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葫芦的调查

合集下载

水葫芦打捞情况汇报

水葫芦打捞情况汇报

水葫芦打捞情况汇报近期,我单位对水葫芦打捞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汇报。

根据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现将打捞情况进行如下汇报:一、打捞范围。

本次打捞工作主要集中在城市河道和湖泊水域,涵盖了市区主要河流和湖泊。

通过对这些水域的全面排查,我们确定了水葫芦的分布范围和密度,为后续打捞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打捞方式。

在打捞水葫芦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包括人工捞取、机械捞取和生物控制等。

人工捞取主要针对水域边缘和浅水区,机械捞取则针对水域深处和大面积水域。

同时,我们还尝试了利用生物控制手段,如引入食草动物和天敌昆虫,来控制水葫芦的生长和扩散。

三、打捞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捞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水葫芦的数量和覆盖面积有所减少,水域的通行能力和景观效果也得到了改善。

同时,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打捞和控制水葫芦的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问题与建议。

在打捞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如水域环境复杂、作业条件艰苦、打捞效果不明显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加强水域环境监测和评估,优化打捞工艺和技术,加大对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提高打捞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展望。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水葫芦的监测和打捞工作,不断完善打捞技术和方法,探索更多的生物控制手段,努力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水域的景观效果和环境质量。

六、结语。

通过本次水葫芦打捞情况的汇报,我们对目前的工作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我们相信,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水葫芦的打捞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城市水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贡献力量。

关于水浮莲的调查报告

关于水浮莲的调查报告

关于水浮莲的调查报告什么是水浮莲?水浮莲也叫水葫芦,学名是凤眼莲,浮水植物。

根生于节上,根系发达,靠毛根吸收养分,主根(肉根)分蘖下一代。

叶单生,直立,叶片卵形至肾圆形,顶端微凹,光滑;叶柄处有泡囊承担叶花的重量,悬浮于水面生长。

秆(茎)灰色,泡囊稍带点红色,嫩根为白色,老根偏黑色。

穗状花序,花为浅蓝色,呈多棱喇叭状,上方的花瓣较大;花瓣中心生有一明显的鲜黄色斑点,形如凤眼,也像孔雀羽翎尾端的花点,非常耀眼、靓丽。

蒴果卵形,有种子多数。

水浮莲的特点水葫芦繁殖能力很强,就是因为太强了,覆盖在整个湖面,使得水中的其他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水中的动物没有得到充分的空气与食物,不能够维持水中的生态平衡。

甚至有时会堵塞水道。

喜高温湿润的气候。

一般25-35℃为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

39℃以上则抑制生长。

7-10℃处于休眠状态;10℃以上开始萌芽,但深秋季节偶到霜冻后,很快枯萎。

耐碱性,pH值为9时仍生长正常。

抗病力亦强。

极耐肥,好群生。

但在多风浪的水面上,则生长不良。

花期长,自夏至秋开花不绝。

水浮莲的分布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见于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884年,它作为观赏植物被带到美国的一个园艺博览会上,当时被预言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并从此迅速开始了它的走向世界之旅。

1901年,被引入中国,同时也拥有了一个优美的中文名字“凤眼莲”。

它美丽但却绝不娇贵,不但在盆栽的花钵里,在遗弃或扩散到野外时也同样长势旺盛。

粮食缺乏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水葫芦的茁壮生长是引人注目的,这种南美植物的强壮生命力促成了它的再一次被推广,这一次是作为猪禽饲料。

与此同时,它拥有了通俗易记并流传更广的名字——水葫芦。

放眼世界,水葫芦已经广泛分布于北美、非洲、亚洲、大洋洲和欧洲的至少62个国家。

大量繁殖的水浮莲造成什么危害?凤眼莲虽说水葫芦本身有很强的净化污水能力,但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

