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卡明斯的形体诗《落叶》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语言 诗歌《落叶》观后感

幼儿园中班语言 诗歌《落叶》观后感

幼儿园中班语言诗歌《落叶》观后感那天,我有幸观看了幼儿园中班的语言课,主题是诗歌。

哇,那可真是一场奇妙的体验!一走进教室,就看到小宝贝们一个个坐得笔直,眼睛亮晶晶的,像小星星一样闪着好奇的光。

老师开始讲这首诗啦。

诗里说落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

嘿,你还别说,这比喻可太妙了。

就像我们看到秋天的落叶,飘飘悠悠地落下,可不就像蝴蝶在翩翩起舞嘛。

有个小男孩儿,眼睛睁得大大的,突然举手说:“老师,那落叶是不是在和大树妈妈说再见呀?”这问题问得真有水平。

就好像他把落叶当成了一个有感情的小生命,这可不就像我们人一样嘛,要离开家的时候总会有不舍。

诗里还描述了落叶飘落到不同的地方。

小宝贝们听着听着,都仿佛身临其境了。

有个小女孩儿说:“我觉得落叶落到水里就像小船一样。

”哟,这小丫头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落叶在水里打着转儿,可不就像一艘小小的船在航行嘛。

旁边的小男孩儿跟着说:“那落到地上的落叶就像给大地铺上了金色的地毯。

”多美的想法呀。

他们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感觉这个小小的教室都变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魔法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像一个智慧的魔法师。

她引导着小宝贝们去想象,去感受。

她笑着说:“那我们一起像落叶一样飞舞好不好呀?”于是,小宝贝们都站起来,伸开手臂,在教室里“飞”来“飞”去,那场面可太有趣了。

这哪是在上课呀,分明就是一场欢乐的游戏。

从这个的语言课中,我看到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对世界充满诗意的理解。

这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孩子们打开世界的一把钥匙。

他们用自己纯真的眼睛去看待落叶,把落叶想象成各种各样美好的东西。

这就好比我们成年人,有时候也应该像孩子一样,用简单而美好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我真心觉得这样的课程太棒了,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受诗歌的魅力,让他们的小脑袋里充满了奇思妙想。

这就像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诗意的种子,以后肯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探析卡明斯诗歌“l(a”的线性艺术表现

探析卡明斯诗歌“l(a”的线性艺术表现

探析卡明斯诗歌“l(a”的线性艺术表现作者:白航凡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9期摘要:本文结合法国视觉美学家德卢西奥·梅耶的《视觉美学》的理论,分析卡明斯的诗歌“l(a”,探讨卡明斯如何将线性艺术与诗歌艺术完美二者结合,从视觉艺术的诗行排列、印刷排版、和线性排列等方面来分析诗的线性艺术表现效果。

关键词:卡明斯;l(a;线性表现;视觉艺术1.引言根据德卢西奥·梅耶的观点,线条能够表达思想情感。

人们可以利用尖锐的线条来引起兴奋、愤怒、危险或混乱的感觉,而相对扁平的线条可助于形成平静感。

粗线条可用于表示大胆的力量和直接性;柔和弯曲的曲线表示不紧不慢的乐趣。

在“l(a”中,卡明斯通过对每个单词的空间排列来演奏书法的技巧,使这些单词精心排列的位置来代表诗歌意义;他巧妙地将这些字母分解成声音和形状,通过对文字位置的处理使读者很容易找到换行符、节间隔、字间距、行距和字体。

本文通过对诗歌“l(a”的线性艺术表现的分析,体会本诗孤独的主题。

2.诗人卡明斯的介绍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卡明斯的诗歌作品“l(a”,笔者首先介绍一下他的主要生平。

根据文献(Kennedy,1980;常耀信,2001;彭予,1995),卡明斯(E.E.Cummings)1894年出生,曾就读于哈佛大学。

大学期间,卡明斯对艺术新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尝试自由体诗和效仿庞德的意象主义诗法。

