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新轧企业文化

合集下载

鞍钢企业文化

鞍钢企业文化

鞍钢企业文化
鞍钢企业文化是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所秉持的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员工的共
同信仰和行动指南。

鞍钢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立业本、修己正、尚德茂、发展精”,是鞍钢人对企业做出
长远战略规划、保持担当精神、崇尚道德修养、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所做出的总结和表
述。

“立业本”,意指要打造一个强大的企业家精神,要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坚守初心,脚踏实地,不断进取,秉持着正确的价值观,使得企业的文化充满生命力和活力。

“修己正”,则是指通过培养、提高自身素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道德自律、觉悟自立、品格清高的境界,从而使员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让职业道德和个人灵魂
对等并存,达到高尚的品德境地。

“尚德茂”,重在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强化职业素养,开创品牌优势,从而所创造
出的成果与价值,才有机会被持续地认可和传承。

同时,也要求员工要有创新精神,不断
进取、推陈出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发展精”,指要把发展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命脉,积极倡导创新经营,培养员工的创
业精神和创造力,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全员积极参与、与时俱进的企
业文化建设。

以上四个方面的柱石,共同构建出鞍钢企业文化的支撑体系。

它们在鞍钢集团的日常
管理和企业决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仅帮助企业忠实地贯彻国家政策,实现企业利益
和社会责任的协同发挥,也为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钢铁公司企业文化

钢铁公司企业文化

监测改进效果
实施改进措施后,应定期监测改进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改进方案,确保企业文化持续发展与提升。
钢铁公司企业文化的未来发展
06
跨文化交流
加强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了解并尊重当地的文化差异,推动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全球化视野
强化钢铁公司的全球视野,关注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和竞争态势,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04
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强调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注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创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事务,注重团队建设,提倡合作与分享。
倡导诚信、守法经营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注重企业道德和诚信建设。
01
02
03
加大研发投入,注重人才培养,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和新产品开发。
绿色供应链
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动供应商、生产商、消费者等各方的绿色协同发展,实现全产业链的绿色转型。
推动绿色发展与循环经济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钢铁产业生态系统
加强钢铁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产业生态系统,提升整体竞争力。
产业协同发展
构建涵盖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等环节的创新服务体系,支持钢铁企业不断创新发展。
定期评估企业文化的效果
设立定期评估机制
制定评估标准,包括企业价值观、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社会责任等方面,全面评价企业文化的整体状况。
制定评估标准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评估方法多样化
找出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
通过评估结果,识别出企业文化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如员工缺乏凝聚力、创新能力不足等。

建设鞍钢文化再创“长子”辉煌

建设鞍钢文化再创“长子”辉煌

建设鞍钢文化再创“长子”辉煌作者:谢玉先来源:《企业文明》2018年第08期党的十九大把文化自信提高到能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为鞍钢集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基因在鞍钢建立70年的风雨历程中,支撑鞍钢战胜困难、不断发展的是已经溶入鞍钢人血脉的优良传统,它们是鞍钢有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标识,是鞍钢的文化基因。

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钢铁强国的坚定信念。

从第一炉钢水、“三大工程”、首都十大建筑成就“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的盛誉,到三峡工程、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港珠澳大桥、华龙一号、蓝鲸一号等国家重点工程中的扛鼎;从屹立于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旗杆、“9.3”大阅兵系列国产主战装备的材料提供,到国产大型水面水下舰艇装备、中国高铁的材料保障,富强国家、造福社会一直是鞍钢人的特点。

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

从在一片“只能种高粱”的废墟上建成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钢铁基地,到“旧貌换新颜”成为国有老企业改革发展的典范;从在一片“不毛之地”上建起了“象牙微雕钢城”的攀钢,到在鲅鱼圈建成世界领先的绿色钢厂,百折不挠、永争第一一直是鞍钢人的性格。

永攀高峰的创新意识。

从“万能工具胎”、精轧机“反围盘”、“快速炼钢法”,到“三个第一流”“四朵大红花”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从“鞍钢宪法”的诞生、重大冶金技术装备自主集成并输出,到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效专利8 000余项、创造了众多的产品和技术第一,与时俱进、变革创新一直是鞍钢人的追求。

