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用语言学角度谈大学校园流行语
校园流行语“XX哒”的语言学考察

校园流行语“XX哒”的语言学考察校园流行语“XX哒”的语言学考察摘要:校园流行语“么么哒”从一款软件名称开始,迅速流行后产生了“XX 哒”系列流行语。
文章从形成原因、分类及句法结构、语义特征、流行成因等四个方面,对“么么哒”式流行语进行深入研究。
重点从语音、语义、语用等视角进行考察,并在分析其使用情况的基础上,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其流行的原因进行深层次探究,同时指出对待校园流行语的态度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XX哒” 校园流行语语言学考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生活也逐渐发生变化。
各种新事物、新文化不断产生发展。
这其中包括在发展中产生和演变的新词语。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潮流的年轻一代,拥有高素质以及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普遍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新奇,在这样的前提下,校园流行语“XX哒”的流行就不足为奇。
本文着重从这类流行语形成的原因、语言结构、语言学视野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一、“XX哒”流行语的出现及形成原因(一)产生及发展“XX哒”这一新词语的流行,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过程,其语义逐步呈现于泛化的趋势。
最终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口语中,并在大学校园中传播开来。
“XX哒”这一类流行语最早出现在公众视野,是中国杭州鸿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于20XX年6月4号上线的一款名为“么么哒”的软件应用。
当时这并不算是流行语,充其量只是个名称。
但在如今的21世纪,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普及,网络也成为一个新的载体,成为影响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0XX年爆红的日系的“萌”文化正在流行。
“萌”不再单单指萌芽发生之意,更增添了可爱、天真的灵动性。
这一元素随即便被运用到“XX哒”中。
20XX年2月12日豆瓣小组有一位网友发帖:“今天出来没吃药,感觉整个人都萌萌哒。
”在这之后,“萌萌哒”一词便被网友定义为“该吃药了”。
之后又受到“新爱堂”的GIF图片影响,出现了“感觉自己萌萌哒”等一系列的流行语。
此刻的“萌萌哒”一方面继承并发扬了都市的“萌”文化;另一方面,也变成对别人或自我的可爱、天真、有趣的赞美之意,具有幽默诙谐的效果。
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及其折射的现象

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及其折射的现象语言作为人们交流思想、传递感情的工具,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并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创新。
语言的创新充分体现在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人们的口语中。
大学生是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他们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自然地成为流行语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
在今天经济市场化、信息网络、文化多元化等形势的影响下,大学校园与刻板的学府渐行渐远,已成为一个飞扬着青春活力,引领着时代潮流,体现着生命价值的地方。
校园文化也不再单纯,而是更加丰富、凸现,校园流行语则成为校园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园流行语的特点校园流行语,顾名思义是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的一种语言形式,它除了具有一般流行语的流行性、时间性等特点外,也创造性地革新了流行语,使得大学校园的流行语大大减少了它的方言性、俚俗性、底层性,成为大学生广泛运用的一种鲜活的语言形式。
它反映了大学生这一群体独有的社会文化心态,具有着追新求异、幽默风趣、简洁明快和偏激粗俗等特点。
1.追新求异大学生是一个有智慧、有抱负,而且总想与众不同、总想走在别人前面的群体。
这一特点使得他们有着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进而追求新创意、新内容、新形式,以达到彰显个性、凸现智慧的目的,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标新立异。
内存:知识水平。
复制:考试或练习抄袭他人。
死机:正在做的事因思维障碍等原因,而无法继续进行。
大学生正在接受专业性比较强的高等教育,受所学专业的影响,专业术语自觉不自觉地突破学科范围,并赋予其新意,在大学生日常口头交际中广为运用,几乎成为通用词语。
文件:扑克牌。
早恋:早上锻炼。
黄昏恋:晚上锻炼。
大学生以其个性、智慧,想象曲解一些旧词或使一些旧词表现新的思想和行为,求得新奇、独特。
2.幽默风趣大学生利用所学的“反语”、“别解”、“比喻”等修辞方法,使一些旧词的语义与其本义完全相反,或者根据词语的字面特点表现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使交际的口语幽默、诙谐,带有一定的风趣性。
社会语言学下的校园流行语

