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出台了哪些措施

我过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出台了哪些措施
我过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出台了哪些措施

我过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出台了哪些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就业

有什么影响?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为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就业压力,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个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醋精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我国助推大学生就业的力度空前,措施含金量加大。

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具体政策措施1减少结构性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贷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通过放松户籍限制、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工作;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积极纳和稳定大学生就业。2减少或推迟供给:加大力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面向大学生;研究生或第二学位扩招。通过见习实习制度,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3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所有高校成立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同时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对为就业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提供职业介绍,培训等系列服务。4为困难大学生毕业提供就业援助。5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我国近几年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提高劳动者素质

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有条件的地方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开展各类在岗和在职培训,着力提高我国劳动者的就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2、提供宏观的就业环境

积极引进外资,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西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在中部,提出了中部崛起。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提供了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共青团中央实施的“彩虹工程”对于那些有志于创业的青年大学生们无疑又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共青团中央采取了几项具体措施:一是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4083个,提供见习岗位121646个;二是与银行监会合作,提供农村小额贷款,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团中央与省团委两级团组织全面建立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基地,解决创业资金瓶颈问题。

3、开展职业技术培训

统计资料表明,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技工学校3167所,在校生191万人,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220万人次:就业训练中心3465所,社会培训机构17350所,全年开展培训1071万人次。

在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国外有很多成功的例子。韩国职业技术教育在其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韩国政府成功地调整了技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体系以满足不断变化着的工业需求。在各种国家考试中获得资格证书的人都视为具有获得学士学位的同等学历资格。韩国职业教育在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的确,韩国的经济实力由于其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特别地,由于职业教育为个人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通过事业的发展而提高了个人的生活水平,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个人和国家的发展都越来越重要了。

影响: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共同主办的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网上质询周,这是有关部门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政策宣传的又一重要举措。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务院以及有关部门和地区以空前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参加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积极吸纳高校进入重大科研项目等,各项措施含金量之大、覆盖面之宽所未有。

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关千百万的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我们要冲学识实践科学发展关的高度,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国家通过各

种政策、手段渠道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给大学生提供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腾飞。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国家政策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在这种教育渐趋普遍化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俨然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国家政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国家政策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人才资源。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转变成大众化教育。这样一来这个教育政策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就业压力。在此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已经不仅仅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千万个人和家庭的民生问题。 1.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大学毕业生中流传着“毕业即失业”这一略带调侃的流行语,但无疑从一定程度上说出了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直接影响国家社会的稳定,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无论是毕业生和高校还是政府部门都在迫切关注这一问题,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情况。 毕业生人数增加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增加。现今大学生的数量又创历史新高,人力资源市场供远远大于求,这也就直接造成了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从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就逐年增加。而据教育部最新统计的数据,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795万,而预计今年的毕业生人数要远远大于这个数目[1]。 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大 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在这里不仅仅是指人数和职位数量上的矛盾即人数远少于

岗位数量,在这里更多的是指结构性失调。比如毕业生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工作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员,这形成了一个比较滑稽的现象:毕业生没有工作,而用人单位的许多岗位空缺。 个人以及社会观念问题 很多大学生有着眼高手低的心态,对于一些工资比较低或者工作比较辛苦的岗位都不愿意从事。但是我国由于当前的经济市场的影响,高薪岗位人数需求较少,大学生与研究生和博士生竞争相对又处于劣势,如此一来本科生能获得高薪职位的人数少之又少。除此之外,社会观念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用人单位开始对求职人员在文凭学历上有更高的要求,例如一些单位在招聘时只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为取得获得更高学历而放弃找工作选择继续深造,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加就是这一有力验证。但是若考试失利之后,毕业生又必须面临就业问题,这时就失去了许多好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对于工作经验也有要求时,只有文凭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无疑又成了“孤儿”。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由于工作相对稳定而被称为“铁饭碗”,因此一直是毕业生希望的出路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投身于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当中,但是因为公务员的考试和考研一样竞争非常激烈,如果考试没有通过选拔,毕业生同样会失去许多就业的好机会。 2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分析 从2000年以来,我国对待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采取的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校企联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此外,政府非常重视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引导和鼓励。前总理温家宝指出当前政府要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2009年全国“两会”中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了“两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摘要】:如今,我国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学生的人数成倍的增长, 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首先应该全面的分析这个矛盾,包括国家政策,教育体制,就业机制和个人的原因。然后要发挥好主观能动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找出相对应的措施。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原因;措施 前言: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是一个引人深思的 事。每年有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就不了业,从而给社会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不稳定的因素,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难点和热点。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高校的招生规模也进一步扩张。2003年是中国高等学校扩招后迎来的第一次就业高峰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212万人,比2002年(145万人)增长了46.2%,直到今年已经增长到680万。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却在逐步下降,每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据教育部门统计,近几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01年待业人数34万人,2003年待业人数52万人,2005年待业人数79万 人,2007年待业人数144万人。近几年,初次就业率一直只能保持在70%左右。所以,积累的未就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1.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1 政府原因:

