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偏误分析及其认知发生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析

顾名思义 , “ 遗漏” 是缺 少或漏掉 了旬 中应有 的成分而导致 的偏误。例如 , 汉语的一般疑 问句结构结尾用“ 吗” ( 助词 ) 表示 疑问 。如 : 我能试试那件黑 的大衣吗 ?但在一些 国家 的语言 中 ( 比如英语 、 葡 萄牙语和法语 ) 没有这样的疑问词。 因此 , 这些 国
教学 科研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析
姜 文静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二语习得过程 中偏误产生的原 因进行分析,
1 0 0 0 2 0 )
1 . 遗 漏
同时举 出教学 过程中的实例进行说明分析 , 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 掌 握主动 , 从一开 始就提供正确 的示 范 , 采取积 极的措施调 整 自己的 教 学方法 , 帮助学 习者正 确地学 习 , 提 高学 习热情 , 成 为成功 的学 习
传真 、 根据实际案例真人模拟拍摄的短片等 。 在课堂上 , 将知识
点与学员 日常生活 中遇 到的法律知识联系起来 ,学生对看得 见、 摸得着 的东 西更乐于接受 , 印象也会 比文字案 例和 口述 案 例深刻 。 大家会发现 , 法律原来离我们的生活这 么近 , 尤其是 民 法, 更像是形影不离 的朋友 。 总之 , 实施新 的教学方法后 , 学员们的学习热情急剧升温 , 对待课业不再像过去一样 当做负担 ,而是当做一种生活方式 。 业余 时间上上 网, 学 习一下网上资源 ; 做做课件练习 ; 读读专 家 文章 ; 有问题 的时候到论坛 冒个 泡或者 e — m a i l 责任教师 。面授 课轻松愉快 , 不再枯燥乏味 , 既能学习知识 , 又简单 有趣 。
方向) 。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偏误分析及其认知发生

语法 正 确但 使 用 不当 , 易 犯 “汉语 思 维 的 中 式 英 语 ”(Chinglish)。 特别是汉语的搭配习惯错误地迁移到目的语中去,即忽略了每 一种语言各自特有的方式和习惯。
variable of the interlanguage system to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the learners’own ability to internalize the knowledge they
receive. Finally it points out its enlightenment given to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from a cognitive per-
3. 统计结果与讨论
3.1 偏误分类与统计 语言习得的研究中, 把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 影响, 或由于第二语言内部规则的复杂等原因对目的语作出错 误推断的现象称之为语言迁移。语言迁移包括语际迁移( 又指 母语干扰) 和语内迁移( 也称语内干扰) 。传统上人们从语言结 构出 发 , 倾 向把 偏 误 分为 语 音/拼写 、词 汇 、语法 、语 义 和语 用 错 误。故本文采用五维度二元方式统计偏误: 1) 语音/拼写方面: 体现为语言形式上错误。语内错误指 拼 写 与 大 小 写 错 误 、记 忆 不 准 混 用 形 式 和 发 音 相 似 的 词 ; 语 际
词 与 介 词 搭 配 、介 词 、冠 词 、连 词 遗 漏 、硬 套 汉 语 词 汇 等 方 面 。 例 如 : Speak with sb; teacher told us; way for some works; I
二语习得语间错误和语内错误分析

从语间错误和语内错误看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外语系的学生,英语是我们除母语外学习的第二种语言。
二语习得是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学生对二语的学习从小学开始到大学也要继续学习,至少有十年的学龄。
可是,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我们仍然不断地出现问题。
下面是我对自己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分析。
英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其中说和写一直是我英语学习的难点。
而这两项有共同之处,就是英语翻译中的汉翻英。
说就是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需要把汉语翻译成英语,虽然很多人说要培养英语思维,不要先想好汉语再翻译,可我觉得很难做到。
在你想问题时,潜意识就用汉语了。
而写作也是如此,写作只是把你的从说的变为写的。
汉翻英中,经常出现汉语找不到对应的英语单词的问题,这是语义缺失,比如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词语。
而且在表达的时候,由于单词量少而不会翻译经常出现,这是因为单词输入量太少。
平常常用的单词很容易记住,不经常用的新单词很容易被遗忘。
而翻译中常出现的错误可分为语间错误和语内错误两大部分。
语间错误是由于母语造成的;语内错误是受二语的影响造成的,与母语无关。
二语习得者把他们自己的母语作为资源,并依赖于它。
当母语系统与二语系统非常接近的时候,二语习得者可以从比较中获得很多帮助,帮助他们更容易学习二语,这种现象叫做正迁移。
相反,当母语系统与二语系统有很大差别时,由于受母语的干扰,二语习得者通常会犯错误,这种现象叫做负迁移。
负迁移中产生的错误叫做语间错误。
语间错误是语言的迁移性引起的.也是受学习者母语的干扰所产生的语言错误。
根据语言迁移理论,当产生负迁移时,会产生语言错误。
目标语和母语之间无论从语音、语法结构、语义还是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
语内错误主要是由于对目标语的规则理僻错误所产生的。
学习者把目标语的规则应用到并不适用的地方。
