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第三版

七律 长征第三版
七律 长征第三版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像。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教师简介这首诗写作的历史背景。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示范朗读、教读。

1、老师先示范朗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一些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的词语。

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读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欣赏歌曲《长征》。

七、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八、扩展阅读。

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诗朗诵七律长征串词

诗朗诵七律长征串词 (文章一):朗诵比赛串词 (1)、我们中华民族对月亮具有独特的情结,她寄托了华夏儿女无限的美好感情。无论是弯弯的时候,还是圆圆的时候,她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十分美好的!请听一 (1)班朗诵《小小的船》。 (2)、串词: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月吗?对,每个月都有不同的特点,都有值得喜爱之处。下面有请一年级二班给我们带来的诗歌朗诵《十个月歌》,让我们一同感受十二个月的景致吧。 (3)、 (4)、二年级2班带来的诗朗诵《贺年片》。 (5)、串词: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这里的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了。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请听三年级 (1)班朗诵《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6)、请欣赏三年级2班带来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大家掌声欢迎。 (7)、小草看上去虽然微不足道,但它们牵起手来,却能为我们击退洪水,阻挡沙尘,把地球打扮得更俏更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四年级(1)班为我们朗诵的《小草之歌》吧!( (8)、)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四年级2班同学一起,去迎接春的脚步吧!请欣赏四年级2班给我们带来的《四季童话.春》 (9)、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最好的时光,让我们珍惜时间吧。下面请听五 (1)班朗诵巴金先生的一片文章《海上日出》。 (10)、孩子,你知道长征吗?七十多年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抢湘江、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他们爬雪山、过草地、会师吴起镇,他们走完了两万五千里漫长的征程,创造了一个历史的奇迹,请听五2班带来的《七律.长征》 1 (1)、请听,六年级08 (1)班诗歌朗诵《望大陆》、《一句话》。

红军长征朗诵稿(可编辑).docx

红军长征朗诵稿编写人: 日期: Word A4打印标准格式可随意修改

红军长征朗诵稿 篇一:长征精神朗诵稿 传承长征精神,建设美好家园 ——和平 M: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G:聆听铿锵旧时音,大河呜咽,道不尽的苦辣辛酸。M: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G: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M:长征,人类历史的第一次,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奠定民族复兴的基石;G:长征,人类历史的第一次,以革命必胜的信念挺起民族的脊梁;M:在隆隆的炮声中,红军从瑞金出发; G:在浓烈的硝烟里,红军从雩都河走来; M:子弟兵,别故乡,上征途,去远方;男女老幼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G:子弟兵,别故乡,求真理,救危亡;八千儿女当红军,青春热血洒疆场; M:一曲《十送红军》尽唱军民相待鱼水相亲的场景; G:一曲《长征》叙说红军为革命为民族慷慨赴死的豪情; M:赤水波滚滚,汀江水滔滔; G:乌江千仞山,大渡铁索寒; M:天上飞机狂轰乱炸,此时,红军将士正在血水里摔跤;

G:地上敌人围追堵截,此刻,红军将士要与命运放手一搏;M:破乌江,占遵义,三湾改编,中国革命幸甚!再一次确立毛泽东同志对工农红军的领导权; G:渡金沙,夺泸定,四渡赤水,中华民族幸甚!反围剿再战告捷,革命火种得以留存; M:他们从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中一步步走来; G:他们从惊心动魄的反复绞杀中一步步走来; M:夹金山上雪皑皑,川西草地野茫茫, G:斗罢凶顽斗天地,比完杀敌比吃苦; M:高原寒,可怜红军衣衫单,扶老携幼手牵手,一步一步意志坚;G:炊断粮,行军锅里无米粮,吃完野菜啃树皮,一步一步不后退;M: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 却埋藏不了他们艰苦奋斗,心系人民的赤诚之心;G:沼泽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 却掩藏不住他们严守纪律,胸怀大局的革命信念;M:正是坚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才让群众志愿捐粮,引路,照顾伤员; G:正是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 宣传北上抗日的方针 才让群众衷心爱戴,支持,参军打仗; M:终于,他们捱过了暗夜,迎来光明;