水葫芦清理打捞可行性报告

水葫芦清理打捞可行性报告

水葫芦清理打捞可行性报告水葫芦是一种对水生态环境有着严重影响的入侵物种,对水质、渔业、交通运输等方面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为了保护水生态环境和维护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水葫芦进行清理打捞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从水葫芦的危害、清理打捞的可行性及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找到解决水葫芦问题的有效途径。

1.水葫芦的危害水葫芦是一种快速繁殖的水生植物,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短时间内可以迅速覆盖水体。

水葫芦抢夺了其他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的养分和生活空间,造成湖泊生态系统失衡。

水葫芦的茎叶密集堆积在水面上,阻碍了光线的透入,影响了水下生物的光合作用,对水质的恶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另外,水葫芦的覆盖还对湖泊的风景和游客的观赏体验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清理打捞的可行性清理打捞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水葫芦清除方法之一,通过人工或机械手段将水葫芦从水体中割除或捞出。

清理打捞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技术方面:目前已经有了各种专业的水葫芦清理设备和工具,如水葫芦清理船、割草机、网捞装置等。

这些设备和工具的运用可大大提高清理效率,节省人力成本,提升清理打捞的可行性。

2.2.经济方面:水葫芦的大规模繁殖会对交通运输、渔业等产业造成严重损失,清理打捞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损失。

此外,水葫芦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质能源的原料,通过合理利用也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2.3.管理方面:清理打捞不仅是单一的行动,还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如建立起水葫芦的监测与预警系统,定期对水域进行清理打捞,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对水葫芦清理的重视程度。

3.清理打捞措施清理打捞水葫芦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3.1.机械清理:利用专业设备如水葫芦清理船、割草机等进行机械清理,清除大面积覆盖的水葫芦,快速高效。

3.2.手工清理:通过人力进行集中清理,可精确清理难以机械清除的细小水葫芦,如岸边、港口等地区。

3.3.生物控制:引入水葫芦的天敌,如一些水生昆虫或鱼类,对水葫芦进行生物控制,逐渐减少水葫芦的数量。

水浮莲的蔓延原因及治理的调查报告

水浮莲的蔓延原因及治理的调查报告

水浮莲的蔓延原因及治理的调查莆田哲理中学高二(1)李文海指导老师:郑梅姐外出郊游,看到一处河沟,上面碧叶连连,开着紫色的小花,煞是好看。

老师说,这是水浮莲,虽然好看,却给我们的生态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在我国100种最危险入侵物种的名单中榜上有名。

是什么原因造成水浮莲的肆意蔓延?在我向老师提出这些疑惑后,老师鼓励我自己以此为研究课题,并撰写地理论文。

一.水浮莲的介绍水浮莲,也叫野浮莲、水葫芦,一种水生绿色植物,靠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而生存,非本地生植物,是六、七十年代,为解决当时粮食短缺问题,作为猪饲料从南美洲引进的,当温度适宜且水中营养物质丰富时,繁殖能力极强,并能随处漂移。

目前在莆田南北洋平原的内河中,野浮莲大量蔓延,有的地方其至密密麻麻,塞满了整个河道,就连流水不腐的木兰溪也可见到成团的随水漂流的野浮莲的踪影。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二、水浮莲的蔓延原因我们研究小组经过资料查询、专家咨询以及材料查阅,发现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原因作用很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水体从天然降水中接纳氮元素等营养物质;地表土壤的自然侵蚀和淋溶作用,使营养物质进入水体;水体中动、植物残体自然分解,释放出来的营养物质。

人为因素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起着决定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农业方面、工业方面、生活方面三类。

农业方面包括农田种植、山地开发、养殖业等。

莆田地区农业每年施用大量的化肥和牲畜粪便除一部分被土地和农作物吸收(被农作物吸收不超过30%),相当数量被流水带入内河;大规模的开山造果,使原有植被遭破坏,山地坡度又大,水土流失严重,使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被送入内河中;养猪、养鸡等养殖场向内河排入含有大量牲畜排泄物的污水,莆田排入内河的畜禽粪便超过工业废水;水产养殖业未被鱼类吃掉的饲料溶解在水体中,使水体富营养化加剧。

