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在语文课堂放飞

让美在语文课堂放飞
让美在语文课堂放飞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2903507.html,

让美在语文课堂放飞

作者:朱丽清

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第08期

【摘要】语文是一门蕴含着众多美感因素的学科,让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流光溢彩,让孩子的知识、能力在美的陶冶下逐渐提高,使孩子的精神世界在美的陶冶下日益丰富,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致力追求的境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让语文课堂绽放教材美、焕发生机美、洋溢人情美三个方面,对构建“美”的语文课堂作了阐述。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材美;生机美;人情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美,该是教育的磁石。这块磁石就在我们老师身边闪烁着光亮,是拿起还是放下,教学的效果就大不一样。多少年来,我们的教学忽略了美的功能,美的力度,以单纯的…告诉?方式,推进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就恰恰丢弃了那块宝贵的磁石——美。缺乏美感的教学,便成了没有色彩、没有生气、没有情趣的单纯的符号活动,那必然是枯燥乏味的。”

近日翻阅《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一书,不禁被李吉林老师《一个值得倡导的教学原则:美感性》一文中的这段话所吸引。文中谈到,语文是一门蕴含着众多美感因素的学科,让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流光溢彩,让孩子的知识、能力在美的陶冶下逐渐提高,使孩子的精神世界在美的陶冶下日益丰富,这该是一个多么丰富而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目标,是教育的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然而多少年来,语文教学中繁琐的讲解、众多的练习、机械的训练恰恰抹杀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这种美。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美的光彩,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致力追求的境界。

一、让语文课堂绽放教材美

翻开小学语文教材,就犹如打开了一轴跌宕多姿的画卷。鉴于语文教材特有的丰富的美感因素,教材之美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美之根本。语文教学过程可看做是教师感悟理解教材,并将自己的感悟理解以一定的方式示之于学生,以引发学生感悟理解教材的过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挖掘教材之美的先行者,教师对教材的感悟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材之美的领略。我们语文教师应当有一双敏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以自己对美特有的感悟力,将单纯的文字符号转化为鲜活的意韵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加强语文学习,并且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自己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只有当语文素养提高了,我们才有能力充分发掘教材的美感因素,在胸中蓄满“美”的源头活水,以备课堂上学生求知之需。

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感悟理解教材,并将自己的感悟理解以一定的方式示之于学生,以引发学生感悟理解教材的过程,所以教师又是教材的诠释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

【五年级作文】走进作文新课堂

【五年级作文】走进作文新课堂 今天,可能对于你来说是平平常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天如此,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但是对于我来说,却充满了激动与兴奋,因为妈妈今天要带我参加寒假写作辅导。 我不住的一遍又一遍的催促妈妈:“妈妈,你快点儿,不然要迟到了,要迟到了!”妈妈对我说:“你这孩子,才几点呀!不会迟到的。”时间过的真慢呀,终于在三点半,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怀远少年作家班。 我迫不及待的没顾及楼梯上那么多的学生和家长,就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以闪电般的速度冲进教室,发现上一个班的孩子还没有放学。我的心如坠深谷,急切,好奇……他们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头脑,我站在门口心急如焚,使劲地摇着妈妈的手,急得我差一点快要喊出来的时候,上一班学生背着书包走出了教室。 一进教室,我就冲到了第二排第三个座位上,期待着老师开始讲课。虽然我和李老师已经是老“朋友”了,但好期待这节课是别开生面的一节作文课。因为李老师是我学校里的《品德与社会》课的老师,只是原来在微信公众平台看过老师的一些作品,虽然点击量很大,但是毕竟我还没有听过李老师讲过专门的作文课。 这时候一缕温暖的阳光突然照在了我的脸上,这多么像我今天的心情啊!老师开始讲课了,我会意地笑了笑,回到了听课状态。老师讲到了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莫言,他虽是一名军人出身的作家,笔耕不辍,写出了一部具有民族文化的经典长篇小说《红高粱》,这使我对他肃然起敬。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但现实生活中莫言离我太过遥远,我要先做好当下,从现在开始多多积累古典诗词、优美词句,使自己的文学殿堂不断扩大,更加豪华。正如那句古话:“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要的是不抹浓妆、不施粉黛就能从骨子中透出来的那种高贵超凡脱俗,书读得多了自然可以使自己光彩四射;从言语中交谈之间的妙语连珠,出口成章,照样可以语惊四座!这是我从未听过的为粉饰装扮自己的话题,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知识水平,还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寓教于乐,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这节课后,我会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是一节很新的作文课,不枯燥,不老套,让人觉得很新颖,很有新意。 在这节别开生面的写作课上,我深深体会到了语言的无穷魅力,文字的优美所带来的博大情怀。我相信,在怀远少年作家班这个大家庭中,我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所长进。 在文字的海洋中徜徉,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快乐语文,快乐课堂

