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告文案写作》教学大纲(高校本科教学)

最新《广告文案写作》教学大纲(高校本科教学)
最新《广告文案写作》教学大纲(高校本科教学)

《广告文案写作》教学大纲

1

2

3

课程名称:广告文案写作

授课对象:2004级广告学本科生

4

5

授课时间:星期一的第一、二节课

授课地点:HQ203

6

7

授课教师:张殿元

8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9

《广告文案写作》是广告学专业的必修课,其特点是基本理论的阐述和典型案例的10

分析相结合。

11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2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基本理论的阐述和典型范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广告文案13

基本观念、领会广告文案写作的思考框架,掌握文案的写作要求与方法,初步具备广告14

文案写作能力和本专业领域内基本的分析、判断能力。

15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16

本课程与《广告策划》、《广告创意》课程有紧密联系。因为文案写作必须在广告17

策略指导下进行,而广告策划是广告运作中形成广告策略的核心环节;同时,广告文案

18

写作是广告创意的执行环节,广告文案必须符合广告创意。

19

然而,本课程也与《广告策划》、《广告创意》课程有根本的区别。《广告策划》课20

程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根据广告目标和市场状况,制定合理的广告策略与广告计划,《广21

告创意》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根据广告策略发想创造性的广告信息传达方式。本课程22

的核心内容则是讲解如何根据广告策略和广告创意,撰写符合策略与创意要求的广告文23

案。

24

四、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知识基础

25

学生应在学习《广告策划》、《广告创意》两门课程之后学习本课程。同时还应该掌26

握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广告基本理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7

五、本课程的结构、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广告文案的概述,基本观念、文案源流、

28

29

文案撰稿人的素质与思维方式;第二部分为广告文案的思考框架,包括文案写作的策略30

思考、文案如何配合创意、文案的诉求、文案的感性和理性手法;第三部分为广告文案的写作方法,包括文案各组成部分的写作、不同媒体文案的写作、不同产品文案的写作。

31

32

其中文案的基本观念、文案的思考框架、文案各组成部分的写作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33

同时文案的思考框架部分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深入领会。

34

六、课程考核目标

35

1、识记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

36

2、领会了解广告文案发展脉络、文案撰稿人的素质与思维方式、文案写作的策略

思考框架、文案如何配合创意、文案的诉求方法、文案的感性和理性手法以及广告文案

37

38

各组成部分、不同媒体广告文案、不同产品广告文案的写作要求。

39

3、在识记和领会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其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念,分析、阐述广40

告文案写作的相关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广告作品中的广告文案特征和手41

法。

42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不同媒体广告文案、不同产品广告文案。

43

七、课程的教学内容

44

第一章基本观念

45

本章系统阐述广告文案基本观念和相关问题。学习本章,要求把握广告文案的词源46

和概念、广告文案的核心本质、广告文案的信息传递模式,领会文案写作在广告运作中47

的地位。

48

第二章文案源流

49

本章主要讲述广告文案的历史和发展脉络,学习本章,要求对文案概念的由来、文50

案的发展历程有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其中的关键人物和事件。

51

第三章文案撰稿人的素质和思维方式

52

本章集中阐述广告文案撰稿人的素质和思维方式,学习本章,应对文案撰稿人的专53

业角色、素质要求、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文案写作的思考过程和文案撰稿人的思维方式54

有全面了解,重点把握文案撰稿人的专业素质、沃勒斯的创造过程理论(四阶段说)和

詹姆斯·韦伯·扬的创意过程五阶段论。

55

56

第四章文案写作的策略思考

57

策略是广告活动的指南,也是进行创意和写作文案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依据。文案必58

须符合广告策略。学习本章,要求全面深入理解文案写作中的策略思考内容。

59

第五章文案与创意(上)——把握创意

60

创意是文案写作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文案必须符合创意。学习本章,要求能够对什61

