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多规合一”工作方案

某市“多规合一”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积极推进我市“多规合一”工作,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等规划的衔接融合,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干到底”,破解多规并行、复杂交错问题,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落实全市“345”发展战略和“12345”工作思路,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龙头,城乡规划为基础,土地利用规划为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为底线,产业发展为导向,消除规划空间差异,形成多规统一、集约高效、功能互补、覆盖全域的规划体系,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工作原则

(一)政府组织,部门协同。“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政府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落实工作机制和人员,建立健全以发改、经信、国土、规划、环保、市行政审批管理中心等部门为主,住建、统计、林业、水利、农业、交通、财政、商务、卫计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全域规划,底线管控。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科学配置空间资源。强化底线思维,落实生态文明和城市安全要求,明确保护空间和管控措施。

(三)求同化异,提质增效。充分重视各类规划之间的差异,制定消除差异的办法和措施,统一空间规划认识,在数据、标准、范围等方面达成一致,形成共同遵守的“多规合一”规划,为行政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四)平台管控,提高效能。建立统一的“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审批流程再造工作,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府治理能力。

三、工作目标

(一)划定管控边界,明确发展与保护空间。通过“多规合一”,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明确一定时期内合理的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

(二)消除规划差异,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通过图斑对照、规划整合和技术处理,消除规划差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形成理想空间格局。

(三)盘活存量用地,高效配置土地资源。梳理批而未供用地,明确纳入建设用地控制线的数量和布局情况,制定相关措施加快供地;按照规划管控要求,调出位于生态红线范围内的已收储农转用和国有建设用地,安排腾挪给其他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四)突出绿色宜居,严守生态红线。城市规划建设要严格遵循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严守生态红线,严格保护水源地、河流湿地等生态敏感区,严格项目准入,严禁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落地。

(五)完善民生配置,保障建设项目落地。通过“多规合一”,保障建设项目尤其是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项目,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配置,保障民生发展需求。

(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政府行政效能。配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多规合一”工作成果为基础,建立“多规合一”的信息协同平台,变部门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

(七)完善基础设施,保障信息平台运行。完善信息技术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运行的软硬件环境。

四、重点内容

规划适用范围是X市全域(20275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重点统筹协调规划区内各规划的主要内容,划定“多规合一”控制线,建设“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达到“一套目标体系、一张规划蓝图、一个信息平台、一套协调机制、一套审批流程”目标。

(一)形成一套统一的目标战略。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等多部门发展需求,研究分析各规划发展目标差异,结合城市特色,重点对城市定位、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内容进

行专题研究,对各自目标指标进行协调统筹,形成一套统一的目标战略,为“多规合一”工作提供方向性引导。

(二)绘制一张规划蓝图。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编制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空间规划,梳理相关空间规划中的空间管制分区及其管控要求,制定一套适宜我市资源禀赋与发展需要的控制线体系,将“多规”所涉及的用地边界、空间信息、建设项目参数等多元信息融合到“一张图”上,在“一张图”中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生态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等控制线体系,统筹优化配置城市空间资源。

(三)搭建一个信息平台。通过统一全市空间坐标体系和数据标准,搭建由市发改、经信、国土、规划、环保、住建、林业、水利、交通、商务等多部门共建的“多规合一”数据信息平台,实施数字化动态管理,保障各县(市、区)、各部门的建设项目信息、规划信息、国土资源信息、环境监测信息等一系列空间管理信息的互通共享,为实现部门并联审批、提升行政办公效率提供技术平台。

(四)建立一套协调机制。改革各项空间规划管理的体制机制,在规划联动修改机制、部门协调运行机制、项目生成审批机制、监督核查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多规合一”的各部门专项规划联动修改工作机制,实现“多规合一”管理常态化、动态化、实时化。

(五)创建一套审批流程。创建“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一套申报材料”的“一表式”审批模式,按照“统一收件、同时受理、并联审批、同步出件”的审批流程,在不同阶段指定牵头单位,并联

审批事项。实行跨部门联合评审,市级项目同级审批合作方式,实现“多规合一”审批流程的便捷性。

五、进度安排

2017年6月至2018年底,完成“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信息平台建设和配套机制改革;2019年,“多规合一”成果正式实施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具体进度安排如下:(一)前期阶段(2017年6月-2017年12月)

成立工作领导组,开展前期调研与课题研究,确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召开部署推进会议。

(二)规划编制阶段(2018年1月-2018年6月)

全面推开“多规合一”控制线划定工作,分析和统筹协调“多规”主要内容,划定“多规合一”控制线。同步开展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结合“多规合一”工作成果,同步推进都市区规划修编、城市(乡)总体规划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工作。

(三)信息平台建设阶段(2018年1月-2018年12月)

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方案设计、平台搭建及信息入库、运行等工作。建立“多规合一”信息化平台。录入“多规合一”成果。

(四)应用提升阶段(2019年)。2019年,“多规合一”成果正式应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模式。

六、责任分工

市“五规合一”工作领导组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按照本方案确定的责任分工,落实责任。

市发改委:牵头组织推进全市“多规合一”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提请领导组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组织整理我市重大建设项目库,提出全市重大建设项目空间布局意见建议;协调各部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各类规划融合衔接;参与“多规合一”工作成果审查;配合其他部门完成相关工作。

市经信委:牵头负责工业产业布局相关工作;参与“多规合一”工作成果审查;配合其他部门完成相关工作。

市规划局:牵头负责空间规划相关工作;会同市国土资源局组织测绘市区范围内地形图;提出市、各县(市、区)空间规划调整意见;牵头整合、建立“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参与“多规合一”工作成果审查;配合其他部门完成相关工作。

市国土资源局:牵头负责土地利用相关工作;负责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转换;负责提供“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所需的基础地理数据;负责提供市、各县(市、区)范围内地形图;参与“多规合一”工作成果审查;配合其他部门完成相关工作。

市环保局:牵头负责生态环境相关工作;分析自然生态敏感性、生态资源承载力;审查生态控制线的划定,制定生态控制线的管控规则;参与产业区块控制线划定方案的审查;参与“多规合一”工作成果审查;配合其他部门完成相关工作。

市行政审批管理中心:牵头负责审批改革相关工作,做好优化审批流程工作;参与“多规合一”工作成果审查;配合其他部门完成相关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统筹解决“多规合一”规划编制、信息平台建设、年度维护完善及其他相关工作经费的保障。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委、民政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林业局、地震局、统计局、科技局、教育局、文化局、人防办、旅发委、煤炭局、气象局、卫计委、安监局、民航机场筹建处、消防支队、交警支队、国网X供电公司等成员单位,负责城市建设、农业农村、区划调整、商业网点、交通基础设施、水利设施、林地保护、地震监测、统计数据整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职能工作;参与“多规合一”工作成果审查;配合其他部门完成相关工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多规合一”的协调、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多规合一”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实现信息共享。各部门对现有各类规划成果数据进行清理和法定化,根据需要调整或修编部门规划,落实“多规合一”的管控要求。调用信息平台的管控数据和检测功能进行控制线管控,通过各自的工作库向信息平台提供本部门的规划数据和审批数据,实现部门信息联动。

(二)完善制度配套。依托行政审批管理中心的信息平台,完善建设项目申报和审批系统,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率。积极探索项目审批试行承诺制实行无审批管理。将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线纳入管理机制;建立部门共同参与,市县联动机制;成立督察组,与部门考核挂钩。建立监控考核制度、动态更新维护制度,优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

(三)落实经费保障。“多规合一”规划编制、信息平台建设及其他相关工作经费纳入市政府财政年度预算。建设信息化技术队伍,保障信息平台运行和维护经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