随着莆田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的废弃物排放量也不断增加,根据环境统计资料:莆田市的工业废水年排放总量达数千万吨,其中相当数量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内河,特别是屠宰业、豆制品等食品加工工业。

小实验作文水葫芦漂浮的秘密

小实验作文水葫芦漂浮的秘密

小实验作文水葫芦漂浮的秘密《探索水葫芦漂浮的秘密》
嘿呀,今天我可做了一个超级有趣的小实验,是关于水葫芦漂浮
的秘密哟!
我从池塘里捞了一株水葫芦,它那圆鼓鼓的叶子可真特别呀。


把它放进装满水的大盆子里,哇,它就那样轻轻松松地漂起来啦,
就像一艘绿色的小船。

我开始好奇啦,它为什么能浮起来呢?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水葫芦,发现它的茎里面好像有好多好多的小空洞呢。

我想,这会不会就是
它能漂浮的原因呀?
为了验证我的想法,我决定做个对比实验。

我找了一块和水葫芦
差不多大小的石头,把它放进水里,结果石头“咕咚”一声就沉下
去啦。

哈哈,石头可没有那些小空洞呢。

然后我又找了一块泡沫板,它也能漂在水面上,而且泡沫板里面
也有很多小空洞呀。

哎呀呀,我好像有点明白啦!水葫芦茎里的那些小空洞就像是一
个个小气球,让它变得很轻很轻,所以它就能漂起来啦。

这个小实验可太有意思啦!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科学家一样,
发现了水葫芦漂浮的秘密呢。

我以后还要做更多更多有趣的小实验,去探索更多神奇的科学奥秘!。

水污染治理之水葫芦

水污染治理之水葫芦

水污染治理之水葫芦第一篇:水污染治理之水葫芦水污染治理之水葫芦摘要: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水环境问题比较复杂,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解决水环境问题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

现今,有一个利用外来植物水葫芦治理水污染的方法正在引起大家的关注。

接下去就让我为大家介绍目前我国水污染的情况和利用水葫芦治理水污染的前景以及相关信息。

关键字:水污染;水葫芦;治理;利用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压力。

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发。

据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主要湖泊、近岸海域及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

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

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

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

同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

企业技术改造往往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生产工艺落后,更新换代速度慢。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日趋转变,以及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逐步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

但是,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

迄今为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作为“非生产性福利事业”。

水葫芦的观察日记6篇

水葫芦的观察日记6篇

水葫芦的观察日记6篇水葫芦的观察日记1上周五,科学老师叫我们带一些水葫芦来上课。

周末,爸爸到老家捞了许多水葫芦,我把它们带到了学校。

上课时,老师叫我们仔细观察水葫芦。

水葫芦美其名曰,长在水中,像个小葫芦。

水葫芦的叶子是深绿色的,而且也非常大,叶柄中间有一个大大的囊,这个囊有一个名字叫海绵体。

海绵体里面充满空气,使它浮在水面上。

它的根毛绒绒的,好像一支粗粗的毛笔,又像是女同学黑黑的长发。

到了秋天,水葫芦还会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因此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凤眼莲”。

水葫芦的作用有很多,它可以进化水源,具有吸污能力,在所有水草中,被认为是最强的。

它也可以做饲料饲养动物,还可以用于造纸、入药……但是,水葫芦也有一个可怕的名字:植物杀手。

因为它的繁殖很快,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覆盖整个水面,使许许多多的水生植物享受不到日光浴,许许多多的鱼儿得不到足够的养分,从而导致环境的破坏。

