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徐霞客游记》文言文

最新《徐霞客游记》文言文
最新《徐霞客游记》文言文

《徐霞客游记》文言文

作者:徐弘祖

丁丑(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九月二十二日余往崇善寺别静闻,遂下〔太平〕舟。余守行李,复令顾仆往候。是晚泊于建武驿前天妃宫下。

二十三日舟不早发。余念静闻在崇善畏窗前风裂,云白屡许重整,而犹不即备。余乘舟未发,乃往梁寓携钱少许付静闻,令其觅人代整。时寺僧宝檀已归,能不避垢秽,而客僧慧禅、满宗又为整簟diàn作障蔽之用的竹席蔽风,迥异云白。

静闻复欲索余所买布履、衡茶,意甚恳。余语静闻:“汝可起行,余当还候。此何必索之今日乎!”慧禅亦开谕再三,而彼意不释。时舟已将行,且闻宝檀在天宁僧舍,余欲并取梁钱悉畀之,遂别之出。同梁主人觅得宝檀,宝檀慨然以扶危自任。余下舟,遂西南行。四里,转西北,又四里,泊于窑头。

时日色尚高,余展转念静闻索鞋、茶不已,盖其意犹望更生,便复向鸡足,不欲待予来也。若与其来而不遇,既非余心;若预期其必死,而来携其骨,又非静闻心。不若以二物付之,遂与永别,不作转念,可并酬峨眉之愿也。乃复登涯东行,出窑头村,二里,有小溪自西北来,至此东注,遂渡其北,复随之东。

又二里,其水南去入江。

又东行一里,渡白衣庵西大桥,入崇善寺,已日薄崦嵫。入别静闻,与之永诀。亟出,仍西越白衣庵桥,共五里过窑头,入

舟已暮,不辨色矣。

二十四鸡三鸣即放舟。西南十五里,过石埠墟,有石嘴突江右,有小溪注江左,江至是渐与山遇,遂折而南行。

八里过岔九,岸下有石横砥水际,其色并质与土无辨,盖土底石骨为江流洗濯而出者。

于是复西向行五里,向西北十里,更向北又十里,转而西又五里,为右江口。右江自北,左江自西,至此交会。

左江自交趾广源洲东来,经龙州,又东六十里,合明江南来之水,又东径崇善县,合通利江及逻、陇、教北来之水,绕太平府城东、南、西三面,是名丽江,又东流至此。右江自云南富州东来,经上林峒,又东合利州南下之水,又东经田州南、奉议州北,又东南历上林、果化、隆安诸州县至此。又按《一统志》:“右江出峨利州。”查“峨利”,皆无其地,惟贵州黎峨里在平越府,有峨峲山,乃牂牁所经,下为大融、柳州之右江者,与此无涉。至利州有阪丽水,其流虽下田州,然无“峨峲”之名,不识《统志》所指,的于何地。又按《路志》曰“丽江为左,盘江为右。”此指南盘之发临安者。若北盘之经普安州,下都泥,亦出于来宾,合柳州之右江,与此无涉。此古左、右二江之分也。二水合至横州,又名郁江。而庆远之龙江,自贵州都匀、独山来;融县之潭江,自平越、黎平来;迁江之都泥,自普安七星关来。

三水经武宣,是名黔江。

二江俱会于浔。

于是又以郁江为左,黔江为右者。而今已左、右二江道因之、彼此互称,不免因而纰缪pīmiù矣。又按,《一统志》于云南曲靖府盘江下注云:“盘江有二源,在沾益州,北流曰北盘江,南流曰南盘江,各分流千余里,至平伐横山寨合焉。”今考平伐属贵州龙里、新添二卫,横山寨在南宁。

闻横山寨与平伐相去已千余里,二水何由得合?况龙里、新添之水,由都勾而下龙江,非北盘所经。横山寨别无合水,合者,此左、右二江耳。左江之源出于交趾,与盘江何涉,而谓两盘之合在此耶?余昔有辨,详著于《复刘愚公书》中。其稿在衡阳遇盗失去。俟身经其上流,再与愚公质之。余问右江之流,溯田州而上,舟至白隘而止。白隘本其邻境,为田州夺而有之。又考利州有白丽山,乃阪丽水所出,又有“阪”作“泓濛”,二水皆南下田州者。白隘岂即白丽山之隘,而右江之出于峨利者,岂即此水?其富州之流,又西来合之者耶?

自岔九来,两岸土山逶迤,俱不甚高。

由右江口北望,其内俱高涯平陇,无崇山之间;而左江南岸,则众峰之内,突兀一圆阜,颇与众山异矣。又西一里,江亦转北,又南一里,是为大果湾。前临左江,后崎右江,乃两江中央脊尽处也。其北有小峰三,石圆亘如骈覆钟,山至是始露石形。其东有村曰宋村,聚落颇盛,而无市肆。余夙考有合江镇,以为江夹中大市,至是觅之,乌有也。

征之土人,亦无知其名者。是日行五十里,泊于湾下。

二十五日鸡再鸣,发舟西向行。

曲折转西南十五里,复见有突涯之石,已而舟转南向,遂转而东。

二里,上长滩,有突崖飞石,娉立江北岸。崖前沙亘中流,江分左右环之,舟俱可溯流上。又三里,为杨美,亦名大湾,盖江流之曲,南自杨美,北至宋村,为两大转云。自杨美西向行十五里,为鱼英滩。

滩东南有山如玦júe玉环,中起一圆阜,西向迎江,有沙中流对之。其地甚奇。询之舟人,云:“昔有营葬于上者,俗名太子地。乡人恶而凿其两旁,其脉遂伤。”今山巅松石犹存,凿痕如新也。上滩又五里而暮,泊于金竹洲之上流野岸也。

二十六日鸡初鸣,发舟。十里,西南过萧村,天色犹熹微也无色微明。至是已入新宁境,至是石山复出,〔若屏列,若角挺,〕两岸濒江之石,亦时时竞异。又五里,折而东,江南岸穹石成洞,外裂多门,如狮象骈立,而空其跨下;江北岸断崖成峡,上架飞梁,如虹霓高映,而缀其两端。又五里,转而西南,与石山时向时背。

两崖突石愈奇,其上嵲niè高峻如翅云斜劈,下覆如肺叶倒垂,幻态时时变换;但洞不甚深,崖不甚扩,未成楼阁耳。

又北转五里,为新庄,转西南三里,为旧庄。又西二里,转而南五里,转而北三里,复转西南,更有石山当前矣。

又三里,西透两山之腋,挟江北石峰北转,而循其西麓。于

是东岸则峰排崖拓,穹洞连门;西岸则波激岸回,矶空窍应。其东岸之山,南连两峰,北峰洞列三门,门虽外分,皆崆峒内扩;北骈两崖,南崖壁悬两叠,叠俱有洞,复高下中通。

此即狮岩。

北行三里,直抵骈崖下,乃转南行。顺风挂帆二里,又西行一里,逼一尖峰下,仍转向南。西岸复有骈崖平剖,巍临江潭,即笔架山也。

而东岸石根愈耸愈透。共三里,过象石下,即新宁之西门也。风帆方驶,舟人先有乡人泊此,遂泊而互酌。余乃入城,登州廨,读《州记》于仪间官府大门的莅事堂,询狮岩诸胜于土著。还登象石,日已薄暮。

遂不成行,依象石而泊。

新宁之地,昔为沙水、吴从等三峒,国初为土县,后以思明土府有功,分吴从等村畀之,遂渐次蚕食。后忠州从而效尤,与思明互相争夺,其地遂朝秦暮楚,人民涂炭无已,当道始收其地,以武弁守之。土酋黄贤相又构乱倡逆,隆庆末,罪人既得,乃尽收思明、忠州未吐地,并三峒为四,创立州治。其东南五里即宣化、如何乡名。一、二、四三围,并割以附之;即萧村以上是也。其西北为思同、陀陵界;西南为江、忠二州界。江水自西南那勒来,绕城西北,转而东南去。万历己丑,州守江右张思中有记在州门,乃建州之初任者。

州北四里,隔江为狮岩山,州西二里,隔江为笔架山,州南

一里为犀牛岩,更南三里为穿山大岩,皆石峰耸拔,石洞崆峒,奇境也。州西远峰排列更奇,象石、狮石俱在含晖门江岸。江流自南衡涌而来,狮石首扼其锐,迎流剜骨,遂成狰狞之状。下流荡为象石,巍准高耸的鼻子下倩,空颊内含,截水一湾,可泊可憩,而西门之埠因之。狮石之上曰冲口,下流有石梁高架两崖间,下辟成门。余先闻之邑父老云:“近冲口有仙源洞府。”记忆不真,无可问者,不识即此否?

