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主要数据成果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主要数据成果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主要数据成果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安排,自2011年底开始,以基于第一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为基础,通过开展补充调查和更新评价,形成了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更加精准地查清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从气候条件、地形状况、土壤状况、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等方面综合评定耕地质量等别,反映了耕地生产能力的高低。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结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总面积为13507.2万公顷(202609万亩)1,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7个省(区、市)采用的是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耕地面积数;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河南、广西、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13个省(区、市)采用的是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耕地面积数;海南省采用的是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耕地面积数。
15等最差。
其中以7-13等耕地为主,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78.5%(见表1)。
采用等别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等别总体偏低。
与平均质量等别相比,高于平均质量等别的1-9等地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39.8%,低于平均质量等别的10-15等地占60.2%(见表1)。
表1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等别面积比例1 42.5万公顷(637 万亩)0.32 57.9万公顷(869万亩)0.43 113.4万公顷(1702万亩)0.84 171.4万公顷(2571万亩) 1.35 363.8万公顷(5457万亩) 2.76 888.4万公顷(13326万亩) 6.67 1134.5万公顷(17018万亩)8.48 1199.5万公顷(17992万亩)8.99 1410.6万公顷(21159万亩)10.410 1802.9万公顷(27044万亩)13.311 2038.1万公顷(30571万亩)15.112 1897.7万公顷(28465万亩)14.113 1117.4万公顷(16761万亩)8.314 759.6万公顷(11394万亩) 5.615 509.4万公顷(7642万亩) 3.8合计13507.2万公顷(202609万亩)100.0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

第28卷 第2期2014年2月Vol.28 No.2Feb.,2014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3-04-27修稿日期:2013-07-08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项目。
第一作者:程锋(1975-),女,江苏南通人,博士,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评价与规划。
E-mail: caucf@通讯作者:郧文聚(1963-),男,河南南阳人,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整理、土地评价与规划。
E-mail: yunwenju@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程 锋1,2,王洪波1,2,郧文聚1,2(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北京 100035;2.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5)摘要:研究目的:系统介绍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的背景、主要过程、技术方法、评定结果及成果应用。
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
研究结果:全国耕地划分为15个等别,平均质量等别为9.80等,质量水平总体偏低。
研究结论:该项工作第一次全面查清了中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键词:土地评价;耕地质量等级;土地调查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4)02-0075-08Study on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in ChinaCHENG Feng 1,2, WANG Hong-bo 1,2, YUN Wen-ju 1,2(1.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systematically describe the background, main processes, technical methods, assessment result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n quality grade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Methods employed are inductiv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15 quality grades in China. The average quality grade is 9.8, which shows the quality generally is low.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first-time work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China. It also provides necessary supports for achieving a management mode of quantity and quality-oriented simultaneously.Key words: land assessment;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land investigation1 背景耕地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均对查清其面积、评价并划分等级给予高度重视。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8年度内,全国因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缘故减少耕地的质量平均为8.89等,与2018年度减少耕地平均8.60等相比有所下降。减少耕地质量1-15等均有分布,以6-12等为主,其中6等耕地占减少耕地面积的8.91%,7等占11.81%,8等占14.38%,9等占15.76%,10等占17.02%,11等占12.56%,12等占6.87%。1等和2等面积比例均不足1.0%。
3
114.08
1711.15
0.85
4
172.24
2583.58
1.28
5
366.41
5496.10
2.72
6
886.55
13298.29
6.59
7
1142.73
17140.97
8.49
8
1183.88
17758.21
8.79
9
1400.19
21002.91
10.40
10
1773.99
26609.86
97.68
91.92
112.67
24.60
1.75
1088.82
重庆
1.50
39.04
429.52
970.99
1195.40
895.15
114.09
3645.70
四川
3.31
52.16
180.02
785.99
1997.75
2518.61
2761.78
1298.98
435.86
62.70
10097.16
8062.29
青海
18.63
188.40
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

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食品》 2018年第2期
近期,国土资源部发布了《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
公
告显示,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
9.96等,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90%、26.59%,52.72%、17.79%。
公告显示,2015年度内新增耕地平均质量为9.55等,较上年度提高0.33等;减少耕地平
均质量为8.89等,较上年度降低0.29等;质量建设项目实施后耕地平均质量为7.91等,较上年度提高0.58等。
