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抗病毒药
抗病毒药物

干扰素
【药名】干扰素 Interferon 【作用机理】本品是机体受到病毒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后,体内产生的一类抗病毒的糖蛋白物质,具有抑 制病毒生长、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的活性。 【临床应用】用于病毒性感染,如病毒性角膜炎、肝炎、流感等,以及恶性肿瘤等的治疗或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流管样综合征如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 【注意事项】口服无效,须注射给药
抗病毒药物
01 病毒简介
03 金刚烷胺ຫໍສະໝຸດ 目录02 药物分类 04 阿昔洛韦
05 干扰素
07 利巴韦林
目录
06 齐多夫定
抗病毒感染的途径很多,如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干扰病毒吸附、阻止病毒穿入细胞、抑制病毒生物合成、 抑制病毒释放或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等。抗病毒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病毒复制周期的某个环节而实现的。
谢谢观看
利巴韦林
【药名】病毒唑ribavirin 【作用机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在宿主细胞内磷酸化后,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如干扰病毒的三 磷酸鸟苷合成,抑制病毒mRNA合成以及抑制某些病毒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 【临床应用】广谱抗病毒药物,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 【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有较强的致畸作用,在体内消除很慢。大剂量使用时,可致心脏损害。口服或静脉 给药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泻、头痛,长期用药服药可致白细胞减少及可逆性贫血。 【注意事项】禁用于孕妇和预期要怀孕的妇女 。
多数病毒缺乏酶系统,不能独立自营生活,必须依靠宿主的酶系统才能使其本身繁殖(复制),病毒核酸有 时整合于细胞,不易消除,因此抗病毒药研究发展缓慢。
病毒所致疾病大多是人类的主要传染病,病毒可侵犯不同组织器官,感染细胞引起疾病。由病毒引起的常见 疾病有:
药理学思考题

《药理学》思考题▲概念药物、半衰期、治疗量、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习惯性、成瘾性、反跳现象、抗菌谱、耐药性、耐受性、二重感染第1章绪言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几个阶段?第3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的基本作用?第4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影响药物的因素有哪些?第6-10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物1、毛果芸香碱对眼、腺体的药理作用和主要临床用途2、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3、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临床应用4、肾上腺素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5、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6、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第11章麻醉药常用的局麻药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第12章镇静催眠药1、地西泮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及其不良反应2、苯巴比妥的临床应用,巴比妥类急性中毒和解救原则第13章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常用的抗癫痫药有哪些?第15章抗精神失常药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第16章镇痛药1、吗啡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成瘾性,急性中毒及解救,滥用的危害性2、哌替啶(杜冷丁)的作用(与吗啡比较)、临床应用、成瘾性及应用注意3、纳洛酮、纳曲酮的用途第17章解热镇痛抗炎药1、本类药物的共同作用及其机理: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2、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第18章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洛贝林(山梗菜碱)、咖啡因的作用特点、适应症第19章钙通道阻滞药常用的药物有哪些?作用特点、临床应用第20章利尿药和脱水药1、呋塞米(速尿)等的利尿作用特点、作用部位、临床应用不良反应2、氢氯噻嗪的利尿作用特点、作用部位、临床应用、不良反应3、螺内酯、氨苯喋啶、阿米洛利,利尿作用特点、作用部位、临床应用、不良反应4、甘露醇和山梨醇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高渗葡萄糖的临床应用第21章抗高血压药抗高血压药药物分类。
主要掌握以下四类常用药物:1、利尿药:氢氯噻嗪2、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3、钙拮抗药: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尼群地平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第22章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强心苷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毒性反应及中毒的预防和解救措施第23章抗心绞痛药1、硝酸甘油:最常用,作用及其机制,用途,不良反应及耐受性2、普萘洛尔的作用,用途,应用注意3、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的临床应用第24章抗心律失常药临床常用的几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范围、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第26章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1、肝素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鱼精蛋白的对抗作用)2、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3、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尿激酶的临床应用4、维生素K:临床应用5、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的促凝血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6、常用铁剂(硫酸亚铁、枸橼酸铁、右旋糖酐铁)的临床用途7、叶酸和维生素B12的临床应用第27章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1、常用的抗消化性溃疡药有哪些?