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二)

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二)
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二)

牛津上海版科学会考点大全(二)

五.能与能源

一)能的形式

1.在我们的周围,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热能(电热器)、光能(电灯、电视

机)、声能(警钟)、电能、动能(飞驰的快艇)、势能(打桩机、弹簧)和化学能(石油燃烧)等多种形式。

打桩机位置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簧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大。

二)能的转换

2.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3.能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

4.利用能的转化器可以把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5.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但失控的能的转化则会带来

灾害,例如火灾等。

6.人类制造各种机械(或称为能的转化器)来控制能的转化的形式、发生时间

和地点。

三)热的传递。

热由高温的地方转移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在空气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固体中,热是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的。

辐射可以在真空和空气中进行。

7.当流体的粒子由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时,对流便会出现。这

种粒子的移动,称为对流。

8.当气体中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气体

受热膨胀后,它的密度相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

9.当水受热时,粒子间距离增大,热水因而膨胀,同时密度变得比冷水小。密

度较小的热水向上升,密度较大的冷水向下流回补充,形成对流。

10.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振动地更剧烈,它们通过碰撞,影响相邻的粒子,使

它们振动加剧,受影响的范围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导。

11.热的传导是通过粒子的振动而传递的,热的对流是通过粒子的自由移动而传

递的。

12.辐射是一种不需介质的传热方式。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太阳能也是通过

辐射转移至地球的。

13.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称为热的良导体。非金属

的导热性较差,称为热的不良导体。p20

14.不同导热体的导热性能不尽相同。

15.传导和对流均可在空气或水中发生,但以对流为主。而当上部空气或水受热

时,热只能向下传递,这是传导,而不是对流。水和空气的导热性差

16.传导主要在固体中出现。当部分粒子振动加剧时,传导便会出现。

17.以下的方法可以防止热的流失:

(i)使用热的不良导体,避免热以传导的方式流失;

(ii)使用密封容器,避免热以对流的方式流失。

18.动物使用不同的方式保持体温。毛皮、毛发、羽毛和皮下脂肪均可防止热经皮肤流失。北极熊和野狼的身体表面是厚厚的皮毛,皮毛间储藏的空气为它们保暖。鸟类利用羽毛保暖。鲸皮下有厚厚的脂肪防止热经皮肤流失。人类衣物中储藏的空气可以减少有传导和对流而散失的热。

19.包围着烧瓶的物质称为隔热体。毛皮和羽毛的空间里藏有空气,而空气是不良的导热体,因此可以减少热的传导。隔热体所藏的空气越多,保温能力越强,因此人类利用皮革、羽绒、棉花等物质作为制造御寒衣服的材料。

20.保温装置:保温瓶的内外瓶壁之间是真空的,作用是防止热通过传导或对流进入或离开。镀银的瓶壁可以减少通过传导散失或传入的热。软木塞和玻璃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少热的传导。

21.所有生物都可转化及控制能量。植物吸收太阳能,将其转化成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动物又以植物为食物,把植物的化学能转化成动物的化学能。从这个关系看来,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都来自于太阳,它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提供能量。22.能源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的物质资源。按照不同的分类准则,能源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p30

23.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各种形式的能源成为一次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核能等以及石油、煤、天然气等。

24.凡是由一次能源经过转化或加工制造而产生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煤气、

电能、蒸汽、液化气等。p30

25.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的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的能源称为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反之,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称为非再生能源。p31

26.大量消耗的石油、天然气、煤、和核能等称为常规能源。新能源是相对于常

规能源而言的,泛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

27.燃烧时可以把储存在里面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光能的物质称为燃料。

28.使用燃料时必须注意安全,一旦能的转化失去控制,便会造成重大的伤害。

29.煤和石油是两种主要的燃料,它们所储存的化学能也是来自太阳。太阳可以

说是地球上大部分能的最终来源。

30.地球上的能源有限,终有用尽的一天。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属于

非再生能源,估计它们全部资源总量只够人类继续使用约200年。因此,我们必须节约和善用能源,延长有限资源的使用时间。科学家正致力于开发新的能源和发明一些更节能的能的转化器。

