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

合集下载

1.1人口数量的变化说课稿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1.1人口数量的变化说课稿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3.接着,我会讲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实例阐述这些影响的具体表现,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4.最后,我会介绍我国的人口政策及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让学生了解国家在应对人口问题方面的措施和成果。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互动环节:1.开场引入时,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人口数量变化的话题;2.在案例分析和探究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每个成员发表意见,共同完成任务;3.在讨论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分享各自小组的成果,接受其他同学和教师的反馈;4.结束时,通过总结提问,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这样的互动设计旨在营造一个开放、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参与。
1.设计一系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题和选择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他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某一地区的人口增长案例,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撰写简要报告。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口政策制定的过程,让学生在模拟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反馈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清晰性和逻辑性,布局上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板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标题、学习目标、知识点标题、关键词和重要数据。风格上,板书简洁明了,采用大标题和小标题的形式,以清晰的字体和合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提前规划板书内容,避免过度拥挤,使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类别的内容,并在课后将板书内容整理成清晰的笔记供学生复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2011年10月31日凌 晨,成为象征性的 全球第70亿名成员 之一的婴儿在菲律 宾降生。。联合国 将这一天定为“世 界70亿人口日”
你知道吗?
世界人口突破60亿的事件为什么会世界瞩目?
因为60亿人口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 数量。况且,世界人口仍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 长。至2011年,世界总人口已达70亿。

人口的自

然增长





人口增长
模式及其
转变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 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 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 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 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1~2题。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3.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C )
A.出生率下降
B.自然增长率下降
C.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
4.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 )

2020-2021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程标准: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

4.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人口措施。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时间差异(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差异性3.空间差异(1)特点: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2)表现:兴旺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1)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基数共同决定的,即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因此不能仅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来比拟人口自然增长数量。

(2)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是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1)构成指标:图中A出生率;B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征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空间差异①以欧美为代表的兴旺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

②大多数开展中国家: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③我国:目前已根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④全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兴旺国家的人口死亡率不一定比开展中国家的低许多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仍属于“传统型〞模式,且人口的死亡率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

相反一些兴旺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虽然已经属于“现代型〞模式,但是由于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大,在不同年龄段人口死亡率中老年人口的死亡率比拟高,往往使这些兴旺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反而比开展中国家的高。

(2)开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不一定属于“传统型〞模式当前,绝大多数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传统型〞模式,但有些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转变为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如古巴。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件: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件: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堂互动提知能
知识点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情景导入]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 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到 2050 年,我国临 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 7 900 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 54%以上。2015 年 10 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 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人们获取食物、防御疾病 之前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数量少,增长缓慢 和灾害的能力低,人口死
亡率高
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
农业革命期 利用简单的工具 数量增多,增长速 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疾病和

从事农业活动 度加快
灾害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死
亡率下降
农业革命工 业革命以后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
[学法点击] 1.人口“三率”的计算方法 (1)人口出生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出生并存活的婴 儿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同期活产婴儿数 人口出生率=一定时期内平均总人口数×100% (2)人口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死亡人口数在该 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
A.出生率、死亡率、抚养比
B.出生率、抚养比、死亡率
C.抚养比、出生率、死亡率
D.抚养比、死亡率、出生率
(2)影响 2020 年后人口抚养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生育政策和人口老龄化
B.人口出生率和国内人口迁移
C.产业政策与人口死亡率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以教学内容与过程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努力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节课以我国的人口政策为背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4.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人口数量变化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人口数量变化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案例分析为主线,结合图表、数据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探讨过程中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就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思维导图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思维导图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思维导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思导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思维导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思维导图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思维导图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思维导图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思维导图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思维导图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思维导图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1.2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1.2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理解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参与人口政策的宣传和实施;
3.关注弱势群体,尤其是老年人,学会尊重、关爱他们,提高人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交流、合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掌握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世界人口发展趋势;
4.理解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原因、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5.学会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搜集、数据分析等方式,探究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2.分析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政策、经济、文化、教育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3.介绍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引导学生关注老年人,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讲解数据分析方法:如何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学生的图表解读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和老龄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6.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通过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家庭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老年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7.课后延伸,拓展视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人口数量变化和老龄化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心得体会,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8.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
为了巩固本章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1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二 新人教版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二 新人教版必修2