快乐语文,快乐课堂 张晓敏 一直以来,都有不少的同学问我:你教了十多年语文,快乐吗?烦不烦?我也不止一次的回答:我真的感到上语文课是一件快乐的事!我想,这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同感受。 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当中最富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学科。那么,语文教师理所当然要成为一名最有激情,最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是一个个有活力,有尊严的个性存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当正视乃至珍惜学生的富有生命价值的语文学习活动,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学生的成长充满期待,以极强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构建完美的人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好奇心最大限度地处于激活的状态。只有具有这样的“生态关怀”,学生们才会在学习体验中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生活中的人,一个自主学习的人,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的人,一个满足看生命成长需要的人。这样的语文学习,有谁会说不快乐呢?其实,语文课堂上,老师们在对学生进行有机渗透生命情感的同时,也

在不断拓展着自己的生命空间,不断实现着心灵的转换,不断创造着的自我,展现着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样的课堂,有谁会说不是充满快乐呢?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们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传播着知识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情感信息,进行着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心中有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自控能力的行为主体和伙伴;学生心中有老师,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导师和朋友,在沟通、合作、对话、互动、交流中,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 让同学们都来热爱语文、享受语文的乐趣吧!

让美走进语文课堂

让美走进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12-05-04T09:58:54.940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4月总第81期供稿作者:蒋素珍[导读]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得卵石臻于完美。”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建构 蒋素珍浙江省乐清市丹霞路小学325600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是体现美、呼唤美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儿童实行审美化的教育,才能培养他们敏锐的感知力、深刻的思想性、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彰显小学语文教育的魅力与价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呼唤”审美。但是因为一些原因使得当下语文阅读教育严重“缺席”,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审美观念的养成。本文结合自身的从教经验,认为教师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来促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让美丽走近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审美建构 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是体现美、呼唤美的学科。在人们美好的童年里,只有接受到审美教育的滋润与洗礼,才能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双方面和谐互促,共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儿童实行审美化的教育,才能培养他们敏锐的感知力、深刻的思想性、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彰显小学语文教育的魅力与价值。 依据笔者多言的从教经验,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文本解读的审美关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关照是指在教学和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用美的质素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创造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品质。 小学语文教材是自身的教育专家学者根据美的标准和法则挑选的“文质兼美”的佳作,反映自然和社会中方方面面的美。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抓住教材文本中美的字词语段,将学生带入神奇瑰丽的语文殿堂,让他们在自由的审美中享受美、体验美,形成审美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利用教材文本中令人忘我的情境、让人心灵迷醉的意象等,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体味文本中语言技巧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利用教材文本中营造的美学意境,带领学生沉浸其中,体验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审美情趣,指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情境与心灵的唱和 教学情境设置的重要性是每一个学科教育教学所必须注重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义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和营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文本篇章大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特点,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表达了特定人物在特定的场合下的情感。因此,要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地阅读,成功地意会教材文本中要表达的审美意蕴,就需要教师创设有积极建构意义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文本当中,与智者、圣人对话,和作者、编者交流,实现情感的迁移。让学生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体会文字表情达意的生命力,感受优秀文章的洗礼和浸润,从而开阔他们的审美视野,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 三、教师语言的审美感染力 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口语化的书面语,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教师富于审美的教学语言是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载体。教师教学语言对学生思维的跳跃、情感的波动、审美想象力的激发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审美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扮演了学生的审美对象。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明显的模仿性和向师性特点,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他们的敬爱者、崇拜者,具有不可侵犯的权威性,是美的代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运用具有美感的语言向学生传达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体验与感悟。这种美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准确、明晰之美,更是形象、情感、文辞的优美。 四、让学生在诵读中体味美 荀子《劝学》篇中认为学习应该“诵读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这些至理名言共同说明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诵读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要适当地提倡学生的朗读学习,在朗读美妙文字的同时体验美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在思维情感的碰撞中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美感。感受文字的节奏和语句的韵律,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五、多媒体辅助审美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里,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集声光电于一体的优势,可以有力地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将有助于实施审美教育。多媒体技术具有将抽象生动化、具象化,冲破时空限制等特点,利用多媒体呈现的丰富图画和完美音质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建构。同时,多媒体教学能够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感受教学过程中的美。所以,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时要适度、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创设美的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六、结束语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得卵石臻于完美。”文因美而存,语文教育是呼唤美的教育,语文学科是蕴含美的学科。儿童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依赖于教师的审美教育,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审美建构,让美走进语文课堂,浸润儿童纯洁美丽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弗兰克·戈布尔著《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3]徐汝智主编《美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年。 [4]纪育华主编《母语教学与人格塑造——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科学出版社,2002年。 [5]孙立明杨学谅陈义城主编《创新性教学及课堂教学实录(小学部分)》.沈阳出版社,2001年。

