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分析

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分析
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分析

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分析

摘要:大学校园流行语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来源广泛、特征鲜明。认真分析、充分了解和掌握大学校园流行语能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如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校规校纪、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有效的课外活动.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流行语、来源、特征、启示

徜徉在大学校园,你便置身于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流行语世界中。各种惯用语、仿拟语、创新词、打油诗、网络用语、影视作品经典台词层出不穷,这些鲜活的、生动的、亲切的语言会迅速将你感染,很快你会溶入其中。高校是文化的主要集散地,大学生年轻而富有朝气、喜欢新奇、崇尚个性。在他们当中流行的语言无疑来源十分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影视媒体。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影视台词有:1.“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摆在我的面前, 但是我没有珍惜, 直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里面的经典台词,之所以在高校流行多年经久不衰,是因为每位学子都会从中多多少少想到自己的感情经历)2.“小白,你好白哟”(小白是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里的一条小狗,而这里别有意义,当同学之间互相这样“攻击”对方时,其实意为“你好白痴啊。”)3.“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来自于冯小刚贺岁片《天下无贼》。如你想看书时朋友老缠着你聊天,效果很好。4..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也比较

流行如“超女”。恶搞”、“忽悠”、“做人要厚道”、“实说实说”、“素质,请注意你的素质”等等。

二、网络。高校网的普及,使网络已成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一些网络用语也在校园大行其道。校园里常用的网络流行词有:“神马都是浮云”(意为什么都是过眼烟雨)、”“美眉”(漂亮妹妹)、“顶”(支持)、“汗”(被吓倒)、“东东”(东西)、“菜鸟”(上网新手)、“亚历山大”(压力很大)。

三、各地方言。大学校园的学子们来自全国不同省市,一些有特色、有代表性、能引起学生共鸣或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的方言词语便流行起来。流行方言的主要来源产地有下面几个:1. 港澳方言:港澳商人在大陆做生意增多、港台电影的流行、港澳学生在大陆求学的人数逐年上升……有:“靓妹”(美女)、“拍拖”“(谈恋爱)、“爽”(感觉好)、“打的”、“买单”、“泡妞”、、“翘课”(逃课)。

2.南方方言:川剧的流行,四川话的独有魅力使得一些四川方言在校园流行,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有没有搞错”,用具四川特色的方言一说,效果就是不一样

;四、旧词新用。大学生有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他们敢于怀疑、敢于创新。一些旧词经他们“改造”后便有了别样的意义,有的意义完全相反,有的褒义变成了贬义。“后起之秀“,指起床太晚的同学; “特困生”,指上课特爱睡觉的学生; “贝多芬”,指从背面看感觉漂亮,可打高分的女生,可从正面看惨不忍睹; “可爱”,意为“可怜没人爱”; “天才”指“天生的蠢才”。

五、创新词。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又使他们很容易在旧词的基础上创造新词,而这些新词很快又受接受新事物较快的大学生支持,于是成为校园使用的高频词。“养眼”指令人赏心悦目; “校草”,仿“校花”,指全校最帅的男生; “挂科”,指考试不

六、外来语。外来语流行是因为大学生普遍外语水平不低,加之现今我国对外语的重视程度,,许多外来语在我国特别是高校流行起来。如“n多”,“n”表示“很”; “copy”(复制); “OK”; “VIP”(大人物,重要人士); “粉丝”,(指歌迷影迷); “I 服了You”; “卡哇依”(日语音译指“可爱”)… …。

七、其它。有些校园流行语来源十分广泛,种类非常丰富,有些是某个学生的创造,有些来源于社会,有些来源于书刊等等,流行词主要有:1.“郁闷”3. “恶心”,4.“哥们,还活着哪。”5.“有病啊你。”

6.“白痴”。

7.“去死吧。”

8.“老大,你不是我的冤家派来玩我的吧。”这些流行词还有很多如“酷毙了”、“帅呆了”、“哇噻”、“巨(好玩、搞笑)”等等。

校园流行语不但来源广泛,而且特征鲜明。尽管面临剧烈的社会竞争与沉重的学业及就业压力,许多大学生还是能够作好自我调节,有一定的阿Q精神。所以一些幽默睿智的流行语便流行起来。不难发现,近年来大学校园流行语负面词呈现增多趋势,越来越多的消极词汇在校园流行起来,使用频率极高,这与学生承受的巨大压力有关。

认真分析、充分了解和掌握大学校园流行语能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如可更科学地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可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助于完善校规校纪。通过流行语窥见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和面临的问题并进行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指引他们朝正确的道路走,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使学校的规章制度更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

[1]黄涛近年大学生流行语与校园文化风尚[J]衡水学院学报2006年12月第8卷第4期

[2]潘世松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词语特征[J]咸宁学院演学报2005年4月第25卷第2期

[3]祝西莹赵雨从大学校园流行语浅析大学生的思想动态[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8月第20卷第4期

