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所得税会计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企业所得税会计研究

企业所得税会计研究

四、完善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的 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
1、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财务报 表操纵现象,对违规企业进行惩罚,从而规范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行为。
2、提高税收筹划意识。企业应提高税收筹划意识,明确其合规性和风险性, 避免因过于追求税收筹划而产生违法行为。
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基本问题
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基本概念是企业根据税法规定,确定和核算企业应交所得税 的过程。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通常包括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税率的确定和 应交税金的计算。在会计处理方面,企业所得税会计涉及到所得税费用、递延 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应用问题
二、相关法规及其对企业所得税 会计的影响
企业所得税会计的主要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 例。这些法规明确了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范围、税率、税前扣除、税收优惠政策 等,为企业进行所得税核算提供了依据。同时,法规也对企业所得税会计提出 了具体要求,如会计核算原则、信息披露义务等。
三、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国际比较
谢谢观看
3、加强培训和教育。针对企业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应加 强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4、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政府和企业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和协 作,从而更好地解决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目前已经逐步与国际 接轨。然而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只有加 强监管力度、提高税收筹划意识、加强培训和教育以及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等方 面入手才能更好地完善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制度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企业的 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税务会计模式文献综述

税务会计模式文献综述

税务会计模式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税务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日趋广泛,税务会计模式相关研究文献资料日益丰富。

本文从税务会计概念、税务会计模式以及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这三个方面对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关键词]税务会计模式;税务会计一、税务会计的概念由于各国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差异,不同的学者对于如何界定税务会计有不同的看法,下面列举两个易于理解、定位合理的税务会计定义。

日本税务会计专家武田昌辅(1995)给税务会计下定义为“税务会计是为计算法人税法中的课税所得而设立的会计,它不是制度会计,而是以企业会计为依据,按税法的要求对既定的盈利进行加工、修正的会计”。

我国的盖地教授(2005)认为,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规为准绳,运用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门专业会计。

二、税务会计模式的研究为了完善税务会计理论,引导税务会计实践向前发展,学者根据各国税法立法背景、会计规范方法、历史传统、经济体制、投资体制、企业组织形式等因素将税务会计划分为三种模式:财税分离模式—英美税务会计模式、财税合一模式—法德税务会计模式、混合模式—日荷税务会计模式(苏淑欢,2001)。

1、财税分离模式——以投资者为导向财税分离模式允许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的存在,财务会计有充分的独立性,不受税法的约束。

纳税人的税务事项由税务会计另行处理,无须通过对财务会计的纳税调整来实现。

(田云玲,高媛媛,2008)2、财税合一模式——以政府为导向这种模式不允许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的存在,财务会计被认为是面向税务的会计,税务当局是法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税法对会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要求一致,企业对会计事项的处理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

法国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企业无须面对两套不同的会计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

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及协调研究文献综述报告-

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及协调研究文献综述报告-

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及协调研究文献综述报告|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及协调研究文献综述报告一、前言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差异的存在由来已久,它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极待解决的问题。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大改革下,我国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经历了从高度统一到逐步分离到协调的动态发展演变的过程。

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的会计与税收高度统一;20世纪90年代的会计与税收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两者的差异出现了日渐扩大的趋势;2001 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发布施行以后,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的分离变得明显;自20xx年开始,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相继颁布及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的进一步分离,两者差异加剧扩大。

国内外学者对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差异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有关税会问题的探讨不断升温的同时对两者差异协调可行性的关注也越来越密切。

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适当分离可以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尽快接轨,提高会计信息国际可比性。

伴随着我国会计和税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系列的新制度、新法规相继出台将两者差异与协调的研讨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的差异并不是我国专有,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相似问题存在。

由于会计与税收制度涉及一个国家的主权,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密切相关,因此对此问题的研究方向、重点和采取的措施各国都保持着自己国家的特色,没有一个完美的模式可供我国照搬照抄。

国外学者对此领域的的研究比我国大约早了半个世纪,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深入开展研究提供了可贵的思路,仍然具有十分巨大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研究现状1.国外对于差异客观性的研究国外在探讨差异的存在时,许多研究都显示税会差异从90年代晚期开始扩大。

以下研究从不同角度证明了税会差异存在的客观性,为一后学者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Krasniewski(1995)讨论了美国税法规定允许纳税人采用的会计方法。