31.风能,风力发电产生的电能不稳定。

32.核能。利用核反应堆所放出的热能把水加热,产生的蒸汽能驱动涡轮,从而

带动发电机产生电力。但是核燃料和核废料都会发出核辐射。

33.地热能。地壳中有炽热的岩层,蕴含大量热能。P40

34.天然气是储存在地层较深部位的可燃气体。p41

35.在上海,供应的一次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二次能源主要是电能。

主要由上海石洞口发电厂、上海崇明电厂、上海焦化有限公司、东海油气田和“西气东输”工程分别提供。

六.水与人类

1.海洋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大气水通常以雨、雪等形式出现。p49

2.海水属于咸水,不能直接饮用。人类能直接利用的只是地下水、江河湖水为数不多的淡水。

3.水是生命的源泉。生命最早诞生于远古的海洋。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就是水。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人体内的含水量约为70%。

4.人类对水的需求非常庞大。水在人类的生命、生产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以“一水多用”和“用多少放多少”的原则节约用水,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珍惜每一滴水。

5.自然界里的水都含有杂质,例如悬浮的微粒、微小生物和溶解的物质等。

6.水的净化方法

a)沉淀法——去除水中较大的固体颗粒

●水中加入明矾,搅拌后静置。p55-56

用沉淀法除去水中较大的固体颗粒。明矾可以使池塘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淀下来。

b)过滤法——去除水中细小的固体颗粒

使滤纸紧贴漏斗并向里倒入水。p57-58

●用过滤法除去细小的固体颗粒。过滤法可以除去悬浮颗粒,而不能把微小生

物和已溶解的物质除去。

c)加氯法——去除水中的微小生物

向水中加入数滴氯水。p59

●用加氯消毒法除去水中微小生物。

d)蒸馏法——去除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加热蒸馏烧瓶里的水,使水蒸气通过冷凝管、接受器,用锥形瓶手机馏出物。

7.自来水厂通过沉淀、过滤、消毒(氯气)等过程生产自来水。

8.我们可以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饮用水)。这种方法虽然有成效,但

须耗用大量能源,成本颇高。利用蒸馏得到的水,称为蒸馏水,蒸馏水十分纯净,可以直接饮用。但因为缺少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对健康有害。

9.冰(固态)、水(液态)和水蒸气(气态)均属同一物质,但以不同的状态存

在。

物质的三态的关系如下:

固体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沸点。

物质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

水的粒子不停运动,其中有些粒子的动能较大,当他们接近液面时,便很容易挣脱其他粒子的引力,脱离液体而进入空气中,这个过程称为蒸发。蒸发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只能在温度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

16.加快蒸发的条件如下:

a)液面面积大;b)较高的温度;c)空气流通。

17.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溪水、湖泊、河流和海洋可为我们提供大量有用的物质。

因此,我们必须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

18.水分以气体状态从叶中散发出去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蒸腾的器官是叶

19.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1.有利于在高温下降低叶片的温度;2.有利于根部

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3.有利于营养物质在体内的运输。

20.水质污染的危害:(1)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2)造成水体富营养化(3)危害人体健

康。

21.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生活废水;农药和化肥;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防止水质污染,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产生污水。

七.空气与生命

第一节空气的组成活动7.1~7.3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微溶于水。空气的成分如下:

a)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

b)此外,空气还包含水汽和其他微粒(例如微生物、花粉、烟粒和尘粒)等。

2)气体的检验方法:

a)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b)二氧化碳可以:

i.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ii.使碳酸氢盐指示剂变黄。

3)用途:

a)氧气用于:呼吸作用;助燃

b)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器

c)氮气用于:冷藏。

4)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它们都是无色的、无味的。我们可利用一些特别的方法

鉴别他们。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以使碳酸氢盐指示剂变黄色,这都是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的检验方法。

5)空气中除了含有气体外,还含有一些微小的颗粒,例如烟尘、花粉、细菌等。P85

第二节氧气与燃烧活动7.4~7.8

1)食物在氧气中燃烧时,会放出能量,并且生成热能与光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p89。

2)燃烧有三项不可缺少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燃尽、

氧气不足、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燃烧便会停止。

灭火方法灭火原理

用灭火器灭火切断氧气的供应

用水灭火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一下

山火发生时把树木锯走取走可燃物

烹调时油锅着火,赶紧把锅盖盖上切断氧气的供应

第三节生物体如何获取能量活动7.9~7.13

1)含有叶绿素的植物可以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化合成有机物。这个过程叫做光合

作用。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淀粉中。

3)植物制造淀粉所需的条件是:阳光,二氧化碳;所需要的原料是水和叶绿素。

4)植物中的绿色物质称为叶绿素

5)淀粉水溶液遇碘液由无色变成深蓝色。

第四节动植物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活动7.14~7.18

1)在细胞内,氧气和食物产生反应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贮藏

在食物中的能量会转化成生物体的能量,并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比大气中的多,温度也较高。