1.1.1 户籍制度 我国户籍制度我标准的二元化结构,造成了许多社会不公,经济也呈二元化。不发达地区的收入低,社会保障体系不配套,相对发展空间较小的问题等。从而使毕业大学生都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城市。[1] 1.1.2 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的均衡化过程”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结构的高度化过程”,以上两点都将对就业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2] 1.1.3 人才市场供求结构不平衡。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政府逐步建立起“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双向选择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显得很不适应。而政府并没有做好思想宣传和政治鼓动,加之经济调控手段的强度和力度不足,难免出现宏观调控乏力的问题。从而导致“有工作没人,有人没工作”问题的出现。 1.1.4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大学生就业市场并不完善。 例如在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地域或户籍歧视、乙肝等慢性病患者受到录用歧视等屡见不鲜。这些背离市场经济优化配置劳资源的要求,扭曲了就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使就业市场走向异化。某些就业潜规则仍在大行其道,造成了劳动力供求有效匹配的下降。 1.2 社会原因:主要是用人单位存在的用人观念问题。 单位在选择人才时设立较高的学历门槛,单纯地依学历高低为判断依据,过分注重文凭。许多用人单位选拔人才不是客观地与需求进行对接,而是片面追求高学历、高文凭。甚至有的用人单位还有名校情结,不太考虑个人能力,明确指出“名校毕业生优先录取”。另外,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经验,希望大学生上岗就能给企业带来变化,而经验不足是应届大学生最大的劣势,往往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有部分用人单位还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因考虑女性的生理、婚姻、生育等不愿招收女大学生,有的还存在生源地域歧视,这导致了很多优秀大学生就业受到歧视,无法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和智慧。 1.3 高校原因: 1.3.1 专业设置功利、课程设置陈旧、办学定位不明 不少院校开设新专业缺乏对社会需求及就业前景的深入调研和科学预测,热衷于投入少。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陈旧,与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要求脱节。同时,高校办学定位不明,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受普通高校水平评估体系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就业市场指向的作用。总得来说,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教育教学过程与就业指导脱节,招生与就业脱离。[3] 1.3.2 高校教育内容偏向于为城市服务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教育内容表现出很强的服务城市的特点,使受教育者形成了城市专用性人力资本,而这些专用性人力资本在农村很可能并无用武之地,出现了学历越高,在农村反而越无法找到匹配岗位的问题。与此同时,当前的教育体制又是定位于为城市。在农村就业并不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城市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存在无形中强化了大学生就业偏好于城市的倾向。 1.3.3 盲目扩招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有业不能就 调查表明因“专业技能较弱”而导致就业困难的占48.41%,居首位。由此

大学生就业帮扶措施

( 整改措施)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3421 大学生就业帮扶措施Employment assistance measures for College Students

