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综合实验

北航综合实验
北航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课报告

几种典型机构的模态参数测量方法及比较试验

学院名称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固体力学

学生姓名朱超磊

指导教师赵寿根

2015 年 6 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综合实验课报告第I 页

目录

1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现有的研究方法 (1)

1.3 实验目的和内容 (1)

2 实验仪器和设备 (1)

3 实验材料和试件 (1)

4 实验结果分析 (2)

5 结论 (2)

6 实验总结、建议或感想 (2)

7 参考文献 (2)

1引言

在航天、机械、土建和水利等领域,传统静强度,静刚度等结构设计和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许多工程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动态分析,对材料和结构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同时,振动主被动控制也成为了动力学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些都要求对振动现象和振动特性做更深入的研究。振动测试设备和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的发展,如非接触激光测振仪器和小波方法的发展等,是许多动力学环境试验及分析成为可能。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也为复杂的振动问题的数值模拟和处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悬臂薄平板结构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一种常见结构,该结构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领域之中,如机翼、太阳能板等。然而该结构在外界激振源的长期激振下容易发生变形,严重的变形会引起薄板结构的损坏。因此,研究悬臂薄板结构的共振特性,对于机械设计和制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现有的研究方法

目前针对悬臂薄板的共振模态分析主要有数值计算法,有限元分析法和实验法。利用数值分析方法求解被测物的共振模态需要严格的边界条件,而对于本文所述的悬臂薄板,理论上只能利用瑞利-利兹法得到近似解。有限元分析法是将被测板分割成若干无限小的单元进行分析,该方法能够分析复杂形态物体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共振模态,但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且无法在线测量。实验法是一种精确的分析方法,包含激光多普勒测振法和振幅波动电子散斑干涉术。本次试验采用的是激光多普勒测振法和锤击法,对于激光多普勒测震法,由于是非接触测量,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在测量过程中对物体的振动形态不产生影响,且动态测量范围很宽。传感头较小,被放置在物体前方某一合理位置,距离一般为0.04-5米,如果配备商业化的标准镜头,测量距离可以达到10米。这样可以实现高温物体振动响应的测量,而不损伤传感头,故在工程实践中广泛采

用。

在激光多普勒测振的过程中,对测量精度造成影响的外界因素有:激光束的会聚点因被测物体的振动而离焦物体表面;测量系统的机械稳定性;激光束本身的强度分布;被测物体的表面效应等;当被测物体表面沾染了油或水时,将影响表面反射光的能量和特性(随机反射),造成测量误差。当测量旋转体的振动时,由于被测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和形状等因素,有时会造成反射光的瞬时消失,从而影响测量信号质量。

该方法需要逐点地测量被测薄板,因此精度和速度都依赖于被测板的测量点数,当测量点选取较多时,会严重影响测量速度。而本次试验采用的就是前者方法,区别只是起震装置不同,分别采用锤击法和声波起震法。

锤击法与激光测振仪的数据处理系统相同,区别在于锤击法数据采集系统为粘贴在被测板上的加速度传感器,它是通过给结构施加一个激振力,激起结构振动,测量结构响应及激振力之间的频率响应函数,来寻求结构的模态参数。因此,实验模态分析方法也称测力法模态分析。在测量频率响应函数时,可采用力锤和激振器两种激励方式。

力锤激励方式简单易行,特适合现场测试,一般支持快速的多参考技术和小的各向同性结构。由于力锤移动方便,在这种激励方式下,一般采用的是多点激励,单点响应方式,即测量的是频率响应函数矩阵中的一行。激振器激励时,由于激振器安装比较困难,多采用单点激励、多点响应的方法,即测量的是频率响应函数矩阵中的一列。这种激励方式可使用多种激励信号,且激振能量较大,适合于大型或复杂结构。

1.3实验目的和内容

1.掌握简谐振动基本参数(频率、振幅、速度、加速度等)的测试方法;

2.学习常用测振传感器及其配套仪器的一般操作;

3.掌握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的测试及相关测振设备的正确使用;

4.学习计算机对振动信号的采集、检测、分析技术;

2 实验仪器和设备

激振器(小锤或音箱)、电动振动系统(振动台)、加速度传感器、激光测振仪、数据采集系统、力传感器、放大系统

①激光测振仪方法

1.将非接触激振器(音箱)接入激振信号源输出端,把激振器对准钢板,保持一定的初始间隙(约为8~10mm),使振动时激振器不碰撞质量块。

2.开启激振信号源的电源开关,对系统施加交变正弦激振力,使系统产生振动,调整信号源的输出调节开关便可改变振幅大小。调整信号源的输出调节开关时注意不要过载。

3.激振频率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当观察到系统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第一阶振型且振幅最大时,信号源显示的频率就是系统的一阶固有频率。依此下去,可得到如图所示的第二、三阶振型和二、三阶固有频率。

3 实验材料和试件待测钢板

4 实验结果分析

②锤击法

1、测点的确定(建模)

由于梁在y、z方向和 x方向尺寸相差较大,所以,可以将梁简化为杆件,只需在x方向顺序布置若干敲击点即可。敲击点的数目要根据测量的模态阶数来定,一般情况下,敲击点数目要多于所要测量的阶数。实验中将梁在x方向10等份,即可布9个测点。选取拾振

点时要尽量避免将拾振点放置在所要测量的模态振型的节点上。

2、仪器连接

将力锤上的力传感器通过电荷放大器接到采集器的通道1,压电加速度传感器通过电荷放大器接到采集器的通道2。 3、打开仪器电源,双击控制分析软件,选择分析/频响函数分析功能。在新建的四个窗口内,分别显示频响函数数据、通道1的时间波形、相干函数和通道2的时间波形。

4、参数设置

1)分析参数设置:

采样率:由测量频率范围选定(分析频率取整)