甘于奉献的博大胸怀。

从支援全国钢铁企业建设,赢得“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的美名,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一直位列中国企业工业产值和上缴利税榜第一名;从支援抗击1998年特大洪水和汶川特大地震、开展金秋助学、郭明义爱心团队发展180万名志愿者奉献爱心,到矿山复垦绿化、实施蓝天工程、承担12个定点扶贫点,奉献社会、履行责任一直是鞍钢人的胸襟。

鞍钢新轧钢企业文化借鉴报告

鞍钢新轧钢企业文化借鉴报告

• 减少国内的船运费用,利用海边的
不锈钢冷轧板的生产能力
货船运送远途货物,用货车运输短
途货物,并招标运输
PPT文档演模板
鞍钢新轧钢企业文化借鉴报告
浦项钢铁最高目标 通过高科技使人类的未来更加丰富多彩
• 进入核心战略业

• 确保未来战略投资机会 • 加强分公司投资价值
• 进入信息技术服 • 拓展对研发的直接投资 • 培育独立透明的管
务业务领域:
和有发展前途的业务的

1. 继续保持在韩国SK集 团IMT-2000 中的投 资;
2. 进入与IMT-2000相关的 无线信息服务业务,如 无线电子商务
风险投资
1. 整合一个生物和其他高科技 业务的投资集合;
2. 通过POSTECH风险投资基金扩 大对科研机构的风险投资;
3. 利用浦项的全球网络扩大风
地退出而集中力量在能够使利润最 大化的方面 ; • “量先质后” 的发展模式只能是 一个必死的战略
• 在任何情况下必须以诚实的态度和 基于标准及常识的理性面对现实
鞍钢新轧钢企业文化借鉴报告
文化四元素—公开性
•透明公开 是检验管
理的最好 的实践
•目标
•保证浦项公司全部 管理者对责任和义务 的正确态度,获得员 工、顾客和股东的忠 诚,以确保公司的最 高目标—为股东创造 最大利润
2000年的990万吨提高到2005年的
• 到2005年止,通过把MRO的公开招
1180万吨;
标采购量从35%提高到70%和减少
• 增加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投资,
外包的64KRW的修理费用,累计减
主要用于不锈钢冷轧钢和镀(涂)
少2亿2000千万KRW10%的固定开

鞍钢新轧钢全面导入CIS咨询报告-终稿

鞍钢新轧钢全面导入CIS咨询报告-终稿

未来发展规划
市场拓展策略
利用CIS提升品牌影响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和 市场份额。
技术研发与创新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组织文化建设
持续优化企业文化体系,强化员工认同感与归属感,促进企业持 续发展。
持续改进与优化
反馈机制建立
建立有效的员工反馈渠道,及 时收集员工意见和建议,持续
工归属感和凝聚力。
项目目标与期望成果
01
建立独特、鲜明的企业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 和美誉度。
03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员工满意 度和忠诚度。
02
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运营 效率。
04
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盈利。
02
CIS咨询项目实施过程
调研与分析
1 2
03
鞍钢新轧钢注重技术创新和环保生产,致力于 可持续发展。
导入CIS的必要性
01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鞍钢新轧钢需要提升品 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02
CIS系统作为一种有效 的企业形象识别体系, 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形
象和市场认知度。
03
通过导入CIS,鞍钢新 轧钢可以统一企业形象, 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员
客户满意度提高
服务质量提升
通过CIS的培训和指导,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得到 了提升,提高了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
01
产品品质保障
在CIS的规范下,企业加强了对产品品 质的把控和管理,确保了产品品质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
02
03
客户沟通渠道畅通
通过CIS建立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客户 更愿意与鞍钢新轧钢进行沟通和交流, 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

