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知识点整理

天文学知识点整理
天文学知识点整理

1、天文学是观察和研究宇宙间天体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起源和演化的学科

2、天文学以观测为基础

3、好奇心:探索宇宙是人类永恒的欲望

4、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天文学的发展密不可分:时间服务、大地测量中的应用、人造天体的发射及应用、导航服务探索宇宙奥秘,揭示自然界规律

5、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使用24颗高度约2.02万千米的卫星组成卫星星座。民用GPS的定位精度只有100米,利用差分GPS,定位精度可提高到5米。

6、我国的北斗卫星预计2020年完全建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2016年6月12日23时30分最新?颗北斗卫星发射。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7、天文学对物理的几个贡献:广义相对论的验证、卢瑟福原子模型的验证、提出核反应并验证

8、天文与地学的关系珊瑚年带:地球自转速度变化

9、异常太阳活动:树木年轮中较高的碳-14含量

10、天文周期:地质周期

11、全球性冰期的天文要素:太阳在银河系中的运动、银河系中密度的不均匀分布、地球三要素

12、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小行星或者彗星撞击地球、太阳活动加剧、超新星爆发

13、寻找水的痕迹:火星探测、木卫二探测

14、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根据天体尺度大小分为行星尺度、恒星尺度、星系尺度、宇宙学尺度

15、主要方面:天球坐标系,时间和历法,太阳,行星系统,恒星及其物理性质,宇宙的构造,天体的起源和演化

16、天体:是宇宙间各种星体的总称。包括:恒星(如太阳)、?星(如地球)、卫星(如月亮)、彗星、流星体、陨星、小?星、星团、星系、星际物质以及暗物质等。

17、恒星是天体中的主体。①恒星并非不动。②由炽热的?体组成的仅是恒星的??,恒星的内部

,特别是内核密度都很?。③恒星有许多种类,恒星有?有灭。

18、?星指绕恒星运?、自身不会发可见光的天体。

19、卫星指绕?星运?、自身不会发可见光、以其表面反射恒星光?发亮

20、彗星主要由冰物质组成,以圆锥曲线(包括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轨道绕恒星运?,当靠近恒星时,因冰物质受热融化,蒸发或升华,并在恒星粒?流(如太阳风)的作用下拖出尾巴的天体。?今?们也仅观察到太阳系内的彗星。

21、流星体是绕恒星运?的质量较小的天体,其轨道千差万别。在太阳系中有些流星体是成群的,称为流星群。当流星体或群进?地球??层时,由于速度很?,进?地球??层因摩擦?热燃烧发光,形成明亮的光迹,称为流星现象。?流星体未燃尽?降落在地面称为陨星。陨星中含有许多种矿物元素,近年来还发现在陨?中存在有机物。

22、星云和星系星云是指银河系空间?体和微粒组成的星际云。?般它们体积和质量较?,但密度较小;形状不?,亮暗不等。过去在星云性质不清楚之前,把星云分为河内星云和河外星云两种。河内星云实质就是"星云",是银河系内的?些星际物质;河外星云就是现在说的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23、星际物质恒星之间的物质,包括星际?体、星际尘埃和各种各样的星际云,还包括星际磁场和宇宙线,统称为星际物质。在现代天体物理中星际物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24、?造天体在1957年?造卫星上天以后才有的天体。现有?造卫星、宇航器(宇宙飞船)和空间站等。虽然有的?造天体已瓦解,失去设计时功能,但每?块小碎片(宇宙垃圾)仍然是?造天体。现运?在空间的?造天体已有上万个。

25、可视天体和暗物质在?量的宇宙物质中,?类把看得见的(在可见光波段)称为可视物质,看不见的称为不可视物质或暗物质。据现代天?研究,宇宙中存在?量暗物质。

26、天体系统:在引?的作用下,邻近的天体会集结在?起,组成互有联系的系统。

天体系统是互有引?联系的若?天体所组成的集合体。

27、主要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星系群、星系团、超星系团、总星系。

28、天球:以观测者为中?,以任意长为半径的假想的球,称为天球。

29、视位置:星星在天球上的投影。

30、天球性质:(1)天球是存在中?的选择不同的天球中?:观测者→观测者天球、地?→地?天球(主要用于表示太阳系外天体的视运动和视位置)、日?→日?天球(主要用于表示太阳系内天体的视运动和视位置)

(2)天球的半径是任意的

(3)在同?视线上的不同远近的星球,在天球上的视位置是重合的

(4)所有互相平?的直线向同??向延长,和天球交于?点。

31、地球坐标系统:基本轴:地球自转轴、基本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是南北极、基本?圆:赤道、基本点:英国格林尼治天?台所在地G