采样方式:瞬态

触发方式:信号触发

延迟点数: -200

平均方式:线性平均

平均次数:5

时域点数:1024或2048

频域点数:800

预览平均:√

2)系统参数设置

参考通道:通道1

工程单位和灵敏度:在灵敏度设置栏内输入相应通道传感器的灵敏度。传感器灵敏度为KCH(PC/EU)表示每个工程单位输出多少PC的电荷,如是力,在参数表中工程单位设为牛顿N,则此处为PC/N;如是加速度,参数表中工程单位设为m/s2 ,则此处为PC/ m/s2。量程范围:调整量程范围,使实验数据达到较好的信噪比。调整原则:不要使仪器过载,也不要使得信号过小。

模态参数:编写测点号和方向。采用单点拾振法时,如果测量1号点的频响函数数据,在通道1(力锤信号)的模态信息/节点栏内输入1,测量方向输入+Z;通道2(加速度传感器信号)内输入传感器放置的测点号,方向为+Z。当力锤移动到其他点进行敲击时,就必须相应的修改力锤通道的模态信息/节点栏内的测点编号。每次移动力锤后都要新

建文件。

5、预测试。用力锤敲击各个测点,观察有无波形,如果有一个或两个通道无波形或波形不正常,就要检查仪器是否连接正确、导线是否接通、传感器、仪器的工作是否正常等等,直至波形正确为止。使用适当的敲击力敲击各测点,调节量程范围,直到力的波形和响应的波形既不过载也不过小。

6、正式测量。按编写好的敲击点以此进行敲击,由于预览平均方式处在打开状态,软件在每次敲击采集数据后,会提示是否保存该次试验数据。若力锤信号无连击,力和响应信号均无过载,且相干函数较好,就选择“保存”本次测试数据。若力锤信号有连击,力和响应信号有过载,就不要保存本次测试数据,可选择“否”,重新对该点进行敲击和测量。

7、数据预处理

采样完成后,对采样数据重新检查并再次回放计算频响函数数据。对力信号加力窗,力窗窗宽要调整合适,对响应信号加指数窗。回放数据重新计算频响函数数据。

8、模态分析

1)几何建模:自动创建矩形模型,输入模型的长宽参数以及分段数;打开节点坐标栏,编写测点号;

2)导入频响函数数据:从上述实验得到数据文件内,将每个测点的频响函数数据读入模态软件,注意选择测量类型,采用单点拾振测量方式;

3)参数识别:首先用光标选择一个频段的数据,点击参数识别按钮,搜索峰值,计算频率阻尼及留数(振型)。

9、动画显示

打开振型表文件和几何模型窗口,在振型表文件窗口内,按数据匹配命令,将模态参数数据分配给几何模型的测点。进入到几何模型窗口,点击动画显示按钮,几何模型将相应模态频率的振型以动画显示出来。在振型表文件内用鼠标选择不同的模态频率,几何模型上就会相应的将其对应的振型显示出来,上图为简支梁的前四阶振型的彩色动画显示。在几何模型窗口内,使用相应按钮可以对动画进行控制,如更换在视图选择中选取显示方式:单视图、多模态和三视图;改变显示色彩方式;振幅、速度和大小,以及几何位置。

③振动台

电动式振动台,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振动设备。它的频率范围宽,小型振动台频率范围为0~10kHz,大型振动台频率范围为0~2kHz,动态范围宽,易于实现自动或手动控制;加速度波形良好,适合产生随机波;可得到很大的加速度。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设置的,当通电导体处的恒定磁场中将受到力的作用,半导体中通以交变电流时将产生振动。振动台的驱动线圈正式处在一个高磁感应强度的空隙中,当需要的振动信号从信号发生器或振动控制仪产生并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通到驱动线圈上,这时振动台就会产生需要的振动波形。组成部分:基本上由驱动线圈及运动部件、运动部件悬挂及导向装置、励磁及消磁单元、台体及支承装置。

1、试验目的是对天线模块进行试验模态分析,确定其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试验内容是对被测试件施加激振力,同时测定激励与响应信号,对不同测点重复以上过程,得到各测点的频响函数曲线,根据频响函数曲线进行模态参数识别。

2、试验设备有振动台系统、加速度传感器、脉冲锤、电荷放大器、同步采集卡、计算机。

3、试验准备

1)试件的支撑试中使结构系统处于何种状态,是实验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种是经常采用的自由状态。即使实验对象在任一坐标上都不与地面相连接,自由地悬浮在空中。如放在很软的泡沫塑料上;或用很长的柔索将试件吊起而在水平方向激振,可认为在水平方面处于自由状态。另一种是地面支承状态,结构上有一点或若干选定点与地面固结。如果我们关心实际工况支承条件下的模态,这时,可在实际支承条件下进行实验。本试验中,因为试件安装于振动台上,所以采用地面支撑的方式,为了减少地基的干扰,在振动台四个脚布设橡胶垫。

3、试验系统

搭建试验分析系统。采集卡分别采集各测点信号并保存信号,对保存的信号进行分析,识别模态参数。

5、试验模态分析系统的软件应用

根据试件建立模型,并标出各测点的相对位置。结构模型建立完毕,进入数据采集模块,信号采集完毕,进入频响函数分析模块。首先查看采样得到的信号相干性,在信号相干

性较好的情况下可进行频响函数分析。频响函数分析完毕,进入参数识别模块,根据估计得到的频响函数值采用分量分析法识别参数。根据频响函数幅值谱峰值情况划分频带,分别对各个频带进行正交多项式拟合,根据拟合后的频响函数识别模态参数,最后根据各测点频响函数信息识别结构振型。

5 结论

对于悬臂方板(二维弹性体),振动时其上下不动点(节点)会形成一条线,称为节线(即节点连续构成的线)。不同阶次的模态对应的结线位置也不同,从上图也可以看出。由此可知,在测振方法中,锤击法、激光多普勒测振方法等,都在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应用,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工程中的振动问题,尤其是现代电子工业和信息工程中的大量问题,具有高频率振动、多尺度(宏、微、纳观)、多场(温度、湿度、电、磁、辐射)联合作用等特点,也给上述方法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事实上,振动测量方法正在不断地改进,仪器和设备正在不断地更新。激光振动测量已成为力学、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交

