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
关于校园流行语的研究报告范文

关于校园流行语的研究报告范文一、校园流行语的定义与分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校园流行语是指在校园内广泛传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词语或短语。
它们通常具有时代特征,能够反映出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年轻人的心理需求。
根据流行语的形成背景和传播途径,我们可以将校园流行语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 网络流行语:这类流行语主要来源于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
它们的传播速度快,更新换代迅速,往往具有一定的幽默成分和娱乐性。
例如,“斗图”、“表情包”、“段子手”等。
2. 校园文化衍生词:这类流行语主要是由校园内的文化活动、社团组织和学术研究等方面衍生出来的。
它们通常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反映了校园内的知识氛围和学术追求。
例如,“学术圈”、“创业比赛”、“实验室”等。
3. 影视剧热词:这类流行语主要是受到热门影视剧的影响,如《青春斗》、《奋斗》等。
它们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影视作品的口碑传播和社交媒体的讨论分享。
例如,“人生赢家”、“鸡汤文”、“逆袭”等。
4. 社会热点话题:这类流行语主要是受到社会热点事件的影响,如疫情、环保、教育改革等。
它们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和人们的关注讨论。
例如,“宅家隔离”、“绿色出行”、“素质教育”等。
二、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分析1. 时代性:校园流行语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们往往是紧跟时代潮流的产物,能够反映出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年轻人的心理需求。
例如,“996工作制”、“佛系青年”等。
2. 创新性:校园流行语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它们往往是由一些新的概念、词汇或表达方式组成的,能够给人们带来新鲜感和好奇心。
例如,“脱单神器”、“人设崩塌”等。
3. 互动性:校园流行语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它们往往是在人们之间的交流互动中产生的,能够满足人们在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等方面的需求。
例如,“表白墙”、“求抱抱”等。
4. 传播性:校园流行语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它们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人们口头禅和社交话题。
大学校园流行语说

大学校园流行语说大学校园流行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既是抒发情感,也是表达态度的工具,更是传递思想的媒介。
在面对山山水水,风风雨雨的大学生活时,我们不禁要借助这些流行语来表达我们的心声。
一、"佛系"“佛系”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它指的是一种传统佛教中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即不会为了一件事情而过分的纠结和抱怨,而是从容面对生活。
在大学校园中,“佛系”这个词体现在有事情不紧不慢的态度上,学生们以一个轻松的心态面对学业和生活。
如:“要佛系一点,不然生活太累了。
”二、"666"“666”是指非常好的事情,这个说法来自网络语言。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常常用“666”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物的赞赏。
例如:“这件衣服好看极了,666!”三、"女汉子"“女汉子”是指在行为举止、性格特质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呈现出与传统女性明显不同的女孩子。
她们拥有男人般的果断、干练和坚毅,同时又保留了女性特有的温柔与细腻。
在大学校园里,“女汉子”这个词语往往被用来描述那些独立自主、自由自在的女孩子。
如:“她是个女汉子,什么都干得来。
”四、"小清新"“小清新”是一个比较新的词语,它常常用来形容表现出脱俗的、自然的、清新的风格,如在穿衣、打扮、文化娱乐等方面坚持简约风格的人。
在大学校园里,“小清新”既被用来形容人,也被用来描述环境。
如:“这间咖啡馆很小清新。
”五、"晒图"“晒图”是指将自己或家里或学校或旅游的照片刊登到网上或自己的朋友圈中让其他人欣赏。
在大学校园中,“晒图”这个词语已经成为了记录生活美好的一部分。
当一件美好的事情或美丽的风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我们便可以用“晒图”来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分享。
如:“我去旅游了,晒图”!大学校园流行语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了学生们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态度和想法。
在大学校园中,这些流行语非常的多种多样,既有满足自我情感需要的,也有表达个性和特点的。
