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

语文班:

荆门市东宝区漳河中心小学

【摘要】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枯燥的识字教学要想生动活泼,首先就要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快更牢地记住生字。让学生在玩乐、想象、生活、书写中激发识字兴趣,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

【关键词】识字结构学习兴趣小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柳斌同志在“全国识字交流大会上”谈到,真正意义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学习重点,只有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阅读,同时又在阅读与生活中识字,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么该如何将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进行呢?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过去我们的课堂过于严肃,忽视了儿童的年龄、心理、情感的需要,只是一味的单纯识字,死记硬背的方法让学生觉得学习生字枯燥无味、了无生趣。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需求。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识字的愿望和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才能提高识字效率。

一、低年级学生识字现状分析及识字兴趣低的成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新教材低年级识字量比以前增加很多,每篇课文要求识字少则七八个,多则十几个,且字形复杂,难记易忘,常常是学着后面的,忘掉前面的,师生都感到很累,很难完成识字教学任务。而低年级孩子年龄又小,见识也少,思维不成熟,学习自制力差,识字的兴趣不高,遇到不懂的生字有畏难心理,采取“放过”做法的学生占多数。能自己想办法认识一些字,并把它记住的学生极少。从而,存在一部分同学识字量偏少,识字量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近年来,扩大低年级的识字量,引导学生提前阅读,已成为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大家都在开发、利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多途径识字,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但

是,我们看到,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的老师往往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无视学生的学习需要,把学生当作识字的容器,任意进行“灌输”“注入”,没能把单调、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有层次,有变化,富有趣味性,致使一些学生对识字感到厌烦,缺乏兴趣。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字,教师常常要求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机械的抄写训练,而缺乏有效的指导,因而练习效果较差。这种机械的抄写训练,学生在抄写时往往容易写错别字,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又使错误得到强化难以更改。久而久之,就磨灭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汉字的结构特点

汉字的造字法分为四类:即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和形声字。低年级学生学的字按结构分为两类:一类是独体字,大部分集中在第一、二册,独体字大部分是象形字和会意字;一类是合体字,大多集中在第三、四册,合体字除了会意字外,大部分是形声字;在教学中以形声字为最多。

三、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策略

(一)在玩乐中轻松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做动作,猜词语

低年级的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字词可以通过人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并且经过做动作,学生已经将字放在自己的脑海里进行了内化,这样一来会记得更牢。如在教学《操场上》的生字,上课前,教师把要学习的“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六个词语写在纸条上,让学生读熟。做游戏时,让学生看了纸条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让其他的小朋友来猜,猜对了得分,猜错了则要扣分。通过动作,为什么“打、拔、拍”是提手旁,“跳、跑、踢”是足字旁,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盎然地识字,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2、开火车的游戏法

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但是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通常,在识字一开始,可以运用开火车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些生字的熟悉程度,这样教学时就可以侧重地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巩固环节,还可以使用开火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和及时的补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

1、在创设情境中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提高识字效率。如在教学“哭”字时,学生最容易写漏一点,老师可以指出两个“口”就表示两只眼睛,一点就表示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一点眼泪,就不会写漏了。又如,教学“跑、拔”等字时,可以先让学生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形。

2、在学习活动中识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对学校里的一切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他们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来到了新的学习环境,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此时,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一大好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如老师、同学的姓名,课程表上的科目,校园内的门牌等,还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学校内的设备设施名称,如“操场、篮球场、沙坑、跑道等。学生在这些识字活动中感受到汉字像朋友一样无处不在,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3、在生活环境中识字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教育小学生识字应注重重复记忆,让所学的字无数次的重现于学生眼前,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处处把字识。日积月累,天长日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如坐公交车时,认识站牌名,认识车内的各种告示;逛街时,认识店铺名;到饭馆吃饭时,认识菜单的菜名;旅游时,认识景点和门票上的汉字……汉字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在书写中快乐识字

1、注重书写的指导

字是阅读写作的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写是知识的内化,即在写中识,又以写固识。在指导书写时,让学生心中有格,提醒学生熟悉对照田字格中的字,培养书写的独立性,使学生形成较为规范的写字技能,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结构特点,在书写中提高写字的质量,在书写中快乐识字。

2、注重积累

引导积累,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识字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学习汉字的成就感。引导学生

制作“识字本”,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认识到的汉字进行剪剪、画画、贴贴,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识字本”,进行展示,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还可以建立“识字储蓄罐”,让学生将自己收集认识的汉字,放入自己制作的“识字储蓄罐”内,互相交流,使学生尝到识字的乐趣,产生主动识字的动力和愿望。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促进学生识字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①吕虹 . 还识字教学一份“情”// 教学月刊 .龙源期刊网, 2008

②王彩彩 . 增加识字乐趣激发识字意愿 // 教学月刊 . 龙源期刊网, 2008

③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④时光霞 . 浅谈课外识字方法和途径//小学语文教师 .上海:上海出版社, 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