6 实验总结、建议或感想

本次试验让我们对振动现象,振动问题的研究方法和响应的设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试验和理论分析往往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仅可以对理论研究提供依据,还能发现很多理论研究中没有出现的现象和问题,例如模态实验对有限元方法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模态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结合使用,利用有限元分析模型确定模态试验的测量点、激励点、支持点(悬挂点),参照计算振型队测试模态参数进行辩识命名,尤其是对于复杂结构很重要。利用试验结果对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修改,以达到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要求。利用有限元模型对试验条件所产生的误差进行仿真分析,如边界条件模拟、附加质量、附加刚度所带来的误差及其消除。两套模型频谱一致性和振型相关性分析。

利用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模态分析所的最终目标在是识别出系统的模态参数,为结构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振动故障诊断和预报以及结构动力特性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模态分析技术的应用可归结为一下几个方面:

1) 评价现有结构系统的动态特性;

2) 在新产品设计中进行结构动态特性的预估和优化设计;

3) 诊断及预报结构系统的故障;

4) 控制结构的辐射噪声;

7 参考文献

[1]工程振动基础………………………………………………李敏邢誉峰

[2]武锦辉,杨瑞峰,王高,等. 用散斑干涉光谱分布检测瞬态温度 [J]. 光电工程,

2012,39(9):132-137.

北航电子电路设计数字部分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设计数字部分实验报告 学院: 姓名:

实验一简单组合逻辑设计 实验内容 描述一个可综合的数据比较器,比较数据a 、b的大小,若相同,则给出结果1,否则给出结果0。 实验仿真结果 实验代码 主程序 module compare(equal,a,b); input[7:0] a,b; output equal; assign equal=(a>b)1:0; endmodule 测试程序

module t; reg[7:0] a,b; reg clock,k; wire equal; initial begin a=0; b=0; clock=0; k=0; end always #50 clock = ~clock; always @ (posedge clock) begin a[0]={$random}%2; a[1]={$random}%2; a[2]={$random}%2; a[3]={$random}%2; a[4]={$random}%2; a[5]={$random}%2; a[6]={$random}%2; a[7]={$random}%2; b[0]={$random}%2; b[1]={$random}%2; b[2]={$random}%2; b[3]={$random}%2; b[4]={$random}%2;

b[5]={$random}%2; b[6]={$random}%2; b[7]={$random}%2; end initial begin #100000 $stop;end compare m(.equal(equal),.a(a),.b(b)); endmodule 实验二简单分频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内容 用always块和@(posedge clk)或@(negedge clk)的结构表述一个1/2分频器的可综合模型,观察时序仿真结果。 实验仿真结果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实验报告_分光仪的调整及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 分光仪的调整及其应用 第一作者:所在院系:就读专业:第二作者:所在院系:就读专业:

目录 目录 一.报告简介 (1) 二.实验原理 (1) 实验一.分光仪的调整 (1) 实验二.三棱镜顶角的测量 (3) 实验三.最小偏向角法测棱镜折射率 (1) 二.实验仪器 (1) 三.实验主要步骤 (2) 实验1.分光仪的调整 (2) 1.调整方法 (2) 2.要求 (4) 实验2.三棱镜顶角的测量 (4) 1.调整要求 (4) 2.实验操作 (5) 实验3.棱镜折射率的测定(最小偏向角法) (6) 四.实验数据记录 (6) 五.数据处理 (7) 实验2.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 (7) 实验3.最小偏向角法测棱镜折射率 (7) 六.误差分析 (8) 七.分析总结 (8) 八.实验改进 (9) 九.实验感想 (10) 十.参考文献及图片附件: (11)

一.报告简介 本报告以分光仪的调整、三棱镜顶角和其折射率的测量为主要内容,先介绍了实验的基本原理与过程,而后进行了数据处理与不确定度计算。并以实验数据对误差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同时还给出了调节分光仪的经验总结与方法,并对现有实验仪器和试验方法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二.实验原理 实验一.分光仪的调整 分光仪的结构因型号不同各有差别,但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一般都由底座、刻度读数盘、自准直望远镜、平行光管、载物平台5部分组成。 1-狭缝套筒;2-狭缝套筒紧固螺钉;3-平行光管;4-制动架;5-载物台;6-载物台调平螺钉;7-载物台锁紧螺钉;8-望远镜;9-望远镜锁紧螺钉;10-阿贝式自准直目镜;11-目镜;12-仰角螺钉;13-望远镜光轴水平螺钉;14-支臂;15-望远镜转角微调螺钉;16-读数刻度盘止动螺钉;17-制动架;18-望远镜止动螺钉;19底座;20-转座;21-

实验7_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九IPv6实验 1. 3.5节步骤2中,请思考下面问题: 主机加入到组播组中的过程是什么? 答:1. 主机通过地址自动配置,获得多播组地址; 2.主机发送MLD多播侦听报文给本地链路的路由器; 3.路由器根据报文中的信息,向多播转发表中添加表项,以记录多播组的成员身份。 4. 3.5节步骤3中,仔细观察PC1与RT1之间的交互报文,回答下述问题: 1)为什么报文中的“next header”采用hop-by-hop的选项? 答:因为hop-by-hop选项规定该报文的传送路径上每台中间节点都要读取并处理该拓展报头,起到提醒路由器对MLD报文进行深入检查的作用。 2)为什么跳数被限制为1? 答:为了将此报文限制在链路本地上。 3)在“Hop-by-Hop”选项中,有一个“Padn”,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为了使字段符合对齐要求。 5. 3.5节步骤4中,仔细观察Router Solicitation的报文,回答下述问题: 1)在前面的multicast listener report报文中,报文的跳数限制为1,而在这里, 同样是主机发给路由器的报文,为什么跳数却采用255? 答:因为节点只接受跳数限制为Cur Hop Limit字段的RA报文,所以主机无须担心接收到链路外的RA报文,所以主机在发送RS报文时无须担心RS报文传递到本地链路外。 2)报文中的ICMP选项中的“source link-layer address”的作用是什么? 答:表示发送该RS报文的接口的链路层地址,这样路由器在接收到RS报文后无须进行地址解析就可以返回单播的RA报文。

