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监管体系下隶属海关风险管理工作实战应用之策略

合集下载

关于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的几点思考

关于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的几点思考

・特稿・关于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的几点思考李 多 宽3 摘 要:南京海关近年来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是,也存在改革的综合效益不高、职能部门对基层的监督、指导、协调、服务作用发挥不充分、监管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基层特别是苏南地区海关人力资源严重紧张、一人多岗现象比较普遍、一线监管特别是对监管场所的管理存在重大隐患、对货物的实际监管存在不到位的风险等问题。

构建大监管体系需要着力推进几个“重点突破”,即:在组织体系上,理顺明晰权责关系;在业务运行上,探索“中心制”运作方式;在管理手段上,突出风险管理中心环节作用;在监督实现上,重在防范“两个风险”;在科技手段上,建立集约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关键词:南京海关;“大监管”体系 关于构建大监管体系,盛署长曾明确指出,“其实质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优势,解决问题,适应需要,推进改革。

”通过一段时间以来对科学发展观特别对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深刻学习领会,结合着几个月在南京海关关区做的一些调研和思考,笔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面对海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署党组确定以构建大监管体系为载体,优化海关监管和服务,解决海关管理的不适应,对于从根本上建立让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海关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一、当前海关工作存在几个“不适应”,迫切需要构建大监管体系 构建大监管体系是海关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海关加强队伍建设、防控“两个风险”的现实需要。

一方面,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要求海关必须快速反应、加强一线监管,而社会各界要求海关加快通关速度、降低通关成本的呼声更加强烈;另一方面,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带来的资源配置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妨碍大监管体系建立、制约海关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建设大监管体系,首先应当着力解决当前海关管理过程中的一些“不适应”。

当前海关工作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适应”:一是业务管理多头指挥。

海关风险管理论文:中国海关进出口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海关风险管理论文:中国海关进出口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海关风险管理论文:中国海关进出口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中文摘要】为了更好地解决海关在对外贸易监管中有效与便利这一矛盾,本文试图通过对海关进出口风险管理的系统介绍,说明风险管理在海关进出口监管中解决该矛盾的理念指导、实践运用及取得的成效。

同时研究学习先进进国家海关推进海关风险管理的特点和经验,对比中国海关实际,分析指出目前中国海关进出口风险管理仍然存在的问题。

着眼于整体防控风队、提高通关效率,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对策,探求运用风险管理解决海关进出口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在全面推行海关进出口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差别化管理,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大系统。

