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徽宗赵佶的艺术成就
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真正称得上画家的皇帝 宋徽宗赵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历史上真正称得上画家的皇帝宋徽宗赵佶导语: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
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
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
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
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
他对自然观察入微,曾写到:“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腿”等有关绘画的理论文章。
广泛搜集历代文物,令下属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录》等著名美术史书籍。
对研究美术史有相当大的贡献。
徽宗还喜爱在自己喜欢的书画上题诗作跋,后人把这种画叫“御题画”。
由于许多画上并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他本人又擅长绘画。
对鉴别这些画是否是赵佶的作品有不小的难度。
有一观点确定他的真迹有《诗帖》《柳鸭图》《池塘晚秋图》《竹禽图》《四禽图》等,而《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是御题画。
另外,徽宗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超越。
这种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感觉极佳。
传世不朽的瘦金体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等。
此后八百多年来,迄今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可称为古今第一人。
生活常识分享。
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

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汇报人:日期:•引言•宋徽宗的生平与艺术成就•宋徽宗的绘画美学思想目录•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的影响•结论引言01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北宋时期宫廷文化画学兴起北宋朝廷重视文化教育,宫廷中收藏了大量书画作品,为艺术家提供了学习和创作的平台。
北宋时期,画学兴起,绘画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为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03时代背景0201通过对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的研究,深入了解其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研究目的宋徽宗的绘画美学思想对后世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其美学思想有助于理解中国绘画美学的演变和发展。
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宋徽宗的生平与艺术成就02生平概述赵佶(1082-1135),号宣和主人,北宋第八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
他在位期间,政治上腐败无能,导致金兵入侵,北宋灭亡。
赵佶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他的绘画作品上,尤其是花鸟画。
艺术成就赵佶的花鸟画风格细腻、生动,注重表现对象的内在情感和生命力。
赵佶的绘画美学思想强调“意在笔先”,即强调构思的重要性。
他提倡“以形写神”,注重对物象的精神气质进行深入刻画。
他主张绘画要“师法自然”,即要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宋徽宗的绘画美学思想03宋徽宗将文学素养视为绘画创作的基础,尤其重视诗、书、画、印等文学形式的综合运用。
以文为本的创作理念强调文学素养他认为“文”是表达思想、传递道德观念的重要手段,提倡通过绘画来弘扬儒家传统思想和文化价值观。
以文载道宋徽宗认为绘画应该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而不仅仅是客观描绘物象,因此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强调情感表达宋徽宗提倡简约、含蓄的表现手法,主张去除繁复的细节,突出物象的内在精神特征,以简洁的画面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简约含蓄尚意的表现手法他注重表现物象的神韵和内涵,主张抓住物象的本质特征进行刻画,以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追求神韵宋徽宗追求清雅、优美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常常呈现出清新、细腻、优雅的艺术特点。