6. 3.5节步骤6中,仔细观察Router Advertisement的报文,回答下述问题: 1)“Cur hop limit”的含义是什么? 答:主机发送普通报文时使用的默认跳数限制。 2)报文中“lifetime”的含义是什么? 答:发送该RA报文的路由器作为缺省路由器的生命周期。 3)“reachable time”的含义是什么? 答:本链路上所有节点的“可达”状态保持时间。 4)“retransmit time”的含义是什么? 答:重传NS报文的时间间隔,用于邻居不可达检测和地址解析。 5)这里为什么会有“source link-layer”地址呢? 答:为了表示路由器发送RA报文的接口的链路层地址。

北航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模拟分实验报告

北航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模拟部分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模拟部分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一:共射放大器分析与设计 1.目的: (1)进一步了解Multisim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通过使用Multisim来仿真电路,测试如图1所示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并观察 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3)加深对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参数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4)观察失真现象,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图 1 实验一电路图 2.步骤: (1)请对该电路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进而判断管子的工作状态。 (2)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输入电阻。 (3)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输出电阻。 (4)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5)请利用交流分析功能给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6)请分别在30Hz、1KHz、100KHz、4MHz和100MHz这5个频点利用示波器测出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并仔细观察放大倍数和相位差。 (提示:在上述实验步骤中,建议使用普通的2N2222A三极管,并请注 意信号源幅度和频率的选取,否则将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3.实验结果及分析: (1)根据直流工作点分析的结果,说明该电路的工作状态。 由simulate->analyses->DC operating point,可测得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为:

北航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响应曲线,测定过渡过程时间T s 2、建立二阶系统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不同阻尼比的响应曲线,并测定超调量及过渡过程时间T s 四、实验原理及实验数据 一阶系统 系统传递函数: 由电路图可得,取则K=1,T分别取:0.25, 0.5, 1 T 0.25 0.50 1.00 R2 0.25MΩ0.5M Ω1MΩ C 1μ1μ1μ T S 实测0.7930 1.5160 3.1050 T S 理论0.7473 1.4962 2.9927 阶跃响应曲线图1.1 图1.2 图1.3 误差计算与分析 (1)当T=0.25时,误差==6.12%; (2)当T=0.5时,误差==1.32%; (3)当T=1时,误差==3.58% 误差分析:由于T决定响应参数,而,在实验中R、C的取值上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另外,导线的连接上也存在一些误差以及干扰,使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但是本实验误差在较小范围内,响应曲线也反映了预期要求,所以本实验基本得到了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结果可看出,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是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特征有T确定,T越小,过度过程进行得越快,系统的快速性越好。 二阶系统 图1.1 图1.2 图1.3

系统传递函数: 令 二阶系统模拟线路 0.25 0.50 1.00 R4 210.5 C2 111 实测45.8% 16.9% 0.6% 理论44.5% 16.3% 0% T S实测13.9860 5.4895 4.8480 T S理论14.0065 5.3066 4.8243 阶跃响应曲线图2.1 图2.2 图2.3 注:T s理论根据matlab命令[os,ts,tr]=stepspecs(time,output,output(end),5)得出,否则误差较大。 误差计算及分析 1)当ξ=0.2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 2)当ξ=0.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3.7%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 4)当ξ=1时,超调量的绝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6% 误差分析:由于本试验中,用的参量比较多,有R1,R2,R3,R4;C1,C2;在它们的取值的实际调节中不免出现一些误差,误差再累加,导致最终结果出现了比较大的误差,另外,此实验用的导线要多一点,干扰和导线的传到误差也给实验结果造成了一定误差。但是在观察响应曲线方面,这些误差并不影响,这些曲线仍旧体现了它们本身应具有的特点,通过比较它们完全能够了解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不影响预期的效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可以看出,当ωn一定时,超调量随着ξ的增加而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时没有了超调;而调节时间随ξ的增大,先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后又增大了。 经理论计算可知,当ξ=0.707时,调节时间最短,而此时的超调量也小于5%,此时的ξ为最佳阻尼比。此实验的ξ分布在0.707两侧,体现了超调量和调节时间随ξ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图2.2 图2.1 图2.3

北航基础物理研究性报告讲解

北航基础物理研究性报告讲解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1051 电位差计及其应用 140221班 2015-12-13 第一作者:邓旭锋14021014 第二作者:吴聪14021011

目录 1.引言 (4) 2.实验原理 (5) 2.1补偿原理 (5) 2.2 UJ25型电位差计 (8) 3.实验仪器 (10) 4.实验步骤 (10) 4.1自组电位差计 (10) 4.2 UJ25型箱式电位差计 (11) 5.实验数据处理 (12) 5.1 实际测量Ex的大小 (13) 5.2 不确定度的计算 (13) 5.3 测量结果最终表述 (14) 5.4 实验误差分析 (14) 6.实验改进与意见 (14) 6.1 实验器材的改进 (8) 6.2 实验方法改进 (10) 6.3 实验内容的改进 (10)

7.实验感想与体会 (21) 【参考文献】 (24) 摘要:将电位差计实验中的补偿法原理应用于电学物理量的测量中,该方法可以用来精确测量电流、电阻、电压等电学量,也可以利用电位差计,获得比较精确的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可以避免了因电表的内阻而引起的测量误差。利用实验室现有仪器设计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新实验。 关键字:电位差计;补偿法;UJ23型电位差计;电阻;系统误差。 1.引言 电位差计是电压补偿原理应用的典型范例,它是利用电压补偿原理使电位差计变成一内阻无穷大的电压表,用于精密测量电势差或者电压。同理,利用电流补偿原理也可以制作一内阻为零的电流表,用于电流的精密测量。 电位差计的测量精确度高,且避免了测量的接入误差,但它的操作比较复杂,也不易实现测量的自动化。在数字仪表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压