社会语言学下的校园流行语

社会语言学下的校园流行语校园流行语是指在校园中广泛流传并被大量使用的特定词语或短语,它们往往反映了当代学生群体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趋势。
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中,校园流行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一些校园流行语。
1. 形容词和副词,校园流行语中常出现形容词和副词,用于形容人、事物或表达情感。
例如,“酷毙了”、“无敌的”、“超级赞”、“超萌”等,这些词语常用于表达赞美、喜爱或夸张的情感。
2. 动词和短语,校园流行语中的动词和短语通常用于描述行为或表达某种状态。
例如,“装逼”、“撩妹”、“躺枪”、“碰瓷”等,这些词语常用于形容某种行为方式或社交技巧。
3. 缩略词和网络用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校园流行语中也出现了大量的缩略词和网络用语。
例如,“666”表示赞美或敬佩,"233"表示笑声,"orz"表示佩服或崇拜,这些词语常用于网络社交平台或即时通讯工具中。
4. 流行词汇,校园流行语中常出现一些流行词汇,这些词汇通常源于热门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或网络热点事件。
例如,“蓝瘦香菇”、“咸鱼翻身”、“996”等,这些词语常用于表达某种情境、态度或社会现象。
5. 口头禅和口号,校园流行语中的口头禅和口号常用于表达个人或群体的特定观点、态度或口号。
例如,“不怕困难”、“努力加油”、“青春无敌”等,这些口号常用于鼓励、激励或表达团结的力量。
总结起来,校园流行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学生群体的语言习惯、价值观念和社会关注点。
这些流行语的出现和流行,不仅体现了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年轻人的思维方式。
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分析

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分析摘要:大学校园流行语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来源广泛、特征鲜明。
认真分析、充分了解和掌握大学校园流行语能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如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校规校纪、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有效的课外活动.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流行语、来源、特征、启示徜徉在大学校园,你便置身于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流行语世界中。
各种惯用语、仿拟语、创新词、打油诗、网络用语、影视作品经典台词层出不穷,这些鲜活的、生动的、亲切的语言会迅速将你感染,很快你会溶入其中。
高校是文化的主要集散地,大学生年轻而富有朝气、喜欢新奇、崇尚个性。
在他们当中流行的语言无疑来源十分广泛。
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影视媒体。
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影视台词有:1.“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摆在我的面前, 但是我没有珍惜, 直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里面的经典台词,之所以在高校流行多年经久不衰,是因为每位学子都会从中多多少少想到自己的感情经历)2.“小白,你好白哟”(小白是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里的一条小狗,而这里别有意义,当同学之间互相这样“攻击”对方时,其实意为“你好白痴啊。
”)3.“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来自于冯小刚贺岁片《天下无贼》。
如你想看书时朋友老缠着你聊天,效果很好。
4..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也比较流行如“超女”。
恶搞”、“忽悠”、“做人要厚道”、“实说实说”、“素质,请注意你的素质”等等。
二、网络。
高校网的普及,使网络已成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一些网络用语也在校园大行其道。
校园里常用的网络流行词有:“神马都是浮云”(意为什么都是过眼烟雨)、”“美眉”(漂亮妹妹)、“顶”(支持)、“汗”(被吓倒)、“东东”(东西)、“菜鸟”(上网新手)、“亚历山大”(压力很大)。
三、各地方言。
大学校园的学子们来自全国不同省市,一些有特色、有代表性、能引起学生共鸣或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的方言词语便流行起来。
浅析校园流行语

浅析校园流行语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社会生活中,一旦形成就在传承中体现一定的稳定性,尤其是它的语音和语法;另一方面,当社会生活出现社会革命和科技革命等急剧变化时,语言中的词语往往能极敏感地反映这些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即不断产生出一大批汉语新词汇。
在这些新词语中有一部分由于广泛流行而被称为流行语。