大学生就业帮扶措施 敬爱的党组织: 今年暑假,学校实行了夏季小学期制度。我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了有价值的学习和实践。我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在人民网、《国际商报》分别实习;二是参加学校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并最终获得了中国传媒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三是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参加国家人事部翻译专业资格(catti)三级口译培训。这个暑假过得紧张而又充实,自己的思想认识也日趋提高。 暑假前,我送走了09级的师哥师姐们,她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今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们面临着“毕业就是失业”的危机。“就业难”已经成为了普遍呼声。师哥师姐们的毕业去向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窒息的就业压力、不同走向的毕业就业结果,启发的不仅仅是毕业生,同样也是我们这些在校学生。那么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想结合自己的暑期实践,就这个问题写一篇思想汇报给党组织。 首先,必须夯实基础,学好专业知识。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关系。理论知识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经历了无数次实践的检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学习机会,认真系统地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掌握足够的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包括很多,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扩招、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不接轨、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一个学生后面是一个家庭,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间接地也解决了一个家庭的问题。 站在经济市场准则的角度,当市场供过于求时,物价下跌,需求量小;而市场供不应求时,物价上涨,需求量大。相较而言,把大学生比作商品,流通在人才市场上而言,如今的社会,正是处于供过于求得时段。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近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基础日益满足之时,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全民素质普遍被要求提高,必然导致高校扩招。从反面来讲,高校扩招可以反映我国现代文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精神需求已经提升到一定的程度。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为大学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高校专业的设置与市场脱轨也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经济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各种各样的,也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日新月异。而我们高校的专业设置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来讲,总处于滞后的情况。我们不经意间就会想到我们高校的一些典型的专业设置,比如地理、历史方面的冷门学科,对于学生在今后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另外,对于一些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专业设置,在实际操作能力上面也没有专业的训练和实践,属于不成熟的学科。同样也不利于培养合格的市场劳动者。 再者,普遍的大学生都是处于一种养尊处优的学生状态,已经习惯以往的优越环境很难适应社会的残酷竞争。另外,对于市场可以提供的基层岗位,大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克服不了心里落差,无法从基层做起。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额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更加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序发展。首先,高校扩招,提高国民素质对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里程碑意义。长远发展来看,高校统招绝对是利大于弊的,所以如果希望自己可以避免在大学生求职的队伍中挤个头破血流,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学业上有更高的造诣,比如继续读硕士。其次,高校需要多考察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设定与市场可以接轨的专业和授课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和能力。最后,大学生需要对自身有个明确的定位,不要眼高手低,努力培养自己的吃苦耐劳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只关乎大学生这个群体,更是民生问题,也是民族发展的问题,所谓是任重而道远,社会各界需要对其引起重视。

2021年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提案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提案 案由: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对xxxx年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有巨大差异。城市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7.7%,而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只有69.5%,两者就业率相差18.2个百分点。不仅如此,在就业质量上,农村大学生想进入较好的工作单位,也比城市大学生遭遇更多困难。城市和农村大学生进入 ___、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比例分别为47.8%和31.1%,进入外资企业的比例则分别是10.4%和2.5%。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人才的巨大浪费,使他们失去了上升流动的机会,还将会激化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引发不稳定因素。另外,农村大学生就业难还会助长农村中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使农村教育陷入恶性循环。拓宽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就业之路,不仅是帮助农村大学毕业生,更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必然举措。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社会流动固化的系统性弱势。当前社会流动固化情况较为明显,农村大学生在就业之前的人生阶段就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就业

难是其处于系统性弱势地位的必然结果。这个系统包括他们的童年、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以及所获得的就业支持体系等。这反映出社会的一种新的发展不平衡,过去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镇和乡村的文化、经济特别是教育的不平衡,加之教育的精英化、效率化更进一步扩大了城乡教育机会、就业竞争力培养方面的差距。 三是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偏颇。大部分农村家庭出身大学生被家庭寄予厚望,“跳出农门”的迫切性很强,就业心理压力大,期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易诱发心理异常、行为偏差及偏执的就业观念。加之成长环境的局限,农村学生在社交能力和人格素质培养方面不如城市学生全面,自信心和自我能力表现也往往不如城市学生,在应聘工作时(比如面试)的表现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建议: 一、加大农村大学生就业支持力度。尝试推行助学贷款减免,以有效缓解农村学生的负担。各级 ___门、学校改进就业指导、培训工作,在招工偏向和专业指导上给他们一些相应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用更高的个人能力弥补他们先天条件的不足。尝试推行大学生就业保险,农村大学生可申请就业保险,减轻农村大学生

形势与政策: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的政策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树立 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的的对策分析据统计,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大约是630余万人,2011年的人数高达是660万人,2012年更是增加到680万人,预计2013年的毕业人数将会达到699万人。随着毕业人数一年比一年创新高,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为608.2万人,按比例推算,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而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上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上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上届同期13个百分点。 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大学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境遇。除了社会多方的各种原因,大学生也必须意识到自身缺陷导致就业这种境遇。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要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就是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平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要衡量自己的综合能力的高低,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果没有衡量自己的能力就盲目就业,那么就是错误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一、立足现实,脚踏实地,树立信心