企业文化访谈及问卷内容

企业文化访谈及问卷内容

企业文化访谈及问卷内容鞍钢新轧公司企业文化分析报告一、来源●创业员工从自己经验中领悟到的东西●管理经营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二、内容●物质层生产环境建筑风格、装潢产品包装设计●制度层:集中体现物质层和精神层对职工和企业行为的要求;主要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活动准则☐领导体制➢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组织结构➢管理层次➢管理幅度➢信息传递☐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特殊制度☐风俗习惯●精神层: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灵魂,也是企业文化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还是衡量是否形成自己企业文化的标志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风气企业目标企业道德三、信息来源●二手资料➢产品/服务➢企业标识➢标准字、标准色➢着装➢歌曲➢吉祥物➢产品包装➢组织结构图➢工作制度➢责任制度➢仪式➢董事会工作报告➢年度报表➢工作总结➢长期、短期目标计划和执行情况➢企业发展历史书面资料➢企业自己整理的有关企业文化资料➢企业报纸●访谈提纲☐访谈对象: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副总一、历史1.鞍钢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在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对现在有什么积极影响?还有哪些失败的教训?是方向性(战略性)失误还是操作性失误?对现在有何影响?2.在鞍钢集团每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企业的基本理念、价值观、道德倾向是什么?目前对新轧产生什么影响?3.《鞍钢宪法》产生于什么背景下,目的是什么?发挥了什么作用,目前对鞍钢集团、新轧具有什么影响?二、现状4.目前鞍钢新轧企业文化形成的具体时间和方式是什么?5.鞍钢新轧公司现有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是什么?6.鞍钢新轧公司的质量、成本、市场、客户、竞争、创新、危机、学习等意识如何?7.鞍钢新轧公司是否对社会、社区和环境负责——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8.鞍钢新轧公司如何看待和对待员工?是否有公平的培训、选拔、考核与激励机制?如何体现在相关制度和薪酬体系中?9.鞍钢新轧公司常用的标语口号是什么?体现在相关的制度中吗?10.鞍钢新轧公司有哪些能代表公司文化的故事?11.鞍钢新轧公司主要英雄人物有哪些?从他们身上可以反映出什么样的企业精神?12.这些年来,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鞍钢新轧公司的企业文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具体讲,哪些方面出现了变化?哪些方面没有发生变化?发生这些变化原因是什么?13.对公司文化没有发生变化那部分来说, 什么原因使得他们保持下来?他们是怎样保持下来的?14.鞍钢新轧公司的企业文化发挥了什么样作用?哪些有助于企业的经营业绩?哪些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业绩?其原因是什么?三、未来15.为了支持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希望建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在现有的企业文化中,哪些需要保留,哪些应该抛弃?☐访谈对象:部门经理、分公司经理1、鞍钢新轧公司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鞍钢新轧公司的企业精神是什么?3、鞍钢新轧公司有哪些口号?4、您认为鞍钢新轧公司的文化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5、据您所知,鞍钢新轧公司重大决策是如何进行的?您或您的部门是怎样参与公司重大决策?6、您部门在管理工作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领导是否给予足够多支持?7、您部门的员工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否满意?其原因是什么?8、鞍钢新轧公司形象对您部门所涉及外部单位/人(财务部门涉及商业银行、营销部门涉及的客户)有什么样影响?是否有利于您以部门对外工作的开展?9、您在对外工作中是否注意维护鞍钢新轧公司的形象?您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10、为了适应公司未来发展的需要,公司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调查问卷对象:普通员工调查问卷下面一些问题将涉及到您自己的一些情况和您对公司的一些看法,无论您对公司的某些方面是否满意,请您务必按自己的真实想法独立填写。

雷锋精神与鞍钢发展

雷锋精神与鞍钢发展

雷锋精神与鞍钢发展作者:张晓刚来源:《企业文明》2012年第04期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9周年。

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兴起了持久的学雷锋热潮。

鞍钢是雷锋同志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在这块沃土上,雷锋精神得以生根发芽,并一代一代传承,成为推动鞍钢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鞍钢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为英模人物涌现积淀了丰厚沃土新中国成立以来,鞍钢累计产生以孟泰、王崇伦、雷锋、郭明义等重大典型为代表的各级劳模5 640人,其中有145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鞍钢的优秀企业文化为英模人物涌现提供了丰厚沃土。

