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详细版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详细版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320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管

理制度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详

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系统管理人员的职责 3

第三章机房管理制度 4

第四章系统管理员工作细则 4

第五章安全保密管理员工作细则 7

第六章密钥管理员工作细则 9

第七章计算机信息系统应急预案 10

第八章附则 1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有关保密规定,为进一步加强中船信息公司计

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并结合用户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2条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和非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其中,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指以计算机或者计算机网络为主体,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构成的处理涉密信息的人机系统。

第3条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工作坚持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方针。

第4条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实行分级保护与分类管理相结合、行政管理与技术防范相结合、防范外部与控制内部相结合的原则。

第5条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同时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

第二章系统管理人员的职责

第6条用户单位的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由用户保密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工作由中船信息承担,设置以下安全管理岗位: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密钥管理员。

第7条系统管理员负责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主要职责是:信息系统主机的日常运行维护;信息系统的系统安装、备份、维护;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备份管理;应用系统访问权限的管理;网络设备的管理;网络的线路保障;网络服务器平台的运行管理,网络病毒入侵防范。

第8条安全保密管理员负责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技术管理,主要职责是:网络信息安全策略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涉密计算机的安全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管理;违规外联的监

控。

第9条密钥管理员负责密钥的管理,主要职责是:身份认证系统的管理;密钥的制作;密钥的更换;密钥的销毁。

第10条对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要遵循“从不单独原则”、“责任分散原则”和“最小权限原则”。

第11条新调入或任用涉密岗位的系统管理人员,必须先接受保密教育和网络安全保密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

第12条保密单位负责定期组织系统管理人员进行保密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第三章机房管理制度

第13条出入机房要有登记记录。非机房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机房。外来人员进机房参观需经保密办批

准,并有专人陪同。

第14条进入机房人员不得携带任何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电磁、辐射性、流体物质、食品等对设备正常运行构成威胁的物品。严禁在机房内吸烟。严禁在机房内堆放与工作无关的杂物。

第15条机房内不得使用无线通讯设备,禁止拍照和摄影。

第16条各类技术档案、资料由专人妥善保管并定期检查。

第17条机房内应按要求配置足够量的消防器材,并做到三定(定位存放、定期检查、定时更换)。加强防火安全知识教育,做到会使用消防器材。加强电源管理,严禁乱接电线和违章用电。发现火险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安全措施。

第18条机房应保持整洁有序,地面清洁。设备

要排列整齐,布线要正规,仪表要齐备,工具要到位,资料要齐全。机房的门窗不得随意打开。

第19条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对机房做日常巡检,检查机房环境、电源、设备等并做好相应记录(见表一)。

第20条机房大门必须随时关闭上锁。机房钥匙由集团公司保密办管理。

第21条机房门禁磁卡(以下简称门禁卡)由信息中心管理。

第22条门禁卡的发放范围是: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和密钥管理员。

第23条对临时进入机房工作的人员,不再发放门禁卡,在向用户单位保密部门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由安全保密管理员陪同进入机房工作。

第24条门禁卡应妥善保管,不得遗失和互相借

用。

第25条门禁卡遗失后,应立即上报信息中心,同时写出书面说明。

第四章系统管理员工作细则

第一节系统主机维护管理办法

第26条系统主机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对系统主机进行操作。

第27条根据系统设计方案和应用系统运行要求进行主机系统安装、调试,建立系统管理员账户,设置管理员密码,建立用户账户,设置系统策略、用户访问权利和资源访问权限,并根据安全风险最小化原则及运行效率最大化原则配置系统主机。

第28条建立系统设备档案(见表二)、包括系统主机详细的技术参数,如:品牌、型号、购买日期、序列号、硬件配置信息、软件配置信息、网络配

置信息、系统配置信息,妥善保管系统主机保修卡,在系统主机软硬件信息发生变更时对设备档案进行及时更新。

第29条每周修改系统主机管理员密码,密码长度不得低于八位,要求有数字、字母并区分大小写。

第30条每周通过系统性能分析软件对系统主机进行运行性能分析,并做详细记录(见表四),根据分析情况对系统主机进行系统优化,包括磁盘碎片整理、系统日志文件清理,系统升级等。

第31条每周对系统日志、系统策略、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做详细记录(见表四)。

第32条每天检查系统主机各硬件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做详细记录(见表五)。

第33条每天检查系统主机各应用服务系统是否运行正常,并做详细记录(见表五)。

第34条每周下载安装最新版的系统补丁,对系统主机进行升级,做详细记录(见表四)。

第35条每天记录系统主机运行维护日记,对系统主机运行情况进行总结。

第36条在系统主机发生故障时应及时通知用户,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故障,保证系统主机尽快正常运行,并对系统故障情况做详细记录(见表六)。

第37条每月对系统主机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系统主机运行维护月报,上报保密办。

第二节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第38条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对信息系统进行任何操作。

第39条根据信息系统的设计要求及实施细则安装、调试、配置信息系统,建立信息系统管理员账

号,设置管理员密码,密码要求由数字和字母组成,区分大小写,密码长度不得低于8位,。

第40条对信息系统的基本配置信息做详细记录,包括系统配置信息、用户帐户名称,系统安装目录、数据文件存贮目录,在信息系统配置信息发生改变时及时更新记录(见表三)。

第41条每周对信息系统系统数据、用户ID文件、系统日志进行备份,并做详细记录(见表四),备份介质交保密办存档。

第42条当信息系统用户发生增加、减少、变更时,新建用户帐户,新建用户邮箱,需经保密单位审批,并填写系统用户申请单或系统用户变更申请单(见表七),审批通过后,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操作,并做详细记录。

