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第二框
哲学与人生-第1课 第二框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人生路》教案

第1课第二框教案一、教学分析【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人生路【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数】1课时【教材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中职高二学生。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初中和前两个学期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些基本的认知,对哲学理论也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为本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作为在校学生,还是日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学生在成长成才、三观塑造、科学思维训练以及处理自身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等方面都需要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所以学生对本课学习有内在需求。
但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还处在零碎的感受阶段,缺乏系统性、学理性认知,同时社会中一些功利化、庸俗化的现象和虚无主义思想也对一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让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知到信继而行,这是本课教学会面临的问题。
【教学目标】(第1课)1.政治认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强化时代方位感、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掌握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职业精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历史使命,认可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全面发展。
领会“学习哲学,终身受用”的道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追求和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展现自身价值,谱写灿烂人生。
3.法治意识: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法学具有指导意义,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培养法治意识;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法治思维能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法治中国建设。
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 第一课第二框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二框《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学会以乐观的心态面对青春期,以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行为去追求青春。
2.知识目标:认识到在我们的成长中,思维独立性伴随着思维的批判性;认识青春期创造潜能3.能力目标:学会正确认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敢于发展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同时也要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独立的理解;思维判断的培养难点:思维独立性伴随着思维的批判性,开发创造力。
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畅想青春,让学生看ppt的提示,发挥想象力,畅想青春。
引出思维的话题同学们,青春的我们,活力无限,想象丰富,拥有无限的潜力。
青春期让我们有了骄傲的资本,青春让我们有了一个个的梦想。
在这个时期我们随着身体变化也产生一些烦恼,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二、讲授新课:步入青春期,我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
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独立性,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
思维的独立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a思维的批判性对我们意义?(让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思维的批判性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b思维的批判性对我们有什么要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批判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还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c讨论中,有没有出现打破常规,让你觉得新奇观点?上述同学的表现是创造。
因为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第一课 第二框 在社会中成长

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 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 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 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 打油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 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 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 三尺,建宅置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 一条宽六尺的巷子。
合格的社会成员
知识
能力
规则 意识
价值 观念
经历社会化的过程,才能融入社会
1920年,在印度小城波尔,人们常见 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 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 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 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 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 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大的年约七 八岁,小的约两岁。这是人们发现的 第一例“狼孩儿”。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 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 饱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 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拉经过 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 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 4岁的孩子。
狼孩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和同学讨论一下。
“狼孩”的故事,证明了人类 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 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 的产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 高度社会化了的人,脱离了人 类的社会环境,脱离了人类的 集体生活就无法形成人所固有 的特点。
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结合上图,说明食物、学习用品、衣服等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三)怎样培养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第一课 第二框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英镑
日元
欧元
美元
二、外汇
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 算的支付手段。 2、外汇与外币的区别:
外币:外国的货币 外汇:不仅仅包括外币,还包括用外币表示 的支票、汇票、股票和债券等。 外汇≠外币
二、外汇
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 算的支付手段。 2、外汇与外币的区别: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二框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 转账结算 2、信用工具 (1)信用卡 纸币 银行转账 信用工具
思考:那么,在转账 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 用工具有哪些呢?
龙卡
牡丹卡
金穗卡
长城卡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 转账结算 2、信用工具 (1)信用卡 (2)支票 纸币 银行转账 信用工具
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从人民币汇率看:(元) 人民币 美元 12.3 12.1 11.9 人民币汇率跌落,人民币贬值 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100
100 100
例如:昨天100美元可以兑换人民币 802元,今天100美元可以兑换804元, 那就说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升高 了还是降低了?
美元
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 3、汇率的含义: 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 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 汇率跌落。
汇率有两种情况: 具体分析:如美元与人民币 从外汇汇率看:(元)
美元 100 100 100 人民币 840 821 810 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A
(2)支票 ①含义: 出票人签发、银行支付 ②类型: 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区别:能否支取现金
▲汇票:用于外埠结算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②主要内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 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
础上。 【三个揭示一个建立】
(3)意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 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 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 义制度。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
经济斗争
政治斗争
思想理论 斗争
自主阅读12页【相关链接】,理解斗争形式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 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 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有西方评论者认为“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 民,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 )
A.提出空想社会主义,设计未来美好社会 B.主张改革社会弊端,反对资产阶级统治 C.赞扬巴黎公社革命,指导工人阶级斗争 D.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练一练
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被称为科 学社会主义。下列对“科学”一词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合理构想 B.马克思和恩格斯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C.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剩余价值学说,揭开资本主义剥削 的秘密 D.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用统一的社会生产代替私人生产
练一练
西方有一些学者曾合著了一本《资本家宣言》。在这本书中,这些学 者认为资本家发财致高是“由于节约和对于劳役所得做出的牺牲性储蓄, 再加上大胆、富于想象力和聪明狡黠的投资”。这一观点( )
第一课 第二框 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

