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文化差异的文学评论

合集下载

英美文学对我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分析

英美文学对我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分析

英美文学对我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分析作者:雷鸣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03期摘要:在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机会明显增加,中西文化之间的影响也不断深入。

英美文学以其独特魅力,深深吸引着我国新一代青年,我国文化发展以及青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受到英美文学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英美文学和我国文化的特点,了解英美文化对我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英美文学;我国文化;影响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使文化交流发展相互交织、影响。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外国文化的点滴渗透,其中,英美文学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

美国电影中的高科技,对文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对真善美的宣扬,充分的人文思考以及丰富的电影音乐,都是吸引中国电影迷的重要原因。

另外,这些外国电影在我国的开放,一方面对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形成阻碍,另一方面也严重考验着我国传统文化。

一、英美文学特点(一)英国文学帝国叙事是英国文学的第一大特性。

英国文学中帝国叙事的体现,是对大英帝国形成以及衰败的生动完整叙述。

在英国扩张时期,相应的探险小说、冒险文学和战争文学等文学创作丰富,而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大英帝国的扩张意识以及民族所特有的自豪感。

大英帝国在19世纪的黄金期,也是帝国叙事特色文学创作的黄金阶段。

大英帝国在20世纪殖民事业衰败时期,其带有帝国叙事特色的文学创作也到了发展后期。

乌托邦文学以及反面乌托邦文学是英国文学的一种独特传统。

乌托邦文学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性质文学,是对未来政治的一种预测和猜想,突出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母体地位。

而反面乌托邦文学是在乌托邦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深入剖析了共产极权和纳粹的本质,以其影响强化对专制极权统治的警戒意识。

经验主义是英国文学的基本精神之一。

在科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英国文学逐渐偏向于经验主义。

英国作家对观念、情感类主观意识的表达失去兴趣,热衷于描述个人经验。

在文学创作发展方面,对于纯观念层面的改革创新意识不够,仅仅停留于经验主义性质的创作。

文学评论论文范文精选

文学评论论文范文精选

一、批判意识:西方文化批评理论的重要启示在本世纪六十年代进入后工业社会并在学术思想界萌发和孕育了解构主义的西方,到了八、九十年代又表现出对解构理论的厌倦和拒斥,解构理论的强胜之势开始减退。

希利斯•米勒曾具体描述解构文论的这种衰退的状态:自从1979年以来,帝国主义式地占领一切文学领域的“景观”的修辞阅读方法,不仅没有以系统的严密性开展起来,而且“已经从对‘阅读’的兴趣迁移到各种形式的阐释学解释(hermeneu-ticinterpretation)中(即注重语言同上帝、自然、社会、历史、自我等被认为是外在于语言的事物的关系)。

在文化批评当中注入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以人文理性的思考和观察,去发现和针砭后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病,表达对社会的完善发展以及人性向善的渴望,更是西方当代人文学者的共同精神导向。

而这种文化批判意识也同样对九十年代中国文化批评的兴起产生了精神的引导作用。

在西方,文化批判是与现代市民社会的诞生相关联的,是随着西方文化在现代以来的深刻变革而出现的。

文化批判作为一种生存知识体现着人类对历史的感觉模式的改变。

在现代以前,历史给予人们以确定的信念和经验的规范,新生的事物总是拥有着永久的合理性的,而旧事物又总是必然地被颠覆。

然而,这二者之间的悖论在现代的辩证逻辑当中被揭穿,人们发现任何事物的合理性都不是永久性的,所谓传统和现代的划分也都是不确定和相对而言的。

在这种传统和现代的“走马灯”似的更迭交替中,人们赖以了解世界的信念和经验规范动摇了,于是开始面对现代的问题,去寻找隐含其中的永久恒定的人类本性以及与此有关的一切创生机制,通过理解文化去理解变化的自身和变化的世界,文化批判便应运而生了。