鞍钢在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的建设发展中不仅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也积淀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经过不断沉淀、积累、整合和升华,形成了具有鞍钢特色的企业文化,其核心是以“创新、求实、拼争、奉献”为内涵和特征的鞍钢精神。

鞍钢的优秀企业文化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深深植根于鞍钢广大职工之中,激励着英模的成长和涌现。

雷锋曾于1958年11月至1960年1月,分别在鞍钢化工总厂和弓长岭焦化厂工作,并从鞍钢参军到部队。

雷锋在鞍钢工人阶级中得到了思想觉悟的熏陶,在鞍钢这座大熔炉里,他崇高的道德风尚得到了锻炼和升华。

鞍钢骨干作用的地位为英模人物涌现提供了广阔的成长舞台。

鞍钢长期承载着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用钢铁的臂膀倾力支撑了共和国的经济大厦,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对国家贡献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

一代代鞍钢人不辱使命,不断创造出钢铁生产的优异业绩,成为众多英模不断成长和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

现代大工业生产锤炼出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为英模人物涌现打造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典型的成长与整个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是分不开的,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正是在鞍钢这样的大型联合企业中得到了长期的锤炼而具有全局意识,高度组织纪律性,勇于承担、不怕吃苦、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职业特质,以及勇于创新、不断进取、乐于奉献、追求卓越的品格特征。

鞍钢新轧企业文化

鞍钢新轧企业文化

鞍钢新轧企业文化整理一、述语1、两参一改三结合2、七个新观念、七个新机制七个新观念:现代化企业运行机制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的观念,创新是企业自下而上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的观念,企业形象是企业实力综合反映的观念,必须通过竞争来实现劳动力价值的观念,岗位是一种资源组合的观念,产品是企业形最直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观念,企业内部的一切力量必须集中指向效益目标的观念七个新机制:决策议事结构功能制、生产经营集中一贯制、利益风险共享共担制、人力资源配置竞争优化制、技术创新项目负责制、财务管理全面预算制、政治工作目标责任制3、三高三塑党员觉悟高于群众,党员技能高于群众,党员业绩高于群众;通过党员带动塑造一流队伍形象,塑造一流产品形象,塑造一流服务形象4、四个创新、四个定位5、三改一加强改革、改组、改造,加强企业管理——国企改革方针二、鞍钢文化历史鞍钢是为国家出钢材、出资财、出人才、出经验的基地。

四十年代:1948年创建鞍山钢铁厂,同年年底成立鞍山钢铁公司;1949年鞍钢开始全面修复工作。

开展了大规模献交器材、修复设备、恢复生产群众运动,形成了以老工人孟泰为代表的无私奉献、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五十年代:开展大规模增产节约、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群众运动,全国支援鞍钢改扩建运动。

“一五”期间,鞍钢已经基本建成我国第一个大型钢铁生产基地。

形成了以发明“万能工具胎”的王崇伦为代表的创造精神六十年代:1960年3月,毛主席批示《鞍钢宪法》,肯定了坚持政治挂帅,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原则。

学大庆、进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共渡难关”教育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进行生产调整判断:一改三结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当时的理念七十年代:1979年,为了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鞍钢在端正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确立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的基础上,实现了管理体制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向以计划经济为主与发展商品经济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按照专业化协作原则改革鞍钢管理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鞍钢新轧企业文化整理
一、述语
1、两参一改三结合
2、七个新观念、七个新机制
七个新观念:现代化企业运行机制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的观念,创新是企业自下而上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的观念,企业形象是企业实力综合反映的观念,必须通过竞争来实现劳动力价值的观念,岗位是一种资源组合的观念,产品是企业形最直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观念,企业内部的一切力量必须集中指向效益目标的观念
七个新机制:决策议事结构功能制、生产经营集中一贯制、利益风险共享共担制、人力资源配置竞争优化制、技术创新项目负责制、财务管理全面预算制、政治工作目标责任制
3、三高三塑
党员觉悟高于群众,党员技能高于群众,党员业绩高于群众;通过党员带动塑造一流队伍形象,塑造一流产品形象,塑造一流服务形象
4、四个创新、四个定位
5、三改一加强
改革、改组、改造,加强企业管理——国企改革方针
二、鞍钢文化历史
鞍钢是为国家出钢材、出资财、出人才、出经验的基地。