(完整版)普通天文学知识点之名词解释.doc

名词解释 绪论 1、天文学:人类认识宇宙的一门自然科学,观测研究各种天体和天体系统,研究它们的位 置、分布、运动、结构、物理状况、化学组成及起源演化规律。 2、宇宙:宇就是空间,宙就是时间。宇宙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物质是不断运动 和变化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就是物质的表现形式。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观测和理论都确 切地表明,空间和时间不仅跟物质不可分割,而且空间和时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时空, 这才是辩证唯物的科学宇宙观和时空观。 3、天体:宇宙各种物质客体的总称。 第一章天球和星空 1、视星等:星等一般对应于星的观测(”视“)亮暗程度。 2、星座:为了识别星而把星空划分为一些区域。 3、星图:观测星空的地图。 4、天球仪:直观展示星座和恒星在天球上的分布的仪器。 5、星表:载有一系列天体的准确赤道坐标、星等、视差(距离)、光谱型等资料的表册。 6、天文年历:载有很多重要的天象资料的工具书。 7、真太阳时:以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周期——昼夜(一天或一日)作为时间计量标准。 8、平太阳时:在天球上以真太阳赤经平均变化速度作均匀运动所产生的一个周期作为时间 计量标准。 9、恒星时:以地球相对于遥远恒星的自转周期(恒星日)作为时间计量标准,简记为ST。 10、世界时:国际上采用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的子午圈为本初子午圈(即零子午圈), 以格林威治的地方平太阳时作为世界时,简记为UT。 11、北京时间:我国同一采用东八时区的区时(东经120°的地方平太阳时)。 12、历书时: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基准,简记为ET。 13、原子时:以铯 133 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在零磁场中跃迁辐射9192631770 个周期所经历的时间间隔是一秒为基准,简记为TAI。 14、太阴历:以太阴(即月球)圆缺变化(朔望)周期为基准——称为月。 15、太阳历:以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即回归年)为基准,也称为阳历。 第二章天体的运动和距离测定 1、内行星:相对于地球轨道而言,轨道半径小的水星核和金星。 2、外行星:相对于地球轨道而言,轨道半径大的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

遗传学名词解释

1 Chromosomal disorders: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而导致的疾病。如Down’s综合征(+21),猫叫综合征(5p-)。 2 Single gene disorders: 由于控制某个性状的等位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称之。 3 Polygenic disorders: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生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遗传因素中不是一对等位基因,而是多对基因共同作用于同一个性状。 4 Mitochondrial disorders:是指线粒体DNA上的基因突变导致所编码线粒体蛋白质结构和数目异常,导致线粒体病。线粒体是位于细胞质中的细胞器,故随细胞质(母系)遗传。 4 Somatic cell disorders: 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突变导致的疾病。 5 分离律 (Law of segregation)基因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6 自由组合律(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非等位基因,可以相互独立的分离,有均等的机会组合到—个生殖细胞的规律性活动。 7 连锁与互换定律-(law of linkage and crossing over)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时,如果它们相距越近,一起进入同一生殖细胞的可能性越大;如果相距较远,它们之间可以发生交换。 8 Gene mutation: DNA分子中的核苷核序列发生改变,导致遗传密码编码信息改变,造成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变化,从而引起表型的改变。 9 Point mutation:指单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代。转换(transition):嘧啶之间或嘌呤之间的替代。颠换(transversion):嘧啶和嘌呤之间的替代。 10 Same 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后,所编码的氨基酸没有改变。多发生于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 11 Mis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后,改变了氨基酸序列。错义突变多发生于密码子的第一、二个碱基 12 Non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后,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UAA、UGA、UAG),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 13 Frame shift mutation:在DNA编码序列中插入或丢失一个或几个碱基,造成插入或缺失点下游的DNA编码框架全部改变,其结果是突变点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14 dynamic mutation :人类基因组中的一些重复序列在传递过程中重复次数发生改变导致遗传病的发生,称动态突变。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智者:所谓“智者”在荷马时代,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随着“智者”词义的延伸,具有治国能力的人同样被当做智者。到前5世纪后期,该词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2、职官学校:约创办于中王国时期,训练一般的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修业期十二年。 3、寺庙学校:又称僧侣学校。这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4、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法”,问答法。是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之一,他将教师比喻成“知识”产婆,因此也叫产婆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产婆术包括: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追出提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事物的普遍概念。 5、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 6、古儒学校: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古印度出现了办在婆罗门僧侣家中的学校,即“古儒学校”,教师即被称为“古儒”。儿童入学须经古儒的考验。古儒声称不收学费,但实际上接受家长丰厚的馈赠,其田地由学生代耕。学生入学后住到古儒家中,学习年限为12年,《吠陀》经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规定语音学、韵律学、文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礼这六科是学习《吠陀》经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因此,虽然学校课程以神学为主,但涉及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在客观上有利于印度学术的发展。由于学科的学术性质导致教学方法有一定的改进,但体

