为一名设计天才。
福田繁雄与岗特兰堡(德)、切瓦斯特(美)并称“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他的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世界,对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行的每一平面设计教材中几乎都能看到他的作品。
由于他在设计理念及实践上的卓越成就,福田繁雄教授被西方设计界誉为“视觉设计教皇”。
福田繁雄曾在世界各地举办过多次个人展览,其设计作品多次获国际性大奖,包括:1972年华沙国际海报展金奖;1976年教育部新人艺术促进奖;1985年莫斯科国际海报展金奖;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报展大奖;1995年赫尔辛基国际海报展大奖;2005年台湾国际海报设计大奖等。
他创作的大量招贴画使他享誉全世界,成了国际上最引人注目、最具有个性特征的平面设计家。
福田繁雄曾经指出:“设计中不能有多余”。
从这个观点中不难看出他的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的“恰倒好处”有某种相通的契合点。
福田繁雄被誉为“五位一体的视觉创意大师”,即:多才多艺的全能设计人、变幻莫测的视觉魔术师、推陈出新的方法实践家、热情机智的人道关怀者、幽默灵巧的老顽童。
福田繁雄是日本当代天才的平面设计家,他既深谙日本传统,又掌握现代感知心理学,他的作品紧扣主题、富于幻想、令人着迷,同时又极其简洁,具有一种嬉戏般的幽默感,并善于用视幻觉来创造一种怪异的情趣。
战斗的鼓点,民族的意志——田间的两首抗战诗鉴赏(网友来稿)

战斗的鼓点,民族的意志——田间的两首抗战诗鉴赏(网友来稿)李明隆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人,现代著名诗人。
抗战时期,他倡导街头诗运动,创作了大量鼓舞人民抗日热情的诗篇,收入《给战斗者》《呈在大风砂里奔走的岗位们》《抗战诗抄》等诗集中。
闻一多在《时代的鼓手》一文中,称赞田间的诗说:“这里没有‘弦外之音’,没有‘绕梁三日’的余韵,没有半音,没有任何‘花头’,只是一句句朴实、干脆、真诚的话,(多么有斤两的话!)简短而坚实的句子,就是一声声的‘鼓点’,单调,但是响亮而沉重,打入你的耳中,打在你的心上。
”这段评语,精辟地概括了田间街头诗的独特风格。
下面以两首诗为例,加以说明。
义勇军在长白山一带的地方,中国的高粱,正在血里成长。
大风沙里一个义勇军骑马走过他的家乡,他回来:敌人的头,挂在铁枪上!(1938年作)坚壁狗强盗,你要问我么:“枪、弹药,埋在哪儿?”来,我告诉你:“枪、弹药,统埋在我的心里!”(1943年作)(均选自《抗战诗抄》)《义勇军》,写于1938年,反映了日军侵占我国东三省时,抗日义勇军奋起抗击的一个画面。
它热情歌颂了东北义勇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民族意志。
诗先用长白山下正在血里生长的高梁作背景,烘托了悲壮的气氛,揭露了敌人的残暴罪行,充溢着民族的深仇大恨。
接着诗人用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色彩鲜明的人物画,描绘了一个骑着战马、威武雄壮、英勇杀敌、奏着凯歌胜利归来的义勇军战士的高大形象,不仅令人钦敬,而且鼓舞了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短句的运用,铿锵有力,恰如鼓点,坚定的决心和高昂的斗志,充满字里行间,让人振奋、鼓舞、勇往直前。
《坚壁》,写于1934年,它呈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顽强斗志,是献给根据地人民的赞歌。
诗人用短短七句,塑造了一个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
前后两节,抓住一个典型场景,一问一答,运用反问的结构技巧,将问答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单纯精练,主旨鲜明,人物的性格生动突出。
福田繁雄的海报作品分析-2

福田繁雄的海报作品分析《1945年的胜利》海报1975年设计的"1945年的胜利"这张海报,采用类似漫画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一种简洁、诙谐的图形语言,描绘一颗子弹反向飞回枪管的形象,讽刺发动战争者自食其果,含义深刻。
这张纪念二战结束30周年的海报设计,获得了国际平面设计大奖。
其设计作品中的这种幽默、风趣,均能带给观者一种视觉愉悦。
《第九交响曲》海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海报系列(1985年-2001年)作品在这一系列作品中,福田以贝多芬头像作为基本形态,对人物的发部进行元素的置换。
从一定距离观察这些作品,可以辨识出海报中的人物形象。
但当我们仔细观察人物的发部时,它又是由不同的图形元素组成。
在这里,音符、鸟、马等并不相关的图形元素,都被福田运用到他的这一系列海报中,这些元素丰富了同一主题海报的内涵,同时充满趣味性,更体现出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
《F》海报福田繁雄《F》海报系列,主画面为福田名字的首字母"F",对该字母进行变化。
