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一课 第一框

合集下载

哲学第一课高中教案

哲学第一课高中教案

哲学第一课高中教案在高中的哲学教育中,第一课往往承担着引导学生入门的重要角色。

它不仅要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还要为他们揭示哲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和价值。

以下是一个哲学第一课的教案范本,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

##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引导学生认识哲学思考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3.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哲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 教学内容### 哲学是什么?- 定义哲学:哲学是对人类存在、知识、价值等问题的根本思考。

-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它与科学、宗教、艺术等领域相互影响。

### 哲学的历史- 简介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到现代哲学家如康德、尼采等。

- 简介东方哲学的特点: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流派的影响。

### 哲学的主要分支- 形而上学:探讨存在的本性和宇宙的根本原理。

- 伦理学:研究行为的道德性,人应该如何生活。

- 知识论:分析知识的来源、结构和限制。

- 政治哲学:思考国家、政府、法律和公民权利等问题。

### 哲学的价值- 提升思维能力:哲学训练人们清晰、逻辑地思考问题。

- 增强自我认知:哲学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 促进社会进步:哲学为解决道德、政治和社会问题提供指导。

##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授基本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 案例分析:选取经典哲学问题或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

-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哲学问题。

##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或视频短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哲学的兴趣。

2. 讲授基础知识:系统介绍哲学的定义、历史和主要分支。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简单的哲学问题,如“什么是正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进行全班交流。

人教版必修4:第一课_第一框_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1]2

人教版必修4:第一课_第一框_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1]2

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反作用:为具体科学 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比较
研究 对象
哲学
整个世界以及人与 世界的关系
具体科学
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 规律和奥秘
区 任务 别
作用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 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 域的特殊规律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具体哲学是哲 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反过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具 有两重性。
生活
高二选课
哲学 一切从实际出发 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
从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1:生活处处有哲学。
“鉴于世界几千年的文明,鉴于世界若干万亿人 中,只有伟大的文明古国——中国,诞生了天才 的杞人,他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第一个对我们居住 的星球及其环境问题具有忧患意识的人,他以杞 人忧天这样的哲学观念来把握我们的世界,两千 多年过去了,他的理念已经家喻户晓,无愧于伟 大的预言家这个称号。他的形象,包括他著名的 忧郁,将继续影响我们这个社会” ——美国《名人》杂志编辑福尔顿
为什么要学哲学呢?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
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本义】Philosophy源自希腊的西方学术名词翻译。
Philo + sophia = Philosophy
爱 + 智慧 =爱智慧/思考的乐趣。
结论: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请你也探究世界,思考人生,并留下你的思想印记, 总结几句富有哲理的佳句?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高二哲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哲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哲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哲学的定义与特点1.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对世界、人生、价值等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和探讨的学科,通过理性和系统的思维方式来探究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 哲学的特点:哲学是一种普遍性的、理论性的思考方式,它具有持续性、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哲学思考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内容包括自然、社会、人类、宇宙等领域。

第二节:哲学的产生与发展1. 哲学的产生:哲学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是人类对世界和人生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文明都产生了各自的哲学思想。

2. 哲学的发展:哲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和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古代的哲学思想到现代哲学,经历了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等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第三节:哲学的研究对象1. 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宇宙、自然、社会、人类、价值、精神、存在等各个领域,哲学的研究对象极为广泛,包揽了一切人类思维能够涵盖到的领域。

2. 哲学的研究方法: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逻辑推理、分析、综合、批判等方法,哲学研究的方法是以理性和系统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

第四节:哲学的基本问题1. 什么是世界本质问题:哲学关注世界和宇宙的结构、本质和规律,探讨世界的起源和本质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2. 什么是人生意义问题:哲学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目的,探寻人生的意义是哲学思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3. 什么是真理问题:真理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哲学一直在探讨什么是真理以及如何达到真理。

4. 什么是道德问题:道德问题是哲学关注的又一重要问题,探讨什么是好与坏、正义与非正义以及人类应当如何行为等道德问题。

第五节: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 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哲学与自然科学关系密切,哲学的基本问题与自然科学领域有重叠和交叉之处,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为自然科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哲学与社会科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哲学对于社会科学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 • • •
A、哲学的产生是由人自己臆造的 B、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赖于人们的思考和实践 C、哲学有利于认识世界 D、哲学有利于改造世界
(不定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 动中产生的 • C、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 D、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实践 中产生的
1.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 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 快 乐 , 这 是 因 为 A. 只有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才能指导 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和对待人生 B.只有哲学才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C.幸福生活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 D. 只要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就能促 进社会生活的进步 【 A 】
【全书基本框架】
辩证的唯物论
辩证唯 物主义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唯史观
历史唯 物主义
价值观
人生观
一般到个别
整体与部分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你能说出一些你所了解的哲学家吗? 对于这些哲学家,你了解他们的思想吗?
•走进哲学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 • • •
A、没有哲学就没有生活 B、爱哲学能使人同神同在 C、哲学能使人洁净灵魂,能正确地对待生活 D、爱生活就是爱哲学
4、自从人类有了思想以来就提出了许多关于世界、 宇宙、人等的问题,仅就“世界的起源”这一问题, 就有诸如:“世界是由水构成的”、“宇宙是一团燃 烧的火”等不同的说法,由此而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思 想。这说明( )
(2)、从哲学作为世界观最基本的功能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1.2.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1.2.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1.2.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重点〗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难点〗⑴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和歪曲的反映。