么是创意、广告创意的核心内容、文案如何表现创意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把握62

创意概念,并了解经典的创意主张和几种重要的创意思路。

63

第六章文案与创意(下)——让创意充分发挥

64

本章重点讲述优秀创意的创造性、简明、人性化等特质以及文案如何配合这些特质,65

让创意的力量充分发挥。学习本章,要求深入理解其中的观念与方法。

66

第七章向诉求对象说话,为代言人代言

67

本章重点讲述广告文案如何接近和打动诉求对象、如何使用代言人、不采用代言人68

的广告如何诉求以及名人广告。学习本章,应对这些问题有全面的理解,并能够运用于69

具体广告作品的分析。

70

第八章文案的感性和理性手法

71

本章集中阐述理性诉求手法和感性诉求手法在广告文案中的运用,要求学完本章72

后,对文案的诉求手法有深刻的认识,领会不同手法的多种运用形式,及不同手法对不

同产品的适用性。

73

74

第九章广告语 (广告口号)

75

本章全面阐述广告语的概念、特性、功能和写作手法,学习本章,要求对广告语有76

全面系统的认识,并能够深入理解广告语的信息传播功能、广告语的社会性作用、广告77

语对品牌的长期价值。

78

第十章标题

79

本章全面阐述文案标题的特性和写作手法,学习本章,要求对文案标题有全面系统80

的认识,并掌握标题的多种创造性手法。

81

第十一章正文与随文

82

本章包括正文写作与随文写作两部分内容,学习本章,要求对如何写作广告文案的83

正文与随文有全面的了解,并深入理解正文的功能、正文的内容等重要问题。

84

第十二章长文案、短文案与系列文案

85

本章包括长文案、短文案、系列文案三部分内容,学习本章,要求领会长文案的特86

殊作用,掌握长文案的创造性手法,领会短文案的写作要点,深入理解系列广告的特性,87

能够把握系列广告的内在联系。

88

第十三章平面广告文案

89

本章主要讲述文案写作如何把握媒介特性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直接邮寄广告的90

写作要点。学习本章,要求深入理解文案写作中把握媒介特性的方向,把握主要类型平

面广告的文案写作要点。

91

92

第十四章广播电视广告文案

93

本章主要讲述广播广告文案写作和电视广告文案写作,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文案如94

何配合广播、电视媒介特性,掌握广播、电视广告的主要表现形式,掌握广播广告文案95

的写作技巧。

96

第十五章产品广告文案

97

本章为各类产品、服务、企业、公共事务广告文案写作的要点和范例分析。要求通98

读本章,领会主要观点。

99

第十六章文案测试

100

本章介绍了广告文案测试的主要方法。文案测试不是文案撰稿人的工作内容,但是101

广告公司创作过程中和作品完成后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可以帮助测定广告文案的102

有效性。提高广告效果。要求通读本章,对文案测试方法有初步了解。

103

八、关于教材与参考书

104

教材:《广告文案写作》第二版,高志宏、徐智明著,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12 105

月出版。

106

参考书:1、《广告写作艺术》,[美]丹·海金斯访问,刘毅志译,中国友谊出107

版公司,1991年12月第1版;

108

2、《怎样创作广告》,[美]汤·狄龙等,刘毅志译,中国友谊出版公

司,1991年12月第1版;109

110

九、本课程学时安排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1: 聊城市技师学院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大纲 总学时:10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一共10个课时,分5次授课,每次2课时 三、教材:(《工匠精神读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6年。) 四、教学目的及要求 1、目的: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理解、践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能工巧匠的工作容、真实生活乃至心世界;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 2、要求:本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学生从听课到实践,都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在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

五、教学容:本课程的容载体《工匠精神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为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结构,各模块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一讲,具有课程概论的意义。通过本讲,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使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二、三、四讲,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的涵构成,是课程的主体容。没有“执着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追求;“创新进取”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所在领域、行业相关技术技能和产品质量的水平不断提升。上述三个方面的涵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工匠精神的核。 第三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五讲,具有课程结论的意义。其要义是基于“知行合一”理论,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培养学生将个人的工匠之梦融于中国梦的职业理想和家国情怀。

云南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Public Affairs of Administration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3/3 4、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5、使用教材: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课程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应用性学科。从学科的角度看,公共事业管理又是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如同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学一样,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处于建构发展中。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且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方法等,同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门类进行概述。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各个部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建立发展中国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表 (以章为单位对教学内容做出学时要求安排。)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营销渠道管理教学大纲.docx

