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在语文课堂放飞

合集下载

让美术课堂成为小学生放飞想象的天堂

让美术课堂成为小学生放飞想象的天堂

美术作为视觉艺术 . 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观察力 、 想 象 力 和 创造能力的发展。 那 么 在 具 体 的 美 术 教 学 实践 中 , 小 学 美 术 教 师 应如 何 为 学 生 营 造 良好 的想 象 氛 围和 空 间 。促 进学 生 想 象 力 的发 展 呢 ? 小 学 美 术教 学 中想 象 力 培 养 的 重 要 性 美 术 音 乐 艺 术 和 文 学 作 品 都 源 于 生 活而 高 于 生 活 .是 在 生 活 的基 础 上 发 挥 想 象 力 创 作 而 成 的 ,而 所 有 的 创造 发 明 也 都 是 在 创 造 性 想 象 的基 础 上 , 进 行合理 的分析 、 严谨 的推理 、 科 学 的论证 。 并 在实践 中不 断 完善 而完 成 的 。 所 以说想 象 力是 促 进人 类 不断 创新 , 推 动 历史 不 断 向前 发 展 的动 力 源 泉 。 美 术 教 学 内容 和教 学 过 程 都 可 以 让 学 生 的思 维 能 力 和想 象力 得 到 自 由展 现 。 而 且 相 对 于其 他 学 科 来说 , 在 教学 评 价 时 , 没 有 统 一 的 标 准 答 案束 缚 人 的 思 维 。所 以说 . 美 术 课 堂 是 小学 生 放 飞 想 象 力 的天 堂 。而 长期 以来 , 美 术课 程 是不 受 重视 的 、 可 有 可无 的 副 科 .在 美 术课 上 往往 就 是老 师 照本 宣科 地 让 学生 照 着教 材 内容


临摹 , 更有 甚者 只是 虚有 其 名 , 排 在 课 表上 应 付 上级 检 查 , 实 际
上 的是 其他 文化 课 , 严 重 阻碍 了学 生想 象力 和 创造 力 的发展 。国 家教 育部 门深 刻认 识 到 了这 一 点 ,针对 这 种情 况 , 《 义务 教 育美 术 课 程标 准》 明确 指 出 :美 术课 程 是 中小 学 素质 教 育 的重 要 内 容 。根 据 新课 程标 准 的要 求 , 在 新课 程 改革 中 。 美 术 教学 得 到 了 应 有 的 重 视 。 小 学 美 术 教 师 首 先 认 识 到 美 术 教 学 对 于培 养 学 生 想 象 力 的 重 要 性 .充 分 利 用 美 术 学 科 得 天 独 厚 的特 点 和优 势, 在美术教学实践 中, 让 学 生 保 持 旺 盛 的想 象 能 力 。 二、 拓展美术教学资源 . 培 养 学 生 想 象 力 心 理 学 研究 认 为 , 想 象 力 是 人 在 一 定 知 识基 础 上 . 在 头 脑 中构 建 创 造 出新 的形 象 的 思 维 能 力 。所 以小 学 美 术 教 师 作 为 课 堂教 学 的 引 导 者 .不但 要 在 美 术 教 学 过 程 中充 分 利 用 图文 并 茂 的教 材 内 容 。 调 动 学 生 的想 象 积 极 性 . 还 要 和 学 生 的生 活 实 际密 切 联 系 , 挖掘和拓展教学资 源, 对 学 生 进 行 合 理 而 科 学 的想 象 训 练 , 引 导 学 生 保 持 和 发展 更 加 旺盛 的想 象 能 力 。 在 美 术教学活动中 。 引 导 学 生 到 大 自然 中 、 到 生 活 中进 行 广 泛 的 了 解 和细 致 的 观 察 、 比较 、 分析 , 为 想 象 活 动 提 供 丰 厚 的 生 活 基

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飞扬

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飞扬

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飞扬[摘要]语文课堂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各种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堂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课文内容的丰富多彩,决定了语文课堂的形式的多样性,它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与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彰显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创建一个灵动的课堂。

[关键词]个性兴趣互动尊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应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充满生机活力。

语文课堂要想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我在课前精心准备了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图片,在导入新课时,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