遗传学名词解释大全

autoregulation 自我调节:基因通过自身的产物来调节转录。 autosome 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以外的任何染色体。 auxotroph 营养缺陷型:微生物的一种突变体,它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物质,培养时必须在培养基中加入此物质才能生长。 back mutation 回复突变:见reversion bacteriophage (phage) 一种感染细菌的病毒。 balance model 平衡模型:关于遗传变异比例的一种模型,它认为自然选择维持了群体中大量遗传变异的存在。 balanced polymorphism 平衡多态现象:稳定的遗传多态现象是由自然选择来维持的。 Barr body 巴氏小体:在正常雌性哺乳动物的核中有一个高度凝聚的染色质团,它是一个失活的X染色体。 base analog 碱基类似物:一种化学物质,其分子结构和DNA的碱基相似,在DNA的代谢过程中有时会取代正常碱基,结果使DNA的碱基发生突变。 bead theory 串珠学说:已被否定的学说,认为基因附着在染色体上,就象项链上的串珠。它既是突变单位又是重组单位。 binary fission 二分分裂:一个细胞分裂为大小相近的两个子细胞的过程。binomial distribution 二项分布:具有两种可能结果的 biparental zygote 双亲合子:又称双亲遗传(biparental inheriance),衣藻(chlamydomonas) 的合子含有来自双亲的DNA。这种细胞一般很少见。 biochemical mutation 生化突变,见自发突变(autotrophic mutation)。bivalent 二价体: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彼此联合的一对同源染色体。bottleneck effect 瓶颈效应:一种类型的漂变。当群体很小时产生这种效应,结果使基因座中有的基因丢失了。 branch-point sequence 分支点顺序: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保守顺序:YNCURAY(Y: 嘧啶,R:嘌呤, N:任何碱基),位于核mRNA内含子和II 类内含子3'端附近,其中的A可通过5'-2'连接的方式和内含子5'端相连接,在剪接时形成套马索状结构。 broad-sense heritability 广义遗传力:表型方差中所含遗传方差的百分比。cotplot 浓度时间乘积图:一个样本单位单链DNA分子复性动力学曲线。以结合为双链的量为纵坐标,以DNA浓度和时间的乘积为横坐标作出的DNA复性动力学曲线 C value C值:生物单倍体基因所含的DNA总量。 CAAT element CAAT元件:真核启动子上游元件之一,常位于上游-80bp附近,其功能是控制转录起始频率,保守顺序是 5'-GGCCAATCT-3'。 cancer 癌:恶性肿瘤,细胞失控,异常分裂且在生物体内可播散。 5'-capping -5'加帽:在 mRNA加工的过程中在前体 mRNA分子的5'端加上甲基核苷酸的“帽子”。 catabolite repression (glucose effect) 分解代谢物阻遏(糖效应):当糖存在时能诱发细菌操纵子的失活,即使操纵子的诱导物存在也是如此。 cDNA 互补DNA:以mRNA为模板,以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DNA的拷贝。 cDNA clone cDNA分子克隆:将cDNA片段装在载体上转化细菌扩增出多克隆的过程,最终可建立cDNA文库。

天文奥赛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天文奥赛知识点整理

一、2013年重大天象 2013年将有2次日食、3次月食,分别是:4月26日月偏食、5月10日日环食、5月25日半影月食、10月19日半影月食、11月3日日环食,但在我市均不可见。然而无需遗憾,今年的天象,仍有许多值得期待的重要看点。引人注目、令人神往的当属两颗明亮彗星的光临,尤其是11月底那颗预计比满月还要明亮的C/2012 S1(ISON)。下面,将哈尔滨今年建议观测的重要天象分类列出如下,以供参考: 1、彗星 (1)3月中上旬至4月初: C/2011 L4 (PanSTARRS) 。3月10日过近日 点,亮度预计达到1等或更亮,由于哈尔滨地处北半球中高纬度,日落后将现 身于西方低空,可观测时间短暂,稍纵即逝。4月初将降为5等左右,应是 1997年海尔-波普彗星以来,北半球肉眼可见的最亮彗星。 (2) 11月底至12月初: C/2012 S1 (ISON) 。2012年9月21日发现的掠 日彗星,2013年11月28日过近日点,近日距只有约0.012天文单位,深夜至 清晨东方天空可见,最大亮度预计达到-14等左右,如不出意外的话,将是有 史以来最亮的“超级大彗星”。 彗星的亮度将在11月初达到6等以上,现身于黎明前的东方;随后亮度不断提 高,11月下旬超过1等,黎明前趋近地平、观测时间紧迫;之后逐渐靠近太 阳,28日前后与太阳角距将不足半度,但亮度达到最大,预计为-10等以上超 过满月,白日肉眼可见;之后与太阳日远、亮度渐弱,12月初可能仍在1等左 右,12月底运行至北天极附近,亮度4-5等之间。如若预报变为现实,则为本 年度绝不亚于金星凌日的绝妙天象。 2、流星雨 (1)5月6日08时17分,宝瓶座Eta流星雨极大, ZHR=60(相当于每小时天顶流星数60颗),无月光干扰。 (2)8月13日01时59分英仙座ZHR = 90,月落无扰。 (3)12月14日13时30分,双子座流星雨极大,ZHR = 120,深夜月落无扰。 其它还有:4月22日天琴座、10月9日天龙座、10月21日猎户座、11月17日狮子座、12月22日小熊座等传统节目,让我们拭目以待。 3、日月行星 (1)4月26日03时57分月偏食;望月、食分0.015;我国西南及西部可见全过程,全国可见初亏,哈尔滨则难以看到。 (2)5月10日,11月3日将发生两次日环食,我国无法看到。 (3)5月23日19时32分,全年最大最圆超级月亮。 (4)11月1日始,金星最佳观测期;预计12月7日左右,亮度达到全年最高。 (5)12月2日06时25分,月掩水星,东北部分地区以及中国钓鱼岛可见带掩而出。

