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课堂美起来

关键词 :激情 导入 ;深情 朗读 ;扣动 文本 ;捕捉 生活
中图分类号 :G 6 3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2 - 7 6 6 1( 2 0 1 3 )2 8 — 2 8 9 — 0 1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中也明确指 出 “ 培养学生高 尚的道德情
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 的人生态度是
语 文 ” 的环 境 中学 习语 文 。 2 0 0 7年 3月 的 一 天 ,我 在 看 电视 时 无 意 看 到 了 2 0 0 6年 十
这样 , 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 , 文 中个性各异 的精神世界 ,
情感 世界 ,伴 随着语言 的流 淌 ,叩击学生 的心扉 ,在学生的心 灵深 处弹奏 ,引起悦耳的共鸣 。 二 、 深 情 朗 读 , 拨 动 情 弦 “ 把作 者 的感 情恰 如其分地 传达 出来 ,激 昂处 还他个 激 昂 ,委婉处还他个委 婉”( 叶圣 陶语) ,那 么 ,老师 的深情 朗读 就 能使教 学艺术锦上添花。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通 过动情的语 言 ,特别是教师充满感情 的朗读 ,来直 接给学生一种美 的情感 输 入 ,使他 们很快体 味 出作 者的思想 感情 。如 在教< < 乡愁 们感染 ,丁小兵 “ 这 个用左手敬军礼 的人 ,我们以他为骄傲 。战 时敢舍身 ,平 时能 忘我 ,从逆 境中挣扎启程 ,在顺境 中保持清醒 。沙场 带兵 敢称 无愧无悔 ,把守 国门能说 有骨有节 ,他像一把号角 ,让理想 与
弦” ,以情动人 , . 以美感 人 ,就能打造 出富有生命力 的语文课 堂, 并 以此来打开学生心灵 的门扉 , 收到事半功倍 的最佳效果 , 让语文课堂 因情而美 。那 么 ,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 的美好情
如何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如何让语文课堂“美”起来摘要:本文以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为写作目的,分别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方法和途径,即以美引读、以美启想、以美促品、以美导写、以美作范。
关键词:语文课堂美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中美育,指的是借助自然美、生活美等内容,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育。
由于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高度的主观性和广泛性,这种能力的培养单靠艺术课的教学实践是不充分的,还应需要其它学科教学潜移默化地相辅。
但美育由于缺乏客观的考核与评价,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常常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软因素。
这种不平衡的现象说明学生的审美教育急待普及,期待在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能得到更有效的体现。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方法(一)以美引读,培养感受美的能力美是到处存在的,发现美、感受美的途径也很多。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就是其中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感受美的方法。
成功的朗读,能使学生醉心于课文本身,有助于培养他们阅读和鉴赏的兴趣,从课文丰富的内涵中自然地、也是自觉地捕捉美的信息,汲取精神营养。
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因此,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反复朗读,细细玩味。
曾经听过一节课,执教的老师在上《金色花》时,抓住课文后面母子的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对话指导朗读。
老师讲得很少,而让学生细读,读时思考两个问题:“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蕴含着妈妈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不告诉你,妈妈”表现了“我”当时怎样心理?这位老师用不同的语调进行范读,引导学生随着老师的朗读讨论,哪种更符合文章情境。
老师具体指导了四种朗读基调(即“焦急型”,“暴躁型”,“冷淡型”,“嗔怪型”),并启发学生: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让语文课美丽起来

读写结合,让语文课美丽起来宜宾市江北实验小学田英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上过的课一时半会儿也数不清。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偶尔会回忆起一些片段,产生一些思考,涌出一些感悟。
一那是二年级的时候。
班上的孩子由于有了一年的在校学习经验,已经熟悉了课堂教学方式,加上班里多数家长非常重视,早早地把课文教给了孩子,因此,到了二年级,课堂上时而会出现学生稳定性不够的现象。
还记得那天,刚好上《识字7》,按部就班地图文结合、自主识字、反复练读后,学生已经稍显不耐烦了,是按照备课继续还是改变策略呢?我灵机一动,说:“老师学到这儿,头脑中也出现了一首儿歌,想听吗?”这下,孩子们可来劲了,齐声拍手说:“要听,老师快念。
”于是,我稍加思索,念了一首自编的拍手歌。
刚刚念完,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这样的儿歌我会”“我也会”的声音此起彼伏。
我见时机正好,于是布置道:“你们都别着急,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编写拍手歌,主题可以是关于学习的,也可以是纪律方面的……我们比一比,看哪些组编得快,编得多,编得好。
”接下来的一切就如预想中的一样了,孩子们肩并肩,头碰头,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编出了属于自己的原创拍手歌,整个课堂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你拍一我拍一,上课之前要静息。
你拍二我拍二,坐直身子别乱动。
你拍三我拍三,想好再答最简单。
你拍四我拍四,认真读书写好字。
你拍五我拍五,大声说话才清楚。
你拍六我拍六,字迹工整又清秀。
你拍七我拍七,好好学习拿第一。