如何应对中学生的流行语-2019年文档资料

如今的中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 , 尤其在 流行语方 面, 现在中学生的流行语 ,无不展示了他们青春的气息。 关于当代 中学生中风靡的流行语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这个问题 , 曾有过激 烈的讨论 ,赞成者认为中学生流行语是粗糙、 简陋的 ,是有强大生 命力的 , 是一种毛胚的通俗语言。它是一种想到的、自然的情感 流露,是一种创造力的展示。教师没必要去封杀 , 而应顺其自然 , 稍加引导 ,就能促成向良性方向发展 ; 反对者认为学生使用流行 语本身就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结果 , 在 学校里要封杀流行语 ,以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 如何正确 去看待这一问题呢 ? 中学生好奇、追求创新的心理。当代中学生喜欢张扬个性 凡事都不喜欢落入俗套 , 喜欢追求与众不同。 在口头流行语方面 , 他们也不满足于仅仅跟随着他人 ,或许在“灵感”的推动下 , 他 们创造了许多新的、富有个性色彩的口头流行语 , 并且在日常的 交流和谈论中不时地挂在嘴边 , 来增加自己语言的色彩和感染 力。这些流行语反映了当今一些中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 并从某个角度折射出了当代中学生在生活、 学习压力下的无奈和 自嘲心理 , 体现了张扬个性的一面。 如何应对中 学生的流行语 中学生流行语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 , 它的丰富多彩迎合了 , 他们

其实,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 叛逆期的他们尽量不让别

人进入他们的隐秘的世界 , 流行语是他们“小世界” 的特殊语 言, 里面肯定要有一些代表着超出字面的意思的 , 多角度折射出 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特定语言 , 这些语言带给他们快乐和伴随他 们成长 , 是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成长不可缺少的的一个部分。这些 语言是他们特定年龄阶段个性的语言 , 谁也无法抗拒的。 学生们的智慧 ,体现了学生们的创造模仿能力 , 丰富了多采的校 园文化 , 全盘否定是不可取的。 当代中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 不能很好地判断事物的对错 , 而且, 对自己言行的控制力也较差 , 因此,作为教师要把握好尺度 , 引导学生避免庸俗的模仿、 杜绝粗 鲁的脏话 ;引导学生注重自身文化内涵和能力素养的提高 ; 引导 学生展现中学生的个性特色和青春风采。与其高高在上的排斥、 封杀 ,不如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体恤“生”情。 面, 笔者着重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如何应对中学生的流行 语: 1. 应对中学生流行语的常规方法。 针对中学生流行语的种种 特点,为了让中学生以健康心态吸收周围文化的营养 , 促进中学 生健康成长 , 可采取引导、堵截等策略 : 通过提供中学生“推荐书目”、“推荐影视” , 引导学生读 经典著作 ,看健康节目和电视剧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不健康的流行语进行拦截 , 以相关 的制度拒之校门之外。中学生流行语中不可否认确有一些消极的东西 , 但它展示了

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初探

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初探 谭楠 对外汉语专业3班 摘要:本文试图用社会语言学和现代汉语词汇学的观点,对当前大学校园中的流行语现象做一下简单的梳理,以期了解这种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笔者认为,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方言,而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促成其出现的最根本原因。 关键词:大学校园流行语;社会方言;言语快感;社会转型 〇引言 0.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必须经常地改进自己、丰富自己,以便能够满足社会的日益复杂的交际需要。正是这个缘故,我们只有联系社会的发展,才能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发展。”①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语言学的兴起就为社会与语言搭起了一座桥梁。语言和社会存在“共变”关系。这个社会语言学的新术语最初出现在美国学者布赖特(W·Bright)的《社会语言学》中,大致意思是说:语言是一个变量,社会也是个变量;语言和社会这两个变量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从而引起种种变化。换句话说,当社会发生激变或渐变时,语言也一定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②所以,正像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陈原先生指出的,“社会语言学的任务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③。 0.2 社会的激变在语言方面产生的影响,最快也是最直接地,即体现在流行语这一现象上。因为流行语已经不仅仅是语言符号,它从特定角度表达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真实地映照出社会现象和时代的变迁。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流行语现象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许多专家学者从社会语言学或现代汉语词汇学的角度入手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笔者认为,不同领域内的流行语现象反映着不同领域内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的转变。因此,未

解读网络流行语

解读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 --谐音与语义双关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语言、文化等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新奇的语言形式通过网络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语,如2010 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本文从谐音与语义双关的角度来分析它。关键词:神马浮云谐音双关语义双关 一.“神马”、“浮云”本义及出处 “神马”指马之特异美善,非凡马可比者。语本《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以精神为马,比喻委心随化,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浮云”的基本解释:漂浮在空中的云彩。但是在古代的一些典籍和文学作品中又出现了它的引申义,如《西京杂记》卷二:“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这里的“浮云”值得则是一匹骏马。又如“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楚辞·九辩》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嗟乎!人生若浮云朝露。”——《周书·萧大圜传》二.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及广泛应用 来源:“神马都是浮云”这一网络词语的流行,源于红极一时的“小月月”事件。2010年国庆期间,天涯社区一则《感谢

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这样一个悲情的国庆》的帖子红遍网络,“小月月”以极其诡异的言行雷倒众生,一周内吸引了4000万次点击,9.8万余条跟帖。“小月月”的横空出世,让数万网民坐等更新,一句“看过小月月,神马都是浮云”的评论,被很多网友复制引用,在论坛里盖楼回帖。“神马都是浮云”也因此成为了网络热词。 2010 年12 月8 日《南方都市报》:“神马都是浮云最给力 …”等网络流行语投票中,“神马都是浮云”拥有超高的人气‘使用率’高达66.7%。 这一流行语也被许多娱乐节目引用,如快乐大本营2011年新节目的名称叫做“神马大来宾”。 人民日报2011 年1 月11 日14 版文章:《在信息碎片化 时代“创新知识”》吴佶、陈维一文介绍互联网上的新词锐词时提到“神马都是浮云”,这是该词第一次被中央党报所引用。 又在门户网站和广大媒体报刊中大量使用,如:《神马世界杯,那是浮云》(网易新闻,2010-10-19);《网络事件带出网络流行词:“神马都是浮云”》(新华网,2010-11-18);《公考遭私权绑架“神马”都成了“浮云”》(四川在线,2010-12-27);《神马都是浮云》(《新华每日电讯》2010-10-15);《“这是神马校服”?各国校服大比拼》(《羊城晚报》2010-11-13);《“瓷