《营销渠道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2120202301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学分: 2 课时: 36 开课学期: 4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 一、课程简介 《营销渠道管理》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营销渠道体系, 阐述管理框架中营销渠道的基本概念、渠道参与者、渠道任务、营销渠道的环境以及行为过程;营销渠道开发,包括营销渠道战略、渠道成员的选择与激励;营销渠道的管理,包括如 何对分销商和终端进行管理,如何进行品牌管理和储运管理。这些内容的教授将有助于学生 掌握新产品铺市的战略框架和推行技巧。先修课程是管理学、市场营销,后续课程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使学生正确理解电子商务已经改变了企业对消费者、企业对企业领域的营销渠 道,初步掌握主流营销渠道战略和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学会将其灵活运用到营销渠道开发、建设和维护实务中的技能,为参与实际的营销管理与市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营销渠道的基本概念和渠道的层次、广度和渠道的系统类型; 理解渠道价格体系的构建方法;评估渠道成员并进行选择; 掌握营销渠道的设计方法以及渠道成员选择的标准体系和成员的激励方法,串货的原因和掌握串货的控制方法; 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该企业的营销渠道、能用控制串货的方法去控制串货,能使用激励方法激励渠道成员。 三、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营销渠道管理概述 主要内容:营销渠道定义;营销渠道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营销渠道概念;理解渠道的功能和其在营销地 位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在于营销渠道的基本概念、基本业务和基本职能、中间商的经济学意义;难点在于营销渠道在营销地位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课堂授课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传统与多媒体相融合的手段。 (二)第二章渠道参与者与渠道环境 主要内容:如何界定渠道参与者;批发商类型与分销任务;零售商类型与分销任务;促销代理机构的任务。

诊断学教学大纲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教学大纲(供口腔、法医、预防、医检、妇幼、医技、营养等)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二O一五年九月 目录

前言………………………………………………………………………………………………绪论………………………………………………………………………………………………常见症状………………………………………………………………………………………… 一、发热……………………………………………………………………………………… 二、疼痛……………………………………………………………………………………… 三、呼吸困难……………………………………………………………………………… 四、咳嗽、咳痰、咯血…………………………………………………………………… 五、水肿、心悸、紫绀…………………………………………………… 六、腹泻、腹痛…………………………………………………………………………… 七、消化道出血……………………………………………………………………………… 八、黄疽………………………………………………………………………………………问诊、书写病历……………………………………………………………………………… 检体诊断………………………………………………………………………………………… 一、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状态检查……………………………………………………… 二、头、颈部检查………………………………………………………………………… 三、胸廓、肺部检查……………………………………………………………………… 四、心、血管的检查…………………………………………………………………… 五、腹部检查……………………………………………………………………………… 六、生殖器、肛门、直肠、脊柱与四肢检查…………………………………………… 七、神经系统检查………………………………………………………………………… 八、病历编写及诊断方法概述……………………………………………………………器械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二、超声波检查…………………………………………………………………………… 三、实验诊断学(检验系)、血常规检查(讲、习)………………………………… 前言

XX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植物分子生物技术实验 英文名称:Basic Plant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一、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x 适用专业:农学,农学(农产品),农学(种子) 理论课程总学时:0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 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个;综合实验 2 个;设计实验个;创新性实验个) 应开实验学期:第七学期 二、实验课程简介 《基础植物分子生物技术实验》内容附属于《基础植物分子生物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一方面进一步印证、巩固和丰富课堂的理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对生物技术的应用有较深刻的体会。 本实验课程共安排2次实验,均为综合性实验。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能掌握生物技术的关键技术,并完成质粒DNA提取,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等基本实践环节的工作任务;能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分子生物学中出现问题,对植物生理生化的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2000年后出版的书籍) 1教材:肖尊安.植物生物技术.化工出版社,2005. 2主要参考书: 王关林,方宏筠.植物基因工程.科学出版社,2002. 胡松年,薛庆中.基因组数据分析手册.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F.M.奥斯伯等.精编分子生物学(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5. Joe Sambrook, David Russell.分子克隆实验指南(黄培堂等译).科学出