第43条根据用户需求设置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

访问权限,并提交保密办审批。

第44条每天检查信息系统各项应用功能是否运行正常,并做详细记录(见表五)。

第45条在信息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通知用户,并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故障,保证信息系统尽快正常运行,并对系统故障情况做详细记录(见表六)。

第46条每天记录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日志,对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总结。

第47条每月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信息系统维护月报,并上报保密办。

第三节网络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第48条网络系统运行维护由系统管理员专人负责,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对网络系统进行操作。

第49条根据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和实施细则安装、调试、配置网络系统,包括交换机配置、路由器

配置,建立管理员账号,设置管理员密码,并关闭所有远程管理端口。第50条建立系统设备档案(见表二),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的品牌、型号、序列号、购买日期、硬件配置信息,详细记录综合布线系统信息配置表,交换机系统配置,路由器系统配置,网络拓扑机构图,VLAN划分表,并在系统配置发生变更时及时对设备档案进行更新。

第51条每天检查网络系统设备(交换机、路由器)是否正常运行。

第52条每周对网络系统设备(交换机、路由器)进行清洁。

第53条每周修改网络系统管理员密码。

第54条每周检测网络系统性能,包括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传输速率。

第55条网络变更后进行网络系统配置资料备

份。

第56条当网络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通知用户,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保证网络系统尽快正常运行,并对系统故障情况作详细记录(见表六)。

第57条每月对网络系统运行维护情况进行总结,并作出网络系统运行维护月报。

第四节终端电脑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第58条终端电脑的维护由系统管理员负责,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对终端电脑进行维护操作。

第59条根据用户应用需求和安全要求安装、调试电脑主机,安装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杀毒软件、技防软件,。

第60条建立系统设备档案(见表二)、包括电脑的品牌、型号、购买日期、序列号、硬件配置信

息、软件配置信息、网络配置信息、系统配置信息,在电脑主机软硬件信息发生变更时对设备档案进行及时更新。

第61条在电脑主机发生故障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备份用户文件,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故障,保证电脑主机尽快能够正常运行,并对电脑主机故障情况做详细记录(见表六),涉及存储介质损坏,直接送交保密办处理。

第五节网络病毒入侵防范管理办法

第62条网络病毒入侵防护系统由系统管理员专人负责,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进行此项操作。

第63条根据网络系统安全设计要求安装、配置瑞星网络病毒防护系统,包括服务器端系统配置和客户机端系统配置,开启客户端防病毒系统的实时监控。

第64条每日监测防病毒系统的系统日志,检测是否有病毒入侵、安全隐患等,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并做详细记录(见表八)。

第65条每周登陆防病毒公司网站,下载最新的升级文件,对系统进行升级,并作详细记录(见表九)。

第66条每周对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的病毒查杀,对病毒查杀结果做系统分析,并做详细记录(见表十)。

第67条每日浏览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网站,了解最新病毒信息发布情况,及时向用户发布病毒预警和预防措施。

第五章安全保密管理员工作细则

第一节网络信息安全策略管理办法

第68条网络安全策略管理由安全保密管理员专

职负责,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进行此项操作。

第69条根据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要求及主机审计系统数据的分析结果,制定、配置、修改、删除主机审计系统的各项管理策略,并做记录(见表十一)。

第70条根据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要求制定、配置、修改、删除网络安全评估分析系统的各项管理策略,并做记录(见表十一)。

第71条根据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要求制定、配置、修改、删除入侵检测系统的各项管理策略,并做记录(见表十一)。

第72条根据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要求制定、配置、修改、删除、内网主机安全监控与审计系统的各项管理策略,并做记录(见表十一)。

第73条每周对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策略进行

数据备份,并作详细记录(见表十二)。

第74条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防护系统(主机审计系统、漏洞扫描系统、防病毒系统、内网主机安全监控与审计系统)由网络安全保密管理员统一负责安装和卸载。

第二节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管理办法

第75条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由安全保密管理员专职负责执行,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进行此项操作。

第76条每天根据入侵检测系统的系统策略检测、审计系统日志,检查是否有网络攻击、异常操作、不正常数据流量等,对异常情况做及时处理,遇有重大安全问题上报保密办,并做详细记录(见表十三)。

第77条每周登陆入侵检测系统产品网站,下载

最新升级文件包,对系统进行更新,并做详细记录(见表十四)。

第78条每月通过漏洞扫描系统对网络系统终端进行安全评估分析,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对终端系统漏洞及安全隐患进行处理,作详细记录(见表十五),并将安全评估分析报告上报保密办。

第79条每周登录全评估产品网站,下载最新升级文件包,对系统进行更新,并作详细记录(见表十六)。

第80条每周备份入侵检测系统和漏洞扫描系统的审计信息,并作详细记录(见表十七)。

第三节涉密计算机安全管理办法

第81条涉密计算机安全管理由安全保密管理员专人负责,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进行此项操作。

第82条根据网络系统安全设计要求制定、修

改、删除涉密计算机安全审计策略,包括打印控制策略、外设输入输出控制策略、应用程序控制策略,并做记录。

第83条每日对涉密计算机进行安全审计,及时处理安全问题,并做详细记录(见表十八),遇有重大问题上报保密部门。

第84条涉密计算机的新增、变更、淘汰需经保密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由安全保密管理员统一进行操作,并做详细记录(见表十八)。

第85条新增涉密计算机联入涉密网络,需经保密办审批,由安全保密管理员统一进行操作,并做详细记录(见表十八)。

第四节安全审计管理办法

第86条网络信息安全审计系统由安全保密管理员负责,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进行此项操作。