网络用语文化现象分析

网络用语的文化现象分析 摘要: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及时的反映了当今社会群体的文化特点。那么它表现出了我们当今社会什么样的文化心理或是社会心理。这种表现是否与我们当代的生力军———青年一代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我们试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和伯明翰受众理论的基础上对网络语言的文化进行剖析。 关键词:网络语言社会现象大众文化 一、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一)语言与社会。德国的洪堡特认为,实际上,语言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房德里耶斯在《语言———历史的语言学引论》中明确提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结合社会的最强有力的纽带,它的发展依赖于社会集团的存在。”拉法各耶曾经指出:“一种语言不能跟他的社会环境隔离,正如一种植物不能离开它的气象环境。”而网络语言也是在社会的环境中生存的。 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网络语言是以因特网为媒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的变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网络语言中,它不仅将口语和书面语融合,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融合,而且还将各种无法以汉字表示的情态,以一定的形式在电脑屏幕上表达出来,形成了网络语言特有的形式和风格,这些都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与传统的语言形式都有较大差异。从根源来说,文化坐落于社会大系统中,无时无刻不受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从社会系统的环境因素看,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具有情境化特征,它是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样印证了网络用语文化现象并非无风起浪,而是产生在无处不在的社会环境之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如果说社会实践是文化研究的活水源头,而社会实践又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那么文化研究就应该随着社会实践而不断更新,用贴近于生活和民众的文化理念正视并解答新的社会问题。 网络中词义的变化与网络自身的特点及当代生活息息相关。 网络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集散地,全世界的信息都以极快的速度在网上传播,新信息、新资讯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因而网络用语也以日新月异之貌,呈现于大众的面前,不仅如此,在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文化相互冲击的环境下,网络语言无疑也受到了影响,就那其语言本身来说就已经表现出一定的中外融合性。尤其是英语和日语对中国网络语言的影响更大一些。比如:“……ing”这个词语,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这是表示“正在进行”的时态,因此网民就将其运用于网络语言中,例如:吃饭ing、睡觉ing……这都说明一个问题,在刚开始只是文化接触的基础上,各国语言相互之间也将会有一定的影响。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早表现在外来词的使用中,还没有涉及到语法和语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的语音和语法之间会不会有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不得而知了。但在网络中它已初步表现出了一定的融合性———尽管它还并不规范。按照帕森斯的社会结构理论,自然、文化、政治、经济在社会大系统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处于不变变动的过程,结构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从社会系统的结构看,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也是开放性的文化,表现在呈现方式上以学科交叉为其特征,发展趋势上以文化变迁为其特征。 二、网络语言是当代潮流文化的镜象折射

校园网络流行语

校园网络流行语 资料荟萃 2009-08-14 2201 5d56b7b40100ednj 校园网络流行语 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社群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一般为口语,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和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言语社团。在社团内部,人们之间联系密切,交际频繁,因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其他社团的特点。这样,各种言语社团就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义变体,这就是所谓的社会方言。校园流行语就是社会方言的一种。 校园隐语作为松散社会群体隐语,它的缔造者是学生,是学生这一社会群体所使用的有意不让他人所知晓的秘密词语,本文通过分析校园隐语的特点透析校园隐语产生的各种机制。 一、校园流行语的特点 1.?旧词?别解 这是校园流行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利用原有词语的能指,偷梁换柱,给予新的所指。新旧语词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上产生极大偏离。例如[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 [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特困生]对学生中特别爱睡觉者的戏称; [留学生]留过级的学生; [特色]特别好色; [可爱]指可怜得没人爱; [天才]指天生蠢才; [活该]指活着应该; [偶像]指呕吐的对象; [耐看]指要耐着性子看; [不错]指长成这样不是你的错; [讨厌]指讨人喜欢百看不厌; [善良]指善变又没天良; [贤惠]指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 [如花似玉]指如花椒似芋头; [大虾]大侠; [斑竹]版主。 2.?劲?词狂用 这里的?劲?取用于?劲舞?的?劲?,代表性的构词语素有?爆? ?超??狂??乱??贼?等等。透着一股?热、辣、爽?的味道来凸现自身的情感。例如

