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价值——兼评《徽州记忆》

合集下载

徽州非遗文化的介绍

徽州非遗文化的介绍

徽州非遗文化的介绍
徽州,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一带,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非遗文化传承地。

徽州非遗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
丰富多彩的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徽州非遗文化包括徽派建筑、徽剧、徽州绣、徽州木雕、徽州
石雕、徽州石拱桥等众多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

其中,徽派建筑以
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的瑰宝。

徽剧是徽州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
的表演风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绣是徽州地区的传统刺绣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
风格而著称。

徽州木雕和石雕则展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作品精美细腻,栩栩如生。

此外,徽州石拱桥也是徽州非遗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老的石拱桥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是艺术品,
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建筑智慧。

徽州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徽州非遗
文化正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只有通过加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才能让徽州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更大的贡献。

探究古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doc

探究古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doc

探究古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摘要:古老的徽州作为灿烂文明的代表地,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承载着古徽州的历史内涵,生动地体现了文化多样性。

但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阐明了如今非文化物质遗产的流失现状,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出发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保护措施,以期能保护和利用好古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古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一、引言得益于独一无二的自然条件,古徽州孕育了个性鲜明的徽文化,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传统民俗活动和节日等都十分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它既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又是宝贵的文化资源。

但由于其存在的特殊性和本身的特性,随着社会发生深刻的变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

本文从古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近况入手,深刻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摧残”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保护措施,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难题是发展和谐社会,提高文化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有利于更好地传播中国文明。

二、现状概述(一)古村落的存续受到威胁古徽州的村落具有聚集性,主要集中于黄山市的三区四县及江西省的婺源和宣城市的绩溪。

这些村落代表了一个时期的具象,具有非常厚重的历史参考价值。

但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文化”悄然盛行,人们更倾向于消费新型旅游热点,再加上略显生硬的新农村规划,古村落的存续正逐渐受到威胁,它的核心价值也在逐渐消弭。

另一方面,现代人秉承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有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便把其中的重要建筑构件倒卖到外地,或者缺乏保护意识的村民随意变卖精美的装饰,古村落丢失其完整性。

同时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很多古村落已不复原貌。

(二)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现象建设性破坏是指为了构建新城市,只关注短暂的利益而不惜破坏原本的历史遗存,而保护性破坏则是表面上打着振兴、恢复的口号,实际上违规拆除、造假等,古徽州的很多地方都存在类似问题。

徽州文化读后感

徽州文化读后感

徽州文化读后感徽州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之一,经过历史沧桑的洗礼,它仍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在读完《徽州的记忆》这本书后,我对徽州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徽州,这个位于中国南方的古老城市,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而徽州文化不仅仅是建筑和美术,它更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涉及到人文、思想、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书中通过描述徽州的风景名胜、名人故事、祠堂、宗族和商业银号等,阐释了徽州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首先,徽州的建筑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独特,以四合院式建筑为主,凸显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韵味。

书中描绘了其雄伟壮观的外观和精良的构造,让我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它所蕴含的古老智慧和精湛技艺。

同时,徽派建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强调室内外空间的连贯性,这种简约而不失庄重的设计理念让我对徽派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其次,徽州文化对家族观念和传统价值的重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徽州人非常注重祠堂文化,他们崇敬祖先,认为祠堂是家族的象征和精神寄托。

书中描述了徽州人对祠堂的保护和修复,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承传的态度。

徽州人还以家族为单位,在商业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宗族经济,商业银号成为他们传承的重要载体,书中描写了那些充满历史感的银号,令人向往。

此外,徽州文化中的礼俗和道德观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徽州人讲究礼仪,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怀。

他们遵循着道德准则,以诚信、守信、友善和尊重为核心价值观,这使得徽州地区的社会风气和睦、和谐。

书中描述了徽州人的善良和淳朴,这种善良往往表现在细节之处,例如对邻居的关心、对晚辈的悉心教育等。

这让我感到徽州文化所传递的善意和温暖。

徽派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读完《徽州的记忆》,我对徽州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徽州的建筑、家族观念和道德伦理,都展现了徽州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徽州文化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和传承它。