许多大学生过于理想化,对人生有许多美好的追求,总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种积极的心态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人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很多事情都是不遂人意的。 有些大学生把自己定位太高,认为自己应该在大企业、大公司上班,享受高薪和优待,他们看中的是眼前的经济利益和生活条件,一心想在城市里,对于小县城、农村的乡镇企业和艰苦环境不屑一顾。这样的心态使他们纠结于小细节之中,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还有一些大学生拘泥于传统思想,只想找“铁饭碗”,在国企或政府部门当公务员。这种具有局限性的观念表明这类的大学生并没有立足于现实。并且许多大学生在没有找到工作的情况下就感觉受挫,选择了逃避,长久地赖在家里消极度日。 因此,大学生要认清就业形势,立足现实。要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很多高层管理人员也是从基层做起的,很多成功人士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成功。首先,把自己所学的专业,自己的特长,自己的爱好综合起来,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工作都可以尝试。从先就业中做起,积累工作经验。其次,积极收集就业信息,择业指南,学习就业择业技巧,提高自己的主动性。通过网络资源、人才交流会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大胆把自己的才能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要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要用消极的态度去对待就业。

大学生就业帮扶措施

大学生就业帮扶措施 大学生通过就业帮扶措施,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切忌好高骛远。下面是小编整理大学生就业帮扶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 大学生就业帮扶措施篇一 敬爱的党组织: 今年暑假,学校实行了夏季小学期制度。我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了有价值的学习和实践。我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在人民网、《国际商报》分别实习;二是参加学校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并最终获得了中国传媒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三是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参加国家人事部翻译专业资格(catti)三级口译培训。这个暑假过得紧张而又充实,自己的思想认识也日趋提高。 暑假前,我送走了09级的师哥师姐们,她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今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们面临着“毕业就是失业”的危机。“就业难”已经成为了普遍呼声。师哥师姐们的毕业去向也是“几家欢乐几

家愁”。窒息的就业压力、不同走向的毕业就业结果,启发的不仅仅是毕业生,同样也是我们这些在校学生。那么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想结合自己的暑期实践,就这个问题写一篇思想汇报给党组织。 首先,必须夯实基础,学好专业知识。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关系。理论知识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经历了无数次实践的检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学习机会,认真系统地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其他素质,为将来就业准备基础。在《国际商报》实习期间我认识到,很多用人单位其实非常缺人,他们求贤若渴,他们缺少的是理论基础扎实、做事认真严谨的精英人才。而现在很多的毕业生知识不够全面,专业不够精通,思想不够深刻,故造成了就业难的现状。同时我们必须重视理论到实践的应用过程,在完成自己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多利用空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进行各种实践或者实习活动。今年暑假的实习以及社会实践也使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优劣势,对自己有了更加全面、清醒的认识,为自己确立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扬长避短,更好地深化与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大学生就业难解决方案