七律长征诵读主持稿

七律长征诵读主持稿 篇一:七律长征朗诵稿 七律长征 (领):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北上抗日,一路跋山涉水,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经历的无数艰难险阻,毛泽东主席用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领):红军不怕远征难,(合):远征难 (领):万水千山只等闲。(合):只等闲 (领):五岭逶迤腾细浪,(合):腾细浪 (领):乌蒙磅礴走泥丸。(合):走泥丸 (领):金沙水拍云崖暖,(合):云崖暖 (领):大渡桥横铁索寒。(合):铁索寒 (领):更喜岷山千里雪,(合):千里雪 (领):三军过后尽开颜。(合):尽开颜 (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领):弘扬长征精神,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少年强,则国强。几百年耻辱,几千年辉煌。弘扬中国梦。(合):你的梦,我的梦,中国梦。

(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篇二:经典诵读主持稿 海洋之滨在世界的东方,他傲然屹立是那么的伟岸,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身躯,长江和黄河是他的血脉,泰山和珠峰是他的脊梁。接下来有请五(1)班龙云山、杨海芳同学为我们带来《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大家掌声欢迎! 请五(2)班杨荣美、杨小红同学作好准备! 女:非常感谢五(1)班龙云山、杨海芳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朗诵。下面我宣布九年级杨翠萍同学的诵读最后得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底分: 最后得分: )。 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大家掌声欢迎五(2)班杨荣美、杨小红同学为我们带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请六(1)班欧阳秀帆、杨桂莲同学作好准备! 男:歌颂祖国,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道出了我们对祖国的满腔深情。 下面我宣布五(1)班龙云山、杨海芳同学的诵读最后得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底分:最后得分: )。 同学们,我们看到过各种方阵:奥运会上运动员入场,广播操比赛时的退场,阅兵仪式的进行??那整齐的动作,一致的步调

七律长征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

七律长征同步练习苏教版 八上 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七律长征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下边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6分) 逶(y奬plain)磅(b嶾plain) 难()() 横()() 2.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的句子是:。(3分) 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作者为什么要在诗中把它说成是“三军过后”(4分) ? ? 4.将下列诗句断句:(4分) 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钱索寒。 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 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 磅礴: 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开颜: 6.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请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5分) ⑴? ⑵? ⑶ ⑷? ⑸ 7.就你所了解的知识,举两例长征期间的大事。(4分) ⑴ ⑵ 第二部分: (一)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8.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全诗的诗眼是:。(4分) 9.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5分) ? ? 10.“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4分) ⑴? ⑵ 1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七律 长征》苏教版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 1.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大概意思,能根据词句展开想象,生成画面。 3.在理解、诵读中了解七律押韵、对仗的特点;在理解、诵读中培养想象力,受到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情感熏陶;在“腾”、“走”、“暖”、“寒”等字的咀嚼中学习“想象入境”、“字词知冷暖”、“知事(史)明情”的读书方法;在理解、诵读中了解课文总分、前后呼应的谋篇布局。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大概意思,能根据词句展开想象,生成画面。 难点:在理解、诵读中了解七律押韵、对仗的特点;在理解、诵读中培养想象力,受到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情感熏陶;在“腾”、“走”、“暖”、“寒”等字的咀嚼中学习“想象入境”、“字词知冷暖”、“知事(史)明情”的读书方法;在理解、诵读中了解课文总分、前后呼应的谋篇布局。 学习准备:学生阅读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七十几年前的中国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为了保存实力和北上抗日,他们在跋山涉水,他们在翻越连绵不断、雄伟险峻的高山,他们在争渡惊涛骇浪的江河,他们正行进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他们在——长征。长征是题目,七律指七言律