快乐课堂作文600字

快乐课堂作文600字 快乐人人都拥有,但是快乐分好多种:有的是自然而然的快乐; 有的是由一件事引起的快乐;有的是和某人一起玩的很快乐……但我 的快乐和哪些原因截然不同:我的快乐是在一堂课上。每个人都拥 有快乐,快乐是世间最好的,也是最珍贵的,用金钱是买不到的。 星期三的下午,我们上了一堂“快乐”的课,是体育课。体育课开始了,第一项:跑步,五百米。我们排成了一条“直线”,做好 准备。哨子一响,同学们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可是,跑了三百米左右,每个同学都大喘气,当然我也不例外。男女同学已有很多放弃了。那时我也想放弃,我太累了,当我要放弃时,想起了妈妈的话:做什么事都不要放弃,即使是遇到挫折或困难都不要放弃,要一直 坚持,因为坚持是胜利。想起了妈妈的话,我的信心又回来了。我 坚持不懈,最终跑到了终点。我心里可高兴了! 第二项:踢毽子。我拿起毽子,向空中抛弃,抛出毽子的那一瞬间,我在想:毽子落下来,我要没有接住,毽子落在地上,同学们 肯定嘲笑我。霎时,我又想起了妈妈对我说的话,想到了这些,我 的信心又回来了。毽子落下来了,我居然接住了,我不停地踢那只“可爱”的毽子。比赛结束了,我高兴地跑回了教室,高兴地背起 了书包,高兴地走回了家。 今天的这一堂课,使我很快乐。我希望把我的快乐分给每一个人,使他们快乐起来。如果一个人没有过快乐,那他就是一个无法体验 快乐的含义的人。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也是我们大家期盼的一节课:表演《渔夫的故事》。我扮演的是渔父,另一个同学扮演魔鬼,还有两个读旁白。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我们把桌子拉开,形成一个大场地。 表演开始了,我拿着“胆瓶”“渔网”和“大海”表演起了渔夫的角色,他们在旁白,我在做动作,大家看了哄堂大笑,好一阵子