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是高效课堂。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放飞思想的风筝 让课堂充满生机——浅谈激发学生兴趣与保鲜在美术鉴赏课中的运用

放飞思想的风筝 让课堂充满生机——浅谈激发学生兴趣与保鲜在美术鉴赏课中的运用


美 术 鉴赏 课 奠定 了坚 实 的 基础 ,达到 事 半 功 倍 的 效 果 。接 着 , 紧抓 住 楚 王 问 鼎 的 “ ” 引 入 , “ ”是 古 代 青 铜 器 的 一 鼎 鼎 种 。 再 以诱 导 的方式 提 出 问题 引 领学 生 : 青 铜 器 除 了 “ ” 以外 , 还 有 些 什 么 器 鼎 皿 ? 教 师播 放几 张摆 放 了各种 青 铜器 具 的 幻 灯 片 ,让 学生 做 一个 简 单 的连 线游 戏 , 比如 食 具 对 应 图 片 A 、酒 器 对 应 图 片 c 等 等 。 这种 游 戏虽 然 简单 ,但学 生 是乐 于 参 与 的 ,他 们 纷纷 把 这些 青 铜器 对 号入 座 。 不 管 是做 对 了还 做错 了 ,在课 堂 上学 生 能 积 极 参 与教 学活 动 就 是一 种 主动 学 习 。这 样 学 生就 能 对课 堂 教学 的 知识 内容有 深 刻 印象 ,在 不 知不 觉 中掌 握 了 知识 ,且 印象 深 刻 。 在教 育心 理 学 中 ,学 生 的学 习活 动 问题 是 核心 问题 。教 师学 识 渊博 固然是 学 生 有 效掌 握 有关 知识 的重 要 条件 ,然 而 教 学 任 务完 成 的好 坏 并 不是 看 教师 自己能 拥 有 多 少 知识 和技 能 ,而是 看 教师 能使 学 生 掌握多少 知识 和技能 。 二 、利 用学 生熟 悉 的 事 物进 一 步抓 紧 学生 的注意 力 ,并 让 学生 参 与教 学 活 动来 保持新 鲜感 。 在课 堂 的 开始 吸 引 了学 生 之后 ,接下 来 的时 间 能否 时 时保 鲜 ,牢 牢抓 紧学 生 的 注意 力 是课 堂 质量 的保证 。在 教育 心 理学 上 ,学 生 对 熟 悉 的 事 情 比较 容 易 产 生 兴 趣 ,他 们会 有 亲 切感 ,也 急于 了解 更 多一 点 。所 以利 用 学 生熟 悉 的事 情 对教 学 内容 进行 引 导是 很 有效 的 。当学 生 对青 铜 器有 了初 步 了解 之 后 ,再 从 鼎鼎 有 名 的 “ 司母 戊 鼎 ”和 “ 四羊 尊 ”这 两件 学 生 在历 史课 上 曾经 接触 过 的 器皿 人 手 ,让 学生 进 入 自 主 学 习 ,从 器 物 的 出 土 时 间 、年 代 、尺 寸 、外 形 、功能 、装 饰 工艺 ( 案纹 饰 ) 图 去 了解 ,并分 析 它们 的异 同 。然 后让 学 生 走 上讲 台 ,当一 回教 师 ,向 同学 们去 讲解 对这 些 青铜 器 的 鉴赏 。这样 ,教 师为 学 生 搭起 一 座 互 动的 桥梁 ,既 避免 了 满堂 灌 的 枯燥 无味 ,又让 学 生 主动 参与 课 堂学 习甚 至 参 与教 学 活动 ,极 大地 提高 了学 生 的积 极 性 ,让 学 生体 会 到学 习 带来 的 愉悦 感 与 成 就 感 ,从 而营 造 了一 个 充满 生 机 的课 堂 氛围。 三 、以 直观 的 实器 作 为 “ 饵 ” ,吸 诱 引学 生 注 意 力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在 上 陶瓷 这 一课 时 ,播放 一 张 彩 陶的 幻 灯 片 , 提 问 什 么 是 彩 陶 ?学 生 面 面 相 觑 ,不 敢 回 答 。 教 师 这 时 可 以 用 轻 松 的 口 气说 : “ 陶 即彩 绘 陶器 啊。你 们 说 对不 彩