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2、硫酸镁的作用与临床用途第28章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各类平喘药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第29章子宫兴奋药和抑制药常用药物有哪些?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第30章组胺和抗组胺药受体阻断药:常用的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1、H1受体阻断药:常用的药物,消化性溃疡的治疗2、H2第31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1、药理作用:抗炎、抗免疫、抗休克、抗毒作用;对血液与造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影响2、临床应用3、不良反应: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停药反应4、常用药物: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氟轻松第32章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1、甲状腺激素(包括T3和T4):药理作用、临床应用2、硫脲类的临床应用3、碘及碘化物:小剂量碘和大剂量碘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不良反应4、放射性碘:在诊断和治疗甲亢中的临床应用5、β受体阻断药抗甲亢的作用特点第33章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1、胰岛素常用的药物有哪些?2、胰岛素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第35-40章抗菌药物1、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谱、适应症、作用特点、不良反应及其防治2、红霉素的抗菌谱、抗菌作用及其原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3、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共性4、常用氨基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替奈米星)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应用注意5、四环素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6、氯霉素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7、常用喹诺酮类药物有哪些?8、常用磺胺药:SD、SMZ等用途、不良反应;甲氧苄胺嘧啶与SD、SMZ合用第41章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1、常用抗真菌药的抗真菌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2、常用抗病毒药物有哪些?第42章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一线抗结核药有哪些?它们抗结核作用特点、耐药性、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第43章抗寄生虫1、常用的抗疟药有哪些?作用和用途?2、甲硝唑的药理作用和主要临床应用3、吡喹酮主要临床应用4、乙胺嗪(海群生)主要临床应用。
第43章 抗病毒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
• NNRTI类包括地拉韦定(delavirdine)、奈韦拉平 (nevirapine)和依法韦恩茨(efavirenz)。
• NNRTI类可有效预防HIV从感染孕妇到胎儿的子宫转移 发生率,也可治疗分娩后3天内的新生儿HIV感染。但从 不单独应用于HIV感染,因单独应用时HW可迅速产生 耐药性。
齐多夫定(ZDV)
ZDV是1987年第一个获准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当时为治疗HIV感染的首选药,可减轻或缓解AIDS相关症 状,为增强疗效、防止或延缓耐药性产生,临床上须与其他 抗HIV药合用。 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或红细胞减少;还有一定骨 骼肌和心肌毒性。
阿巴卡韦
是HIV逆转录酶抑制剂,为脱氧鸟苷核苷类药物,有显著 对抗HIV-I的活性, 竞争性地抑制HIV逆转录酶,从而终止病 毒DNA的延伸。
疯牛病
牛
1985年
H5N1禽流感 禽类,鸡鸭 1997年
尼巴病毒
狐蝠
1998年
猴痘
岗比亚土拨鼠 2003年
SARS病毒
狸
2003年
H1H1流感 猪
2009年
埃博拉病毒 疑是蝙蝠
2014
死亡率 30%-100% 30%-100% 50%~90% 61% 100% 33.3% 50%左右 10% 14%~15% 6.77% 70-90%?
病毒及其复制繁殖
• 病毒包括DNA及RNA病毒 • 病 毒 侵 入 人 体 的 过 程 : 病 毒 吸 附 (attachment) 并 侵 入
(penetration)至宿主细胞内,病毒脱壳(uncoating)后利用 宿主细胞代谢系统进行增殖复制,按病毒基因组提供的遗 传信息进行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然后病毒颗粒装配(assembly)成熟并从细胞内释放(release) 出来。
第十章 抗病毒药物

抗逆转录病毒
(抗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的药)
核苷类:(趣记:阿巴西转过头(逆转)去抢夫):阿巴卡韦、扎西他滨、去羟肌苷、齐多夫定、司他夫定、拉米夫定
非核苷类:(趣记:非依拉平)依非韦伦、奈韦拉平
蛋白酶抑制剂:(趣记:白那韦):茚地那韦、利托那韦
抗乙型肝炎:1.核苷类:恩替卡韦
2.核苷酸类: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
3.干扰素:干扰素α2A,干扰素α2B
抗丙型肝炎:(趣记:惟怕他索磷):韦帕他韦、索磷布韦、利巴韦林
第十章抗病毒药物
抗流感病毒药物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奥司他韦羧酸盐)、扎那米韦
M2蛋白离子通道抑制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
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
RNA多聚酶抑制剂:(啊,法国的博士拉稀了)法匹拉韦、博洛西韦
抗疱疹病毒
核苷类:阿糖腺苷、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喷昔洛韦(泛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
抗病毒药与抗真菌药

32
4. 青蒿素类
2021/2/28
青蒿
黄花蒿
33
青蒿素 (artemisinin) 优点:高效、速效、低毒 缺点: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复燃率高 机制:倍半萜内酯过氧化物 血红素/Fe2+ 自由基 虫体表膜和线粒体结构破坏 应用:耐药恶性疟;脑型疟 毒性:骨髓抑制、肝损、胚胎毒性
2021/2/28
2021/2/28
40
普 通 按 蚊
转 基 因 按 蚊
2021/2/28
3. 转基因按蚊
Ito J, et al. Transgenic anopheline mosquitoes impaired in transmission of a malaria parasite. Nature, 2002 May; 417(6887): 452-5.