快乐的语文课堂作文

快乐的语文课堂作文 在我的学校生活中,上过无数节各种各样课,它们就像一艘大船,载着我在知识的海 洋里遨游:有的让我学到了新知识,使我视野开阔;有的教会了我写作文,让我思想深邃; 还有的让我了解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令我大开了眼界……总之,这些课都给我带 来了无限的乐趣。不过要说我最喜欢的,就属语文课了。 我喜欢上语文课,因为我喜欢作文。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为喜欢读书,我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原来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是刘老师 教我们从一篇篇课文中找到了开启作文大门的金钥匙。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积累了语言,也积累了写作的方法;在一次次仿写的训练中,我们“踩着巨人的肩膀向上攀登”……不知不觉中,写作文不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了。我特别喜欢上作文评讲课,自己 的作文能读给大家听,还能交给老师打印,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啊!即使没有机会上台念,我也喜欢听同学读他们的作文,每到这时,我都会竖起耳朵,认真地倾听,而且是边 听边记,取长补短。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口袋里都装有一个小本子,用它来记好词好句,因 为刘老师告诉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的积累,不仅能培养我们的好习惯,而 且能让我们的作文受益匪浅。 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发言是我的好习惯,因为即使答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我举手回答 问题,是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就是相当于《一个这样的老师》里面的“新怀疑主义”。 在语文课上,语文的每道题都不像数学那样仅有一个答案,而是有许多许多,只要意思对 就行,因为根本没有准确的答案。一个词也不只是一种意思,而是多种、好多种、许多种。在语文课上举手,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你应该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去感叹因为——你回 答了一道,语文题,中国题证明你经得起中国人的考验。 在我的学校生活中,上过无数节各种各样课,它们就像一艘大船,载着我在知识的海 洋里遨游:有的让我学到了新知识,使我视野开阔;有的教会了我写作文,让我思想深邃; 还有的让我了解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令我大开了眼界……总之,这些课都给我带 来了无限的乐趣。不过要说我最喜欢的,就属语文课了。 我喜欢上语文课,因为我喜欢作文。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为喜欢读书,我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原来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是刘老师 教我们从一篇篇课文中找到了开启作文大门的金钥匙。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积累了语言,也积累了写作的方法;在一次次仿写的训练中,我们“踩着巨人的肩膀向上攀登”……不知不觉中,写作文不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了。我特别喜欢上作文评讲课,自己 的作文能读给大家听,还能交给老师打印,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啊!即使没有机会上台念,我也喜欢听同学读他们的作文,每到这时,我都会竖起耳朵,认真地倾听,而且是边 听边记,取长补短。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口袋里都装有一个小本子,用它来记好词好句,因 为刘老师告诉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的积累,不仅能培养我们的好习惯,而 且能让我们的作文受益匪浅。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发表时间:2017-05-02T13:37:29.8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7期作者:范惠敏韩延珍[导读] 语文教师公认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山东省潍坊市育华学校261000 摘要:语文教师公认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的欣赏、评价自然美、艺术美及其精神,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节操,激起学生的爱心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及创造美的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呢?基于语文情感美育的特点,在实施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一个感悟的程序。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是使学生不光从作品中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读出自己美的感受。具体地说,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语言体现情感美育 一、通过体会文章的语言使学生感受美 通过体会文章的语言使学生感受美,就是指教师充分利用文章中的语言美来培养学生审美的感受力,即通过语言艺术让学生感受到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在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朴素或华丽,或婉约或豪放,或准确或生动,都体现出语言的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文的独特语言艺术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到课文美好的情思中去,从而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例如,教授《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时,教师必须仔细讲解、分析作品的美好语言和优美词章,使学生从中领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实现文道统一,即文章的语言和学生的心灵美得到很好的结合,最终使得教学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的美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分析作品中语言形式的变幻、语言节奏的强弱、遣词造句的色彩等方面,获得自身语感的提高,使得他们对文章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有更为直观的感知,从而发现和认识到祖国语言的美。 二、通过探索文章的意境使学生感悟美 通过探索文章的意境来感悟美,就是指教师充分利用文章的意境美来培养学生审美的想象力,即通过具体的情景引发学生美的想象力。教师应在学生具有感受文章语言美的能力和语感基础上,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美、理解美,真正了解美的本质,使得作品的“此情此景”内化为学生的“我情我景”。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让学生把作者的创作过程与自身的认知过程有机融合起来,从而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陶冶,获得美感。实践证明,通过探索文章的意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想象力。 例如,在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一文中,作者深情地给我们描绘了春天,赞颂了春天,表现出了春的绚丽多姿。我们从中可以概括出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迎春图等等美的图景。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带领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探索春的美景,并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学生通过细读、细品以及想象认识到春的美,得到美的陶冶,获得丰富的美感,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 三、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所学文章的背景材料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通过创设合理的引导来促进学生审美理解力的提高。好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对人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养成健全的人格,陶冶情操。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都溶于作品之中,学生可以通过作品实现与作者思想的沟通。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分析所学作品的时代和背景,摸索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产生思想共鸣。 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是一篇优美的作品。由于当时遵义会议刚刚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在下过一场大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的塬上视察地形,过后写下了《沁园春·雪》。在这个作品中,祖国山河纵横千里的景色得到展示,同时也表现了大气磅礴的广阔意境。教师在教学这篇作品的时候,应通过深入分析词中的意境和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作品中的景色以及隐藏在作品之中的深层内涵,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进而提高学生审美的理解力。 四、通过作文教学体现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即教师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作文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语文教师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在大自然中观赏美。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让学生走出课本,到真正的大自然中,观察身边的事物和景色,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2.在生活中寻找美。例如,学生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记录学校中的环境美、教师育人美、学生行为美和心灵美等等。 3.让学生自己创造美。学生可以自己设置墙报或手抄报,自办校刊校报。这样既能美化学校和班级的环境,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教育和创造美的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锻炼、巩固。

让优美的音乐走进语文课堂

让优美的音乐走进语文课堂 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西晋的嵇康、唐代的王维、宋代的柳永、清代的曹雪芹……他们不仅是诗文高手,同时也是精通音律的音乐家。将优美的旋律恰当地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激情就显得尤为必要。以下是我将音乐运用于语文课堂的粗略探索。 一、以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可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将学生的思维聚拢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出师表》时,我首先播放杨洪基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在教学《隆中对》时,我又选择了刘欢演唱的《哭诸葛》,那深沉、浑厚的乐曲将学生带入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之中,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各战团间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人物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鲜活形象历历在目。强劲的旋律带领学生感受雄厚的历史,学生学习情趣高涨,精神饱满地期待着新课的开始。当然,使用音乐辅助课堂教学要符合课文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营造或宁谧、幽深、肃穆、悲壮;或幽默、轻松、凝重、哀婉;或热烈、冷峻、活泼、欢快的课堂氛围。如《三峡》的雄壮,《金色花》的静谧,《背影》的凄楚等等。以音乐导入新课,音乐运用恰当与否,是这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二、以乐曲烘托朗诵,激情随之飞扬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能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理解作品描绘的千情万态和感情基调。把这种活动长期运用于语文课堂,能使学生的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美的境界,提高创造能力。实践中,配乐朗诵是使用得最多的教学手段,使用得好,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朗诵《散步》,可配上理查德森的轻音乐,体会“家”的静谧和柔美;朗诵《纸船》配上《寂静之音》,感受“自然、童真和母爱”的轻盈与缠绵;朗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配上古筝乐曲《行云流水》,由于使用阮乐器演奏,奏出的乐曲类似哭腔,当如泣如诉的乐曲传出时,当音乐迸发出悲伤的气氛、情绪缠绵悱恻时,课堂里的气氛一下子就低沉了,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融进了音乐中,把朋友间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心情读出来了。 音乐艺术是情感艺术。当我们走进课堂,用智慧和情感营造艺术情景,使学生的心态从课堂的观众角色向课堂主人公角色逐渐转变,学生的情感就会和我们产生共鸣,这正是师生交流过程的最佳切入口。