⑵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⑶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素质要求〗知识方面:识记:宗教观念的本质。

理解:①意识的概念。

②分析意识的不同类型,说明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能力方面:通过对意识的三种类型的分析及对其进行的概括,让学生体会哲学的思维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

觉悟方面:⑴通过关于宗教本质的教学,进一步进行无神论的教育。

⑵通过对“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的分析,进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

【重点解决办法】1、“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和歪曲的反映”、“抽象思维是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因为,第一,它是理解本框题中心观点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障碍。

由于学生易把 "反映"理解为"直观"的等同,因此,从直观上找 "鬼神"、"抽象思维"和"未来"等同的客观事物,这当然找不到。

第二,认清宗教的本质有助于进一步树立唯物主义,克服有神论。

讲解时,可通过课本书-P,。

的小体字,以学生已有的体验为基础,说明"宗教"可抓住"玉皇大帝的外貌酷似汉族人,上帝的外貌象西方人,可见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的"、"宗教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某种原型。

从而理解"反映"的含义。

应主要分析为什么是 "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揭示宗教本质。

后两句的教学可参考后面的教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 第一课 第一节 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教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 第一课 第一节 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教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一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第二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二. 重点、难点:(一)重点:第一框:意识的本质是本框学习重点。

因为把握了意识的本质能够深刻地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质不是意识而是物质。

第二框:“为什么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是本框学习重点。

这是因为理解了这一点就容易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观点,且对学生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二)难点:第一框:1.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本框的一个难点,因为宗教信仰的神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把它看作“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惑。

2. “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本框的一个难点,因为抽象思维的内容在直观上是找不到的,学生很难理解。

3. “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存在着理解上的障碍,把没有发生的事情看作“反映”学生难于接受。

第二框:“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是本框的学习难点,因为教材并没有充分揭示。

三. 具体内容:(一)学习目标:第一框:理解意识概念,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意识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其内容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反映。

第二框: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正确反映与错误反映的主观原因。

(二)学习提纲:第一框:1.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①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具体感觉与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人们对现状的认识、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第二框:2.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1)实践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哲学第一课复习题

哲学第一课复习题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

2、哲学的任务: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第二框题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因此,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

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2)二者的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

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什么是方法论?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如图所示:人们对整个世界世界观总的看法根本观点用来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统一哲学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根本原则方法论根本观点(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知识的内容自然知识物理、化学、生物等具体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文艺、伦理、经济学、政治等思维知识心理学、逻辑学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1)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高二哲学知识点框架第一课

高二哲学知识点框架第一课

高二哲学知识点框架第一课哲学是一门探索人生和世界的学科,通过对人类思维和存在的研究,探讨人类的本质、宇宙的起源、道德的准则等深层次问题。

作为高二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知识点,可以拓宽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你介绍高二哲学知识点框架的第一课。

首先,我们来了解哲学的起源和定义。

哲学源自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意为“爱智慧”。

它通过理性思考,试图寻找人生和世界的真理。

哲学是一种批判性的思考方式,不仅仅关注现象背后的本质,还追问问题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部分:知识论知识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知识的本质、来源和范围等问题。

以下是几个知识论的基本概念:1. 知识和信念:知识是经过严密推理或验证的信念,它具有真实和合理的特性。

信念是主观的,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

2. 知识的来源:知识可以通过经验和理性获得。

经验是通过感知和观察得来的,而理性是通过推理和思考得出的。

3. 三种知识理论: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理性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理性,而合乎理性的信念则是基于经验和理性的结合。

第二部分: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存在的本质、实体的属性和关系等问题。

以下是几个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1. 本体论:本体论研究实体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常见的本体论问题包括:什么是实体?它们的属性和关系是如何定义的?2. 存在与实在:存在指的是实体的存在状态,可以分为实在和虚构。

实在是指真实存在的实体,虚构是指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实体。

3. 物质与精神:物质是指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实体,精神是指意识和思维等非物质的实体。

形而上学研究它们的关系和属性。

第三部分:伦理学伦理学是哲学的又一个分支,研究道德的原则、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问题。