可用于治疗HIV感染的不同病期的患者,改 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使病毒转阴,生存期延长。
AZT+3TC+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疗法,可大大 提高疗效,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减轻毒副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是头痛、恶心、呕吐,严重 出现神经系统反应及骨髓抑制。
2021/2/28
6
2.拉米夫定(3TC): 是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对AZT产生耐药的HIV病毒有效,细胞毒 性低于AZT。
2021/2/28
23
全球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基金 亚太地区研讨会
(北京,2002年2月7日)
2021/2/28
24
2021/2/28
抗 疟 药 作 用 环 节
疟 原 虫 生 活 史
第 一 节
25
第二节 常用抗疟药
一、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
1. 氯喹 (chloroquine)
第四十四章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第四十四章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一、选择题A型题1.有关灰黄霉素的错误叙述项是:A.油脂食物可促进肠道吸收B.对生长旺盛的真菌有杀灭作用C.对深部真菌和细菌无效D.干扰真菌DNA合成E.对指甲癣疗效好2.唑类抗真菌药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细胞中麦角固醇生物合成,增加膜通透性B.阻止核酸合成C.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E.抑制蛋白质合成3.对帕金森病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A.阿昔洛韦B.利巴韦林C.金刚烷胺D.碘苷E.阿糖腺苷4.影响灰黄霉素片剂口服吸收量多少的首要因素为:A.药物剂量B.服药时间C.药物颗粒大小D.胃内容多少E.胃肠内容物的酸碱度5.只对DNA病毒有影响,对RNA病毒几乎无作用的药物:A.利巴韦林B.阿昔洛韦C.阿糖腺苷D.碘苷E.金刚烷胺6.既有抗病毒作用,有对帕金森病有效的药物是:A.阿昔洛韦B.齐多夫定C.金刚烷胺D.阿糖腺苷E.碘苷7.仅对浅表真菌感染有效的药物是:A.制霉菌素B.伊曲康唑C.克霉唑D.灰黄霉素E.酮康唑8.毒性大,仅局部应用的抗病毒药物是:A.金刚烷胺B.利巴韦林C.阿糖腺苷D.碘苷E.阿昔洛韦9.可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逆转录和复制过程的药物是:A.金刚烷胺B.碘苷C.齐多夫定D.阿糖腺苷E.利巴韦林10.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常选的药物是:A.碘苷B.金刚烷胺C.阿糖腺苷D.齐多夫定E.氟康唑11.患者,男,60岁,因糖尿病合并皮肤感染,长期服用四环素、磺胺药后咽部出现白色薄膜,不曾在意,近来消化不良,腹泻而就诊,怀疑为白色念珠菌病,宜用:A.灰黄霉素B.制霉菌素C.两性霉素BD.阿昔洛韦E.利巴韦林12.某男,40岁,双脚趾间痒。
经常起水疱,脱皮多年,细菌学检查有癣菌,这个病人不宜服用是:A.酮康唑B.咪康唑C.两性霉素BD.氟康唑E.灰黄霉素13.以下何药无抗病毒作用?A.金刚烷胺B.阿昔洛韦C.氟胞嘧啶D.阿糖胞苷E.利巴韦林14.金刚烷胺能特异性地抑制哪种病毒感染?A.甲型流感病毒B.乙型流感病毒C.腮腺炎病毒D.麻疹病毒E.单纯疱疹病毒15.可减轻或缓解艾滋病和艾滋病相关综合征的药物是:A.阿昔洛韦B.阿糖腺苷C.齐多夫定D.碘苷E.利巴韦林16.艾滋病患者急性隐球菌脑膜炎首选的药物是:A.灰黄霉素B.氟康唑C.两性霉素BD.克霉唑E.酮康唑17.抗真菌药共同具有的一个不良反应是:A.胃肠道反应B.血栓静脉炎C.变态反应D.白细胞减少E.肾毒性18.能抑制病毒DNA多聚酶的抗病毒药是:A.阿昔洛韦B.金刚脘胺C.碘苷D.利巴韦林E.齐多夫定19.无抗真菌作用的咪唑类药物是:A.克霉唑B.甲硝唑C.氟康唑D.酮康唑20.不属于抗病毒感染的途径是:A.干扰病毒吸附B.阻止病毒传入细胞C.抑制病毒生物合成D.抑制病毒释放E.杀灭病毒寄生的宿主细胞21.酮康唑的作用特点不包括A.能选择性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B.口服治疗浅部真菌,疗效不低于灰黄霉素C.