诗。苦不苦,红军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今天,我们就随着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去重温那段传奇的岁月。 二、诵读: 自读课文,仔仔细细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读出节奏、韵律。 检读,关注字音(逶迤、礴、岷);检读,关注节奏。 齐读。 三、理解、感悟、诵读: 导语自学: 诗读到这里,红军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再深入地读、更用心地读!借助注解,展开想象理解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同桌交流。 检查、交流: (一)抓“万水千山”,探讨怎样的“山”,怎样的等闲,怎样的画面:考一考大家是否理解了诗的意思,谁能用课文中一个词概括遇到的困难——万水千山。有几处山?几处水?(抓典型) 思考: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它们又是怎样的等闲? 交流:什么山?怎样的山?它们又是怎样的等闲?学生读诗句想象画面。 读这两句,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轻描淡点:在老师的眼中还看见红军行进的队伍如奔腾的波浪,行军速度如阪上泥丸。) 小结:五岭逶迤只等闲,乌蒙磅礴只等闲。 (二)探讨怎样的“水”,怎样的等闲,怎样的情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七律长征课 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注释等闲:平平常常。 逶迤:蜿蜒曲折的样子。逶,wēi。迤,yí。 磅礴:广大无边,气势大。磅,páng。礴,bó。 走:本诗中是“滚动”的意思。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岷山:山名。岷,mín。 尽开颜:个个脸上都显出高兴的样子。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七律·长征》句子解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难难险阻;无数的山、无数的水、无数的艰难困苦,在红军眼中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括,也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叙。长征之“难”,一是“远”,纵横十一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二是“万水千山”,无数的险山恶水造成了征途的艰险;三是前有敌人的堵截,后有敌人的追击。但这些艰难被红军视作寻常,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呀!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乌蒙”都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是“千山”的代表。这两句诗是说,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的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实际上的“五岭”、“乌蒙”都是“逶迤”、“磅礴”的高山大岭,但在红军眼里却是小小的“细浪”、“泥丸”。写山势高峻,是红军远征艰难的实际状况;写山的微不足道,是红军一往无前英雄气概的真实写照。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大渡”都是红军跨越过的河流,是“万水”的代表。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铁索高悬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使人感到寒气逼人。这两句诗记叙了两处斩关夺隘的壮烈经历和

苏教版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上学期学讲练一体化教学设计 第1课 备课:赵俊 七律长征 第一部分:学在课前(引导) 一、读准下列字词。 逶迤(w e i y》磅礴(p a ng b o)泥丸(w an)岷山(min)乌蒙(m e ng)云 三、查资料整理有关律诗的常识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朝。在平仄、压韵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四、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绘制长征路线图。写出一两件发生在长征过程中的事件或战役。 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包座战役激战腊子口直罗镇之战东征战役西征战役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遍,用“ /”和着重号“ ”划分朗读节奏和语气,并试着背诵。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ya) 二、请用正楷字抄写课文2遍。

第二部分:讲在课堂一一设计简案(思路) 教材分析: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 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①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②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③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教学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影片,请看。(多媒体播放《长征》录像) 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 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背景知识介绍: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关链接:http://cha ngzhe ng.chi na1840-1949.n et.c n 二、字词学习 逶迤(w e i y j)磅礴(p a ng b o)泥丸(w an)岷山(min)乌蒙(m e ng)云崖(y a) 三、有关律诗的常识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朝。在平仄、压韵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四、课文赏析 1、朗诵课文,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 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男、女生、集体分别朗诵课文,逐句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 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 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 “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七律 长征》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七律长征》教案 (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用具: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

五年级语文下册 七律·长征 1教案 苏教版

七律·长征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用具: 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诗歌,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战士资料,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毛泽东。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毛泽东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

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区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

最新七律_长征_朗诵指导

七律长征 重音稍轻稍慢拖腔蔑视轻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重读拖轻推出同前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整句稍轻快重整句加重语气重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自信喜悦重音自信喜悦升调结束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二万五千里的铁血远征 浓缩成伟人 沉思间的五十六字狂草 ——何止是艰辛与坎坷的浓缩啊 解救北方同胞的道路 因围追堵截无法畅通 穿越湍急险峻的万水千山 是一种无奈 更是一种执着与信念 博物馆里的草鞋 早已佐证 五岭的陡峭 沼泽的苦难 大渡河的拍岸惊涛 至今还在咏叹 此岸血样的身影 扑灭彼岸疯狂火舌的英勇 谁能读懂荒凉的铁锁 那是一节节衔接紧密的悲壮和无畏——给民族留下通途 最后的岷山 在寒风裹着的飞雪中 簇拥着三军的欢笑 欢笑的行程里 伟人这八行隽永大气的杰作 点燃一支支火把 照亮杨家岭 照亮天安门 照亮了东方神州 今天和未来的道路

《红军都是钢铁汉》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河南宝光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车辆管理制度 为科学合理规范管理公司车辆,保障公司用车需要,以确保车辆安全、良好的运行状况以及保养和维修的及时、经济、可靠,做到高效、节约、安全行车,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公司各部门的所有车辆(除董事长特批)。 二、车辆使用管理