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历史价值

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历史价值

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历史价值徽州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诞生于安徽省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深厚独特。

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将探讨其主要特点和价值。

一、地域特色1.地理环境徽州地区地处黄山山脉下游,是安徽南部的重要地理位置。

这里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壮观,这种山谷之间相对透明的地理特征,就演化成了徽州人喜欢用半透明的白月光和一系列浅色调相结合的建筑。

2.坊巷构成徽州古城的布局是一种独特的坊巷格局。

每个坊巷都是一个由明堂(或文庙)为核心组建的“街坊”,坊巷之间通衢有序,相对独立,起到了组织社会、组织人们生活和传承文化的作用。

每个坊巷不仅有自己的文庙,而且每个坊巷都有自己的明堂。

3.民居建筑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中的一种独立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遗产之一。

其主要特点是小巧玲珑,色泽明亮,造型独特,融汇了民族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二、历史价值1.历史意义徽州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

众所周知,徽州曾是中原和皖南两大文化的交汇处,在唐、宋、元、明、清等时期都曾是文化艺术的繁荣时期。

这里不仅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还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和艺术珍品,如长曲瓶、磨莲花碗、徽派漆器、徽州牌坊等。

2.文化价值徽州文化不仅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而且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从徽州的建筑、书法、绘画、工艺、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方面来看,徽州文化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这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旅游价值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徽州的历史文化古迹众多,如徽州古城、黟县宏村、西递等,这里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景,而且还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这样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都为这里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总之,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价值非常明显,它代表了中国千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徽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研究

徽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研究
富成 为 了长 期 困 扰 微 州地 区政 府 和 人 民 的一 大 难 题 。

俗 项 目 变成 民 俗 旅 游 的 一 部 分 , 不 但 为这 些 民俗
项 目的 展 示 提 供 了 广 阔 的 平 台 , 也 会对 当地 民俗 文 化 的保护 起到积 极地 影 响。
3 . 依 托 档 案 资 源 开 展 一 系列 宣 传 交 流 活 动
俗 项 目
徽 州 地 区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资 源丰 富 , 种 类繁 多 ,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种 类 的 多 样 性 , 使得  ̄ I F - - 物 质
文化遗 产 档 案资 源 的开 发显 得 十 - y ) - 复 杂 , 需 要根
据 不 同种 类 的档 案 资 源 制 定 不 同 的 开 发 方 向和 目标 , 可 是 目前 徽 州 地 区 相 关 部 门 没 有 意 识 到 非
六个 地 区 ) ,人 们 在 长 期 的 生 产 和 生 活 过 程 中 创
其 中《 叠 罗汉 》 、 《 跳钟馗》 、 《 麒麟 舞 》 还 应 邀 参 加
了第 八 届 、 第 九 届 、 第 十届 中 国黄 山 国 际旅 游 节 的演 出 , 均 获 一 等 奖 。 将 这 些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民
1 . 利 用 档 案 材 料 编 辑 出 版 了 大 量 与 徽 州 地 区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相 关 的 著 作
据 不 完 全统 计 , 目前 已经 编 辑 出 版 的 介 绍 或 研 究 徽 州 地 区 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的 书籍 不 下十 几 本 , 翻 阅 这些 书 籍我 1 T J 不难 发 现其 中绝 大 多数著
州 文 化 生 态 保 护 实验 区 集 中展 示 了古 徽 州 最 具 地 域特 色的 文化 遗产 及 生态 环 境 , 徽 州髹 漆 制作 技 艺、 徽 墨制作技艺 、 歙砚 制作技艺 、 徽 州 三 雕 ( 砖 、 木、 石 ) 、 徽 州 竹雕 、 婺源 甲路油 纸 伞 、 龙尾 砚 等 极具 徽 州特 色 的 - = 1 1  ̄ 物质 文化 遗产 项 目 , 深 受观 众 青 睐旧 。 这 些 活 动 的 开 展 对 徽 州 地 区 非 物 质 文