FPGA实验报告北航电气技术实验

FPGA电气技术实践 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宇航学院 专业名称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学生学号XXXXXXXX 学生姓名XXXXXX 指导教师XXXX 2017年11月XX日

实验一四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与一位半加器的设计实验时间:2017.11.08(周三)晚实验编号20 一、实验目的 1、熟悉QuartusII的VHDL的文本编程及图形编程流程全过程。 2、掌握简单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与功能仿真技巧。 3、学习并掌握VHDL语言、语法规则。 4、参照指导书实例实现四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及一位半加器的设计。 二、实验原理 .略 三、实验设备 1可编程逻辑实验箱EP3C55F484C8 一台(包含若干LED指示灯,拨码开关等)2计算机及开发软件QuartusII 一台套 四、调试步骤 1四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1)参照指导书实例1进行工程建立与命名。 (2)VHDL源文件编辑 由于实验箱上LED指示灯的显示性质为“高电平灭,低电平亮”,为实现预期显示效果应将原参考程序改写为减法器,且”q1<= q1+1”对应改为”q1<= q1-1”,以实现每输入一个脉冲“亮为1,灭为0”。 由于参考程序中的rst清零输入作用并未实现,所以应将程序主体部分的最外部嵌套关于rst输入是否为1的判断,且当rst为1时,给四位指示灯置数”1111”实现全灭,当rst为0时,运行原计数部分。 (3)参照指导书进行波形仿真与管脚绑定等操作,链接实验箱并生成下载文件 (4)将文件下载至实验箱运行,观察计数器工作现象,调试拨动开关查看是否清零。 可以通过改变与PIN_P20(工程中绑定为clk输入的I/O接口)相连导线的另一端所选择的实验箱频率时钟的输出口位置,改变LED灯显示变化频率。 并且对照指导书上对实验箱自带时钟频率的介绍,可以通过改变导线接口转换输入快慢,排查由于clk输入管脚损坏而可能引起的故障。

北航08-09年基础物理实验期末考试真题

2008-2009第1学期《基础物理实验》期末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恒定或以可以预知方法变化的那一部分误差称为_____ A.仪器误差 B.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粗大误差 2.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S x 的计算公式是_____ A. 3. 用停表测量单摆周期,启停一次秒表的误差不会超过。实验测出10个周期的时间为10T='' ,则其不确定度u (T )=_____ 秒 欲用伏安法测量一阻值约200Ω的电阻,要求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 () 1%u R R <,应选择下列_____组仪器(提示:不计电表内阻的影响和A 类不确定度) A.电流表级,量程10mA ;电压表级,量程2V B.电流表级,量程10mA ;电压表级,量程2V C.电流表级,量程15mA ;电压表级,量程2V D.电流表级,量程50mA ;电压表级,量程2V 5. 某长度测量值为,则所用仪器可能是_____ A.毫米尺 分度卡尺 分度卡尺 D.千分尺 6. 已知312 N x y =+,则其不确定度_____ A. 2 2221()()()2u N u x y u y =+ B. 22223 ()()()2u N u x y u y =+ C. 22429()()()4u N u x y u y =+ D. 22 29()()()4 u N u x u y =+ 7. 200(10080) 1010(0.0100.000251) +-=?+_____ 8. 用作图法处理数据时,为保证精度,至少应使坐标纸的最小分格和测量值的_____相对应 A.最后一位有效数字 B.最后一位准确数字 C.第一位有效数字 D.第二位有效数字 9. 下列关于测量的说法中_____是错误的 A.测量是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一组操作 B.测量结果是根据已有信息和条件对被测量量值做出的最佳估计,也就是真值 C.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被称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D.在不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被称为测量结果的复现性 10. 以下所示电路中,_____构成了换向电路 A. B. C. D.

实验3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三网络层实验 2. 分析2.6.1步骤6中截获的报文,统计“Protocol”字段填空:有2个ARP报文,有8个ICMP 报文。在所有报文中,ARP报文中ARP协议树的“Opcode”字段有两个取值1,2,两个取值分别表达什么信息? 答:1表示request,即请求报文,2表示reply,即回复报文。 3.根据2.6.1步骤6分析ARP报文结构:选中第一条ARP请求报文和第一条ARP应答报文,将 4.(1)比较ping1-学号中截获的报文信息,少了什么报文?简述ARP Cache的作用。 答:少了ARP报文。主机的ARP Cache存放最近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一但收到ARP应答,主机将获得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存到ARP Cache中,当发送报文时,首先去ARP Cache中查找相应的项,如果找到相应的项则将报文直接发送。 (2)按照图-4重新进行组网,并确保连线正确。修改计算机的IP地址,并将PC A的默认网关修改为192.168.1.10,PC B的默认网关修改为192.168.2.10。考虑如果不设置默认网关会有什么后果? 答:如果不设置默认网关则无法访问不同网段的主机。