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社会上或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
流行语的生命通常比较短:一般是几年、十几年,最多几十年。
如果几十年还在流行,那就不是流行语,而是固定语了。
流行语可以分为政治流行语、社会流行语和青少年(校园)流行语三类。
在校园里流行的流行语叫校园流行语。
校园是社会的一扇窗口,青少年学生作为里面思想最活跃的一个群体而乐于追求时髦,乐于创造,喜欢标新立异;他们交际面广,交往频繁,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大,容易产生群体认同感。
校园流行语的内容很广泛,如“捧场——上课”“特困生——上课时特别爱困、爱睡觉的学生”“名捕——喻指对考试作弊的学生毫不留情地抓住处理的监考老师”“花间派——喻指对感情不专一的男生”等。
校园流行语的内容广泛,但总体来说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网络用语风行。
互联网自20世纪初兴起,至21世纪初,以惊人的速度遍及全球。
至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伴随网络的产生,以网络为媒介的人际交流方式出现。
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具有便捷、灵活、新颖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学生网上交流的增多,网络词汇大量涌入青少年的口语及书面语中,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如:登录、在线、聊天室等,又如网虫、网友、黑客等。
这里具体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网络上的新造词:例如:”菜鸟”是指电脑水平比较差的人;“竹本一郎”是用来形容愚笨者。
(2)旧词新义类新词语:如“冲浪—使用Internet服务浏览信息”这里形象地把在信息的海洋里遨游比喻为在大海的波浪中驾驭自如地冲浪。
解读校园流行语

解读校园流行语一、引语校园流行语是指一定时期在校园内被大学生普遍使用的以鲜活形式表达特殊含义的话语形式,是具有大学生社会、文化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或特定的句子模式。
主要功能为日常调侃和网络交际。
本文根据这个界定来分析校园流行语的各个方面。
大学生们用“崩溃”表达愤懑,把约会说成是“晒月亮”,管早上第一节课就打瞌睡的人叫“特困生”。
“晚上有时间去‘黄昏炼’吗?”“你没安排‘甜蜜一下’吧?”“我可没那么‘老孔’,晚上要‘学习文件’呢。
”“哈哈,假正经,你知不知道你都成了我的‘偶像’了。
”①这样莫名其妙的对话在校园里随时都可能听到,校外人士乍听简直一头雾水。
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众多的“语言密码”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听起来颇有些“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这些谈话使用的就是校园流行语,是经过修辞化的语言。
胡明扬与张莹《70—80年代北京青少年流行语》中指出流行语的特点:新造的、迅速变化着的、供青少年“内部交际使用”。
从形成机制上看,某个词语之所以一经产生就会迅速流传开来,是与它所具有的高度的流变性、时效性、现实性、鲜活性、大众性这几个重要特征分不开的,这也是修辞的魅力所在。
二、校园流行语的修辞技巧从传统的语言学角度来看,构成大学流行语的语言符号主要有汉字、数字、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和英文字母),虽然这些传统的语言符号仍然是校园流行语的组成部分,但是,大学生们已经对这些符号进行了不断的刷新,进行了修辞化的重组。
通过对校园流行语的分析及语料整理,笔者概括校园流行语的特点为:旧词新解和谐音借字是当前流行语创新词汇的两大趋向,派生词、缩略词也在进行中,英语、数字与汉字间互相的替换,也造成了之前少见的流行语大量产生。
校园流行语简洁而不乏幽默,话语新潮前卫,诡谲而不失情趣,使大学生达到了既标榜个性,又轻松气氛、增加调侃效果的作用。
下面笔者将校园流行语分为以下几种产生途径:1.隐喻不是通过指向事物的本体,而是指向非本体来完成意义建构的,即运用一些巧妙的联想,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本来的意义。
校园流行语的文化浅析

校园流行语的文化浅析——以高校为例校园是学生聚集的地方,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视为一个具有较为完善体系功能的小型社会场所。
校园,尤其是大学校园,这样的一个场所社会影子倾向更为明显,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有着不同的乡音,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会见解,不同的兴趣爱好…也许也正是基于各种特定的不同因素而又共同的年龄层次,相似的语言追求,于是校园流行语成了一个让人颇为感慨的语言现象。
高校校园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大学校园里盛行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中广泛流传和口头使用的语言,是在一定情况下更能表达学生思想的一种语言方式。
当前,校园流行语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准则、审美倾向、行为方式、思维模式构造的重要参数。
可以说,校园流行语除了有着自身的语言基础,物质载体,传播途径,创新传递能力以外,也有着独特的精神基础。
而这个精神基础正是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因素。
无论是哪一个时间阶段的大学生都会有着个性张扬的一面。