1、公司车队负责公司车辆的统一购置、落户办证、保险、年检年审、维修保养、油料补给、交通事故处理以及考核、培训、安全教育等工作 2、行政部负责公司所有车辆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并对各部门用车进行审批、协调、安排,保证车辆的有效使用。 3、严格执行车辆专人专车的管理方式,非本车专职驾驶员严禁驾驶车辆,驾驶员负责本车驾驶、跟踪维修保养、清洁、证件保管等,严禁转借或私自调换驾驶车辆,否则,一切后果由当事人自己承担并予以重罚。特殊原因如代班等,需经车队同意。 4、节假日或休息日车辆必须停放公司指定地点,严禁非工作用车,严禁搭载非公司人员,否则一切后果当事人自负,特殊原因需公司车队同意。任何用车部门及人员,必须尊重驾驶员权利,不能指使驾驶员做出违章驾驶行为。 5、驾驶员必须保证每天清洗一次车辆,保证车辆干净,卫生。

苏教版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案修订稿

苏教版七律长征教学设 计教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

八年级上学期学讲练一体化教学设计 第1课 备课:赵俊 七律长征 第一部分:学在课前(引导) 一、读准下列字词。 逶迤 ..(wēi yí)磅礴 ..(páng bó)泥丸.(wán)岷.山(mín)乌蒙. (méng)云崖.(yá) 二、请用正楷字抄写课文2遍。 三、查资料整理有关律诗的常识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朝。在平仄、压韵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四、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绘制长征路线图。写出一两件发生在长征过程中的事件或战役。 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 泸定桥 包座战役激战腊子口直罗镇之战东征战役西征战役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遍,用“/”和着重号“.”划分朗读节奏和语气,并试着背诵。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 ../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二部分:讲在课堂——设计简案(思路) 教材分析: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目标: ①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②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③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教学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影片,请看。(多媒体播放《长征》录像) 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背景知识介绍: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关链接: 二、字词学习 逶迤 ..(páng bó)泥丸.(wán)岷.山(mín)乌蒙...(wēi yí)磅礴 (méng)云崖.(yá) 三、有关律诗的常识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朝。在平仄、压韵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四、课文赏析 1、朗诵课文,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苏教版八上《1、七律·长征》课文

苏教版八上《1、七律·长征》课文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月 附【译诗】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附【赏析】 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

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如今“长征”这个词语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含有丰富的引伸意义),它是毛主席毕身提倡的一个主题——继续革命的主题。?那就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即便在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的草创时期,?就曾提出出自“长征”的一个口号: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全国青年争当“新长征的突击手”,它的意义是重大的。?犹如诗人毛泽东在夺取江山后也说过类似的话,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志们任重而道远。打了江山还要建设江山,这些都真正形同长征。?而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长征也比喻一个人应一生奋斗,自强不息,冲锋不止,直到生命的尽头。?再推而广之于全人类,任何一个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场长征吗??由此可以想见这个词语的幅射面,及博大丰富的意义了。在我们中国更是如此,?不仅有“新长征的突击手”,?还有任

【长征诗歌朗诵】长征的诗歌(3篇汇总汇总)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长征的诗歌,供大家参考选择。 长征的诗歌(1) 1、《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3、《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长征的诗歌(2)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长征的诗歌(3) 《过草地》 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长征》

八级语文上册1《七律长征》练习(新版)苏教版

一七律长征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磅礴 ..( )( ) wēi yí()( ) 岷.山( ) 云yá() 2.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 ...( ) (2)乌蒙磅礴走泥丸 ...( ) (3)三军过后尽开颜 ..( )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听到党的十八大在北京胜利召开的消息后,全班同学笑逐颜开 ....。 B.安倍已经向韩国派遣特使,寻求改善日韩关系;而在地区局势中更重要的中日关系, 安倍也不可能等闲视之 ....。 C.光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英明的领袖毛主席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领 导人民军队和革命人民胜利走过了万水千山 ....。 D.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于牺牲,以气势磅礴 ....的英勇气概战胜了千难万险,终于与红十五军团在陕北胜利会师,完成了可歌可泣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4.下面语段中画线处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或指出病因。 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②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③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素质。 (1)①处重复啰嗦,修改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处“短信”后面应加上“的活动”,该句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处语序不当,修改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题。 (1)律诗属于近体诗,讲究____________,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通常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简称________、________。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十句以上则称____________。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依次是首联、________、________和尾联。 (2)《七律长征》中运用比喻,化大为小,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表明胜利大会师已为期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标已基本实现,胜利即在眼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分析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万水千山只等闲 ...。 (2)五岭逶迤腾细浪 ...。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1、七律长征 苏教版(无答案)