徽州传统文化遗存的开发路径与价值评估_3

徽州传统文化遗存的开发路径与价值评估_3

徽州传统文化遗存的开发路径与价值评估导读:本文徽州传统文化遗存的开发路径与价值评估,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所开发的旅游项目还仅仅是停留在古民居、古建筑的游览而没有其他,内容单一,形式单调。

因此,其人文旅游事业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2.徽州传统技艺的产业化开发目前尚属起步阶段。

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其一,整体起步晚,发展极不充分。

目前已经产业化开发的27项徽州传统技艺中,尽管有13项是属于徽州传统的产业技艺,但在20年前,其发展的规模量还很小,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程度还不足,大的发展是在近20年昀事:另13项新开发为产业的技艺,其产业化、市场化的开发与发展则大都是在21世纪之后的事,起步更晚,目前的发展极不充分。

如…黟县青’与石雕艺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还不见其市场化的存在,之后,才有为数不多的几位传承艺人在黟县的西递、宏村、南屏等地开设了个人作坊,有了作坊式的经营;2002年以后,这项艺术的开发才真正走向产业化的道路,如在合肥市成立了安徽华韵徽雕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在雕刻上的产值达到400多万元人民币。

位于黄山市屯溪区的黄山市百鸟亭古建筑构件设计制造有限公司,2004年初成立,原本还是小作坊式的、以从事小工程建筑业为主,之后才重点转向从事古建筑构件的砖雕、木雕、石雕、彩画的制作、安装、销售;现有员工20人,2009年的产值才150万元人民币,但产品销售到了上海、湖南、浙江、江西及安徽省的合肥、马鞍山等地。

其二,尚未全面开发,抢救工作仍在进行。

目前已开发的产业只占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极少一部分,并且主要集中在民间手工技艺、民间美术等方面,其他那些极富徽州地方特色、具有开发价值的如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戏曲、民间杂技、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基本上都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

并且,无论是目前已经开发的和尚待开发的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都还存在继续抢救的任务,内涵有待于进一步挖深,特色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徽州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徽州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徽州文化习俗调查报告徽州文化习俗调查报告徽州,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全息包容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

以下小编就徽州的文化以及一些习俗整理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徽州民俗-祭祀文化:在远古时期,徽州地区交通不便,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徽州原住土著山越人对各种自然现象和身边所发生的种种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大自然对先民来说,是幻化无常,神秘莫测的,使他们想到周围世界扑朔迷离,认为到处充满鬼神,并且能左右环境,这使先民们逐步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头脑中充满了对鬼怪瘟疫的极端恐惧。

因此,人们要战胜妖魔鬼怪,只好借助神的威力与妖魔疫鬼进行斗争,乞求神灵的庇护和保佑。

基于人们对万物有灵的观念,从而产生了一种驱鬼逐疫、迎神纳吉为目的的原始祭祀活动一一傩。

在人们想象中,傩神能给人们驱鬼逐疫,能给人们赐福消灾,傩神成了人们寻求幸福的信心和精神寄托,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

祁门傩舞《山越人》,就是徽州先民冲开混沌的世界,博击于天地之间,追求光明、生存而举行的祭祀,展现出古代先民的雄浑气度,表达了人们祈求消灾免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平安带福的良好愿望。

在恍惚、沉重的打击乐声中,远古蠕蠕而动的`先民在挣扎、抗争、企盼,整个表演情绪沉重,稍激奋,动作表现得缓慢而拙实。

随着一声巨响,恰如天崩地裂,人群沸腾,欢呼声大作,手握双斧的傩神蜂拥而上,狂呼乱叫,这时,舞蹈动作顿挫有力,整个演出呈现出激昂、高涨的场面。

在傩舞的服饰上,力求简炼彪悍,女演员以兽皮裹身,男演员赤身裸体,上身饰以藤叶、下身以兽皮遮挡.以表现出先民的荒蛮、野性与力量,给人以古拙粗犷、狞厉诡谲,有一种力量的冲击效果。