遗传学名词解释94257

遗传学名词解释 amitosis无丝分裂:细胞核拉长呈哑铃状分裂,中部缢缩形成2个相似的子细胞。分裂中无染色体和纺锤体形成。如:纤毛虫、原生生物、特化的动物组织。 mitosis有丝分裂:即体细胞分裂,通过分裂产生同样染色体数目的子细胞。在分裂中出现纺锤体。 a sexual reproduction无性生殖:通过有丝分裂,从一共同的细胞或生物繁殖得到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细胞 或生物。也即克隆(clone)。 sexual reproduction有性生殖:减数分裂和受精有规则地交替进行,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 endomitosis内源有丝分裂:即间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后,但不发生核分裂,着丝点也不分裂。结果形成多线染色体。或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但细胞核未分裂,则核内染色体成倍性增加,成为内源多倍体。 meiosis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包括两次连续的核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而在形成的四个子细胞核中,每个核只含有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所以把它叫做减数分裂。 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世代交替:生活周期包括一个有性世代和一个无性世代,这样二者交替发生就称为世代交替。 allele等位基因:载荷在同源染色体对等的位点上的二个基因,这二个成对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dditive effect加性效应:是指各个基因位点上纯合基因型对基因型总效应的贡献的大小,这部分效应一般是累加性的。 dominant effect显性效应:是指同一基因位点内相对等位基因间的交互作用对基因型总效应的贡献。autopolyploid同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得到。allopolyploid 异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apomixis无融合生殖: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能产生种子的一种生殖方式,根据无融合生殖最后形成胚。aneuploid非整倍体:指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不是染色体组的完整倍数,比该物种正常合子(2n)多或少一个以至若干个的现象。 atavism返祖遗传:在杂种后代重现祖先的某些性状,即为返祖遗传。 complementary effect互补作用:两对独立基因分别处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 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作用称为互补作用。(9:7)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11、性状: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生理或行为特征称为性状(character/trait) 13、相对性状: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称为相对性状 14、显性(dominate)性状:在子一代中出现来的某一亲本的性状。 15、隐性 (recessive)性状:在子一代中未出现来的某一亲本的性状。 17、基因型(genotype):指生物个体基因组合,表示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又称遗传型; 18、表现型(phenotype):指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简称表型。 19、纯合基因型:具有一对相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纯合基因型(homozygous genotype),如 CC和cc;这类生物个体称为纯合体(homozygote)。 ●显性纯合体(dominant homozygote), 如:CC. ●隐性纯合体(recessive homozygote), 如:cc. 21、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体中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 开,随机地进入不同的配子,在一般情况下:F1杂合体的配子分离比 为1:1,F2表型分离比是3:1,F2基因型分离比为1:2:1 22、测交(test cross)法:即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根据侧交子代(Ft)的 表现型和比例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23、独立分配定律:支配两对(或两对以上)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保持其独 立性。配子形成时,各等位基因彼此独立分离,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24、系谱分析法:用图解表明一个家族中某种性状(或遗传疾病)发生的情况,进而判断该 性状(或遗传疾病)的遗传方式。 27、外显率(penetrance):指在特定环境中,某一基因型(常指杂合子)个体显示出预期表型 的频率(以百分比表示)。就是说同样的基因型在一定的环境中有的 个体表达了,而有的个体可能没有表达,这样外显率就小于100% ——不完全外显。外显率为100%——完全外显 28、表现度(expressivity):是指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29、共显性/并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 30、镶嵌显性:由于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双亲的性状在子代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的镶 嵌图式。 31、隐性致死基因:在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时有致死效应的基因。 32、显性致死基因(dominant lethal gene):在杂合状态下即表现致死作用的致死基因 33、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 34、基因互作:基因在决定同一生物性状表现时,所表现出来的相互作用。 35、互补基因:两对非等位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并影响生物的某同一性状时才使之表现该性 状,其中任一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导致同一突变性状出现,这类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37、叠加效应:不同基因对性状产生相同影响,只要两对等位基因中存在一个显性基因,表 现为一种性状;双隐性个体表现另一种性状;F2产生15:1的性状分离比例。 这类作用相同的非等位基因叫做叠加基因 38、上位效应:影响同一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中的一对基因(显性或隐性)掩盖另一对显 性基因的作用时,所表现的遗传效应称为上位效应,其中的掩盖者称为上位 基因,被掩盖者称为下位基因。 39、显性上位:在上位效应中,起掩盖作用的是一个显性基因,使另一个显性基因的表型被 抑制,孟德尔F2表型比率被修饰为12:3:1

化学名词解释(自己整理的)