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方式来表现自我,传递一定的信息,表现一种独特的主张,追求一种别样的乐趣,也需要一种方式来真正体现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
无疑,校园流行语便成了一种极好的手段。
大学校园流行语来源非常广泛,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以下几种渠道:1.以网络传媒为主体,影视媒体为辅助的现代化来源。
a.腾讯QQ,微信,飞信,微博等网络聊天工具的推广,普及使得聊天呈现出一种跨地域,跨时期,跨年龄的新形势。
而这样的形势不仅为时间上较为充裕的大学生提供了聊天渠道,同时也成了校园流行语产生和传播的重要途径。
“亲”,原是淘宝卖家的一种客套称呼,现在却是代表聊天两人关系的亲密,有着拉进距离,缓和尴尬场面的作用。
“汗”有着被吓到的意思。
“么么”单独看没有任何的语言意义,但是在校园流行语里却是亲吻的意思。
目前要说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莫过于“屌丝”,而它最早出现是在贴吧上。
b.影视传媒也是校园流行语的一个重要来源。
今年,最流行的一句校园语言估计要数“元芳,你怎么看?”而这句话的出处便是央视热播剧《神探狄仁杰》。
从应用语言学角度谈大学校园流行语

从应用语言学角度谈大学校园流行语摘要:本文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大学校园流行语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讨论了其产生和存在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认为大学校园流行语在丰富校园话语和汉语词汇的同时,部分词语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我们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在追求创新的同时规范使用语言,从而推动语言文字的创新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校园流行语;表现形式;特点;规范大学校园流行语是在大学校园环境中流行于大学生口语交际中未经规范化的一种语言现象。
它是一定的社会元素在大学生言语中的反映,是校园文化内涵的最重要的表征。
本文将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来浅谈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表现形式、特点、影响及其规范等问题。
一、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表现形式大学校园流行语涉及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
具体有以下几种:1.旧词新义。
有意利用原有词语的所指,对旧有的词语作新的解释,也就是修辞上的别解格。
比如:“善良”别解为“丧尽天良”,“黄昏恋”别解为“大学快毕业了开始谈恋爱”,“金刚钻”别解为“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的学生”等等。
2.缩略语。
将原来较复杂的语言进行简化,用缩略形式表达复杂的内容,有汉字缩略和英文缩略。
比如汉字缩略:“蛋白质”是“笨蛋+白痴+神经质”,“特困生”指特别爱睡觉的学生,等等;英文缩略语:BF(boy friend),GF(girl friend),等等。
3.仿拟。
仿拟有仿词、仿句和仿篇三种形式。
仿词是更换词语中的某个词或词素,临时仿造出的新词新语。
比如:“校草”仿“校花”,“烟酒生”仿“研究生”等。
仿句指仿照某一名言警句或某句流行歌词而造出的新句。
比如:“有朋自网上来,不亦乐乎”,“该出游时就出游,潇潇洒洒走九州”等。
仿篇是对现成的诗词歌赋或篇章的仿拟,或仿语言,或仿结构,或仿内容。
比如:仿《陋室铭》的《新陋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精,作弊则灵。
厮守寝室,难忍孤清。
麻将打得好,扑克翻得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刘广宁摘要:流行语的产生是流行文化发展背景下的必然产物,而流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的年轻群体。
大学校园作为有文化、有知识、有素质的一大批年轻人的所在地,也必然会成为产生流行语的一片肥厚土壤,校园文化是社会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流行语就成了校园流行文化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
关键词:校园流行语类型来源产生方式大学生当代社会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在以飞快的速度向前跨越。
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高科技、信息化的现代化社会已经形成,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要日益多元化。
这种需求促使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得到了更大程度的自由与解放,于是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人文现象,其中流行语的大量产生便是引人注目的一种文化景象。
流行语的产生是流行文化发展背景下的必然产物,而流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的年轻群体。