水葫芦真是一种有趣的植物,今天的科学课收获可真不小。

水葫芦的观察日记2今天,妈妈给我观察水葫芦。

它的根像一团污泥,犹如一个举重运动员支撑着上面的茎和叶。

先说茎吧。

它小的时候细细的,长大了,它会把自己变得圆鼓鼓的,那就是可爱有趣的水葫芦。

水葫芦的肚子里是空心的,里面充满了空气,所以它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水葫芦的叶子更有趣,绿油油的,像碧玉一样,可爱极了。

听说,水葫芦会开花,它的花是淡紫色的,发出淡淡的清香,一朵接一朵,毫无保留地展示着自己优美的容颜,真是美丽极了!如果你把水葫芦的一颗种子放入水中,短短的时间内可以长出一满池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它生长的速度很快,除了可以用种子繁殖,它还可以依靠匍匐枝与母株分离这种方式繁殖,在一定的条件下,水葫芦的植株数量在5天内可以增加一倍。

因此,水葫芦可以再短短的时间内长满一池。

它会做好事也会做坏事。

它可以做猪饲料,还可以净化空气。

不过,它还有个可怕的名字:植物杀手。

因为,它大量繁殖,遮住了阳光,水里的其它植物和动物吸收不到阳光,就会慢慢地死亡。

水葫芦的产生与防治作用

水葫芦的产生与防治作用

水葫芦的产生与防治作用水葫芦,又称为蓝藻,是一种水生植物,属于蓼科马齿苋属的一种。

它具有快速生长且繁殖能力强的特点,常常在水体中大面积生长,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葫芦的产生原因、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防治方法。

首先,我们来探讨水葫芦的产生原因。

水葫芦的生长离不开水体中的养分供给,尤其是过度富营养化是其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城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通过河流、湖泊等水体进入水环境,提供了水葫芦生长所需的养分。

此外,气候变暖、光照充足等因素也有助于水葫芦的繁殖。

水葫芦的大量繁殖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水葫芦的大面积生长会阻断水面,减少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水葫芦在水面上形成厚厚的一层,阻碍了水中的气体交换,导致水体缺氧,对底栖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水葫芦还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光照质量,影响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进一步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

针对水葫芦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从源头上减少水体中营养物质的输入。

通过加强城市和农田的污水处理,确保减少有机和无机养分的排放,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

其次,可以采用生物控制的方法,引入一些天敌物种,如水蚤、小型鱼类等,来控制水葫芦的繁殖。

这些天敌物种能够食用水葫芦,减少其数量,帮助恢复水体生态平衡。

此外,还可以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水葫芦进行防治。

例如,可以通过机械手段清除水面上的水葫芦,或者利用人工控制水位来限制其生长。

化学方法包括使用草胺等特定的药剂来进行灭藻处理,但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方法,避免对水体生态造成额外的伤害。

总结起来,水葫芦的产生与防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它的产生离不开过度富营养化的水体环境,对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防治水葫芦,我们需要从源头控制水体的营养输入,同时结合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来进行综合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相信生活在南方的人很早就注意到在湖中或池塘里成群的水葫芦,也听过电视里不少关于它的播报,由于其灾害性的爆发,已引起国家与众多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1.水葫芦的生物学特性:形态学特征: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属雨久花科凤眼莲属的多年生漂浮性宿根型大型水生草本植物,又名凤眼蓝、凤眼莲,俗称水荷花、水风仙子和猪耳朵,原产南美洲。

自然条件下可以生长到1m。

叶基生,广肾形或阔卵形,宽5—15cm,长20—30(40)cm,微弯,常呈波浪状,簇生于短缩茎上,斜出向上生长,成株一般具有6-7片叶,叶深绿有光,叶肉肥厚,柔嫩多汁,叶面略有蜡质,有光泽,叶长20-30cm,自然群落中有时甚至可达1m一上,叶脉多而密、纤细、纵向分布,叶柄中部膨大如葫芦状,主要为海绵组织,内储有许多空气,使整个植株得以漂浮水面。