同时,市民社会的诞生也为文化批判的兴起提供了历史语境,它使人类文化第一次获得了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的可能,使人的生活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获得了愈来愈大的自由度,与此相伴生的文化机构和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出现,更为文化批判的兴起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中西方文学批评观的差异性

中西方文学批评观的差异性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中西方文学批评观的差异性孙彦彤 哈尔滨师范大学兰柳 哈尔滨师范大学摘 要:文学批评观的不同导致中西文学批评观产生差异。

本文旨在通过以梁实秋的古典主义文学批评观和以TS 艾略特的文学批评观相对比,探究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观与西方文学批评观差异的表现来更好地进行文学评论。

关键词:中西文学;批评观;差异性作者简介:孙彦彤(1992-),女,汉族,山东滕州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兰柳(1993-),女,汉族,河南南阳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49-01二十世纪在西方文学中被称是“批评的世纪”。

文学批评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文本的欣赏,对文学文本的直接审美反应,二是基于哲学、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性审视,对这一反应、话语或话语进行理论阐释。

一、中西方文学批评观概述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观强调理性控制的情感,认为文学批评运用理性压抑情感,理性选择和判断。

人性的善与恶是普遍的。

它们是文学表达的内容。

人类行为的善恶可以自由选择,它承认意志的自由和理性的效用。

选择的自由,是由善与恶所决定的,可以暂时决定选择的内容是伦理的还是古典的。

而西方现代文学批评,主要是浪漫主义的批评,现实的批判(马克思的社会历史批评是基于各种现代主义批评的深化发展)的形式非常重视这些个性,突出明显的地方,抓住主要矛盾是他们主要的线。

二、导致中西文学批评观差异的原因辨析中西方文学批评观产生差异的原因,必须追溯源流。

文学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核心文学的特质是语言,但它不止于语言。

首先是中西文化的异质性。

文化是群体的生存方式。

文化作为人类存在的方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的地理环境西部有喜马拉雅山脉、青海西藏高原和昆仑山的屏障,东部是浩瀚的大海,早期的中国大陆与世界隔绝。

道与逻各斯:中西文化与文论分道扬镳的起点

道与逻各斯:中西文化与文论分道扬镳的起点

道与逻各斯:中西文化与文论分道扬镳的起点【摘要】本文探讨了道与逻各斯在中西文化中所代表的不同观念,揭示了这种差异对文论传统造成的影响。

通过对思想者和文化传人不同路径的分析,探讨了中西文化中的“道”与“逻各斯”的内涵及其在文学与文化间的碰撞与整合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文章指出,文论分道扬镳的根源在于中西文化观念的差异,但也为文学交流中的挑战与机遇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强调中西文化间的对话与包容,为文论传统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呼吁在文学交流中尊重多元文化,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关键词】关键词:道与逻各斯、中西文化、文论、思想者、文化传人、观念差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文学、碰撞、整合、对话、包容、挑战、机遇、创新、发展。

1. 引言1.1 道与逻各斯:中西文化与文论分道扬镳的起点在探讨中西文化与文论分道扬镳的根源时,我们不得不提及道与逻各斯这两个概念。

道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代表着自然的法则和无为而治的思想;而逻各斯则是希腊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代表着逻辑思维和理性推理的方法。

这两者在东西方文化中分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正是由于这种文化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文论传统的分道扬镳。

道与逻各斯的不同之处在于,道更加强调自然、隐匿、内在的力量,而逻各斯则更加注重人类的意志、理智和外在的表现。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思维方式上,也体现在文化观念和文学表达中。

中西文学和文论在相互影响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认知和评判标准。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西文化观念差异对文论传统的影响,以及东方文化中的“道”与西方文化中的“逻各斯”之间的差异。

我们将探究文论分道扬镳的根源,以及文学与文化间的碰撞与整合。

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对话与包容的探讨,我们希望为文论传统的创新与发展打下基础。

2. 正文2.1 思想者与文化传人的不同路径思想者和文化传人在文论领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责任和使命。

思想者更注重对思想和理论的探讨,他们试图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为人类的思想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85后网评文章范文500字