内部控制制度-信息系统一般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 ——信息系统一般控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充分利用某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系统,规范交易行为,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及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降低人为因素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可能性,形成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业务和信息进行集成处理的程序、数据和文档等的总称。 第三条公司在信息系统管理过程中,至少应关注涉及信息系统一般控制的下列风险: (一)信息系统开发与使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二)信息系统开发与使用未经适当审核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三)信息系统设计功能不科学、维护与变更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公司经营效率与效果低下。 (四)信息系统外包服务未恰当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公司权益受损或违约损失。 (五)信息系统访问安全措施不当,可能导致商业秘密泄露。 (六)信息系统硬件管理不当,可能导致公司资产或股东权益受损。 第四条公司在建立与实施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过程中,至少应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关键环节的控制: (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科学合理,重大信息系统开发与使用事项应履行审批程序。 (二)信息系统开发、变更和维护流程应清晰合理。

(三)应建立访问安全制度,操作权限、信息使用、信息管理应有明确规定。 (四)硬件管理事项和审批程序应科学合理。 (五)会计信息系统流程应规范,会计信息系统操作管理、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应完善。 第二章岗位分工与授权审批 第五条公司应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岗位责任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岗位一般包括: (一)系统分析: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并据此制定设计或修改程序的方案。 (二)编程:编写计算机程序来执行系统分析岗位的设计或修改方案。 (三)测试:设计测试方案,对计算机程序是否满足设计或修改方案进行测试,并通过反馈给编程岗位以修改程序并最终满足方案。 (四)程序管理:负责保障并监控应用程序正常运行。 (五)数据库管理: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管理,维护组织数据资源。 (六)数据控制:负责维护计算机路径代码的注册,确保原始数据经过正确授权,监控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协调输入和输出,将输入的错误数据反馈到输入部门并跟踪监控其纠正过程,将输出信息分发给经过授权的用户。 (七)终端操作:终端用户负责记录交易内容,授权处理数据,并利用系统输出的结果。系统开发和变更过程中不相容岗位(或职责)一般应包括:开发(或变更)立项、审批、编程、测试。系统访问过程中不相容岗位(或职责)一般应包括:申请、审批、操作、监控。 第六条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战略规划、重要信息系统政策等重大事项应经由董事会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应与公司业务目标保持一致。信息系统使用部门应该参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重要信息系统政策等的制定。 第七条公司应指定专门部门(或岗位,下称归口管理部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归口管理,负责信息系统开发、变更、运行、维护等工作。财会部门负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2)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为了整合和优化内部控制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模式 1.独立模式 即建立独立运行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立独立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便于单位管理层和内部控制职能部门使用该系统开展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工作。该模式常见于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初期,通常需将系统开发工作外包给有丰富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开发经验的第三方软件公司,对单位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要求不高,但随着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需要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单位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拓展及与其他系统的融合。 2.整合模式 即利用现有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整合模式是指将多个与内部控制密切相关的管理系统和业务系统与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形成单位整体的管控体系。比如,单位在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中建立流程管理、风险管理、控制点管理、

自我评价管理、缺陷整合管理和内部控制报告等核心模块及功能,并建立该系统与单位ERP系统、办公系统、流程管理系统、审计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综合报告系统等管理系统和业务系统的集成关系,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其他各类系统的数据共享。整合模式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单位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的边界逐渐模糊,内部控制将完全融入单位的管理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之中。 3.附加模式 即在现有管理系统中增加内部控制管理功能。对于内部控制信息基础较好,且有较强自主开发能力的单位,可以采用附加模式对已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比如,单位可以在已有审计系统或流程管理系统基础上,增加内部控制管理功能模块。附加模式可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开发成本较低,但内部控制管理功能模块后续扩展可能会受到原系统架构和现有开发能力的限制。 (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步骤 单位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应当以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基础和起点。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同时规划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一般采用以下四个步骤: 1.内部控制体系建立 单位根据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要求,结合业务现状以及相关业务流程,梳理单位内部业务流程、主要风险及控制点,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习题

北京邮电大学高等函授教育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习题 一、填空题 1.()、()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2.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和()的流动。 3.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和()两大类。 4.一个组织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和()四大方面,其中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5.西蒙(H.A.)教授在著名的决策过程模型论著中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和()三个阶段。后来西蒙在他的决策过程模型中又增加了决策实施后的()阶段。 6.西蒙教授提出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可将决策划分为三种类型:(),(),()。 7.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8.不仅仅把信息系统看做是一个能对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把它看做一个(),将信息系统放在组织与社会这个大背景去考察,并把考察的重点,从科学理论转向(),从技术方法转向使用这些技术的组织与人,从系统本身转向系统与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 9.基于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包括:()、()、()、()。 10.方法将()和()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具体做法是利用()矩阵(也称U/C矩阵)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11.即对其“功能”这一列,把功能按功能组排列,每一功能组内按功能发生的先后次序排列。然后调换“数据类”的横向位置,使得矩阵中C最靠近()。 12. 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的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长远发展的规划。战略规划的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及();单位的现状;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出入境特殊物品安全管理制度 BD(2020年8月整理).pdf