社会语言学下的校园流行语校园流行语是指在校园中广泛流传并被大量使用的特定词语或短语,它们往往反映了当代学生群体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趋势。
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中,校园流行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一些校园流行语。
1. 形容词和副词,校园流行语中常出现形容词和副词,用于形容人、事物或表达情感。
例如,“酷毙了”、“无敌的”、“超级赞”、“超萌”等,这些词语常用于表达赞美、喜爱或夸张的情感。
2. 动词和短语,校园流行语中的动词和短语通常用于描述行为或表达某种状态。
例如,“装逼”、“撩妹”、“躺枪”、“碰瓷”等,这些词语常用于形容某种行为方式或社交技巧。
3. 缩略词和网络用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校园流行语中也出现了大量的缩略词和网络用语。
例如,“666”表示赞美或敬佩,"233"表示笑声,"orz"表示佩服或崇拜,这些词语常用于网络社交平台或即时通讯工具中。
4. 流行词汇,校园流行语中常出现一些流行词汇,这些词汇通常源于热门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或网络热点事件。
例如,“蓝瘦香菇”、“咸鱼翻身”、“996”等,这些词语常用于表达某种情境、态度或社会现象。
5. 口头禅和口号,校园流行语中的口头禅和口号常用于表达个人或群体的特定观点、态度或口号。
例如,“不怕困难”、“努力加油”、“青春无敌”等,这些口号常用于鼓励、激励或表达团结的力量。
总结起来,校园流行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学生群体的语言习惯、价值观念和社会关注点。
这些流行语的出现和流行,不仅体现了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年轻人的思维方式。
大学校园文化流行用语浅谈

大学校园文化流行用语浅谈○傅远碧(四川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四川省 绵阳 621000) 大学校园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个思想、文化的圣地,在人们的心中是一个造就人才的殿堂。
大学校园的主体大学生们由于他们共同接受高等教育,年龄相当,思维敏捷,思想前卫,彼此在文化素养、道德理想、心理状态等方面趋于一致,因而他们使用的校园文化流行用语和其他言语社区的文化流行语相比,具有鲜明的个性,独特的创造性、高雅性、讽刺性,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色。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来语的妙用由于大学生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常常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一定的外语来表情达意,或感叹,或惊讶,或命令,或告别。
如“cool ”表示“太酷了!”“好酷啊!”;“My G od ”表示“我的天呀!”;“shut up ”表示“闭嘴”等等。
不仅如此,还通常用数字来谐外语音,如“88”表示“Byebye ”,英语是“再见”的意思;“3166”表示“撒优那拉”,日语也是“再见”之义。
或用英文字母来谐外语音,如“I 服U ”,“I ”英文是“我”的意思,“U ”是“you ”的谐音,表示“你”,意思是“我服你”。
这些流行语显得洋气、雅气。
二、缩略语的使用大学生口语中的缩略语十分丰富,他们通过抽取或截取原词语中的词或语素或字母,构成一个新的缩略语。
一般只在特定的高校、特定的校园集体、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出现。
出现的形式主要有各高校校名的简称、校内各院、系、班级的名称,各专业、各课程的名称以及大学生活中的各事物、现象的简称,这些都能通过抽取或截取形成缩略语,从而使表达更为简洁明了,而且使语言更具有生气。
如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技院”;“法律基础”简称“法基”;“文学概论”简称“文概”;“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称“毛思”等等。
大学生新造缩略语,最具特色的地方,是与现代汉语的现成词句在语言形式上形成巧合。
如把“中文系学生会宣传部”缩略为“中宣部”。
还有对有关词句进行特殊处理,有意缩略以期与某现成词句的形式相合。
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分析

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分析摘要:大学校园流行语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来源广泛、特征鲜明。
认真分析、充分了解和掌握大学校园流行语能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如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校规校纪、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有效的课外活动.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流行语、来源、特征、启示徜徉在大学校园,你便置身于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流行语世界中。
各种惯用语、仿拟语、创新词、打油诗、网络用语、影视作品经典台词层出不穷,这些鲜活的、生动的、亲切的语言会迅速将你感染,很快你会溶入其中。
高校是文化的主要集散地,大学生年轻而富有朝气、喜欢新奇、崇尚个性。
在他们当中流行的语言无疑来源十分广泛。
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影视媒体。
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影视台词有:1.“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摆在我的面前, 但是我没有珍惜, 直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里面的经典台词,之所以在高校流行多年经久不衰,是因为每位学子都会从中多多少少想到自己的感情经历)2.“小白,你好白哟”(小白是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里的一条小狗,而这里别有意义,当同学之间互相这样“攻击”对方时,其实意为“你好白痴啊。
”)3.“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来自于冯小刚贺岁片《天下无贼》。
如你想看书时朋友老缠着你聊天,效果很好。
4..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也比较流行如“超女”。
恶搞”、“忽悠”、“做人要厚道”、“实说实说”、“素质,请注意你的素质”等等。
二、网络。
高校网的普及,使网络已成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一些网络用语也在校园大行其道。
校园里常用的网络流行词有:“神马都是浮云”(意为什么都是过眼烟雨)、”“美眉”(漂亮妹妹)、“顶”(支持)、“汗”(被吓倒)、“东东”(东西)、“菜鸟”(上网新手)、“亚历山大”(压力很大)。
三、各地方言。
大学校园的学子们来自全国不同省市,一些有特色、有代表性、能引起学生共鸣或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的方言词语便流行起来。
校园流行语 作文