他同时也学习绘画,19世纪30年代初便成为小有名气的立体派画家。

作为一个诗人兼画家,他创造了独特的文学立体主义诗体。

3.线性艺术表现的介绍“线条”是书法艺术中的主要元素,包括线条、斜体、换行符、斜体线和题词。

在书法或诗歌中,它指的是“内部”结构,这是艺术家对线条的精神需求。

一首诗的形式排版是非常重要的,线条的排列能够传达或扩展情绪,单词所呈现的形式能够提高读者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敏感度。

卡明斯在他的诗歌中创造性地采用排版的方法,让读者领悟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

大班语言散文诗教案及反思《落叶》

大班语言散文诗教案及反思《落叶》

大班语言散文诗教案及反思《落叶》活动名称:散文诗《落叶》活动目标:1.感知散文诗的意境美,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

3.能够独立、连贯、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散文诗《落叶》挂图、课件、轻音乐。

2.经验准备:幼儿有过朗诵诗歌的经验。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带领幼儿欣赏散文诗《落叶》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让幼儿感受散文诗的美。

二、展开(2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散文诗里都说了些什么?散文诗里的落叶是什么样子的?2.教师讲解散文诗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意境。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散文诗,让幼儿感受散文诗的韵律美。

4.幼儿自由扮演落叶,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散文诗的角色。

三、深化(15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散文诗里的落叶为什么会飘下来?2.教师讲解散文诗中落叶飘落的原因,让幼儿了解自然现象。

3.教师带领幼儿再次朗读散文诗,让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情感美。

1.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对散文诗《落叶》的感受。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我注重了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让幼儿在朗读中感受散文诗的美。

但在活动过程中,我对幼儿的个别发音问题没有及时纠正,导致部分幼儿在朗读时发音不准确。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发音,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幼儿的朗诵水平。

在角色扮演环节,我没有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准备,导致角色扮演环节稍显仓促。

今后,我要在活动前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准备,让幼儿充分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重难点补充:一、活动展开(2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课件中的落叶图片,让幼儿说说落叶的颜色、形状和飘落的状态,帮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落叶的特点。

2.教师讲解散文诗的内容,引导幼儿理解散文诗的意境,如散文诗中描述的落叶像蝴蝶一样飘落,落到小河里、草地上、泥土里等。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散文诗,注意指导幼儿的发音、语调和节奏,让幼儿感受散文诗的韵律美。

后现代主义英美文学概览

后现代主义英美文学概览

后现代主义英美文学概览作者:王庄严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04期摘要:二战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观和审美观,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继续。

本文以具体英美作品为例,说明了后现代主义的主要表现并分析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特征。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英美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既没有广泛认同的纲领和宣言,也没有中心文化和价值观。

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后现代”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后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因此将后现代主义文学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

后现代主义英美文学以以下作品为代表,体现了不确定性、多元性和语言游戏等特征。

[1]一、《墙上的斑点》:创作手法的多元性奠定了意识流小说在后现代小说中的地位《墙上的斑点》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于1919年的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也是她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以其新颖的创作手法受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

作者通过墙上的一个斑点展开自由联想,显示了意识的流动,表现了精神世界的纷繁复杂。

当看到墙上的斑点时,思绪万千,她首先回忆起当时炉子里生着火,由火联想起一面鲜红的旗帜,又想起红色骑士潮水般涌来。

文章最后一句里意识时间颠倒往复。

小说借用意识时间把现在的真相和过去的事实配置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

[2]意识流描写的特点具有动态性、无逻辑性、非理性。

描写层次分为意识层和潜意识层。

描写的方式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迁移、意识流语言。

《墙上的斑点》中,拨开纷繁复杂的表象,隐约可见的是作者潜意识中对于这种人物意识的执著和探索。

在《墙上的斑点》中,主人公的意识就呈现出一种随心理过程任意流淌。

以表现人物的心灵活动为主,化解人物心中郁积的种种情结,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在心灵宇宙范围内写成一曲心灵史诗。

二、卡明斯诗歌模式表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语言游戏现象卡明斯(e.e.cummings,1894-1962)是美国20世纪现代主义实验派诗人的先锋。

大班语言散文诗教案与反思《落叶》

大班语言散文诗教案与反思《落叶》

大班语言散文诗教案与反思《落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阅读散文诗《落叶》,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悟。