快乐语文课堂_教学设计

快乐语文课堂 [摘要]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学习效率低下,一直成为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究其原因,在于不少语文教师将语文教育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很少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生命的发展。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以真诚、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和意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使语文教学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以参与者、交流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中,让学生走进快乐语文世界。教想和方法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时代的呼唤!语文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待点燃的“火炬”、待开发的“矿藏”、人生旅途中需要“加油”的跋涉者,用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在学生生命提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我生命的完善。 [关键词]快乐语文课堂;关注;倾听;教育理念 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学习效率低下,一直成为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究其原因,在于不少语文教师将语文教育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很少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生命的发展。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以真诚、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和意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使语文教学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以参与者、交流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中,让学生走进快乐语文世界。教想和方法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时代的呼唤! 教师如何让学生接受进快乐语文课堂呢? 一、重视倾听 有专家指出,未来的教育是倾听者的教育,“教师的沉默是金”,意在说明教师善于倾听不仅是教学艺术,更是新课程理念的形象化。倾听,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学生需求的呼声、感情脉搏的跳动,用心与学生交流。这样,你会从《有的人》的朗诵中听出学生对“有的人”的敬仰和对“有的人”的鄙视;从学生绘声绘色讲述小弗郎士的内心世界中,品尝到儿童纯真的爱国情感;从学生讨论父亲买橘子、送橘子的情节中,触摸到学生对亲情的感悟。教师和学生同呼吸,共欢乐,这其中包含有平等和接纳──是生命与生命间的平等;有鉴赏和学习──是对学生思维成果的评论欣赏和教学相长;有执著和冷静──是对语文教学的不懈探求和思索;有参与和体验──是参与学习活动的快乐和对学生创造的体验。 二、学会关注 语文教师的职业关注,这是反映教师教育理念的标志。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构成、学生语感的形成,更应关注学生与学习语文有关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教师的关注应从近期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人格尊严、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等)走向远期关注(为学生终生发展打好语文基础),形成良好

快乐的课堂精选作文8篇

快乐的课堂精选作文8篇 篇一:快乐的课堂 今天,我去天天艺术中心学唱歌。我在那里练了一会儿的声音,我就和胡慧怡、陈幸等等一些人玩编花篮,小猫、小狗、小刺猬,等等一些游戏。当我们玩得开心的时候,教师说:“同学们,上课了。”可我们不理教师,我们还会在开心的玩耍。后来,我觉得这样做不对。我对大家说:“我们还是回去上课吧。”大家看我走了,大家也都回去了上课了。教师说,今天学新歌。我快乐得左蹦乱跳,其别人却愁眉锁眼。教师说:“你们谁学会了这首歌的呀?”没有人举手,因为刚刚教师说我上课很认真,让我先唱。等我唱完后,发现白板上写了:“谢师琪是个鬼。”这句话让我很伤心。 这节课只有我学会了新歌,其别人都还没学会这首歌。我很快乐。这节课说:“不管上什么课,都要认真听讲。教师让你来上课,是为我们好,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来建设中国。”上了这节课我很开心,因为我学到了道理。我快乐的课堂呀! 篇二:快乐在课堂上 快乐一词,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它伴随着我们长大,伴着我们走进学校,又伴着我们学习。 这一学期,我们班换了一为新的英语教师,他姓顾,名就免了(呵呵)。随着他的到来,我们班英语课的气氛一飞冲天呐!从原来的一片沉寂变到了人声鼎沸,同学们答复问习题从害怕到踊跃,每节课上