从应用语言学角度谈大学校园流行语

从应用语言学角度谈大学校园流行语 发表时间:2012-04-18T16:29:38.633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苏会英[导读]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在大学校园环境中流行于大学生口语交际中未经规范化的一种语言现象。苏会英 (内黄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南安阳 456300) 摘要:本文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大学校园流行语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讨论了其产生和存在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认为大学校园流行语在丰富校园话语和汉语词汇的同时,部分词语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我们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在追求创新的同时规范使用语言,从而推动语言文字的创新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校园流行语;表现形式;特点;规范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在大学校园环境中流行于大学生口语交际中未经规范化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一定的社会元素在大学生言语中的反映,是校园文化内涵的最重要的表征。本文将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来浅谈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表现形式、特点、影响及其规范等问题。 一、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表现形式 大学校园流行语涉及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具体有以下几种: 1.旧词新义。有意利用原有词语的所指,对旧有的词语作新的解释,也就是修辞上的别解格。比如:“善良”别解为“丧尽天良”, “黄昏恋”别解为“大学快毕业了开始谈恋爱”,“金刚钻”别解为“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的学生”等等。 2.缩略语。将原来较复杂的语言进行简化,用缩略形式表达复杂的内容,有汉字缩略和英文缩略。比如汉字缩略:“蛋白质”是“笨蛋+白痴+神经质”, “特困生”指特别爱睡觉的学生,等等;英文缩略语:BF(boy friend),GF(girl friend),等等。 3.仿拟。仿拟有仿词、仿句和仿篇三种形式。仿词是更换词语中的某个词或词素,临时仿造出的新词新语。比如:“校草”仿“校花”,“烟酒生”仿“研究生”等。仿句指仿照某一名言警句或某句流行歌词而造出的新句。比如:“有朋自网上来,不亦乐乎”, “该出游时就出游,潇潇洒洒走九州”等。仿篇是对现成的诗词歌赋或篇章的仿拟,或仿语言,或仿结构,或仿内容。比如:仿《陋室铭》的《新陋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厮守寝室,难忍孤清。麻将打得好,扑克翻得勤。谈笑有恋人,往来在舞厅。可以谈谈情,倾股经。无书声之乱耳,无温课之劳形。课余就挣钱,摆摊夜不停。学子云:混张文凭。” 4.谐音借字。这是谐音借字是利用语音形同或相近的字或词来取得言语表达含蓄、幽默的效果,有文字谐音和数字谐音。比如文字谐音:“早恋”指早晨锻炼,“ 大喜之日”指要洗很多衣服的日子;数字谐音:584是我发誓,1798是一起走吧,等等。 5.利用专业术语。比如:用“病毒”指害群之马,“黑洞”指神秘不可知的东西,“内存”指人的知识水平,等。 6. 中英文并用。在汉语表达中加入英语,比如:“I 服了you”,“太sorry 了”。在大学中还流传着一首中西合璧的歌谣:“人生本该happy,何必整天study,只要考试pass,拿到文凭goaway。” 7.使用灰色调词语。大学校园流行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词语反映了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状况的不满,对自身前途的忧虑、困惑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比如:“烦着呢、晕、不爽、去死吧、切、靠、变态”等等,这些负面词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今大学生的亚健康心理。 二、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点 大学校园流行语除了具有一般流行语的流行性、通俗性等特征外,还具有以下鲜明的个性特征: 1.新颖别致、幽默风趣。大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的群体,他们创造并使用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语言,新颖别致、幽默风趣。比如称爱睡觉的同学为“教皇”;别解旧词,如,“孔雀开屏(自作多情)”等。他们将这些词语偷梁换柱,既亲切、新奇,又给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2.知识性强。知识性具体表现在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仿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和使用多种修辞格等方面。他们将通俗与高雅相结合,体现了独有的语言气质。 3.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处于时代前沿的莘莘学子对时尚有着本能的敏感与急切的追求,随着新理论、新知识和新现象的不断涌现,大学校园流行语总是流露出时代的气息。 4.负面词语的大量使用。据有关专家的调查表明,在大学校园流行语中负面词语占50%以上。这些词语含有讽刺、挖苦、取笑意味。比如“变态、恶心、晕死、有没有搞错”等等。 三、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影响及其规范 大学校园流行语丰富了校园话语和汉语词汇,但同时也折射出大学生亚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对汉语规范性的破坏等负面影响。 从积极方面的影响来说,校园流行语是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自我解压的一种方式,增加了校园生活中对话的情趣。此外,一些品味较高的流行语还能丰富汉语词汇,而且以其超强的生存力在社会上流行开来。 总之,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大学校园流行语,既不能强行禁止,也不能听之任之。语言本身具有自我完善、自我调节的功能,规范应该按照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果这类词语在语言交际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那它们自然会被大众所接受,约定俗成地成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反之,则自然会被淘汰。至于那些负面词语,其问题不在于词语本身,而在于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风貌。从这一点上说,规范大学生校园流行语和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大学生创造并使用健康、积极、规范的校园流行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推动语言文字的创新和健康发展。

校园流行语反映大学生社会需求

校园流行语反映大学生社会需求 160728013梁聪 摘要校园流行语投射大学生社会心态现状大学生的社会需求及其感受往往与其价值观和基本生活信念相互作用,而两者又反映出大学生对社会状况的认知和情绪,进而通过社会行为直观地表现出来。 关键词流行语大学生社会需求 新时期的大学生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他们挑负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信息高度网络化的今天网络不仅成为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渠道,并以网络为平台生成的流行语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形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作为校园生活学习、交际的记录者,校园流行语犹如镜子一样概括的反映出大学生的普遍心态。本文通过对流行语进行剖析和探究来解释大学生对当代社会心态问题的反映。 一、大学校园流行语对于大学生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流行语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流行语是大学生对现实生活和当时精神面貌的反映,随着改 革开放浪潮的不断加深加快。大学生在接受改革开放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价值观和文化思潮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心态越来越理智与成熟,并能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根据近几年流行语所折射出的社会心态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正顺向正面的社会心态。“以人为本”的兴起和对民主政治的追求,使大学生群体对自身价值和个体诉求的意识增强,如关于物价的词语“苹什么”、积极主动加入民族建设和国家改革的词语“有权不可任性”、“经济新常态”等。 (二)负面影响 我国现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逆向负面社会心态的流行语不可避免的会对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培育带来挑战。平庸鄙俗、急功近利“去死吧”、“神经病”、“土豪”、“没事,