1.盖斯俄国化学家1836年经过许多次实验,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在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不论该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步进行的,其总热量变化是相同的,1860年以热的加和性守恒定律形式发表。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盖斯定律。盖斯定律是断定能量守恒的先驱,也是化学热力学的基础。我们常称盖斯是热化学的奠基人。 2.勒·夏特列/勒·夏特利埃(Le Chatelier,Henri Louis),法国化学家。对热学的研究很自然将他引导到热力学的领域中去,使他得以在1888年宣布了一条他因而遐迩闻名的定律,那就是至今仍称为的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阿伏加德罗(Ameldeo Avogadro,1776~1856)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第一个认识到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4.德米特里·门捷列夫,19世纪俄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 5.1962年,巴特利特在研究无机氟化物时,发现强氧化性的六氟化铂可将O2氧化为O2+。由于O2到O2+的电离能(1165 kJ mol)与Xe到Xe的电离能相差不大(1170 kJ mol),因此他尝试用PtF6氧化Xe。结果反应得到了橙黄色的固体。巴特利特认为它是六氟合铂酸氙(Xe[PtF6])。这是第一个制得的稀有气体化合物。后期的实验证明该化合物化学式并非如此简单,包括XeFPtF6和XeFPt2F11。 6.吉尔伯特·路易斯(GilbertNewtonLewis,1875—1946年)美国化学家。1916年,路易斯和柯塞尔同时研究原子价的电子理论。柯塞尔主要研究电价键理论。路易斯主要研究共价键理论,该理论认为,两个(或多个)原子可以相互“共有”一对或多对电子,以便达成惰性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而形成共价键。路易斯提出的共价键的电子理论,基本上解释了共价键的饱和性,明确了共价键的特点。共价键理论和电价键理论的建立,使得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应用的两元素间的短线(即表示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或称“化学亲和力”)开始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还没解决共价键的本性问题。 7.鲍林(1901.2.28—1994.8.19)是著名的量子化学家鲍林对化学键本质的研究,引申出了广泛使用的杂化轨道概念。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原子轨道自身回重新组合,形成杂化轨道,以获得最佳的成键效果。根据杂化轨道理论,饱和碳原子的四个价层电子轨道,即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轨道喙线性组合成四个完全对等的sp3杂化轨道,量子力学计算显示这四个杂化轨道在空间上形成正四面体,从而成功的解释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现代价键理论,VB法)鲍林于1932年首先提出了用以描述原子核对电子吸引能力的电负性概念,并且提出了定量衡量原子电负性的计算公式。 8.弗里德里希·洪特(Friedrich Hund,1896年2月4日—1997年3月31日),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自旋平行的电子数目最多时,原子的能量最低。所以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电子尽可能自旋平行地多占不同的轨道。例如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按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首先有2个电子排布到第一层的1s轨道中,另外2个电子填入第二层的2s轨道中,剩余2个电子排布在2个p轨道上,具有相同的自旋方向,而不是两个电子集中在一个p轨道,自旋方向相反。 9.分子轨道理论(MO理论)是处理双原子分子及多原子分子结构的一种有效的近似方法,是化学键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与价键理论不同,后者着重于用原子轨道的重组杂化成键来理解化学,而前者则注重于分子轨道的认知,即认为分子中的电子围绕整个分子运动。1932年,美国化学家慕利肯和德国化学家洪特提出了一种新的共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ar orbital theory),即MO法。该理论注意了分子的整体性,因此较好地说明了多原子分子的结构。目前,该理论在现代共价键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第5章__恒星的基本知识(浙师大天文学题库)

第5章恒星的基本知识 对于未说明观测地点的观测,可以认为是在(东经120度,北纬40度)进行的。 一、选择题 1.赫罗图中(横轴取温度递减),大部分恒星分布从左上方到右下方对角线的狭窄带,这个区域称为“主星序”,而位于主星序左下方的是()。(A) (A)白矮星(B)红矮星(C)红巨星(D)超巨星 2.从高温到低温,恒星光谱型的正确顺序是()。(B) (A)OABFKGM (B)OBAFGKM (C)OKFMBAK (D)ABCDEFG 3.下列光谱型中哪一种对应的温度最高?()。(B) (A) A (B) B (C)G (D)K 4.天空中的恒星有的相对发红,有的相对发蓝。蓝星与红星相比较,哪种说确?()。(D) (A)更为年老(B)质量较小(C)重元素较少(D)表面温度高 5.一个视力正常的中学生,应邀到国家天文台位于兴隆的观测基地参观,在晴朗无月的夜里,他不借助望远镜能看到的最暗的恒星大约是几等?()。(B) (A)4等(B)6等(C)7等(D)8等 6.恒星A是9等星而恒星B是4等星,则()。(B) (A)恒星B比恒星A亮5倍(B)恒星B比恒星A亮100倍 (C)恒星A比恒星B亮5倍(D)恒星A比恒星B亮100倍 7.负1等星的亮度为4等星的()倍。(D) (A)1 / 100 (B)1 / 5 (C)5 (D)100 8.1等星比6等星亮多少倍?()。(C) (A)10倍(B)152倍(C)100倍(D)106倍 9.A星视星等值比B星小10等,它的亮度是B的()倍?(A) (A)10000 (B)100 (C)10 (D)1/10000 10.下列哪一个量与亮度是一致的? ()。(D) (A)绝对星等(B)产能率(C)色指数(D)视星等 11.根据Doppler效应,向着我们运动的天体的颜色将()。(C) (A)偏红(B)不变(C)偏蓝(D)无规则变化 12.在良好的观测条件下,我们用肉眼看见仙女座大星系,我们用什么单位描述它的视大小?()。(C) (A)光年(B)秒差距(C)度(D)弧度 13.我们看到了一颗恒星视星等为5等,另一颗与之类似的恒星离我们的距离大约大10倍,其视星等大约为几等?()。(B) (A) 5 (B)10 (C)15 (D)105