5.根据2. 6.2步骤12分析ARP报文结构:选中第一条ARP请求报文和第一条ARP应答报文,将ARP请求报文和ARP应答报文中的字段信息与上表进行对比。与ARP协议在相同网段内解析的过程相比较,有何异同点? 答:请求报文中,相同网段网络层中的Target IP address为PCB的IP192.168.1.21,而不同网段网络层中的Target IP address为PCA的默认网关的IP 192.168.1.10;应答报文中,相同网段链路层的Source和网络层的Sender MAC address都是PCB的MAC地址00:0c:29:99:cb:04,而不同网段链路层的Source和网络层的Sender MAC address都是PCA默认网关S1 e0/1的MAC地址3c:e5:a6:45:6b:bc,相同网段网络层的Sender IP address为PCB的IP192.168.1.21,而不同网段网络层的Sender IP address为PCA的默认网关的IP 192.168.1.10。 6.根据3.6.1步骤2——在PC A 和PC B上启动Wireshark软件进行报文截获,然后PC A ping PC B,分析截获的ICMP报文:共有8个ICMP报文,分别属于哪些种类?对应的种类和代码字段分别是什么?请分析报文中的哪些字段保证了回送请求报文和回送应答报文的一一对应? 答:这些报文都是询问报文。具体来分,第1,3,5,7属于request类型,对应的字段为Type: 8 (Echo(ping) request);第2,4,6,8属于reply类型,对应的字段为Type: 0 (Echo(ping) reply)。 网络层的Source和Destination字段保证了请求报文和应答报文一一对应。 7.根据3.6.1步骤3——在PC A 和PC B上启动Wireshark软件进行报文截获,运行pingtest程序,设置地址掩码请求报文参数,分析截获报文填写下表: 8.根据3.6.1步骤4——在PC A 和PC B上启动Wireshark软件进行报文截获,运行pingtest程序,设置时间戳请求报文参数,分析截获报文填写下表: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示波器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 专题:模拟示波器的使用及其应用 学号:10151192 班级:101517

姓名:王波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原理 (3) 1.模拟示波器简介 (3) 2.示波器的应用 (6) 三.实验仪器 (6) 四.实验步骤 (7) 1.模拟示波器的使用 (7) 2.声速测量 (8)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8) 六.讨论 (10)

摘要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直观、动态地显示电压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波形,便于人们研究各种电现象的变化过程,并可直接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以及信号之间相位关系等各种参数。示波器是观察电路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中的问题、测量实验结果的重要仪器,也是调试、检验、修理和制作各种电子仪表、设备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示波器的主要结构和波形显示及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2.学习用示波器观察波形以及测量电压、周期和频率的方法; 3.学会用连续波方法测量空气速度,加深对共振、相位等概念的理 解; 4.用示波器研究电信号谐振频率、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同轴电 缆中电信号传播速度等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模拟示波器简介 模拟示波器是利用电子示波管的特性,将人眼无法直接观测的交变电信号转换成图像并显示在荧光屏上以便测量和分析的电子仪器。它主要由阴极射线示波管,扫描、触发系统,放大系统,电源系统四部分组成。 示波管结构图 (1)工作原理 模拟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被测信号经Y轴衰减后送至Y1放大器,经延迟级后到Y2放大器,信号放大后加到示波管的Y轴偏转板上。 若Y轴所加信号为图所示的正弦信号,X输入开关S切换到“外”输入,且X轴没有输入信号,则光点在荧光屏竖直方向上按正弦规律上下运动,随着Y轴方向信号的提高,由于视觉暂留,在荧光屏上显示一条竖直扫描线。同理,如在X轴所加信号为锯齿波信号,且Y轴没有输入信号,则光点在荧光屏上显示一条水平直线。

北航eda实验报告

2014-2015-2-G02A3050-1 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数字EDA部分) 实验报告 (2015年5月19日) 教学班学号姓名组长签名成绩120311王天然* 120311马璇 120312唐玥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目录 ( 2015年5月19日).........................................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一、简单组合逻辑和简单时序逻辑............................错误!未定义书签。 简单的组合逻辑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目的和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源代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模块源代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简单分频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目的和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源代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测试源代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选作)设计一个字节(8位)比较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代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测试源代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小结.............................................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二、条件语句和always过程块...............................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任务1——利用条件语句实现计数分频时序电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块的核心逻辑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程序的核心逻辑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仿真实验关键结果及其解释.........................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任务2——用always块实现较复杂的组合逻辑电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9级基础物理实验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不确定度在可修正的系统误差修正以后,将余下的全部误差按产生原因及计算方法不同分为两类,其中 B 属于A类分量。 A、由测量仪器产生的的误差分析 B、同一条件下的多次测量值按统计方法计算的误差分量 C、由环境产生的误差分析 D、由测量条件产生的误差分量 2、下列说法中 C 是正确的。 A、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可以相互转化 B、当测量条件改变后,系统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不随之变化 C、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发现 D、一组测量数据中,出现异常的值即为粗大误差 5、已知(),下列公式中 B 是正确的。 A、 B、 C、 D、 7、用千分尺(精度0、01mm)测某金属片厚度d的结果为 i1234567 1.516 1.519 1.514 1.522 1.523 1.513 1.517

则测量结果应表述为d u(d)= A A、(1.5180.003)mm B、(1.5180.004)mm C、(1.5180.001)mm D、 (1.5180.002)mm 8.tg45°1′有 B 位有效数字 A、 6 B、5 C、 4 D、 3 9、对y=a+bx的线性函数,利用图解法求b时,正确的求解方法是 C 。 A、 b=tg(为所作直线与坐标横轴的夹角实测值) B、 b=(、为任选两个测点的坐标值之差) C、 b=(、为在所作直线上任选两个分得较远的点的坐标值之差) D、 b=(x、y为所作直线上任选一点的坐标) 10、用量程为500mV的5级电压表测电压,下列测量记录中哪个是正确的? D A、250.43mV B、250.4mV C、250mV D、0.25V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1、已被确切掌握了其大小和符号的系统误差成为可定系统误差。 12、已知某地的重力加速度值为9.794,甲、乙、丙三人测量的结果分别为:9.7950.024,9.8110.004,9.7910.006,试比较他们测量的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甲测量的精密度低,正确度高;乙测量的正确度最低;