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

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 发稿: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王英 【摘要】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欺实马”、“躲猫猫”、“俯卧撑”、“打酱油”、“很黄很暴力”、“范跑跑”、“正龙拍虎”等热词雷词一波一波不断涌现出来,被网友反复套用、化用,夺人耳目,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本文认为相关新闻事件本身的重大和语言形式内容的新异性是其流行的直接原因,网络宽松的语言环境、技术条件、年轻化的网民构成为流行语提供了土壤,并且塑造了流行语的形态;网络流行语是网友在现实舆论压抑情况下转而在虚拟空间发起的一场语言“狂欢”,客观上起到了“民主助推器”和“社会泄压阀”的作用;流行语的含义约定俗成,甚至成为集体认同的标识。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雷词后现代主义公共领域 近年来,网络民意崛起,伴随网友对众多社会事件的关注,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有人惊呼“雷词爆发,2008年公众语文生活太强了” ,2009年延续了造词运动的势头:“欺实马”、“躲猫猫”、“做噩梦”等网络新名词层出不穷。在此之前,2008年网络众多热点事件制造的“做俯卧撑”、“打酱油”、“正龙拍虎”、“范跑跑”、“朱坚强”等流行词仍富有生命力。 本文所称的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在网络上几乎同步发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的热门词语,有时还被称为“网络雷词”或者“网络热词”,从属于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是语言系统对社会现实最敏感的反映,它不仅是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还是一个深刻的文化现象。流行语有何共同的语言学特征?流行语为何流行?怎样流行?折射出怎样的受众心态?有何效应和影响?是否有规范的必要和可能?本文试图从语言学、传播学和社会文化等多角度,基于文本来观照这一愈来愈热的语言景观和文化景观,以期抛砖引玉。 一、网络流行语的外在特点 新闻事件伴生的网络流行词多是汉字新词,包括旧词新意和原创新词等形式,如“躲猫猫”,本是旧有的儿童游戏,现在因为“躲猫猫事件” 而被赋予了“解释牵强附会,真相扑朔迷离”、“公权力任意妄为”等讽刺性新义,而“欺实马”、“范跑跑”、“正龙拍虎”等属于网友归结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神韵而创造的全新词汇。与“3Q”、“886”、“斑竹”、“GGMM”、“:-)或o(∩_∩)o…” 等数字、外文、符号等镶嵌混用的普通网络语言不同,网络流行语更像是网络谚语,呈现出简洁明了、标新立异、意味深长、类推性强等语言特点。 1、简洁明了,易记易传 一般讲,网络流行语都是由重大事件和风云人物引发,传播速度极快,这与流行

校园流行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校园流行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校园流行语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校园,流行语,话题,校园,流行语,所谓,就是,指在,定时间,,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高三作文中查看更多范文。 话题28:校园流行语 所谓流行语,就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广为传播使用的语言。每个生活群体,都有自己专用的流行语。如四川、重庆足球迷的“雄起”。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肯定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流行语。它们或有特殊的意义,或与众不同,或是自己发明创造的它们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手势,或者是一个图画、符号这些流行语,幽默、风趣、机智,反映了学校生活的一个侧面,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请以“校园流行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精彩构思]? 1、我们的“老板” 从校园流行语之一“老板”入手,写一篇记叙文。 老板者,老班班主任也。几乎每个班的班主任都整天给我们学生施压,恨不得榨出我们所有的油水,这不像资本家老板还能像谁?我们班的班主任也不例外,你看明天就要过周末了,他布置一大堆习题不说,还让我们珍惜时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真是“老板”呀! 2、“英雄”不“酷” 采有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好酷哇”和“真心英雄”两个校园流行语的对话,表现中学生容易受社会事物影响的特点。 酷:真大哥好!您不在家歇着跑到学校来干嘛。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浅析校园流行语

浅析校园流行语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社会生活中,一旦形成就在传承中体现一定的稳定性,尤其是它的语音和语法;另一方面,当社会生活出现社会革命和科技革命等急剧变化时,语言中的词语往往能极敏感地反映这些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即不断产生出一大批汉语新词汇。在这些新词语中有一部分由于广泛流行而被称为流行语。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社会上或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流行语的生命通常比较短:一般是几年、十几年,最多几十年。如果几十年还在流行,那就不是流行语,而是固定语了。流行语可以分为政治流行语、社会流行语和青少年(校园)流行语三类。在校园里流行的流行语叫校园流行语。校园是社会的一扇窗口,青少年学生作为里面思想最活跃的一个群体而乐于追求时髦,乐于创造,喜欢标新立异;他们交际面广,交往频繁,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大,容易产生群体认同感。 校园流行语的内容很广泛,如“捧场——上课”“特困生——上课时特别爱困、爱睡觉的学生”“名捕——喻指对考试作弊的学生毫不留情地抓住处理的监考老师”“花间派——喻指对感情不专一的男生”等。校园流行语的内容广泛,但总体来说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网络用语风行。互联网自20世纪初兴起,至21世纪初,以惊人的速度遍及全球。至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伴随网络的产生,以网络为媒介的人际交流方式出现。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具有便捷、灵活、新颖的特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学生网上交流的增多,网络词汇大量涌入青少年的口语及书面语中,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如:登录、在线、聊天室等,又如网虫、网友、黑客等。这里具体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网络上的新造词:例如:”菜鸟”是指电脑水平比较差的人;“竹本一郎”是用来形容愚笨者。(2)旧词新义类新词语:如“冲浪—使用Internet服务浏览信息”这里形象地把在信息的海洋里遨游比喻为在大海的波浪中驾驭自如地冲浪。(3)创新的新词语:例如“美眉—妹妹”“大虾—大侠”“格格—哥哥”。这种谐音词比谐音的原词更加形象生动、俏皮亲切,所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2.缩略新词语。缩略语的大量出现是学生们追求高效、简洁的体现。为了省时,一些英文或汉语拼音缩写语应运而生。(1)英语缩略语:校园流行缩略语很大一部分是对英语的缩略,反映出学生的英语优势。例如“BBS”指的是“Bulletin Board System 电子公告牌系统或称论坛”、“IT”指的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2)汉语缩略语:基本是传统的拈取部分字的方法。例如编程(编制计算机程序)、招办(招生办公室)、数控(数字控制)等。这些缩略语幽默风趣、形象实用,成为校园里学生们的通用语言。 3.外来词运用广泛。所谓外来词就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校园里流行的外来词主要是指从英语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以音译、意译等方式进入学生语言。(1)音译词:就是直接模仿英语词的语音形式,用汉语语音加以改造,使它符