遗传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遗传与变异:生物通过繁殖的方式来繁衍种族,保持生命在世代间的连续,保持子代与亲代的相似与类同,这种现象叫遗传,遗传的本质就是遗传物质通过不断地复制和传递,保持亲代与子代间的相似与类同,与此同时,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包括环境差异与遗传物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变异。 2、遗传变异:变异不一定都能遗传,只有由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这种变异叫遗传变异。 3、遗传学: 经典定义: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现代定义: (1)在生物的群体、个体、细胞和基因等层次上研究生命信息(基因)的结构、组成、功能、变异、传递(复制)和表达规律与调控机制的一门科学--基因学。 (2)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名词解释: 1、性状:在遗传学上,把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 3、显性性状:孟德尔把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不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现象:孟德尔把F2中显现性状与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现象。 5、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位点,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同一性状发育的两个基因。非等位基因指位于不同位点上,控制非相对性状的基因。 6、自交:F1代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叫自交。 7、回交:F1代与亲本之一的交配叫回交。 8、侧交:F1代与双隐性个体之间的交配叫侧交。 9、基因型和表型 基因型是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性状得以表现的内在物质基础,是肉眼看不到的,要通过杂交试验才能检定。如cc,CC,Cc。 表型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型和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肉眼可以看到的。如花的颜色性状。 10、纯合体、杂合体 由两个同是显性或同是隐性的基因结合的个体,叫纯合体,如CC,cc。由一个显性基因与一个隐性基因结合而成的个体,叫杂合体,如Cc。 11、真实遗传 指纯合体的物种所产生的子代表型与亲本表型相同的现象。纯合体所产生的后代性状不发生分离,能真实遗传,杂合体自交产生的后代性状要发生分离,它不能真实遗传。 名词解释: 1、染色体与染色质:是指核内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无定形物质,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复合体,以纤丝状存在于核膜内面。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质便螺旋化形成一定数目和形状的染色体。两者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表现的不同形态。核内遗传物质就集中在这染色体上。 2、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着色较浅,呈松散状,分布在靠近核的中心部分,是遗传的活性部位。着色较深,呈致密状,分布在靠近核内膜处,是遗传的惰性部位。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前者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及核仁组织区,后者在间期时仍处于浓缩状态, 3、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直径10nm,其核心是由四种组蛋白(H2A、H2B、H3、H4各2分子共8分子)构成的扁球体。 4、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5、联会:分别来自父母本的同源染色体逐渐成对靠拢配对,这种同源染色体的配对称为联会。

气象学名词解释整理

气象学名词解释整理 第一章 气压:大气的压力,即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整个大气柱的重量 大气湿度: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 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产生的压力 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 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 饱和差:饱和水汽压-实际水汽压 比湿: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干空气) 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到饱和的温度 降水: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 风:空气的水平运动,是矢量 云量:将地平面以上全部天空划分为10份,被云遮蔽的份数 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第二章 辐射: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指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射能量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太阳光谱: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和观测点地平线(面)间的夹角 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受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日照时数:每日太阳实际照射地面的时间 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 散射辐射:经过大气散射后到达地面的辐射 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 大气透明系数:当太阳在天顶时,到达地面与太阳光垂直面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与太阳常数之比 反射辐射:到达地面的总辐射由于地面的反射作用返回大气或宇宙空间 反射率:反射辐射/总辐射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 地面净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获得的能量与地面有效辐射失去的能量 第三章 比热: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变化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收或放出的热量 干绝热变化:一团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绝热变化 湿绝热变化:一团饱和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绝热变化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气温直减率:在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变化用气温垂直梯度表示,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的减低值