3.培养学生的美感体验能力,让他们体验到散文诗作品所体现出的美感。

教学内容1.《落叶》散文诗的阅读和理解2.散文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3.通过散文诗,引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美的感受教学重点1.《落叶》散文诗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2.引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美的感受教学难点1.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散文诗,理解和体验其中蕴含的情感表达和美感体验。

2.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散文诗,激发他们自己的写作灵感,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和解读散文诗,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

2.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对自然景象的感受。

3.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感知散文诗所表达的情感和美感,培养他们的美感体验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让学生观看一段落叶飘落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中的美感和变化。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发学生对自然的思考。

第二步:阅读散文诗《落叶》教师为学生朗读和解读散文诗《落叶》,讲解散文诗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美感体验。

第三步:美感体验与情感表达教师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体验自然景象和感受作者情感。

学生就所感所想进行思考和表达。

第四步: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在散文诗的启发下,自主写出一篇有关落叶的文章。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写作。

第五步:总结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析所学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体验文学的魅力。

反思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索。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和写作等形式,感知自然之美、体验文学之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美感体验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写作,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浅谈卡明斯的形体诗《落叶》

浅谈卡明斯的形体诗《落叶》

卡 明斯 ( e. e. cumm ings, 1894 - 1962)是 美国 20世纪 现代主
2 卡明斯的形体诗 l( a
义实验派诗人的先锋 。由于深 受后印象主义、达达主义和立体主
l( a
义的影响, 卡明斯在诗歌创作 中常常 置传统 于不顾, 大胆 地对诗
le
歌的形式、语言等进行彻底改 造, 创造出一 种全新 的卡明 斯式诗
我们如果把这首诗括号内的字略去不看, 其余的字 母构成了
作者很巧妙地把 一个抽象概念和一个具体形象揉合在一起。 # loneliness 一词。打字机上字母 l[ e l]和数字 1 ( one )同键, 故上
在 #孤叶飘落 的前后各加一个括号, 再插入 #寂寞 于第一、二字 面 这个 # l- one- l- iness , 也可以看成 # one- one- one- iness 。
强烈的寂寞飘零之情 感。这些非 语言因素 的运用 更能体 现作者 东 方诗歌的简练、含蓄、暗示和 凝缩, 它像 含苞欲放 的花朵 似的,
的创新思维和独创意 识。这件小 巧玲珑 的作品, 初看 似谜, 破译 那 些花瓣未曾完全展开, 色香未曾完全发出, 但却有着言外之意,
后是诗, 现在竟让 人觉 得是 一幅 有着 塞尚、毕 加索 神韵 的画 了! 弦 外之音, 余香缭绕, 余味无穷。卡明斯的 这首 落 叶 不正体现
#落叶 的效果。那 上下 垂直迭 列的 英文字 母, 犹如 一片孤 零零 诗 。日本的 俳句, 作为一种 独立诗 体, 始于十五 世纪, 流传 至今。
的叶子, 由上而下, 旋转飘落, 怎耐风横雨斜, 一个 个支离破碎, 首 在 这方面曾经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家和作品。可以说, 它在日本文
尾分离。那往下飘落的孤叶, 前后被同样是支离破碎 # lone liness 学 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直 到现在仍 然拥有 广泛的 群众基 础, 而

[教学反思]《落叶》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落叶》文教学反思

教师自我反思
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素质
专业与激情并存
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教学,有效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
教师自我反思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持续学习与实践
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并将所学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生反馈与互动
学生的参与度与兴趣
高度参与,兴趣浓厚
[教学反思]《落叶》文教学反 思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CONTENTS
• 教学内容反思 • 教学方法反思 • 教学过程反思 • 教学效果反思 • 教师自我反思
01
CHAPTER
教学内容反思
教材内容的理解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在教授《落叶》一文时,我深入理解了教材内容,对文章的主题、结 构和语言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我努力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高度的参与热情,对教师的 提问和活动积极响应,课堂氛围热烈。
学生反馈与互动
01
学生的问题与思考
02
深入思考,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些有深度和思考价值的问题,显示出他
03
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关注。
学生反馈与互动
学生的作业与表现
1
作业完成度高,表现优异
2
3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良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水 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的效果与评价
教学效果
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反馈,我发现学生对课 文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够从多个角度对文章 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教学方法评价