大学校园作为有文化、有知识、有素质的一大批年轻人的所在地,也必然会成为产生流行语的一片肥厚土壤,校园文化是社会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流行语就成了校园流行文化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
所谓校园流行语是社会方言的一种,指某一时期,某一地域,在校园广为使用的词语。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创作产生现在以成为流行语的主要源头之一,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首先,大学生这一群体除了年轻、叛逆、有朝气、想象力丰富之外,还具有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
对于新事物的掌握能力很强,创造能力,分析能力也十分突出,对待各种不同的事物的看法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在新的流行语的创造发展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且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另外,大学与社会的逐渐融合。
大学校园这个曾被喻为“象牙塔”的所在,其实早已不是什么“世外桃源”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日趋娱乐化的大众文化的不断渗透以及信息化浪潮的席卷,校园文化已不在那么单纯,在这么多种文化的影响下,现在的大学更像是一个飞扬着青春活力,引领着时代潮流,体现着生命价值意义的地方。
而校园流行语在社会的广为流传,正是上述独特校园文化与社会各种文化结合的一个重要表征。
一、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类型分析汉语中词及其以上的语言单位都能独立运用,并能表达丰富的意义。
这一特点使得人们在指称或表现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思想时,在表达形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校园也在这个多元化氛围的笼罩之下,这就使得那些本来就不喜欢拘束的青年人,思想上更加活跃开放,语言上更加追新出奇,他们喜欢用更多的不受约束的形式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将这种渴望纷纷付诸于具体化的言语变革之中,这就产生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流行语。
1.校园流行语中表现形式多样有的表现为单个词语或短语,有的写成句子,有的则编成大段的民谣或改编文学作品,有的以数字的形式出现,有的则用英文表达或英汉夹杂,而以上这些表现形式当中较为短小的词或短语的形式最为流行,在流行语中占绝大多数。
这与词语自身的一些特征有关。
如简练、形象、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极易在年轻人中得到共鸣而流传,有了这些特征,人们在创制使用流行语时往往会感到得心应手。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郁闷”(无聊、苦闷,大江南北广为流传)、“恶搞”(对某件事或人的恶作剧,2006年网络最为流行的词语)、“断臂”(同性恋,源自电影《断臂山》)、“草根”(无名之人)、“校草”(学校里长的漂亮的男生)、“被挂、被卡”(考试不及格)、“重修专业户”(经常重修的学生)、“豆芽科”(无用的学科)、“表酱子”(不要这样子)、“不爽”(不舒服,不愉快)、“枪手”(替考者)、“套牢”(被不如意的婚姻羁绊)、“解套”(离婚)、“可爱”(可怜没人爱)、“天才”(天生蠢材)、“偶像”(呕吐的对象)、“后起之秀”(最后起床的人;班级成绩后几名)、“引进外姿”(找到外国女朋友)、“美女”(霉女)、“九三学社”(早上九点起床,下午三点起床)、“补充能源”(吃夜宵)、“留学生”(留过级的学生)、“特困生”(爱睡觉的学生)、“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等等。
2. 句子是比词和短语大一级的语言单位。
它在使用时表达的含义要丰富的多,往往能够表达出词和短语无法表达的复杂的深层含义,但是句子一般比较长,在学生们轻松活泼的交际场合用起来似乎少了一份灵动性,因而并不常用,这样的例子有:“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他可能是唐僧。
带翅膀的也不一定是天使,他可能是鸟人。
”“女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受到的引诱不够;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
”“你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
”“白天文明不精神,晚上精神不文明。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男人的谎言可骗女人一夜,女人的谎言可骗男人一生。
”3.以民谣或诗词的形式出现的流行语在校园流行语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两种形式在校园流行语中被十分巧妙的运用,给单调的校园生活中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这两种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某些校园生活的现实,为我们进行校园流行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如:“找到工作的人过着猪一样的生活,正在找工作的人过着狗一样的生活,考研的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中文系,投笔从‘融’;历史系,谈‘股’论‘金’;医学系,精益求‘金’;外文系,西游取‘金’”。