放飞学生思维 改革语文课堂

放飞学生思维 改革语文课堂

放飞学生思维改革语文课堂摘要: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教育改革?这是语文老师都感兴趣、值得讨论的话题。

身为语文教师,我没有停止过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没有停止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更没有停止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观察与反思。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改革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有所收益众所周知,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过去的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如此反思过去自己曾经努力求索的课,过于注重知识灌输,所以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

因此,在课堂上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

语文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激发兴趣,创设愉悦、民主、开放的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

让语文教学拥有艺术美

让语文教学拥有艺术美

诵读, 揣摩 品味, 悟 出美 妙 之 处 , 体 会 作 者 的思 想 感 情 , 充 分展 现 声 音 的美 。如“ 漓 江 的水 真 静 啊 , 静得让你感 觉不到它在流 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 清 得 可 以看 见 江 底 的沙 石 ; 漓江 的 水 真 绿 啊 , 绿 得 仿 佛 那 是 一块 无瑕 的翡 翠 。船 桨 激 起 的 微 波 扩 散 出 _ 。 道 道 水纹 , 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 , 岸 在 后 移 。” ( 《 桂 林 山 水》 ) 文 本 浅显 , 有韵律 、 节奏 感 , 紧 扣“ 静” 、 “ 清” 、 “ 绿” 通过反 复吟诵 , 文 本 中 所 描 绘 的清 丽 、 灵 动 便 在 清 亮 婉 转 的 美 妙 声音 中 尽 展 风 采 , 喜 爱之 情 更是 一览 无 余 。 在方法上 , 除 了教 师 范 读 , 学生齐读 、 自由 读 、 小组读 、 分角 色读外, 还 可 采 取 配 乐 朗诵 磁 带 、 音频 听读 法 。在 学 习毛 泽 东 的 《 菩 萨 蛮 大 柏 地》 : “ 赤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谁 持 彩 练 当空 舞 ?雨 后 复 斜 阳, 关 山阵 阵 苍 。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 装点此关山, 今 朝 更好 看 ” 时, 并 不 需 过 多 的讲 解 , 学生通过音频听读后, 很 快 就 领 略 了词 中所 描 绘 的壮 丽 景 色 和 作 者 的 豪 迈 情 怀 。特 别 是 对 于 那 些 比较 长 的文 学作 品或 其 中精 彩 片 断 的鉴 赏 ,最 适 宜 用 鉴 赏 性 听读 方 法 。这 样 , 学生或听别人 朗读 , 或 进 行 自我 朗 读 , 都 是 一 种 高 尚 的精 神 享 受 。
有 指 事 的 作用 , “ 木” 下 加“ 一” 表示树根 , 上 加“ 一” 表 示 树 梢 。会 意 是 合 字 表 义 的 方 式 , 即组 合 两 个 或 两 个 以上 的字 构 成 一 个 新 字, 造 出 的 字 叫 会 意 字 。例 如 : “ 见( 兄) ” 由“目 ” 、 “ 人” 两 个 象 形 字组合而成 , 人 要 看 东西 要 用 眼睛 , 表示“ 看见 ” 的 意 思 。形 声 是 用意符和音符表 示语素意义的方式。 形声字一部分表意 , 一 部 分 表 音 。表 意 的 部 分 称 为 意 符 , 表 音 的 部 分 称 为 音 符 。例 如 ” 字, 从心 , 布声 , 害 怕 义 。 以 上 论 述 充 分 说 明汉 字 的 发 展 演 变 既

让情感在语文课堂里放飞

让情感在语文课堂里放飞
其 中 的 崇高 品质 , 贞 节 操 而 感 慨 赞 叹 ; 坚 才会 因 主 人 公 的 凄 惨 遭 遇 伤 感 泣 的 身 上 得 到 了 哪 些 启 迪 ? 请 把 它 写 下 来 。 ”由于 是 有 感 而 发 , 一 会 儿 功 不
下 才会 对 凶 恶 现 象 、 残暴 行 为 产 生 憎 恶 和 愤 怒 。 倘 若 你 把 整 个 身 心 沉 浸 夫 , 生就 洋 洋洒 洒 写 了 很 多。 这 时 , 生 表 达 的 是 强 烈 真 切 的 感 情 。 停 学 学

