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14例近期疗效报道

表 1 恩 替 卡韦 治疗 1 例 慢 加 急 肝 衰竭 临 床转 归 1
:
感 染 发热 后 病 情 有 波 动
作 者 单 位 :100 宁 波 市 传 染 病 医 院 351
维普资讯
・
4 2 ・ 2
Chn s p tl g , Oc . 2 0 Vo 2, i e e He aoo y t 0 7, l1 No. 5
讨
论
复期 合 并 细 菌 感染 病 情 有 波 动 。 由 于 目前 仍 缺 乏 恩 替 卡 韦 治
疗 失 代 偿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肝 硬 化 患 者 有 效 性 和 安 全 性 的 循 证 医
学 资 料 , 物 说 明 书适 应 证 中亦 未提 及 , 此 , 床 应 用 时 必 须 药 因 临
( 稿 1期 :0 7 0 . 1 收 3 20 .5 1 )
长期应用的患者。
告之 利弊 关 系 , 有 长 期 服 用 药 物 的 思 想 准 备 , 征 得 患 者 和 并 在 家 属 知情 同 意 后 方 可 使 用 。 本组 病 例 除 1例 属 晚 期 外 , 余 均 属 中 期 患 者 , 以 预 后 其 所
较好。因此 , 及早 应 用 也 是 取 得 疗 效 的 关 键 。 参 考 文 献
维普资讯
肝 脏 20 0 7年 l O月 第 l 2卷 第 5期
・
4 ・ 2lபைடு நூலகம்
・
经验 交 流 ・
恩 替卡 韦 治疗 慢 性 乙型重 型 肝 炎 1 近期 疗 效 报道 4例
缪正秋
我 院 20 0 6年 6月 一20 07年 7月应 用 恩 替 卡 韦 治 疗 1 4例 慢 性 乙 型 重 型 肝 炎 ( 期 , 中 1例 为 晚 期 ) 取 得 了 很 好 的 近 期 中 其 ,
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晚期肝病的抗病毒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 1 】 黄 树敏 . 不 同剂量 辛伐 他 汀联 合 氯 吡格 雷治疗 短 暂性 脑 缺血 发
作 的疗效及对预后 的影响[ J 1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 0 1 2 , 2 0
( 2 ) : 2 1 4 — 2 1 6 .
[ 2 ] 唐 向 阳, 袁 良津 , 顾 尚恒, 等. 短 暂 性 脑缺 血 发作 T C D与DS A检 查 的对 比分 析 [ J ] . 安 徽 医药, 2 0 1 1 , 1 5 ( 3 ) : 3 5 1 - 3 5 2 .
有 遗传代谢性 肝脏疾病 、药 物肝 、酒精 肝 、其他类型 病毒肝 、肿瘤 等
情 况。存在严 重的心 、脑 、肺等器官疾 病的患者 均不再本次研 究范围 之 内。
1 . 3治疗办法
抗病毒组治疗办法 :1 4 例重型肝炎患者均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抗菌
治疗 ,口服药物 l O O mg 每天 ,确诊为重 型肝 炎后2 0 ~8 5 d 实施 给药 ,用 药 时间至少持续9 0 d ;肝硬化患者每天 口服拉 米夫定1 0 0 m g 。原发性 肝
后 近 期 卒 中 的临 床 价 值 f J ] . 现 代预 防 医学 , 2 0 1 1 , 3 8 ( 2 1 ) : 4 5 4 0 3 6 例患 者在DS A检查 中 ,共有 1 0 0 例患 者 出现血 管 狭窄或 闭塞 ,3 6 例正常 ,总异 常率为7 3 . 8 %。T C D 检 查检查 中 ,1 0 9 例 患者异常 , 2 7 例正常 ,总异常率为 8 0 . 1 5 %。对两组进 行 比较 , P > 0 . O 5 ,差异不 具有 统计学 意义 。这 也就说 明T C D 与D S A 在诊断 上具有
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晚期肝病的抗病毒临床分析

于 普通 治疗 。结 论 就 乙型病毒 性 肝 炎相 关 晚期 肝病 而 言 , 目前 仍 没有特 别理 想的 治疗 方法 ,除 了采取 综合 治疗措 施 外 ,还 有 就是抗 病毒
佳 ,所 以 目前抗病毒疗法越来 越得到了重视… 。
本次研究 所有病例 均符 合20 年 中华 医学 会感染病学分 会及 肝病 06 学分 会修订 的 《 肝衰 竭诊疗 指南》[,排 除合并有遗 传代谢性肝 脏疾 4 】 病 、药 物及酒精 性肝损害 、其他病毒性肝 炎、肿瘤等 ,同时排 除合并 严重 的脑 、心、肺等脏器器质性病变 。 1 . 3方 法 ①对 于重症 肝炎 ,可 以 口服 拉米夫 定10 /治疗 。选 取 l例发 0mg d 5 生 重型 乙肝 的患者 ,在发病 的3 1周 内开始用药 ,持续3 6  ̄2  ̄ 个月 。② 对于肝 硬化患者 ,可 以使8 例失代偿期 的乙肝 肝硬化患者 口服拉米夫 6 定 10 /进行治 疗。 ③对 于原发性 肝癌 的患 者 ,对5 例男性患 者的 0mg d 0 研究开 始时 ,H s g B A 都是 阳性 ,进行 随访 即可 。 BA 和H e g 1 观察 指标 . 4 1例 患者的健康 检测指标 ,乙肝相关原发性 肝癌的危 险比,以及 5 经 过拉 米夫定治疗后 的健康 指标来 进行统计学的数据显示与分析。
好的疗效,笔者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其他治疗方法。 通过临床使用后统
计分析 ,笔者觉得 盆炎清栓联合 抗生素治疗 盆腔炎性疾 病效果 优于单 纯使用抗 生索。首 先 ,该病 的病理 基础为 盆腔组织充 血 、水肿 、炎性 渗出 ,有 的甚至 出现盆腔粘连 、包 裹性积 液积脓等 ,单纯全身使 用抗
替诺福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诺福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慢性肝炎。
其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到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
诺福韦(Nofovier)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已被证实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本研究旨在观察替诺福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纳入了10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年龄范围为20至60岁,男性60例,女性4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并具有明确的临床症状。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如休息、饮食调节、对症治疗等。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诺福韦进行抗病毒治疗。