自南宁来至石埠墟,岸始有山,江始有石;过右江口,岸山始露石;至杨美,江石始露奇;过萧村人新宁境,江左始有纯石之山;过新庄抵新宁北郭,江右始有对峙之岫xiù有岩洞之山。

于是舟行石峰中,或曲而左,或曲而右,旋背一崖,复潆一嶂,既环乎此,转鹜乎彼,虽不成连云之峡,而如梭之度纬,如蝶之穿丛,应接不暇,无过乎此。

〔且江抵新宁,不特石山最胜,而石岸尤奇。盖江流击山,山削成壁,流回沙转,云根指岩石迸出,或错立波心,或飞嵌水面,皆洞壑层开,肤痕穀绉,江既善折,岸石与山辅之恐后,益使江山两擅其奇。余谓阳朔山峭濒江,无此岸之石,建溪水激多石,无此石之奇。虽连峰夹嶂,远不类三峡;凑泊一处,促不及武彝;而疏密宛转,在伯仲间。至其一派玲珑通漏,别出一番鲜巧,足夺二山之席矣。〕

翻译

丁丑年(崇祯十年,1637)九月二十二日我前往崇善寺与静

闻告别,便下了去太平府的船。我守着行李,再命令顾仆去侍候。这天晚上停泊在建武骚前的天妃宫下。

二十三日船早上不开。我挂念静闻住在崇善寺畏惧窗前裂洞漏进的风,云白屡次答应重新修整,可仍然不马上办。我乘的船不开,便前去梁家寓所带了少量钱交给静闻,让他找人代为修整。此时寺中的和尚宝檀已归来,能够不避污秽之物,而客居的僧人慧禅、满宗又代为修整竹席遮风,与云白完全不同。静闻又想要我买的布鞋、衡阳的茶叶,意思十分恳切。我对静闻说:“你能起床行走时,我将回来间候你。这些东西何必在今天要得到手呢!’’慧禅也再三开导,但他的心愿不消。此时船已将出发,而且听说宝檀在天宁寺的僧房中,我打算一并把梁家寓所中的钱取来全数交给他,便告别静闻出来。同姓梁的房主人找到宝檀,宝檀慷慨地把扶助病危之人看作自己的责任。我下了船,于是向西南行。四里,转向西北,又行四里,停泊在窑头。

此时天色还早,我辗转想着静闻索要鞋子、茶叶的事,想个不停,大概他的意思仍指望再活下去,便可重新走向鸡足山,不想等我回来了。如果回来时与他不相遇,完全不是我的心愿;如果预期他必死,而回来带他的骨灰,又不是静闻的心愿。不如把两样东西送给他,便与他永别,不考虑转回来,可一并实现我去峨眉山的愿望。于是重新登上岸往东行,到了窑头村,二里,有条小溪自西北流来,到此地后向东流注,于是渡到溪北,再顺着溪流往东走。又行二里,那溪水向南流去汇入江中。又东行一里,

走过白衣庵西边的大桥,进入崇善寺,已是日薄西山了。进寺辞别静闻,与他永别。急忙出寺,仍向西越过白衣庵桥,共五里走过窑头,进到船上已经天黑,辨不清颜色了。

二十四日鸡鸣三遍立即开船。往西南行十五里,经过石埠墟,有石头山嘴突出在江右,有小溪从江左注入,江流到这里渐渐与山相遇,于是折向南行。八里路过岔九,岸下有岩石平平地横在水边,石头的颜色与质地和土地一样无法分辨,大概是泥土底下的石头被江流冲刷露出来的。于是再向西行五里,向西北行十里,再向北又行十里,转向西又行五里,是右江江口。右江从北面,左江从西边,到此地交会。〔左江自交趾的广源州向东流来,流经龙州,又向东流六十里,会合明江南来的水流,又往东流经崇善县,汇合通利江及逻水、陇水、教水北来的水流,绕过太平府城东、南、西三面,这一段叫丽江,又向东流到此地。右江自云南的富州向东流来,流经上林桐,又往东会合利州南下的水流,又向东经过田州南部、奉议州北部,又向东南经过上林县、果化州、隆安县各州县到此地。又根据《一统志》:“右江源出于峨利州。”查考“峨利”,全然没有这个地方,只有贵州有个黎峨里在平越府,有峨刹山,是样柯江流经的地方,往下流是下到大融县、柳州府的右江的江流,与此无关。至于利州有条阪丽水,它的水流虽下流到田州,但无“峨刹”之名,不知《一统志》指的,究竟在什么地方。又据《路志》说:“丽江是左江,盘江是右江。”这是指南盘江发源于临安府的水流。至于北盘江经过普

安州,下流是都泥江,也是流到来宾县,会合柳州府的右江,与此无关。这是古代左、右二江的划分法。两条江水合流后到横州,又叫郁江。而庆远府的龙江,自贵州的都匀府、独山州流来;融县的潭江,自平越卫、黎平府流来;迁江县的都泥江,自普安州的七星关流来。三条江流经武宣县,这一段名叫黔江。两条江都在得州府会合。从这里起又把郁江作为左江,黔江看作右江了。可今天已被左江道、右江道沿用了此名,彼此互称,不免因此而产生错误了。又考,《一统志》在云南曲靖府盘江条下注释说:“盘江有两个源头,在沾益州,往北流的叫北盘江,往南流的叫南盘江,各自分流有千余里,到平伐的横山寨合流。”今天来考察,平伐隶属贵州的龙里、新添二卫,横山寨在南宁府。听说横山寨与平伐相距已有千多里,两条江水哪能合流?何况龙里、新添的水流,经由都匀府而下流到龙江,不是北盘江经过的地方。横山寨没有别的前来会合的水流,会合的,是此地的左、右二江而已。左江源出于交趾,与盘江何干,却认为两条盘江的会合处在这里呢?我过去有过辨析,详细写在《复刘愚公书》中。信稿在衡阳遇盗时失去了。等到亲身经历了它的上游后,再与刘愚公对证这一点。我从前沿右江的江流,上溯到田州,船到白隘便停下了。白隘本来是田州的近邻,被田州夺过来占有了。又考察,利州有座白丽山,是阪丽水源出之地,又有“阪”作为“乱潦”的,两条水流都往南下流到田州。白隘莫非就是白丽山的隘口,而说右江源出于峨利的说法,难道就是指这条水流?那富州的水

流,又从西面流来汇合进它里边的吗?〕自忿九以来,两岸土山透透逸巡,都不怎么高。由右江江口向北望,江谷内都是高高的江岸平缓的土陇,没有高山在其间;可左江南岸,却在群峰之中,突立着一座圆形的土山,颇与群山不同。又西行一里,江流也转向北,又向南一里,这是大果湾。前临左江,后靠右江,是两江中间相夹地带山脊到头之处。它北面有三座小峰,石峰浑圆横亘如并排下覆的铜钟,山到这里开始露出石山的形状来。它东边有个村庄叫宋村,村落很兴盛,但没有集市店铺。我从前考证有个合江镇,以为是两江相夹之中的大集市,到这里找它,没有。向当地人打听,也无人知道这个名字。这一天行船五十里,停泊在河湾下。二十五日鸡叫两遍,开船向西行。曲曲折折转向西南行十五里,又见有突出岸边的岩石,不久船转向南行,随即转向东。二里,上一个很长的河滩,有突起飞空的石崖,姿态婷婷地立在江北岸。石崖前沙滩横亘在中流,江水分流左右环绕着河滩,船都可以溯流而上。又行三里,是杨美,也叫大湾,大体上江流的弯曲,南边始自杨美,北边到达宋村,形成两个大回转。自杨美向西行十五里,是鱼英滩。河滩东南有座山如像玉块,中央突起一个圆圆的山阜,向西迎着江流,有沙洲在中流对着它。这地方十分奇异。向船夫打听,回答说:“从前有人葬在山上,俗名叫太子地。乡里人痛恨便挖断了它的两旁,它的地脉便受了损伤。”今天山顶青松石基仍保存着,挖凿的痕迹如新的一样。上河滩又行五里天黑下来,停泊在金竹洲上游野外的岸下。