【英文摘要】For solving Customs betterly valid and convenient this is self-contradict in the foreign trade take charge of, this text tries to pass the system introduction that manages to the customs import and export risk, explaining risk to manage to solve in the maritime customs import and export take charge of should self-contradict principle instruction, practice usage and the result for obtain.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 of the study advanced countries maritime customs propulsion maritime customs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in the meantime, contrast the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business management actual, analyze to point out currently the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import and export risk a management still exist of problem. The From whole defend to control risk, the exaltation customs clearance efficiency to set out, the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measure and counter plan, the investigate the path and the way that the risk management resolves the maritime customs import-export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problem:practice difference to turn a management in promoting the foundation of[with] the maritime customs import and export risk management completely, the quest build up united of the risk manage big system.【关键词】海关风险管理进出口风险分析国外经验借鉴风险防范系统【英文关键词】customs risk management import and export risk analyzes foreign experiences risk precaution system【目录】中国海关进出口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摘要5ABSTRACT5-6第一章导论7-17第一节引言7-9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7-8二、采用的研究方法8三、本文的创新之处8-9第二节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9-11一、风险9二、风险管理9-11第三节世界海关组织和《京都公约》对风险管理的规定11-12一、世界海关组织关于风险管理的规定11二、《京都公约》关于风险管理的规定11-12第四节海关进出口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12-13一、海关管理中人的风险要素12二、海关监管对象的风险要素12三、海关监管本身的风险要素12四、其他相关的风险要素12-13第五节海关进出口风险管理的程序13-17一、建立风险管理环境13-14二、开展风险识别14三、风险分析14四、评估风险并确定风险优先次序14-15五、处置风险15六、守法测量(监控和复查)15-17第二章国外海关进出口风险管理的经验与借鉴17-27第一节外国海关风险管理实践17-26一、美国海关风险管理实践17-20二、荷兰海关风险管理实践20-24三、韩国海关的风险管理实践24-26第二节国外海关进出口风险管理经验对中国海关的启示26-27一、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企业风险测量体系26二、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26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26-27第三章中国海关风险管理的探索和实践27-42第一节中国海关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27-28第二节中国海关进出口风险管理实践28-36一、货到前风险管理29-30二、风险式通关管理30-35三、稽查工作中的风险管理35-36第三节中国海关进出口风险管理案例36-42一、风险管理在通关管理中的运用36-38二、风险管理在稽查工作中的运用38-42第四章中国海关进出口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2-47第一节理念层面存在的问题42-45一、将风险管理当做管理目标,而不是管理技术43二、将风险管理等同于情报工作43-44三.不重视风险处置和效果反馈44四、存在片面强调技术手段忽视经验积累的误区44-45第二节实践层面存在的问题45-47一、传统的职能配置方式与推进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要求相冲突45二、不能有效地发挥风险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45三、风险管理职责范围难以确定45-46四、缺乏成果转化机制和实战应用的工作系统46-47第五章对中国海关深入实施进出口风险管理的思考47-54一、全面推行海关业务风险式管理47-49二、建立”层级职责明确、业务配合协调”的集中化进出口风险管理体系49-52三、全面应用统一的风险管理大系统52-54参考文献54-57注释57-59后记59-60。

海关风险控制的探索和实践

海关风险控制的探索和实践

海关风险控制的探索和实践——兼谈风险参数库建设在海关风险控制中的作用宁波海关刘玉升一、风险控制理论及其在海关工作中的应用2005年总署印发《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总体框架》,明确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建立风险管理大系统,建成“方法科学、手段先进、识别准确、反应敏捷、配合密切、管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海关风险控制是运用风险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海关实际业务中的特点,在海关管理中具体应用,是对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评后测出的风险进行处理和控制的过程,通过采取风险控制手段,有效避免、减少或转移风险事件的发生,使风险降低到海关可以接受的程度,当风险发生时,不至于影响海关的正常业务运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海关管理效益和效率。

风险控制作为一个管理体系,是整个海关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阶段,也是有效执行组织策略的必备工具,贯穿于整个海关业务运转过程中。

根据风险控制的时间可将海关风险管理划分为三个部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一)事前控制是对整个海关业务过程的基于风险角度的考虑、分析、规划,也是海关风险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

首先是海关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实施风险管理的大环境,建立风险评估标准,明确风险分析的结构;其次是对各种显露的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对可能构成风险的一些要素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和分析,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结果产生的危害性,并划分风险的等级,以确定海关管理的重点。

海关风险信息和风险参数的设定是风险事前控制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今年宁波海关通过修订《宁波海关风险信息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风险信息的报送、采编机制,提高关区干部收集、提炼、报送风险信息的积极性,使宁波海关风险信息在全国各直属海关中名列前茅。

同时还积极探索“风险预警系统”和“选择查验系统”的深度融合,加大风险预警参数的建设力度,为业务一线识别和评估风险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事中控制是通过风险监控和风险规避消除一些潜在的风险事件。