85后网评文章范文500字

85后网评文章范文500字文章一:古今中外,文学界对于文学批评的重视程度都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高,而且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我们渐渐的发现,对于同样的作品,不同的国家对其的评价是不同的,也可以说文学批评受到各国文化差异的影响。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而这些文化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该国家的文学评论产生一定的影响。

也正是存在差异的文化评论造成了文学评论的多样性。

英美文化也是如此,存在着差异,对英美两国的文学评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下面是我对这一问题的简单认识。

一、文学评论的内涵文学评论,顾名思义,评论文学。

用专业的术语来讲,是应用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对特定的文学内容,比如说文学作品,文学思想等进行探讨、研究等一系列文学性质的活动,以解释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而帮助相关的文学家进行文学创造,推动整个文学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英美文学的相关内容英美文学是对英、美两国民间文化艺术的总称。

同样的是两个现实生活的生动反应。

我认为文学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和表述功能,而且英美两国的文化比较多元化,决定了其文学风格的多元化,戏剧、小说、诗歌等类型多样,各具特点:(1)英国文学的特点英国是一个临海国家,不仅气候极具海洋性,其文学也是如此,包容性十足,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气息,再加上英国的经济、历史发展传统,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英国的文学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开始转向写实主义,这是英国文学发展的一般趋势。

(2)美国文学的特点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建国的时间比较短,在19世纪之前,美国文学可以说是依附于英国文学,具有英国文学的一些特征,但是在19世纪末期之后,美国文学开始脱离英国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多方面、平民化、自由化等。

就像美国的社会一样充满着自由、民主的气息。

三、英美文学评论的内容各国的文学评论各具特点,但是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需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是文学伦理问题,这是要放在首位进行考虑的问题;其次是道德评论,这是进行文学评论的关键所在;最后是审美评论问题。

从《叶限》和《灰姑娘》看“灰姑娘”故事中的文化差异

从《叶限》和《灰姑娘》看“灰姑娘”故事中的文化差异

生活。后都得神力相助,都有参加宴会的情节,都因鞋子而 一类人的批判,还有劝人知足常乐的道理,这也体现了中国
被王子或国王发现,最终嫁给王子或国王的故事。但具体的 文学提倡教化的特点。
情节发展上还是有很多的不同。
二、人物
后母对丈夫前妻女儿的态度,都是嫌弃和虐待。灰姑娘
前面也提到了对父亲的不同书写。父亲这个形象在《叶
问世于十九世纪的德国,正值工业革命和启蒙思潮盛行,就 《灰姑娘》不同,灰姑娘的父亲参与了具体情节,可以看出
算是法律上的母亲也不能随意剥夺女儿已有的财产和权利。 灰姑娘的父亲是一个温和慈祥的人,但灰姑娘仍然受到了后
后母的这番话,将灰姑娘在家里的地位将至被雇佣的女工。 母的嫌弃,父亲再也没有出过场。
在《叶限》中则不用这么麻烦,段成式写《酉阳杂俎》是在
和段成式的《叶限》在中西“灰姑娘”母题下的故事中可以 和请求榛树时的语言就像是一种祈祷,这跟西方基督教的思
说是不可回避的两篇作品。
想有些契合,上帝保佑着人们,人们的祈祷上帝可以听见。
《叶限》和《灰姑娘》虽同为“灰姑娘”类型的作品, 而《叶限》里神力的寄托是鱼骨,鱼骨来自于叶限打水时发
但在情节、人物和表现手法上仍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并 现养在后院池塘的一尾鱼。鱼只亲近叶限,可以看出鱼有灵
灰姑娘的社会与中国不同妇女的地位不像中国封建时期一样是男子的从属灰姑娘的父亲如此温和在续妻的强势泼辣下应该也是117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四结论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对以混血儿塔尤为代表的印第安部落群体的创伤给予解读并分析创伤形成的原因和治愈方法论证典仪在印第安部落的重要性
文学评论·外 国姑娘 ;文化差异
萌芽。西方的爱情描写一向是热情而直白的,对爱情的态度
作者简介 :唐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 也是自由平等的。在与王子的接触中,灰姑娘吸引了王子的