二十六日鸡叫头遍,开船,十里,往西南过了萧村,天色仍只微微发白。到这时已进入新宁州境内,在这里石山重又出现,好像屏风排列,好似兽角挺立,两岸濒江的岩石,也时时争奇斗异。又行五里,折向东,江南岸岩石隆成山洞,外边裂有多处洞口,如狮象并立,而岩石横跨之下空着;江北岸山崖断成峡,上架飞桥,如彩虹在高空映照,而两端连缀着。又行五里,转向西南,与石山时而相对时而相背。两岸山崖上高突的岩石越来越奇特,那向上高耸的似入云的翅膀斜着劈开,下覆的如肺叶倒垂,奇幻的姿态时时变换;只是洞不十分深,山崖不怎么广阔,未形成楼阁而已。又转向北行五里,是新庄,转向西南行三里,是旧庄。又向西二里,转向南五里,转向北三里,再转向西南,又有石山挡在前方。又行三里,往西穿过两座山的侧边,紧靠江北岸的石峰往北转,而后沿着它的西麓行。在这里东岸有峰峦成排山崖横展,弯隆的洞口相连;西岸却江岸回绕波浪激荡,石矶悬空洞穴呼应。那东岸的山,南边连着两座山峰,北峰排列着三个洞口,外边虽洞口分列,里面全是扩展进去的空洞;北面并列着两座山崖,靠南的崖壁悬成两层,每层都有洞,上下的洞中间又是相通的。〔这就是狮岩。〕向北行三里,直达并列的山崖下,于是转向南行。顺风挂帆行二里,又往西行一里,逼近一座尖峰下,仍转向南。西岸又有并列的山崖平直地剖开,巍然下临江边,〔就是笔架山了。〕而东岸岩石耸得更高,透亮的洞穴更多。共行三里,路过象石下方,就是新宁州的西门了。刚顺风挂帆迅驶,船

夫有个同乡先停泊在此,便停下船来相对饮酒。我于是进城,登上州衙,在仪门内的在事堂读《州记》,向土著人询间狮岩诸处名胜。返回来登上象石,天色已是傍晚,终于不能成行,靠着象石停泊。新宁州的辖地,从前是沙水、吴从等三桐,国朝初年改为土县,后来因为思明土知府有功,划分吴从等村给他,便开始逐渐蚕食。后来忠州跟着仿效他,与思明互相争夺,这一地区便朝秦暮楚,人民涂炭没有止境,当权者这才收回这一地区,派武官镇守它。土人酋长黄贤相又制造叛乱首倡叛逆,隆庆(1567一1572)末年,罪人抓获之后,这才把思明府、忠州未吐出来的地方全部收回,把三炯合并为四个娟,创建了州城。它东南五里就是宣化县如何〔乡的名字。〕的一、二、四三个围,一同割过来附属于它;〔就是萧村以上地区了。〕它西北是思同州、陀陵县的交界;西南是江州、忠州二州的交界。江水自西南的那勒流来,绕过州城的西北方,转向东南流去。万历己丑年(万历十七年,1589),州官江右张思中留有碑记在州城城门,是建州时的第一任州官。

州城北面四里,隔江处是狮岩山,州城西边二里,隔江处是笔架山,州城南一里是犀牛岩,再往南三里是穿山大岩,都是耸立挺拔的石峰,石洞空阔,是奇异之境。州城西面远处的山峰排列得更加奇异,象石、狮石都在含晖门前的江岸上。江流自南边冲涌而来,狮石首先扼住江流的锐气,迎着急流刺成骨状的岩石,就形成面貌狰狞的形状。江水下流激荡为象石,高耸的鼻子下嵌

江中,面颊是空的内有水,截下一湾江水,可以停船可以歇息,而西门的码头就依傍着它。狮石的上游叫做冲口,下游有石桥高架在两岸山崖之间,下边开辟成门。我先前听县里的父老说:“靠近冲口处有个仙源洞府。”记得不真切,无人可问,不知就是这里不是?

自南宁来到石埠墟,岸上这才有山,江中才有岩石;过了右江口,岸上的山开始露出岩石;到了杨美,沿江的石山开始露出奇异的姿态;过了萧村进入新宁境内,江左开始有纯石的山;过了新庄来到新宁城的北郭,江右才开始有对峙的山峰。从这里起船航行在石峰之间,时而弯向左,时而弯向右,旋即背靠一座山崖,又再绕过一座峰,既环绕于此,又鸭子般转过彼处,虽未形成浮云样相连的峡谷,可如梭子般地穿过纬线,似彩蝶般地穿梭于花丛之中,应接不暇,没有超得过此地的了。而且江行到达新宁,不仅石山最优美,并且石头江岸尤为奇特。大概是江流冲击山石,山被冲削成峭壁,江流回漩沙洲回转,岩石迸出,或嵌立波心,或飞嵌于水面,全是层层裂开的洞穴壑谷,岩石表面的石痕如薄纱的约纹;江流既已多曲折,岸上的岩石与山峰更是重叠曲折惟恐落后,使江流和山峰两者都拥有了各自的奇特之处、我认为阳朔的山势陡峭濒临江流,却没有此地岸上的岩石;建溪的水流湍急岩石很多,却没有此地岩石的奇景。虽然峰峦连接相夹,远不像三峡;聚集在一处,紧凑赶不上武彝山;可是疏密有致蜿蜿蜒蜒之处,不相上下。至于它一派玲珑剔透的风光,更显出一

番新奇精巧的情趣,足以夺取那两座山的地位了。

徐霞客游记读书笔记500

徐霞客游记读书笔记500 伟大的时代出伟大的人,就是因为徐霞客坚忍不拔,敢于奋斗,知难而上的意志力在他的有生之年内完成了一本著作——《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读书笔记500 徐霞客是一位明代著名旅行家,他曾弃绝科举,放弃仕途,在他5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游遍全国名山大川,从事旅游和地理考察。他东边渡海到珞珈山,西到腾冲西境,北游盘山,南道罗浮山,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的大好河山。在我国古代的旅行家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奉命出使或执行任务,但徐霞客一介布衣,不为执行公务,不为求法取经,他就是出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旅游和地理考察上,是古代难得的专业旅行家。 但是一路上他很难享用各级官府提供的奖助,从事旅游事业的条件异常艰苦。他将家中的田产,事业甚至生命都献给了他酷爱的旅游事业。 在湘江遇盗,钱财被洗劫一空,连御寒的衣服也没有,同乡资助他回家的路费,劝他不要再旅行了,而他却坚定的回答不欲变余去志,用家中的田地做抵押,借得一笔路费,继续旅行。 读完这本书,使我感受到他为了毕生的旅游事业而坚持