出入境特殊物品安全管理制度 总则 加强公司仓库管理,使公司仓库符合出入境特殊物品安全规范,对公司仓库员工身体健康负责,参照国际公认的生物安全原则,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人员准入制度 1、目的:明确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仓库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出入境特殊物品安全事故。 2、范围:适用于进入公司仓库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3.1仓储部经理为仓库出入境特殊物品安全负责人,负责仓库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3.2进入仓库所有人员所有务必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4、内容: 4.1所有工作人员务必在理解相关出入境特殊物品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 4.2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务必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3从事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相应的操作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4.4从事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出入境特殊物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4.5经营活动辅助人员;应掌握职责区内出入境特殊物品安全基本状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出入境特殊物品安全风险,理解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出入境特殊物品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资料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出入境特殊物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二、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1、目的:为保证工作人员对仓库设施设备的安全使用,维仓库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确保仓储工作的顺利进行。 2、范围:适用于仓库内的各种设施设备。 3、职责: 3.1仓储部员工务必以本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 3.2仓储部经理负责日常检查和监督,运营部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4、制度内容: 4.1仓库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相关规定,仓库供电线路中务必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4.2库里的所有设施设备应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其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 4.3仓库计量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 4.4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仪器使用者务必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 4.5设施设备所用的电源,务必满足其供电要求。用电仪器设备务必安全接地。电源插座不得超载使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务必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 4.6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务必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 4.7因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产生某种危害的仪器设备,务必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4.8仓库应指定专人对安全设备和计量仪器、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工作状态。需较高专业技术的维修和维护应与第三方有资质的维修机构签约,由其承担。

其它特殊物品储存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其它特殊物品储存的消防安全 管理规定(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其它特殊物品储存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最新版) 1.自燃物品的储存管理 对于含油脂的物品如油纸、油布、油绸等,尽可能散开后放在货架上,以免大量堆积时氧化发热而燃烧。其它要求与易燃固体的一般防火要求相同(包括《危险货物品名表》第4类第2项自燃物和不属于危险货物的其他具有自燃危险性的一般可燃物)。 2.遇湿易燃物品的储存管理 ①库房应位于地势较高、通风干燥的地点,暴雨及迅期间应保证库房不进水,库房内应通风良好,保持干燥。门窗应有阻止雨雪进入的设施,室内不准设供水管、暖气管。 ②库房应远离火源、热源。库房附近不得有盐酸、硝酸等散发酸雾的物质存在,应远离散发水蒸气或水雾的场所。

③货垛下方应有苫垫,垫高通常为15-30cm,货垛不宜过高过大,保证货垛防潮散热。库房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0%以下,可采用电动空气去湿机或氯化钙吸湿剂来降低库房内的相对湿度。库温一般应控制在30℃以下。 ④包装必须严密,应经常检查包装是否泄漏,发现泄漏应及时采取措施。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严禁翻滚、倾倒、撞击,以防包装破损。 ⑤雨雪天无防雨雪措施不准进行室外搬运装卸,用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输时,应保证干燥,并具有良好的防火防潮设施。 ⑥着火后一般用干粉、干沙、水泥灭火,灭火人员应戴防毒面具,尽可能在上风方向灭火。 3.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储存管理 ①库房应阴凉、干燥通风,远离水源和热源,避免日光暴晒,还应避免酸雾等侵入。 ②库温一般应控制在30℃以下,库内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对某些特殊的氧化剂和过氧化物,应根据物品储存运输的有关说明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前提。内部控制能够发挥识别并降低企业内部和外部风险,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事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事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和程序。 《企事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企事业内部控制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要素。内部控制主要有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内部审计控制三种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 (一)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事业内部的贯彻实施。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通过对企事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都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得到有效的执行。 (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从而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有效的防范企事业经营风险。在企事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事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事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企事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 (四)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的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五)促进企事业的有效经营。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利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把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是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顺利达到企事业的经营目标。当前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对内部控制规范理解不深刻,执行不得力 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事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不了解内部控制的真正内涵,轻视内部控制,没有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区,使得企事业的内部控制没有成为管理的内在需求,即使已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只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这也是内部控制流于形式的症结。 (二)内部控制环境弱化,控制体系不完善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目录 案例I:交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1) 1、案例描述的是个什么类型的企业? (1) 2、应用信息系统的作用及意义? (1) 3、企业的规划目标及战略? (2) 4、画出企业的组织结构图? (2) 5、信息系统实现所采用了什么样的硬件、软件技术? (3) 6、画出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图? (4) 7、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有几个、各子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4) 8、利用此系统实现的效果评估? (5) 案例H :沃尔玛:“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6) 案例川: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 (6) 案例W:通用汽车公司,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7) 案例V :沃尔玛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8) 中创软件推出的“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平台解决方案”,是基于中创软件自主创新的中间件技术,依托15年的金融应用开发背景,针对金融信贷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发展需求推出的,依据该方案,中创软件在交通银行成功实施了“交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简称CMIS)”,主要实现一个适合前台、中台、后台操作的信贷业务处理平台,建立全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 1、案例描述的是个什么类型的企业? 交通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现为中国五大国有大 型商业银行之一,属于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 2、应用信息系统的作用及意义? ⑴应用信息系统作用: ①实现信贷管理涉及的业务流程,绝大多数业务流程都需要经过多级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处理,业务流程复杂且流程跨度比较大; ②面对银行的金融信贷策略都会受国家政策的调整、市场信息的变化等因素