第一课第二框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第二框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教材分析]本框讲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的产生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指出阶级统治的出现。
首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财产的出现,在社会关系中,逐渐形成了!统治与被统治的两个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其次,奴隶制国家作为奴隶主阶级统治和压迫奴隶阶级的工具随之产生。
说明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二层次,指出在奴隶社会,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首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金属工具的使用,在生产、生活和管理立,都需要不断总结、;继承、积累、传播和发展,从而文字便逐渐地出现了。
其次,:文字的出现,使人类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因此,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第三层次,指出奴隶社会建立于野蛮的剥削制度。
首先,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不仅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还占有生产劳动者奴隶。
奴隶毫元人身自由,被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在奴隶主的强制下从事繁重的劳动。
其次,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其剥削制度,不断强化国家机器,对奴隶进行残暴的统治。
最后,由于奴隶主对奴隶进行野蛮、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大批奴隶被折磨而死或纷纷逃亡i新的生泞工具不能得到应用,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向前发展。
奴隶主庄园的普遍衰落,说明奴隶制走到了它的尽头。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阶级的产生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明确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掌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作用的辨证关系原理,知道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了解脑体分工的意义。
3)通过教学,使学生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其后期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
2、能力目标1)人类社会由没有阶级和国家的原始社会进入存在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奴隶社会,是生产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理论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 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 科学。
个人努力: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而刻苦钻研、 勇于实践,不断进行理论总结。
微点拨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又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 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前中国 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晶。它在本质层次上,就是科学社会主 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怎样创造 性地付诸实践的层次上,则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具有鲜 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一种有别于科学社 会主义的“独立形态的社会主义”。
色社会主义,进行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
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
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表明( )
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过程 ②社会主义社会在
力量上已超过资本主义社会 ③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
远大发展前途 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
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目标素养
1.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理论基石,结合资本主 义发展的史实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明确从空想社会主 义到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 2.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性与正确性
3.概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结合十月革命 的历史事实,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4.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政治认同,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人教版道德和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一课 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 (19张PPT)

②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 段,需要深化改革。
思考:这些图片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
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③新时期,经济面临一系列 突出的矛盾和挑战,需要不断 深化改革。
对策: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②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 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只有全社会不断弘 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 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 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 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 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的最强音。
02 共享发展成果
共享发展就是要共同享有 国家发展的所有成果。
只有多谋民生乊利多解民生乊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迚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迚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迚改革迚行时共享发展成果改革迚行时的原因如何深化改革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如何共享发展发展的根本目的本课小结项目产生的背景看漫画回答问题上述三幅漫画共同反映了我国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知识 目 标
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要深化改革 3.我国还面临着哪些现实挑战、具体对策 4.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 5.党和政府如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6.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1.2 走向共同富裕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革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①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 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 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 依靠改革开放。
运用你的经验
本课小结
改革进行时的原因
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班级及时间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哲学的含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2、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哲学概念、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教学
重点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教学
难点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个案
教学过一.自学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关于______的学说,是______________的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是人们对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则是关于_________学问。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___________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哲学是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
【思考】
①什么是世界观?
②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什么?(区别和联系)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什么?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①区别:研究范围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______________
程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奥秘;哲学研究的则是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______________ 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课堂探究: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
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提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人人都有。
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靠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才能掌握。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课堂探究P8活动框:
(1)、上述具有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在做人做事上有什么不同?你赞同哪些人的做法?
(2)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世界观同时为人们提供方法论指导,具有不同思想观念的人,在做人做事上往往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式。
上面列举的四种人的做法,第二、三种是可取的。
(2)人的思想观念决定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反映着人的思想观念。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课堂探究: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体现出哲学思维的什么特点?
◇探究提示:哲学是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和规律的,哲学思维通过理性思考,从个性中归纳、综合出事物共同的本质。
(2)◇课堂探究:(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1)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枯萎。
(2)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三、导学
在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本课解决了一个核心问题——哲学的概念。
从知识逻辑上讲,围绕哲学概念,主要讲了三个关系: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
1、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四、检验
1、哲学( )
A、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就是世界观
C、都是正确的
D、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2、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
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4、具体知识不包括( )
A、自然科学知识C、思维科学知识
B、社会科学知识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课后记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