关于海关大监管的探讨

关于海关大监管的探讨
位 ,以及 在整个 系统 中 的运 转 方式 和途径 ,对 海关
源 、人力资源 、财力资源,推行以企业为单元的分
类 管理模 式 ,在 通关 分类 作业 的基础 上 ,逐 步建立 起 以企业 为单 元 的全方位 分类 管理格 局 ,包括 分类 审 单 、分 类查 验 、分类稽 查 等 ,将分 类管理 贯彻到
进 行科 学界定 ,实 现管理 模式 上 的优化与创 新 。在
理顺 职 能关 系的前 提下 ,以管 理事权 和层级要 求为
区分 ,科 学设 置海关 机构 ,合 理配 置管理资 源。在
搭 建好 整 体 结 构 后 ,统 筹 海 关 信 息 资源 、科 技 资
合理 ;资 源 配 置 不 够 科 学 ;监 管模 式 不 能 完 全 对 接 ;业务科 技一体 化 不相 匹配 等方 面 。这 些 问题 已 经成 为制 约海关 事业 进一 步发 展 的障碍 。 因此 ,构建 大监 管体 系 ,就是要 重新 审视 和优 化 各部 门 、各 单 位 在 海关 整 体 工 作 中 的功 能 和 定
些 体制机 制上 的深层 次 矛盾 和 问 题 进 一步 凸现 ,
传统 的粗 放 式 管 理 带 来 的资 源 配 置 矛 盾 越 来 越 突 出。 由于海关 职能管 理在 监 管 体 制上 属 “ 窝 煤 ” 蜂 式上 下对 口管理 ,更 多地体 现 在职 能机构 上 的上下 对应 并承 担相应 的职 责权 限 ,单纯从 本业 务领 域开 展职 能管理 和 海关 监 管 ,从 单 线 看 是 严 密有 效 的 , 但线 与线 之间 尚未形 成 良好 的协作 配合 机制 ,存在 诸 多职能交 叉 ,权 责 不清 ,运转 协调 不够 顺畅 ,行
政成 本过 高 ,监控 制 约不够 健 全等诸 多 问题 。突 出 表 现在 :职能交叉 ,权责不 清 ;三级 事权 划分 不尽

海关工作人员的监管措施和风险管理

海关工作人员的监管措施和风险管理

海关工作人员的监管措施和风险管理1.引言海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责时,面临着监管措施和风险管理的重要任务。

他们需要确保边境安全,防止偷渡、走私和其他非法活动。

本文将探讨海关工作人员在监管措施和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

2.加强边境监管为了确保边境安全,海关工作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

首先,他们需要对出入境人员进行有效的身份识别和检查。

这可能包括核实护照、签证和其他必要文件的有效性。

此外,海关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行李和货物的检查,以防止违禁品和非法物品的进入。

3.信息技术的运用海关工作人员可以依靠信息技术来加强监管措施。

通过建立先进的数据库和信息共享系统,海关工作人员可以更轻松地追踪和审核出入境人员的信息。

此外,他们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加强边境合作海关工作人员还需要积极与其他国家的海关部门进行合作。

这种合作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培训交流和联合行动来实现。

通过共同努力,各国海关工作人员可以更有效地监管边境,并共同应对跨国犯罪活动的挑战。

5.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海关工作人员不可或缺的任务之一。

他们需要评估和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

这可能涉及到制定安全标准、更新监管政策和加强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6.持续培训和提升专业素养为了更好地执行监管措施和管理风险,海关工作人员需要接受持续的培训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这包括学习最新的安全和风险管理技术,了解国际法律法规的变化,并掌握先进的审查和调查技巧。

7.参与海关合规计划海关工作人员可以积极参与海关合规计划,以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措施的实施。

这些合规计划包括开展自查和自我评估,确保海关程序符合国际标准,并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计。

8.结论海关工作人员在执行监管措施和风险管理时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通过加强边境监管、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合作、进行风险管理和提升专业素养,海关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维护边境安全,并有效地防止非法活动的发生。