影响,这些外因加上银行内部机制调整等内因,都可能导致信贷审批过程的变化,实现交行信贷业务流程的随需而变; ③交通银行的台帐、风险管理、放款中心等业务系统都有大量的报表,该系统能够快速、灵活的展示这些复杂的中式报表。 ⑵应用信息系统意义: ①增强快速响应信贷流程变化的能力,提升业务服务质量; ②实现系统中大量信贷报表展现功能,对复杂信贷业务数据报表进行灵活定制和展现; ③通过采用构件化开发方式,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系统投资。 3、企业的规划目标及战略? ⑴企业规划目标: 交行的目标是“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一是要求加快国际业务发展、做强海外机构、完善海外网络,建成“以亚太为主体,欧美为两翼”的国际化经营网络,成为国际业务优势明显、经营管理水平向世界先进银行看齐、活跃于亚太地区的国际一流银行。二是倍增计划的实施,即3?5年内再造一个交行,实现总资产和利润的倍增。 ⑵明确的发展战略 面对复杂的外部经营环境、日趋刚性的资本约束和逐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于深化股份制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展已经迈上新的历史台阶,交通银行从2005年开始实施管理和发展的战略转型。2008年,我们经过全面分析讨论,在承继交行既有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转型系列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 “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目标,充分考虑了交行在国际业务领域和综合金融领域多年经营的先发优势,延续了交行不断推进战略转型、强化财富管理业务导向的一贯方针,保证了战略的协调性和延续性,为交行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更加清晰的路径。

(完整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全套)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一)目的:为加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充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经营的安全管理。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1、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总经理任主任委员,由生产副总经理任副主任委员。 2、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委员,由各部门负责人、车间负责人组成。 3、公司安全工程师任专职安全生产管理员,各部门及车间设立兼职安全生产管理员。 4、综合办公室为管理安全生产的职能部门。 (二)安全职责 1、总经理安全职责 (1)总经理是公司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3)积极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事故隐患,组织制订、修改、审批安全生产和劳动条件改善规划,使生产经营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和行业要求。 (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织安全管理人员

制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支持安全部门工作,对安全生产工作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对失职者或事故责任者给予惩罚。 (5)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合理使用安全费用。 (6)参加或组织重大伤亡事故及重大经济损失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2、生产副总经理安全职责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2)定期研究安全生产状况,及时解决有关安全的重大问题,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3)认真组织好各类安全大检查及专业性的安全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对查出的安全事故隐患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整改。 (4)参加重大伤亡事故及重大经济损失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3、综合办公室安全职责 (1)综合办公室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协助总经理贯彻执行劳动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委员对公司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责令责任部门及时整改,并跟踪验证。 (2)负责公司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3)负责公司安全文书档案的管理,做好防火工作。 (4)负责工伤员工的社保索赔支付事宜。 (5)负责所属员工的岗位安全教育及所辖车辆的年审工作管理。 (6)负责公司安全消防设施的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 18.3 信息系统开发、变更与维护控制 18.3.2 信息系统开发、变更与维护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开发变更与维护管理制度对进行该工作的各个事项进行了规范,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指导。下面是某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变更与维护管理制度,供读者参考。 信息系统开发、变更与维护管理制度 第1章总则 第1条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与工作效率,提升企业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与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适用于信息部以及各用户部门涉及使用企业信息系统的相关人员。 第2章系统开发与变更 第3条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所遵循的原则 1. 因地制宜原则 应根据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管理理念、组织结构、核算方法等因素设计适合本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 成本效益原则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能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用,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可以选择对重要领域中的关键因素进行信息系统改造。 3. 理念与技术并重原则 信息系统建设应当将信息系统技术与信息系统管理理念整合,倡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信息系统建设,正确理解和使用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系统的运作效率。

第4条项目部人员在信息系统开发中要将相应的交易权限嵌入到系统程序中,以便检查、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 第5条系统开发任务书内容 1. 信息系统名称。 2. 信息系统应该达到的技术性能。 3. 信息系统的操作环境。 4. 开发信息系统的具体工作计划。 5. 开发信息系统的人员与协作单位。 6. 开发信息系统的费用预算。 第6条所选的外包合作开发信息系统的机构必须有合作开发信息系统的经验,并加强对其的监控力度。 第7条测试专员需将系统测试中所出现的问题记录成册,定期交予信息部经理。 第8条在信息系统安装调试前的必要工作如下。 1. 制定紧急预案,以确保新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切回到旧系统。 2. 必须完成整体测试和用户验收测试后才可安装调试。 第9条新旧系统切换时,进行数据迁移必须建立数据迁移计划并对迁移结果进行测试。 第10条安装后的信息系统功能变更时,须重新按照系统开发的有关程序进行。 第3章信息系统的维护 第11条对于企业自主开发的信息系统,根据其大小及性能定期检测、定期维护。 第12条数据库管理专员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定期备份,以防止系统出现问题时数据丢失。 第13条信息系统出现问题时,信息部员工按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第4章附则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用户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用户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账号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用户账号管理,规范用户账号的使用,提高用户账号的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系统账号是指应用层面及系统层面(操作系统、数据库、防火墙及其它网络设备)的用户账号。 第三条本规定所指账号管理包括: 1、应用层面用户账号的申请、审批、分配、删除/禁用等的 管理。 2、系统层面用户账号的申请、审批、分配、删除/禁用等的 管理 3、用户账号密码的管理。 第四条系统拥有部门负责建立《岗位权限对照表》(附件一),制定工作岗位与系统权限的对应关系和互斥原则,对具体岗位 做出具体的权限管理规定。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根据系统拥有部门提交的《岗位权限对照表》增加系统中进行必要有效的逻辑控制。 第六条用户账号申请、审批及设置由不同人员负责。