2)人类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含有较少的氧气,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同时,呼

出的气体温度较高。

3)人类的呼吸器官

肺是动物体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场所。空气进入的途径:鼻腔或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4)呼气和吸气的过程是由膈肌和肋骨间肌肉协同完成。

1.动物呼吸时会放出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植物的生命活动也需要进行呼吸作用,

在呼吸过程中会放出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

2.

持相对平衡,使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几乎保持不变。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速度比进行呼吸作用的速度快;(光照下,植物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4.植物数量比动物数量多。

5.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产生温室效应

6.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1)工业、交通和生活上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

气等矿物燃料;(2)人们滥伐森林,在草原上过度放牧。

7.如何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数量,改变以煤、石油

等矿物为主要能源的现状,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多种绿色植物,减少森林砍伐。

空气质量与空气污染指数

1.空气质量状况分为五个等级: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污染。

2.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3.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过程产生的废气。

4.污浊的空气可能含有某些刺激肺部的物质,包括1)细小的悬浮颗粒、2)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5.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

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6.吸烟和吸“二手烟”有害健康。尼古丁使人上瘾。

7.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

*.* *.*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试卷卷面总分为100分,考试成绩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第表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D C B A A B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C D B D A D C 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80分,每空格1分,答案合理均给分) 21.(5分)(1)遗传(2)可遗传(3)父亲XY 常染色体 22.(10分)(1)反射弧感受器效应器传入神经(2)⑤脊髓大脑 (3)无有(4)大脑对于脊髓的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3.(8分)(1)毛细血管物质(气体)交换二氧化碳氧气 (2)消化小肠(3)肾脏(4)神经(内分泌或运动也可) 24.(6分)(1)艾滋病和甲型流感甲型流感甲型流感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2)蛋白质(3)糖尿病生活方式 25.(7分)(1)无痛碘酊(碘酒)创可贴(消毒纱布) 保护伤口,减少细菌感染 (2) D C B A 26.(6分)(1)①徒手切片(2)②③气孔右下方 27.(9分)(1)脊柱无脊椎(2)身体外骨骼 (3)2 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4)鳃⑤③ 28.(7分)(1)真菌细菌病毒(2)1 无异养(腐生) (3)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热膨胀 29.(6分)(1)科种(2)双名法 (3)菜粉蝶Drosophila melanogaster Drosophila 30.(9分)(1)池塘水阳光(2)水草螺蛳单向流动,逐级减少(3)1 2 光照(4)水质、水温等 31.(7分)(1)室内照明等 (2)室内制冷等保温材料等废料发酵产生沼气等 (3)二氧化碳(碳)(4)B C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整理下(全)

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一、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条件:模板 DNA两条链、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酶、能量意义: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例: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 〕脱氧核苷酸。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鸟嘌呤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多核苷酸链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 〕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7 〕氢键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 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腺嘌呤(A)、尿嘧啶(U)、鸟嘌呤(G)和胞嘧啶(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由于RNA没有碱基T(胸腺嘧啶),而有U(尿嘧啶),因此, A-U 配对, C-G 配对。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通常是单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 mRNA 、 tRNA 、 rRNA 等类型。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场所:细胞核 模板: DNA一条链 原料:核糖核苷酸 产物: mRNA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 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最新上海高中生命科学全部知识点归纳(会考)全)