两组患者在入组时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观察疗程为3个月。
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定期进行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检测。
观察疗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肝功能恢复情况、病毒负荷的变化、临床症状的缓解等。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伴随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等减轻或消失。
肝功能恢复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显著降低,说明肝脏炎症程度得到改善。
病毒学指标的变化表明,在治疗组中,HBV DNA的阳性率显著降低,甚至有患者转阴。
而对照组的病毒学指标变化不明显。
替诺福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该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肝功能恢复,并且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效果明显。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样本量较小,疗程较短等。
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以明确替诺福韦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替诺福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诺福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替诺福韦作为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常用药物,其临床疗效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观察替诺福韦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和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并发症情况,发现替诺福韦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显著疗效,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风险。
进一步分析显示,替诺福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的研究应更深入地探讨替诺福韦的治疗机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替诺福韦、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疾病背景、研究方法、疗效观察结果、不良反应观察、并发症观察、生存质量观察、结论、治疗启示、研究局限性、展望。
1. 引言1.1 疾病背景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
该病具有较高的慢性化和肝功能受损的风险,严重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垃圾污染等途径传播,易在密切接触者之间传播,造成传染性较强。
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肝脏肿大等表现。
针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以及肝移植等方法。
替诺福韦是一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观察替诺福韦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1.2 替诺福韦的作用替诺福韦(Tenofovir)是一种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的逆转录酶,从而阻断病毒的DNA合成,使病毒无法复制,最终导致病毒的减少或消除。
替诺福韦具有高效、低毒性和较少的耐药性等特点,被广泛认为是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之一。
替诺福韦的治疗效果已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其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和患者均有明显的疗效。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防治进展

⼄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防治进展综述⼄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防治摘要:近年来,⼄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个严重的公共卫⽣问题,我国尤为突出。
近年来,⼄肝在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排序中⼀直位居前三位,每年报告⼄肝患者百万⼈左右。
⾯对⼄肝病毒感染蔓延的局⾯,各国进⾏了⼤量研究以求从根源治疗⼄肝。
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类依旧未找到有效治疗慢性⼄肝的⽅法。
