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媒介的产业化经营

合集下载

第八章 媒介产业化和集团化经营

第八章  媒介产业化和集团化经营

媒介集团的竞争战略
• 媒介集团的竞争战略 多品牌战略 全媒体战略 多元化战略
媒介产业化及其相关概念
• 媒介产业化
指特定社会环境中的意识形态型的媒介向产业 化经营的媒介转化,是媒介的单一功能向双重功 能的转化。 媒介商业化可以导致媒介产业化,但媒介产业 化在本质上是通过媒介资源配置实现的。
我国媒介产业化是媒介在市场化浪潮下,通过 媒介企业化实现的。
媒介产业化及其相关概念
媒介产业概念—— 指传播各类信息、知识的传媒实体部分所构成的产 业群,它是生产、传播各种以文字、图形、艺术、语 言、影像、声音、数码、符号等形式存在的信息产品 以及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的特殊产业。
西方媒介的集团化
3.维亚康姆集团 Viacom 主要经营业务:影视娱乐、出版、户外广告、录 像租赁业务以及主题乐园。 拥有CBS电视网、MTV有线音乐电视网、派拉蒙电 影公司、BET有线电视网、西蒙舒斯特出版社等品 牌。
西方媒介的集团化
4.贝塔斯曼 Bertelsmann AG 主要经营业务:广播 电视、出版、音乐唱片 及发行、印刷媒体服务、 俱乐部。 拥有RTL集团、兰登 书屋、古纳亚尔、BMG、 欧唯特服务集团、直接 集团等品牌。
媒介产业化的历史进程
• 第一阶段(1978--1983年)媒介市场化阶段
• 第二阶段(1984--1991年)媒介多元化阶段 • 第三阶段(1992--1994年)媒介产业化阶段 • 第四阶段(1995--2000年)媒介集团化阶段 • 第五阶段(2001年至今)媒介全球化阶段
媒介产业化的基本途径
西方媒介的集团化
• 西方著名的媒介集团 1.时代华纳集团 Time Warner Inc
主要经营业务:美国在线(ISP)、电视和广播部 门、有线电视部门、出版、影视娱乐以及音乐。 拥有CNN、HBO电影频道、时代杂志出版公司、 华纳兄弟电影公司、ICQ等品牌。

传媒业的产业化运作

传媒业的产业化运作
观念 素质和水平不相适应
第五节 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广播业
一 广播业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观念
缺失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 缺乏资源开发整合意识 • 缺乏市场灵活应变机制 • 缺乏节目集约化经营观念
二 我国广播业的改革历程
• 新闻改革阶段1980年—1986年 • 综合改革阶段1986年—1993年 • 深化改革阶段1993年—至今
• 图书是最早出现的大众传媒 • 现代意义上的图书出版业;是在1709年英国议会制
定并于1710年生效的英国版权法出现以后形成的; 这是广义的传媒产业化的起点
二 广告与媒介产业化
• 太阳报的创举 • 太阳报的成功与大众传媒产业化运作的基
本模式
三 影响媒介产业化方式的因素
• 在影响媒介产业化方式的因素中间;信息产 品的公共性的强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不同 的传媒会因其所传播的信息内容的特征采 取不同的产业化方式
二 发展趋势和特征
• 趋势上:目前世界上最有发展前景的几个 产业;如传播业 通讯业 娱乐业电脑业等;正 在出现融合的趋势
特征: • 基本与其社会结构发展 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并且在
较为适宜的环境中长期发展;发育较为成熟 全面 平衡
• 社会对于传媒产业化的正负面影响有全面 深刻的 认识和评估;并确立了处理媒介与社会关系的基本 原则;建立了法制化的市场规范和经济与政治的控 制机制
三 广播业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问题: • 传统观念特别是注重宣传功 能的观念仍然
深刻地影响着广播业 • 广播业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至今
仍无实质性的变化
• 竞争机制尚未形成
• 在当前双重领导的模式下;地方管辖权处于 强势地位;广播业的纵 向发展受到制约;这 不符合现代广播业的发展方向