主题一走近生命科学 1.1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学习内容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科学的早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西方国家的科学家对生命科学早期研究的重要成果。 ?春秋《诗经》北魏贾思勰《齐 民要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 目》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动植物广泛观察 ?古罗马盖仑解剖动物 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早期——描述法与比较法 ?后期——实验法,以孟德尔、摩尔根等 为典型 3.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17世纪显微镜发明——生命科学进入 细胞水平 18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 物命名的方法 ?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提出“进化论” ?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 试验》,建立遗传学 ?美国人摩尔根进一步研究分子遗传学 ?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发展方向——宏 观:生态学微观:分子生物学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 结构——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 ?我国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 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tRNA) ?多利羊的意义——通过高度分化的体 细胞(乳腺细胞)来克隆动物 ?人体胚胎干细胞研究——生命科学“阿 波罗登月计划” ?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具 体内容为人类基因组的碱基对序列的 测定 4.生命科学发展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科学发展的贡献。 5.技术的发展对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6.21世纪生命科学面临的重大课题与未来的发展前景。 ?脑科学未解之谜最多 ?转基因技术 ?后基因组计划 ?自己总结 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学习内容 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新的疑问 2.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重视观察和实验 3.“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对光明亮先低 倍镜观察再高倍镜高倍镜下只能 使用细调节器,如果光暗,可以调节聚 光器和光圈转换物镜要使用转换器 ?两个保卫细胞之间是气孔 主题二生命的基础 2.1 生物体中的化合物 学习内容 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 形式。 ?含量最多

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牛津版

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牛津版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五. 能与能源 一)能的形式 1.在我们的周围,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热能(电热器)、光能(电 灯、电视机)、声能(警钟)、电能、动能(飞驰的快艇)、势能(打桩机、弹簧)和化学能(石油燃烧)等多种形式。 打桩机位置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簧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大。 二)能的转换 2.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3.能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 4.利用能的转化器可以把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5.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但失控的能的转化 则会带来灾害,例如火灾等。 6.人类制造各种机械(或称为能的转化器)来控制能的转化的形式、 发生时间和地点。 三)热的传递。 热由高温的地方转移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在空气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固体中,热是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的。 辐射可以在真空和空气中进行。 7.当流体的粒子由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时,对流便会 出现。这种粒子的移动,称为对流。 8.当气体中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气体 受热膨胀后,它的密度相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 9.当水受热时,粒子间距离增大,热水因而膨胀,同时密度变得比冷 水小。密度较小的热水向上升,密度较大的冷水向下流回补充,形成对流。 10.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振动地更剧烈,它们通过碰撞,影响相邻的 粒子,使它们振动加剧,受影响的范围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导。 11.热的传导是通过粒子的振动而传递的,热的对流是通过粒子的自由 移动而传递的。

上海初中会考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

上海初中会考科学考点 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 十二、宇宙与空间探索 1、太阳系主要由太阳及其八大行星所组成,从距离太阳最近的大行星算起,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行星离太阳的距离越远,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就越小。 2、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108km,在天文学上通常把这个距离称为一个天文单位。1AU=1.5×108km 3、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一场巨大的爆炸形成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 4、光年指的是一束光在一年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距离。1光年(l.y. )=9.46×1012km 5、力的作用效果包括:(a)改变物体的形状;(b)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大小,力能够使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大(或变小)。(c)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6、、磁铁与钢珠之间所产生的力,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磁环间相互作用的力称为磁力。使硬币往下掉的力称为重力。这两种力都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 7、木箱运动时,木箱和木板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着一种阻碍木箱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其方向和施力的方向相反。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利用滚轴或轮子可以减小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8、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接触面所受的压力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摩擦具有双重作用,我们一方面要消除和减少有害摩擦,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和增大有益的摩擦。 9、当两个物体的表面接触并滑动时,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阻碍这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物体在固体表面上、在液体中或在气体中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在固体表面上所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小。摩擦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10、当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运动,会受到阻力的作用。物体在水里所受的阻力比在空气里所受的阻力大。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所受的阻力不尽相同。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宇宙空间1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一节四季的星空 1.星图上的方位判断 星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3.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1)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的周期为365.2422天。 (2)阳历日、月时间的依据 阳历月份天数是依据四季更替的周期和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安排的。由于四季更替周期为365.2422天,故采用大小月,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2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 (3)阳历闰年的安排 阳历在每400年中设97个366日的年(闰年),其余的303年为365天(平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4.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1)月相的含义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成因 ①月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②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3)月相名称及其出现时间的判断