从《喜福会》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喜福会》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2
母亲们虽已生活在美国数年,但是思想和行为却往往受到中 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她们在思想上认为孩子们应该随时随刻 表现出对父母的顺从,且在行为上往往对女儿们的生活和学 习进行干涉,表现出了中国父母的控制欲。然而,在这一过 程中,父母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该与之进行的思想和感情 的交流,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子女时,让这些生在美 国长在美国的二代和三代华人孩子是难以接受的。正因为如 此,两代人之间经常为了不同的价值观而发生争吵。出生在 美国女儿一代是早已耳濡目染的独立自主的思想和个人主 义。因而和还在坚守非孔孟之道的母亲们产生分歧,对母亲 们的想法和行为难以理解和接受。
参考文献: [1]程爱民,张瑞华.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的 文化解读[J].国外文学,2001(03):88-89. [2]程乃珊,严映薇,译.谭恩美.喜福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2006. [3]宋占春.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母女之间的文化冲突[J].科 技信息(学术版),2007(32).
(二)自我牺牲 儒家思想的另一特点就是自我牺牲精神,中国崇尚的 是“牺牲小我,为大我”。除“孝”以外,如自我牺牲和勤 奋的优良传统也被故事中的母亲们传承着。传统的中国父 母无疑是伟大的,为了子女,中国父母是愿意牺牲一切的。 在故事中,在抗日战争中,Suyuan 在与丈夫团聚的路途中 身染重病,自认为将会病不久矣,将身上所有财务放在不 得不抛弃的刚出生不久的双胞胎女儿身上,她不顾自己安 慰却只期望女儿们能平安生存下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 (三)顺从 中国传统文化——顺从,也在这一故事中淋漓尽致地体 现出来了。故事中的女儿露丝和丽娜都是顺从丈夫的妻子, 她们的生活始终以丈夫为首,丈夫位于第一位。 “你来决定”是露丝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在她长 期的夫妻生活中养成的习惯,顺从丈夫是理所应当的,没有 不妥的。然而这种言听计从也受到了丈夫的厌倦。虽然之后 她帮助丈夫成立公司并提出自己很有创新的设让,一定程度 上不在对丈夫说“你来决定”,但仍然对丈夫体现出了谦虚, 顺从和自我牺牲的中国传统思想。虽然生长在美国,受到美 国教育和价值观的影响,但是传统的中国的家庭教育和父 母的言传身教让她们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化”, 深深地影响着她们。 四、结论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第二代华裔移民无不选择地生存 于“两个世界”之中,被截然不同的文化困扰。母亲和女 儿之间的由于不同文化产生的误解和矛盾始终贯穿于整部 小说,诚然她们之间并不遥远,母女之情无法割舍,她们 也深爱着彼此,但是她们却彼此无法理解。这种思想上的 隔阂和感情上的冲突是由于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冲突造成 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跨国交往越来越多。每个国家都有 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文化,为了更好的交往,在交往之前必 须把文化区别弄清楚。

差异的土壤,丰富的审美——谈吴文英《莺啼序》之海外研究及特征

差异的土壤,丰富的审美——谈吴文英《莺啼序》之海外研究及特征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差异的土壤,丰富的审美——谈吴文英《莺啼序》之海外研究及特征黄秋霞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摘 要:在中国两宋词史中,活跃于十三世纪中期的吴文英是一位重要的大词人,以质实晦涩著称。

本文简要介绍了吴文英《莺啼序》的海外研究,并以小见大地总结了海外汉学批评特点,以及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启发。

关键词:吴文英《莺啼序》;海外研究;文体研究;中西比较作者简介:黄秋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102-01一、吴文英《莺啼序》的重要海外研究南宋词人吴文英,号梦窗,被称为“词中李商隐”,其词作词最有名为长调《莺啼序》。