该系列又不同于"贝多芬"系列中以发部轮廓为基本形态,在其轮廓内部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图形元素的置换,而是以"F"为基本型,作者对其以往在众多平面作品中惯用的图形符号或表现方式进行的重现。
如矛盾空间、图底反转等错视原理和手法的运用,坐着的女孩和奔跑着的动物形象的运用等。
使其作品打上福田的符号,成为其异质同构中的又一代表性作品。
京王百货宣传海报在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中,福田就开始利用"图"、"底"间的互生互存的关系来探究错视原理。
作品巧妙利用黑白、正负形成男女的腿,上下重复并置,黑色"底"上白色的女性的腿与白色"底"上黑色男性的腿,虚实互补,互生互存,创造出简洁而有趣的效果,其手法为"正倒位图底反转"。
林少雄 意志的胜利分析

四、《意志的胜利》的文化解读在《意志的胜利》中,里芬斯塔尔通过真实的影像,不仅开了运用电影艺术对意识形态加以美化的先河,将她自己对当时政治的理解及对意识形态的赞美完整地表现了出来,而且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努力,达到了对纳粹党的赞美及对希特勒神化的目的。
其一,将纳粹的意志与思想艺术化。
作为对既往人类文明史即社会成员个人理性的反动,纳粹思想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危害。
作为纳粹党代会真实记录的《意志的胜利》,迥异于以往的宣传影片,既没有明确地表达出纳粹党的任何方针政策,一也没有将直接宣传意识形态作为影片的首要目标。
它抛弃了一般政论性影片的知识、逻辑、理论,通过直观的形象画面,充分调动拍摄角度、构图、剪辑、音乐、置景、灯光等电影艺术的一切手段,以非理念的、高度艺术化的象征性影像,以视像本身充满丰富意蕴的象征性隐喻,以富有亲合力的情感投人,将纳粹的思想表现得隐晦而又明白、节制而又淋漓尽致。
其二,将政治叙事诗意化。
在人类纪实影片的历史上,一般的政治性影片,总是以意识形态的直接宣扬为其主要的叙事策略。
与这种宏大的政治叙事不同,《意志的胜利》摒弃了传统政治影片宣言式的语言暴力、蛊惑性的情绪渲染与主观色彩强烈的背景烘托,将政治意识形态深深地隐藏在精美的图像与自然的场面之后,以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视像语言及浓郁艺术氛围的诗意化叙事,为坚硬的意识形态内核精心地包裹上了一层柔软的艺术外壳,为整部影片笼罩上了一层浓郁的诗意化的面纱。
“这部片子同时以极大的关注与敏锐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件地拍下来,在高明的剪接中,将六天活动不失活力与多样化地浓缩成两个小时长度。
当然,影片在叙事的连续上并不符合这个第六届纳粹党大会实际活动在时间上发生的顺序口此外,这部片子也并未巨细靡遗地包括了一切活动。
因为,为了使影片具备戏剧性的节奏与过程,瑞芬斯坦(即里芬斯塔尔,下同—引者注)重新安排每件事的次序,她要把散文般的偶发事件转化成诗的电影。
”(里查德·巴森著、王亚维译:《纪录与真实》,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6年,第197页。
抗战歌曲赏析

抗战歌曲之《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
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
不到1年的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之众。
1933年2月起,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大多已撤入没有沦陷的热河省改编为抗日联军继续抗争。
这时正是战争阴云笼罩热河上空,日军及伪满政权正准备着对热河省的入侵,热河省内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敌人厉兵秣马为热河抗战做准备。
1933年2月25日晚间,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部长王化一,政治部副部长杜重远和上海辽吉黑热后援会负责人朱庆澜等,率百余人携带械弹、服装和慰问品到达建平县朱碌科。
26日到敖汉旗四家子检阅并慰问部队。
随行队伍中的聂耳为了给纪录影片《风云儿女》(又名热河血泪史)创作主题歌,随救国会联络副官高鹏发放慰问品,发放到三营时,营长刘凤梧指挥官兵唱起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义勇军誓词歌》,聂耳听后大受鼓舞,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后由田汉在上海监狱中重新创作了歌词,流传至今。
歌曲解析:1949年,在选国歌时,《义勇军进行曲》一经传唱,获得了国内外人民一致颂扬,在国际上有它的影响,多数人赞成应采用它作为国歌。
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赞成这种‚安不忘危‛的思想,认为新中国要达到真正安定、安全,还需要与内外敌人及各种艰难困苦奋斗。