遗传学名词解释

外显子:把基因内部的转译部分即在成熟mRNA中出现的序列叫外显子。 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构成一个等位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 F因子:又叫性因子或致育因子,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微小的、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分子,大约为大肠杆菌全长的2%,F因子在大肠杆菌中又叫F质粒。 母性影响:把子一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控制的现象叫母性影响。 伴性遗传: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形状与性别相连锁,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F′因子:把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叫F′因子。 隔裂基因:真核类基因的编码顺序由若干非编码区域隔开,使阅读框不连续,这种基因称为隔裂基因,或者说真核类基因的外显子被不能表达的内含子一一隔开,这样的基因称为隔裂基因。 细胞质遗传:在核外遗传中,其中由细胞质成分如质体、线粒体引起的遗传现象叫细胞质遗传。 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转座因子:指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基因工程(遗传工程):狭义的遗传工程专指基因工程,更确切的讲是重组DNA技术,它是指在体外将不同来源的DNA进行剪切和重组,形成镶嵌DNA分子,然后将之导入宿主细胞,使其扩增表达,从而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性,形成新的基因产物。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着色较浅,呈松散状,分布在靠近核的中心部分,是遗传的活性部位。着色较深,呈致密状,分布在靠近核内膜处,是遗传的惰性部位。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前者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及核仁组织区,后者在间期时仍处于浓缩状态。 等显性(并显性,共显性):指在F1杂种中,两个亲本的形状都表现出来的现象。 限性遗传与从性遗传: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从性遗传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连锁群: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经常表现相互联系,并同时遗传于后代,这种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在遗传上表现一定程度连锁关系的一群基因叫连锁群。 性导:利用F′因子形成部分二倍体叫做性导。 核型和核型分析:通常把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称为核型,通过细胞学观察,取得分散良好的细胞分裂照片,就可测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无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常染色质:间期核纤维折叠盘曲程度小、分散度大、能活跃地进行转录的染 色质。 2.异染色质:间期核纤维折叠盘曲紧密、呈凝聚状态,一般无转录活性的染色 质,又分为结构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两大类。 3.兼性异染色质:是在特定细胞的某一发育阶段由原来的常染色质失去转录活 性,转变成凝缩状态的异染色质,二者的转化可能与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 4.Lyon假说:(1)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仅有一条X染色体有活性,其他的X染 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螺旋化而呈异固缩状态的X染色质,在遗传上失去活性。 (2)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人胚第16天);在此之前所有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都具有活性。(3)X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的,但是是恒定的。 5.剂量补偿:由于正常女性体细胞中的1条X染色体发生了异固缩,失去了转 录活性,这样就保证了男女性个体X染色体上的基因产物在数量上基本一致,这称为X染色体的剂量补偿。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1.外显子和含子:真核生物的基因为断裂基因,即结构基因是不连续排列的, 中间被不编码的插入序列隔开,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编码序列中间的插入序列称为含子。 2.单一序列和高度重复序列:单一序列是在一个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或少数几 次,大多数编码蛋白质和酶类的基因即结构基因为单一序列。重复序列是指在基因组中有很多拷贝的DNA序列,有些重复序列与染色体的结构有关。 3.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4.转换和颠换:转换是指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所取代,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 个嘧啶所取代。颠换指嘌呤取代嘧啶,或嘧啶取代嘌呤。 5.同义突变:是指碱基替换使某一密码子发生改变,但改变前后的密码子都编 码同一氨基酸,实质上并不发生突变效应。 6.错义突变:是指碱基替换导致改变后的密码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结果使多 肽链氨基酸种类和顺序发生改变,产生异常的蛋白质分子。 7.无义突变:是指碱基替换使原来为某一个氨基酸编码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 子,导致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 8.终止密码突变:是指碱基替换使原有的一个终止密码子变成编码某个氨基酸 的密码子,导致多肽链继续延长,直到下一个终止密码子出现才停止,结果形成过长的异常多肽链。 9.遗传印记:不同性别的亲本传给子代的同一染色体或基因,当发生改变时可 引起不同的表型,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印记。 10.移码突变:是指在DNA编码顺序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碱基对(但不是3 个或3的倍数),造成这一位置以后的一系列编码发生移位错误。移码突变的结果使变动部分以下的多肽链氨基酸种类和顺序发生改变,影响蛋白质或酶的生物学功能。

遗传学名词解释82659

名词解释 Genetics(遗传学):研究生物体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现代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科学,亦称为基因学。 Chromatin(染色质):是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无定形物质,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Chromosome(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紧密缠绕、折叠、凝缩、精巧包装而形成的,具有固定形态的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组成性异染色质):通常所指的异染色质,是一种永久性的异染色质,在染色体上的位子较恒定,在间期细胞核中仍保持螺旋化状态,染色很深。 ※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兼性异染色质):在一定的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呈现凝集状态的异染色质。 ※lampbrush chromosome(灯刷染色体):是未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停留在双线期(可持续数月)的染色体。 ※cell cycle(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这段时间称为细胞周期。 ※Mitosis(有丝分裂):没有明显界限的细胞分裂的连续过程,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Meiosis(减数分裂):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 一种特殊有丝分裂,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Character(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总称。unit character(单位性状):每一个可以具体区分的性状。contrasion character(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13.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座位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14.基因型(genotype): 生物个体或细胞遗传物质的组成,决定生物体一系列发育性状的可能性。 15.表现型(phenotype ):生物体一定的基因型在环境条件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性状。 16.纯合体(homozygote):指两个基因同是显性或隐性;只含显性基因的称显性纯合体,只含隐性基因的称隐性纯合体。 17.杂合体(heterozygote ):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结合而成。 18.显性基因(dominant gene):在二倍体生物中,杂合状态下能在表型中得到表现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通常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19.隐性基因(recessive gene ):在二倍体的生物中,在纯合状态时能在表型上显示出来,但在杂合状态时就不能显示出来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通常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天文名词解释

天文名词解释 恒星时 真太阳时 平太阳时 回归年 岁差 时差 世界时 标准时 星座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星名 聚星和星团 双星 星云 变星 河外星系 星座 天球