①当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居中时为新月(朔),时间为农历初一,地球居中时为满月(望),时间为农历十五、十六。 ②当日、月、地三者相互垂直时,月球向日、地另一侧运动时为上弦月,时间为农历初七、八;月球向日、地中间运动时为下弦月,时间为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③月相 ④月相变化的周期29.53天。 (4)农历月天数的安排农历月中。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大小月相间分布,所以要安排闰月的方式与公历保持一致。 第二节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1.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l500万℃,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运动,绕着太阳旋转一周需要一年时间。 (2)月球的基本概况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月球本身不发光。月面的阴暗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低地地区,月面的明亮部分属于月球表面的高原、山地地区。月面有众多的环形山。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为一个月,它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周期恰好也是一个月,所以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都是同一副面孔。 2.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1)常见的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黑子、日珥和耀斑。太阳黑子发生于光球层,

2017上海初中生命科学学业考参考答案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试卷卷面总分为100分,考试成绩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第表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80分,每空格1分,答案合理均给分) 21.(9分)(1)血浆组织液相对稳定(2)A (3)B (4)滤过重吸收 C (5)统一整体(整体) 22.(8分)(1)树突细胞体轴突(2)A (3)反射弧②⑤③ (4)不能反射弧不完整 23.(7分)(1)蛋白质基因(2)性染色体女性父方母方(3)D 24.(5分)(1)120 (2)畅通呼吸道(3)搏动(4)② (5)绷直垂直下压 25.(9分)(1)鳃肺(2)龟摆脱对水域环境的依赖(陆地生活)(3)外骨骼附肢(4)放大镜(解剖镜、显微镜)镊子(5)脊柱 26.(7分)(1)种(2)百合(3)界门纲目科(4)柱头受精⑥(5)双名法27.(9分)(1)B 病毒核酸(2)C 酵母菌 D (3)成形的细胞核无(4)孢子 28.(7分)(1)腮腺炎病毒抗体特异性(2)寄生(3)传染源的管理(4)不能接种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流感病毒)起作用, 对其他病原体(腮腺炎病毒)不起作用。 29.(6分)(1)C B (2)清水薄(3)⑤(4)② 30.(7分)(1)排除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控制单一变量(2) D (3)氧气(阳光)(4)阳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黑暗环境下,金鱼藻和小鱼均进行呼吸作用,D缸中的氧气消耗得快31.(6分)(1)自我调节(2)二氧化碳(3)越大(4)肺泡 (5)戴专用口罩、减少室外活动等(6)提倡公交出行等

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生命科学会考试卷

200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生命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将下列各题中一个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内) 1.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 A .组织 B .细胞 C .器官 D .系统 2.右图表示构成人体心脏的一种组织,它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该组织的名称是…………( ) A .上皮组织 B .肌肉组织 C .结缔组织 D .神经组织 3.在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过程中,能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细胞中去的是…………( ) A .消化系统 B .呼吸系统 C .循环系统 D .生殖系统 4.下列哪种激素分泌不足可导致糖尿病?……………………………………………………( ) A .甲状腺激素 B .胰岛素 C .生长激素 D .雄性激素 5.下列各项中能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是…………………………………………………………( ) A .糖类 B .脂肪 C .维生素 D .基因 6.下列紧急情况的救护中,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是………………………………………( ) A .中风 B .骨折 C .大面积烧伤 D .溺水导致的心跳骤停 7.右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神经冲动在该反射弧中的传导顺序是………………( )