浅谈海关查验风险布控

浅谈海关查验风险布控

浅谈海关查验风险布控浅谈海关查验风险布控摘要:海关风险布控作为现代海关查验中的重要部分,既是顺应通关作业改革的需要,也是切实加强实货监管的一条有效途径,还是海关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通过实例说明风险布控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海关风险布控;布控效能一、海关查验与风险布控1.基本内容查验风险布控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进出口贸易政策及海关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进出口企业的信誉、报关单据和情报等信息,对申报进出口的货物进行全面分析、综合,从中查找具有违规、走私嫌疑的线索,进而确定货物查验重点而下达查验指令,由现场查验部门实施查验的手段和方法。

海关总署研究开发了选择查验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参数设置、评估管理、流程控制等手段,甄别出高风险的货物。

选择查验系统的目标是减少查验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查验工作的科学性,实现进出口货物“管得住,通的快”的目标。

其系统运行涉及到海关的审单、接单征税、查验和放行整个通关流程。

2.查验风险布控的方式查验风险布控方式指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实施的布控手段。

其主要包括:舱单布控、预订布控、预警布控、即决布控、随即布控。

3.风险布控的流程收集信息→风险分析→确定风险点→实施布控→开具验单→查验实货→结果反馈→分析校正风险参数。

二、风险布控的重要性发挥风险布控管理作用优化海关监管与服务,宁波海关发挥移箱指令前置的作用,将通关环节的各项布控指令进行选查细化,缩短查验接单时间;主动跟踪选查动向,遇有系统问题等导致选查指令未能及时发送的,主动联系查验部门进行补发信息操作,避免企业来回奔波;加大出口货物过机选查比率,在同等条件下为企业节省1/2的查验费用,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今年4月份宁波海关运用风险布控系统截获了一批涉嫌侵犯佳洁士、妮维雅、旁氏等国际日化品牌的侵权货物,价值24万元人民币。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宁波海关通过风险布控查获的侵权货物价值近1.5亿元。

这批侵权货物是通过宁波海关风险布控查验管理系统查获的,海关部门对宁波口岸已查获的进出口报关单、侵权商品、侵权企业情况进行归类、整理,及时的掌握侵权商品、违法企业、高风险目的国等多项参考指标,进而形成风险企业、商品“资料库”。

福州海关风险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福州海关风险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4.2.2风险管理理念与海关监管业务过程融合现状
其实这也就是关于风险管理理念构建的问题。

对此,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了一种积极的状态。

关于对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要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风险管理对海关工作的现实意义以及风险管理对海关整体目标实现的重要性所持态度的回答,分别有83%、94%、92%调查对象给出了“非常赞同”、“意义廑大”、“非常重要”等肯定和积极的态度。

而对海关风险管理内涵的认识的回答,71.9%的调查对象认同了全面组织风险管理的观点。

由此,至少在认识层面上,调查结果显示了福州海关风险管理理念被接受的较良好现状。

此外,关于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的驱动力的问题,66%的调查对象回答此驱动力来自个人自觉接受先进理念,主动学习、掌握、运用。

这似乎又从另一方面验证了前面的观点。

表4.3对海关风险管理内涵的认识
海关风险管理的内涵比重
包括业务运行风险,队伍廉政风险管理
7】.90%
在内的全面的组织风险管理
只限于海关业务运行风险管理15.48%
说不清11.43%
其他1.19e,6
但是,关于是否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日常本职工作中的问题,即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与本职工作的融合度问题的调查结果(见图4—2)却是,多数调查对象在本职工作中未做到经常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中有14%的调查对象同答从未在本职工作中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52%的人只是偶尔将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本职日常工作中。