天赤道和天极 黄道 黄极 黄道带 黄道坐标 赤道坐标 恒星时:天球的周日旋转是地球自转的反映,我们就利用太阳、恒星或天球上假想点的周日运动来建立时间系统。由于选取的特定点不同,在天文学中就有几种不同的计量时间系统,如恒星时、真太阳时、平太阳时等。恒星是以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来确定的计量时间的系统。一个地方的恒星时以春分点对于该地子午圈的时角类量度。春分点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为1恒星日,再分为24个恒星小时……等等。 真太阳时:太阳视圆面中心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真太阳日。1真太阳日又分为24真太阳时……等等。这个时间系统称为真太阳时。真太阳时是以真太阳视圆面中心的时角来计量的,它的起算点是真太阳上中天,而我们日常生活中,习惯的起算点是半夜(下中天),正好相差12小时。因此,为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一致,把真太阳时定义为:真太阳视圆面中心的时角加12小时。因为真太阳时是观测太阳视圆面中心得到的,所以真太阳时也称为视太阳时,简称视时。 平太阳时:由于太阳在黄道上作变速运动,而黄道又向赤道倾斜,所以一年四季的真太阳日长短不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便。天文学上假设一个假想点,它每年和真太阳同时从春分点出发,也同时回到春分点来;不过它是从西向东在天球赤道上以均匀速度运行。这样的一个假想点叫平太阳。平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平太阳日。1平太阳日有分为24平太阳时……等等。这个施加系统称为平太阳时,简称平时。平时是以平太阳下中天起算的,平太阳时定义为:平太阳的时角加12小时。 回归年:又称“太阳年”。即太阳视圆面中心相继两过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回归年比恒星年约短20分23秒,回归年长365.2422平太阳日或365日5时48分46

名词解释(1)

火山 火山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其有关的气体、碎屑从地壳薄弱带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态的地质结构。火山由火山堆、火山口和火山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是多种多样的,火山可以分为死火山、休眠火山和活火山三大类。死火山,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活火山,指现代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 火山爆发是一种很严重的自然灾害,常常伴有地震,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但它也带来一些好处,可以促进宝石的形成;形成岛屿,扩大陆地的面积;作为观光旅游考察景点,推动旅游业。 诺贝尔 诺贝尔(1833-1896),是瑞典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根据诺贝尔的遗嘱,以他的财产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这就是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奖。截止2015年共有14位中国人和华人获得诺贝尔奖。1896年,诺贝尔本人得了心绞痛和心脏病,并且非常严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医生建议他服用硝化甘油(当时试验证明有效,但没有理论支持)他不予理睬直到去世。直到一百多年后三位获得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发现硝化甘油中的一氧化氮是机体产生的一种信号分子,能够舒张血管从而有利于血液循环,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益处,才得到了理论上的支持。 达芬奇 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擅长绘画、雕刻、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最大的成就是绘画,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他全部的科研成果尽数保存在他的手稿中,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蝴蝶 蝶,通称为“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头上有对复眼,两双单眼,复眼间细长的触角可感觉,头下方的口器课伸长吸食花蜜。胸部着生三对步行脚,两对翅膀。生长周分为卵、幼虫(毛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种类繁多,全世界大约有 14000 多种,大部分分

遗传学名词解释

1. 表现度(Expressivity):一些基因在不同个体中表达不一致,具有个体差异性。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2. 拟表型(Phenocopy):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变化,有时与基因改变引起的表型变化类似。 3.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F1表现与亲本之一相同,而非双亲的中间型或者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 4. 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杂合子中显性形状不能完全掩盖隐性性状的现象。 5.镶嵌显性(Mosaic dominance):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 6.共显性(Codominance):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或叫并显性。 7. 致死基因(lethal allele):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8.隐性致死(recessive lethal):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状态有致死效应的基因叫隐性致死基因。如植物中的白化基因等。 9.显性致死(dominant lethal):杂合状态即表现致死作用的基因。如显性基因Rb引起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人的结节性硬化症。 10.配子致死(gametic lethal):在配子期致死。 11.合子致死(zygotic lethal):在胚胎期或成体期致死。 12. 等位基因(allele):二倍体生物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基因座位上,以不同方式影响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 13.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指在群体中,占据同源染色体相同基因座位的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14.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指不能进行自花受精或同一品系内异株花粉受精,而不同基因型株间授粉可结实的现象。 15. 连锁(linkage):若干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而发生连系 遗传的现象。 16. 连锁群(linkage group):在染色体中具有不同的连锁程度并按线性顺序排列的一组基因座位。是指同一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凡是充分研究过的生物,连锁群的数目都应等于其单倍体的染色体数。 17. 交换(exchange):成对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基因的互换。 交换的过程:杂种减数分裂时期(前期I的粗线期)。 18. 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将这种与性别有关的、一对形态大小不同的同源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一般以XY或ZW表示。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成对的性染色体往往是异型,即形态、结构和大小和功能都有所不同。 19. 常染色体(Autosomal):是对性别决定不起直接作用,除了性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其它各对染色体,通常以A表示。常染色体的各对同源染色体一般都是同型,即形态、结构和大小基本相同。 20. 剂量补偿效应(dosage compensation):在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21. 性染色质(sex chromatin):又称“X小体”、“X染色质”、“性染色质或巴氏小体”。女性间期细胞核中的两条X染色体,只有一条有转录活性,另一条则失去转录活性,并形成固缩状态,染色很深,紧贴在核膜内侧缘,大小约1μm,其形态为平凸形、馒头形或三角形等,称为性染色质。也指高等哺乳动物体细胞核内的一种可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小体。遗传上为堕性的X染色体木身由于在分裂间期的体细胞核内进行了异常的凝缩,所以又称X染色质。 22. 性连锁(sex linkage):指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