易透过血脑屏障D.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吸收增强E.对念珠菌感染有效B型题A.两性霉素BB.碘苷C.制霉菌素D.利巴韦林E.灰黄霉素22.外用无效,口服治疗体表癣病的药物23.治疗真菌性脑膜炎,可加用小剂量鞘内注射的药物24.因毒性较大,不作注射应用的抗真菌药物A.灰黄霉素B.克霉唑C.制霉菌素D.酮康唑E.两性霉素B25.毒性大,不能注射用的抗真菌药26.外用无效,口服治疗体癣,毛发癣的药物27.对浅表和深部真菌感染均有较强作用的药物A.制霉菌素B.氟胞嘧啶C.灰黄霉素D.酮康唑28.油脂类食物能促进其吸收的药物是29.在酸性环境中易溶解吸收的药物是30.与两性霉素B合用能发挥协同作用的药物是C型题A.磷甲酸盐B.酮康唑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31.口服吸收差的药物32.口服易吸收的药物33.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34.静脉给药可治疗艾滋病的药物A.齐多夫定B.磷甲酸盐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35.对病毒感染有效的药物36.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的药物37.可用于治疗皮肤癣菌的药物38.对RNA病毒无效的药物X型题39.灰黄霉素具有下列哪些特征?A.抑制真菌核酸合成B.局部用药对浅表真菌感染有效C.吸收后以脂肪、皮肤、毛发等组织含量较高D.对深部真菌和细菌无效E.与巴比妥类合用,药效减弱40.两性霉素B的药理学特点有那些?A.治疗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B.有严重的肾脏损害C.本品对细菌无效D.口服易吸收E.能与DNA结合,干扰真菌核酸代谢41.金刚烷胺用于防治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机制是:A.干扰病毒吸附B.阻止病毒外壳蛋白质生成C.特异性抑制慢性甲型流感病毒D.干扰病毒穿入宿主细胞E.抑制病毒脱壳及核酸的释放42.阿昔洛韦主要用于治疗A.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各种感染B.带状疱疹C.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D.RNA病毒感染E.牛痘病毒感染43.两性霉素B对下列哪些真菌有效A.新型隐球菌B.白色念珠菌C.皮炎牙生菌D.组织胞浆菌E.小孢子菌属二、名词解释1.浅部真菌感染2.深部真菌感染三、填空题1.制霉菌素属抗生素,对和等各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也有效,主要以局部用药治疗和。
药理学第版抗病毒

第四节 抗DNA病毒药
一、抗疱疹病毒药
阿昔洛韦 Acyclovir 伐昔洛韦 Valacyclovir 碘苷 Idoxuridine 阿糖腺苷 Vidarabine
二、抗乙型肝炎病毒药
拉米夫定 Lamivudine 泛昔洛韦Famciclovir和喷昔洛韦
Penciclovir
阿昔洛韦 Acyclovir
3. 金刚烷胺还用于震颤麻痹症。
不良反应
1. 一般有轻微胃肠症状(食欲下降、恶心)和 中枢神经症状(如神经过敏、注意力不集中 、头昏)。
2. 金刚乙胺不良反应较轻。
3. 大剂量或金刚烷胺可出现精神错乱、幻觉、 癫痫发作甚至昏迷和心律失常。
4. 金刚烷胺有胎毒作用和致畸作用,孕妇和哺 乳期妇女慎用。
2. 临床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有IFN-α 、 昔拉 洛米 韦夫 等定。、胸腺肽α1 、泛昔洛韦和喷
拉米夫定 Lamivudine
药理作用
1. 为胸苷类似物,具有抑制HBV DNA多 聚酶作用。
2. 经过被动扩散进入细胞内,在细胞内酶 类作用下转化为三磷酸型,进而竞争性 抑制HBV DNA多聚酶,并引起DNA链 延长反应终止。
第一节 抗病毒药概述
一、 病毒简介 二、 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病毒简介 病毒的物质构成
1.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完整细胞结构。 2. 仅由单链或双链核酸(RNA或DNA)的核心和
外面的蛋白外壳(衣壳,capsid)组成,有 些病毒具有脂蛋白包膜(envelope)。病毒 核酸携带有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 3. 病毒体(virion):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 是其独立存在的形式,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 和感染性。 4. 病毒蛋白质: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药物化学-抗菌药和抗病毒药物-学习指南