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不,顾教师又像往常一样笑容满面地走进了教室,一番师生问好后,他发话了:“请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地九单元的单词背出来!”恩?背单词?同学们过了许久才反应过来,虽然都不知道教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但尔后就是一片嘈杂的背书声。 “时间到!”,随着教师的一声令下,教室里立即鸦雀无声。“请每组同学派一名代表上来默写单词。”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一番热闹地推举之后,四组都产生了最优秀的代表,我很荣幸地被选上了。我们站在黑板前,个个磨圈擦掌,心里还在不停地背干菜的单词。 “雨伞”顾教师开始了,可是这第一个我就给难住了,还好,一番心里默念之后,终于是想起来了。没当我在黑板上默写出一个单词,下面就响起一阵欢呼声。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黑板仿佛就是一块大磁铁,同学们都被吸住了。每个同学都全身心地投入在比赛中,时时都为上面的同学捏一把汗。 “最后一个,科学家!”呵呵,我暗暗自喜,因为这个单词很长,我读了几十遍,所以我一下字就默写出来了,我转身回到座位上,看见我组的同学个个浅笑,我就猜到了几分,心里就像吃了蜜还甜,我笑得那么醇。那么快乐。 果出来了,我组与第三组并列第一,顾教师掏出手机一看“还有时间,快上来,加赛!“这下,教室里的空气一下自凝固了,我忐忑不安地走上去拿起粉笔,这时,我的手湿漉漉的,很快,比赛结束。我在座位上祷告,可我还是输了。

生活,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生活,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发表时间:2012-04-19T16:18:21.10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03期供稿作者:张展 [导读] 总之,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离开了生活,语文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张展 (响水第二中学,江苏盐城224600)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对“外部”学习内容,即“考试”内容的强化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忽视了生命本身的体验与感悟。陈旧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那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化“腐朽”为“神奇”,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语文的学习中体验文化,感悟鲜活的时代,进行“一次次生命的历程”呢? 《新课标》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顾黄初老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一切都为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改革的春风,给中学语文教师指引了发展的方向。语文并不是“半亩方塘”,它是有源头的“活水”,它的源头就是生活。把生活引入语文,让生活走进课堂,这不仅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也是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是人的一种精神建构和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一、课前积累,增加生活厚度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但是,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活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又怎能学得好呢?” 要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脱离生活,那就需要我们教师想办法充分利用学生有限的课余时间,丰富学生的生活,增加他们的生活积累。《新课标》也指导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提前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游览、搜集资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激起学习文本的兴趣。 其实语文学习的生活素材到处都是,生活里到处都是语文,比如广告用语、旅游宣传、电视主持人得体的话语、竞争演讲、感谢信、寻物启事,等等,无不给人丰富的语文营养,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极其详实的素材。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就一定能积累生活,增加生活的厚度。 二、教室布置,营造生活氛围 生活是语文的原型和资源,语文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任何教育都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因此,在教室布置上,活化生活场景,让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充满生活的情趣。 报刊杂志是学生接触了解社会的一扇窗,学生居教室一隅能知晓国内外大事,看小小报纸能览尽天下风物。在教室里辟出空间,放进书架,设计班级“读书角”,指导学生养成翻阅报刊杂志的习惯,不失为一条激活语文课堂的好途径。 教室是学生洋溢着温馨生活气息的家,随着季节和课程内容的变化,让学生布置个性化的板报也是一种有效途径。美丽多变的四季画卷,活泼可爱的花草动物,先进创新的科技图景……在如此生活化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学生又怎么会感到枯燥与乏味呢? 三、课堂设计,凸显生活底色 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是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学习、感悟新知识,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关键就是要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悉心筛选、精心设计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能够抓住学生心理、引导学生情绪、给学生以“震撼”的“生活事例”。 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一旦与阅读实践发生联系,不仅会促进学生阅读感悟的深入,而且还会带来经验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因此,教师可捕捉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点,通过唤醒生活,使语文与有活性的形象建立起联系,使语文在鲜活的形象嫁接中获得生命活力。 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也要强调“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应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抒发真情实感。这真情来自日常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路旁的一棵小草、行人的一个微笑、餐巾纸盒上一句温馨的话语、电视屏幕上替妈妈端水的一个镜头。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产生心灵的震撼。例如,2010 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绿色生活”,学生就很好地联系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低碳”“环保”“绿色心情”等生活主题。 四、课后练习,紧扣生活延伸 课堂上再现生活的时间和空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问题的探究又是不断深化的,同时由于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新的问题、新的学习需要不断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后生活的联系,使课堂教学不断向课后延伸、拓展。 总之,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离开了生活,语文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素质,真正能让语文教学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同时,要善于抓住语文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打开语文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通道,将生活真正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赋予语文生命和活力,提升学生内心的情志境界,让语文课堂焕发迷人的光彩。