浅析流行语“佛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011826838.html, 浅析流行语“佛系” 作者:陈丽年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8期 摘要:流行语的产生,是顺应时代社会发展的表现。“佛系”这一新兴的网络流行语,迅速成为如今网友热捧的一种表达方式,并衍生出“佛系X”的表达结构。本文主要从“佛系”这一流行语的起源、语法特征、语义特征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佛系;起源;语法特征;语义特征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1 一、“佛系”的起源 “佛系”最早出自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中,杂志中介绍了这样一种男性形象:他们永远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摆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事情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同时,插图中出现了“仏男子”的字样。日语“仏”相当于汉语“佛”的意思,因此具有这种特征的男性形象在中国被称为“佛系男子”。[1]但它的出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直到2017年底,出现了“佛系少女”、“佛系青年”等词语并迅速走红网络。 二、“佛系”的语法研究 根据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中的词性判断标准,我们对“佛系”的词性和语法特征加以研究分析。 1、作定语 词性判定标准认为多数形容词能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佛系”后面可以加名词组成名词性短语,如“佛系少女”、“佛系状态”、“佛系青年”。“佛系”后面加的大多是双音节名词,也可以加单音节或三音节名词,如“佛系菜”、“佛系人”“佛系歌唱家”、“佛系减肥法”。 2、作状语 研究发现,“佛系”可以直接修饰谓词性词语作状语,构成状中结构。如“佛系吃饭”、“佛 系上课”、“佛系消费”。“佛系”修饰的谓词性词语大多是双音节的,也可以是三音节的,如“佛系打游戏”“佛系听讲座”。 3、作补语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 摘要本文从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种网络语言现象的梳理和语言学分析,提出笔者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构成及形成原因态度 一、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 计算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的任何一种发明,它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当中。同时,网络还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而正是由于网络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语言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以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许多人第一次进聊天室时,对网上流行的一些词语和对话,似懂非懂,搞不清楚什么意思。网络语言正在“异化”中国语言文字,对现行语文教学和研究都提出了挑战。 二、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其形成的原因 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它与一般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从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看似

乎与“物竞天择”相对应,网络语言也有“语竞网择,适者生存”之道,存在便是合理。“网络语言”的产生,自有它的合理背景。它的构成方式更是多样化。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划分,现在流行的“网语”(Net-Speak)广义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宽带、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基准网民、电子商务、虚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早年的如恐龙、菜鸟、公鸡、东东、酱紫、瘟都死等,近年的如:潜水、踩地盘、躲猫猫、打酱油、叉腰肌、雷、人肉搜索、FB、HC、GJM等。 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尽管这类词语和符号在整个网络语言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争议较大,其中有的是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由英文字母组成,例如:IC(我明白了。全文是Igsee);IDK(我不知道。全文是I?don’t?know.);TKS(谢谢。Thanks),再例如BT意“变态”、GG意“哥哥”、KL意“恐龙”、NB意“牛逼”即奉承你在网上很酷、RMB意“人民币”、PFPF意“佩服佩服”、PMP意“拍马屁”、诸如GG/MM/DD/JJ这样利用汉语拼音头字母的简写来表示哥哥、妹妹、弟弟、姐姐这些亲昵的称谓;有的是谐音词语,如“美眉”,只是将原有词语“妹妹”的读音稍加改变而已;有的是数字的组合,例如:886是拜拜了、7456是气死我了、9494即就是就是、246是饿死了、520是我爱你等;有的是外来词语,如“调制解调器”俗称“猫”,而“猫”又是英文Modem 的音译。简约、随意、现代,缩略的语言,这也是网络的“专利”;还有的是出于对视觉感官的刺激而制作出来的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所形成的符号词语,如用键盘上的不同键可以组合出许多表情符号;心情不好时,

有趣的中小学校园流行语

有趣的中小学校园流行语 校园流行语是指一定时期内在青少年学生中广为流传和使用的语言。校园流行语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方面,不仅可以反映出校园文化的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广大学生的思想文化观念。中小学生与成人的社会生活有较大差别,他们的身体、心理正处于成长时期,崇尚新奇与时尚历来是中小学生的天性。这种追新求异的文化心理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对语言的创新,对时尚语言的追求。 一、中小学校园流行语的修辞艺术 说话本来就是一种艺术,中小学校园流行语则生动鲜明地体现了不同方面的修辞艺术。正因为修辞手法在校园流行语中恰当的运用,是中小学校园流行语呈现出简洁、新奇、形象的修辞效应,并能在中小学生中广泛流行。 从声音角度讲,中小学校园流行语的一大特点就是押韵。 押韵“押韵,就是有规则地交替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利用相同或相近的声音有规则地回环往复,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我左青龙,右白虎,肩膀纹个米老鼠。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虽然我长得不帅,但也有人夸我左边鼻孔很偶像派。 名花虽有主,我来松松土。 剪刀石头布,你没穿内裤。