祁门傩舞面具,古老朴拙,工艺讲究、造型粗犷、线条有力、夸张、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千姿百态、各具神韵,耐人寻味。

傩神的面具是神的象征载体,是沟通人、鬼、神世界之间工具,是人、鬼、神的灵魂。

徽州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徽州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徽州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徽州地区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南部,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的地方。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要代表之一,徽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其中包括徽派建筑、徽派绘画、徽派医药、徽剧等多个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徽州地区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对于传承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加强人才培养。

随着现代工艺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手工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需要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对传统手工技艺热爱和有传承意识的人才,通过学习和实践,让这些手工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

还可以通过设立相关专业课程和奖学金项目,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中来。

加强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挖掘工作。

通过对徽州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挖掘工作,可以收集整理传统手工技艺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建立相关档案和数据库,为后续的传承和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还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手工技艺展览、交流活动等形式,宣传和推广传统手工技艺,提高社会对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视程度,促进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

通过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传统手工技艺的扶持和保护力度。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加大对传统手工技艺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

还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经济和政策支持,鼓励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者进行技艺传授和研究工作,提高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的积极性。

通过加强社会参与和民间组织的建设,促进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可以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提高社会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认可度和认同感,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还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组织和协会,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为便利的平台和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 事 日程常 抓 不懈 。响应 文化 部 的号 召 . 20 从 0 7年
开 始 黄 山市 对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进 行 普 查 、分 类 、 立 项 和 申报 。费 时两 年 , 山 市 第一 次 非 物 质文 化 遗 黄
产 普查 工作 即将 告 一段落 。
目前 , 山市 申报 成 功 国 家 级 “ 物 质 文 化 遗 黄 非

民 间音 乐 l 6项 , 占 1 3 ;民 间 舞 蹈 3 .% 2 0项 , 占 23 ;戏 曲 5项 , 占 03 % ;民 间 杂 技 1 . % .8 0项 , 占 07 % 、 间 手 工技 艺 5 . 7 民 3项 , 40 % ; 占 .6 生产 商 贸 习
俗2 0项 , 1 3 ; 费 习俗 3 占 .% 消 5 0项 , 23 ; 生 占 .% 人
黄 山 市 第 一 次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普 查 工作 是抢 救 行 动 的基 础 , 这项 工 作 的 完成 有利 于尽 快 将 工 作 重点 转 入 到下 一 阶 段保 护 、传 承 的常 规 性 工作 , 并
进 一 步 完 善徽 州 非 物 质文 化 遗产 的保 护 体 系 , 对徽 州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 资 源 进 行 保 护 、 承 、 发 和合 传 开
黄 山 市作 为 徽 州文 化 的 发祥 地 和 保 存 地 , 有 拥 深 厚 的徽 州 文 化 底 蕴 , 世 界 自然 遗 产 、 化 遗 产 与 文 有着 不解 之 缘 。在 非 物 质 文化 遗产 保 护 中 。 山市 黄 不 落 人后 ,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保 护 工 作 作 为 重要 的 将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 的全 局观 。 善徽 州 非 物 质 文化 遗 完 产 的保 护体 系 , 立 整 体 保 护 观 念 , 强 对 徽 州 文 树 加
化 生 态 保 护 试 验 区 的建 设 。在 非 遗 保 护 工 作 的机 构、 费、 经 队伍 建 设 上 做 到心 里 有数 , 有 利 于 下一 将
赵 懿梅
( 山 学院 徽 州 文 化研 究所 , 黄 安徽 黄 山 2 5 4 ) 4 0 1
摘 要 : 黄 山 市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保 护调 查的基 础 上 , 讨 徽 州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的 多重价 值 , 在 探 对徽 州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的保 护具 有一 定 的现 实意 义 。
山市 1 类 10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项 目中 , 间 4大 35项 民
文 学 9 3项 , 7 . %; 间 美 术 2 4 占 22 6 民 3项 , 1 6 ; 占 .% 7
收 稿 日期 :09 1 — 0 20 — 0 3
基 金 项 目 : 育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重 大 研 究 项 目“ 州文 化 的 当代 价 值 ”  ̄ . 08k7 z ) 教 徽 ( 0 sO 6d 2 作 者 简介 : 懿梅 (9 1 , 徽 黄 山人 , 山 学 院徽 州文 化 研 究所 助 理 研 究 员 , 究 方 向 为 徽 州文 化 。 赵 1 8 一)安 黄 研
理利用。 通过 现 阶段 的非 遗 保 护 工作 , 以 建 立起 徽 州 可
产 ”5项 , 于 安 徽 省 首位 , 们 分 别 是 : 砚 制作 1 居 它 歙 技 艺 、 墨 制作 技 艺 、 徽 万安 罗 盘 制作 技 艺 、 剧 、 徽 目 连 戏 、 州三 雕 、 『 民歌 、 云 山道 教 音 乐 、 派 徽 徽J 、 I 、 l 齐 徽
第 1 2卷 第 2期 21 0 0年 4月
黄 山 学 院 学 报
J u a fHu n s a ie st o m lo a g h n Unv ri y
Vo11 NO .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Ap .0 0 r 1 2
徽 州非物质 文化遗产 的调 查与价值
— —
兼评《 徽州记忆》