公共政策作业 问题:针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方案: 1、无所作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根 据市场需求流动。 2、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 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 3、发展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支持服务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4、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 5、促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使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确定招生数量、开设教学 课程,并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6、完善信息系统,为大学生提供准确、快捷的就业信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就业观,督促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性。 方案选择: 最优方案是方案6:完善信息系统,为大学生提供准确、快捷的就业信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督促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性。原因分析: 方案1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用价值规律调节人才流向,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但它高估了市场调节的作用,同时低估了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性,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业难问题,因此不可取。 方案2从立法方面着手,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就业市场秩序,通过政策引导就业市场发展,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可以从制度方面保障大学生就业的权益,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但这个方案也存在着一些不利条件,如执法不严、地区差异导致法规政策无法顺利实施等,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业难问题,因此不采取。 方案3从根源经济发展入手,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大学生就业难的最直观原因就是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小于大学生供给数量,既市场上的就业岗位无法容纳大学生,增加就业岗位有利于缓解就业难问题。然而,大学生就业难并不仅仅是因为就业岗位数量不够,它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大学生本身的因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因世界经济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也深受影响.同时各大高校不断扩招, 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在剧烈增长,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大 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主要有社会、用人单位校方和大学生自身几个方面,从大学生就业观念、高校促进就业、创新创业如SYB培训及用人单位的需求等方面阐述了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从这些原因出发。结合近年来酒店行业的发展分析,我将大学生自身和高校的教学结合,再统筹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总结了大学生应该多加强个人素质,提高个人能力,多参与就业活动,学校应该适当给学生提供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市场情况,帮助大学生创业以及高校应多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酒店行业;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现状 世界银行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显示,全世界失业军中的一半是青年,仅以中东和北美区为例,要稳定该地区的就业形势,就必须在2020年以前创造一个亿的就业机会,我国也不例外大学生就业问题从2001年就日益突出。从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持续存在。主要现状有: 1.就业岗位供需明显不平衡 毕业生规模增长超出社会有效需求的问题日趋明显需求是就业的前提,市场是就业的基础,当前困扰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难题恰恰是供与需的矛盾,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规模增长的问题日益突出。2013年曾经被称作是最难就业年,看看2014吧,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从酒店专业的角度分析,虽然3013年酒店行业被打压的不少,关门倒闭的很多,但酒店里人力资源的需求却不少,但进一步讲,它的人员缺口不再像从前那么紧张。从劳动力供求全局看, 供大于求的局面在未来一段时期不太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变。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自然很大, 就业形势更为复杂、严峻。 2.地域差距明显 近几年,我国的大学入学率不断提高,特别是1999年以来,经过几年的连续扩招,我国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7%提高到2002年的15%,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高峰阶段。然而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 眼高手低,不顾自身的条件..就片面追求高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奔向大城市. 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情有独钟,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就酒店行业分析,就业并不难,难的是择业,由于近两年经济变化,政府政策改革,酒店行业是高端的站住脚,低端的生存不下去,要说酒店有发展有前景,大家都奔大城市。由此造成众人同挤“独木桥”现象非常严重,挤不上的学生对其他地区岗位“不屑一顾”。 3. 用人单位的盲目要求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 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 年的工作经验, 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就拿酒店企业为例,酒店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抱着满怀希望, 渴求运用到实践中,结果用人单位以经验不足要求一切从头学起,暂且不谈本科 与专科的区别吧!很多此类专业的同学想想就觉得不值得,最后选择放弃了.另外, 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 追求高学历,用人单位还设置身高、性别等障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公共政策分析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公共政策分析 [摘要] 从99年扩招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加大,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变得格外的严峻。本文主要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公共政策。 [关键词] 促进大学生就业公共政策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一)大学毕业生总供给与总需求矛盾突出。 大学毕业生供给量从2002年的145万人上升到2010年的630万人,增长了6倍,加上往年遗留下来未就业的毕业生,2010年需要安置的大学生有700多万人。按经济增长速度保持7%左右,每年新增就业岗位700万~800万个,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400万~1500万个左右,这样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劳动力供给增加的需要.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问题突出 1.市场需求与大学专业设置矛盾问题日益突出 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不能与企业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以至于蜂拥而上的一些热门专业如今出现人才供给的过剩。 2.区域结构性矛盾非常明显,西部地区供给与需求矛盾较大 大量大学毕业生过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城市。而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基层却面临着人才匮乏又难以吸引毕业生的情况。 3.不同行业与专业就业冷热不均 当前大学生所学专业的专门化程度越高,与国民经济中增长较快的行业和职业相关性越强,就越容易就业。 (三)金融危机下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直接导致了社会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目前企业普遍实行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甚至不少企业停止招聘。 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实施计划.docx

科技学院 2011 届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实施计划 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一直是我系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业困难 的毕业生由于其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个性差异可能都有不同的就业困难成因,部分就业困难学生还可能身具多种就业困难状况。为贯彻学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学院2011 届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我院困难学生的就业帮 扶工作,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帮扶机制,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工作原则 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统筹 安排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尽快帮助他们就业。 二、帮扶工作小组 组长:毛平 副组长:肖作武杜四武 成员:朱立新王丽红付小霞夏季王文雯李巍各毕业班班主任 注:各班主任是帮扶第一责任人,要准确掌握就业困难毕业生情况,增强帮 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帮同学之所难、扶同学之所困。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和就业帮扶工作台帐 信息库和台帐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专业、学号、就业困难表现(身体、心理、适应性、求职技巧、经费等)、帮扶责任人、目前就业状况等要素, 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困难毕业升的就业情况。 (二)加强就业指导 帮助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引导他们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 就业;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等方式,及时疏导他们因就业问题而引发的焦虑和悲观情绪。 (三)一对一帮扶 根据就业困难学生的不同原因、不同特点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免费提供切实有效的求职技巧辅导和 岗位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四)政策帮扶 结合我系实际情况,积极帮助困难毕业生利用国家及省市有关优惠政策,为 其提供政策引导及利用对策,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