版社,2002. 郭尧君.蛋白质电泳技术(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5. 五、考核办法 完成实验报告程度。 大纲主撰人:韩英鹏 (一)实验项目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质粒DNA的转化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专业基础 实验类别:综合 计划学时:8学时 每组人数:5人 首开日期: 2. 实验目的与要求 2.1目的:学习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质粒DNA的转化的方法。 2.2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农业生物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运用农业生物技术原理进行对植物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重组质粒DNA转化不同细菌有不同的转变效率。目前PUC19对E.Coli, DH5α或JMl09菌株的转化,已达到105~107转化子/mg DNA (最高可达108转化子)。转化效率的高低与实验的成败直接相关。DNA分子转化的过程如下:4.1吸附:完整的双链DNA分子吸附在受体菌的表面。 4.2转入:双链DNA分子解链,单链DNA进入受体菌,另一链降解。 4.3自稳:外源质粒DNA分子在细胞内又复制成双镶环状DNA。 4.4表达:供体基因随同复制子同时复制,并被转录转译。对DNA分子来说,成

分销渠道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分销渠道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差不多信息 课程代码:060642 课程名称:分销渠道治理 英文名称:Marketing Channel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5 学分:2.5 适用对象:市场营销专业三年级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平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治理学 二、课程简介 营销渠道是指产品或服务转移所通过的路径,由参与产品或服务转移获得以使产品或服务便于使用或消费的所有组织构成。关于营销渠道的治理,是企业营销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企业能否成功地将产品打入市场、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扩大产品销售、猎取可连续的竞争优势。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随着猎取可连续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困难、中间商的权力日益强大和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营销渠道治理在企业营销治理中的地位越来越

重要。它越来越被看成是企业猎取竞争优势的一个战略要素。 The term marketing channel is often used interchangeably with “sales channel” or “distribution channel”, i.e. any individual o r company used in making the subject company’s products and/or services available to its customers. More specifically, a marketing channel would be an organized network of agencies and institutions which in combination perform all the functions required to link producers with end customers to accomplish the marketing task. The marketing channe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keting management, and concerns if the company can transfer its products to end consumers successfully, satisfy the demands of target market, enlarge the sales and obtain the sustainable competition advantages. In today’s market environments, obtaining the competition advantages is getting more difficult, the middlemen is more powerful, so the role of marketing channel management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management of marketing, and is

教学大纲-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绿色化学(Ⅱ)教学大纲 (非化学类专业用)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绿色化学课程组 2004.10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绿色化学(Ⅱ)-1(Green Chemistry(Ⅱ)-1) 课程号(代码):20318620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时:36 学分:2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绿色化学(Ⅱ)”是非化学类(文管等类)本科生的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总学时数36学时,一学期完成。 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如何节约资源、开发新资源和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化学,是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基础。在大学生中普及绿色化学基本知识,培养绿色化学意识,普及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十分重要。 本课程面对全校非化学类学生开出,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系统学习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了解如何通过发展科学技术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使用、节约使用和循环使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延长现有资源的使用时间;了解如何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课程以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主线,通过绿色化学发展的实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普通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主要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通过课堂讲授、专题讲座、课堂讨论、演算习题、自学和课程小论文等教学环节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三、讲授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0学时) 第一节化学是中心的、适用的、创造性的学科 化学是中心的、适用的、创造性的学科;化学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由猿到人――火(燃烧化学反应的利用);铜器时代(还原反应的利用);铁器时代(还原反应、合金技术的利用);聚合物时代(聚合反应的发明与使用);可持续发展时代(绿色化学)。 英国的发达与化学,德国的发达与化学,美国的发达与化学,日本战后的发展与化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疾病的防治,基因工程;化学与信息科学,硅革命与计算机的发展,分子器件,量子计算机; 第二节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危机与化学 造成目前人类社会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核冬天的威胁;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臭氧层破坏的化学本质;光化学烟雾的化学本质;大气污染的化学本质及其危害;酸雨及其危害;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的破坏;荒漠化。 第三节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与化学 能源问题,能源对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石油、煤和天然气的有效使用与化学,生物质资源与化学。 其他资源问题,矿产资源,土地资源。 第四节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与化学 现代医药的发展与化学,手性分子的概念,治疗目前不治之症的新药的开发与化学,分子修饰的概念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减少药