赵佶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起义于河北路,同年十二月已发展为有一定规模的农民起义军,被称为“河北剧 贼”,北宋朝廷曾下诏进行招降。但宋江未受招安,而是于次年转战南下京东路,被称为“京东贼”,活动于青、 济、郓、濮(今山东鄄城北)诸州境内。这时南方的方腊举行起义,发展迅猛,亳州(今属安徽)知州、前执政 侯蒙上书称:“(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 讨方腊以自赎。 ”其后宋江移军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知州蒋圆假作同意起义军借道而袭击南下的宋江起 义军,起义军遭受较大损失后,“北走龟蒙间” 。宣和三年(1121年)初,宋江起义军南下淮阳军(今江苏邳 县南),朝廷派官军追击,起义军继续南下,进入淮南路楚州(今淮安)地区,又被称为“淮南盗”。起义军转 而北上,途经沭阳时, 遭到县尉王师心邀击,略有损失。二月,在海州(今连云港市区西南部)为知州张叔夜 “伏兵乘之,擒其副贼,(宋)江乃降” 。
宣和二年(1120年),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方腊利用摩尼教在帮源峒聚众万人起事。方腊称圣公,建 元永乐,分设官署。随后攻克睦、歙、杭、处、衢、婺等州县,众至数十万。宣和三年(1121年)初,宋廷任命 童贯为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领十五万大军南下镇压。方腊控制的州县相继失陷。四月,方腊率部退守帮 源峒,与官军决战,所率七万人皆战死,方腊被俘,押送汴京处决。余部继续在浙东转战近一年,后被消灭。方 腊起义失败后,宋徽宗立即恢复了苏杭“应奉局”,并在开封重新设置了“应奉司”,加紧搜刮“四方珍异之 物”,宫殿、园林等巨大土木工程也照旧进行。
浅析宋徽宗赵佶的艺术成就—以《腊梅山禽图》为例分析

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史花鸟画与人物画、山水画一样,是我国古代绘画中三大画科之一。
追溯花鸟画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或者是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上看到先人留下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图像。
这些图像遗存都是在审美意识作用下产生的,先辈们在给自己创造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
但彩陶、青铜器等一些早期的花草鱼虫还不能直接就称它为花鸟画。
因为它不是艺术品,它是依附在物质或事物基础上的,不是独立的绘画艺 术[1]。
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在人物画的背景上运用一些简单的花草树木去点缀装饰画面;至唐代,经济繁荣、社会稳佶是北宋倒数第二位皇帝,因为赵佶一生信任宦官,理政能力欠缺,加之穷奢极侈,百姓苦不堪言。
即便如此,赵佶在艺术史上却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
赵佶自幼就受到艺术的熏陶,并真心热爱绘画,登基之后不仅自己投入到诗书画中,他还通过颁布一些倾斜政策去大力扶持花鸟画的发展,但也正是他的爱屋及乌,才会对一些只会书画的奸佞小人委以重任,造成社会动荡。
鸟画:(1)在五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翰林画院,并进一步加大宫廷画院的影响力。
两宋时期的花鸟画能够繁荣发展,除了受益于最高统治者的偏爱与重视,更主要的是得益于皇家“翰林画院”的建立。
宋徽宗赵佶上位之后,虽不理朝政,但因为酷爱书画,就在五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了翰林画院。
宋徽宗自幼学习绘画,所以他比以往的帝王都更为尊重画家。
(2)专门开设画学。
赵佶专门开设了画学,并还将其纳入科北宋 赵佶 腊梅山禽图81.5cm×52.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妙惟肖的神态和细节的处理手法中,可以看出赵佶是一个注重写生并且尊重自然界客观事物的画家,而且通过欣赏这张画,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赵佶的画源于生活但又高于 生活。
(2)对“形”“神”的追求。
对“形”和“神”的追求用现代语言词汇可以说是对写实的追求,它不再只是停留在对所描绘的客观事物表面的观察上,还要追求内在的流露。
论赵佶词的艺术成就

殊 的 感 人 肺 腑 的 力 量 , 其 是 联 系他 本 人 的 生 平 遭 遇 . 尤 我 们 可以 感 受到他 真正 的 内心世界 。