第二节普通账号管理 第七条申请人使用统一而规范的《账号/权限申请表》(附件二)提出用户账号创立、修改、删除/禁用等申请。 第八条账号申请人所属部门负责人及系统拥有部门负责人根据《岗位权限对照表》审核申请人所申请的权限是否与其岗位一 致,确保权限分配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符合职责分工的要 求。 第九条在受理申请时,权限管理人员根据申请配置权限,在系统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给用户分配独有的用户账号或禁用用户账 号权限,以使用户对其行为负责。一旦分配好账号,用户不 得使用她人账号或者允许她人使用自己的账号。 第十条新员工入职或员工岗位发生变化时,应主动申请所需系统的账号及权限。 第十一条人员离职的情况下,该员工的账户应当被及时的禁用。离职人员的离职手续办理完毕后,人力资源部需经过邮件或书面 的方式通知员工所属部门主管负责该员工权限收回的工作。 员工所属部门主管根据该用户的岗位申请删除离职人员账号 及权限。 第十二条账号管理人员建立各种账号的文档记录,记录用户账号的相关信息,并在账号变动时同时更新此记录。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求与实现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求与实现 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上层学科系统,其与多个学科都有紧密联系,如管理学、系统学、信息学、计算机学等。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科学管理、保证企业信息畅通,提供决策参考,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信息管理系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集合了当代众多先进技术,是企业管理者的重要帮手,能够显着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反映.企业内部管理是支撑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在企业内部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学、高效。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够优化整合企业内部信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可以说,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对企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一、系统控制理论概述 系统控制理论分为系统论与控制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各有特点,缺一不可,将系统控制理论应用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中,必须对这两个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一)系统论。系统论属于一种应用理论,其研究内容主要为系统一般模式、规律和结构。系统论的研究目的是将单独系统的功能的特殊性进行普遍化,归纳总结出不同系统的共同特征,以研究出使用范围广、适应性强的普遍系统,数学方法是其常用的研究工具。系统论具有逻辑性与数学性,是当前新兴学科的典型代表.系统论作为一门应用理论,其内在思想也有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

先,运用系统论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整个系统角度对该系统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进行分析,注重探究系统各不同要素之间内在的联系,总结其中蕴含的规律.由此可以看出,系统论是现代社会一体化特征的重要反映,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符合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可以广泛推广应用.其次,系统论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渗透于许多领域,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是人们研究社会现象的重要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系统论又是一种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论.总之,系统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控制论.控制论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各种系统调节和控制的规律是控制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控制论也与许多学科相互渗透、密切联系,如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控制论也具有综合性。依照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理论,各种不同机制系统通信和控制的过程是控制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如生物体、机器等。控制论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不同行为的研究,如共同信息交换、自适应原理、改善系统等,归纳出一种有效的运行机制,以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控制论所归纳出的机制还应具有普遍性,即能够普遍使用于不同的学科。控制论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常见的如信息法、反馈法等。 二、信息管理系统基础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属智能化控制系统,现代化管理思想与方法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指导思想,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网络通信技术等是其主要利用工具,获取企业内部海量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

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第一条为规范出入境特殊物品(以下简称特殊物品) 风险管理,提高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环保用微生物菌剂进出口环境安全管理办法》《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条本工作规范适用于特殊物品和特殊物品生产、经 营、使用单位及其代理人(以下简称特殊物品单位)的生物安全 风险管理。 第三条特殊物品风险管理,是指遵循风险管理原则, 对特殊物品实行风险分级、对特殊物品单位实行监管分类, 采取相应的检疫监管措施,并动态调整。 第四条质检总局负责特殊物品风险管理的规划、指导和监督,发布特殊物品风险分级名录。 直属检验检疫局负责根据特殊物品分级名录实施特殊物品分级管理,负责本辖区特殊物品单位的分类及监督管理。 第五条质检总局根据特殊物品致病性、致病途径、使 用方式和用途以及可控性等风险因素,将特殊物品划分为 A、B、C、D四个级别(附件1)。 第六条直属检验检疫局根据特殊物品单位的生物安全

控制能力和信用等级进行综合评定,将出入境特殊物品单位分为一、二、三、四类,并做好评定过程的记录和结果公布。 (一)生物安全控制能力。 根据特殊物品单位资质及其提供的生物安全资料,经现场考核,将特殊物品单位的生物安全控制能力分为 1、2、3、4级,与BSL-1、BSL-2、BSL-3、BSL-4相对应。因 资料不完整、无法进行现场考核的特殊物品单位的生 物安全控制能力等级视同为1级。 (二)信用等级。 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对辖区内出入境特殊物品单位实施信用管理,将其信用等级评定为AA、A、B、C、D五级,未评定的按B级管理。 (三)特殊物品单位分类。 综合评分=生物安全控制能力的等级数X信用系数 信用系数:AA=1.2A=1B=0.8 C=0.6 D=0.4 一类单位:综合评分大于等于3 分的; 二类单位:综合评分大于等于2 分小于3分的; 三类单位:综合评分大于等于1分小于2分的; 四类单位:综合评分小于1分的。 第七条特殊物品单位信息发生改变的,如单位名称、 地址、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实验室安全等级等,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时予以变更。 特殊物品单位信息的变更影响其分类时,检验检疫机构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用户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账号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用户账号管理,规范用户账号的使用,提高用户账号的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系统账号是指应用层面及系统层面(操作系统、数据库、防火墙及其它网络设备)的用户账号。 第三条本规定所指账号管理包括: 1、应用层面用户账号的申请、审批、分配、删除/禁用等的管理。 2、系统层面用户账号的申请、审批、分配、删除/禁用等的管理 3、用户账号密码的管理。 第四条系统拥有部门负责建立《岗位权限对照表》(附件一),制定工作岗位与系统权限的对应关系和互斥原则,对具体岗位做出具体的权限管理规定。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根据系统拥有部门提交的《岗位权限对照表》增加系统中进行必要有效的逻辑控制。 第六条用户账号申请、审批及设置由不同人员负责。 第二节普通账号管理 第七条申请人使用统一而规范的《账号/权限申请表》(附件二)提出用户账号创建、修改、删除/禁用等申请。 第八条账号申请人所属部门负责人及系统拥有部门负责人根据《岗位权限对照表》审核申请人所申请的权限是否与其岗位一致,确保权限分配的合理性、必要性和 符合职责分工的要求。 第九条在受理申请时,权限管理人员根据申请配置权限,在系统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给用户分配独有的用户账号或禁用用户账号权限,以使用户对其行为负责。一 旦分配好账号,用户不得使用他人账号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自己的账号。 第十条新员工入职或员工岗位发生变化时,应主动申请所需系统的账号及权限。 第十一条人员离职的情况下,该员工的账户应当被及时的禁用。离职人员的离职手续办