语言领域教案《落叶》分析

语言领域教案《落叶》分析

语言领域教案《落叶》分析教案标题:语言领域教案《落叶》分析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诗歌《落叶》,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解释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2. 学生将能够运用适当的词汇和语言技巧,描述和表达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技能,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资源:1. 《落叶》诗歌文本2. 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白板标记笔3. 学生笔记本和铅笔/钢笔4. 诗歌分析工作表(提前准备)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提问他们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并要求他们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的原因。

2. 引入本课的诗歌《落叶》,并简要介绍作者和背景。

阅读与分析(15分钟):1. 分发《落叶》诗歌文本给学生,并要求他们默读一遍。

2. 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b. 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意象?c. 作者的意图是什么?3.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解释。

诗歌分析(20分钟):1. 分发诗歌分析工作表给学生,并解释每个部分的目的和要求。

2. 学生根据工作表的指导,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诗歌分析。

3. 整理学生的观点和答案,并进行集体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释他们的观点,以促进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表达与创作(15分钟):1.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他们对诗歌《落叶》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他们使用适当的词汇和语言技巧。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可以以《落叶》为灵感或选择其他主题。

总结与评估(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总结他们对诗歌《落叶》的理解和感受。

2. 随堂评估: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简短的反思作业,回答以下问题:a. 你对诗歌《落叶》的理解有何变化?b. 你觉得自己在诗歌分析和表达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c. 你对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有何感想?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继续阅读和分析其他诗歌作品,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它在视觉方面产生 的特殊效果, 往往让读者能够更加透彻地领 也 正因为如此才引起诸多的猜测与争议。
悟诗作的内涵。
一九五八年, 卡明斯的第十二册 (也是 最后一册 )诗集 问世,
这种诗体的名称 , 古 今叫 法不 一, 最早 的拉 丁语 称之 为 #形 作 者选收了九十五首的诗入册。 其中的 第一首 便是我 们要在此
强烈的寂寞飘零之情 感。这些非 语言因素 的运用 更能体 现作者 东 方诗歌的简练、含蓄、暗示和 凝缩, 它像 含苞欲放 的花朵 似的,
的创新思维和独创意 识。这件小 巧玲珑 的作品, 初看 似谜, 破译 那 些花瓣未曾完全展开, 色香未曾完全发出, 但却有着言外之意,