“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
”“上课瞌睡过度,眼皮打架无数,实在忍不住,误入梦境深处,呼噜呼噜,惊醒同学全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教室昨夜又用功,考试不堪回首课堂中。
”“书如山,题如海,求学之舟往哪摆?汗透背,泪成灰,红×满卷,错题成堆。
累!累!累!“分依旧,人空瘦,只见骨头不见肉。
心有愧,我是谁?满脸憔悴,一身疲惫。
睡!睡!睡!”4.还有一种以数字形式出现的流行语。
这种流行语运用数字谐音法,完成和实现表达意义的任务与功能。
它的出现与我们这个时代信息数字化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521”(我爱你)、“532”(我想你)、“584”(我发誓)、“1573”(一往情深)、“246”(饿死了)、“837”(别生气)“886”(拜拜了)、“741”(气死你)、“98”(走吧)、“95”(找我)、“02746”(你恶心死了)、“1414”(意思意思)、“5252”(我饿我饿)、“5454”(我是我是)、“5776”(我出去了)、“9494”(就是就是)、“55646”(我无聊死了)、“59420”(我就是爱你)、“1314159”(一生一事跟你走)、“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事)。
5.至于英文形式或英汉夹杂的流行语,数量相对要少一些。
这样的例子有:“Rubbish”(垃圾)、“Yeah”(时髦、潮流)、“Yeepee”(妙哇)、“UFO”(不明飞行物)、“WTO”(世界贸易组织)、“APEC”(亚太经合组织)、“GDP”(国内生产总值)、“MBA”(工商管理硕士)、“IT”(信息技术)、“ND”(网络规划)、“EQ”(情商)、“IQ”(智商)、“Titanic”(浪漫)、“So”(这么)、“shopping”(购物)、“in”(新潮、时尚、流行、另类)、“My God”(我的上帝)、“copy”(复制)、“party”(派队)、“hacker”(黑客)、“I服了you”、“小case”、“真cool”、“who怕who”、“一起去hi”、“卡拉OK”、“T恤”、“PK一下”、“happy一下”等等。
二、校园流行语的来源及产生方式(一)来源校园流行语的来源非常广泛,因为校园是一个专门学习知识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它具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与兼收并蓄的包容性,这也就为流行语的产生与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广阔的空间。
校园流行语的来源具体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校园生活;传播媒体。
1.校园生活。
这些词语有的是从一些学科中曲解、仿拟得来的,是一些对校园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感悟。
如:“软着路”(考试60分及格;物理术语)、“潜水艇”(比喻低水平的人、低于水平线的;物理术语)、“白菜”(美丽漂亮的女生;生物术语)、“白萝卜”(很平常的人;生物术语)、“皮肤健康”(某人脸皮厚;生物术语)、“内切圆”(正好合乎某人心意;数学术语)、“垃圾股”(另人厌恶的不理想的恋爱对象;经济术语)、“绩优股”(理想的有发展潜力的恋爱对象;经济术语)、“崩盘”(恋爱告吹或解除;经济术语)、“286”(某人行动迟缓;计算机术语)、“内存”(某人的知识水平;计算机术语)、“死机”(做某事是因思维障碍等原因,无法继续进行下去;计算机术语)、“鸳鸯蝴蝶派”(恋爱中的同学;文学术语)、“山水派”(热衷于游山玩水的同学;文学术语)、“花间派”(交友不专的人;文学术语)等等。
2.源于大众传媒。
这类词多取自电视、电影、小品、广告、网络、报纸、流行歌曲、文学作品等。
具有相当强的时尚性,使用的频率、数量都很多,在学校和社会上都很有人气。
如:“饿的神啊”、“低调、低调”、“人不能无耻到‘某某’地步”(来自电视);“某某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素质,注意你的素质”、“BMW”(原为宝马汽车标志,电影中改为‘别摸我’)、“我顶你个肺”、“你侮辱我的人格,还侮辱我的智商”(来自电影);“相当地”、“忽悠,接着忽悠”、“我的心啊,拔凉拔凉的”(来自小品);“我的地盘我做主”、“大学生的最低目标,农妇山泉有点田”、“闪亮登场”、“想唱就唱”(来自广告);“恶搞”、“美眉”、“灌水”、“恐龙”(来自网络);“你不是我的冤家派来玩我的吧”、“有招想去,没招死去”(来自流行音乐);“我是某某我怕谁”、“玩的就是心跳”、“你以为你是谁”(来自文学作品)等等。
(二)产生方式校园流行语不仅来源广泛,产生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可分为三种,即语音手段、语法手段和语义手段。
1.语音手段。
这种构词方法使用频率较高这与汉语自身的特点有关。
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它在形、音、义方面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关系,这就为改变某些字词的读音,以达到某种特定效果提供了可能。
一些流行语的产生,用的是谐音法,即利用某些词语读音相似的特点,在不改变原词本意的基础上产生另一种流行语。
这样的流行语往往具有更多的幽默、诙谐意味。
如“大虾”代“大侠”,“屁兔”代“PII”,“克林顿”代“家里蹲”(指下岗) “, 米国”代“美国”,“偶”代“我”,“瘟酒吧”代“WINDOWS98”,“斑竹”、“板猪”代“版主”等等。
另外一种方法是同音法,即直接借用某个词语的读音,相应地改变字形,使得语义随字形的改变而改变。
如“韩流”,指韩国传来的时尚潮流,这个词源于“寒流”,二者都是固有的单音节语素,按偏正式构词方式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