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还有徐霞客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在地理学为人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还有,他不相信权威,只有自己的实践才是真实的精神都很值得我们这些后生来学习,俗话说后来者居上,我们这些80、90后的青少年一定会再创辉煌,努力攀登! 徐霞客游记读书笔记500 我读完《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后,我感觉它是一部用“脚”写成的千古奇书!为什么呢?因为这部书是作者用脚“走”遍中国近二十个省的途中写的,所用的时间有三十多年,直到作者生命的结束。 作者徐霞客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祖上曾建了一座“万卷楼”来收藏书,这给了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可是徐霞客认为一个人要想写出好文章,达到妙笔生花、下笔如有神助的地步,除了破万卷书以外,还必须行万里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就这样,他的一生就在不停息地行走中开始了。在旅行中,他曾遇到过三十多次盗贼,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半途而废。他曾经在大雪封山的日子登上了天下第一山——黄山的峰顶,就连山上的和尚们也感到万分惊讶!他也曾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万里长江的源头是金沙江,而不是岷江…… 徐霞客的一生都是在不停地跋涉中度过的,他的一生给我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惜的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丢失了,现存的这部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也没能影响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习题精选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习题精选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习题精选 一、解释下列词语 (1)家道: (2)涉猎: (3)年事渐高: (4)散佚: 二、选择题 (1)标点有误的一句是()。 A.以上还都是崇侦八年以前——也就是他50岁以前的事。 B.霞客的一生,足迹遍于现在的华东,华北,东南沿海,西至云贵。 c.他家是封建社会里的所谓“世家”。 D.他不禁感慨地说:“当初有老母在堂,我不能不有所分心,现在是我可以许身于大好河山的时候了。” (2)对下列句子主语、谓语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 B.他||常常在令人厌烦的经书的覆盖下偷偷阅读这类书。 c.霞客自从母亲去世之后,||几乎年年出游。 D.从崇祯九年起,霞客||按着预定的计划作万里远游。 三、读句子,回答问题 (1)“据说有一次有两个做官的人来访问他,他却躲到竹林里去,避而不见,随后竟自乘小舟游太湖去了。” ①两处的“他”指_____。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品质? (2)仿照“毕竟是因为有老母在堂,所以霞客早年的出游,都是比较短期的,每次出游的时间也有些间隔”这样的格式,写一个句子。 四、填空题 徐霞客抛弃了他那个时代读书人的传统人生道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毕生的精力()旅行,发现并描写()的壮丽,解释()的奥秘,为中国()的发展开拓出一个新的方向。 五、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阅读下面这个文段。 19岁那年,父亲因病逝世。三年之后,服丧期满,他就想出外游历,以实现自己幼年以来的愿望。但是又惦念家有老母,心中很是踌躇。霞客的母亲是个很寻常的妇人,她了解到自己儿子的心意,就勉励他说:“身为男子,应该志在四方,至于说‘游必有方’的古训,也不过是说要计算好路途的远近,时间的短长,能够如期往返,也就是了。怎么能够为了母亲的缘故羁留家园,好像是圈在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一个样子呢?”于是,她亲手为儿子整理行装,促儿子成行。霞客得到母亲这番鼓励,也就开始踏上了一生的征途。 (1)给文段中加重的字注音。 惦踌躇篱笆 (2)“她了解到自己儿子的心意”这里的“心意”指的是什么? (3)文中画线处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为什么说“霞客的母亲是个很不寻常的妇人”?从哪两方面可以体现出来? (二)阅读下面这个文段。 霞客出游,主要是依靠自己徒步跋涉,而他所到之处又多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危崖,_____绝壁,_____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范文 作者简介(徐霞客简介)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和探险家。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赣入湘,从攸县进入今衡东县境,历时55天,先后游历了今衡阳市所辖的衡东、衡山、南岳、衡阳、衡南、常宁、祁东、耒阳各县(市)区,三进衡州府,饱览了衡州境内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观,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记。他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一笔珍贵的史料。”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范文 《徐霞客游记》得以成书和流传至今,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它经过了一系列曲折坎坷的道路,许多人为了这部书的流传和出版,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徐霞客去世后不久,其生前友好钱谦益(牧斋)写信给徐霞客的族兄仲昭说:“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仁兄当急为编次,谋得好事者授梓,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间亦不可无此书也。”后来钱氏又写信给刻书家毛子晋,希望他将游记“仅存数本”刻印出版,广为流通。?由此可见,徐霞客的旅游日记,一开始就受到他同时代人的重视和珍惜。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徐霞客游记》大约有下面几个主要版本,曾流传于世。最早的第一个本子是“季本”(即季梦良本)。明朝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徐霞客的姻亲季梦良(会明)受霞客生前的委托,和友人王忠纫,对游记手稿共同进行整理,为之分其卷次,订其前后,装订成册。然而不幸的是,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徐霞客的家乡江阴被屠,霞客长子屺遇难,游记原稿全部被焚于火,季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一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一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十一日是日立春,天色开霁。亟饭,托静闻随行李从舟顺流至衡州,期十七日会于衡之草桥塔下,命顾仆以轻装从陆探茶陵、攸县之山。及出门,雨霏霏下。渡溪南涯,随流西行。已而溪折西北,逾一冈,共三里,复与溪遇,是为高陇。于是仍逾溪北,再越两冈,共五里,至盘龙庵。有小溪北自龙头山来,越溪西去,是为巫江,乃茶陵大道;随山顺流转南去,是为小江口,乃云嵝山道。二道分于盘龙庵前。〔小江口即蟠龙、巫江二溪北自龙头至此,南入黄雩大溪者。〕云嵝山者,在茶陵东五十里沙江之上,其山深峭。神庙初,孤舟大师开山建刹,遂成丛林。今孤舟物故,两年前虎从寺侧攫jué抓取一僧去,于是僧徒星散,豺虎昼行,山田尽芜,佛宇空寂,人无入者。每从人问津,俱戒通“诫”莫入。〔且雨雾沉霾,莫为引导。〕余不为阻,从盘龙小路,〔南沿小溪二里,复与大溪遇。〕南渡小溪入山,雨沉沉益甚。从山夹小路西南二里,有大溪自北来,直逼山下,〔盘曲山峡,两旁石崖,水啮成矶。〕沿之二里,是为沙江,即云端溪入大溪处。途遇一人持伞将远〔出〕,见余问道,辄曰:“此路非多人不可入,余当返家为君前驱。”余感其意,因随至其家。其人为余觅三人,各持械赍jī携带火,冒雨入山。初随溪口东入〔一里〕,望〔一小溪自〕西峡〔透隙出〕,石崖层亘,外束如门。导者曰:“此虎窟山。从来烧采之夫俱不敢入。”时雨势渐盛,遂溯大

溪入,宛转二里,〔溪底石峙如平台,中剖一道,水由石间下,甚为丽观。〕于是上山,转山嘴而下,得平畴一壑,名为和尚园。〔四面重峰环合。平畴尽,〕约一里,复逾一小山,循前溪上流宛转峡中,又一里而云嵝寺在焉。山深雾黑,寂无一人,殿上金仙云冷,厨中丹灶烟空。徘徊久之,雨愈催行,遂同导者出。出溪口,导者望见一舟,亟呼而附焉。顺流飞桨,舟行甚疾即急。余衣履沾湿、气寒砭肌,惟炙衣之不暇,无暇问两旁崖石也。山谿纡曲,下午登舟,约四十里而暮,舟人夜行三十里,泊于东江口。 十二日晓寒甚。舟人由江口挽舟入酃líng水,遂循茶陵城过东城,泊于南关。入关,抵州前,将出大西门,寻紫云、云阳之胜。闻灵岩在南关外十五里,乃饮于市,复出南门,渡酃水。时微雨飘扬,朔风寒甚。东南行,陂陀高下五里,得平畴,是曰欧江。有溪自东南来,遂溯之行,雾中望见其东山石突兀,心觉其异。又五里,抵山嘴溪上,是曰沙陂,以溪中有陂也。〔溪源在东四十里百丈潭。〕陂之上,其山最高者,曰会仙寨,其内穹崖裂洞,曰学堂岩。再东,山峡盘亘,中曰石梁岩,即在沙陂之上,余不知也。又东一里,乃北入峡中。一里,得碧泉岩、对狮岩,俱南向。又东逾岭而下,转而北,则灵岩在焉。以东向,曾守名才汉又名为月到岩云。 自会仙岩而东,其山皆不甚高,俱石崖盘亘,堆环成壑,或三面回环如玦者,或两对叠如门者,或高峙成岩,或中空如洞者,每每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 (2)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 (3)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___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 译文: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2分) 译文: 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5分)