……当然,这样的拍手歌不一定很押韵,有些也是师生共同修改的。
但我欣喜地发现,只要你方法用对,形式灵活,哪怕是只有六七岁的孩子,也能“依葫芦画瓢”,不断地“吸收”和“消化”着别人文章中的营养,既培养了兴趣,又内化了语言,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二进入六年级的学习,感觉到孩子们一下子成熟了许多,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该学《穷人》一课了,我寻思: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情节感人,而且文末意犹未尽,不正好是让学生进行想象揣摩的续写点吗?这样做,一定会受到同学们的喜爱的。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美起来

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美起来【摘要】:课堂教学是进行“美”的熏陶的主渠道,语文课堂教学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有意识地将课文中所蕴含的各种美挖掘、传播,形成一种情感与艺术的氛围,起到“美能导真”的作用,让师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享受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设;享受;美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教学实践表明,无数成功的教学,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
一节课文,我们可以尽情地去品味语言美,欣赏自然美,领悟人格美,剖析竟境美,训练表达美,那么,课堂上应如何创设美的情境,营造美的氛围呢?一、语言要讲究一堂语文课,语言规范流利、简洁严密、错落抑扬,听来能让人如坐春风,心情舒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
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时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实际上,于漪在这里不仅提出了一个课堂语言的锤炼问题,而且也提出了一个课堂语言的美感问题,强调语言要有优雅动人,回肠荡气的美感效应。
二、关系要平等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面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
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
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
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
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工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文 学 与 美 术 可 谓 一 对 又 造 或 视 觉 艺 术 ’ 通 常 指 的 是 绘 画 和 雕 。
痕 , 致 宁静 , 翁 泊舟 独钓 , 景 一 悠 然 自得 , 充满 了诗 情 画 意 。通 过 赏 图 和 语 言 的解 析 ,学 生 充 分 展 开 了想 象 和 联 想 , 评 绘 画作 品 , 点 品 评 诗 歌 意 境 ,找 到 了诗 和 画 叶蕴 1 藏 的 物 我 无 问 、天 人 合 一 的 美 好 境 界 ,仿 佛 和 诗 人 在 生 命 情 感 卜 遥相 契合 ,实现 了读者 和诗人跨 越 时 空 的 沟通 。 二. 画悟情 : 语 文教学中 , 绘 在 运 用 绘 画 引 导 美 术 专 业 的 学 生 理 解 文 学 作 品 是 一 个 行 之 有 效 的 方
的诗《 面朝 大海 , 春暖花开》 , 时 老 师先指导学生 朗读诗作 ,并讲 解 海子创 作这 首 诗时 的精 神世 界 , 以 及 诗 中所 饱 含 的 情 感 ,再 让 学 生 用 自 己 的 画笔 绘 出 他 们 所 理 解 的 海 子 的 内心 世 界 。 学 生 们 将 自 己 的 感 情 融 人 绘 画 之 中 ,有 的 绘
术, 两者相互 渗透 , 相互依存 。美 术作 品与 文学 作 品密 切相 关 , 其 往往 蕴藏 着 丰富 的情 感色 彩 , 更
易 于 激 起 学 生 的想 象 和 联 想 , 陶
冶 人 的 情 操 , 此 , 语 文 课 教 学 因 在 中借助绘 画作品再现情 境 ,传 达 情感, 能扩大学 生的视野 , 高他 提
们 学习语文 的兴趣 ,培 养其 丰富 的想 象 力 和 创 造 力 。 语 文 课 教 学 中 ,绘 艺 术 的 引 入 ,可 以通 过 出 示 与 课 文 内容
让“美”充满语文课堂

让“美”充满语文课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学习语文兴趣不浓,甚至讨厌学语文。
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寓教于乐,使学生进入轻松快乐的课堂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一、课前5分钟演讲,让学生由怕说到敢说,把“说话”美带进课堂上课开始,笔者让学生自己走向讲台发表演讲。
但学生往往因羞涩腼腆或信心不足而不肯开口“说”,久而久之就形成惰性。
因而,笔者首先要根除他们心中这一最大障碍,激发他们“说”的兴趣。
笔者的做法是降低演讲的难度,树立学生的信心。
在训练中如果一开始难度过大,必然会使学生望而却步。
所以,在训练之初,笔者一般只是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
如每次接到一个新班,笔者总是让学生先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喜好的科目及原因等简单的问题,这些都是他们很熟悉的,所以都能比较流利地介绍有关情况。
这时,笔者对他们及时地进行肯定,让学生觉得开口说话并不难,从而信心倍增。
如果学生还是不敢说,笔者就启发学生讲故事,或者电视剧里的情节。
有时,笔者还津津有味地和同学们一起谈论电视剧里的情节。
别看这些学生平时不说话,一谈到电视剧就打开了话匣子。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由怕说到敢说,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
二、利用音乐、图片,引导学生朗读,把意境美带进课堂朗读是一个把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和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发掘,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