“美”在小学语文课堂

“美”在小学语文课堂 摘要:语文课程是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重新解读新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美育的有关论述,重新认识美育在全面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现、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把美育和学科知识教学融为一体,落实小学语文学科的美育任务,和其它学科一同完成全面育人的教育教学任务。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美育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以教材内容中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本人谈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我们知道,深入地理解课文是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放弃射门》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福勒和其它运动员在射门时的不同做法进行比较分析,组

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射门这一行为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福勒这一形象的“人性美”,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小学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陆游的《游园不值》中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个写景的句子,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诗人在小心地走过苍苔时,忽然看见一枝美丽的红色杏花从

让高效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打造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尽管课改的风刮了这么多年,尽管新课程的课标出台了这么多年,尽管我们经常说分数不是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是不管课程怎样改革,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评判学生仍是成绩,即使不是分数,也是等级,而学生获取知识仍然主要来自课堂,小学语文教学也是一样,要让学生学得好,但不要他们学得累,这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是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的负责。 课堂高效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热爱到热爱。一般来说,高效课堂评价的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课堂能否高效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教师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下面谈谈我的看法:按照时间划分,我们可以把一节课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虽然课堂时间上就是课中的那一段,但是没有前面的准备和后面的巩固,中间这一段是不可能出色的。 先说课前,即备课。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设计不精心,不能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不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没能预想到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不愿意把每节课都以文本的形式写在备课本上,但是并不等于可以不备课,备课是用心来备的,不拘于形式。 我认为备课要备好三个点: 备教材,新客程教学观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深层次的对话过程”由此看出,教师预先与文本的对话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教师应把自己当做一名虔诚的读者,细读文章,反复揣摩,品出文章的文味、情味、人文味。文本的诗意与情韵,构思与布白,教师必须先知先觉,并将之与自身已有的知识整合,从而构建极具个性的文本资源。 备学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们必须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有效的预设。例如,预设学生个性化见解,预设学生的疑问,预设学习状况,预设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课堂情形都预设到,但准备的越充分,遇到情况会越从容,课堂会越高效。 备教法任何一节课,在走进教室之前你要问自己两个问题,我要教什么?我想怎样教?讲个故事: 美国一年级小学生的第一节故事课 开学第一天,我们来到了柏兹·贝特勒克老师的一年级教室。所有的学生都坐在地毯上。贝特勒克老师取出一本名为《姜饼男人》的巨书。这本巨书放在桌

描写课堂快乐气氛的作文

描写课堂快乐气氛的作文 导读:【作文一】 我的书桌上放着一支绿色的油笔,笔杆上有一丛绿色的小羽毛,上面有一个小“摩尔”拿着冰棒,笑得可开心了,真可爱啊!看到这支笔,我不由得想起那次快乐课堂。 那天,我去外语学校学英语。Tracy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情绪,活跃气氛,就玩起了“心口不一”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选几个同学围成一圈,老师站在中间,拿着一个叽叽锤。游戏规则是怎么样的呢?如果老师万一点到你,你的手伸长出的是二,但是你的嘴里说的可不能是二,否则叽叽锤就会和你亲密接触。被叽叽锤打到的人就要下台。最后台上剩下那两个人便是胜利者。 游戏开始了,激动、紧张还有高兴的气氛弥漫到了整个教室里。我、尹艺霏、刘一琳、杨东琳、丁子瑞、孙翔宇、宋吉雯一起参加这个游戏。我们大家都万分激动。老师刚一说“开始”,就忽地点到丁子瑞。只听她说“二”,但是她手伸的也是二,就这样,她成了叽叽锤的第一个牺牲品。一个、又一个人被叽叽锤给击中了。一会儿,从七个人变成了四个人。老师高兴地大喊:“哈哈,看我捉了这么多呀!到那边等着吧,看我捉到了多少小肥猪!”人越来越少了,我们四人都屏住了呼吸,心里紧张极了。这时,只听孙翔宇说到:“三!”可惜的是他伸出了三根手指,就这样也被刷了下去。只剩下三个人了。这时我想,人越来越少了,怎样才能保证不被刷下台去呢?我忽然想到了一个窍门——我可以提前想好数,比划好手指,老师一点我,我