语文教学 中的情感投入 , 应是一根 贯穿于始终 的红线。作 为教 师应有
封关 系到凡 卡命运 的信 , 却是 一 封永 远 无 法让 爷 爷 收 到 的 “ 死信 ”。 最 定 的 思 想 和 文 学 素 养 , 能 与 作 品 产 生 共 鸣 , 生 激 情 ; 次 , 有 一 定 才 产 其 要 后 他 怀 着 甜 蜜 的 希 望 睡 熟 了 。 这 个 结 局 似 喜 实 悲 , 示 凡 卡 的 甜 蜜 的 的语 言 素 养 , 能 将 你 的 激情 传 给 学 生 , 你 的 真 知灼 见 有 效 地 授 予 学 生 ; 暗 才 将 希 望 将 变 成 痛 苦 的 失 望 , 惨 的 生 活 将 继 续 下 去 。 这 个 结 尾 使 我 们 更 同时还应努力提高 自身素质 , 悲 才能保 证情感的畅快投 入 , 做到有张 有弛 , 恰
展 开联 想 和 想 象 , 而有 利 于 学生 创 造 思 维 的培 养 。 从 【 关键 词 】情 感 语 文课 堂 学 习兴 趣
语 文 教 师要 把 真 挚 的 情 感 传 到 学 生 身 上 , 己 必 须 先 有 情 。 罗 曼 ・罗 受 到 情 感 熏 染 的 教 育 。 自 兰 指 出 : 要 播 撤 阳 光 到 别 人心 中 , “ 总得 自 己心 中先 有 。 一 节 优 秀 的语 文课 ”

语文课堂中个性飞扬

语文课堂中个性飞扬

语文课堂中的个性飞扬《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一”这些新的理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搜集了有关威尼斯景色的短片,在导人新课时,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顿时被激起。

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

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人情入境,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

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把找到的问题答案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

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

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放飞理想,让语文课堂张扬青春的个性

放飞理想,让语文课堂张扬青春的个性

放飞理想,让语文课堂张扬青春的个性【摘要】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

”人的兴趣调节着情感,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

爱因斯坦也曾这样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获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

作为课堂组织者的老师,只有从自身出发,调动一切可行因素,激发每位学生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心中激情,才能改变这种不良现象,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学习兴趣个性课堂实效每位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老师讲得唾沫乱飞,可偏偏就有一些学生要么偷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却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耷拉着脑袋,精神不振,甚至进入了梦乡……面对这些情况,我大声怒喝过、批评责骂过,有时干脆把学生罚站在教室后面听课。

久而久之才发觉,这样做,不但对课堂教学不会有一点儿好处,反而容易使师生间产生情绪上的对立,最后教学效果更差。

仔细想想,学生上课睡觉,很大程度上与老师的课堂教学、课堂组织有关。

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你的课堂还不够精彩、不具吸引力,学生根本不感兴趣。

因此,只好把老师的讲解当作催眠曲罢了。

教育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

”人的兴趣调节着情感,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

爱因斯坦也曾这样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获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

作为课堂组织者的老师,只有从自身出发,调动一切可行因素,激发每位学生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心中激情,才能改变这种不良现象,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语文课堂“激情飞扬”,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总结,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一、注重自身形象,营造良好气氛。

有人把课堂比作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

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气质、精神状态,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美在语文课堂放飞
作者:朱丽清
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第08期
【摘要】语文是一门蕴含着众多美感因素的学科,让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流光溢彩,让孩子的知识、能力在美的陶冶下逐渐提高,使孩子的精神世界在美的陶冶下日益丰富,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致力追求的境界。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让语文课堂绽放教材美、焕发生机美、洋溢人情美三个方面,对构建“美”的语文课堂作了阐述。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材美;生机美;人情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美,该是教育的磁石。

这块磁石就在我们老师身边闪烁着光亮,是拿起还是放下,教学的效果就大不一样。

多少年来,我们的教学忽略了美的功能,美的力度,以单纯的…告诉‟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这样的教学就恰恰丢弃了那块宝贵的磁石——美。

缺乏美感的教学,便成了没有色彩、没有生气、没有情趣的单纯的符号活动,那必然是枯燥乏味的。


近日翻阅《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一书,不禁被李吉林老师《一个值得倡导的教学原则:美感性》一文中的这段话所吸引。