新媒体产业化发展和互联网思维PPT课件

新媒体产业化发展和互联网思维PPT课件

数据驱动
以数据为决策依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 来提升业务。
快速迭代
注重快速试错和迭代,不断优化产品和服 务。
互联网思维在新媒体产业化的作用
促进产业创新
互联网思维有助于打破传统媒体产 业的思维定式,推动新媒体产业在 内容、形式、渠道等方面的创新。
优化产业价值链
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链重构, 提升产业效率和价值。
盈利模式单一
目前新媒体产业主要的盈利模式仍然 是广告收入,但随着用户付费意愿的 提高,需要探索更多的盈利模式。
新媒体产业化的发展机遇
用户付费意愿提高
随着用户对优质内容的追求,付 费阅读、会员制度等盈利模式逐
渐成为主流。
跨界融合发展
新媒体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 展,如电商、教育、医疗等,为 新媒体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
多元化经营
新媒体将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提高自身的盈利 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互联网思维在新媒体产业化中的前景与展望
用户至上思维
新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 验和需求,以用户为中心, 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快速迭代思维
新媒体将更加注重产品的 快速迭代和优化,不断推 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数据驱动思维
详细描述
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交互性、即时性、个性化等特点,能够实现海量信息的高 速传播和个性化定制,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内容和服务。
新媒体产业化的背景与趋势
总结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产业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 要产业之一。
详细描述
新媒体产业化的背景主要包括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消费模式的转变、市场竞争的 加剧等方面。未来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等方向, 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价值创造。

媒介产业化和集团化经营

媒介产业化和集团化经营

媒介产业化和集团化经营汇报人:2023-12-28•媒介产业化的概念和特点•媒介集团化的形成和发展•媒介产业化和集团化经营的关联和影响目录•媒介产业化和集团化经营的案例分析•媒介产业化和集团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和展望01媒介产业化的概念和特点媒介产业化将媒介组织从传统的行政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推向市场,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媒介产业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媒介产品和服务来获取收益。

市场化媒介产业化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规模化媒介产业化要求媒介组织在内容制作、渠道拓展、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专业化,提高媒介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专业化媒介产业化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通过集中管理、优化配置等方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集约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为媒介产业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媒介组织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挑战,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和动力。

媒介产业化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媒介产业化的历史背景02媒介集团化的形成和发展媒介集团化是指将不同类型的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具有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媒介集团的过程。

媒介集团通常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媒体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媒介集团化的定义媒介集团化的形成过程政策推动01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是媒介集团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媒体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推动媒介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市场驱动02随着媒体市场竞争的加剧,媒体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开始寻求资源整合和规模效应,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形成媒介集团。

技术创新03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为媒介集团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第5讲 媒介的产业化经营

第5讲    媒介的产业化经营
第五讲 媒介产业的开发与管理
1
一、媒介产业化及其相关概念
媒介的商业化
传媒一般分为商业化传媒和非商业化传媒。商业
化传媒是一般由私人和私人集团所拥有,没有明显的
党派倾向,实行独立的编辑方针,经营上依靠市场,
自负盈亏。我国的传媒目前的经营管理是市场化过程, 而不是商在保持其原有的所有
的转化。必须明确媒介的产业化不是商业化。媒介的
产业化必须坚持媒介的公有制形式,坚持在经营方式 上走市场化的路子。
4

媒介产业化的动因
1、国家政策的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确
立了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以及新闻事业作为一项重要
产业存在的现实合理性。 2、信息交换市场的形成。受众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使其对 信息需求大大增加,客观上促进了信息传播机构规模的 扩大和信息交换市场的形成。
3、推进内容和服务的革新 一是节目类型和品种的创新; 二是生产过程的创新; 三是服务的创新。
14
(二)媒介产业价值链的建构与扩张
媒介产业价值链: 以信息为纽带将媒介各个环节链接起来,并依据 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形成的链条结构 报业产业价值链:
货币资本 获得受众
电视内容产业链:
内容生产 卖给广告商
电子商务
网络广告
2、新闻网站的营利模式
信息有偿服务 网络广告 电子商务 其他增值服务
3、网络电视的营利模式
基础模式——以版权为核心 衍生模式——以用户创造内容为核心
18
补充二:基于电信网和广电网的营利模式 手机报 手机电视 有线数字电视 移动数字电视
19
主 要 表 现
数字媒介平台的广泛运用
10
六 媒介产业化的方式
从媒介产业的形成渠道来分析,媒介产业化的基本

媒介产业化的基本途径

媒介产业化的基本途径

媒介产业化的基本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物质经济的产业部门,还是信息经济的产业部门,其经营都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些经济的、法律的管理手段,少些不必要的行政手段,以保证产品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媒介要实施产业化经营,必须科学地认识媒介的性质,必须使媒介产品走向市场,必须为媒介产业的形成、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一、媒介产业的形成我国媒介产业形成方式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有它自己的特色。

这种特色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从媒介产业形成的渠道来分析,大致有两个渠道:1.从直接产业化的发展渠道形成的传媒产业这类产业主要是指由邮电通讯、电影以及为其服务而形成的传媒产业,同西方国家的传媒产业差不多,受社会生产力的发达程度和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的速度状况的影响。

但是也有所不同,这些不同集中表现在管理体制方面。

长期以来,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邮电通讯等媒介产业部门的发展也必须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才开始同国际市场接轨。