市场营销管理教学大纲

市场营销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Marketing Management 先修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管理 适用类型、层次、专业:本科、全日制、函授、夜大、经济管理、贸易类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市场营销管理》是一门研究企业营销基本规律的学科,是经济管理、贸易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理解营销基本概念,掌握营销管理的一般方法,具有营销环境分析、营销组合分析、营销调研、市场细分以及SWOT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企业营销策划、参与营销管理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市场营销理论及该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内容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市场营销管理基本理论;营销环境与顾客购买行为研究;市场营销组合以及目标市场定位研究;市场营销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分析。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市场营销观念、研究方法,熟悉顾客价值、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等基本理论。 2、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的内涵及其测度、顾客赢利率分析的基本方法、营销资源分配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营销调研的方法等。 3、基本掌握营销环境的基本内容、市场细分方法。 4、具有市场营销策划的初步能力,能用细分方法确定目标市场和进行产品服务和定位。 三、主要内容: 第1章绪论 1.1 引言 1.2 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 1.3 市场营销学的性质 1.4 市场营销管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1.5市场营销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1.6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方法 1.7 市场营销学的发展 1.8 市场营销观念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日语-1 Basic Japanese(1) 课程号:1050188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128 学分:8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为零起点的本科日语专业学生而设置。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达到使学生对日语的发音、文字、书写、语法、词汇等日语基础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及掌握的目的,为其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要求学生在学期结束时掌握初级语法知识,100个左右的日语汉字,1000个左右单词,能进行简单对话,读写简单句子及文章,即达到日语能力水平考试的4级水平。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第一部分拟用一个月时间(32个学时)教授日语语音知识并进行系统的语音训练,使学生基本掌握日语标准音的发音、声调及语调的基本规律。其余部分即二、三、四单元基本按教学大纲及教材编排,阶梯式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日语的四大基本句式,十大格助词,部分助动词、提示助词、副助词及初级句型。每课包括正文、对话文、功能用语、语法词法解释,练习及阅读文。 四、教材 《新编日语》第一册,周平,陈小芬编,上海外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 《新编日语习题集》第一册,陆静华编,上海外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 五、主要参考资料 六、成绩评定 本教材附有相应的练习册,平时对每一课的练习进行抽检,并以十分制打出分数,各单元作相应的测试,并以百分制打分,二者作为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百分之十计算。 另外,平时的语音语调操练、背诵、朗读、写作等都将作为考核项目供期末参考。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日语-2 Basic Japanese(2) 课程号:1050198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128 学分:8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该课程的设计对象为日语专业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本科学生,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第一学期约150个学时,掌握基本语音、语法、词汇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语法知识,增加词汇量(400个汉字,1,500个单词),熟练日常会话,具备初级写作能力。总课时在150小时以上。最终水平达到日语能力测试3级。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教材编排为主要依据,分为四个单元,每单元有五课,每单元最后一课为复习总结。每课仍包括正文、会话文、功能用语、语法、句法、词法、阅读、练习等部分,题材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诸方面,并兼有日本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教学重点放在语法、词法、句法的讲解上,使学生基本掌握日语所有的格助词、助动词及大部分提示助词、副助词、形式体言、掌握几十种惯用句型。教学进度为每课8学时,单元复习课4学时。 四、教材 《新编日语》第二册周平陈小芬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新编日语习题集》第二册陈静华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五、主要参考资料 六、成绩评定 本教材附有相应的练习册,平时对每一课的练习进行抽检,并以十分制打分,各项各单元作相应的测试,并以百分制打分,二者作为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百分之十计算。 另外,平时的朗读、背诵、写作、情景对话等都将作为考核项目供期末参考。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1: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课程英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总学时: 总学分:课程性质:(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相关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推荐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空两格,说明课程目的及教学基本要求,宋体五号)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空两格,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空两格,以“章”为单位说明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宋体五号) 四、主要教学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五、典型作业练习 (空两格,宋体五号) 六、课程考核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2: 课程简介模板 ××学院课程简介 课程中英文名称(如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编号:(宋体五号) 课程性质:(如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先行课程:(宋体五号) 后继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包括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推荐参考书:(包括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宋体五号)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空两格,简要介绍课程目的,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学习要求,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3: ××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模板实习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实习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实习单位(地点):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三、实习的安排和形式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学时:适用学期: 学分:地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 四、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设计(论文)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 主撰人: 审核人:

东北石油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模板】

XX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课程教学大纲(黑体,小2号) 课程编号:(见培养方案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总学时:讲课学时:实践(实验)学时: 学分: 适用对象: 先修课程: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二)课程简介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明确该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对培养目标的贡献度。)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体现该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所承担的任务。)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二、大纲内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体现掌握的知识结构、科学方法、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按照“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阐述教学内容要求,提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建议与说明 (五)教学内容 (按照章节或内容列出具体内容,有关目标、任务、要求中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应在相应教学内容中明确标注并作适当说明。) 三、实践(实验)环节及要求

(主要书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四、习题、课程讨论及要求 (明确对习题集、试题库等要求;明确学生讨论的内容及方式;写出作业题量,写明所布置习题应达到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注明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式、启发式、研讨式、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和在线课程平台等手段。)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在线学习、习题课、研讨课、实验(上机)、作业、考试等。) 表格居中,表格宽度基本占满版心,行高设为0.8cm(表格中有两行文字的行高设为 1.1cm)。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要体现过程考核,体现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表现和收获,明确成绩的构成及比例。)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明确适合本课程学习的教学资源。)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管理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思想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方向专升本)学生的必修课,也可以作为与管理相关的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 1.使学生全面了解管理思想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进而掌握推动管理思想发展的因素、条件和动力,认清管理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便提高学生的管理理论素养。 2.拓宽学生的管理知识视野,为学生研究教育管理理论和从事教育管理及其它管理实践提高借鉴,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介绍管理学家们的成功之路,引导、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思想史》属专业基础课,知识体系具有独立性,应在《教育管理》等相关课程前开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全面讲述中外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客观介绍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渊源及在管理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当地联系当前的管理实际,努力增强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科学性。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通过文字教材的准确叙述和音像教材的精要讲解,使学生对管理思想史有较全面的了解。

2.文字教材的编写要全面系统、逻辑严谨、阐述清晰、分析深刻、便于自学;音像教材和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材主要讲授本学科的重点和要点,教材的制作力求准确、生动。 3.学员要掌握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技能,善于使用中央电大提供的多种学习媒体,以自主学习为主;各级办学实体要给学员提供必要的面授辅导等学习支持服务。 4.在教学过程中,中央电大将利用电视直播课堂,网上教学平台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辅导或发布教学信息。 5.除主教材《管理思想史》外,录象教材《管理学名著提要》、IP课程《<管理思想史>复习指导》作为文字主教材的辅助教材,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拓宽教学渠道,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6.教学过程要统一布置复习思考题和5次以上的作业。 7.本课程54学时,3学分,全年滚动开出。 8.本课程课内学时及配套音像教材分配: 章节名称课内学时录像I P 备 注 绪 论 2 一国外早期管理思想 4 1 二中国的管理思想 3 1 1 三工业革命和管理思想的发 展 3 1 1 四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4 1 1 五古典组织理论 5 1 1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格式

附件3:教学大纲格式 《填写中文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学分 : 4 总学时 : 64 实验学时 : 10 其它实践环节: 适用专业 :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例: 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化工、材料、生物、食品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研究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应用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必要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例: 一、热化学 1.了解状态函数的意义 2.了解等压热效应与焓变的关系。掌握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过程中热效应的计算。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熵变及吉布斯函数变在一般反应条件下的意义。 2.掌握化学反应△ G0的计算,会用△ G或厶G0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3.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其与△ G0的关系,并掌握有关计算。 三、其他教学环节内容和基本要求 例: 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直流电路中的基本测量 了解实验室电源,实验室实验规划和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万用表和直流稳压源的使用,掌握误 差分析和实验报告的写法。

二、电源外特性及戴维南定理 掌握万用表和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掌握有源二端网络和无源二端网络等效变换的理论。 四、课程学时分配 例: 五、其它 1.先修课程: 2.教学方法建议: 3.考核方式: 例: (1)平时作业10% 平时测验20% 期末考试70% (2)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 4.作业要求 例: 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类专业中职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高职生的必修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高职生三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通过学习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理论发展史、中外管理理念的比较、管理与组织设计、管理的类型与方法以及管理创新等知识,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为未来服务社会从事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2学时) 主要内容:管理的的基本含义、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学习及研究方法。 学习要求:理解管理及管理者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作用;了解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自学:从管理的作用、目的看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研究方法。 讨论:为什么说管理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课堂案例讨论:管理者角色理论的应用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 主要内容: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及一般管理理论、韦伯及官僚制组织理论;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几种主要现代管理理论学派。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史阶段的主要思想观点,现代管理各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自学: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阅读:企业理论相关书籍