图4-2是否将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日常本职工作中。

从三个案例看大监管体系下风险防控策略的优化

从三个案例看大监管体系下风险防控策略的优化

法 ,从 而能够 实施精 确 打击 ,有效减 少监管资源 的 投人 。通 过对政 策 实施 后 1 个月期 间的出 口数据分 析 ,专 项小 组 锁 定 了 l 6家 企 业 作 为 高 风 险对 象 , 同时根 据商 品特性及 以往 的案 例 ,初 步确定 了可 能
为不法 企业利 用 的走 私手 法 。这 些分 析结果在后期 行动过 程 中都 得到 了验证 。
20 年 , 0 8 为了深 入落实科学发展 观, 确保 国内 经济 又好 又快发 展 , 国家 在 进 出 口环节 出 台 了一 系 列宏 观调控措 施 。其举 措 之 多 、 围之 广 、 范 力度之 大
堪称 历年之 最 。海关 在该 年 的监 管实践 为 我们研究 风 险防控 策略 留下 了宝 贵 的案例 素材 。作 为专职 风 险管 理人员 , 者有 幸亲 历 了 20 笔 08年 的进 出 口风 险 防控 工作 。本 文拟从 该 年上海 海关 的三个监 管实 例
监管政策有效期 间

三 是专项 行动投 入 的监 管成本 较高 。 由于行 业
性风险已经显现,风险企业与风险商品的分布均较 为分散 ,专 项 整 治 过 程 中 审 单 、布 控 、查 验 、化
验 、稽 查 、缉 私等监 管资源 的投入 量 同步上升 ,对 整个 专 项 行 动 的 筹 划 与 准 备 工 作 的 要 求 也 较 为
为 了确 保 国 内粮 食 生 产 安 全 ,根 据 海 关 总 署 20 08年第 2 6号 公告 , 自 20 08年 4月 2 日起 至 9 0
月3 0日,我 国对 所有 贸 易 形式 、地 区和 企业 出 口
( )风 险 预 防 的 成 功 探 索——析 20 三 0 8年 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浅谈大监管体系下隶属海关风险管理工作实战应用之策略(初稿)【简介】近年来,海关总署党组提出了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理念,并于2010年初印发《海关大监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这标志着海关大监管体系建设成为最近几年来海关中心工作。

《方案》明确提出:坚持以风险式管理为基础,自觉运用风险式管理的理念、方法和要求来审视、分析和把握海关工作,认识、防范和化解风险,达到有效监管与高效运作的有机统一,更好地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同时,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以企业守法管理为基础,以分类通关为载体,实现多主体、多模式、多环节、多领域、全过程的监管。

本文以大监管体系中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定位和要求,结合隶属海关执法风险的成因及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策略和实施方向,来探索如何使风险管理工作在隶属海关能够更有效的进入实战应用。

【作者】连云港海关稽查科王道隆【主题词】大监管体系隶属海关风险管理策略【正文】近年来,海关总署党组提出了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理念,并于2010年初印发《海关大监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这标志着海关大监管体系建设成为最近几年来海关中心工作。

《方案》明确提出:坚持以风险式管理为基础,自觉运用风险式管理的理念、方法和要求来审视、分析和把握海关工作,认识、防范和化解风险,达到有效监管与高效运作的有机统一,更好地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同时,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以企业守法管理为基础,以分类通关为载体,实现多主体、多模式、多环节、多领域、全过程的监管。

本文以大监管体系中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定位和要求,结合隶属海关执法风险的成因及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策略和实施方向,来探索如何使风险管理工作在隶属海关能够更有效的进入实战应用。

一、正确认识风险管理相关理念(一)风险的定义由于现代社会活动甚为复杂,每个人及各行各业每天都必须面对不同的风险,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风险观念,目前在理论上对风险定义的观点主要有三种:一是把风险视为机会,认为风险越大可能获得的回报也越大,相应可能遭受的损失也越大;二是把风险视为危机,认为风险是消极的时间,可能遭受损失,这常常是大多数人所理解的风险;三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看法,认为风险是一种不确定因素。

总之,风险的定义包涵两个要素,第一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第二是事件遭受损失的机会,其特性应当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损失险和可变性四种特性。

目前,对海关风险,一般将其理解为:“发生或引起违反海关法规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从广义来讲,海关风险是指海关在对进出口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和人员进行监管时,由于海关管理的限制、管理时空的局限、监管权力的约束、执法地域的广阔性以及海关管理存在地问题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往往给一些不法分子从事违法违规活动以可乘之机,给国家利益或海关管理造成损害的潜在威胁。