企业会计相关的文献综述范文

企业会计相关的文献综述范文

企业会计相关的文献综述范文Title: A Literature Review on Corporate AccountingAbstract:This literature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studies conducted on corporate accounting, examining the various aspects and issues related to this fiel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a selection of relevant academic articles, 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role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its importance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companies in implementing effective accounting practices.Introduction:Corporate accounting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providing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record and report financial transactions. It involves the prepar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analysis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adherence to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This review delves in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practices and their impact on organizational decision-making.Literature Review:1. The Importance of Corporate AccountingNumerous studies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in areas such as financial planning,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earchers emphasize that accurate and transpar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essential for stakeholders to assess the financial health of a company and make informed decisions.2. Corporate Accounting Practices and TechniquesThis section examines the various accounting techniques employed by organizations, such as accrual accounting, cash basis accounting, and fair value accounting. The literature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hoosing appropriate accounting methods to accurately reflect a company's financial position and performance.3. Challenges in Corporate AccountingSeveral studies highlight the challenges encountered by companies in implementing effective accounting practices. These challenges include complexity arising from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manag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nsuring compliance with legal and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Additionally, issues such as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are examined in the context of corporate accounting.4.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AccountingThe review explores the evolving concep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and its influence on accounting practices. Researchers argue that accounting methods should incorporate non-financial indicators to reflect the broader impact of a company's activities on society and the environment. Conclusion:This literature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various aspects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emphasizingits importance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need for organizations to implement effective accounting practices, address challenges, and ensure transparency and accuracy in financial reporting.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ield is needed to address emerging issues and refine accounting methodologies to meet the evolving needs of businesses.。

会计制度文献综述范文(3篇)

会计制度文献综述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制度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通过对会计制度相关文献的综述,梳理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会计制度发展历程1.建国初期(1949-1978年)建国初期,我国会计制度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以计划经济为主。

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主要以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为主要任务,会计核算方法简单,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2.改革开放初期(1979-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会计制度开始逐步与国际接轨。

198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法律地位得到确立。

此阶段,会计制度在核算方法、财务报告等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期(1993-2008年)1993年,我国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计制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此阶段,我国会计制度在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992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

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4.深化会计制度改革时期(2009年至今)2009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入深化阶段。

此阶段,我国会计制度在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方面不断完善,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

三、我国会计制度现状1.会计准则体系逐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形成了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包括《小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

2.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

企业财务报告披露内容更加全面、真实、准确,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3.会计监管体系逐步健全我国会计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包括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管体系。

所得税会计方法文献综述论文

所得税会计方法文献综述论文

所得税会计方法文献综述论文
所得税会计方法文献综述
【摘要】所得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会计和税制改的不断深入,所得税会计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对外放,向境外筹资的上市公司也逐渐增多,按照国际会计标准进行所得税确认与计量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对所得税会计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观;综述
一、所得税会计方法比较研究
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所得税会计基本理论有所得税归属理论,企业收益确认理论,差异确认理论和暂时性差异处理理论。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所得税会计的确认有两种观点:费用观和收益分配观。

依据是否进行跨期分配,费用观下产生了以下几种所得税会计确认方法: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债务法(包括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和税款净额法。

其中应付税款法不进行所得税的跨期分配,后面几种方法则必须进行。

我国会计界的专家针对各种观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刘斌(2007)对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直以来,是否对所得税进行跨期分配以及如何分配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中都存在争议,他提出应付税款法是主张不对所得税跨期分配观点的代表,纳税影响会计法是主张对所得税跨期分配观点的代表。

(2)张蓓(2005)对递延法和债务法的进行了比较分析,她提出递延法是将本期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

《企业并购中的税务筹划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000字》

《企业并购中的税务筹划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000字》

企业并购中的税务筹划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在企业财务规划包括企业财务行为在内的公共利益增长中,促进税务机关对企业纳税活动的进一步沟通,并在国家报告标准中指出税收的不确定性,财务会计准则的建立决定了财务报告与税收优惠之间的权衡之后,国家权利团体反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声音,以及媒体决定了企业决策对税收的关注,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进一步分析税收主动性、决定性因素,许多初步工作集中于各种避税的定义和评价。

Anlon(2013)和McGill(2014)在利用财务报告数据估计或纳税时遇到了困难。

由于公司没有指明税务筹划策略,财务报表中的其他文件会找到开始证明公司税务结构的线索或指纹。

其中一些文件采取步骤来确定逃税活动的法律纠纷(例如,Wilson, 2009)。

2010年Lisowki;brown,2011)。

其他文件关注的是利用账户缺口的激进避税措施。

Desai(2016,2009)制定了针对避税的非正常会计平衡措施。

Frenk, Lynch和Rego(2009)定义了永久性的可自由支配的避税措施来检验逃税意图,战争后研究者也开始使用不确定的利益或税收模式来预测不确定的税收利益。

例如,Leggo 和Wilson在未来的研究中,作为财务规划的代理人,使用避税或其他激进的避税形式。

Hanon(2010)在优秀的税务调查中提供了对这项工作的宝贵整理,其中各种避税措施是恼人的。

Dyreng Hanlon,Maydew(2008)是这方面需要关注的研究。

他们制定长期税率来避税。

与公司财务报告中传统GAAP的有效税率相比,它不影响利润的计算,这是一种有趣的评价方法。

同样重要的是,黄金的有效税率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避税。

这一措施反映了合法的财政规划,以及更激进、更可疑的财政战略。

长期和暂时的财政储蓄。

扩大税收措施有趣的是,研究人员记录的所得税税负的变化并不局限于税收交易(或法律问题)。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文献综述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文献综述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文献综述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和各项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依法纳税逐渐被我国大多数企业所认识和重视。