《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学习指南一、 本章学习要求1、 掌握代表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异烟肼、磺胺嘧啶、甲氧苄啶、硝酸益康唑、氟康唑、盐酸金刚烷胺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临床用途;2、 熟悉喹诺酮类抗菌药、抗病毒药物、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的结构类型、构效关系;3、 熟悉磺胺嘧啶、甲氧苄啶的作用特点;4、 了解喹诺酮类抗菌药、抗结核药物、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的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二、 本章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能够应用典型药物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解决该类药物的制剂调配、鉴别、贮存保管及临床应用问题。
2、能根据合成抗菌药物的结构特点,判断其化学稳定性,解决基本的临床应用问题。
难点:药物理化性质对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构与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
三、本章作业(一)选择题1 .最早发现的磺胺类抗菌药为 __________A 磺胺醋酰与甲氧苄啶B 磺胺嘧啶与甲氧苄啶C 磺胺甲恶唑与甲氧苄啶D 磺胺噻唑与甲氧苄啶E 对氨基苯磺酰胺与甲氧苄啶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进入脑脊液的磺胺类药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磺胺醋酰 B.磺胺嘧啶 C.磺胺甲恶唑 D. 磺胺噻唑嘧啶 E.对氨基苯磺酰胺A .百浪多息D.对氨基苯磺酰胺2 .复方新诺明是由B. 可溶性百浪多息 E 苯磺酰胺C.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4. 异烟肼的水解产物中,毒性较大的是_________A 异烟酸B 肼C 二氧化碳D 吡啶5. 下面哪个药物不可发生有机氟的反应?A 、氟哌啶醇B 、氟烷C 、环丙沙星 6 •磺胺甲恶唑的化学结构为 __________ 。
7. 磺胺甲噁唑的作用机制是 __________ 。
A.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B.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C.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酶D.抑制四氢叶酸还原酶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丙沙星的化学结构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疹等
4.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和支气管炎效果最佳
二、生物制剂
干扰素:
1.广谱抗病毒活性 2.能激活宿主C酶,降解病毒mRNA 3.用于各种急、慢性病毒感染
碘苷(idoxuridine,疱疹净)
1.脱氧碘化胸苷嘧啶衍生物 2.竞争性抑制DNA合成酶,阻止DNA合成 3.仅局部用(HSV)如:角膜炎、结膜炎。 阿糖腺苷(vidarabine)
1.嘌呤核苷衍生物-广谱抗真菌药
2.强大抗疱疹病毒、水痘病毒、HBV
3.治疗HSV脑炎、角膜炎
二、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 肝炎病毒:
病毒的复制: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只能寄生于其它细胞 内,利用宿主细胞的酶进行代谢、复制。病毒的增殖不是二 分裂,而是以其基因组(DNA或RNA)为模板,通过转录和/ 或逆转录、翻译等复杂的生化过程,复制DNA或RNA,合成蛋 白质,通过组装产生更多的病毒颗粒。