初中九年级语文: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教学设计示例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教学设计示 例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Xu Xiake and "Xu Xiake Travel Notes" Teaching Design Example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教学设计示例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训练点 1.学习文学性传记以历史事实为根据,采用形象化手法的文章特点。 2.体会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概括能力和欣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热爱自然、不畏艰险、求知探险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学法引导 1.从朗读人手充分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极富感情色彩、并且使用了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2.抓住课文写徐霞客父母的内容,特别是语言描写部分,分析这样选材的意图和好处。

3.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句,把握文章的中心及徐霞客的为人。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难点: 1.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办法。 2.文学性传记既生动形象又不脱离事实的特点。 解决办法:现在的中学生,许多生活在城市之中,受到父母亲人的呵护,很少经历自然的挫折,即便是出外旅游,也是乘船坐车,缆车索道,不会对徐霞客的生平经历、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和热爱自然、不懈追求的豪情有什么深刻的体会。所以,解决本课的关键点,应该是引发共鸣,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书中所刻画的徐霞客是那么的伟岸、高大,《徐霞客游记》是多么的珍贵。 针对传记文体的特点,本文与前两文有明显的不同,可用比较法,把本文与前两文进行比较阅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教具 投影仪。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导读:本文徐霞客游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近日,我读了一篇名着,名字叫《徐霞客游记》。读后深有感触。徐霞客名弘祖,字振声,霞客是他的号,明万历十四年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他决心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考察事业。他喜欢读地理、历史和游历探险方面的书,向往着“问奇于名山大川”的生活。徐霞客埋头专心攻读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学着作,但是,他并不是把前人的着述当作一成不变的经典盲目地相信,而是在吸取前人知识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为了搞清祖国河山的真实面貌,徐霞客决定亲身进行实地考察。 从22岁起,徐霞客开始了游历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间,他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律、上海等19个省、市、自治区。在三四百年前,徐霞客游历了如此广阔的地区,靠的完全是自己的两条腿。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了,便何况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险滩呵。不难想象,他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随时有丧生的危险。徐霞客的考察探险活动,持续进行到公元1640年他55岁的时候。当时,他正在云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

阴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可以说,徐霞客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 他注意到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在不同的地形、气温、风速条件下,植物生态和种属的不同情况,认识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纬度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在徐霞客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石灰岩地貌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有众多的岩洞。徐霞客亲身探查过的岩洞达100多个。 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么劳累,都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记录下来,坚持写游历日记。他先后写了2000多万字的游记,这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 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有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也许是在人生路上,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生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学会走路,现在我们去某一个地方都有车骑,又方便又快,而徐霞客当时去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用的是什么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用的是一双脚!让我们去学习徐霞客的意志力去学习他的精神,让我们向目标奋斗吧! 篇二: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历代舆地沿革也是古代高士们的主要话题之一。但徐霞客却发现:“昔人志星官舆地,多以承袭附会。”,“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300字五篇范文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300字五篇范文《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徐霞客游记》读后感300字五篇范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300字五篇范文(一) 徐霞客是一位明代著名旅行家,他曾弃绝科举,放弃仕途,在他5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游遍全国名山大川,从事旅游和地理考察。他东边渡海到珞珈山,西到腾冲西境,北游盘山,南道罗浮山,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的大好河山。在我国古代的旅行家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奉命出使或执行任务,但徐霞客一介布衣,不为执行公务,不为求法取经,他就是出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旅游和地理考察上,是古代难得的专业旅行家。 但是一路上他很难享用各级官府提供的奖助,从事旅游事业的条件异常艰苦。他将家中的田产,事业甚至生命都献给了他酷爱的旅游事业。 在湘江遇盗,钱财被洗劫一空,连御寒的衣服也没有,同乡资助他回家的路费,劝他不要再旅行了,而他却坚定的回答不欲变余去志,用家中的田地做抵押,借得一笔路费,继续旅行。 读完这本书,使我感受到他为了毕生的旅游事业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还有徐霞客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在地理学为人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还有,他不相信权威,只有自己的实践才是真实的精神都很值得我们这些后生来学习,俗话说后来者居上,

我们这些80、90后的青少年一定会再创辉煌,努力攀登!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300字五篇范文(二) 徐霞客用30年的时间,写成了地理学巨著《徐霞客游记》,暑假里我一边读着这本书,一边为他的伟大人格,他的坚强意志,所敬仰。 当时年少的徐霞客发现有许多前人写的地理书,缺乏实地考察,资料不全面,也很不可靠。敏锐的徐霞客主动肩负起一种历史使命,用他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他的志向,也实现了他时代对他的要求,用一生来阅读大地。 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壮丽山河的真实面貌,在漫长的旅游生涯中,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 在山中攀登,在岩洞中探索,在溪水中跋涉。祖国广阔的土地上,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河北、山东、湖南;泰山,黄山,五台山;都表现了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 从小徐霞客博览群书,去考察山川地貌的奥秘,几十年如一日的风餐露宿,写下了长达60余万言的《徐霞客游记》这是他以毕生的心血谱写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歌,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文化园地中一株鲜艳的鲜花。 同学们,徐霞客的故事正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好男儿志在四方,让我们现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最大的贡献。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300字五篇范文(三) 读完《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后,我感觉它是一部用“脚”写成的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一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一 丙子(公元1636年)十月十七日鸡鸣起饭,再鸣而行。五里,蒋莲铺,月色皎甚。转而南行,山势复簇,始有村居。又五里,白石湾,晓日甫升。又五里,白石铺。仍转西行,又七里,草萍公馆,〔为常山、玉山两县界,〕昔有驿,今已革革除矣。又西三里,即南龙北度之脊也。其脉南自江山县二十七都之小筸gān岭,西转江西永丰东界,迤逦至此。南北俱圆峙一峰,而度处伏而不高,亦束而不阔。脊西即有一涧南流,下流已入鄱阳矣。洞西累石为门,南北俱属于山,是为东西分界。又十里为古城铺,转而南行,渐出山矣。又五里,为金鸡洞岭。仍转而西,又五里,山塘铺,山遂大豁。又十里,东津桥,石梁高跨溪上。其水自北南流,其山高耸若负扆,然在玉山县北三十里外。盖自草萍北度,即西峙此山,一名大岭,一名三清山。山之阴即为饶之德兴,东北即为徽之婺wù源,东即为衢之开化、常山,盖浙、直、豫章三面之水,俱于此分焉。余昔从堨yè埠山裘里,乃取道其东南谷中者也。渡桥西五里,由玉山东门入,里许,出西门。城中荒落殊甚,而西,城外市肆聚焉,以下水之埠在也。东津桥之水,绕城南而西,至此胜舟。时已下午,水涸无长舟可附,得小舟至府,遂倩之行。二十里而暮,舟人乘月鼓棹夜行。三十里,过沙溪。又五十里,泊于广信之南门,甫三鼓也。沙溪市肆甚盛,小舟次停河下者百余艇,夹岸水舂之声不绝,然闻其地多盗,月中见有揭而涉溪者,

不能无戒心。广信西二十里有名桥濒溪,下流又有九股松,一本九分,参霄竞秀,俱不及登。 十八日早起,仍觅其舟至铅山之河口。余初拟由广信北游灵山,且闻其地北山寺丛林甚盛,欲往一观。因骤发脓疮,行动俱妨,以其为河口舟,遂倩之行,两过广信俱不及停也。郡城横带溪北,雉堞不甚雄峻,而城外居市遥控,亦山城之大聚落也。城东有灵溪,则灵山之水所泄;城西有永丰溪,则永丰之流所注。西南下三十里,有峰圆亘,色赭崖盘,名曰仙来山。初过其下,犹卧未起,及过二十里潭,至马鞍山之下,回望见之,已不及登矣。自仙来至雷打石,二十里之内,石山界溪左右,俱如覆釜伏牛,或断或续,〔不特形绝崆峒,并无波皱文,至纤土寸茎,亦不能受。〕至山断沙回处,霜痕枫色,映村庐而出,石隙若经一番点缀者。又二十里,过旁罗,南望鹅峰,峭削天际,此昔余假道分水关而趋幔亭之处,转盼已二十年矣。人寿几何,江山如昨,能不令人有秉烛之思耶!又二十里抵铅山河口,日已下舂,因流平风逆也。河口有水自东南分水关发源,经铅山县,至此入大溪,市肆甚众,在大溪之左,盖两溪合而始胜重舟也。 十九日晨餐后,觅贵溪舡chuān即船。甚隘,待附舟者,久而后行。是早密云四布,时有零雨。三十里,西至叫岩。濒溪石崖盘突,下插深潭,澄碧如靛,上开横窦,回亘峰腰,〔穿穴内彻,如行廊阁道,窗棂户牖都辨。〕崖上悬书“渔翁隐次”四大字,崖右即有