导致语内错误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过度概括。
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语的过程中会根据所学的某些规则创造出目标语中并不存在的变体。
中介语偏误产生的原因及其改进策略

中介语偏误产生的原因及其改进策略摘要:本研究基于中介语理论,分析了东北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英交传口译输出中介语偏误,研究发现,学生口译输出的中介语偏误主要包括:词汇屈折变化失误、词汇误用、固定用法表达不准确和句子内部结构混乱。
口译中介语偏误产生的原因包括:语言迁移、训练迁移、二语习得策略、二语交际策略和目的语材料的过度泛化。
根据中介语偏误产生的原因,结合中介语渗透性和稳定性的两个特点,提出教师及时点评修正、进行无笔记主旨口译训练和鼓励学生建立语块库的口译训练建议。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口译教学理论研究和高校口译教学水平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本科口译课作为高校必修课,在为社会培养初、中级口译人才和为MTI院校输送合格后备人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虽然口译教师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但口译教学效果总是不能尽如人意。
笔者从多年的口译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口译技巧之后,英译汉的进步比较明显,但是汉译英的质量往往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从口译输出内容看,学生似乎已经记住了源语的内容,但是在目的语表达上,即英语表达上往往存在很多错误。
鉴此,本文试图从口译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目的语输出方面入手,通过分析口译初学者汉英交替传译输出中存在的中介语误,找到影响口译初学者汉英传译质量的原因,并为口译教学提供建议。
本文中所指的中介语偏误包括学生口译输出中的错误(error)和失误(mistake)两方面内容。
罗德·埃利斯(Rod Ellis)认为,错误揭示了学习者知识上的差距,而失误反映了学习者由于未能正确使用他们所知道的知识而导致的偶尔的表现失误一、中介语概述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概念来自于塞林格(Selinker)。
他认为:“中介语是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
”学者们一般认为中介语具有动态性此外,克里斯蒂安又指出,回退(backsliding)和石化(fossilization)现象是中介语中稳定性的两个证据。
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

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泛泛而论,缺乏深度)摘要:偏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中不可缺少的研究领域。
它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认识中介语、理解语言习得的过程起重要作用,同时对语言教学实践也有深远意义。
本文介绍了偏误分析的研究发展过程及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偏误分析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启发。
关键词:偏误分析二语习得中介语语言迁移一.偏误分析理论背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行为主义(Behaviorist Theory)在语言学中占重要地位。
它强调语言是一种习惯。
语言的教和学重在背诵和模仿,并力求通过重复来达到语言习惯的形成。
语言学习中出现的偏误则是不容原谅的,应立即被纠正,以免对正确语言习惯的培养形成干扰。
在行为主义影响下,语言研究领域兴起了对比分析理论(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这种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母语习惯向目标语习惯迁移的过程,当两种语言相似时,正迁移发生,当两种语言有差异时,负迁移出现。
只要对母语和目标语进行对比,了解两种语言的作用,就可预测出学习过程中的偏误,并且还可以对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和解释。
而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对语言的研究使行为主义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动摇。
他认为人类对语言有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
人们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偏误,正如孩童在学习母语过程中也会出错,而这些错误恰恰反映了他们掌握母语的动态发展过程。
他还发现人们这两种语言学习过程有很多雷同。
科德也明确提出了偏误对语言学习的重大意义。
他指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自身的一套学习系统,而偏误正是这个系统存在的表现。
斯林柯也提出了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
中介语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产生的从其母语逐渐向目标语过渡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系统恰恰是由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标语所做出的不准确的归纳和推论而产生的,它是一套有规则且不断变化的语言系统。