食早 已是 过 眼云 烟 。 不 得不 承担 现 实 给他 的痛 苦 , 一 他 这 切无 法 平 复他 内心 的伤 痛 , 梦 中他 “ 起 ”却 看 到 这周 在 惊 , 围 的 萧 疏 , 能 暗 自 “ 吁 ” 内 心 的 愤 懑 只 能 化 作 心 中 的 只 嗟 , 泪 。 作 者 渴 望 回 到 自 己 的 家 乡 却 不 得 , 只 能 “ 泪 写 回 和 书 ”希 望可 以捎 回 自己的 家 乡。 。
宋 徽 宗 百首 。 宗 杨 皇后 五 十首 。 宗 卷末 有 帝姬 长 公 宁 徽 主 跋 。 自建 中 靖 国 二 年 至 宣 和 六 年 , 熙 殿 所 收 藏 御 制 称 辑
在 词 中 . 者 所 表 达 的情 感是 真 挚 的 , 渴 望 能 够摆 作 他
他 所创 的“ 金 体 ” 步 天 下 , 他 却偏 偏 生 于帝 王之 家 . 瘦 独 可
本 该 寄 情 艺 术 的 他 却 无 可 奈 何 地 卷 入 政 治 斗 争 ,终 落 得 个 丧 身 他 乡 的 凄 惨 结 局 , 人 评 价 他 “ 事 皆 能 . 不 能 后 诸 独
为 君 耳 ” 他 就 是 宋 朝 的 第 八 个 皇 帝 — — 徽 宗 赵 估 。本 文
拟 存 为他 洗 尽帝 工 的 铅华 , 原 一 个 真 实 的艺 术家 赵 估 。 还
一
、
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和历史评价

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和历史评价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大帝,也是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艺术家之一。
他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在他任内,中国的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至于他被誉为“画圣、书圣、诗圣、礼圣、音圣”,可见他在各个领域的卓越贡献和无限历史价值。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和历史评价。
一、宋徽宗的艺术成就1.绘画艺术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大师之一。
他的绘画艺术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行笔独特、工法精妙。
他的山水画具有“恬淡玄蕴,意境高远”的特点,自成一体,影响深远。
他的花鸟画则以“精巧细致、形神兼备、清丽淡雅”著称,表现了他独具慧眼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2.文学艺术宋徽宗善于诗词歌赋,他的诗歌涉及诸多方面,有山水诗、乐府诗、田园诗等不同风格,深受后人推崇。
他的文风古雅,清新简洁,富有哲理,视野开阔,被誉为“书谱开卷之始,诗贯中外之名”。
3.书法艺术宋徽宗的书法以欧阳询、颜真卿为榜样,注重结构和笔画的运用。
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结构平稳,线条流畅,质感鲜明,洒脱自如,达到了“意致浑远、法度宏邃”的艺术水平。
他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行草书”,即骈体草书。
4.陶瓷艺术宋徽宗还热爱瓷器技艺,并且亲历管理细事。
他大力推动钧窑、官窑、哥窑等各类瓷器的发展和制作,深受后世文化艺术界的推崇。
二、宋徽宗的历史评价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倡导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但是,在他执掌朝政时期,却出现了兵灾和外敌侵略的问题,这也成了历史上评价宋徽宗的争议点。
众所周知,宋徽宗是一位爱好文化艺术的皇帝。
他在各个领域十分用心,推采新思想,精力十分集中。
他提出了“玉石俱焚,不照先圣之书”的理念,意思是要把玉石宝石都焚毁,不让它们蒙蔽人民的眼睛,只照耀圣贤之书。
宋徽宗提出了这样的观念,体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尚和尊重,也成为后人学习他的重要思想。
宋徽宗与赵佶的艺术审美绘艺术的两个风格

宋徽宗与赵佶的艺术审美绘艺术的两个风格在中国历史上,宋徽宗和赵佶无疑是两位备受瞩目的皇帝,在文化艺术方面更是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艺术审美和绘画风格各具特色,不仅反映了时代背景和个人偏好,也代表了不同的艺术流派。
本文将以绘画艺术为主线,分析并对比宋徽宗和赵佶的艺术审美和风格。
一、宋徽宗的艺术审美和绘画风格宋徽宗,即赵佶,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化皇帝,也是一位卓越的文人画家。
他尤其注重绘画的艺术审美,倡导“痴迷于结构、深入搜索亲切”的艺术理念。
宋徽宗善于表现光影和颜色变化,注重细节描绘,对于画面的构图、细节和色彩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在绘画风格上,宋徽宗倾向于细腻搭配华丽的画风。
他喜欢以花鸟和人物为主题,尤其擅长描绘梅花、兰竹等寓意高洁的自然元素,并通过写意的手法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美感。
宋徽宗的画作在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上追求独特性和创新性,其作品常常给人一种精致、细腻、温婉的美感。