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中华民族危难关头,正是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革命歌曲赏析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 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交响 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 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 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 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 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 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 雄形象。
“50年代,是我们国家最美好 的一个时代。刚刚解放,打了这 么多仗,打出了一个新中国,大 家高兴。都希望国家好一点,生 活好一点,就是这么一种很单纯 的想法。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勃 勃生机。那时,你会觉得祖国的 天是那么的蓝,土地是那么的滋 润。亿万中国人民的心情真的就 是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到现在我 都还向往那个年代。”
1949年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50年 梁思成、陈占祥:《关于中央人民政
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 1956年 乔羽、刘炽:《我的祖国》 1957年 马寅初:《新人口论》 1959年 彭德怀:《给毛主席的信》 1963年 雷锋:《雷锋日记》 1966年 穆青:《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967年 遇罗克:《出身论》 1974年 张天民:《创业》
乔羽
红歌歌名猜猜猜
1 红星歌
6 咱们工人有力量
2 南泥湾
7 嘀哩嘀哩
3 歌声与微笑 4 歌唱祖国
8 翻身农奴把歌唱 9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5 游击队歌 10 长江之歌
唱红歌,记歌词
1 2 3 45 6 7 8 9 10
01 祝福祖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是一张反战的 招贴。是福田繁雄 在1975年设计的 "1945年的胜利"的 海报,这张纪念二 战结束30周年的海 报设计,获得了国 际平面设计大奖。
表现形式:
福田繁雄《1945年的胜利》的海 报,采用类似漫画的表现形式,创造 出一种简洁、诙谐的图形语言,描绘 一颗子弹反向飞回枪管的形象,讽刺 发动战争者自食其果,含义深刻。设 计作品幽默、风趣,给观者一种视觉 愉悦。
作品创意思想:
·福田的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他对错视原理的精到 掌握和应用,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 使其作品大放光彩。 ·正如福田自己所说的:“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 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 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 ·他不断地对视错觉进行探求,这部《1945年的胜 利》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共同营造出奇异的视觉世 界,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出一种理性的秩序 感和连续性。
作品体现内涵:
. ·画面构图极为精简,子弹反向飞回枪管讽刺发动战 争者自食其果,含义深刻。尽管图形符号所表达出的 “反战”内涵清晰明了,但是色彩语言的表现是直接、 自发的,它所具有的符号意谓性是显而易见的。每一 个人都能看懂他招贴里所要传达的意思。 ·画面简洁,画面中只有黄、黑、白三种色彩,基本 上由大块色构成,色彩单纯明快,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 力,对比强烈。作者运用具有警示作用的色彩符号, 不仅强化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更重要的是深化了主 题的内涵,既深刻又发人深省。
谢谢观赏
设计要素:
·《1945年的胜利》的海报,构图极 为精简,用最为简明的线、面造型, 作品的主题非常的明了,每一个看到 这个招贴的人都会明白他所要报答的 意思,用最简单的画面表达最丰富的 内容。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强。福田繁 雄把图形精简成抽象化了的炮筒和一 个倒飞的炮弹;
·在设计排版上,意识与常规的视觉流程做 反向状态处理; ·颜色只有黑、白、黄三种。图形 符号表达的内涵通俗、平易,哲理 性强。一枚正在向下飞向炮筒的炮 弹,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表现了“反 对战争”的含义,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