由此可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偏误并非我们所想的无规律的不可容忍的错误,而是反映了学习者学习目标语规则的过程,对语言教学有重大意义。
[整理]二语习得偏误分析案例
![[整理]二语习得偏误分析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b40011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c.png)
初中级阶段蒙古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常见偏误及解决方案随着中蒙两国关系的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蒙古人学习汉语的热潮也呈现着明显的上升趋势,来华学习汉语的蒙古学生在整个留学生队伍中的比例也逐渐增大,因此在这种形式下非常需要具有针对性地对蒙古学生习得汉语的情况进行研究,进而利用这些研究成果指导蒙汉语教学。
在众多研究方法中,考察偏误产生的原因和途径是习得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出发,以三篇蒙古国留学生的论文为考察对象进行研究,做了简单的偏误归类以及偏误分析并提出了些解决方案。
(一)汉字偏误分析及解决方案由于汉字系统跟世界上还在使用的文字系统有极大地区别,汉字成为非母语者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
对汉字偏误进行分析,也是汉语习得研究的重要内容。
肖奚强(2002)和李蕊(2005)的研究都显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可分为3类:(1)部件的更换;(2)部件的增减和减损;(3)部件的变形与变位。
在这三篇语料中,汉字偏误如下:例如:(a)我家在克尔论(伦)河边种菜。
(来自《我和汉语的故事》1)(b)有时我跟朋友一起去长(唱)卡拉OK。
(来自《我们的夜生活》)(c)不用汉语开始忘起(记),所以我决定深告(造)。
(来自《我和汉语的故事》2)上例中,论(伦)和起(记)在汉字偏误里,属于部件更换一类。
由于克尔伦河属于外来词,“论”是一个动词,不符合外来名词翻译的规则。
将“伦”误写为“论”,是混淆了两字在字音方面的区别。
与此相类似,把动词“唱”误写为形容词“长”,也是如此。
而将“造”字误写为“告”,是明显的部件减损。
解决方案:汉字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字形教学,而应在汉字教学中,结合语音和语义的教学。
对于习惯于不用声调区分字义的蒙古语的学生,更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语音和汉字字形的联系,不断强调汉语中的声调对区别字义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这方面的区分练习,让学生更加准确地识记汉字。
而对于那些容易被增减和减损的部件,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这些部件的变形来源,让学生有效地记住汉字。
汉语中介语词汇、短语语体的偏误分析

汉语中介语词汇、短语语体的偏误分析选取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不同语体的100篇作文,对其词汇和短语的语体偏误进行分析,探讨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出现的语体方面的错误,主要表现为:乱用儿化、前后语体色彩失调、搭配不当、前后语体色彩失调。
以期引起对外汉语教学对语体教学的重视,以及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对汉语中介语语用学中的语体偏误和语体教学的研究。
标签:中介语语用学语体词汇短语偏误分析一、引言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论述中,关于偏误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法和词汇方面,但对语用方面,尤其是中介语语用方面的研究较少,对中介语语用学中的语体研究则更少。
本文旨在对汉语中介语中书面语中的不同语体的词汇和短语做偏误分析。
本文的语料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开发建设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从中随机选取了记叙文20篇,其中“我的一个假期”“记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各10篇;议论文20篇,其中“关于用自然之声取代噪声的建议”“由‘三个和尚没水喝’想到的……”各10篇;说明文20篇,题目为“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应用文40篇,其中求职信(题目为“一封求职信”)20篇,写给父母的信(题目为“一封写给父母的信”)20篇。
总共100篇。
二、汉语中介语语用学中的语体研究(一)中介语的定义中介语这一概念是由Selinker(1972)在1969年提出并在其1972年的论文《Interlanguage》中作为术语使用。
事实上,早在1967年S.P. Coder(1981)在其论文《The Significance of Leaners’Error》一文中已提出类似的概念。
他把学习者的语用进步看作其潜在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Ellis(1985)则把它称作过渡语言能力。
我们可以把中介语定义为一种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产生的既不同于目的语也不同于母语的语言。
(二)语用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研究者对语用学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何自然(2001)将不同学者对语用学的定义作了分类:(1)从说话人的角度研究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说话人意义的学问(Yule,1996:3);语用学研究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达到成功的交际(Kempson,1975:84)。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偏误及其教学对策