如,在《山中访友》一文中,作者在访问古桥、森林、白泉等老朋友时,运用了很多优美的词语,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它的美丽和意境,笔者为学生配上一段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借助表演,揣摩文章内涵,把表演美带进课堂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无论课文描述的景物多么迷人,描述的事情怎样感人、有趣,学生就是无动于衷。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题 , 可 以 是 一 次 z z, 活 动 。 如 : 执 教 《 弓之 鸟 》 也 J J的 ,, 例 在 惊 时 , 篇 就 布 疑 设 阵 : 现 在 , 中飞 着 一 只 大 雁 , 家 想 开 “ 空 大
想 , 什 么办法 能把 它打 下来 ? ” 生凭 经验 纷纷 说 , 用 学 用 箭 射 , 枪 弹 … … 至 此 , 师 首 先 肯 定 学 生 的 回 答 是 正 用 老 确 的 。但话 锋 一转 , :可是 , 时侯 有 个 射箭 能手更 说 “ 古 赢 , 只拉 弓不用 箭 , 的一声 就把这 只 大雁 射 了下来 , 却 嗖
意境 , 必须在 教师 的 引导下 , 住作 者所 描写 的景物 , 就 抓 结 合 作 者 的 情 感 , 系 自 己 的 阅 读 经 验 , 飞 学 生 的 想 联 放 象 , 学生 深 入作 者 所 描 写 的意 境之 中 , 就 是想 象再 让 这
富 有 经 验 的 教 师 很 重 视 导 语 的 设 计 , 们 善 于 抓 住 他
这 究 竟 是 什 么 缘 故 呢 ? 答 案 就 在 课 文 中 , 大 家 仔 细 阅 请 读 课文 , 谁先找 到答 案 。” 语 巧设 悬念 , 学生 进一 看 导 为 步 体 验 教 材 中 的人 物 美 起 到 一 个 铺 垫 作 用 , 强 烈 地 吸 它 引学生 积极 主动地 参 与审美 教学 活动 。
一
段 风 趣 生 动 的 语 言 , 可 以是 一 幅 优 美 宜 人 的 画 面 , 可 以 是 ~ 段 轻 松 明 快 的 音 乐 , 可 以 是 一 个 蕴 含 哲 理 的 问
造 的过 程 。 这 个 过 程 中 , 以 以作 者 的 思 想 情 感 为 经 , 在 可 以作 者 描 绘 的 景 物 为 纬 , 想 , 引导 学 生在轻 柔 的旋律 饮 时 我 中 闭 上 眼 睛 想 象 西 湖 晴 雨 天 气 的 变 化 及 美 丽 , 而 体 会 从 作 者 热 爱 祖 国 山 河 的感 情 。 读 诗 歌 时 学 生 自然 而 然 就 再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摘要:美的事物能引起审美主体的共鸣,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摸索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途径和方法,能让语文课堂美起来,让美在学生的心灵绽放,让中职语文教学达到理想的境界。
关键词:中职教育审美情趣语文课堂教学途径心理学研究显示,美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审美主体的强烈审美愉悦,而作为文辞兼美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让课堂美起来,让美在学生的心灵中绽放,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理想的境界。
那么如何才能使语文课堂美起来呢?我觉得首先要明确新课程对学生提出的具体的审美要求是什么。
譬如: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甚至进一步还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主题,在联系背景的情况下能作出自己的评价;在写作中要有真情实感,真实的才是最美的,要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等等,这些具体的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其次是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途径和方法。
在平日的教学中要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及时总结。
我认为有如下途径。
1.恰当利用教学情境的审美功效“情境有认知、审美、创造等功能。
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功能是审美。
进入情境是一个心理过程,它的每一个阶段都与美感活动有关,这是教学情境所以具备审美功能的前提。
”吕叔湘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让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感情,借助于情感教育,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净化思想,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任何形式的表面化的政治思想教育都是绝对取代不了情感上的熏陶的。
在语文教学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美的情境,很好利用文本中的信息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发表时间:2012-01-13T15:08:30.763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1年第23期供稿作者:高建琴[导读] 总之,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美的因素。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八一实验学校高建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需要欣赏美,追求美。
即使是羽翼未丰的中学生也渴望生活在美的世界里。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就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种类的美学宝库,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它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
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语文课自然也就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的重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里,越来越多的教师已充分认识到“美”的独特魅力,认识到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美”起来呢?