病毒体从吸附穿透侵入宿主细胞内到最后从宿主 细胞释放出更多的病毒体主要经历以下过程:
代谢成三磷酸盐(活性形式) 渗入 病毒DNA链 阻断病毒DNA的合成
1.用于慢性HBV感染(最有效药物之一)。 2.常与齐多夫定合用治疗HIV感染
第四节
广谱抗病毒药
一、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 利巴韦林(ribavirin,病毒唑)
1.嘌呤三氮唑化合物
2.抑制RNA和DNA病毒—广谱抗病毒药
3.A、B型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甲、丙肝炎、疱疹、麻
理论上讲病毒复制周期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成为药物作用的
靶点,目前临床疗效较好的抗病毒药的靶点大多为嘌呤或嘧
啶代谢、逆转录酶、蛋白酶和神经酰胺酶等。
抗病毒药的分类有多种:
① 按病毒种类分类: 广谱抗病毒药、 抗RNA病毒药、 抗DNA病毒药。 ② 按病毒所致疾病分类: 抗疱疹病毒药、 抗艾滋病病毒药、 抗流感病毒药、 抗肝炎病毒药等。 ③ 按药物来源和化学结构与性质分类: 化学合成药物、 生物制剂。
第二节 抗 RNA 病毒药
一、抗HIV病毒药 (一)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药(NRTIs)
药物:为嘧啶或嘌呤衍生物包括: 齐多夫定、司他夫定、 去羟肌苷 作用机制: 药物被宿主细胞磷酸化生成三磷酸核苷类似物,作为酶 的底物,竞争性抑制病毒反转录酶,并被插入病毒DNA,
导致其合成终止
嘧啶 嘌呤
去羟肌苷
效有待提高;生物制剂如疫苗、干扰素和干扰素诱导剂等在
病毒感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方面仍然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一、病毒简介
病毒的物质构成:病毒无完整细胞结构,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仅由单链或双链核酸(RNA或DNA)的核心和外面的蛋白外壳 (衣壳,capsid)组成,有些病毒具有脂蛋白包膜 (envelope)。病毒体微小,体积20~30nm,可通过滤菌器。 人类目前发现的病毒有4000多种,使人致病的有150种以上。
临床应用:
1.单一疗法:齐多夫定(先用)+ PIs(后用)
优点:降低HIV病毒水平、升高CD4+细胞计数、改善临 床症状。缺点:耐药
2.联合疗法:沙奎那韦+叠氮胸苷类/扎西他宾
优点:疗效好 3.目前建议:PI+ 两种反转录酶抑制剂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糖尿病恶化。 2.印地那韦能增加尿中结石
(四)抗艾滋病药物的治疗原则 1.早期治疗的原则
甲型(HAV) 乙型(HBV)危害大 丙型(HCV)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有: 干扰素 拉米夫定 泛昔洛韦和喷昔洛韦
拉米夫定
HBV感染细胞 拉米夫定 正常细胞内
既是HBV聚合酶的抑制剂,亦 是此聚合酶的底物,不干扰正 常细胞脱氧核苷的代谢,它对 哺乳动物DNA聚合酶a和b的抑 制作用微弱,对哺乳动物细胞 DNA含量几乎无影响
齐多夫定
司他夫定
齐多夫定(zidovudine,ZDV)
1.抑制HIV-1, HIV-2 2.治疗AIDS首选药 3.常与拉米夫定或去羟肌苷合用 4.骨髓抑制、贫血、恶心、头痛、发热等肝功不良 易发生毒性
去羟肌苷:
1.联合应用于严重HIV首选 2.去羟肌苷+齐多夫定+蛋白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
录酶抑制剂—效果好
①吸附(adsorption)、穿透(penetration)侵入易感细胞,
② 脱壳(uncoating),
③ 合成核酸多聚酶, ④ 合成核酸(nucleic acid synthesis),
⑤ 合成蛋白质(protein synthesis)及翻译后修饰 (posttranslational processing),
④ 按作用机制或靶点分类:
阻止吸附穿透药(抗体antibody)、
干扰脱壳药(金刚烷胺)、
抑制核酸合成药(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逆转录酶 抑制药)、
抑制蛋白质合成药(干扰素)、
干扰蛋白质合成后修饰药(蛋白酶抑制药)、 干扰组装药(干扰素、金刚烷胺)、 抑制病毒释放药(神经酰胺酶抑制药)等。
⑤.阻断或抑制病毒繁殖的不同阶段而发挥作用
奈韦拉平和依法韦仑