A.2→1→3→5→4 B.4→5→3→1→2 C.2→1→5→4 D.4→5→1→2 8.联合国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吞噬生命”。长期吸烟易导致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生?…………………………………………………() A.肺部病变B.艾滋病C.肝炎D.流感 9.下表为某成年男子的血液常规化验结果,其中指标异常的是……………………………() A.红细胞(RBC)B.白细胞(WBC)C.血红蛋白(Hb)D.血小板(PLT) 10.根据健康新概念,健康是指…………………………………………………………………() ①躯体健康②心理健康③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11.下列是对不同伤口的处理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对于四肢部位较浅的刺伤,可用消毒过的镊子拔出刺入物,并涂抹抗生素软膏即可B.对于有毒硬物引起的深度刺伤,可用消毒过的镊子将刺入物拔出后,再用“创可贴” 覆盖即可 C.对于出血不多、伤口较小且比较干净的割破伤,可用碘酒消毒,然后再用“创可贴” 覆盖即可 D.对于出血较多、伤口大而深的割破伤,应立即压迫止血,在包扎后赶紧送医院治疗12.下列植物类群中,没有真正根、茎、叶分化的是……………………………………………()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13.下列植物类群中,最高等、最繁茂的类群是………………………………………………()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 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 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 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 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 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 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完整word版)2019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生命科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9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试卷卷面总分为100分,考试成绩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第表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80分,每空格1分) 21.(9分) (1)B (2)反射弧效应器传出神经传入神经 (3)④脊髓大脑皮质(大脑) (4)无膝跳反射或有伸小腿反应,大脑对脊髓的活动能够进行调节和控制(说明:此空格为1分,主要关注“大脑对脊髓的活动能够进行调节和控制”)22.(7分) (1)变异(2)显性隐性(3)蛋白质基因(4)A (5)母亲 23. (10分) (1)消化小肠吸收营养物质(2)呼吸增多 (3)泌尿(肾小管)重吸收(4)②(5)神经内分泌 24.(7分) (1)抗原抗体(2)细菌空气传播(3)预防接种疫苗(合理即给分)(4)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寄生 25.(5分) (1)120 (2)② A (3)E→C→D(4)B 26.(9分) (1)脊柱(2)节肢具有外骨骼,身体分节,附肢分节(合理即给分) (3)两栖Pelophylax 双名(4)种多近 27.(13分) (1)显微镜为了可见光能穿过被观察的物体 (2)①、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气体交换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即给分)叶脉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保留版权学业考试(2019)初中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3)①传粉③种子⑥子房( 4)吸引昆虫 28.(8分) (1)流线(纺锤)(2)鳍鳃鳞片(3)不恒定 (4)以防损伤鲫鱼的内部器官 (5) (6)从前往后、从上往下、由表及里(写出一个即给分) 29.(12分) (1)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水、阳光、空气等(合理即给分)分解 (2)太阳的光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通气组织发达 (4)①重复3次实验选择20只水蚤而不是1只水蚤(合理即给分) ②经过梦清园人工湿地后,水质有改善,水蚤成活率增加(或随着时间的推移,水 蚤的存活数减少) (5)浇花、环卫用水等(合理即给分)作为肥料 学业考试(2019)初中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

最新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019-2020年初中生命科学学业考试(沪科版会考)试卷附参考答案WORD

2019-2020年初中生命科学学业考试(沪科版会考)试卷附 参考答案WORD 生命科学试卷 (闭卷考试,成绩分及格和不及格两个等第,考试时间60分钟)题号一二总分等第 得分 得分评卷人 一、选择题(将下列各题中一个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关于健康的观点中,错误的是…………………………………………………()A.健康不能依赖于保健品B.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健康 C.“体强无病”就是健康D.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也是健康的要求 2.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病毒(HIV)感染人体后,会破坏人体哪个系 统的功能而导致各种病症的出现?……………………………………………………()A.免疫系统B.内分泌系统C.消化系统D.循环系统 3.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中,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是………………………………()A.神经组织B.肌肉组织C.结缔组织D.上皮组织 4.人体内控制和协调各系统机能的是………………………………………………()A.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B.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C.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D.生殖系统和运动系统 5.下列关于人体结构层次的排列中,正确的顺序是…………………………………()A.组织—细胞—器官—系统—人体B.组织—细胞—系统—器官—人体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D.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人体 6.下列各项中能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是…………………………………………………()A.糖类B.脂肪C.维生素D.基因 7.糖尿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人体内某种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该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B.胰岛素 C.生长激素D.性激素 8.下列水产市场常见的动物中,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A.田螺B.河蚌C.乌贼D.虾 9.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纲的是………………………………………………………()A.甲鱼B.鳄C.青蛙D.鲸 10.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鸡、鸭等家禽属于……………………………………………()A.两栖纲B.爬行纲C.鸟纲D.哺乳纲