2.间接产业化的发展渠道所形成的传媒产业这类产业主要是指由报刊、广播电视以及新闻出版机构和为其服务的各类基础、技术服务等部门所组成的传媒产业群。

从形式上看,这类产业群不执行产业功能,而实际上却是地地道道的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业,特别是电视是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的。

但是,它并不是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而仅仅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无偿服务机构,作为一个单一的宣传机构建立的,并不重视经济效益。

LocaLHOST因此虽然作为一种机构或基础设施的广播电视发展是很快的,但在产业化、集团化的道路上,它不仅落后于其他产业部门,就在媒介产业部门,广播电视产业也是最落后的一个产业。

根据广播电视产业的这种现状,应把它作为促进传媒产业形成和发展最佳的切人点。

二、媒介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经营并不仅仅是赚钱,更重要的是主动借助市场机制配置自身资源,开发各种潜质获取合理利益。

传媒产业化与集团化介绍

传媒产业化与集团化介绍

传媒产业化与集团化介绍传媒产业化与集团化是指传媒行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转变为以产业化和集团化为主导的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出现与传媒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传媒产业化是指传媒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改革和转型,逐渐形成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机制。

传媒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将传统的政府投资型企业转变为市场竞争型企业,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使企业更加注重经营效益和盈利能力的提高。

产业化不仅仅意味着企业的经营理念的转变,更包括技术、管理、人才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提升和转型。

传媒集团化是指传媒行业中的企业倾向于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形成庞大的传媒集团,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资源整合。

集团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通过横向的资源整合,传媒企业可以互相补充,共享资源和人才,实现各自优势的互补和协同效应。

传媒产业化与集团化的发展对传媒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产业化和集团化可以推动传媒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当企业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改革创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了产业化转型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都将得到提升。

其次,产业化和集团化可以促进传媒行业的整体发展。

通过规模化发展和资源整合,传媒企业可以提高综合实力,推动产业整体的升级和创新。

再次,产业化和集团化可以提高传媒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媒集团的兴起可以使得中国传媒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更具话语权和竞争力。

但是,传媒产业化与集团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产业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企业固有文化和市场机制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政府投资型企业往往面临着惯性思维和管理方式的困扰,要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作面临一定的难度。

其次,集团化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文化融合和资源整合的问题。

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利益分歧可能导致集团化的效果不佳。

再次,传媒企业的集团化可能会引发垄断和壁垒的问题。

当少数大型传媒集团垄断市场,可能会导致行业内其他小型企业的生存困难,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

传媒创意的三大原则及其产业的经营(ppt 35页)

传媒创意的三大原则及其产业的经营(ppt 35页)

案例二 《红楼选秀》
• “红楼选秀”活动的最大创意在于:在选秀 中充分利用了《红楼梦》的经典价值和持 续的大众关注度,找到了经典文学名著和 大众文化的接合点。老版《红楼梦》编剧、 红学家周岭就表示,用媒体节目化和群众 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红楼梦》,效果 远远超过专家们的专著。
启示
• 1、传统文化品牌具有大的开发价值。 • 2、传统文化品牌的价值具有多种展现形式。 • 3、传统文化品牌的开发离不开科技支撑。 • 4、尊重“文化”内涵
• 但在拍摄完成之后,出于票房的考虑,张 艺谋却一改对媒体封锁的“规定”,主动 策划了一系列轰动性的新闻事件,使全国 媒体持续地为《英雄》疯狂,最终成功地 把《英雄》炒上了天。
• 一、巧妙“泄露剧照”
2002年7月13日,天津《新快报》突然曝光了《英雄》 的多张剧照。 “论千古英雄,还看《英雄》。”耗资3000万美金的著名 导演张艺谋的武侠处女作《英雄》已被誉为“新世纪中国 电影第一巨制”。著名摄影杜可风称赞该片:“真像在色 彩中流动!”著名作曲家谭盾则称赞该片是“视觉的盛宴”。 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该片说:在这部新片中,张艺谋尝 试着建立一种全新的动作模式:富有节奏感,兼具酣畅淋 漓的打斗动作与画面的艺术美感。从《英雄》这些美轮美 奂的剧照来看,该片确实是最值得期待的一部世界级“大 片”。
• 二、香港首开新发会
如果说7月13日的“剧照泄露”事件还 有点遮遮掩掩的话,那么从2002年8月起, 《英雄》开始公开地主动出击,策划了一 系列的新闻事件,进行公映前的炒作造势。
• 三、推出漫画版《英雄》
就在《英雄》香港新闻发布会上,张 艺谋宣布《英雄》将推出漫画版,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由 香港漫画大师马荣成执笔编绘漫画《英 雄》。漫画版《英雄》已于《英雄》圣诞 节期间在香港上映之时配合影片推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