关于促进大学生公平就业和措施和途径的看法

关于促进大学生公平就业的措施和途径的看法 在大学扩招和金融危机的双重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加上在我国,学校教育长期以来片面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对自我的认知、社会交际等方面的教育相当缺乏,造成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即将走向社会之际感到迷茫,走上工作岗位后显得无所适从。因此要在既定的大环境下促进就业,有赖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对就业问题的清楚认识和有效准备。为此建议高校调整就业指导思想,大学生及早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有目的地进行求职,提高求职应聘的成功率,促进大学生公平就业,让大学生尽快适应作为职业人的社会角色。接下来我将从各个方面谈一下我对公平就业的看法和促进公平就业的措施和途径.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但和大学生自身有关,而且与高校,政府,社会息息相关!所以要促进大学生公平就业不但要让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以增加就业机会,各大高校与政府更是要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以达到让大学生公平就业的环境。 一.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促进大学生就业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以增加就业的机会,目前许多大学生因为职业生涯目标模糊和准备不足,导致了其在找工作之际才“临时抱佛脚”,进而出现就业恐慌。为了避免这个恐慌,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一个真实具体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在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职业兴趣,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所学知识、专业与自身潜力以及将来职业发展有机结合,为求职就业打好基础铺好路。 有了职业生涯规划之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朝着我们拟定的目标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专才,一个不可替代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被社会所需要,才能企业所聘用,才能成功的就业。 二.高校采取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高校应结合人才供需情况,有划有步骤地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 1.因需培养。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根据行业动向和毕业生主要就业目的地急需的人才类型适时调整培养计划和课程结构,建立通识教育培养模式。努力造就“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继续学习有基础”的能说会写、勤思善做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加强校企合作,使实践教学环节真实有效,结合专业课的特点和要求在当地会展、节庆活动和旅游旺季期间进行短期集中实习。 2.学学业规划指导教导一年级新生要打好学习基础,不鼓励做兼职。鼓励二 (三)年级学生考证,首先争取通过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二级,其次要结合自身实际考取各种资格证、驾照、向考本科或报读双学位,增强就业竞争力。引导学生在三(四)年级上学期寻找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并为之推荐。利用就业指导课程,详尽地给毕业生分析当前形势及政策,择业心理调适、求职准备、求职技巧等。通过作业形式,要求学生利用掌握到的知识分析推论出自己适合从事的行业及岗位;搜集拟定面试中常见的问题要学生作答;要求必须学会写求职信,做个人简历,然后根据每名毕业生的作业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做进一步的针对性工作。

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实施计划

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一直是我系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由于其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个性差异可能都有不同的就业困难成因,部分就业困难学生还可能身具多种就业困难状况。为贯彻学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学院2011届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我院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帮扶机制,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工作原则 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尽快帮助他们就业。 二、帮扶工作小组 组长:毛平 副组长:肖作武杜四武 成员:朱立新王丽红付小霞夏季王文雯李巍各毕业班班主任 注:各班主任是帮扶第一责任人,要准确掌握就业困难毕业生情况,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帮同学之所难、扶同学之所困。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和就业帮扶工作台帐 信息库和台帐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专业、学号、就业困难表现(身体、心理、适应性、求职技巧、经费等)、帮扶责任人、目前就业状况等要素,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困难毕业升的就业情况。 (二)加强就业指导 帮助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引导他们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等方式,及时疏导他们因就