⼄肝防治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要⾯临的重要任务,因此,探寻⼄肝活动的规律特点、把握⼄肝防治的宏观态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通过综述的⽅式对⼄肝的感染以及防治⽅⾯进⾏了分析。
关键词:⼄肝病毒;流⾏病学;⼄肝表⾯标志物;⼄肝疫苗⼄型肝炎是危害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呈世界流⾏趋势。
慢性⼄型肝炎是我国当前流⾏最为⼴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传染病之⼀。
我国现有9000万慢性⼄肝病毒感染者,其中约2800万为慢性⼄肝患者。
每年有90万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约30万患者发展为原发性肝癌[1]。
⼄肝的流⾏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给国家的卫⽣系统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同时给患者的⼼理和家庭带来了负⾯影响,造成了⽣活质量下降。
因此,解决⼄肝防治的难题,成为社会的当务之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各个国家对⼄肝的防⽌研究⼒度加⼤。
进⼊免疫时代以来,免疫预防控制⼄肝在世界各国均取得明显的成效。
1 ⼄肝病毒感染1.1 ⼄肝病毒简介及其基因型分布⼄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简称⼄肝病毒,是⼀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是引起⼄型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的病原体,其基因组为闭合环状双链DNA,⼤⼩约为3.2kb,在负链DNA核⽢酸序列为模板转录的RNA 上含有四个ORF,分别称为S、C、P、X区[2]。
⼄型肝炎是⾎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
1988年OKAMOTO[3]⾸先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差异≥8%的标准将其分为A、B、C、D4种基因型,随后⼜根据这⼀标准将HBV基因型增加到8种(即A~H),每个基因型⼜可分为不同亚型,且存在基因型之间的重组现象。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型谷胱甘肽。
15 人工肝治疗 .
血 浆置换迅 速清除 了体 内的高胆红素
和其它代谢毒素 , 同时补充 了人体内必需的白蛋 白 、 凝血 因 子等物质 , 稳定 r体 内环 境 , 挽救 了濒于 死 亡 的“ 边沿 细 胞”, 促进了肝细胞再生 , 为肝移植创造条件 , 在慢重肝的治 疗 中显 示了强大的支持作用 。乌恩 白乙拉 将 7 4例慢重 肝患者随机分 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 两组 内科综合治疗相 同,
治疗组加用人工肝支持 系统 一血浆 置换疗 法 , 果治疗组 结
临床 好 转 率 6 .2 , 照 组 3 . 1 ,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84 % 对 6 1% 两
计学意义 ( 0 0 ) 人工肝治疗慢重肝疗 效显著 , 中期 P< .5 , 早 治疗效果更好 , 较为安全 。付 菊萍 _ 选 择 10例重症 肝炎 ] 2
状均有所减轻 , 食欲肝功能均 明显好转 , 治疗组 的病死率 为
4% , 照组的病死 率为 7.% ( 7 对 93 P<0 0 ) 慢 重 肝 在 综 .5 。
13 2 免疫增强剂治疗 .. 生, 但疗效仍有争议。 14 抗病毒 治疗 .
近年来研究较 多的是胸腺肽 , 其
可纠正慢 重肝 患者 异常 的免疫 功 能并减 少继发 感染 的发 在我 国, 慢重 肝 主要 由乙型 肝炎 病毒
黄 ”、黄 疸 ” “ “ 、 臌胀 ” 病 证 中 。近 年 来 , 等 中西 医 涉 足 该 重 症 的 治疗 取 得 了一 定 进 展 , 综 述 如 下 。 现
1 慢 重 肝 西 医治 疗 的 主 要方 案
乙型肝炎的防治及相关检验指标研究进展

研 究 表 明 , 用 白介 素 2 itr u i 2 I ) 佐 剂 , 人 免 疫 应 ( el kn , 2 为 n e L 将 球 蛋 白 G( i mmu o lb l IG) F 部 分 与 I一 融 合 构 建 n go ui G,g 的 c n L2 于 真 核 表 达 载 体 中 , 建 非 细 胞 溶 解 性 的 细 胞 因 子 / 疫 球 蛋 构 免 白融 合 体 , 延 长 I 一 体 内的 半 衰 期 ; 质 粒 形 式 接 种 , 可 I2在 以 可 减 少 其 用 量 和 毒 性 作 用 , 可 避 免 I 一 疗 时 细 胞 因 子 峰 值 也 I 2治 的 出 现 , 可 能 与 避 免 激 活 N 细 胞 上 的 可 溶 性 白 介 素 受 体 这 K
病 程 中 持续 存 在 ] 目前 , 用 的 抗 病 毒 药 物 , 核 苷 类 似 物 。 应 如
I N 能 够 有 效 抑 制 外 周 血 中 的 HB NA, 对 细 胞 核 内 F VD 但 c c NA 的影 响 甚 微 ] 李 军 等 。 研 究 发 现 , 用 以 S B cD 。 。 应 Y R Gre e n荧 光 染 料 和 tGlbn作 为样 本 细 胞 参 照 所 建 立 的 实 时 3 oi - 荧 光 定 量 P R检 测 肝 细 胞 内 HB cD C Vcc NA, 有 较 高 的 特 异 具 性 、 感性 , 成本较低 。 敏 且 2 2 HB A HB NA 全 基 因 克 隆 、 序 工 作 的 完 成 为 免 . eg VD 测