因其词晦涩幽邃,向来评说不一,贬斥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1]赞赏如“梦窗以空灵奇幻之笔,运沉博绝丽之才。

”[2]吴文英词也引起了存在于差异土壤中的海外研究的关注,如叶嘉莹先生认为其词颇具现代化的作风。

美宇文所安采用西方新批评的立场和方法,进行细读赏析,从作品内部研究,他认为词人具有自觉的艺术意识,词作是“根据内在情感世界的法则。

”[3]他从文本出发将词人主体放到主导位置,很敏锐地抓住了《莺啼序》的感性特征。

林顺夫先生总结出空间秩序的使用是吴词晦涩的主要原因,指出长调词的以图案为主要架构的空间结构比传统的直抒胸臆的抒情模式要更为宏大。

他首先界定了与空间图案、形式相关的概念,提到庞德认为“意象是一瞬间体现思想和感情之复合物。

”[4],富兰克的文学“空间逻辑”概念,其布局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而是按照平行、并列、对等诸原则的空间性秩序,变成意象图案。

二、吴文英《莺啼序》海外研究特征(一)研究的西方特征在西方知识土壤成长起来的海外学者广泛征引了西方的理论思想,如庞德的“意象”;福兰克的空间理论,还涉及到语言、心理、社会、电影学等多学科知识,林顺夫先生引用弗洛伊德梦的理论,把作者创作称为“文学的梦”,林先生指出:“梦境本身其实就是一个混合画、一个蒙太奇、一个‘空间性图案’……杂凑并排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文化差异的文学评论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英美文学发展史及其特点研究
(一)英国文学史及其特点
英国文学发展源远流长,其中不乏经典的文学著作。

英国文学的发展经历了盎格鲁—萨克逊阶段、新古典主义阶段、浪漫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现代主义阶段等不同的发展时期,在每个时期都有代表其时代特色和艺术特色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构成了恢弘灿烂的英国文学。

英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的文学发展又经历了写实主义、实验主义等阶段,现在,英国文学还在不停地发展,不断地产生新的具有极大影响的文学作品。

目前,英国文学正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相信,随着英国文学的发展,它对英国文化世界文化的发展,对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美国文学史及其特点
由于在历史上美国长期处于英国的统治之下,英国文学文化对美国文学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文学一直模仿英国文学,很少有
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创新,但随着美国独立战争的打响,美国人民的独立自主意识日渐突出,美国文学开始摆脱英国文学的影响,不断发展,独立出来。

随着美国的强大,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大国意识开始突起,在文化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大批文学家和富有美国精神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给美国文学的繁荣注入了强大的力量,美国文学开始发展成为能够与英国文学并立,能够代表美国人个性特征,能够反映美国主体意识的独立的民族文学,美国文学获得了极大的突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力雄踞世界第一,美国文学开始经历新旧文学的激烈争斗,并受到实验主义的深刻影响,发展更为个性化。

现在,很难说美国文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美国文学不再局限于某一个“主义”或者“思想”,美国文学也开始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文学评论是和文学相伴而生的,文学的发展也必将促进文学评论的发展。

英美文学作品是英美文化精神的艺术展现,而英美文学评论者以文学分析为基础,不断地剖析英美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指出文化差异对文学发展的不同影响,揭示其中的规律等,对文化生活有巨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的影响,必须研究英美文学的发展史。

二、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一)语言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和美国虽然都讲英语,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同的,自从美国被英国统治之后,美国人民被迫地接受了英国的语言文化。

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即使美国人民被迫接受了英国的语言文化,但与英国本土的文化还是有区别的。

特别是在英国语言文化和北美大陆的印第安土著语言文化接触后,为了适应北美大陆的发展需求,产生了许多新的词汇,这些词汇是英国英语中所没有的,这个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英语就产生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不同,必将影响文化的方方面面,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形式,正是这种独特的语言在承载着传承和发扬本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使命。

评论家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中必将用到自己本国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本身就含有特定的含义,能够代表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英国语言和美国语言的差异必将造成文学评论的不同,这是语言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美国英语是在英国英语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既然是衍生就注定有一些本质的东西和英国英语是保持一致的。