看徐霞客游记个人观后感作文大全

看徐霞客游记个人观后感作文大全 看徐霞客游记个人观后感作文大全1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的,作者是徐弘祖。他经过34年旅行而写出的,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他游历过的喀斯特地区的洞穴超 过270多个,并指可以根据所见、所感、所思、所想得出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录。难怪现代科学家李约瑟说:“《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世界上最早一部记载石灰岩地貌的著作,是中国明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他比欧洲最早对石灰地貌进行考察和描述的爱士倍尔早一百年,比欧洲最早对石灰进行系统分类瑙曼早两百多年。 他将喀斯特洞穴的`特征,成因及其类型,详细地描述了出来,并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他在游历黄山时,记录道:初五日云气甚恶,余强卧至午起。挥印言慈光寺颇近,令其徒引。过汤地,仰见一崖,中悬鸟道,两旁绿泻如练。余即从此攀跻上,泉光云

气,缭绕衣裾。已转而右,则茅庵上下,馨韵香烟,穿石而出,即慈光寺也。寺旧名珠砂庵。比丘为余言:”山顶诸静至,经为雪封者两月。今早遣人送粮,山羊学雪没腰而返。“余兴大阻,由大路二里下山,遂引被卧。 这里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地势地貌以及地理位置都很明显。说出了慈光寺周围环境状况,在茅庵附近有很多人在那里祭拜,因此香烟缭绕,从石缝中穿出。那里原本叫珠砂庵,在下雪时,受雪封路2个多月,有个早晨让人送粮食进来供人食用,走到半山腰,人都快被雪淹没了,不得已回去了。 徐弘祖让人钦佩的不仅是他的远见,对地理独特的见解,更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放弃,才使得我们今日可以看见这么多宏伟的著作,我觉得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他的坚定不移的优良品质。 看徐霞客游记个人观后感作文大全2 “饱经风霜三十年,踏遍祖国山水田”——《徐霞客游记》。 当我们游览石灰岩溶洞,看到奇彩夺目的石笋、石钟乳的时候,就会想起我国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1586—1641)的伟大功绩。是他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考察和研究,为地理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1607年,22岁的徐霞客开始了他的考察旅行,从而开辟了系统地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新方向。地理考察的道路是和艰难

最新《徐霞客游记》文言文

《徐霞客游记》文言文 作者:徐弘祖 丁丑(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九月二十二日余往崇善寺别静闻,遂下〔太平〕舟。余守行李,复令顾仆往候。是晚泊于建武驿前天妃宫下。 二十三日舟不早发。余念静闻在崇善畏窗前风裂,云白屡许重整,而犹不即备。余乘舟未发,乃往梁寓携钱少许付静闻,令其觅人代整。时寺僧宝檀已归,能不避垢秽,而客僧慧禅、满宗又为整簟diàn作障蔽之用的竹席蔽风,迥异云白。 静闻复欲索余所买布履、衡茶,意甚恳。余语静闻:“汝可起行,余当还候。此何必索之今日乎!”慧禅亦开谕再三,而彼意不释。时舟已将行,且闻宝檀在天宁僧舍,余欲并取梁钱悉畀之,遂别之出。同梁主人觅得宝檀,宝檀慨然以扶危自任。余下舟,遂西南行。四里,转西北,又四里,泊于窑头。 时日色尚高,余展转念静闻索鞋、茶不已,盖其意犹望更生,便复向鸡足,不欲待予来也。若与其来而不遇,既非余心;若预期其必死,而来携其骨,又非静闻心。不若以二物付之,遂与永别,不作转念,可并酬峨眉之愿也。乃复登涯东行,出窑头村,二里,有小溪自西北来,至此东注,遂渡其北,复随之东。 又二里,其水南去入江。 又东行一里,渡白衣庵西大桥,入崇善寺,已日薄崦嵫。入别静闻,与之永诀。亟出,仍西越白衣庵桥,共五里过窑头,入

舟已暮,不辨色矣。 二十四鸡三鸣即放舟。西南十五里,过石埠墟,有石嘴突江右,有小溪注江左,江至是渐与山遇,遂折而南行。 八里过岔九,岸下有石横砥水际,其色并质与土无辨,盖土底石骨为江流洗濯而出者。 于是复西向行五里,向西北十里,更向北又十里,转而西又五里,为右江口。右江自北,左江自西,至此交会。 左江自交趾广源洲东来,经龙州,又东六十里,合明江南来之水,又东径崇善县,合通利江及逻、陇、教北来之水,绕太平府城东、南、西三面,是名丽江,又东流至此。右江自云南富州东来,经上林峒,又东合利州南下之水,又东经田州南、奉议州北,又东南历上林、果化、隆安诸州县至此。又按《一统志》:“右江出峨利州。”查“峨利”,皆无其地,惟贵州黎峨里在平越府,有峨峲山,乃牂牁所经,下为大融、柳州之右江者,与此无涉。至利州有阪丽水,其流虽下田州,然无“峨峲”之名,不识《统志》所指,的于何地。又按《路志》曰“丽江为左,盘江为右。”此指南盘之发临安者。若北盘之经普安州,下都泥,亦出于来宾,合柳州之右江,与此无涉。此古左、右二江之分也。二水合至横州,又名郁江。而庆远之龙江,自贵州都匀、独山来;融县之潭江,自平越、黎平来;迁江之都泥,自普安七星关来。 三水经武宣,是名黔江。 二江俱会于浔。

初中语文教案:《徐霞客游记》

初中语文教案:《徐霞客游记》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介绍徐霞客的生平及出游情况,突出表现了徐霞客对人类的杰出贡献及其为 求知而探险的科学精神。 二、结构内容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介绍名、号、生卒年、评价、籍贯及家庭情况。 第二部分(3-5段):一生出游情况。第一层(3段):少时兴趣及受母亲鼓励立志 出游。第二层(4段):母亲去世前出游情况。第三层(5段):母亲去世后出游情况 第三部分(6-7段):游记成书经过及其文学、科学价值。第一层(6段):详细介 绍游记来之不易及成书经过。第二层(7段):概述《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三、精炼生动的语言 课文语言精炼生动,如第6段描写徐霞客在游览中所遇的艰险:“登危崖,历绝壁, 涉洪流,探洞穴,冒狂风暴雨,行丛林绝径,有时真正是出生入死,更常常要忍饥耐寒”,动词“登”、“‘历”、“涉”、“探”等准确精当,而三字句,五字句和散句的交叉连 用使语言灵动而有变化,又使整段话有了内在的节奏韵律,使读者在朗读中能更好地体会 到徐霞客遇到的重重困难及其大无畏的探险精神。 四、列举实例突出真实性的写法 统观全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和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共同构成了本文的 写作特点。为了突出传记作品的真实性和史料价值,作者采用了以具体时间为序和列举实 例的方法。例如第5段运用实例来说明他旅行时“忽南忽北,一来一去,何止万里”的气魄。第7段又用实例来说明《徐霞客游记》一书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这些实例,不仅可 以让我们更具体地了解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而且最大限度地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五、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的教学建议 本文虽为传记,但语言生动形象,极富感情色彩,并且使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建议从 朗读入手,让学生充分体会本文的这一特点。 可抓住课文写徐霞客父母的内容,特别是语言描写部分,让学生自己分析这样选材的 意图和好处。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范文5篇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范文5篇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裁写成的,是徐霞客毕生经历和心血的结晶,是一部对地理学的研究于发展极有价值的宝贵文献。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徐霞客游记》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范文5篇【一】 我读了《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后,很受启发。知道了徐霞客一生共出游了二十四次,经历了种种磨难,游离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知道了只要有坚忍不拔,敢于奋斗,知难而上的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路。 公元1586年的有感寒冷的冬天,徐霞客出生在江阴马镇的一个小村子里,他出生的那一天他的父亲已经41岁了。他的母亲王子孺在怀徐霞客的时候曾做过不同寻常的梦,梦境奇异,等待徐霞客出生之后,他的父母就给他取名弘祖,后又取字振之,是希望徐霞客长大后能光宗耀祖,振兴已经中落的徐氏家族。徐霞客是徐有勉(徐霞客的父亲)的第二个儿子,他小时候突出的表现更加让他的父母对他充满了更大的希望。徐家在科举的道路上经历了悲惨遭遇,而在徐有勉那里得到了彻底性的改变,而徐霞客自己也不喜欢读四书五经而是古今历史,山海图经,对各地山水胜景尤其感兴趣。19岁时,徐霞客的父亲因病去世,他的母亲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徐霞客22岁时第一次出游一直到了他逝世前一年,三十多年中,他共有2千次出游,其中两次遇盗三次绝粮,好友去世从人逃遁种种的磨难,并没有难倒徐