根为须根,似柔软的羽毛,丛生于短缩茎基部,向下分散,悬垂水中,吸收营养,新根蓝紫色,老根紫黑色。

花为絮状花序,有小花6-10朵,蓝紫色,花茎中部具有鞘状苞叶;花呈漏斗状,花瓣6枚,藏蓝、淡紫或桃色,最上一片花瓣中部有一鲜黄色斑点,雄蕊6枚,雌蕊1枚,子房上位。

一个花絮大约可结300粒种子,种子极小,千粒重为0.4g左右,呈枣核状,黄褐色。

繁殖生物学特征:水葫芦具有无性和有性两种繁殖方式,通常以无性生殖为主。

无性繁殖属合轴分枝,通过匍匐茎增殖,即从其缩短经的基部叶腋中横出抽生匍匐枝,匍匐枝伸到一定长度后,其先端的芽形成新的分株,分株不久再生分株,进行自然无性繁殖,每一叶腋都能抽生出一新植株。

水葫芦也能以开花结实产生种子进行有性繁殖,花也是叶腋抽生出来。

夏季开花后,花茎逐渐弯曲向下,结成果实。

果实成熟后在水面开裂,成熟种子落入水中。

种子生命力极强,在水中可生活5-20年,在温暖、浅水和高光照的条件下萌发出实生苗而进行有性生殖。

先是沉水的种子根伸入基质中,随后形成4-5片5-15mm长的线状叶,第6片及随后的叶片具有大量的同期组织,当具有充足浮力的时候,幼苗就脱离初生主根而浮出水面。

生态及生态适应:水葫芦在很多淡水生境中都能生长繁殖,包括淡水的季节性池塘、沼泽、缓慢流动的水体以及大的水库、湖泊和河流。

这些生境代表了不同理化特征的环境。

在季节性水体中,水葫芦往往通过生长在湿润泥土中来延长存活期,或者是以种子的形式达到多年生长的目的。

在永久性的湖泊和水库中,生长会受到大幅度水位波动和波浪的抑制作用。

在河流中,水流速度的季节性变化对其生长是很重要的。

在洪水期间,往往顺流而下,当洪水退去时,可能就会停留在漫滩。

从地理分布上而言,一般发生在冬季气温为1℃的亚热带地区至夏季温度超过40℃的干热带地区。

水葫芦对水体营养状况适应范围很广泛,可以是清水的贫营养湖泊和水库,可以是含大量营养和有机物的高度污染水体,也可以是含大量有机、无机和重金属物质的工业污水。

在高酸性和高碱性水体中水葫芦仍能存活。

气候对水葫芦的生长影响很大。

水葫芦喜温暖,一般在气温达13℃或水温10℃时开始生长,当气温25℃或水温20℃时生长较快,当气温为30-35℃或水温为27-30℃时生长最为旺盛,但当水温在35℃以上并持续5-6小时就萎蔫。

水葫芦可耐低温5℃,7℃以上可安全越冬,5℃以下需保护越冬,若水温下降到冰点,则几小时就死亡。

不耐霜冻,遇霜即枯死。

光照对水葫芦也有一定的影响。

2.水葫芦入侵现状:国外: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流域,1884年,它作为观赏植物被带到美国的一个园艺博览会上,当时被预言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并从此迅速开始了它的走向世界之旅。

截至2011年,水葫芦已经广泛分布于北美、非洲、亚洲、大洋洲和欧洲的至少62个国家。

国内:1901年,我国于1901年从日本以观赏植物引入台湾,并作为饲料和净化水质的植物而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

在20世纪60-70年代,水葫芦促进了我国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80年代后对水环境的污染起到了一定的净化作用。

由于其无性繁殖速度极快,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的19个省市,尤以云南(昆明)、江苏、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入侵严重,并已扩散到温带地区,如锦州、营口一带均有分布。