某某一回头,吓倒路边一头牛;默默二回头,黄河之水倒着流;某某三回头,土星火星撞地球…… 这些押韵的校园流行语,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利于流传。 从语言的联系角度讲,中小学校园流行语大量使用了仿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仿拟“仿拟,就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新创的一种说法。”仿拟可分为仿词、仿句和仿篇。仿拟能给人一种“旧瓶装新酒”的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新颖,平添无穷乐趣。 仿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 菌男:仿“俊男”,指相貌丑陋的男子。 一键钟情:仿“一见钟情”,指那些在网上一见如故的人。 淑男:仿“淑女”,指性格温和,举止文雅的男子。 校草:仿“校花”,指学校里被公认为最帅气的男生。 另外,还有根据一个词仿造出一类词的情况。如仿“酒吧”造出“画吧”“书吧”“陶吧”“球吧”等;仿“白痴”造出“花痴”“睡痴”“玩痴”等。 (二)仿句,指仿照某一名言警句或某句流行歌词而造出的新句。仿篇,是对现成的诗词歌赋或篇章的仿拟。 中小学校园流行语中的仿句和仿篇也有不少,豪放的唐诗,婉约的宋词,活泼的元曲,丰富的名言警句都是他们青睐的对象。例如仿辛弃疾的

2020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题答案.doc

2020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题答 案 网络流行语反映社会生态变化。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20xx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20xx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原文: 网络流行语,是指一定时段内,主要在网络场域被网民自发使用、高频出现、具有发酵功能并往往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的语言符号。 20xx年网络流行语与往年同比数量增多,网络自造词比重加大,与时政的关系减弱。 20xx—20xx年网络流行语数量年均在10个左右,20xx年数量激增为33个。20xx年以来网络流行语中的网络自造词(指这一流行语发源于网络,包括网络热点事件、自媒体等)比重呈现增加趋势,如20xx年 "囧""雷人",20xx年"杯具",20xx年"屌丝"等,但多数年份所占比重不大。20xx年网络自造词占当年网络流行语比重达69.7%之高,其中贴吧、豆瓣、微博等自媒体生成类型占比最多,"女汉子""也是醉了"等均在此列;除此之外,网络自造词来源还有:网游型("不作死就不会死"等)、影视剧型("也是蛮拼的"等)、社会热点事件型("什么仇什么怨"等)。与此

相对应的,则是网络流行语中来自社会尤其是时政事件的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如20xx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有"打酱油" "做俯卧撑"等,20xx年"躲猫猫""被下岗"等,占比都较高,20xx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比重已下降到14.3%,20xx年统计到的时政类网络流行语为零。这说明20xx年至20xx年,政治和民生是网络流行语中的重要议题,可见网民心态从调侃到针砭时弊的演变历程。 网络流行语由网民自传播进入"网民—媒体"复合传播阶段,显示出网民影响社会的力量增大。往年,网络流行语被传统媒体和官方接受的频率较低。20xx年,网络流行语"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度引发舆论热议;20xx 年《人民日报》特刊上出现网络流行语"屌丝"一词,但对此词持批判态度。20xx年开始,传统媒体尤其是新闻门户网站大量吸收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被社会接纳的程度从这一词汇的网络热度与媒体热度的对比可见,20xx年月"也是醉了"的网页数(网络热度)与网上新闻篇数(媒体热度)的比例为10:1;"有钱,任性"这一比例达到2:1;而"萌萌哒"比例甚至达到1:1,说明网络流行语的网民传播和媒体传播进入"同频共振"阶段,网络流行语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一般词汇序列。 网络流行语反映社会生态变化。体现青少年群体卖萌心态的"萌"系流行语是我国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萌"系网络流行语盛行显示中国社会群体不断分化,年轻群体呈

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调查报告 TO: 新世纪的今天,是一个变化莫测,风起云涌的舞台。处在新世纪开端的我们,也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也更加追求独立,自主创新等等。但是在如今的社会,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性。我们在接受外界的思维文化时,也避免不了接受到一些文化垃圾。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还不能很好的去选择,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老师的正确指导。而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最基本手段,作为文化交流的窗户,在中学生的生活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它在中学生的生活中会变得如何呢?为了让人们了解中学生的心理,以协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式,我们选择了《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调查报告》作为我们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目录 一.问题的发现和提出―――――――――――――――――二.制定的研究方法――――――――――――――――――三.关于校园流行语使用的调查问卷―――――――――四.分析调查问卷―――――――――――――――――――五.采访老师同学的记录――――――――――――――――六.小组成员的讨论与指导老师的点评――――――――――七.总结―――――――――――――――――――――八.附录:调查问卷―――――――――――――――――― 校园流行语调查小组成员名单: 实验中学高一三班: 丁萍如施晓瑜张迎颍曾曦琳林莹芃(组长) 指导老师:黄钢强 时间:2006年11月——2007年1月