四川大学华西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影像医学专业用) 前言 神经病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临床课程之一,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有重要作用,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其它课程的学习。神经病学与其它医学学科有着密切关系,首先与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神经免疫等基础学科互相渗透,互相推动,其次又与其它临床学科密切联系。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可导致其它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如丘脑出血常引起消化道溃疡,重症脑病可导致心律失常;而其它系统疾病同样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均可促进脑梗死的发生。因此,神经病学与基础、临床多门学科密切相关。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在于:掌握神经病学的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法和神经科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危重病的诊治原则,熟悉神经病学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了解辅助检查的方法和意义。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贾建平主编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6版配套使用,适用于临床、影像等专业的教学。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进行教学。本大纲指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它为普通熟悉及一般了解的内容。理论课总学时为30学时。 本课程为考查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 各章的参考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学时数 第一章绪论0.5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病损的定位诊断自学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4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1 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1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0.5 第七章头痛 1 第八章脑血管疾病 6 第九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2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 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1 第十二章运动障碍疾病 1.5 第十三章癫痫 1.5 第十四章脊髓疾病 2 第十五章周围神经疾病 2 第十六章自主神经系统疾病自学 第十七章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2 第十八章神经系统遗传性病自学 第十九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疾病自学 第二十章睡眠障碍 1 第二十一章内科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1 合计30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有机化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有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系基础课之一,也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高分子化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础。通过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掌握各官能团结构、性质、制备及其相互转换和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组成。涉及的官能团有:烷、烯、炔、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硝基化合物、杂环、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涉及的基本原理有:立体化学、结构解析、自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加成和亲核取代等机理初步。通过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化学、化工、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医药、农业等学科中的根基地位

及其相互的关系。二、教学内容(一)、结构与性质 1.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以及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2. 有机分子的结构:共价键、碳原子的特性; 3.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实验式、结构式、投影式;4.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 5. 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 6. 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熔点、比重的影响。(二)、饱和脂肪烃1. 烷烃的结构:SP3杂化;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 2. 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 3. 烷烃的物理性质; 4. 烷烃的化学性质:自基取代反应游离基取代反应历程(均裂反应、链锁反应的概念及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 5. 氧化反应及热化学方程式; 6. 烷烃的来

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模板(48学时)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液压与气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Hydraulic and Pneumatic Drive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 学分:3学时:48(其中课内实验学时:10) 一、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熟练的掌握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压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与性能,并能合理地选用。掌握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典型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并能合理地选用。对液压与气压系统具有初步的分析与应用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概述(学时:2) 简介:液压传动是利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力和运动的工程技术,流体力学中的帕斯卡定律是力传递的基础理论;运动传递则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进行的(动力元件密封容积所排出的液体体积与执行元件的密封容积所接受的液体体积相等)。压力和流量是液压传动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其中压力决定于负载;流量决定于执行元件的运行速度。 重点:液压传动压力及系统组成。 难点:液压传动的特点即应用。 具体内容: 1、液压传动压力及系统组成; 2、液压传动的特点即应用; 3、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 二.液压流体力学基础(学时:4) 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油液的基本性质、液压流体力学基础:A.流体静力学,了解油液黏性、可压缩性,帕斯卡原理;B.流体动力学,了解连续性房产、伯努利方程、动量方程的物理意义;C.孔口流动特性、液压冲击及气穴产生的原因. 重点:流体静力学基础; 难点:流体动力学基础;

具体内容: 1、流体静力学基础; 2、流体动力学基础; 3、压力损失、孔口和缝隙流动特性、压力冲击和气穴现象。(简单介绍) 三.液压泵(学时:4) 简介:本章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常用液压泵,液压泵是整个液压系统的动力源,主要有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和功用。 重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 难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具体内容: 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2、齿轮泵; 3、叶片泵; 4、柱塞泵; 5、液压泵的选择和使用 四.液压执行元件(学时:2) 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液压执行元件:液压马达、液压缸。液压执行元件是将液压泵所输出油液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输出的液压元件,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液压马达、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其分类、液压缸推力和速度的计算、马达的功率和效率计算。 重点: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 难点: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主要参数的计算。 具体内容: 1、液压马达。(包括液压马达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 2、液压缸。(包括液压缸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如推力的计算) 五.液压控制阀及其应用(学时:6) 简介:本章介绍了液压控制阀的分类、结构以及其工作原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类液压阀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其功用,为后续学习常用液压回路和典型液压系统内容做好基础工作。 重点:液压控制阀分类及主要性能;压力控制阀及其应用;流量控制阀及其应用;方向控制阀及其应用。