由于北方河流有冻结期,水葫芦无法在自然状态下生存,故水葫芦主要在中国南方分布。

但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自然选择进化,其危害区有向北拓展的趋势。

水葫芦繁殖迅速,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虽然有多种野生、家养动物以其茎叶为食,但取食量较小,与其庞大的生长量相比毫无影响),在中国江河湖泊中发展迅速,成为中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截止2011年,入侵最严重的地区有滇池、太湖流域等。

2009年6月,水浮莲对福建闽江流域水口电站和沙溪口水电站的巨大压力,在库区已经形成数万亩的水浮莲聚集带,人工打捞需要2个月以上,对发电航运和生态环保构成极大压力。

2011年9月,福建宁德市古田县水口镇400多养殖户的网箱遭遇大面积死亡现象损失上亿元。

2012年1月,福建宁德市古田县水口镇闽江段水葫芦成灾,长十几公里、宽约一千米的江面上水葫芦连成一片,江面变成草原,连船都无法行驶。

3.水葫芦对其生境的影响:有益:我国曾在上世纪60-70年代大力推广水葫芦的种植,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其惊人的增长速度以及其可做为猪等家畜的食物,再加上当时的年年灾荒,使其成为一种很好的饲料;二是其对水质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水葫芦的根系发达,在上文中也有提到水葫芦可以在“含大量营养和有机物的高度污染水体,也可以是含大量有机、无机和重金属物质的工业污水”中生长,是因为它有较强的抗毒性,并能有效的去除污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降低BOD,吸收和富集各种重金属(包括镉、汞、铅、镍、铊、银、钴、锶等)和去除苯、酚等有机毒物,其污水净化效率明显优于其他任何一种水生植物。

现今水葫芦在中国也出现了各种各样新式的用法,其经过特殊加工后而编制成的各种家具及装饰品,不仅成本低于藤制和木制家具,而且不含甲醛,价格也不贵;水葫芦可以用于赢了制造业,用于生产功能饮料。

有害: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葫芦一旦入侵成功,常形成漂浮植毡层,这种群体结构特点对沉水植物而言具有荫蔽和抑制的效应,,因而具有占据更多光和空间资源的优势。

水葫芦以此来改变水生生境,对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产生明显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淡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沉水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主要维持者,水葫芦形成漂浮层后的荫蔽作用以及对氧气的拦截,使沉水植物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水葫芦强有力的竞争对浮叶根生植物和自由漂浮植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对水体理化特征的影响,水葫芦大量繁殖时,常能改变水色,达到100%的盖度时,直接影响大气与水体气体的交换、降低光线对水体的穿透力。

水葫芦单优势群落覆盖大部分水面后常可导致水温、pH、EC、溶氧、浊度、硝态氮含量降低,而二氧化碳浓度、氨态氮、硫化物、C a、Mg、磷酸根离子增加。

急剧的蒸腾作用将增加湖塘的水损失率而使淡水容量大量减少,同时也会使水中营养浓度、pH等发生变化。

水葫芦虽然能吸收水体中大部分污染物质,但其仅仅只是将污染物聚集起来,而大部分的污染物水葫芦并不能将其降解,水葫芦残体的腐败和分解,会增加水体中的BOD含量和营养负荷,使湖塘向富营养化方向发展。

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由于水葫芦的强大繁殖能力,经常会堵塞河道,影响船舶航行和阻碍排灌。

在汛期,水葫芦覆盖水面会阻碍水流,造成行洪不畅。

如果不及时打捞,水葫芦遭寒流袭击,会枯死腐烂下沉,污染水体并造成下一年的前在危害,形成恶性循环。

水体中水葫芦的过度繁殖还危及到水厂的安全生产,水泵吸入水葫芦造成滤池堵塞,使自来水厂停产,对城乡饮用水供应造成严重的影响。

水葫芦已经对多数其入侵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4.防治水葫芦入侵的对策:对入侵物种的防治最好是在其形成优势群体之前抑制其生长,但是由于对生物群落生长状况的难以预测性,以及入侵种所具有的长期潜伏性以及之后的爆发式生长,难以判定一个外来物种是否会成为入侵种,而发现其入侵性时,其已经成为优势种。