的 近距 引物 、 针 。在 循 环 进 行 中 即 町检 测 荧 光 强 度 并f 软 件 探 H 与 内参 比较 进 行 定量 分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孙辙,田仁红,王芳艳,等.去白细胞去血浆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6):416-417.[5] 张学武,张幼丽,陈适,等.免疫净化对难治性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的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02,1(4):43-44.[6] UEK IY,YA MAS AK I S ,KANA MOTO Y ,et a.l E valuati on of fi -ltrati on l eukocytapheresi s f or use i n t h e treat m ent of p ati en ts w i th rheu m at o i d art h ritis[J ].Rheu m atology(Oxf ord ),2000,39(2):165-171.[7] KEMPE K ,TS UDA H,YANG K ,et a.l F iltrati on leukocytaph -eresi s t h erapy i n t h e treat m ent of rheu m atoi d arthritis patients re -sistant to or f ailed w it h m et hotrexate[J].Ther ApherD ia,l 2004,8(3):197-205.[8] YA MAS AK I S ,UEK I Y ,NAKA MURA K ,et a.l E ffect of filtra -ti on l eukocytap h eresi s t h erapy :m odu l ati onof w h it e b l ood cell en -z ym e activities i n pati en tsw it h rheu m at o i d arthriti s[J].Artifi cial Organs ,2002,26(4):378-384.[9] UEK I Y ,NAKAMURA H,KANA MOTO Y ,et a.l C o mp aris on ofly mphocyte dep l eti on and cli n i cal effectiven ess on filtrati on leuko -cytap h eresi s i n patien t s w it h rh eu m atoi d art h ritis[J].TherApher ,2001,5(6):455-461.[10]LZ UM I Y ,TO M I NAGAM,I W ANAGA N ,et a.l Tw en t y-f ou r-w eek foll ow -up exa m i nati on of a l eukocytapheresi s t herapy i n rheu m atoi d arthritis[J].Mod Rheu m ato,l 2006,16(1):20-23.[11]EG UCH I K,S A I TO K ,KONDO M,et a.l Enhan ced effect ofh i gh-dose l eukocyt ap h eresi s usi ng a l arge filt er i n rheu m at oid ar -thritis[J].M od Rheu m at o,l 2007,17(6):481-485.[12]S AN MART I R ,MARS AL S ,VALVERDE J ,et a.l Adsorpti ve granu l ocyte/monocyte aph eresi s f or t h e treat men t of refractory rheu m atoi d arthritis :an open p ilotmu lti cen tre tri al[J].Rheu m a -tol ogy(Oxf ord),2005,44(9):1140-1144.[13]TANAKA H,TS UGAWA K,NAKAHATA T,et a.l Leuko -cytapheresi s for the treat m en to f refractory s yste m i c-onset ju ven ile i d i opath i c arthriti s[J].C li n Rh eu m ato,l 2007,26(6):1014-1016.[14]蒋瑾瑾,方凤,郭林芳,等.间歇白细胞去除法治疗儿童风湿性疾病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2):735-736.[15]S H I N O ,KEN Y ,KAZ UO K ,et a.l Investi gati on of t h e cli nicaleff ect of l arge vol u m e leu kocytap h eresi s on met hotrexat e -resi stant rheu mat oid art h ri ti s [J].Ther Ap her Di a,l 2006,10(5):404-411.(收稿日期:2009-06-13 编辑:张素文)*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6B36005004)乙型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李向永,崇雨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广州510630)由乙型肝炎病毒(H B V )引起的乙型重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目前治疗主要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部分病例辅以人工肝支持治疗。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治疗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对乙型重型肝炎是否行抗病毒治疗、如何恰当选择抗病毒药物及抗病毒治疗时机仍存在争议。
文中就这些问题作一综述。
1 抗病毒治疗的理论依据既往对乙型重型肝炎不重视抗病毒治疗。
持该观点者认为,免疫病理损伤是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发展的关键,肝炎病毒在重型肝炎发病过程中只是起启动作用。
肝炎病毒在重型肝炎致病中的作用没有引起学者们足够的重视。
随着对乙型重型肝炎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H B V 在机体持续复制而诱发亢进的免疫应答是重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当病毒感染处于超敏反应机体时,大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并激活免疫细胞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导致肝细胞大量损伤:(1)T h1细胞激活后释放白细胞介素2(IL -2),介导细胞毒性T 细胞(CTL )、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 )和淋巴因子及活性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效应;(2)巨噬细胞由H B V 和内毒素激活,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主要是肿瘤坏死因子A (TN F -A ),直接损伤肝细胞,也可通过微循环障碍引起肝细胞继发性损害;(3)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表面F as 配体(F as L )表达增强,与CTL 表达的F as 结合,诱导细胞凋亡[1]。