以下是几个伦理学的基本概念:1. 伦理学的分类:伦理学可以分为规范伦理学和描述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研究道德准则和价值观,描述伦理学研究实际行为和社会规范。

2. 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绝对主义:道德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标准相对而言,不同文化和个人可以有不同的准则;道德绝对主义认为道德标准是普遍存在的,适用于所有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⒈梁实秋曾说:‚一 切的文明都是极少数天才 创造的‛,‚好的作品永 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大 多数人永远是蠢的,永远 与文学无缘‛。对于这种 论调,鲁迅先生反驳说: ‚倘若说,作品愈高,知 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 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 界上的绝作。‛
⒉武则天执政时期,人 们争献祥瑞。有个人得到一 块石头,剖开一看,中间是 红色,于是将这石头献给武 则天,并说:‚看啊,这块 石头中间是一赤色的,这块 石头对大王也是一片赤心 啊!‛大臣李德昭不以为然, 反驳道:‚这块石头有赤心, 难道其余的石头都谋反了啊!
一组谬论: ①人体是由细胞组成 的,细胞是细小的,所 以人体是细小的。 ②希特勒是好战的, 希特勒是德国人,所以 德国人是好战的。 ③4和3都小于5,4和 3是7,所以7小于5
因为:
猪=吃饭+睡觉 你=吃饭+睡觉+学习 所以:你=猪+学习
诡辩论本身是一种方法论。 更确切地说,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 法,它的根本特点是一种歪曲的论证。 诡辩既不同于一般的武断,也不同于谣 言。武断,是根本没有理由,人们一看 就看得出它是强词夺理;谣言,它纯粹 是无中生有,人们一听就能听出它是居 心险恶。但诡辩在论证其道理时,总是 要拿出一大堆得‚根据‛,所以,在表 面上,它很能迷惑一部分人。
1、哲学的本义
【本义】源自希腊的西方学术名词翻译。 Philo + sophia = Philosophy 爱 + 智慧 =爱智慧/思考的乐趣。
结论1: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一位学生收了两个学生。一天傍晚, 先生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说:‚你们 立刻买样东西来,把这间黑暗的房间完 全装满。‛
某寝室中的这么一则辩论: 甲:‚爱情与玉米粥相比, 哪个好?‛ 乙:‚当然爱情好,‘爱 情价更高’嘛。‛ 甲:‚其实不然!毕竟说 来,没有东西比爱情好, 而一碗玉米粥总比没有东 西好,所以,玉米粥比爱 情好。‛
在某大学,当一位 清洁工人刚把教学大楼 走廊打扫干净,便有个 大学生将一包果皮纸屑 丢了出来。于是工友和 这位学生发生了争论: ‚请不要乱扔果皮纸 屑。‛清洁工人批评说。 ‚我们如果不把这 地方弄脏,还要你们干 什么?‛大学生顶了过
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学习哲学,其实是说学习科学的哲学, 从而使哲学 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 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哲学的任务。
“让哲学从哲学家 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 出来,变成群众手里的 尖锐武器。”
——毛泽东
圣严法师自在语
• ※ 提昇人品: 1、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2、 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3、 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4、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5、 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 6、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7、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8、 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9、 識人識己識進退,時時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陪福, 處處廣結善緣。 10、 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種福田,日 日都是好日。 11、 身心常放鬆,逢人面微笑;放鬆能使我們身心健康, 帶笑容易增進彼此友誼。 12、 話到口邊想一想,講話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說,而 是要惜言慎語。
分析如下事例,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么?
期中考试结束后,甲同学物理考了85分,乙同学考了73分, 结果,物理老师却在班上表扬了乙同学,批评了甲同学。甲同 学心悦诚服,全班同学也都理解其中的原因。你猜猜看,老师 为什么表扬考了低分的乙同学却批评考了高分的甲同学? 甲同学原本物理成绩很好,这次虽然考了85分但属于下滑趋势; 乙同学虽然这次考了73分,但与其以往的成绩相比,却是有了 进步与提高,故而乙同学受到表扬而甲同学受到批评。
思考
1.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你 有 没 有 “ 杞 人 忧 天” 过?
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 有安身的地方,愁得吃不下睡不着。又有个人 替他担忧,因此去劝慰他说:“天只不过是积 聚起来的气体,无处不充满气,你整天在气里 呼吸活动,为什么会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 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气积聚起来的,日月 星辰不是要掉下来了?”开导他的人说:“日 月星辰,也是积气而成,它们能发出耀眼的光 亮,即使人说: “地是由大土块积成,土填满了四方,无处不 有,你每天在土地上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它崩 陷呢?”
生活处处有哲学
成语典故中的哲学寓意 “煲汤下盐”--- 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度” 不尊重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 “拔苗助长”---
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 “郑人买履”---
否认事物的运动 “刻舟求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关键部分对整体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起决定作用