四川大学本科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本科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等代数-1 英文名称:Linear Algebra-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课程代码:20100850-1 本大纲主笔人:谭友军 面向专业:数学学院各专业 习题课讲义:自编 一、课程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102学时课程总学分:5学分 习题课总学时:24学时习题课总学分:不单独计学分 二、习题课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习题课在《高等代数-1》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习题课的教学,以达到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熟悉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高等代数-1》包括多项式理论、线性方程组理论、矩阵(行列式)理论,是学习线性空间、线性映射(线性变换)、欧式空间及二次型理论的基础。其中,多项式理论包括研究一般数域上的多项式的基本性质;线性方程组理论主要包括一般数域上的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存在性与结构理论,同时也包括基本的向量空间理论;矩阵(行列式)理论介绍一般数域上的矩阵的基本性质。 四、习题课教学方式及基本要求 习题课的教学是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由助教老师和同学们在课堂上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讲教师通过批改部分同学的作业(助教老师批改其余同学的作业),将教材上习题的完成情况反馈给助教;助教老师将补充有一定难度和综合度的例题,以拓宽同学们的思路。同学们应充分认识到习题课的重要性,习题课与主讲课同等重要。 五、实验报告

不要求 六、考核与考试 助教老师根据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参加习题课的情况,向主讲老师提供信息,以便确定同学的平时成绩。不举行习题课的考核与考试 七、基本设备与器材配置(名称及数量) 课堂教学,不需要另外的实验设备与器材 八、习题课内容提要 配合主讲课程的教学进度,合理安排习题课的教学内容。 1.整数与多项式 2.线性方程组 3.矩阵与行列式

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附件1 XX学院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XX 课程名称:采购与供应管理 课程性质:专业教育必修课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课程负责人: XX 制(修)订时间: XX年X月 专业负责人审核: 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核: XX年X月

《采购与供应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XX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适用学期:第五学期执笔人: XX 学时: 48 制(修)订时间: XX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流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采购环节的研究,优化采购过程,提高采购组织和管理水平等,对提高整个物流运营质量和效率都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明确各类企业进行生产流通过程中资源的配备与管理;了解采购流程和采购管理发展趋势;熟悉采购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采购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采购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问题。 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采购组织活动基本流程、工具和方法,树立现代采购组织管理的思想观念,培养实际组织采购工作的能力,懂得运用采购管理的基本流程、工具、方法和过程进行采购实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合格采购管理者”打好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采购与供应》课程的学习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能够熟悉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熟悉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认识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理解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

分析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基本管理问题,运用所学基本方法解决企业基础管理实践中的基本难题。同时能为学习《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管理》、《库存管理与控制》等后续课程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教学基本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物流业和采购业发展现状;国外先进的物流和采购理念、技术和管理思想;掌握采购管理的基础理论、采购组织和管理的技术与操作规程;采购业务中的谈判和风险控制及绩效评估等内容。使学生对采购的计划预算、组织管理、质量控制、操作过程和技巧、风险控制与绩效评估等有系统的认识,并能根据课程的内容,结合现实情况和相应的教学案例,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好这门课程,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性知识。 利用科学的采购理论方法指导采购运作,形成企业采购优势,保证生产需求和供应,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提供动力。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采购的种类、基本环节和程序、各种采购制度;了解采购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熟悉采购决策与管理的内容;了解采购的定义和内容,物流及物流相关概念以及物流在采购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采购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 2. 掌握影响采购计划的主要因素和编制采购预算的原则;采购业务预算的过程;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流程;熟悉采购计划与预算的基本概念;采购计划的主要环节;了解采购计划与预算的基本概念;采购分析的含义和基本方法。 3. 掌握采购质量分析的内容;采购质量管理的内容和原则;采购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熟悉采购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的构成和主要内容;采购质量以及采购质量管理的定义等。 (二)能力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