二、赵佶的艺术审美和绘画风格赵佶是南宋时期的皇帝,也是一位广泛涉猎绘画的艺术家。
相对于宋徽宗,赵佶更为注重笔墨的功力和绘画技法。
他以“笔墨重实”为原则,追求写实的效果,更加强调笔墨的力度和形体的准确性。
赵佶的绘画风格主要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
他擅长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和人物的神情,尤其喜欢表现山水景色中的宏伟和壮丽。
赵佶的作品在构图上多采用对景法和留白法,更加注重画面的整体感和气势。
他的绘画风格以雄浑、厚重、富有立体感的墨线和墨韵为特点,给人一种深沉、雄奇的美感。
三、宋徽宗与赵佶的艺术风格对比宋徽宗和赵佶的艺术审美和绘画风格存在明显的差异。
宋徽宗的绘画注重细腻和写意,强调色彩和情感的表达,追求一种温婉、细致的美感。
而赵佶则更注重实际和写实,他的绘画作品呈现出深沉、雄奇的特点,给人一种庄重、宏伟的感觉。
此外,宋徽宗更加重视艺术创新和个人风格的突出,他的绘画风格更加独特和个性化。
赵佶则更加注重传承与发扬,他以传统为基础,强调笔墨功力的训练和技法的运用。
浅谈皇帝文人赵佶的字、画与艺术贡献

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教育文化版浅谈皇帝文人赵佶的字、画与艺术贡献李艺华内容提要 宋徽宗赵佶在文化艺术上使自己的性情尽兴发挥,其绘画、书法、诗词等方面都有较深厚的造诣。
在书法造诣上,继承前人的同时,他独创“瘦金体”,影响深远;在绘画造诣方面,他追求意境,追求作品的神形兼备,同时,其绘画作品书法、诗文与绘画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性的艺术范式,开风气之先。
由于他的倡导,北宋的书法绘画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文人的待遇与地位也空前提高。
关键词 瘦金体 花鸟画 诗词 意境李艺华,徐州师范大学美术系讲师 221116 在中国历史上,以皇帝的所谓“九五之尊”,而能够在书画方面有卓越建树,却对治国一窍不通,落得个被俘于金国的,只有宋徽宗赵佶了。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是宋朝的第八个皇帝,1101—1125年在位,共25年。
作为一国之君,赵佶在政治上是昏庸无能的,在位期间,他任用奸臣,大兴土木,增加人民的赋税与徭役,建造豪华的宫殿与园圃,是一位在政治上毫无建树的皇帝。
但是他在文化艺术上使自己的性情尽兴发挥,在绘画、书法、诗词等方面都有较深厚的造诣。
由于他的偏好,“一些臣子也随声附和,以至于宋朝的绘画艺术在中国绘画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达到了当时的顶峰,直到如今,也无法逾越。
”[1]由于他的重视,特别是政策倾斜与扶持,宋代的艺术机构得到了空前的强化,文人待遇有较大提高,使书画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一、书法与诗歌成就赵佶在书法上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新的书法样式—瘦金体,也称为瘦金书。
赵佶的瘦金书如“屈铁断金”,上承唐代的著名书法家褚遂良。
褚遂良的书法以楷体为主,奠定了唐楷的面貌,以字体的笔画俊秀,章法严谨,舒展而富有顿挫的变化,节奏感很强为特征;赵佶下学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作品的每一个字都有中宫紧敛,四周伸展的特点。
赵佶的瘦金书的代表作品有《楷书千字文》、《闰中秋月》、部分题画作品等,还有行书《蔡行敕》、草书《千字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1)英文摘要、关键词 (2)引言 (3)第一章赵佶即位的缘由及生平 (3)第二章宋徽宗的艺术成就 (4)第一节宋徽宗在书法上的艺术成就 (5)第二节宋徽宗在绘画上的艺术成就 (5)第三节画院在中国画发展史上的贡献 (11)第三章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对北宋文化艺术发展的意义 (11)结束语 (13)谢辞 (13)参考文献 (14)充画院,兴办画学,编《宣和画谱》和《宣和睿览集》。
他在诗书画方面都有较好的修养,其花鸟画作品或柔丽细腻或水墨朴拙,人物山水画作品也力求严谨,还创立独具特色的瘦金体书法,将中古宫廷绘画推向最为兴盛的时期。
本文主要分析他在诗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以及他在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史中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宋徽宗;绘画;花鸟画;书法;[Abstract]:Emperor Huizong in Song dynasty Zhao Ji took emperor is stupid incompetent, but he is very fond of the drawing and takes the drawing,has the good tutelage in the poem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spect, its flower-and-bird painting work either supple Li exquisite or Shui Mo is simple and unadorned, the character landscape painting work also makes every effort rigorously, but also establishes the thin gold style calligraphy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pushes to the Middle Ages palace drawing the most prosperous time.