生活处处有哲学
你如何看待“排名”?
一名高中生在谈到“排名的二重性”时说: “我们既不能盲目地张扬排名,也不能简单地 否定排名。作为学生,如果用片面的观点对待 排名,排在前面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排在后 面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就会停滞不前,甚至 倒退;如果通过排名了解自己的学习实力以及 同别人的差距,做到知彼知己,扬长避短,就 会出现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生动局面。”
深邃无比的罗素做出了如下的证明:
假定2+2=5; 等式的两边各减去2,得出2=3; 易位得3=2; 两边各减去1,得出2=1
教皇与罗素是两个人,但既然2=1, 教皇与罗素就是1个人,所以罗素是教 皇。
这个结论,有人说是笑话,如果是 这样,应当说是一个很深刻的笑话。 由此,我们可以悟出,思想和事实 是两回事,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 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 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亚里士多德
哲学应当提供让人惊异、惊讶、惊醒的创新理论。
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方案,惊醒国人与世人。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产生
1.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一是认识世界; 一是改造世界。
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
你能再想出一些蕴涵哲学道理的寓言、成语、警句、 典故么?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祸福是一对矛盾,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人们的这些哲学思想、哲学智慧是生来就有的 么?如果不是,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
生 活 中 处 处 有 哲 学
哲学就在 我们身边
产生:人类的实践活动 起源:人们对实践的 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给人智慧、 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是指 导人们生 活得更好 的艺术
任务:指导人们正确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
开始于仰望天穹
中国的哲学
• • • • • • • • 《易经》 孔 子——中庸之道 老 子——无为而治 庄 子——宿 命 论 荀 子——人定胜天 董仲舒——天道不变 王守仁——心外无物 严 复——物竞天择
一个学生买了许多干草,满满地塞了一屋 子。先生摇摇头,叹了口气。另一个学生 买了一支蜡烛,整个屋子一片光明。先生 笑了:“这是装满屋子的最好的方法。”
取 决 于生 物活 质的 水质 平量 的决 高不 低仅 。仅
信仰不同
追求不同
生活层次就 是有高下
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马克思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古人对天外来客的担忧
古代美术作品中的天外来客,大多是彗星或小 行星
为什么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呢?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 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 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 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如‚我是谁?‛‚世界是怎么来的?‛‚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由 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的存在而存在?是 因为有我才有了世界,还是因为有了世界才有了我?‛‚世界和 我相比哪个更‘厉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活着是该为 社会奉献什么,还是要向社会索取什么?‛
你能说出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么?
⑴看问题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要把事物放在前后相继的历史 联系中来看待和把握,不能孤立地看待任何事物。 ⑵看问题要坚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既看到事物的现在,又 要看到事物的过去和未来,不能僵化地看待任何事物。 ⑶老师的讲评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到了不同同学(矛 盾)的特殊性,而没有简单地搞‚一刀切‛。
⒊某男生:‛我纯 洁的爱情只献给你一个 人。‛ 某女生:‚那么你 不纯洁的爱情给了谁 呢?‛
⒋工头看见贝克先生 在车间抽烟,很生气。 ‚在工作的时候不准抽烟, 贝克先生。‛ ‚那么,我什么时候抽烟 呢?‛ ‚不工作的时候。‛ ‚是的,我现在并没有工 作。‛
海涅因为是犹太人,经 常受到各种非礼。在一次晚 会上有个旅行家对海涅讲述 他在旅行中发现了一个小岛, 他说:‚你猜猜看,在这个 小岛上有什么现象使我感到 新奇?那就是这个小岛上竟 没有犹太人和驴子!‛海涅 白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回 答道:‚如果是这样,那只 是我和你一块到小岛上就可 以弥补这个缺陷了。‛
1粒谷子落地时没有响声, 两粒谷子落地时也没有响声,
3粒谷子落地时还是没有响声……
以此类推,1整袋谷子落地时也不 会有响声。
“实践上错,逻辑上对”这一结果是为了说 明,思想的情况和事实的情况是不同的,思想中 的真理和事实上的真理是不同的真理,这两种真 理分别有着不同的用处。例如,逻辑定理与事实 就常常不一致。有一条逻辑定理说的是“随便一 句假话都能推出任何一句话”,这听上去十分荒 唐。结果真的有人就要英国大哲学家罗素证明从 “2+2=5”,推出“罗素是教皇”。
古代希腊哲学
• 早期(公元前七—六世纪): 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始基(唯物论)。 我们不能两次走下同一条河(辩证法) 人能够认识世界(可知论)。 • 中期(公元前五—四世纪): 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苏格拉底:宣扬有神论和“美德即知识”伦理 观。 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与德谟克利特对立。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 晚期(公元前334年—前14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