与上年度成果相比,我国耕地质量水平总体稳定,通过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耕地质量建设工程,弥补了耕地占补过程中的耕地质量损失,保障了全国耕
地质量水平的总体稳定。
据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土资源部己建立了耕地质量“定期全面评价、年
度更新评价、年度监测评价”的工作制度,今后每年都要开展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与监
测评价工作,并发布主要成果。
国土资源部不断提升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水平,国土
资源部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已经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耕地
占用税税额测算、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
划编制、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征地补偿费用测算、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其他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等多方面得到充分应用,实现了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17号)要求,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对2014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及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进行更新评价,形成了基于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情况(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结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总面积为13509.74万公顷(202646.14万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其中,7-13等耕地每个等别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78.43%(见表1)。
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
与平均质量等别相比,高于平均质量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39.92%,低于平均质量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08%(见表1)。
表1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等别面积比例% 万公顷万亩1 48.84 732.60 0.362 59.93 898.97 0.443 115.85 1737.73 0.864 172.76 2591.33 1.285 366.48 5497.15 2.716 886.22 13293.34 6.567 1143.89 17158.31 8.478 1188.01 17820.18 8.799 1410.69 21160.28 10.4410 1790.55 26858.20 13.2511 2045.43 30681.51 15.1412 1891.85 28377.81 14.0013 1125.50 16882.44 8.3314 765.63 11484.45 5.6715 498.12 7471.84 3.69合计13509.74 202646.14 100.00 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质量检查内容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质量检查内容
一、文字成果检查:
是否详细分析了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并附上相应的图、表加以说明。
二、数据成果检查:
检查因素指标区、参评因素、分级、计分、权重、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指定作物、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最大产量■成本”指数、产量比系数、光温生产潜力等是否选择正确。
抽查更新等别计算准确性。
主要通过质检软件检查和人工检查两种方式展开:
人工检查主要是对成果的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进行检核,重点是文字成果和数据表填写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一致。
质检软件检查主要是对成果的完整性、数据规范性、数据一
致性及面积校验进行检核,重点是文字成果和数据表填写是
否规范。
数学基础检查、空间检查和属性检查是质检软件的检查重点。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例子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例子摘要:一、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背景和重要性二、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三、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四、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成果和应用五、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政策依据和主要资格六、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案例分析正文:一、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背景和重要性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耕地质量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是对耕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和分类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耕地质量等级调查: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对耕地的土壤、地形、水利等条件进行评估,并制定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2.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对不同区域和土壤类型的耕地质量进行长期监测,评估耕地质量的变化趋势,为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3.耕地质量评价:综合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和长期定位监测结果,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并编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
三、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pH 值、土壤容重、土壤机械组成、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碳)等。
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实地调查、采样分析和数据统计等方法。
四、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成果和应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成果主要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耕地环境质量(清洁度)评价报告》、《耕地质量监测报告》等。
这些成果可以为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耕地质量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和耕地保护工作。
五、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政策依据和主要资格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政策依据主要包括《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主要资格包括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拥有耕地质量监测和评价的相关设备和技术等。
耕地评定质量总结分析报告

耕地评定质量总结分析报告一、引言二、评定方法1.实地调研:通过对耕地的实地考察,获取土壤样本,进行综合分析和检测,以准确评估耕地质量。
2.分类标准:根据国家农业部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耕地评定质量的分类标准。
三、评定结果经过综合调查和分析,我们将耕地的质量划分为优质、良好、一般和差劣四个等级,各等级的土地面积和占比如下:1.优质耕地:面积100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30%。