为了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税收政策来达到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增强市场竞争力,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企业所得税作为我国税收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税种,在企业所上缴的税收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因而对其进行筹划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发展历史和国外税收的研究现状,并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为基础,分析了国内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现状。

关键字:所得税纳税筹划历史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引言:古今中外,税收都是遵循“无商无税,无税无国”的运行轨迹而变化和发展的,因而我们可以看出税收同经济,税收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王延明在《所得税会计与纳税筹划》(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一书中提到纳税人对税收的筹划不是起源于纳税人本身,而是起源于中介服务机构,即税务咨询事业,纳税筹划是税收咨询业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提供税务咨询的服务活动,最早产生于意大利。

税收筹划的学术研究在纳税筹划业务的稍后便开始出现。

德国伐克主编的《德国与国际税收百科全书》所引用的最早文献是H.肖肯霍夫编写的《企业纳税筹划》他刊载于1959年出版的《工业企业计划》文集里,被认为是“纳税筹划”一词比较早的出现。

在20世纪50年代里,纳税筹划开始从企业经营计划里独立出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由此带动了对包括个人纳税筹划的全面研究,开辟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纳税筹划业务广泛开展的同时,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文章,刊物,书籍更是不断出现,新作频频,这进一步推动了纳税筹划的深入研究和快速发展。

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体现在税收征纳上,即纳税人是缴纳税款的义务人,同时也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个权益的表现形式就是纳税筹划。

在国外,纳税筹划是企业经营中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班级:10会计电算化1班学号:3100350115姓名:黎宇婷
摘要: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 企业时刻都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各种风险。

财务管理系统作为企业风险预警器,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控制防范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的收益发生
偏离,进而造成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李燕在2008年第5期的会计之友上发表《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她认为由于财务环境复杂多变,企业本身的资本结构不合理,管理者盲目扩大规模导致决策失误使得企业产生了财务风险。

企业应该从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建立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分析指标,并且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这三个方面来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青岛科技大学的于新花在《会计之友》2009年第二期中发表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她分析了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和控制原则,进而提出了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并结合房地产业谈了
该行业应采取的措施。

她认为风险的产生是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债务水平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弱,
及财务决策失误和财务环境复杂多变并提出了通过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进行多元经营,制定合理的风险决策,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等方式防范财务风险。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岳上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张广柱在2009年会计之友第一期下发表了《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研究》。

他们以中国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资料为基础,利用距离判别分析法建立了一个既可以预测财务危机,又可以分析其成因的预警模型组,包括:预测企业整体危机,经营效率,财务结构是否合理的模型;预测企业是否具有成长能力以及偿债能力是否存在问题的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危机并查出其产生的原因,有利于将财务危机控制在萌芽状态。

他们指出在运用模型时同时运用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四个预警模型。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徐继红在会计之友2008年第四期中发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他指出,我国企业已经进入了高财务风险时期,应充分认识到各种风险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更新对财务管理思想的认识。

他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他指出应该从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防范意识;根据相应政策,缓解企业压力;建立健全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约束机制;加强财务活动的风
险管理这几个方面来应对企业的财务风险。

李媛在2006年第六期的工业审计与会计中发表了《加强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她指出资产状况不佳、融资困难、投资能力差,财务管理能力薄弱都是目前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非常重要。

她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内控制度的落实,加强资金管理,加强成本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等几方面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于富生、张敏、姜付秀、任梦杰在2008年的会计研究上发表了《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

绩效和公司价值往往为学术界和实务界所重视,而风险这一反映企业行为的经济后果以及企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往往被忽视。

他们认为,公司治理应该具有风险效应,即它可能影响到公司的风险。

他们以2002-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把董事会特征、高管激励及股权结构这三个方面作为公司治理涉及的变量,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对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

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

他们的研究为人们深入认识公司治理的作用以及通过合理构建公司治理结构来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二、对财务风险研究成果的基本评价
纵观大多数学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他们定义了财务风险的概念,有的提出了新的财务管理的概念,都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提出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其中特别提到了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如李燕就提出了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来控制财务风险。

从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来看,于富生、张敏、姜付秀、任梦杰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公司治理影响财务风险的观点,并用模型得出了相关结论。

这些研究结果大多数从理论上分析了财务风险的成因,研究了降低财务风险的对策,对实际经济生活中的企业应对风险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但从实证角度研究和从集团公司研究的角度比较少,如何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在企业实施起来比较有难度。

三、继续研究的价值和方向
基于大多数学者都重视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注重如何防范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生活中,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越来越复杂和多变,如何认识清楚这些因素,如何控制好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因此财务风险的研究还是要在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活动和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挑战的前提下,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建立适合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着重研究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问题,结合集团公司财务控制问题和内部资本市场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燕,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会计之友,2008,5.
[2]于新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会计之友,2009,2.
[3]岳上植、张广柱,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研究,会计之友,2009,1.
[4]李媛,加强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6.
[5]于富生、张敏、姜付秀、任梦杰,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2008.
[6]徐继红,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会计之友,200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