后是诗, 现在竟让 人觉 得是 一幅 有着 塞尚、毕 加索 神韵 的画 了! 弦 外之音, 余香缭绕, 余味无穷。卡明斯的 这首 落 叶 不正体现
参 考文献 [ 1] 常耀信. 美国文学简史 [M ].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0. [ 2] 何功杰. 漫话形体诗 [ J]. 名作欣赏, 2004( 10 ). [ 3] 黄修齐. 西 方具 体诗: 发 展与 技巧 [ J ]. 福 建师 范大 学 学报 (哲 社
版 ), 1996( 4 ). [ 4] M. L. 罗森塔尔. 现代诗歌评 介 [M ]北京: 外 语与教学 研究出版 社,
2007年 12月
双语学习
%文学赏析 %
浅谈卡明斯的形体诗 落叶
孟焱 (淮南师范学院 安徽 淮南 )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卡明斯和形 体诗的简介, 从不同视角对卡明斯晚年创作的形体诗 落叶 ( l( a) 进行了解 析探讨。诗人通过独具匠心的构思, 巧妙地利用非字 词的垂直迭列, 摹拟了一片落叶缓缓飘落的形象, 烘托出 一种孤寂的气氛, 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寂寞飘 零之情感。 ! 关键词 卡明斯 形 体诗 视角 落叶 孤寂
# avant grade )的出现, 又出现了 #具体诗 ( concrete poetry) 这一 名称。后来又有一位美国 诗人和 评论家柯 斯特兰 尼兹建 议把这
的 字里行间。而这首诗给人的第 一印象 除了怪 异之外 似乎就什 么 都没有了。诗的传统格律全 无踪迹, 文字 被拆的 支离破 碎, 上
3 视角分析
或字母, 或标点符号 等 ) 组成 某种物 体形 状的 图案, 代 表或 象征 某一具体事物, 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这种诗体在传统诗歌
视角 1: 抽象与具象 许多抽象艺术作品中的形象, 都与自然对象有着不 同程度的
的基础上增加了 可见 的形 体, 具 有直 觉感, 像 图画 一样, 可 以观 联 系, 包含着具象因素, 而具象艺 术创作 之中同 样包含 着或多或
拥有不可替代的美学 价值。
视角 4: 打字机上的孤寂
就这首形体诗 落叶 来说, 若先把这 首诗的文 字平行 排列,
美国诗人和文学评论 家罗森塔 尔 ( M. L. R osenthal) 曾这样
先看括号外的文字: l( a lea f fa lls) oneliness&&& 寂 寞 (为 一抽象的 评 价卡明斯, #一个 (利用打 字机 )玩 弄句 法、语法和 用词 的杂耍
视角 3: 尾行 的妙处 尾行的 # iness 有 好几 个 妙 处: 首 先, 在 音 韵 方 面, 结 尾 的 # ss 是清音, 有 静寂之感, 又和 前面 # falls 中 的 # s 音 押韵, 产生 一种尾曲的效果。其次, # iness 又 可分 成 # i- ness , # i 则 又可
af
歌模式, 表现出诗人挑战传统的叛逆个性。卡明斯有些诗集的题
fa
名离奇古怪, 诗行参差不齐, 在 语法和 用词上也 是别出 心裁。卡
ll
明斯的诗词语任意分 裂, 标点 符号异 乎寻常, 除了 强调一 般不用
s)
大写, 连 # I (我 )和自己的名 字也都用 小写。他认为在 科学技术
on e
发达的时代, 人们用眼睛吸收外界的事物比用耳朵多。他在解释
母之间。这种出人意料的 安排, 旨在 促成读 者在阅读 时, 心中同 这正巧妙地 诠释了 #寂寞 一词的意义 &&& 所 谓 #寂寞 就是孤伶
时泛起两种不同 的 观念 ( 跟音 乐 中 的和 弦 共鸣 相 似 ) 。也 就是 伶 的一个人独处时 的感 受。或 许, 这正 是其 写诗 时的 灵感 与状
完美作品。
传 统的创作手法刮目相看。寥寥数字的小诗, 经过卡明斯的奇思
听觉上, 落叶 诗中, 字 母 # l[ el] 给人 一种 风低 声吹 过耳 妙 想, 竟然情景俱备, 诗情画意, 妙含无垠.
边的听觉感受, 而 # e [ :i ] 、# ss[ es] 等 字母 读来 仿佛 是地 上的 落叶 随 风 飘 荡, 沙 沙 作 响 的 声 音。另 外, # leaf 中 的 [ :i ] 音, # fa lls 中的 [ f]音和 [ s]音, 其 音其型, 都给 人一种 落叶着地 后寂 寥的感受。
l
为什么要使用文字做 特技表演时说: #我的 诗是以 玫瑰花 和火车 头作为竞争对象 的。 人们 对他 的诗 的评 价历 来是 毁誉 参半 的,
in ess 上面的文字排 列便 是卡 明斯 所 作的 形体 诗 落 叶 ( l( a )。