伸手就答,就不会慌手慌脚的了。我一局一局地赢了。可能别人也找到了这个窍门,我们三个人一直在台上站着。老师见此情景,不免有些着急了,说:“我就不相信,你们三个不会被刷下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尹艺霏忽然出了一个小差错。她说到了九,可是手上没有反应过来,伸出的也是九,就这样被刷下去了。终于,台上只剩下我和宋吉雯两个人,我激动极了,太棒了,我赢了! 想加入我们快乐的课堂吗?那就来吧! 【作文二】 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斯基快乐课堂首先是指儿童的课堂!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不应该是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第二层意思是“还学生以儿童”。快乐是基于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我们必须实实在在地研究、了解并关怀这个“人”。这个“人”首先是儿童,他们是真实的,生活着的,有思想、有情感、在需求的;他们虽不成熟,但对世界充满好奇、幻想;他们虽禀赋各异,却不快乐的课堂作文乏生命灵性、独到的见解。只有让课堂成为他们学习、交往、成长的理想时空,老师在课堂中引领着他们过一种积极有意义的生活,那样才是对儿童真正意义上的关怀,那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课堂!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学习和活动的场所,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不仅获得知识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发表时间:2012-01-13T15:08:30.763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1年第23期供稿作者:高建琴[导读] 总之,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美的因素。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八一实验学校高建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需要欣赏美,追求美。即使是羽翼未丰的中学生也渴望生活在美的世界里。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就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种类的美学宝库,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它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语文课自然也就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的重任。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里,越来越多的教师已充分认识到“美”的独特魅力,认识到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美”起来呢? 一、创设情境,美在氛围 心理学研究显示,美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审美主体的强烈审美愉悦,而作为文辞兼美的典范文章也能激发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心理欲望,这种审美的心理欲望正是教师实施美育的最佳契机。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采取有效的方法,创设课文需要的情境。 生动优美的导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感染。例如,导入《春》课题时,我满怀激情地说:“一提到春,我们眼前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感到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无尽乐趣;一提到春,我们就联想到‘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佳句。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写春的内容很多,我们读读课文,想想他是怎样多方面写春的?”这样的开头语,充满激情,意境深邃,使学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气氛之中,学习兴趣浓厚,教学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平时在授课时,我们自己应该先受到文章的感染,该亢奋时,昂然动情;该悲壮时,慷慨淋漓;该委婉时,和风细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变课文中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从而拨动学生内心的“美感琴弦”,引起情感共鸣。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文,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表达赤子深情。在低沉缓慢处,我们学习时如泣如诉、似哀似怨;在高亢迅疾处,我们学习时热烈奔放、一往无前。学生受到这种情趣陶冶,自然体验到了作者的心绪,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诵读文章,美在感受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手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对于叙事叙情的文章”,叶圣陶主张最好还要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还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把文章的审情理趣通过声调语气传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体会。“不知不觉地,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叶老先生描述的这种境界就是通过吟咏诵读所达到的审美境界。所以说正确的诵读能使人体验到优美的意味,把握住文章的脉搏。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精彩片段的意境和神韵出神入化地渲染,这是一种时空艺术,一种听觉美感享受。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必要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和技巧,懂得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要领。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领略文章的情感意蕴。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美,不是靠教师读,还得让学生们读起来,教师是审美指导的导游者,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深入意境,去主动关照诗文作品中的生活,去具体地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并在自己的情感中激起强烈的共鸣。如何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呢?一定得让学生反复的读,在读中去领悟语文的一切。试想,一篇好文章,不读何以明其言?不读何以晓其义?不读何以感其情?不读何以悟其道?若想正确朗读,需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停顿恰当,轻重适度,起伏跌宕,抑扬顿挫,能体味作品的音乐美,欣赏文章的言辞美,体验作者的情趣美。这样的诵读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细嚼词句,美在品味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语言美是语文教材所选课文的特征之一。文章美的语言主要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这种语言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细致品味文章美的语言,可以陶冶思想情感,进行审美培养。语文教学“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因此,要充分体会课文的美感,还要咬文嚼字,把蕴含在话里的意思和情趣都体会出来。教学中,对一些字、词、句进行艺术的“咬”文“嚼”字,能创设联想情境,从而体会语言的魅力。例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其中“偷偷地”和“钻”既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又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两个词也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和情感。而“嫩嫩”“绿绿”这两个叠词的运用,更突出了小草娇嫩、翠绿的特点,使人顿生怜爱之情。教学中,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精美的词句,自然能使他们尝到美味佳肴。 四、启发联想,美在再造 素质教育要加强想象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感知美、品味美、欣赏美,还应该在教学中以作品中描述的形象作为诱导,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飞向更美的世界。如《化石吟》一文,在观看化石的图片后,播放音乐《昨日重现》,学生随着音乐遐想,在想象中开始朗读:“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向我们讲述的神奇故事从他们的联想中再造出来了,在他们动情的朗读中体现出来了。 总之,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美的因素。让我们把课文中的美感还给学生,赋予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权力吧!让他们对着美惊奇,因美而感动吧!让语文学习成为他们的乐事,成为他们精神上的需要吧!让美在学生的心灵中绽放吧!让语文课堂“美”起来,语文教学就会到达理想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