文中谈到,语文是一门蕴含着众多美感因素的学科,让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流光溢彩,让孩子的知识、能力在美的陶冶下逐渐提高,使孩子的精神世界在美的陶冶下日益丰富,这该是一个多么丰富而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目标,是教育的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

然而多少年来,语文教学中繁琐的讲解、众多的练习、机械的训练恰恰抹杀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这种美。

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美的光彩,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致力追求的境界。

一、让语文课堂绽放教材美
翻开小学语文教材,就犹如打开了一轴跌宕多姿的画卷。

鉴于语文教材特有的丰富的美感因素,教材之美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美之根本。

语文教学过程可看做是教师感悟理解教材,并将自己的感悟理解以一定的方式示之于学生,以引发学生感悟理解教材的过程。

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挖掘教材之美的先行者,教师对教材的感悟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材之美的领略。

我们语文教师应当有一双敏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以自己对美特有的感悟力,将单纯的文字符号转化为鲜活的意韵思想。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加强语文学习,并且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自己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只有当语文素养提高了,我们才有能力充分发掘教材的美感因素,在胸中蓄满“美”的源头活水,以备课堂上学生求知之需。

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感悟理解教材,并将自己的感悟理解以一定的方式示之于学生,以引发学生感悟理解教材的过程,所以教师又是教材的诠释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
计地采取各种有效合理的手段,将语文教材之美充分再现于课堂:或是如诗如画的描述,或是声情并茂的朗诵,或是形象逼真的图片,或是音像结合的课件,或是动情投入的表演……以此给学生打开一扇扇美丽的窗口,使他们眼前呈现出一片辽阔绚丽的世界。

只有当教材之美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绽放时,语文课程的美感价值才真正得以实现。

二、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美
当今小学语文教学提倡关爱孩子的生命活动,追求的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这种鲜活的教学所焕发出的生机美,是语文课堂教学美之灵魂。

而传统的(甚至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由教师牵着亦步亦趋地共同演示教学过程,他们有疑不敢问,有异议不能讲,只会划一地思维,划一地表达,悟性、灵性统统被禁锢起来了。

所以,我们首当解放学生的头脑,使其从“这也不该说,那也不敢问”的思想桎梏中摆脱出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百家争鸣。

传统的课堂教学还给学生太多的规范束缚,强调“坐有坐像,站有站像”,一举一动都一板一眼,规规矩矩,所以我们还要“解放儿童的手脚,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著名教师支玉恒老师上课就鼓励学生“想说站起来就说,想写跑上来就写”,把课堂上的规范减少到了最基本、最必要、最原则性的限度。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思想、手脚的双重解放,必然会使语文课堂释放出无限生命力。

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里,学生读得用心,想得开阔,说得畅快,问得自在,议得尽兴,充分享受心灵自由,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课文的情感和文句的意韵,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三、让语文课堂洋溢人情美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的双向合作活动,因此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亲情氛围下的人文交往,无疑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能更好地推进教学进程。

一句话,语文课堂教学中洋溢的人情美,是促使教材之美在课堂上鲜活绽放的纽带。

我们应善于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将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需要,并及时送上亲切的微笑、轻轻的抚慰、由衷的赞扬,善意的提醒……这些都会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情感、智慧、身心的有效发展。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曾对一位害羞的学生进行这样的评价:“你真了不起啊!如果你刚才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显示自己的机会了吗?”从这话中我们可以感到,于老师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语言发展,他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动向。

他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巧妙点拨,如春风化雨,成功地扬起了学生自信的风帆。

这其中蕴含的对学生的一片关爱之情,无疑是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值得强调的是,课堂上的人情之美不是刻意演出来的,而是一种爱的自然流露。

曾听过一位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上课,“可以上课了吗?”、“你愿意来谈谈吗?”、“对不起,能听听老师的看法吗?”……这些富有人情魅力的语言就在课堂上自然流淌,使学生和听课者都如沐春风,被课堂上洋溢的人情之美所感动。

诚如李吉林老师所说:“美,该是教育的磁石。

”语文课应该飞扬着文采,燃烧着思想,焕发着活力,我们展现给学生的,应该是感觉最好的语文课。

作者简介:朱丽清(1977—),女,江苏省无锡市人,小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