理完毕后,人力资源部需通过邮件或书面的方式通知员工所属部门主管负责该 员工权限收回的工作。员工所属部门主管根据该用户的岗位申请删除离职人员 账号及权限。 第十二条账号管理人员建立各种账号的文档记录,记录用户账号的相关信息,并在账号变动时同时更新此记录。 第三节特权账号和超级用户账号管理 第十三条特权账号指在系统中有专用权限的账号,如备份账号、权限管理账号、系统维护账号等。超级用户账号指系统中最高权限账号,如administrator(或 admin)、root等管理员账号。 第十四条只有经授权的用户才可使用特权账号和超级用户账号,严禁共享账号。 第十五条信息技术部每季度查看系统日志,监督特权账号和超级用户账号使用情况,并填写《系统日志审阅表》(附件三)。 第十六条尽量避免特权账号和超级用户账号的临时使用,确需使用时必须履行正规的申请及审批流程,并保留相应的文档。 第十七条临时使用超级用户账号必须有监督人员在场记录其工作内容。 第十八条超级用户账号临时使用完毕后,账号管理人员立即更改账号密码。 第四节用户账号及权限审阅 第十九条系统拥有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每季度对系统应用层面账号及权限进行审阅,并填写《账号/权限清理清单》(附件四)。 第二十条信息技术部指定专人负责每季度对系统层面账号及权限进行审阅,并填写《账号/权限清理清单》。 第二十一条员工离职后,账号管理人员及时禁用或删除离职人员所使用的账号。如果离职人员是系统管理员,则及时更改特权账号或超级用户口令。

国内外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国内外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摘要]企业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应用领域,企业复杂的管理活动给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典型的应用环境和广 阔的应用舞台,但在实际操作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应用现状;存在问题。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计算机用于管理领 域以来,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网络,从功能单一到功能集成、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根据信息系统发展的时序和特点,可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三个阶段。1 面向业务的是利用计算机处理代替人操作的计算机系统,如结算、报表统计等。特点是面向操作层,以单项应用为土,数据资源不能共享,以批处理方式为土。是较少涉及管理问题,它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初级阶段。2 面向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20 世纪 70 年代初,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从而使信息系统逐渐成熟起来。 二、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1)能够将组织中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高度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有一个中央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其的重要标志。(2)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他强调信息处理的系

统性、综合性,除要求在事务处理上的高效率外,还强调对组织内部的各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活动的支持。早期的信息系统是指面向中层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解决结构化问题。于是人们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研究解决管理中的平结构化决策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决策支持系统。三面向决策的以帮助高层次管理人员制定决策为目标,强调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决策者和决策分析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引导,详细了解和分析其决策过程中的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激发其思维创造力,从而在系统的帮助和引导下逐步深入地透视问题,最终有效地作出决策,即通过人机互助完成最终决策。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不具有管理控制的功能,但是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时,它使具有了将数据库处理和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 来为管理者解决更复杂的管理决策问题的能力。它虽然不是管理信息系统,但是使得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更加完善。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内容的扩展可以看出,它始终是以中小企业的管理活动为核心,不断综合新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改善系统功能,以提高更完善的服务或满足新的需求。这一发展过程也体现出管理信息系统不断集成新技术并扩展系统功能 的发展特点。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将朝着智能、集成和网络等方向的趋势不断发展。 三、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中小企业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应用领域,中小企业复杂的

《企业信息管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企业信息管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1信息识别有由决策者识别、系统分析员识别及两种方法结合进行识别三种方法。 2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分为职能级、公司级、全行业级三个不同的战略层次。 3系统具有如下特征,即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目的性、适应性。 4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数据处理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预测和决策功能几项基本功能。 5从信息系统的作用观点来看,信息系统主要由四个主要部件组成,即信息源、信息处理部件、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 6信息处理器完成数据的采集、数据变换和数据存储等,并将数据转变为信息提供给信息用户。 7从信息系统对信息的处理过程看,信息系统可以看成是由三个基本的行为部件构成,它们是输入、处理、输出。 8信息的基本特性有客观性、价值性、等级性、可分享性、可传输性、可再生性。 9信息的处理过程包括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利用。 10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服务的人机系统。 11系统结构包含输入﹑输出﹑控制器﹑检测器等几部分。 12企业信息系统结构按组成方式的不同分为概念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硬件结构。 13企业的四种资源是人、财、物、信息。

14信息资源由信息基础设施、人的因素、信息等三要素组成。 15数据管理包括数据的标准化、数据的定义、制定代码体系、数据的安全保护等几项内容。 16数据库概念的基本目标是减少数据冗余和增加数据的独立性。 17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管理者所面临的决策问题可以分为结构化问题、非结构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三种类型。 18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四个基本原则是以系统工程的观点指导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用户密切配合、“一把手”原则、重视企业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19一个企业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应包括组织的战略目标、政策和约束、计划和指标的分析;企业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以及计划指标的分析;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企业信息系统的组织、人员、管理和运行;以及企业信息系统的效益分析和实施计划等。 20企业数据的四种类型是存档类数据、事务类数据、计划类数据、统计类数据。 21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生命周期法、原形法。 22结构化程序设计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程序都可以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来编制,而这三种基本结构是顺序结构、判断结构、循环结构。其特点是每种结构只有一个入口点和一个出口点。 23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确定需求、系统开发、系统安装配置、系统运行、系统更换。 24根据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将系统开发过程化分为五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及战略规划、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与测试、系统运行维护和评价。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维护