问题的发现和提出: 流行语是一种词汇现象。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词汇的分类研究。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也是同学交流中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校园流行语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语言研究界的应有关注,是因为对流行语的性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流行语混为一谈,于是失去了分类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或者过狭,把流行语局限于某个地域范围,等同于某种社会方言,将校园流行语研究纳入地域方言或社会方言的研究,比如青少年的流行语等等,使得校园流行语的研究实际上与地域方言或社会方言研究重叠,失去了独立性。所谓流行语,它是指在某一时期、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语汇。它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的含义。流行语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读来给人以身心的愉悦。而在流行语中校园流行语占主要地位。这些流行语有利也有弊,在有些校园里,流行语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转变成了粗话,脏话等等。什么是校园流行语?怎么样的流行语才是健康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新型语言呢?怎么样正确引导同学们去使用流行语?便成了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于是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针对这些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性学习。 制定研究的方法 1.发放调查文卷(06年12月) 2.采访老师,学生及其家长(06年12月15-25) 3.组织成员分析问题(06年12月26-31) 4.收回调查文卷(06年12月28) 5.老师点评 形式: 口头调查笔头调查上网查询 关于校园流行语使用的调查问卷 这次参加调查的人数约250人,我门调查了三座城市(泉州/晋江/石狮)初中至高中的在校学生,其中泉州的高中生占50%,初中生占10%。所以说本次调查比较针对于高中生。我们的题目共有19题,内容如下: 1.您经常上网吗?A.每天B.两三天一次C.一周一次D.基本不 2.您经常阅读报刊杂志吗?A.每天B.每周C.偶尔D.不看 3.您主要关注那些内容?A.时事政治B.娱乐时尚C.体育D.其他____ 4.您喜欢看影视剧吗?A.喜欢,一有机会就B.碰到就看C.无聊的时候可以看一看 5.您喜欢哪一类的影视剧?A.外国原声影片B.偶像剧C.搞笑剧或肥皂剧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

网络流行语地社会文化分析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地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地表达方式.他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 网络是信息社会地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语言地产生提供了良好地条件.在网络语言中,以网络流行语地影响为甚.本文所论即是对网络流行语地分析探讨.这些网络流行语地种类大致分为:网络自身生成地流行语,如“、斑竹、火星帖”等;网下生成再到网络上流行地流行语,如“”在银行里早就开始运用了,后来在网络上广为流行;源自生活地网络流行语,如“很黄很暴力”原是电视节目中地话语,后在网络上流行.从形式上看,网络流行语主要有谐音式,如“”是“就是就是”地谐音;拼音式,如“”是姐姐地意思,“”是哥哥地意思”;借用式,如“”是“ ”地意思,“有钱人终成眷属”是借用“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笔误式:如“斑竹”是版主地笔误.当然网络流行语还可以现成地语句形式流行.网络流行语地生成与流行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网络流行语地生成和发展,反映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地社会文化特点.本文以从网络搜索地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为例,对其进行社会文化分析.一、树异于人地先锋意识在网络中,一些看似普通地词语却有着特别地意思.如“灌水”是发无聊帖子地意思;“抛砖、踢一脚”是跟贴地意思;“偶”是我地意思;“”是就是、就是地意思;“水蒸气、纯净水”是没有任何内容地灌水之意;“拍砖头”是批评某帖地意思;“路过”是随便看了一下帖子地意思.还有些流行语从形式上看就比较独特.如“弓虽”是强地左右部分、“”是对某些人地蔑称;“斑竹”是版主之意;“火星帖”是指经常能看到地离谱地帖子或话题.所谓地火星是指发这样帖子地楼主或者提这个话题地人在这方面比较“无知”,在一般人(泛指地球人)中算是“另类”,他们有可能来自火星.诸如此类地流行语还有很多.它们或是从现代汉语地现有词汇中引申出新地义项,或是创造出地新词新语.这些流行语地生命力姑且不论,但它们均体现了标新立异地特点,体现了一种先锋意识.这种树异于人地用法,还体现在一些句子中,以网络流行语为例,“我不是随便地人,我随便起来不是人”这一句是对“随便”地创新用法;“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这是对“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地创新用法,意指人地能力和名气如果足够大,就会有好地舞台供他(她)施展自己地才华;“有钱人终成眷属”是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地变异用法,“情”和“钱”地一字之差,使得原句地境界全无.“一大学生最低奋斗目标:农妇、山泉、有点田”这句话源自“农夫山泉”地广告词——“农夫山泉有点甜”,后被改编成“农妇、山泉、有点田”,并借此理解为一个大学生地最低奋斗目标.“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地眼睛,可我却用它来翻白眼”,这是对本来富有哲理地一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地眼睛,但我要用它寻找光明”地改编,改编后增加了幽默、戏谑地色彩.而“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所体现地个性色彩则极为强烈.这些富有个性地网络流行语之所以产生与快速流行,有其社会基础.网络在中国地发展速度很快.据统计,目前中国地网民人数已跃居世界第一.在网民构成上,“历次调查结果都显示,网民中-岁地年轻人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地网民而占据绝对优势.”[]和其他年龄层比较而言,年轻人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更喜欢追求个性,展示自我,崇尚创新,追逐时尚,往往不愿意接受现实生活中诸如一些语言规范地约束.开放自由地网络给以年轻人为主地网民群体提供了创造发挥地空间,为网络流行语地产生提供了必然和可能.这是网络流行语流行地重要社会基础.中国人地传统是关注规范,“无论在意见或行为上,传统中国人都有很强之避异趋同地心理,也就是有很强地社会顺同地倾向.在现实日常生活中,中国人一向是尚同而避异,对循规蹈矩者大加赞誉,对标新立异者则不惜鞑伐.”[]在网络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地,没有现实社会中地等级之分,没有现实社会中地限制和约束.网络又是虚拟地,人们在创造、使用新地词汇、新地流行语地时候,具有更大地自由和空间,而不必太在意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