经清除 了以后 ,还是会在 中介语 的使用
中 出现 。
饰关 系不 明 ,引起歧 义 。例 如 :oke T ep
t e arc e ri u i , e mu tmo e te h i la n o rct w s v y h fco e a ie o os n u a e o te a tr st t v f p i o sg s s t i h g o h
【 关键词 】 中介 语 大学生 英语写作
教学对策 中介语理论是 第二语言 习得 的一 个
重 要 理 论 ,它 的 引 进 对 我 国外 语 教学 产 生 了 巨大 的影 响 。写 作 能 力 是 学 生语 言
第 四, 中介语存在“ 石化 ” 的现象。中
介语 的 “ 化 ” 指 在 某 个 阶 段 中介 语 的 石 是
第五 ,学习者用各种各样 的学习策
略去 发 展 他 们 的 中介 语 。不 同 种 类 的偏 误 反 映 了学 习 者 不 同 的学 习策 略 。 二 、大 学 生 英 语 写 作 中常 见 的 中介 语 偏 误
cu t s e onr i .应 把 t tecu t s e移 到 yd oh onr i yd
龄 增 长 和 学 习量 的变 化 对 改 变 这 种 固 定 状 态 不 起 作 用 。“ 化 ” 的结 构 一 般 以 石 了 潜 在 的方 式 存 在 ,甚 至 在 表 面 上 似 乎 已
、
中 介语 及 其 特 征
m c nyad rp ti . 本 句 中 的 u hmoe eua o n t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 正 确但 使 用 不当 , 易 犯 “汉语 思 维 的 中 式 英 语 ”(Chinglish)。 特别是汉语的搭配习惯错误地迁移到目的语中去,即忽略了每 一种语言各自特有的方式和习惯。
词 与 介 词 搭 配 、介 词 、冠 词 、连 词 遗 漏 、硬 套 汉 语 词 汇 等 方 面 。 例 如 : Speak with sb; teacher told us; way for some works; I
type words; my work are best good. (语际迁移) 语内错误主要是指词性混用、用词不当、词 汇 重 复啰 嗦 , 词
研究 数 据: 依 据 Pit Corder(1967: 5- 13)的 观点 , 借 用 三 种 错 误分类―语言学分类法、表层策略分类法、比较 式 分 类法 , 并 根 据调查取样, 制定适合本课题的偏误分类。数据的第一部分为 统 计 偏 误 、第 二 为 偏 误 的 起 因 ; 部 分 数 据 在 SPSS11.50 中 进 行 了 T 检验。
2. 研究设计
调 查 对 象 : 2006 年 7 月 初 随 机 抽 取 西 安 工 业 大 学 一 年 级 期 末 英 语 试 卷 作 文 文 本 90 篇 。 作 文 题 目 : Applying for a post as a part - time secretary during summer vacation in three para- graphs in no less than 120 words
receive. Finally it points out its enlightenment given to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from a cognitive per-
spective and sheds interesting light on the research of SLA.
从 认 知 角 度 看 , 言 语 的 错 误 ( errors) 和 失 检 ( mistakes) 并 不 容易划分, 因此本文笼统地称之为偏误。该调查随机抽取部分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期末英语作文文本, 借用对比分析手段, 在 中介语研究的框架中对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偏误进行静态方式 的 分 类 描 写 ; 此 外 探 讨 这 种 动 态 的 、发 展 的 介 于 母 语 与 目 标 语 的“过渡性能力”的认知发生成因或机制, 有助于了 解 学 习者 是 如何在有限的二语输入条件下创造出新的语言体系的, 并向学
关键词: 偏误分析; 中介语; 二语习得; 认知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9876(2007)04- 0050- 05
Abstr act: After presenting the descriptive analysis results of errors and mistakes about EFL learners’writing performance by
means of contrast and comparison based on Error Analysis,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discover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for the interlanguage continuum system between native tongue and target language, and gives some exploration of cog-
错误包括英汉混合形式错误或拼音拼写。 例 如 : 汉 语 拼 音 “tanfu”( 天 赋 ) 英 语 “talent or gift”( 语 际 迁
移) 。 例 如 : port 替 代 post; challaging 替 代 challenging (语 内 干
扰)。 2) 在 词 汇 方 面 : 词 汇 负 迁 移 体 现 在 名 词 单 复 数 、不 及 物 动
ni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language phenomenon in terms of linguistic, psycholinguistic and sociolinguistic variables and the