伟大的时代出伟大的人,就是因为徐霞客坚忍不拔,敢于奋斗,知难而上的意志力在他的有生之年内完成了一本着作《徐霞客游记》。 同学们,也许是在人生路上,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生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学会走路,现在我们去某一个地方都有车骑,又方便又快,而徐霞客当时去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用的是什么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用的是一双脚!同学们,让我们去学习徐霞客的意志力去学习他的精神,让我们英桥向目标奋斗吧!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范文5篇【二】 饱经风霜三十年,踏遍祖国山水田《徐霞客游记》 当我们游览石灰岩溶洞,看到奇彩夺目的石笋、石钟乳的时候,就会想起我国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15861641)的伟大功绩。是他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考察和研究,为地理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1607年,22岁的徐霞客开始了他的考察旅行,从而开辟了系统地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新方向。地理考察的道路是和艰难的。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主要靠步行,经常要攀登悬崖峭壁,穿越激流险滩,顶着狂风暴雨,忍受饥饿寒冷,露宿山野丛林。这些困难都挡不住徐霞客,他不仅一天天、一年年坚持考察工作,而且无论每天的旅途多么艰苦,总要坚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心得记录下来。徐霞客三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地理考察,他的足迹踏遍祖国的16个省和自治区(按现在行政区划),对各地的山脉、河流、动植物等的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加以详细的记录,最后写成了二十卷的科学巨著

18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18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侯仁之自读提示出于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地理考察事业兴趣,徐霞客抛弃了他那个时代读书人的传统人生道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毕生的精力孤身旅行,发现并描写壮丽的祖国山河,解释地理现象的奥秘,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开拓出一个新的方向。阅读课文,了解徐霞客的生平与贡献,学习徐霞客为求知而探险的科学精神。查字典,掌握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和意义:宦途涉猎羁留危垣杀戮散佚徐霞客,名宏祖,号霞客,明朝末年人。生于1586年,卒于1641年,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家住南旸岐。他的先人曾有中科举。做大官的,他家是封建社会里的所谓“世家”。到了霞客父亲有勉在世的时候,家道已经役落下来。有勉无意宦途,有人劝他买个官儿来做,他断然拒绝。据说有一次有两个做官的人来访问他,他却躲到竹林里去,避而不见,随后竟自乘小船游太湖去了。霞客从小就很聪明,最喜欢涉猎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一类书籍。为了逃避塾帅的干扰,他常常在令人厌烦的经书的覆盖下偷偷阅读这类书,读到入神之处,不免眉飞色舞。他年长之后回忆说,自己很早就有遍游五岳的志愿,对于对科举应试的事,则很不

感兴趣,这一点也许受了他父亲的一些影响。19岁那年,父亲因病逝世。三年之后,服丧期满,他就想出外游历,以实现自己从小的愿望。但是又惦念家有老母,心中很是踌躇。霞客的母亲是个很不寻常的妇人,她了解到自己儿子的心意,就勉励他说:“身为男子,应该志在四方,至于说‘游必有方’的古训,也不过是说要计算好路途的远近、时间的短长,能够如期往返,也就是了。怎么能够为了母亲的缘故羁留家园,好像是圈在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呢?”于是,她亲手为儿子整理行装,催促儿子成行。霞客得到母亲这番鼓励,开始了一生的征途。毕竟因为有老母在堂,所以霞客早年的出游,都是比较短期的,每次出游的时间也都有些间隔。所到的地方,交通都比较方便,可以计程来往。他从家乡附近的太湖开始,除去北游泰山和北京、西登嵩山和华山的两次出游路途遥远以外,其余都离开家乡不算很远。最远的也不过是福建的武夷山和九鲤湖。在这期间,霞客每次游罢归来,总要把异地风光和旅途见闻,一五一十地向母亲细说一番,母亲听了也引以为极大乐趣。后来母亲年事渐高,霞客虽有继续远游的计划,但一时不打算外出。母亲晓得了,却很不以为然,对他说:“我虽然年已老迈,但是饭量还很好,身体也很结实,你用不着惦记我。不信,我还可以出外游历一番呢。”这时她已经80岁了,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重庆大学 课程:地学人文景观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姓名:鄢一先 学号:20124411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这学期在地学人文景观授课老师的指导下,我有幸拜读了闻名已久的《徐霞客游记》。开始我只是为了完成论文而机械地阅读,只觉得文字晦涩,记叙也平铺直叙,作为一个理科生实在是难以继续读下去。但在勉强读了几篇游记之后,我渐渐适应了作者的行文风格和当时的语法习惯,开始注意起游记本身来。 说来惭愧,我从前并没有仔细学过地理,对地理人文一类也没有太大兴趣,这也许影响了一些我对于文章的理解,但反过来,这也催生了我对《徐霞客游记》的探索的乐趣。在阅读的时候,我仿佛也与徐霞客一同前行,徜徉在未知的山水间,“以躯命游,以性灵游”。

关于《滇游日记》 在众多游记中,我最感兴趣的当属《滇游日记》,其中记述了许多少数名族的生存状况和名俗风情,读来既增长知识又富于趣味性。徐霞客与丽江的纳西族首领木增的友情也着墨颇多,作为读者的我也仿佛见证了几百年前两位传奇人物之间的交往。据《游记》记载,徐霞客与木增在丽江见面,两人促膝长谈,相见恨晚,徐霞客还应邀为木增的文集撰写序文,之后又修撰了《鸡足山志》,木增仰慕徐霞客学识人品,还请徐霞客为自己的儿子辅导功课。崇祯十三年正月,徐霞客两足俱废,不能行走,木增便派人用轿子护送他到了湖北,后又乘船从长江顺流而下回到故乡江阴。 除了与木公的交游,徐霞客在大理对于白族的所见所闻也令我印象深刻。大理白族有传统节日三月街,“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彝物亦无不至”,“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北为马场,千骑交集,数人骑而驰于外,更队以觇高下焉。时男女杂沓,交臂不辨,乃通行场市”。如上记述不仅让我看到几百年前异族节日的盛况,也为民俗历史的研究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 关于《粤西游日记》 徐霞客在考察山水自然的同时,表现出的浓郁人文精神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粤西游日记》中,徐霞客与其忠实旅伴静闻的诀别尤其令我动容。静闻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严守戒律,心慈行善,是《游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十一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十一 银杯二只,绿绉纱一疋。大肴八十品,罗列甚遥,不能辨其孰为异味也。抵暮乃散。复以卓席馈许生,为分犒诸役。 初二日入其所栖林南净室,相迎设座如前。 既别,仍还解脱林。 昨陪宴许君来,以白镪易所侑绿绉纱去。 下午,又命大把事来,求作所辑《云過kē空淡墨》序。 初三日余以叙稿送进,复令大把事来谢。 所馈酒果,有白葡萄、龙眼、荔枝诸贵品,酥饼油线、细若发丝,中缠松子肉为片,甚松脆。发糖白糖为丝,细过于发,千条万缕,合揉为一,以细面拌之,合而不腻。诸奇点。 初四日有鸡足僧以省中录就《云過淡墨》缴纳木公。