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him in the poem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spect artistic achievement as well as he the function which ancient times in the drawing history added fuel to the flames in China.[Key word]:Emperor Huizong in Song dynasty; Drawing; Flower-and-bird painting; Calligraphy; Drawing history.引言宋徽宗赵佶,北宋第八代皇帝(1082—1135),河北琢县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珍品。
尤其那些翎毛画中,用生漆点睛的鸟眼,突出画面如豆,虽八百余年流传,鸟雀传神,依然栩栩如生。
徽宗虽称得上是杰出的书画家,但他天性爱好逸乐,把政事放着不管,尽让蔡京那些蟊贼把国家弄糟。
又引来了北国的金人,而覆灭了北宋一百六十八年的江山,连累了儿子钦宗,以及宗室贵戚三千人,一起沦落绝域。
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今浙江省绍兴县永佑陵。
第一章赵佶即位的缘由及生平元符三年(1100)正月,年仅二十五岁的宋神宗之子宋哲宗英年驾崩,没留下子嗣,显然皇帝的人选只能在哲宗的兄弟中选择。
神宗共有十四子,当时在世的有包括端王赵佶在内的五人,赵佶虽为神宗之子,却并非嫡出,又非长子,按照祖宗法度,他并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后由于向太后的鼎力支持,使其他在19岁时,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在位共二十五年。
赵佶生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为宋神宗第十一子,初封端王。
赵佶继位在当时曾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认为其轻佻不可以治国,但向太后力荐之,并以神宗语驳斥反对派:“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
”○1于是徽宗赵佶得以继位。
赵佶即位的第二年,向太后去世,改年号为“建中靖国”,这是赵佶统治政权的开始。
赵佶继位后不久,即重用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免,时称六贼。
赵佶还以“绍述”的旗号,定司马光、文彦博等臼余人为”元祜奸党”,定章悼等人为“元符党人”,刻石朝堂,以示贬斥。
赵佶生活穷奢极侈,和上述六贼滥增捐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土木,修建华阳宫等宫殿园林。
他派朱勋设立苏杭应奉局,搜刮江南民间的奇花异石,称“花石纲”,运送汴京,修筑“丰亨豫大”(即丰盛、亨通、安乐、阔气的意思)的园林,名为“艮岳”,将北宋政府历年积蓄的财富很快挥霍一空。
“花石纲”又害得许多百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赵佶还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
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赵佶短暂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
赵佶在位期间,极尽享乐的生活,整年在寿山艮岳、九成诸宫中写字、做诗、画画、听歌、看舞,对治国理财用人之道既无能为力,且漠不关心,将政治大权错托佞臣。
靖康之难,国祚中断,赵佶生活的浮华侈靡亦毁于一旦。
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耻辱,国家横遭掠夺,百姓惨遭蹂躏,赵佶本人亦倍受离乱之苦。
尤其与早年的奢侈享乐生活相比,晚年的凄惨境遇令人难以想象。
但是,一败涂地的政绩并不能掩去他在艺坛上的光辉,从文化史、艺术史上来看,赵佶有其光辉的一页,在艺术上的造诣以及为推进中国美术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第二章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宋徽宗赵佶善书画,精鉴别。
赵佶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