抗病毒治疗可迅速抑制HBV 复制,减少肝细胞间的相互传播,同时减少肝细胞膜上的靶抗原表达,降低了CTL 对感染肝细胞的攻击,从而可以减轻肝细胞的损伤坏死[2]。
在疾病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是中止剧烈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首要而关键的环节,主张对于存在HBV 复制的重型肝炎进行抗病毒治疗[3]。
有学者认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病毒载量是一个衡量病情的重要指标,虽然与肝损伤无直接关系,但HBeAg 和H BV DNA 阴转是病情得以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率有积极意义[4]。
因此,在疾病早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减低患者机体的病毒载量,抑制已受感染的肝细胞产生病毒的能力,减少坏死后新生的肝细胞被病毒感染的机会,减轻肝脏炎症,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抗病毒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2 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在乙型重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历程中,先后予中药如氧化苦参碱、细胞因子类如胸腺肽、干扰素及非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如膦甲酸钠),但终因临床效果不佳、有致病情加重危险及不良反应多等原因,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
目前,用于乙型重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核苷(酸)类似物。
2.1 核苷(酸)类药物 目前我国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 )批准上市的核苷(酸)类似物根据分子结构分为3类:(1)L-核苷类,以拉米夫定(LVD)、替比夫定(Ld T)为代表;(2)无环磷酸盐类,如阿德福韦酯(ADV);(3)环戊烷/戊烯类,如恩替卡韦(ETV)。
此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临床抗HBV的药物还有替诺福韦酯(TDF)等。
2.1.1拉米夫定(LVD)LVD是最先用于临床的抗HBV 核苷(酸)类似物,其通过干扰逆转录酶的活性抑制H B V的合成,从而有效抑制H BV DNA复制,降低血清及肝组织内的病毒载量。
其抗病毒特点是:抗病毒效应强、起效迅速、鲜见不良反应,但耐药率高。
SC HM ILOV I T Z W EISS等[5]的临床研究表明,急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口服LVD后,LVD能迅速、有效地抑制HBV DNA的复制,使患者获得病毒学、肝组织学和肝脏生化学的改善,且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张耀等[6]检索1989年1月至2007年7月的相关文献,应用M eta分析,系统评价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VD 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 B V)相关性肝衰竭的疗效,得出结论:与内科综合治疗组比较,加用拉米夫定可以显著降低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TB I L、PTA水平及远期预后。
2.1.2阿德福韦酯(ADV)ADV是通过竞争性抑制HBV 聚合酶,终止HBV DNA链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复制。
其抗病毒特点是:抗病毒活性较低、起效慢,但对H BV野生型和LVD诱导病毒变异株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肝功能失代偿患者联合使用LV D和ADV,绝大多数可获得病毒学和肝脏生化指标的改善。
特别是对由LVD耐药病毒株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较早加用ADV,能减缓或终止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7]。
但是也有ADV治疗LVD耐药后发生肝衰竭的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失败的报道[8]。
因此部分学者认为:ADV抗病毒活性较低、起效慢,且有潜在的肾毒性,不主张应用A DV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2.1.3恩替卡韦(ETV)ETV是一种新型碳环2c-脱氧鸟苷类似物,其三磷酸盐与HBV多聚酶的天然底物dGTP(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可抑制HBV复制过程中的DNA多聚酶启动、逆转录以及H BV DNA正链合成过程。
其抗病毒特点:是现有核苷(酸)类似物中抗HBV作用最强的一种,并且有研究发现其可以降低肝组织中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载量,不但对野毒株和基因突变株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LVD的耐药病毒株仍然敏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