一、创设情境,美在氛围
心理学研究显示,美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审美主体的强烈审美愉悦,而作为文辞兼美的典范文章也能激发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心理欲望,这种审美的心理欲望正是教师实施美育的最佳契机。
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采取有效的方法,创设课文需要的情境。
生动优美的导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感染。
例如,导入《春》课题时,我满怀激情地说:“一提到春,我们眼前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感到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无尽乐趣;一提到春,我们就联想到‘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佳句。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写春的内容很多,我们读读课文,想想他是怎样多方面写春的?”这样的开头语,充满激情,意境深邃,使学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气氛之中,学习兴趣浓厚,教学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平时在授课时,我们自己应该先受到文章的感染,该亢奋时,昂然动情;该悲壮时,慷慨淋漓;该委婉时,和风细雨。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变课文中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从而拨动学生内心的“美感琴弦”,引起情感共鸣。
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文,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表达赤子深情。
在低沉缓慢处,我们学习时如泣如诉、似哀似怨;在高亢迅疾处,我们学习时热烈奔放、一往无前。
学生受到这种情趣陶冶,自然体验到了作者的心绪,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诵读文章,美在感受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手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
“对于叙事叙情的文章”,叶圣陶主张最好还要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还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把文章的审情理趣通过声调语气传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体会。
“不知不觉地,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叶老先生描述的这种境界就是通过吟咏诵读所达到的审美境界。
所以说正确的诵读能使人体验到优美的意味,把握住文章的脉搏。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精彩片段的意境和神韵出神入化地渲染,这是一种时空艺术,一种听觉美感享受。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必要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和技巧,懂得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要领。
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领略文章的情感意蕴。
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美,不是靠教师读,还得让学生们读起来,教师是审美指导的导游者,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深入意境,去主动关照诗文作品中的生活,去具体地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并在自己的情感中激起强烈的共鸣。
如何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呢?一定得让学生反复的读,在读中去领悟语文的一切。
试想,一篇好文章,不读何以明其言?不读何以晓其义?不读何以感其情?不读何以悟其道?若想正确朗读,需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停顿恰当,轻重适度,起伏跌宕,抑扬顿挫,能体味作品的音乐美,欣赏文章的言辞美,体验作者的情趣美。
这样的诵读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细嚼词句,美在品味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语言美是语文教材所选课文的特征之一。
文章美的语言主要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这种语言有很强的感染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细致品味文章美的语言,可以陶冶思想情感,进行审美培养。
语文教学“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
”因此,要充分体会课文的美感,还要咬文嚼字,把蕴含在话里的意思和情趣都体会出来。
教学中,对一些字、词、句进行艺术的“咬”文“嚼”字,能创设联想情境,从而体会语言的魅力。
例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其中“偷偷地”和“钻”既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又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同时这两个词也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和情感。
而“嫩嫩”“绿绿”这两个叠词的运用,更突出了小草娇嫩、翠绿的特点,使人顿生怜爱之情。
教学中,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精美的词句,自然能使他们尝到美味佳肴。
四、启发联想,美在再造
素质教育要加强想象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感知美、品味美、欣赏美,还应该在教学中以作品中描述的形象作为诱导,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飞向更美的世界。
如《化石吟》一文,在观看化石的图片后,播放音乐《昨日重现》,学生随着音乐遐想,在想象中开始朗读:“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向我们讲述的神奇故事从他们的联想中再造出来了,在他们动情的朗读中体现出来了。
总之,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美的因素。
让我们把课文中的美感还给学生,赋予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权力吧!让他们对着美惊奇,因美而感动吧!让语文学习成为他们的乐事,成为他们精神上的需要吧!让美在学生的心灵中绽放吧!让语文课堂“美”起来,语文教学就会到达理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