而狭义的海关风险,则不包涵海关自身执法、内部管理等因素导致的海关风险,仅指海关管理对象主管或客观发生或引起违反海关法规的可能性,即海关业务执法风险。

而笔者所探讨的风险管理的实战应用,也仅指对海关业务执法风险的实战应用。

(二)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原是保险业的一种经营技巧,后被金融、投资、股市等行业引用并证实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针对事件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或者有利影响,也可能两者兼而有之,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代表了风险,可以阻碍创造价值或消弱现有的价值。

产生正面影响的事件能抵消不利影响或带来机会。

机会是指实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于目标实现、支持创造价值或者保持价值的积极影响。

为此,风险管理是对涉及的风险可能影响价值的创造或保持的管理过程,它是一个从战略制定到日常经营过程中对待风险的一系列信念和态度,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整体的潜在事项,并进行管理,为实现整体的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

海关总署于1999年7月在6个直属海关进行全程式风险管理试点,并在近几年的全国海关关长会议上多次提出和明确加强海关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海关风险管理是指为管理部门分析、处理风险提供必要信息的管理方法和实践,它包括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检查、守法检测等内容,其中风险分析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由此,可以得出海关风险管理就是海关通关监管作业过程中对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恰当的处理方法并予以实施,以可确定的管理成本替代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并以最小经济代价获得最大的行政效益。

(三)风险式管理与风险管理的辩证关系大监管体系提出了以风险式管理为基础,而笔者认为,风险式管理与风险管理概念不能完全等同,两者应当为辩证统一关系,即:风险式管理是一种理念,而风险管理则是一种工作制度或是一种工作方法,风险式管理要求实现多主体、多模式、多环节、多领域、全过程的监管,即对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执法风险与管理风险、业务风险与廉政风险的全过程管理,而风险管理仅对狭义的执法风险进行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

因此,风险式管理是风险管理及海关其他一系列管理内容的理论基础,而风险管理则是风险式管理理念的最主要实现方式之一。

二、把握大监管体系下风险管理工作的层级定位(一)总体定位:风险式管理是构建大监管体系的基础。

《方案》明确了大监管体系的内涵,即:海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风险式管理为基础,以综合监管为模式,以提升整体功能为要求,建立的职能分工更加科学合理、目标责任更加清晰到位、工作运转更加协调高效的新时期海关监督管理体系。

可以看出,风险式管理将成为海关整个监管体系的基础,将成为海关通关、监管、税费、企管、缉私等全方位业务的全面基础。

(二)事权定位:风险管理工作中心是指对海关管理对象执法风险的管理。

按照三级事权,总署层面负责宏观监控和决策指挥,直属海关重点开展监控分析与风险布控,承担“选”的责任;隶属海关主要负责执行业务职能部门下达的布控查验和稽查核查指令,承担“查”的责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隶属海关可保留一定比例的即决式布控和自选稽查核查对象进行风险处置。

涉及海关管理对象的执法风险,由风险管理部门归口实施管理,涉及海关管理人的执法风险,由督审部门归口实施监督评估和管理;涉及海关的廉政风险,由纪检监察部门归口进行评估和管理。

(三)机制定位: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实现多主体、多模式、多环节、多领域、全过程的风险式管理。

《方案》要求,要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以企业守法管理为基础,以分类通关为载体,实现多主体、多模式、多环节、多领域、全过程的监管。

按照“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分工,构建“集中操作平台、分头监控分析、统一系统加载、直接作用现场”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将风险管理覆盖海关工作全领域。

(四)应用定位:加强风险管理的实战应用能力。

《方案》强调,要加强风险管理的实战应用能力。

在加强风险分析和数据使用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情报收集及市场调查和贸易调查,为实现海关执法的精确打击奠定基础。