信息系统维护管理细则 1目的 为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确保数据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 控制手册,制定本细则。 适用范围与定义 本细则适用于信息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实施信息维护相关事项。 本细则所称信息系统维护包括日常运行维护、系统变更、安全管理等方面。 引用标准及关联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 信息系统》《ABC公司内部控制手册2012》职责 信息管理部门负责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 信息系统使用部门负责系统的使用,用户管理。 内容、要求与程序 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公司信息系统的维护归口统一由信息管理部负责管理。 系统使用部门(单位)负责业务流程、业务工作标准、数据维护、用户管理、数 据使用安全、知识产权合法性使用及相关制度的制定和落实等工作,对有关数据的日常更新等作运行操作记录;对关键用户与一般用户进行培训和培训考核,培训记录和考核成绩提交人力资源部备案。 信息管理部负责日常软硬件系统维护、设备保养、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易耗品的 更换与安装、网络安全、环境保持、应急处理等工作,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并做《应急事故处理记录》和《运行维护记录》 。《应急事故处理记录》和《运行维护记 录》由信息管理部门经理签字。需委托进行维护的信息系统,由信息管理部门审查系统 服务商资质,并签订系统维护服务合同;由信息管理部自行维护的,应指定专人负责维 护,制定岗位职责。 系统变更 系统如在使用中有变更要求,可向总经理办公室提出书面要求并填写《系统变更 表》,由申请部门分管副总签字后,交信息管理部统一安排进行。变更完成后由申请部 门相关人员签字确认。信息系统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行软件的删除、修改等操作;不得 擅自升级、改变软件版本;不得擅自改变软件系统的环境配置。 信息管理部门应利用技术手段防止员工擅自安装、 卸载软件或者改变软件系统配 置,并定期进行检查。 系统使用部门(单位)会同信息管理部按照业务需求,对业务流程与系统功能进 行评价,需要重大改进的,提出《系统升级报告》 ,由公司分管业务副总经理签字确认, 报财务总监审核,由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批。 系统使用部门(单位)会同信息管理部组织系统升级的实施和验收。 实施的具体流程参见《信息系统外购管理细则、 》) 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用户的新增、变更,须填写《系统用户申请表》 管理部审批后,被赋予唯一的用户名、用户ID (UID ),方可进入公司信息系统进行电脑 使用。信息管理部门经理至少每季度审核一次《系统用户记录表》 。 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管理 由信息管理部负责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管理,包括日常备份、恢复和数据安全工作 详见《备份制度》)。 数据保密性管理 重要数据的处理过程中,被批准使用数据人员以外的其它人员不应进入机房工作; 处理结束后,应清除不能带走的本作业数据;妥善处理打印结果,任何记有重要信息的 废弃物在处理前应进行粉碎。未经允许,不准将机房设备、维护用品、软盘、资料等私 自带出机房,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负责人同意并进行登记后方可带出。 数据备份管理 每日进行系统数据库自动备份并做完整性查验, 每周一次手动备份到移动硬盘或其 他电脑的硬盘,每两周一次由专人将移动硬盘送往银行保管箱予以存放,并填写《数据 备份记录表》,由负责系统维护人员及信息管理部门经理签字,每年进行一次备份的恢系统升级 ,经信息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提高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应用系统已开发或采购完毕并正式上线、且由软件开发组织移交给应用管理组织之后,所发生的生产应用系统(以下简称应用系统)运行支持及系统变更工作。 第二节变更流程 第三条 系统变更工作可分为下面三种类型: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报表生成。功能完善维护指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对系统进行的功能完善性或适应性维护;系统缺陷修改指对一些系统功能或使用上的问题所进行的修复,这些问题是由于系统设计和实现上的缺陷而引发的;统计报表生成指为了满足相关部门统计报表数据生成的需要,而进行的不包含在应用系统功能之内的数据处理工作。 第四条 系统变更工作以任务形式由需求方(一般为使用部门)和维护方(一般为信息部门的应用维护组织和软件开发组织,还包括合作厂商)协作完成。系统变更过程类似软件开发,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任务提交和接受、任务实现、任务验收和程序下发上线。 第五条 因问题处理引发的系统变更处理,具体流程参见《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第六条 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并将变更需求整理成《系统变更申请表》,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给系统管理员。 第七条 系统管理员负责接受需求并上报给软件开发部门。软件开发部门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变更建议。部门负责人根据变更建议审批《系统变更申请表》。 第八条 系统管理员根据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和外包开发的不同要求组织实现系统变更需求,将需求提交至内部开发人员、合作开发商或外包开发商,产生供发布的程序。 第九条 实现过程应按照软件开发过程规定进行。系统变更过程应遵循软件开发过程相同的正式、统一的编码标准,并经过测试和正式验收才能下发和上线。 第十条 系统管理员组织业务部门门的系统最终用户对系统程序变更进行测试,并撰写《用户 测试报告》(附件二),提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和软件开发部门领导签字确认通过。. 第十一条 在系统变更完成后,系统管理员和业务部门]的最终用户共同撰写《程序变更验收报告》(附件三),经业务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后,报送软件开发部门领导审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