variable of the interlanguage system to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the learners’own ability to internalize the knowledge they
摘 要: 本文以英语作文文本为研究语料,借用对比分析对其语言偏误进行数据统计。拟从语言特点、偏误规律描述二语
学习者这种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体系 , 并对 其 中 介语 偏 误 产生 的 原 因及 其 认 知发 生 机 制的 语 言 、心理 、
社会和中介语系统等因素进行探讨, 以求对二语的教与学有所启示。
a hot heart to face; your busy affairs; a common university; my middle- school ages; study knowledge( 语际迁移) ;
Join in a job or a social exercise ( 语内干扰) ; 4) 句 法 层 面 : 同 一 意 义 母 语 和 目 的 语 句 法 表 现 形 式 相 异 时,便会产生句法层面的负迁移。语际错误比较复杂, 涉及句子 缺少主语、句子成分误置。部分原因为汉语是 主 题突 出 的 意合 语言, 靠意义的衔接。学生不能摆脱母语思维习惯, 用汉语模式 排列语序, 特别是名词的定语位置混乱、状语位 置不 对 ; 时 态不 一致或忽略英语通过动词形式的变化或标记项使其主谓一致 的语法点; 人称代词与所有格不一致、代词宾格 混 用、名 词 不 分 单复数或缺少连接手段的中式英语等皆是汉语空缺的语言现 象。 My didn’t careful lead to my close friend’s Mobil phone don’t use. ( 语际迁移) I am very want this job; I eager to; I could qualify the post; 语 内 错 误 指 写 不 出 规 范 的 句 子 , 时 态 、语 态 结 构 不 对 , 句 子 残 缺 不 全 或 失 衡 , 前 后 用 词 不 对 应 很 少 使 用 定 语 从 句 、虚 拟 语气, 被动句和非谓语态等。该层面偏误源于学习者对目的语 的句型掌握得不透。 I want ask what your ask me to do/ I have not method to look. It was in this college where I began to study, to make friends with others. ( 语内干扰) 5) 语用层面: 语用层面的负迁移表现在受母语文化的影 响,对目的语的功能运用不当。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因没有达到 完满交际 效果 的 差 错,统 称 为 语用 失 误(Pragmatic Failure) (何自 然,1988) 。研究表明学生的语用能力不因为语法能力的获得而 获得( 洪岗, 1991: 58) 。 Even though I’m a freshman in my school, but I can adapt the environment very quickly, so I think I can adapt the business life very quickly. 表 1 . 基于语言学分类法的语际、语内偏误统计表 Table 1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inter and intra- mistakes and errors from linguistic category
· 50 ·
习者 提 供发 现 目 标语 的 规 则和 学 习 目标 语 的 方法 或 工 具(戴 炜 栋 、束定 芳 , 1994: 25- 27)。探 讨的 问 题 有: 受 母 语 干 扰 的 影 响 , 学习者的语际错误是否比语内错误多? 两者差异是否显著? 母 语和目的语对比是否可以预测和解释学习者的难点与偏误? 学 习者语言的认知发生机制? 第二语言教与学的重点?
2007 年 12 月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Dec.2007 Vol.15 No.4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偏误分析及其认知发生
王瑛
( 西安工业大学 外语系 陕西 西安 710032)
变量名
偏误来源
音拼 词汇 句法 语义 语用
总计 百分比
Key wor ds: error analysis; interlanguag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gnition;
1. 引言
错 误 分 析 ( Error Analysis) 是 二 语 习 得 的 重 要 研 究 方 法 之 一。它是在母语和目的语对比、预测和解释学习者 的 难 点与 错 误 受到 挑 战 的背 景 下 于 20 世 纪 70 年 代 产 生 的 。 这 个 进 程 使 研究的重点从语言本身逐步向学习者过渡。自 1995 年以来, 我 国学者不断从多维度探讨二语写作过程和结果, 揭示其深刻的 本质, 主要涉及五方面: 1) 母语思维与英语写作关系的实证研 究(文秋芳、郭纯洁,1998; 王文宇、文秋芳,2002 等) 。2) 中国学生 二语 作 文的 语 言 和语 篇 特 点( 杨 玉 晨 、闻兆 荣,1994; 李 景 泉 、蔡 金亭,2001; 马广惠,2002; 陈新仁,2000 等。3) 影响学习者二语写 作能力的研究( 王立非, 2002; 绍继荣,2003) 。4) 就如何提高、改 进我 国 二语 写 作 教学 ( 王 初 明, 2000; 吴 锦 、张 在 新 , 2000) (参 见 王文宇、王立非, 2003: 1- 17)。5) 基于语料库的学习者英语分析 ( 桂诗春、杨惠中、杨达复, 2005: 1- 115) 。但 探 讨偏 误 认 知发 生 的却很 少 涉 足, 至 少 像 Dully , Burt 和 Krashen (1982)那 样,首 先 对错误可观察的表面结构的分类描写是解释错误内在本质的 基础, 然后促进错误分析在二语习得中既作为理论又作为方法 的 双 向 研究(Haded, 1998: 55- 65),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分 析 其 认 知 发 生 、减 少 学 习 者 使 用 二 语 错 误 的 方 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