花鸟、山水、人物、楼阁,他无所不画,这便是卓然大家的共同特点。
他广收古物和书画,网罗画家,扩充翰林图画院,令人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
赵佶真书学薛曜,自创“瘦金体”,也写狂草。
绘画重视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
工花鸟,相传用生漆点鸟睛,生动传神。
徽宗也能诗词,有《宣和宫词》3卷。
作为书画大家,其书画艺术之高明,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有不小的影响。
第一节宋徽宗在书法上的艺术成就宋徽宗有极高的艺术天赋,可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徽宗擅长书法,在书法界享有盛誉。
他刚开始练书法时是学黄庭坚的风格,后来又学唐朝薛稷的字,熟练之后便有所改变,独创字体修长硬挺、笔画纤瘦,如铁画银钩,极具个性,自称瘦金体。
其所书《欲借嵯峨万仞崇》诗和《风霜正腊晨》词,堪称瘦金体书骤雨,似惊涛骇浪,较楷书更为出色。
“瘦金体”与李煜的“金错刀”交相辉映,堪称中国书法史上耀眼的双壁。
徽宗流传至今的瘦金体书法作品比较多,代表作有:草书《千字文》,作于政和二年。
时赵佶四十一岁。
其笔势奔放流畅,贴荡起伏,一气呵成,颇为壮观,丝毫不亚于唐代草书书圣张旭与怀素,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扇七言诗》上写有“掠水燕翎寒自转,堕泥花片湿相重”14个字,起笔法婉转秀丽,连贯如龙蛇,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物。
《欲借风霜二诗帖》(图一,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
过去学者推测这可能是宋徽宗廿九岁(1110)时所作。
(图一)草书《千字文》(图二,纸本,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为描金云龙笺,长3丈,无一接缝),宋徽宗赵佶的草书代表作。
云龙纹生动规整,犹留唐人遗韵,写在上面的狂草书千字文一气呵成,笔势凌空,变幻莫测,犹如长江奔腾,一泻千里,运笔迅疾流畅,结体奇宕潇洒。
此卷作于宣和(图二)四年(1122),是赵佶40岁书法大成时之作品,为稀世珍品。
(摘自/%BC%C5%BF%FC%BE%D3%CA%BF)第二节宋徽宗在绘画上的艺术成就徽宗的画则更加出色。
徽宗即位后,多方收集历代名书佳画,临摹不辍,技艺大进,成为当之无愧的画坛巨匠。
其绘画注重写生,观察生活细致入微,尤精于花鸟,以精致、逼真著称。
宋人邓椿在《画继》中称赞他的画“冠绝古今之美”,他善画花鸟和山水,其画技精湛,笔法谨严,色彩华贵,自成一家。
所画禽鸟之翎毛,运笔奇巧,尤其是眼睛之笔,用生漆点染,仿佛一颗突出于纸上的豆粒,而且栩栩如生,几乎要转动起来,令人叹为观止。
他最擅长的是墨花石画,画中一色焦墨,不分浓淡,只在丛密之处微露白道,独具特色,妙不可言。
传世的作品有《晴麓横云图》、《桃鸠图》、《鹑水仙图》、《四禽图》、《雪江归根图》、《柳鸦图》、《祥龙石图》(图三)、《腊梅山禽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等。
一、宋徽宗的花鸟画赵佶于花鸟画尤为注意。
《宣和画谱》记录了他收藏的花鸟画二千七百八十六件,占全部藏品的百分之四十四。
可见其偏爱之深。
《画继》记(图三)载赵佶曾写《筠庄纵鹤图》,“或戏上林,或饮太液,翔凤跃龙之形,擎露舞风之态,引吭唳天,以极其思,刷羽清泉,以致其洁,并立而不争,独行而不倚,闲暇之格,清迥之姿,寓于缣素之上,各极其妙。
”(摘自网络)这种赞誉赵佶花鸟画精致、生动传神的文字记载俯拾皆是。
流传至今题为赵佶的大量精美的花鸟画作,则证实了这种记载的真实性。
赵佶的花鸟画,以极其严谨的创作态度,既从形象上充分掌握了对象的生长规律,且以特有的笔调活灵活现地传达出对象的精神特质,达到了高度成熟的艺术化境。
中国传统花鸟画向分徐(熙)、黄(筌)两派,两派各有长短。
黄派长于用色而短于用笔,徐派长于用笔而短于用色。
以技术的标准论,徐不及黄的精工艳丽;凭艺术的标准言,黄不及徐的气韵潇酒。
用笔和设色作为中国传统花鸟画技法中两大极为重要的元素,缺一不可。
各走极端,易生偏向。
北宋前期黄派画风一统画院,经过一百年的辗转摹拟而显得毫无生气之时,崔白、易元吉奋起改革复兴徐熙画法,黄派暂居下风,但并未退出花鸟画坛,因而使花鸟画得以蓬勃发展。
至北宋晚期,徐、黄两派实际上处于并行发展的。
因此,赵佶的花鸟画是学习吴元瑜而上继崔白,也就是兼有徐熙一派之长。
当然他也并非只学一家,而是“妙体众形,兼备六法”的。
如文献记载那样,时而承继徐熙落墨写生的遗法,时而“专徐熙黄荃父子之美”。
显然,就创作技法而言,徽宗既学吴元瑜、崔白也就是徐熙系统的用笔,又喜黄荃、黄居宷的用色,并力求使两者达到浑化一体的境界。
徐熙野逸,黄家富贵。
徐、黄两派又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
赵佶作为当朝皇帝,又是极力享受荣华富贵、纵情奢侈的人,对于精工富丽的黄派风格,有他根深蒂固的爱好。
同时,他又处在文人画蔚然兴起之后,必定受到时代风气的熏染。
他的周围又聚集着一群雅好文人生活方式的贵官宗室如王诜、赵令穰等,又与文人画的倡导者之一米芾关系颇为密切。
米芾崇尚“平淡天真,不装巧趣”的美学观,赵佶自然深受影响。
尤其是他本人全面而又精深的文化艺术修养更使其审美情趣中透射出浓郁的文人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