1. 特异性抑制HIV-1反转录酶,对HIV-2反转录酶和动 物细胞DNA聚合酶无抑制作用。 2. 不需细胞内磷酸化代谢激活,可直接与反转录酶结 合,并破坏其催化部位,抑制反转录酶。 3. 可抑制RNA或DNA依赖性DNA多聚酶活性,但不插入 到病毒RNA。 4. 与其它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合用治疗HIV-1感染。 5. 可预防HIV-1的母婴传播 6. 单用此药会很快产生同样的耐药病毒。(至少两种 以上的其它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同用)。
第三节
抗DNA病毒药
一、抗疱疹病毒药 阿昔洛韦(acyclovir,ACV,无环鸟苷)
1.广谱高效抗病毒药 2.对I、II型单纯疱疹病毒 (HSV)作用最强 3.对乙肝病毒(HB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EB病 毒有效 4.选择性抑制病毒DNA多聚酶,使其合成受阻。 5.治疗HSV感染的首选药,局部应用疱疹性角膜炎、单 纯疱疹,带状疱疹。
⑥ 各部分组装(packaging and assembly)成病毒颗粒, ⑦ 从宿主细胞释放出更多的病毒体。
二、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病毒只能寄生在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酶进行代谢、复
制。因此,干扰病毒复制,抑制或杀伤病毒的药物常影响人
体细胞的复制机制,或通过其它机制损伤人体细胞而产生毒
性。研究选择性抗病毒药仍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第40章 抗病毒药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
第一节 抗病毒药物概述
人类传染病约75%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中严重危害人类健
康者有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肝炎、
麻疹、非典型肺炎、天花、狂犬病等。 医学史上曾成功地用疫苗接种的方法预防可怕的流行性病 毒感染性疾病(如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狂犬病等)。 目前临床所用的抗病毒化学药物大多毒性较大,且临床疗
有症状、无症状
2.治疗方案的确定
三种药物联合应用 药物的有效性、耐受性、方便性、药物相互作用。
3.治疗方案的调整 4.艾滋病的预防
二、抗流感病毒药
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
1.干扰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的脱壳和早期的转录阶 段,从而抑制其复制 2.用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防治 3.金刚烷胺抗震颤麻痹作用 4.金刚乙胺>金刚烷胺(甲型流感、抗病毒谱)
地拉韦定(delavirdine)
作用机制: 不需细胞内磷酸化代谢激活,可直接结合并抑制反转录 酶活性 临床应用:
与NRTI有不同的结合位点,故与NRTI和PI合用可协同抑 制HIV复制
(三)反转录病毒蛋白酶抑制剂(PIs) 药物:沙奎那韦、 利托那韦、 印地那韦、 那非那韦 特点: 1.选择性抑制HIV蛋白酶(对人蛋白酶亲和力弱) 2.干扰病毒复制的晚期,与NRTIs合用有协同作用 3.病毒易产生耐药性。 4.均被CYP3A4代谢,易引起药物相互作用
与病毒竞争细胞表面受体,阻止病毒的吸附 如肝素或带阴电荷的多糖 抑制病毒穿入或脱壳 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
抑制病毒反转录
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去羟肌苷、奈韦拉平、依法韦仑 抑制病毒核酸合成
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阿糖腺苷、碘苷
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 如干扰素、沙奎那韦、利托那韦、印地那韦、奈非地韦
单纯疱疹 带状疱疹
(二)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药NNRTI 药物:奈韦拉平
依法韦仑 地拉韦啶(delavirdine)
作用机制:
不需细胞内磷酸化代谢激活,可直接改变反转录酶的构 象而抑制反转录酶活性
作用特点:
1.不需磷酸化 2.HIV-1有效,HIV-2无效 3.P450代谢,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易引起药物相互作用 4.易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