有人称他为 #打字机 键盘上 的杂 耍者 , 指责他 的诗 是肢解 了诗 这是诗吗? 有人一定 会迷惑不解的问。再仔细揣摩后一番, 也许
为 #祭坛诗 ( altar poetry),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又称之 为 #立 诗 中含意, 不知道作者的真实意图何在。
体诗 ( cub ist verse), 而后又称之 为 #图解 诗 ( graph ic verse), 到
这种乍见之下的迷失感实在是情有可原的, 因为传 统意义上
了二十世纪 六十 年代, 随 着西 方文 艺中 的 #先 锋派 (来 自 法语 的 诗总是遵循着一定的音韵和格律, 同时诗的含意也蕴 涵于诗文
者以完整的形象和进 一步想象的空间。
视角 5: 东西方艺术的结合
视角 2: 视觉 与听觉
卡明斯的这首诗在创作过程 中不仅 汲取了 西方绘 画艺术和
作者通过匠心独运的构思 , 把 ( a leaf fa lls) 拆开, 重 新分成六 形 体诗的特色, 还结合了日本诗歌俳句的艺术特色。俳句是日本
组, 即 ( a, le, a,f fa, l,l s), 把 它们上 下迭列, 产生 一种视 觉上 传 统诗歌形式的一 种, 是由 五、七、五共 三句 十七 个音 组成 的短
赏。因此, 用这种诗体写的诗, 谐趣横溢 , 引人入胜。这种诗体的 少 的抽象因素。它们像是磁棒的两极, 能够表现人类不同的精神
出现就是诗人们朝着 诗画融合这个目标前进的一种尝试和努力。 内 容, 创造出不同的形式 感, 给 人以不 同的审 美享受。 它们各自
% 191%
%文学赏析 %
双语学习
2007年 12月
概念 ) , 再看括号内的内 容: ( a lea f falls) &&& 孤 叶飘落 (为 一具 者 。评论虽有些贬义, 却也从一 个侧面 反映出 卡明斯 利用打字
体的形象 )。再按原文 垂直 来看, 诗 的排 列组 合就 像一 棵大 树, 机 来表现其诗歌的特色与意图的高超功力。
树梢上的一片树叶 ( a)被风吹落, 从空中缓缓飘落, 横呈于 地。
说, 在读到 #寂 寞 的 同时, 我 们心 中又 泛起 了 #孤叶 飘落 的画 态 。 落叶 创作于一九五八年, 卡明斯 当时已经六 十四岁, 人生
面。这样, 我们很容易 把这两 种不 同的 观念 联系 起来 , 得到 #寂 的 路途即将走完。他 一生 注重 自我 的个 性, 喜爱 简单 的生 活方
#落叶 的效果。那 上下 垂直迭 列的 英文字 母, 犹如 一片孤 零零 诗 。日本的 俳句, 作为一种 独立诗 体, 始于十五 世纪, 流传 至今。
的叶子, 由上而下, 旋转飘落, 怎耐风横雨斜, 一个 个支离破碎, 首 在 这方面曾经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家和作品。可以说, 它在日本文
尾分离。那往下飘落的孤叶, 前后被同样是支离破碎 # lone liness 学 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直 到现在仍 然拥有 广泛的 群众基 础, 而
体诗 ( # shaped poe try 一语来自拉 丁语 # carm en figurate ), 公元 四世纪左右称之为 #图案诗 ( pattern poetry), 文艺复兴 时期称之
谈 的这首看起来怪诞不经的 小诗。据 说, 诗 集一出, 读 者为之哗 然 , 连一些向来对卡明斯很留意的读者门, 也不禁四顾茫然, 难解
能从一个侧面反映这 位倍受争议的诗人的一些特点。 1 什么是形体诗
fa lls。这样一来, 一个句子 就浮出 水面了: # a lea f falls 。 这不过 是 一个主谓结构的简单句, 简单 得不能再 简单, 这能 算诗吗? 答
形体 诗是对语 言常规的偏 离, 主 要表现在 文字书写排 列上。 案 是肯定的。卡明斯的这首形体诗的的确确是一首谜一样的诗,
我们如果把这首诗括号内的字略去不看, 其余的字 母构成了
作者很巧妙地把 一个抽象概念和一个具体形象揉合在一起。 # loneliness 一词。打字机上字母 l[ e l]和数字 1 ( one )同键, 故上
在 #孤叶飘落 的前后各加一个括号, 再插入 #寂寞 于第一、二字 面 这个 # l- one- l- iness , 也可以看成 # one- one- one- iness 。
苏轼曾这样 赞 誉诗 人王 维, #味摩 诘 之 诗, 诗 中有 画; 观 摩 诘之 了 简练、含蓄、暗示和凝缩的俳句意境与特色吗?
画, 画中有诗。 , 而卡明 斯的这 首 落叶 呢, 同 样可 以看作 是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