但衍生并不等于复制,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还是不同的,特别是在美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后,它的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文化的变化又加深了语言的变化。

美国英语形成之后,就对文学评论语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美国文学的评论语言更为张扬,评论者敢于大胆地表露自己的观点态度,美国文学的评论语言更显突破和创新,语言张狂,稍有顾忌,这在语言形式上与英国英语相比就有较大的不同。

美国文化追求自主、突出,在文学评论中的语言使用也能深刻地体现出这种文化精髓。

(二)历史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的文学评论是在继承和反叛中不断挣扎,正如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一样,为了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苦苦挣扎,在这一阶段,英国的文学评论似乎也出现了这种徘徊,为了继承和反抗的问题苦苦挣扎。

对于17~18世纪的英国文学评论而言,无论是从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的评论还是在荒诞的创造手法上,都体现了英国文学评论的继承传统与打破传统之间的纠结与冲突。

到了20世纪,英国文学评论经历重大转变,英国文学评论家对于先前的理论进行了重新的审视与思考,对于传统评论标准有了新的认识,这时的英国文学评论作品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从内容和思想上都有一些新的突破。

但在英国文学评论界,除了伊格尔
顿以外,基本上没有一个具有很强实力和影响力的评论家,他们大多畏首畏尾,继承有余,创新不足。

至今,伊格尔顿在文学评论界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

之后,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方向朝着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女权主义方向发展,英国的文学评论也在不断地对以前的文学理论成就进行纵向的和横向的重新审视和研究,开始慢慢地建构起新的、适合当今社会的文学理论。

而美国文学评论和美国文学的发展一样,即使从英国文学评论中发展出来,具有英国文学评论的一些特征,但自从美国独立之后,美国文学也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美国文学评论与美国文学一样善于突破,不断地打破传统,敢于表达新观点,书写新内容,美国文学评论在不断的突破中获得新的发展与进步。

(三)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对英国文学评论与美国文学评论进行比较研究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显著的现象,英国文学评论虽然也有发展,也有创新和突破,但无论是从深度和广度上讲,都显得畏首畏尾,不够彻底。

这主要是因为,英国文学评论就像英国文学一样,为了保持英国文化原有的“纯正血统”而不愿或者是不敢突破。

虽然,英国文学评论在厚重的历史中吸收了很多营养,能够产
生一些中规中矩的评论,但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少有创新和突破。

英国文学评论读之使人感觉犹豫不决,缺乏突破力度,使人感觉评论的力度总是不够,评论总是不够精准;英国文学以及英国文学评论虽然在悠久的文化传统中获得了取之不尽的优秀的文化和精神源泉,但这种厚重的历史优良的文化传统也对英国文学评论者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他们在创新道路上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不能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思想认识,加大对文学理论的创新。

这样英国文学评论就显得较为陈旧,缺乏突破与创新和新鲜度。

美国文学评论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极大,特别是美国的创新文化,这种文化促进了美国文学评论的不断发展,最终,美国文学评论发展成为开放性的文学评论。

美国文学评论虽然在英国文学评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在历史的不断推进中,美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文学评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像英国文学评论那样有很沉重的历史文化负担;因此,它能够轻装上阵,不断地突破传统,不断地创新与突破,获得大力的发展。

美国文学评论在吸收欧洲大陆文学和北美大陆印第安土著文学的精华部分的同时,也可以综合应用各种理论,把各种文学评论中的精华部分借用过来,并不断地融合创新,这样,美国文学
评论就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能够不断地突破和进步。

美国文学评论的视角是世界的视角,全世界的文学评论的优秀理论和成就都可以借鉴过来供自己所用,美国文学评论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文化差异是影响英美文学和文学评论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通过研究英美文化发展的载体的差异、文化内涵的不同、文化历史的差异可以很好地感知英美文学评论,把握两国文学评论的不同表现,有效地研究英美文学和文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