21、七律长征 一、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 二、解释词语 (1)万水千山: (2)远征难: (3)只等闲: (4)五岭: (5)逶迤: (6)细浪: (7)乌蒙: (8)磅礴: (9)走泥丸: (10)金沙: (11)云崖: (12)大渡: (13)铁索: (14)岷山: (15)三军: (16)尽开颜: 三、填空: 1、《长征》的作者是(),写于(年月),是在()写的。全诗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 2、(“。”)这两句是对全诗的总写。(“”)三个字是对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困难的概括。其中表现红军坚强无畏的词语:(),表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词有()。 3、七律诗中(“五岭逶迤腾细浪”)和(“”),(“金沙水拍云崖暖”)

和(“”)是对偶句。 4、全诗共()联,首联赞美了红军()的革命精神。第二、三、四联按(),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战胜的困难,承接了上文的(“万水千山”)。全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的“征难图”,分别是:(翻越五岭图)(疾跨乌蒙山)()()(喜踏岷山雪)。 5、诗词中“暖”字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寒”字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水拍云崖与“暖”,铁索与“寒”同现实比较接近,而且与历史事实又比较接近。 6、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7、全诗共四联,记叙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8、“”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强化、重申了“不怕”;“”概括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风度。“”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9、“”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字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10、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四、拓展 1、这是一首()律诗,全诗共(),每行(),每两行为一句,共(),分()。 2、长征是指党中央率领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年月),从()出发,途经(个省),于(年月)胜利到达(),行程(),史称(二万五千里长征)。 3、我读过的毛泽东的诗词有(《》)、(《》)等,读过的长征故事有(《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等。 4、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曾经写过一首诗,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攻打娄山关战斗)的情景:《忆秦娥娄山

yan苏教版语文教案 七律 长征 第一课时

20、七律 长征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方法:感悟 朗读法 教具准备: 中国地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 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

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三、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布置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经典12首)

篇一:红色经典诗歌朗诵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篇二:红色经典诗歌朗诵 《祖国万岁》 祖国万岁!犹如编钟响彻天宇 每一个音符都是惊心动魄的春雷祖国万岁!一声最响亮的赞美 让我满眼都是如雨的泪水 祖国万岁!一声来自五千年的合唱就像风吹麦浪一样生动和壮美

踏访草原,看雄鹰啸傲大雁列队 走进深山,看季节中的景色在风声鸟语中轮回新世纪冉冉升起的旗帜 让我在巍峨的大厦上欢呼和陶醉 看万里江山 都有无限的风光明媚 祖国万岁!昂首矗立的是青山 不肯固定一方的是绿水 山的不朽,塑造了五千年的锦绣 水的流动,流出了五千年的声威 在节日的焰火中 我是燃烧爆响的花蕾 祖国万岁!一声悠长的呼唤 一声壮丽的赞美 在人民行进的行列中 我是国徽上的一粒小麦 在祖国的繁花绿树上 我是一只飞翔的子规 祖国万岁!万岁祖国 多少王朝远去了 一代天骄也烟灭灰飞 神的宫殿倒塌了

苏教版八上语文七律_长征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七律·长征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下边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6分) 逶(y奬plain) 磅(b嶾plain) 难()() 横()() 2.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的句子是:。(3分) 3.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 这是历史事实,作者为什么要在诗中把它说成是“三军过后”?(4分) 4.将下列诗句断句:(4分) 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钱索寒。 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 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 磅礴: 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开颜: 6.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请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5分)

⑴⑵⑶ ⑷⑸ 7.就你所了解的知识,举两例长征期间的大事。(4分) ⑴ ⑵ 第二部分: (一)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8.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全诗的诗眼是:。(4分) 9.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5分) 10.“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4分)

⑴⑵ 1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 秋天(杨炼) 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 轻轻地,不留下一丝叹息。 那是只金色的小船, 载满秋天的回忆。 落叶夹进书册, 花朵却遗失在夜里。 一抹淡淡的初霜, 叫心灵懂得了分离。 分离就分离吧, 逝去的就悄悄逝去。 秋天用红硕的语言叮咛: 生命永远有新的含意。 再不必追悔往事, 更无须怨十艮自己, 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 轻轻地,不留下一丝叹息。 12.朗读时断句和重音处理不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 B.叫心灵/懂得了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