这些耕地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适合种植高产农作物。
2.良好耕地:面积200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40%。
这些耕地土壤质地较好,水分状况较稳定,适合种植常见农作物。
3.一般耕地:面积150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25%。
这些耕地土壤肥力较弱,需要增加施肥量,并加强水文调控,才能提高产量。
4.差劣耕地:面积50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5%。
这些耕地土壤质量较差,水分状况不稳定,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和水利设施建设等工程,以提高利用率。
四、问题分析在评定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1.部分土地的肥力下降,产量低于预期。
这可能是由于长期不合理的施肥、土壤退化等原因导致的。
2.部分土地的排水不畅,容易造成积水和土壤盐碱化。
这可能是由于排水设施损坏或不完善所致。
3.部分土地的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
这可能是由于土壤酸碱度调节不当等原因导致的。
五、建议和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质含量,加强土壤养分的补充和保持,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2.改善排水条件:修复和完善排水设施,确保土地能够及时排除积水,并进行适度的排盐工作,以减少土壤盐碱化程度。
3.调节土壤酸碱度:通过添加石灰或其他调节剂,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使之适合作物的生长。
4.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针对差劣耕地,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灌溉和排水条件,以改善土地利用率。
六、总结通过本次耕地评定质量的工作,我们对所调查地区的耕地质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主要数据成果
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安排,自2011年底开始,以基于第一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为基础,通过开展补充调查和更新评价,形成了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更加精准地查清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从气候条件、地形状况、土壤状况、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等方面综合评定耕地质量等别,反映了耕地生产能力的高低。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结构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总面积为13507.2万公顷(202609万亩)1,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其中以7-13等耕地为主,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78.5%(见表1)。
1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7个省(区、市)采用的是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耕地面积数;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河南、广西、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13个省(区、市)采用的是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耕地面积数;海南省采用的是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耕地面积数。
采用等别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
9.96等,等别总体偏低。
与平均质量等别相比,高于平均质量等
别的1-9等地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39.8%,低于平均质量等别
的10-15等地占60.2%(见表1)。
表1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
等别面积比例
1 42.5万公顷(637 万亩)0.3
2 57.9万公顷(869万亩) 0.4
3 113.4万公顷(1702万亩) 0.8
4 171.4万公顷(2571万亩) 1.3
5 363.8万公顷(5457万亩) 2.7
6 888.4万公顷(13326万亩) 6.6
7 1134.5万公顷(17018万亩) 8.4
8 1199.5万公顷(17992万亩) 8.9
9 1410.6万公顷(21159万亩) 10.4
10 1802.9万公顷(27044万亩) 13.3
11 2038.1万公顷(30571万亩) 15.1
12 1897.7万公顷(28465万亩) 14.1
13 1117.4万公顷(16761万亩) 8.3
14 759.6万公顷(11394万亩) 5.6
15 509.4万公顷(7642万亩) 3.8
合计 13507.2万公顷(202609万亩) 100.0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
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其中,优等地面积为385.2万公
顷(5779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9%;高等地面积为
3586.2万公顷(53793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6.5%;中等地面积为7149.3万公顷(107240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52.9%;低等地面积为2386.5万公顷(35797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17.7%(见图1)。
2.9%26.5%52.9%17.7%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
图1 全国优高中低等地面积比例构成
二、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空间分布
从优、高、中、低等地在全国的分布来看,优等地主要分布在湖北、广东、湖南等3个省,总面积为349.0万公顷(5235万亩),占全国优等地总面积的90.6%;高等地主要分布在河南、江苏、山东、湖北、安徽、江西、广西、四川、广东、湖南、河北、浙江等12个省(区),总面积为3205.0万公顷(48075万亩),占全国高等地总面积的89.4%;中等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云南、辽宁、四川、新疆、贵州、安徽、河北、山东等10个省(区),总面积为5283.2万公顷(79247万亩),占全国中等地总面积的73.9%;低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黑龙江、河北、山西、陕西、贵州等7个省(区),总面积为2131.0万公顷(31965万亩),
占全国低等地总面积的89.3%。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分布状况见图2。
图2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图
三、区域耕地质量等别状况
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较高,分别为8.29等和8.00等;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较低,分别为11.23等和11.35等。
西部地区。
全区耕地评定总面积为5001.1万公顷(75016万亩),质量等别从3等到15等,平均质量等别为11.35等,以9等到14等为主,占全区评定总面积的75.2%。
东北地区。
全区耕地评定总面积为2797.2万公顷(41958万
亩),质量等别从6等到14等,平均质量等别为11.23等,以10等到12等为主,占全区评定总面积的78.2%。
中部地区。
全区耕地评定总面积为3073.3万公顷(46099万亩),质量等别从1等到15等,平均质量等别为8.00等,以5等到10等为主,占全区评定总面积的72.8%。
东部地区。
全区耕地评定总面积为2635.7万公顷(39536万亩),质量等别从1等到15等,平均质量等别为8.29等,以6等到10等为主,占全区评定总面积的74.0%。
四、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应用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相关规划编制、基本农田调整划定、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等方面将充分应用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切实发挥成果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成果的广泛应用,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坚守耕地质量红线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