资料数据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总计 1000 0.93
1000 0.81
甲 人口数 200 死亡率﹪ 0.5
乙 人口数 350 死亡率﹪ 0.8
550 0.6
600 0.7
250 2
50 2.2
(高或低)。
(1)在分组年龄中,甲组死亡率比乙组
(2)在总人口死亡率中,甲组死亡率比乙组
②现代形的出生率一般低于1.5%,自然增长率一般低于1%。
思考: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先是从什么下降开始的?为什么? 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而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生产力的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 社会生产力 3.人口增长类型的(3)段后期,为什么人口死亡率出现 略有上升的趋势? (3)段后期处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后阶 段,属于“现代型”,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世 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 大,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人口增长最多的大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人口增长最少的大洲:
大洋洲、欧洲、北美洲 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
欧洲、北美、大洋洲
活动: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点及原因
人口增长在地区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生产力水平 在地区上的差异造成的。
自然增 人口增 长水平 长特点 发 达 国 家 发 展 中 国 家 原因 今后变化趋 势 典型国 家
(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
(高或低)。

主要是因为甲人口的老年人比较多,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在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时,要分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这涉及人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匀速性

பைடு நூலகம்
Ⅱ Ⅰ
数量少, Ⅰ.数量少,增长缓慢。 数量少 增长缓慢。 Ⅱ.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Ⅱ.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数量增多 Ⅲ.增长迅速。 Ⅲ.增长迅速。 增长迅速
20 世纪以来是世 界人口增长的快速 时期。 时期。
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 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 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 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 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 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 应性不断增强。 应性不断增强。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社会政治、 社会政治、经济 2、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的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 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的指标:
(1)自然增长率 = 人口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 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 人口总数之比。 人口总数之比。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 人口总数之比。 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死 亡数) 亡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
发达国家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 目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类型 人口增长模式构成、 出生率 a、构成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b、类型: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
(1)、 (1)、人口增长模式 转变开始的标志: 转变开始的标志:死 亡率的下降 (2)、 (2)、人口增长模式 转变的根本原因: 转变的根本原因:生 产力的发展 出生率 原始 型 传统 型 现代 型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特征
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 、 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
a、构成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b、类型: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总体来看, 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 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决定因素) (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决定因素) 人口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 人口出生率 - 死亡率
(2)人口基数 ) 2、 2、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匀速性
3、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变化 人口增长最多的大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人口增长最少的大洲: 大洋洲、欧洲、北美洲 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 欧洲、北美、大洋洲
发达国家推行鼓励生育的政策 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人口基数 )
(1)200000×2% = 200000×
4000人 人
200000×(1+2%)10 = 243799 200000× 1+2%) 243799× 243799×1.7% =4145
(2)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 率 的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 的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
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
(1)造成空间差异的原因: 工业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造成空间差异的原因: ①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 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 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低而出生率高,目前人口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低而出生率高, 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③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 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 世纪70年代以来 已基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目前 已基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破除早婚陋习,提倡晚婚晚育” 破除早婚陋习,提倡晚婚晚育” “女孩男孩都是祖国的花朵” 女孩男孩都是祖国的花朵” “控制人口,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控制人口,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计划生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计划生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农村想不穷,少生孩子养狗熊。” 农村想不穷,少生孩子养狗熊。
自然增长率 发达 国家 发展 中 国家 保持较低水 平
人口增长特点 增长缓慢
今后变化趋势 今后几十年, 今后几十年,人口数 量将比较稳定, 量将比较稳定,一些 国家还会负增长。 国家还会负增长。
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 人口增长很快,世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 界新增人口中,发 施,人口增长将趋于 界新增人口中, 展中国家占到80% 展中国家占到80% 缓慢 以上。 以上。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合理容量
导入
新华网北京1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记者樊曦):2005 日电(记者樊曦):2005 ): 日零点2 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的第十三亿个公民在北京 妇产医院诞生。 妇产医院诞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 庆向宝宝颁发了中国第13亿个公民荣誉证书, 13亿个公民荣誉证书 庆向宝宝颁发了中国第13亿个公民荣誉证书,并向 孩子的父亲赠送了婴儿用品。 孩子的父亲赠送了婴儿用品。 1999年 联合国根据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 1999年,联合国根据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确定 1999年10月12日为世界 60亿人口日 日为世界“ 亿人口日” 1999年10月 1999年10月12日为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 12日凌晨 日凌晨0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12日凌晨0时2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右)专程来到 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看望成为地球村第60 60亿位居民 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看望成为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 的男婴。 的男婴。新华社发
农业革命前人口数量少,增长缓慢; 农业革命后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农业革命前人口数量少,增长缓慢; 农业革命后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3、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变化 、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类型 人口增长模式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