三、大监管体系下隶属海关存在执法风险的几个主要成因大监管体系下,海关将进一步认识、防范和化解风险,达到有效监管与高效运作的有机统一,更好地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但隶属海关的执法风险仍将客观存在。

在隶属海关业务现场,出现执法业务风险的状况多种多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或操作流程导致隶属海关面临执法风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出口商品不断丰富,贸易形式越来越多样,现场海关的业务量不断增长,通关监管现场关员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越来越多,业务越来越复杂,有可能出现上级海关对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滞后于日益复杂的通关监管操作,而隶属海关作为执行层海关,则必须面对因为缺乏规定章程而带来的执法风险。

例如,1991年海关总署颁布对过境货物的监管办法,以后虽有相关文件补充,但该监管办法至今仍没有废止,20年后的今天,随着口岸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过境货物的监管方式已经有了明显变化,而到目前为止,作为执行层的隶属海关一直缺乏真正具有操作性的过境货物监管办法。

法规制度的不完备,将使该项业务的执法风险大大增加。

而对于一些积极开展试点业务或者推出服务经济特殊举措的口岸海关,此类“摸着石头过河”情况所带来的执法风险更加突出。

(二)现场关员业务素质的不足和业务技能的欠缺使其无法有效甄别执法风险。

例如,在一线查验现场,对于报关单品名归类与实际进出口商品的准确甄别一直是困扰一线查验关员的重要难题。

究其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海关系统内部一般实行轮岗交流制度,培养了不少业务“通才”,但由于岗位交流频繁,培养的业务专家型人才相对不足;二是由于部分关员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能力和意识不强,因此在面对计算机网络、H883系统、H2000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等需要一定专业知识的工作时,无法胜任;三是隶属海关内部有效的业务技能培训还较少,未能真正达到提高关员业务素质的目的。

(三)现场关员业务操作上的失误将使错误增多,增加了业务执法风险。

这一原因也可以称作为“疏忽”,这是指现场关员在执行海关业务时并未将注意力集中在该项工作上,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就会犯错误,。

疏忽的根源一般是疲劳、分心以及对该项工作的厌烦。

例如,通关现场关员出现的在H2000系统中漏过机、漏放行情况,如果此类情况增多,相应的执法风险必然加大。

(四)软硬件设备维护不足而带来的执法风险。

软硬件的维护是指为了保持设备和软件的正常运转而对其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如H2000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的不断升级就是对软件的一种必须的维护。

因为软硬件设备维护不力而造成海关执法风险的情况也是一种常见情况,如旅检现场X光检查仪或现场卡口的地磅出现数据不准等情况,或者因H2000系统故障报关单数据无法系统判别流转而造成手工接单时所产生的执法风险均为此类情况。

(五)现场少数关员缺乏职业道德甚至存在舞弊行为而带来的执法风险。

此情况也即关员作风纪律甚至海关廉政风险,虽然目前通过各种廉政教育和廉政举措,已有效降低此风险,但客观必然存在,且虽然发生情况概率极小,但只要发生,其对隶属海关所带来的危害巨大。

(六)外部相关单位的不规范行为也会带来执法风险。

海关在现场执法过程中,与相关部门和单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沟通和联系,而少数外部相关单位的不规范行为,也会给海关带来执法风险。

如海关在接受出口企业申报时,需要递交理货部门和港口场站相关部门出具的到货报告,并以此为接受申报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如果此类相关部门出现差错或不规范行为,也直接导致海关面临执法风险。

四、大监管体系下隶属海关实施风险式管理的策略隶属海关作为第三级海关,虽然其海关事权定位于承担具体执行和反馈职责,但由于其要负责各项业务工作的现场作业并反馈执法作业结果,这就要求隶属海关也需要有效的选择最佳和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对现场作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恰当的处理方法并予以实施,以可确定的管理成本替代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并以最小经济代价获得最大的行政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