业问题而引发的焦虑和悲观情绪。 (三)一对一帮扶 根据就业困难学生的不同原因、不同特点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免费提供切实有效的求职技巧辅导和岗位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四)政策帮扶 结合我系实际情况,积极帮助困难毕业生利用国家及省市有关优惠政策,为其提供政策引导及利用对策,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 附: 科技学院教职员工“一对一”帮扶困难毕业生就业记录表 科技学院 二〇一一年六月一日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与解决方案(蒋慧敏)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与解决方案 ---蒋慧敏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目标,跟风现象严重 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在不少招聘会上,大学生求职都出现了盲目跟风现象,一些知名企业或者是热门岗位,受到了大多数专业学生的青睐,不少学生不论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否与这些热门企业相一致,条件是否符合那些热门岗位的需求,常常是一窝蜂地前去应聘。尽管大学生非常重视追求兴趣爱好与个人才能的发挥,但在现实面前,他们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临近毕业找工作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出现就业迷茫,续而从众跟风,大家都觉得好的工作单位一哄而上。 2、非高薪不干,非大城市不去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待遇,忽略自身特点和长远发展及用人单位要求,他们往往看重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忽略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利益的结合,忽略了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这种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比较功利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生价值发生了倾斜,在选择上过分选择经济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且,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要求,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首位,不愿到不利自身发展的地方去。 3、求职材料弄虚作假,用人单位核查露破绽 部分大学生为取得用人单位的垂青,达到吸引用人单位注意的目的,在求职材料上做手脚,夸大自己的成绩,为自己任意添加求职的筹码,制造虚假证书欺骗用人单位,或是在简历上作假,任意拷贝他人的实习经历等,诚信意识薄弱。结果,协议签订后,有些用人单位一核查,问题便出现了,从而协议也解除了。 4、能签约先签约,签了后约毁前约 缺乏责任意识,不履行承诺行为。毕业生在求职时,往往漫天撒网的向很多用人单位散发自荐材料,一接到单位的签约通知便匆忙与之签约。毕业生签约的单位若不是自己理想的单位,遇到更好的单位那上就与原单位解除协议,从而用

如何正确面对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

如何正确面对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学的扩招,上大学不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大学生也变的越来越多,而用人单位却没有那么多,并且给的工资也一如既往的少。 怎样正确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伴随高校扩招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既反映了市场经济运行的特点,也暴露出现行教育体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以及大学生就业制度、就业观念与市场经济要求尚存在一些不适。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扩招以后才出现的。只要是实行市场就业方式,实现大学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就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必然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一些大学毕业生在竞争就业过程中也必然会面临失败。这是市场经济和市场就业的正常现象。就业问题与产业结构变化、经济发展周期等宏观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经济学理论认为,失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磨擦性失业,即人们不断跳槽过程中所形成的暂时性失业;二是结构性失业,即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形成的失业;三是周期性失业,是因为经济不景气所形成的失业。前两种类型的失业又称为自然失业,这种失业与经济的景气度没有关系,就是在经济景气时也会发生这两类失业。目前我国的失业现象是这三种类型的失业同时存在:磨擦性失业的产生与我国就业体制市场化有关,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不存在的;所以当前就业难不仅是高校中的问题,各行各业都有。从这点出发,扩招不但没有制造失业,

而且缓和了失业。因为没有扩招,这几百万名学生不仅没有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而且几年前就要面临就业问题。扩招没有"扩"出更多的劳动人口来。 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与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①没有从招生、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方面改革。应该看到,虽然我国的教育模式已经发生变化,但学校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尤其扩招后,其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仍没有相应调整。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即使有些专业有所调整往往也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这样学校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为此应该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矛盾和问题,因势利导,科学应对。既要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的常态是供大于求,劳动力市场是这样。大学生就业市场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一部分,出现供过于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也要实事求是看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发展中的问题。是一个短期的结构性问题,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缓解和解决的。