木公即令大把事传示,求为较政校正。其所书洪武体虽甚整,而讹字极多,既舛落无序,而重叠颠倒者亦甚。余略为标正,且言是书宜分门编类,庶无错出之病。晚乃以其书缴入。 初五日复令大把事来致谢。言明日有祭丁之举,不得留此盘桓,特令大把事一人听候。求再停数日,烦将《淡墨》分门标类,如余前所言。余从之。以书入谢,且求往忠甸,观所铸三丈六铜像。既午,木公去,以书答余,言忠甸皆古宗路,多盗,不可行。盖大把事从中沮之,恐觇chān窥看其境也。是日,传致油酥面饼,甚巨而多,一日不能尽一枚也。 初六日余留解脱林校书。木公虽去,犹时遣人馈酒果。有生鸡大如鹅,通体皆油,色黄而体圆,盖肥之极也。 余爱之,命顾仆醎为腊鸡。 解脱林倚白沙坞西界之山。其山乃雪山之南,十和后山之北,连拥与东界翠屏、象眠诸山,夹白沙为黄峰后坞者也。 寺当山半,东向,以翠屏为案,乃丽江之首刹,即玉龙寺之在雪山者,不及也。寺门庑wǔ阶级皆极整,而中殿不宏,佛像亦不高巨,然崇饰庄严,壁宇清洁,皆他处所无。正殿之后,层台高拱,上

徐霞客游记读书笔记1000字

徐霞客游记读书笔记1000字“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柳宗元的一句话与我看见徐霞客雕像时的思绪形成某种谙合。江边的雕像刻画了一个身背行囊,手拿草帽,衣着飘逸,目光炯炯的徐霞客。站在他身旁,向前望,寻找他两眼的聚焦点,目光竟穿越到了另一个新的空间:“风翳净尽,澄碧入流。” 翻开《徐霞客游记》,为了寻觅那青衫博带下的仙风道骨。60多万字的游记,记录了他从眉宇清隽的少年到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所见所思。 步步都是险境,步步都是犯难,千山万水行来,自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岩石,洞壑,瀑布温泉的猎奇:从动物,植物生态品种的比较到矿业,手工业,物种的记录。他的足迹遍布奇山险壑,他无惧穷山恶水,因为他是大自然的朝圣者,他懂得朝圣路上必经磨难,所以他的脚步是那么气定神闲。 热爱地理的信念使他到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霁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当他俯观山河壮丽,仰叹星河辽阔,在残垣老树之下点起油灯,燃起篝火,记录星宿位移,在我心中他对理的信念幻化为对美的信念。 当他用毛笔记下“程愈迫,则流愈急。”中国的探索脚

步踏入一片新的天地。游记所保存的关于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广泛,深入的考察记述,比起喀斯特地貌的研究来,徐霞客远远走在了前面,他是历史的创造者。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他仿佛有腾云驾雾般的本领云游四海? 徐霞客出生书香门第,年幼受父亲影响喜欢读历史,地理之类的书籍。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在父母的鼓励下,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 从小种在徐霞客心中的幼芽渐渐成长,他感到心里有什么要崩裂要挥扬的东西正在夺门欲出,于是他出发了。出门时定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吧。 当他攀上冲天的山峦,周围云雾萦绕,是不是有吐纳天地的万丈豪情?穿着一袭青衣,衣袂在风中舞动,这时远处山头的一片云弥漫飘散过来,把他包裹在内,一同回归山岚,他是否更强烈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与自然融合,决定一生与其共舞? 正是这份痴爱,让兼具童稚般不泯灭的好奇和圣人般老道练达的思维。我仿佛看见,他一手拿着枯树叶制成火炬,一手抚摸着崎岖的岩壁,走进岩洞。耳边叮咚的滴水声,潺潺的流水声,组成一支小夜曲。他久久地蹲着,把手放入溪流中,感受那清凉的仙露爱抚的从自己的手指间穿过,他仔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一个人的梦想与行走 读《徐霞客游记》有感 人生的道路是什么?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子的路,任何路?那么路又该怎么走?背上行囊,走上未知的旅途,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远赴那与梦想的约定,我在路上,梦在远方。 400年前,中国有一个人已尽在路上了,他的名字叫徐霞客,他的人生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如朝霞般绚丽多姿,他用自己一生实践了什么叫“在路上”。年轻时的霞客,在开朗的父母的支持下,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入世俗,毅然独步,神州大地。 在艰苦的情况下,25岁的霞客踏上远征,54岁逝世,花了30年时间,走遍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山西,云南16个省大半个中国,“中国第一代驴友”的称号当之无愧。 霞客的远征不似休闲娱乐,也不单是寻奇访胜,他以调查火山,寻觅长江源头,探索大自然奥秘,寻访自然的规律,他对河流性质的考略,对源流的辨析,对石灰岩地貌的总结,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的等地热现象的研究,为后人创造福祉,《徐霞客游记》是一本把科学与文化高度结合的奇书,带着美丽的色彩,带我们进入神洲大陆的每个角落。 《徐霞客游记》一本来自行走的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这本书中有峻秀壮丽的天台山,雾气撩撩的雁荡山,险俊极美的华山,造景鬼魅的桂林阳朔,柔情无限的杭州西湖,震慑人心的

白水瀑,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引数人惊叹,管中窥豹,时间一斑,引人遐想,他还说: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梧。从而让人由心敬佩。 游过千山万水,看完世间万物,山一程,水一程,霞客用脚在中国版图上连成了一条龙,征服了大地 我不由得想起学校的六十五公里远足拉练,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走到终点,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用汗水书写我们的力量,痛苦又神奇,深刻的让每个人感受这行走的力量与意义,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都是漂泊在路上的一叶扁舟,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千辛万苦。 如果可能,我想游历黄河,长江,天台山,顺着霞客的脚印,走过的路,走过他走过的风景在旅途中,寻访梦中的徐霞客。 哭着流泪是怯懦的宣泄,笑着流泪是勇敢的宣言.,行走在路上,梦想在前方。

七年级语文: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介绍徐霞客的生平及出游情况,突出表现了徐霞客对人类的杰出贡献及其为求知而探险的科学精神。 二、结构内容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介绍名、号、生卒年、评价、籍贯及家庭情况。 第二部分(3-5段):一生出游情况。第一层(3段):少时兴趣及受母亲鼓励立志出游。第二层(4段):母亲去世前出游情况。第三层(5段):母亲去世后出游情况第三部分(6-7段):游记成书经过及其文学、科学价值。第一层(6段):详细介绍游记来之不易及成书经过。第二层(7段):概述《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三、精炼生动的语言

课文语言精炼生动,如第6段描写徐霞客在游览中所遇的艰险:“登危崖,历绝壁,涉洪流,探洞穴,冒狂风暴雨,行丛林绝径,有时真正是出生入死,更常常要忍饥耐寒”,动词“登”、“‘历”、“涉”、“探”等准确精当,而三字句,五字句和散句的交叉连用使语言灵动而有变化,又使整段话有了内在的节奏韵律,使读者在朗读中能更好地体会到徐霞客遇到的重重困难及其大无畏的探险精神。 四、列举实例突出真实性的写法 统观全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和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共同构成了本文的写作特点。为了突出传记作品的真实性和史料价值,作者采用了以具体时间为序和列举实例的方法。例如第5段运用实例来说明他旅行时“忽南忽北,一来一去,何止万里”的气魄。第7段又用实例来说明《徐霞客游记》一书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这些实例,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具体地了解,而且最大限度地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五、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的教学建议 本文虽为传记,但语言生动形象,极富感情色彩,并且使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建议从朗读入手,让学生充分体会本文的这一特点。 可抓住课文写徐霞客父母的内容,特别是语言描写部分,让学生自己分析这样选材的意图和好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