对水葫芦的防治也只有治理其成灾的状况了。

人工或机械打捞:这是我国现今经常使用的防治水葫芦成灾的方法,即采用人工或机械将水面上的水葫芦打捞起来,经太阳暴晒后再焚烧。

此法安全,对环境没有太大的影响且见效快。

但当水葫芦危害面积较大时,采用此法的劳动强度很大,更重要的是难以清除水中的种子,效果不能持久。

此外,还要考虑打捞人工费和运输费及堆放场地。

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我国现在还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打捞水葫芦。

化学防治:采用克芜踪、2,4-D、草甘膦、赤霉素等激素类除草剂防治水葫芦,使用方便,效果迅速。

另外,克芜踪对专食水葫芦的天敌——水葫芦象甲(Neochetina Eichhomiae Wamer &N.bruchi Hutache)成虫具有一定的致死作用,草甘磷对其成虫、卵和幼虫均无直接影响。

41% BIOPORCE水剂防除水葫芦药效迅速,效果较好,持效期也较长,未见对水生动物有不良影响。

但是,化学法也无法去除其种子,效果不持久。

目前单独使用化学防治法已为大多数管理者所放弃。

生物防治:此法可以说是对水葫芦防治的讨论热点。

实际上,国际上已经有利用生物防治法成功抑制了水葫芦生长的案例,到目前为止,有墨西哥、南非、美国等30个国家和地区引进水葫芦象甲,绝大多数都防治成功。

我国也曾经于1995年引进水葫芦象甲。

1996年9月在浙江梧田镇、柳市镇、瑶溪镇和昆阳镇各释放1000头新羽化的象甲成虫。

放虫一年后,梧田镇和柳市镇的象甲种群数量猛增,到1998年9月,已有25%的水葫芦被清除,但是现在网上仍能看到柳市镇关于水葫芦清理的投标书,这说明水葫芦象甲的防治方法并没有使其达到最好的效果。

因为如果冬季温度较低就会导致水葫芦象甲的大量死亡。

用象甲治理水葫芦是个长期过程,耗时长。

需要科学技术人员长期的管理。

将其用于经济生产:其含粗蛋白质2.38%、粗脂肪0.27%、粗纤维3.7%,从这一点来看,水葫芦确实是一种很好的饲料,但是,若是生长在污水中的水葫芦作为饲料的话,富集于水葫芦体内的有害物质经食物链各级生物的放大作用,就会危及人类的身体健康。

水葫芦也是一种好绿肥,但是由于其含水量太高,将其用于工业生产已被基本否定。

此外,上文中已经提到,可以将其用作制造家具,而且,还可以用于造纸,用于制造房屋的天花板。

5.总结:对水葫芦的防治不可能是一天两天或一年两年的事,这需要长期的坚持,以及对教育的加强。

美国等国家已经成功的防治住了水葫芦的入侵,相信在我国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下,水葫芦将会化废为宝,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徐汝梅,叶万辉等.2003.生物入侵——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丁义,褚建军 .2005.水葫芦的生物防治查尔斯诶尔顿著,张润智,任立等译.2003.动植物入侵生态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徐海根,王建民,强胜,王长永主编.《生物多样性公约》热点研究: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安全遗传资源2004.北京:科学出版社郑景明,马克平等.2010入侵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ie Y H,Yu D.2003.The signifinance of lateral roots in phosphorus(P)acquisiti on of water hyacinth(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Aqua Bot, 75(4):311-321 Howard G W, Harley, K L S. 1998. How do floating aquatic weeds affect wetland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How can these effects minimised ? Wet Ecol Manag, 5:215-225Sharma B M, Oshode O O. 1991. Effect of nutrients on the biomass of waterhyac inth(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 Hydrobiologia, 38:401-4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