黄 山市 非物质 文 化遗产 保 护调 查
礼俗 3 7项 , 28% ; 时节 令 5 占 .4 岁 O项 , 38% ; 占 . 3 民 间信 仰 7 2项 , 55 % ; 间知 识 1 项 , 08 %; 占 .2 民 1 占 .4
游 艺 、 统体 育与 竞技 5项 , 03 %。区域 分布 相 传 占 .8 对均衡 , 以古 徽 州 府 所 在 地 歙 县 数 量 最 多 , 最 具 且 代 表 性 。 目前 黄 山 市针 对 非遗 项 目的 具体 情 况 , 采
传 统 民 居 建 筑 营 造 技 术 、 州 髹 漆 制作 技 艺 、 派 徽 徽 盆 景技 艺 、 绿茶 制 作技 艺 ( 山毛峰 、 平猴 魁 ) 祁 黄 太 、 门 红茶 制作 技艺 、 大位 珠算 法 、 1q傩舞 。有 省级 程  ̄f 3 非遗 4 O项 , 市级 9 项 , l 县级 14项 。有 国家级 非物 8 质 文 化遗 产 传 承人 1 人 , 级 传 承 人 3 1 省 4人 。在 黄
关键词 : 州非物 质文化 遗 产 ; 值 ;徽 州记 忆》 徽 价 《
中图分 类 号 : 2 G1 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2 4 7 2 1 )2 0 0 — 4 1 7 — 4 X(0 0 0 — 0 1 0
20 0 9年 , 着黄 山 市第 一次 非物 质 文 化遗 产 普 随 查 工 作即 将 划 上 一个 旬点 , 州入 开 始 全面 了 解 自 徽 己的 另一半— — 徽 州 的非物 质文 化遗 产 。
取 了 抢救 性 、 持 性 、 扶 生产 性 、 合性 等 不 同形 式 的 整 保 护方 式 。但在 宣传 、 费 、 经 开发 上还 有待 进一 步 的
努 力 。 o 8年徽 州 文化 生态保 护 试验 区 的成 立对徽 20 州 非 物 质文 化 遗产 的保 护 和传 承 工 作提 出 了更新 、 更 高 的要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