北航17系光电子实验报告实验5讲解

光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五光电池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硅光电池的工作原理。 2.学习掌握硅光电池的基本特性。 3.掌握硅光电池基本特性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光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加偏置电压就能把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PN结光电器件,按光电池的功用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太阳能光电池和测量光电池,本仪器用的是测量用的硅光电池,其主要功能是作为光电探测,即在不加偏置的情况下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图(20)图(21)如图(20)所示为2DR型硅光电池的结构,它是以P型硅为衬底(即在本征型硅材料中掺入三价元素硼或镓等),然后在衬底上扩散磷而形成N型层并将其作为受光面。如图(21)所示当光作用于PN结时,耗尽区内的光生电子与空穴在内建电场力的作用下分别向N区和P区运动,在闭合电路中将产生输出电流IL,且负载电阻RL上产生电压降为U。显然,PN结获得的偏置电压U与光电池输出电流IL与负载电阻RL有关,即U=IL?RL,当以输出电流的IL为电流和电压的正方向时,可以得到如图(22)所示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22)图(23)光电池在不同的光强照射下可以产生不同的光电流和光生电动势,硅光电池的光照特性曲线如图(23)所示,短路电流在很大范围内与光强成线性关系,开路电压随光强变化是非线性的,并且当照度在2000lx时就趋于饱和,因此,把光电池作为测量元件时,应把它当作电流源来使用,不宜用作电压源。 硒光电池和硅光电池的光谱特性曲线如图(25)所示,不同的光电池其光谱峰值的位置不同,硅光电池的在800nm附近,硒光电池的在540nm附近,硅光电池的光谱范围很广,在450~1100nm之间,硒光电池的光谱范围为340~750nm。 图(24)图(25)光电池的温度特性主要描述光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随温度变化的情况,由于它关系到应用光电池设备的温度漂移,影响到测量精度或控制精度等主要指标,光电池的温度特性如图(24)所示。开路电压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速度较快,而短路电流随温度升高而缓慢增加,因此,当使用光电池作为测量元件时,在系统设计中应考虑到温度的漂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 三.实验所需部件: 两种光电池、各类光源、实验选配单元、数字电压表(4 1/2位)自备、微安表(毫安表)、激光器、照度计(用户选配)。

北航机电仿真实验报告(附源代码以及运行结果)

机电系统设计仿真实验报告 题目:基于Maple的滑块摆仿真实验程序设计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系统设计仿真实验 基于Maple的滑块摆实验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通过本实验掌握Maple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建立系统数学建模的思想,同时对编程能力也是一种提高。 二、实验原理与要求 2.1 Maple简介 Maple是一个具有强大符号运算能力、数值计算能力、图形处理能力的交互式计算机代数系统(Computer Algebra System)。它可以借助键盘和显示器代替原来的笔和纸进行各种科学计算、数学推理、猜想的证明以及智能化文字处理。Maple这个超强数学工具不仅适合数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 还适合化学家、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 总之, 它适合于所有需要科学计算的人。 2.2 滑块摆实验要求 滑块摆由一置于光滑杆上的质量为m的滑块A、一质量为M的小球B和长度为L,质量不计的刚性杆铰接而成,不计各处摩擦,以过A点的水平面为零势能面,通过Lagrange 方程建立系统的运动方程,利用Maple软件画出: 1.滑块A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2.角度φ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3.滑块摆的运动动画

三、实验设计及方法 3.1 设计原理 设定初始条件为:m=1Kg ,M=1Kg ,g=9.8,L=2m φ(0) = 0rad, x(0) = 0m, φ’(0) = -1.3rad/s, x ’(0) = 1m/s 如下定义的拉格朗日方程 ''c p q L E E d L L D F dt q q q =-? ? ??????-+= ?????? ?? 其中: q x(t)和θ(t)的自由度 D 由于摩擦而消耗的能量 F q 由自由度q 产生的力 E c 和E p 系统的动能和势能 系统有两个自由度,以x 和?为广义坐标,以过A 点的水平面为零势能面,系统的动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要求

2012级基础物理实验选课及课程说明 网上选课操作方法 物理实验选课在网上进行,可通过两个途径:①使用校园网(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f944302.html,);②使用物理实验中心局域网(地点:实3-415选课室,时间:下午13:30—16:30)。 1.按网址进入“大学物理实验网上选课”页面,先点击“注册”(注意:务必使用您的真实姓名和学号注册,否则计算机将不能处理您的成绩,或导致成绩打印错漏)。成功后,返回主页。 2.输入学号和密码,点击“登录”进行选课。选课只需用鼠标单击相应时间段内的选择钮,按“Enter”或页面下方的确定键即可生效。如该时间段未排实验或选课人数已满员,则选择无效,需另选其它时间或组号。选课时请认真选好时间和组号,时间指单(或双)周、星期几、下午或晚上。选课成功后请再点击“查询”菜单,最后确认一遍选课信息,之后注销本人界面。 3.如需修改选课时间,可重新执行操作2,这时计算机将自动用新的结果代替原来的选择。 4.每次只允许选择1个题目,做完以后才可以选择新的题目。开课前三天,自动关闭选课,此间调课需通过管理员进行。第一次选课于第二周星期一(2013年9月16日)开始,正式上课时间为2013年9月23日(星期一)。 注:物理学院和中法工程师学院的学生只需注册,不要自行选课,由实验中心统一安排。 物理实验课程说明 1.本课程采用“积分制”教学模式。每个实验题目根据其难易程度设置了不同积分,本学期规定修“物理实验A”的同学要完成38个积分,修“物理实验B”的同学要完成33个积分。物理学院(记为C)的学生要完成58个积分。该课程只限定了最低积分,未限制实验的个数,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通过选做少数几个难度大的实验或多个难度小的实验来完成积分。 2.第一学期基本实验以专题的形式开出,每个专题包含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多个实验题目。题目编号方法如下:例如1040522,其中首位数字“1”表示基本实验,第二、三位“04”为专题号,第四、五位“05”为实验序列,第六位数字“2”为题目序号,最后一位数字“2”是积分值。具体实验代号和实验题目见下表。大家可自行安排做哪些内容,但规定某些类型实验(如103、105、107、109)必选。 3.允许但不鼓励学生重复选择同一专题的实验,若重复选择同一类型题目(题号前5位相同,如1010313、1010323),包括一次课上做两个同类型实验,从第二个实验开始积分值逐次减1分;若选择同一专题不同类型题目(题号前3位相同,如1030113、1030213、1030312),从第四个实验开始积分值逐次减1分;若重做实验(题号完全相同,如1010113、1010113),每重做一次积分减1分,成绩仅保留最后一次输入的结果。 4.选课后无故不来做实验将扣除1个积分。因病缺课者,凭医院证明到选课管理室(实3-414)消除记录(一周内);其它原因缺课于课前凭校(院)教务科证明消除记录。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范例