(完整版)促进大学生就业措施探讨

促进大学生就业措施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观念问题 目前就业难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等教育刚刚从精英化转到大众化,大学生就业观念出现了问题。从毕业生角度来说,真正难的不是就业,而是其合理的定位与观念的转化,完成从精英学子到普通劳动者的观念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带来就业的大众化,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样,承担一些基层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不高 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面前表现出自身实力不足,知识面窄,自信心不足,沟通意识、团队精神较差,缺少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 (三)“人才高消费”现象比较普遍 近年来,随着大批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呈供大于求的状态,因而便出现了“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一些单位和部门招聘人才时,不是根据用工需要,而是相互攀比,以高文凭、高学历为条件,出现了大材小用、高能低用的怪现象。 二、从高校自身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 (一)学科和专业结构不合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在扩招竞争中,几乎所有高校都进行着外延式的发展,无暇顾及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发展,结果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即人才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和素质结构很不合理。由于高校的扩招基本是在原有学科专业结构框架内进行,忽略市场需求,仅以学校条件为依据设立专业。这些专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又严重滞后于市场,学不能用,用非所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差,就业竞争力不强,致使部分专业毕业生相对过剩,就业困难。 (二)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就业指导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不可或缺的学校常规性工作。目前从总体上看,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尚缺乏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不少高校专职指导人员不足,更谈不上建立一支学历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专职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另外,就业指导的专项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真正的就业指导内容仅限于在毕业班开设就业指导课,偶尔开设几次就业讲座或设个就业咨询,或举行就业形势报告等。学生得不到来自学校的更全面、更具体的帮助。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税收政策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税收政策 摘要:为了缓解中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这些政策具体体现在帮助特定对象就业、鼓励企业吸收劳动力、支持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等方面。然而,这些政策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政策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较高,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质量;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力度不大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就业;中国;税收政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4-0020-02 一、中国现行促进就业税收政策的内容 1、帮助特定对象就业的税收政策。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对于下岗失业人员如果从事托儿所、幼儿园、婚姻介绍等社区性居民服务的,所取得的营业收入,在三年内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若从事个体经营的凭所持有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给予三年内减免他们当年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以每年每户8 000元为限额的税收优惠[1]。针对残疾人员。对于残疾人员自身为社会提供劳务、加工、修理修配业务的情况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对于单位方面,如果月平均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人数的比例高于%时并且实际安

置的人数多于5人的,给其实际所支付的工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 扣除。对符合规定的单位所取得的增值税退税或者是营业税减税 收入,不征收企业所得税[2]。针对军队转业干部、城镇退役士兵和随军家属。对于军队转业干部、城镇退役士兵、随军家属,如 果从事个体经营的,从其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三年不征收个 人所得税和营业税。单位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而新开办的企业若 符合条件规定,从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 得税三年[3]。 2、鼓励企业吸收劳动力的税收政策。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和属于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在新增岗位中,当年招用持《就 业失业登记证》的人员,如果与他们签订了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 同并缴纳了社会保险费的,则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三年定额扣减4 000元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减免优惠[1]。 3、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对劳动者个人从事营业税应税劳务,纳税营业额若是每月5 000元以下的且按次纳税的, 日营业额为100元以下的,不征收营业税。对用于能独立核算从 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新办企业,前两年免征企业所 得税;而如果其从事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企业,从事之初 的第一年内免征所得税,第二年所得税减半征收;而如果其从事 的是物资业、商业、公用事业、旅游业、对外贸易业、居民服务业、仓储业、饮食业、卫生事业、教育文化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机关的批准,可以减征或者免征一年的所得税。

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及帮扶策略-模板

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及帮扶策略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帮扶则是高校就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提出帮扶策略。 自 20XX 年大学扩招后的第一批本科学生毕业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教育部在每年各类高校就业工作会议和文件中,都着重强调要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和援助工作。就高校而言,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对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为了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现状及其成因,我们面向浙江工业大学等浙江省内 10 所高校的 1000 名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在受访的大学生中,存在就业困难的人数比例占 42. 7%。可见,就业困难群体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重点从就业认知和就业现状两个角度,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现状特征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就业认知包括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及所持的就业态度,还包括大学生对理想工作地和行业的选择期待。通过问卷调查,我们看到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普遍持悲观态度,有 75. 8% 的就业困难学生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就业困难群体中超过五成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正常。在理想工作地的选择方面,无论是就业困难群体还是非就业困难群体,都倾向于杭州和浙江省内其他县市,这与高校生源来源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与浙江省经济活跃的态势相关。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和非就业困难群体在理想工作地的选择方面无显着差异。在行业选择方面,无论就业困难群体还是非就业困难群体,首选的三个行业方向依次是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国有。但是,就业困难群体愿意去私营工作的比例仅为非就业困难群体愿意去私营工作比例的二分之一。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观念和基层就业心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为改善和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思路。 就业现状真实地反映了大学生在求职准备和求职实践中的实际状况,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