四十年代:
1948年创建鞍山钢铁厂,同年年底成立鞍山钢铁公司;1949年鞍钢开始全面修复工作。

开展了大规模献交器材、修复设备、恢复生产群众运动,形成了以老工人孟泰为代表的无私奉献、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五十年代:
开展大规模增产节约、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群众运动,全国支援鞍钢改扩建运动。

“一五”期间,鞍钢已经基本建成我国第一个大型钢铁生产基地。

形成了以发明“万能工具胎”的王崇伦为代表的创造精神六十年代:
1960年3月,毛主席批示《鞍钢宪法》,肯定了坚持政治挂帅,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原则。

学大庆、进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共渡难关”教育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进行生产调整
判断:一改三结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当时的理念
七十年代:
1979年,为了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鞍钢在端正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确立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的基础上,实现了管理体制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向以计划经济为主与发展商品经济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按照专业化协作原则改革鞍钢管理体制。

企业从生产型逐步转变为生产经营型;从封闭经营逐步转向开放经营;从过去主要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逐步转向走内涵发展道路,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走自我改造、自我发展道路。

判断:开始有开放经营意识和效益观念
八十年代:
1984年,鞍钢制订了《鞍钢近期改革规划》,明确鞍钢的基本方针是对外“开放、联合”,对内“放权、搞活”,改革的总目标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两个文明建设为目的,以经营目标责任制为基础,建立既有高度集中,又有广泛民主的领导体制,集权与分散有机结合的组织机构,能充分发挥企业和职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分配制度,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加速改造,增强实力,简政放权,开放经营,增添活力,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

据此开展全公司经营机制的改革,全面实行承包制。

有力冲击了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干部制度上的“终身制”,用工制度上的“铁饭碗”。

1985年起,开展“学孟泰、爱鞍钢、做主人”,争创“三文明”活动
(文明单位、文明班组、文明职工)
从一九八五年开始,公司工会和宣传部门总结推广了代表鞍钢职工精神面貌的“十个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立志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当家作主,公而忘私的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遵纪守法,令行禁止的精神;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精神;顽强拼搏,知难而进的精神;严格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文明礼貌,讲究公德的精神。

1
一九八六年,召开第三次党代会,确立鞍钢精神,即:创新,求实,拼争,奉献。

从五十年代的老英雄孟泰、着名劳动模范王崇伦,到八十年代的劳动英雄赵成顺,经过无数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不断丰富、发展和升华,融汇成鞍钢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和群体意识,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鞍钢精神”。

这就是:对祖国无限热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热爱本质工作,忠于职守,把个人命运同企业兴衰连在一起的主人翁思想;为国
1将85年前后宏扬的精神进行对比,兰色表示两个阶段各自特有的精神,其他颜色表示精神本质相同的精神。

由此可见企业的精神与时代特色紧密相关。

企业从粗犷型向集约型转变,企业理念也随之改变。

但一些企业固有的精神如为国奉献,当家作主,自力更生,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的精神是沉淀下来的。

争光,拼争第一,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勤奋工作,少索取,多奉献的优良品德;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当老实人,做老实事的工作作风;识整体,顾大局,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的高尚作风。

这些精神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可概括为:创新,求实,拼争,奉献,这就是“鞍钢精神”主旋律。

三、传统、现在及未来企业精神对比
1、传统(四十年代~八十年代):创新,求实,拼争,奉献
2、现在(九十年代至今):百炼千锤,品质至上
目前强调的理念有:精品(品牌、质量)、成本、学习、创新、以人为本、危机、市场及客户
3、未来?
理念定位:学习、创新、市场、客户、社会公众
质量理念:用户和下工序要求就是我们的质量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