实验1 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 实验内容: 1 熟悉Visio绘图软件; 2 使用Visio绘图软件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 3 体会Visio中绘图与Word中绘图的不同。 Visio中绘图与Word中绘图的不同: Visio比word中的更清晰,专业,标准。“对系统、资源、流程及其幕后隐藏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和交流,使图表外观更专业。通过 Visio连接形状和模板快速创建图表,提高工作效率,使用图表交流并与多人共享图表。” 业务流程图,项目管理图,灵感激发图,统计、营销图表,因

果图,组织结构图等等都可以画。 实验2 指令ping和tracert的使用实验内容: 1 查看自己计算机设置的TCP/IP网络参数 2 ping指令的选项及其含义; 3 tracert指令的选项及其含义; 4 ping 3个网址(青岛、国内和国外各1个):https://www.360docs.net/doc/8f944302.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8f944302.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8f944302.html, 5 tracert 3个网址(青岛、国内和国外各1个):https://www.360docs.net/doc/8f944302.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8f944302.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8f944302.html, 1.计算机设置的TCP/IP网络参数: 本地连接2: Connection-specific DNS Suffix(具体连接的DNS后缀): IP Adress( IP地址):192.168.1.2 Subnet Mask(子网掩码):255.255.255.0 Default Gateway(默认网关):192.168.1.1 无线网连接: Connection-specific DNS Suffix(具体连接的DNS后缀): IP Adress( IP地址):192.168.1.8 Subnet Mask(子网掩码):255.255.255.0 Default Gateway(默认网关):192.168.1.1 2. ping指令的选项及其含义: Ping是测试网络联接状况以及信息包发送和接收状况非常有用的工具,是网络测试最常用的命令。Ping向目标主机(地址)发送一个回送请求数据包,要求目标主机收到请求后给予答复,从而判断网络的响应时间和本机是否与目标主机(地址)联通。 命令格式:

北航电气实验FPGA实验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实验报告 FPGA实验 张天 130325班 学号:13031220

一.实验目的 略 二.实验要求 略 三.实验设备 略 四.实验内容 略 五.实验实例 1.实例6-1 思考题1:输出信号q3q2q1绑定接口电路的七段数码管或米字型数码管或LED点 阵显示? 答: 思考题2:怎样修改成4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具有清零,启动控制功能等? 答: 思考题3:把计数器修改成2位或更多位十进制计数功能,再用七段数码管进行显示等? 答: 2.实例6-2 思考题:一位半加器电路采用VHDL语言实验 答: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halfadd is port (a,b;in std_logic sum,carry; out std_logic) end entity halfadd; architecture halfadd is begin sum<=a and(not b)+b and (not a); carry<= a and b; end architecture halfadd; 六.实验过程 我们组做的是一个利用led点阵规律亮灭变化形成字体,并且字体产生变化,形成“自动化?”的样子,实现图片如下图:

1.实验分析: 实验设计思路: 本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利用led灯的 辉光效应,利用逐行扫描,在高频情况下就会显示所有行的亮灯,进而形成汉字,并且有时钟计数程序,当时钟数字达到规定值(本实验为111111111b)时,跳转到下一个状态,显示第二个憨子。每个汉字的颜色由led灯决定,改led矩阵有红绿两种led灯,因此有红绿橙三种颜色显示。 2.实现过程 对设计思路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最初编写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定义输入输出角是个繁琐的事情(需要定义40+次,每次必须手动),另外,在程序编写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逻辑错误,对于错误,我们仔细逐条语句分析,最终解决了错误,解决过程中也加深了对FPGA的语言逻辑及硬件结构的理解。 七.FPGA使用心得 在学习FPGA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收获。首先,由于有单片机的基础,上手过程并不是十分复杂,对于输入输出的理解我没有遇到太多阻碍。这次学习也验证了我具有短时间内掌握一款新型的芯片的能力。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VDHL语言的编写。我们以前有c语言的基础,不过学习这种新的语言还是花出了不少时间与精力,现在可以说基本掌握的VDHL的基本写法和思路,能运 用到需要的程序中来。另外,调试的过程能极强地加大对程序的理解及逻辑的构建,在调试中,逐渐明白了以前不懂的东西,对FPGA的工作原理的理解更加透彻了。 不了解的人可能会把FPGA当做一种单片机,但其实,相比于单片机,FPGA 是有很多优势的。其无固定的硬件结构使其具有远超单片机的灵活性,另外,它的编程方法可以同步进行多个process 使其能同步处理多个进程,因此,它的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报告---拉伸法测量钢丝弹性模量

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拉伸法测量钢丝弹性模量
第一作者: 学号:
第二作者:
学号:
2012/11/12

拉伸法测钢丝弹性模量
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
目录
摘要 ................................................. 4 关键词: ............................................. 4 Abstract ............................................. 4 Key words: ........................................... 5 一、实验原理 ......................................... 5 (1)弹性模量简介................................... 5 (2)光杠杆放大原理................................. 7 二、实验仪器 ......................................... 9 三、实验步骤 ......................................... 9 (1)装置调节前的初步观察 ........................... 9 (2)调整弹性模量测量系统 ........................... 9 (3)测量数据 ..................................... 11 (4)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 11 (5)数据处理 ..................................... 11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 12 (1)计算钢丝弹性模量.............................. 12 (2)计算钢丝弹性模量的不确定度 .................... 13 五、实验讨论 ........................................ 15 (1)误差分析 ..................................... 15 (2)实验调节经验总结.............................. 17 六、实验改进意见 .................................... 18 1、测量钢丝长度 L 方式的改进。 ...................... 18 2、测量装置调节方式的改进。 ........................ 19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