上海会考高中生物全

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 1 ?生命科学是研究 生命活动及其规律 的科学,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 域。 描述法 _ 和 进行研究,随 实验法 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主要研究手段。 3 ? 17世纪 ________ 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 1953年 DNA 双 螺旋 ____________ 模型的建立,将生命科学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 4. 生命科学的探究源自问题的提出,为 了解决问题,可以提出多种 假设 ,用 观察 、 调查 和 实验 来加以检验是否正确。 5 ?从总体上看,当代生物科学主要朝着 微观 和 宏观 两个方面发展:在 微观 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 分子 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在 宏观 方面, 生态学 逐渐兴起并取得了巨大发展。 第二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1. 水 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是化学反应的 介质 ,并有 运送 物质、参与代谢 、调节保持体温的作用。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自由水 和结 合水两种。 2. 无机盐大多数以 离子 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其含量虽然很 少,但却有多方面的重要 作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 组成成分,如 Fe 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Mg 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 生物体的代谢活动 有重要作用,如血 液中Ca 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现象;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 内环境的稳定 也很重要。 3 ?一般情况下,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 水;占细胞鲜重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蛋白 质;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 蛋白质;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水 ;旱生植 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水 。 4. 糖类的通式是 (CH20) n 。糖类可分为—单糖 、双糖和 多糖等几类。 葡萄 糖 和 果糖 属于单糖, 葡萄糖 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核糖 一般 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双糖中 蔗糖 和 麦芽糖 是植物糖, 乳糖_是动 物糖;多糖中 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 纤维素是植物糖, 淀粉和 糖原 是 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5. 脂类主要是由 —C 、H 、0 3种化学元素组成。 脂肪 、—磷脂—和—胆固醇—是 最常见的脂质。脂肪由 甘油 和 脂肪酸 组成,脂肪主要是生物体内的 储能 物 质。磷脂分子结构中有 亲水性头部 和—疏水性尾部 ,是构成 膜结构 — 的主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 ________细胞膜 ______ 结构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许多 —激 素___________ 以及维生素D 的原料。 2 ?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是采用 着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 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 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 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 碱式盐。 4. 化学用语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某一种元素。 ②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 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上海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三册x

上海生命科学会考知识点总结(第三册) 不含实验部分 第八章遗传变异 (一)遗传规律 1.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 豌豆作为研究对象: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合子,有较明显的相对性状。 人工授粉的方式:去雄(未成熟期)、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过程:首先从一对相对性状研究,进而研究两对相对性状,通过数据统计得出结论。 2.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1)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 生物的性状:指生物的外在特征和生理特性。 表现方式有显性性状(杂交F1代显现出来的性状)和隐形性状(杂交F1代没有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杂交(X):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相互交配 测交:待测个体与隐形纯合子相互交配 表现型: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例如高茎与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相关的基因组成。例如DD或Dd 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例如D与d,A与a。 (2)遗传的分离定律 ①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高茎×矮茎 ↓ 高茎 ↓自交 高茎矮茎 3 : 1 ②对分离现象解释 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③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④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遗传的自由组合规律 自由组合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补充:遗传学的解题方法-----乘法定理,隐性纯合突破法,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 (二)伴性遗传 1.性别决定 常染色体:雌雄个体细胞中都具有相同的染色体。 性染色体:雌雄个体细胞中不同的染色体。 ①XY型性别决定:人类、全部哺乳动物、很多昆虫、某些鱼类、某些两栖类及很多雌雄异株的植 物 ②ZW型性别决定:鸟类、某些两栖类和爬行类 雌性个体细胞的性染色体是不同的,而雄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染色体是相同的。2.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有想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现象。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复习

《科学》第二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1)感觉世界 (2)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官有:眼、耳、鼻、舌、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3)感受器有:皮肤中的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受器。 ③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 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 ④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 ⑤嗅觉:鼻的结构: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内含嗅细胞和嗅觉神经) ⑥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嗅觉细胞嗅觉神经大脑产生嗅觉 ⑦嗅觉的特点:(4点) ①人的大脑的嗅觉中枢易疲劳②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②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 ③④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⑧味觉: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乳头),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 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 ⑨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溶于唾液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大脑产生味觉 ⑩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 ⑾舌的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 甜味舌尖苦味舌根酸味舌侧中部咸味舌侧前部 ⑿说明: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 影响到味觉。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 小孩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苹果与柠檬的混合味道) (4)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①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说明: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 ②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传播的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太空要靠无线电波交流。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即将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液体能传声。 ④声音传播的速度: ①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加 0.6米/秒。 ②与介质有关,固体传声较快,气体最慢(物质越密传声越快,越疏传声越慢,为什么?) 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就产生回声。 (5)耳和听觉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外耳道:传递声波的通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鼓室:中耳中的空腔,与咽鼓管相通 耳的结构:中耳听小骨:把声音放大 咽鼓管:平衡鼓膜内外气压 前庭: 内耳半规管: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