校园流行语作文校园流行语。
作为一个在校园里生活了多年的学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校园流行语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校园流行语是我们学生在日常交流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们既能让我们更加融入校园文化,又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最喜欢的校园流行语,并探讨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首先,我想介绍的是“佛系”。
这个词最早是源自日本,后来被中国的年轻人所接受并广泛使用。
在校园里,“佛系”通常用来形容一种超然的态度,即不太在乎外界的评价和压力,随遇而安,随心而动。
在我们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很多人都感到压力山大,而“佛系”这个词的出现,恰好给了我们一个放松自己的方式。
我们可以在考试前不焦虑,可以在生活中不追求完美,可以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这种态度,让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也让我们更加享受生活的美好。
其次,我想说的是“996”。
这个词最早是用来形容一种工作制度,即每天早九点上班,晚九点下班,一周工作六天。
在校园里,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一种拼搏的精神,即不怕吃苦,不怕加班,只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很多学生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时,都会采取“996”精神,不断努力,不断奋斗。
这种精神,让我们更加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向成功的道路。
最后,我想谈的是“咸鱼翻身”。
这个词最早是用来形容一种生活状态,即原本无所作为的人,突然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在校园里,“咸鱼翻身”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原本平庸的学生,突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或者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成就。
这种现象在校园里时有发生,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肯努力,肯坚持,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这种信念,让我们更加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也让我们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总的来说,校园流行语是我们学生在日常交流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们既能让我们更加融入校园文化,又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它们让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也让我们更加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论大学校园流行语与校园流行文化

论大学校园流行语与校园流行文化摘要: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该群体自身独有的文化、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
本文从“大学校园流行语”这一切入点着手,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来源、特点作以分析,以期从中找出该群体某些异于其他群体的特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校园文化,以及当代大学生特有的生活状态和文化价值取向。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流行语校园文化所谓流行语,是指发源于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在使用中被广大社会成员接受并广为流传的,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较为集中使用的,表达独特含义的词或话语。
大学校园流行语则是指由大学生创造,或源于其他人创造,在大学校园中广泛流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
它涉及到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如人生意义、生活方式、爱情、友情、就业、消费、时尚等,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且传播面广,反映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及文化心态。
一、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来源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来词语成为大学校园流行语(1)音译词:如“秀”是英文“show”的音译,指“表演”,“脱口秀”(talkshow),“模仿秀”等,后来指“故意表现”、“虚情假意地做给别人看”的意思。
“酷”是从英文“cool”音译过来的,本意是“冷”,起源与美国,20世纪50年代,cool 爵士乐以冷峻的、反主流的、标新立异的思想和与众不同的形象、行为成为时尚,cool一词后来扩大到赞美一切美好的人和事物。
“cool”一词传入中国后,立即成为大学校园流行语中最火爆的一个,因为它很符合青年人那种另类的、爱走极端的心理特征。
(2)字母词:由于对外开放和外语(主要是英语)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们的外语水平普遍提高,外语字母词在大学校园也越来越走俏。
“I服了you”、“小case”、“who怕who”、“PK一下”等,这些词是由英文字母加上有关的汉语语法成分构成。
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热词探析

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热词探析语言学中的社会语言学,能够将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探求出来。
由于网络流行语是基于社会发展背景条件所产生的,所以需要探求语言发展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探究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的变化形式。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虚拟网络社会范围逐渐拓宽。
正因如此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已经越来越受到民众广泛关注,针对其语言特征与形成原因本文将展开归纳总结。
一、语言学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
(一)网络流行语受到外文影响。
从语言学中的语言接触层面上来讲,不同的民族与社群在社会生活中经过互相接触而产生的语言接触关系。
而纵观全球不同国家的语言,都是在互相影响、互相接触中所产生的语言形式,任何国家语言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从临近语言或临近文化层面上来看,具备语言优势的人经过社会交际就会形成语言接触。
我国的汉语在于外语接触之时,也会在深层次的语言结合粗之中在语言结构或语言功能方面产生相应的吧变化。
在网络社会中不同的民族文化不用面对面,也会产生基础。
所以在各个国家或民族文化融合的虚拟环境之中,网络流行语也会受到诸多外语影响而产生。
(二)网络流行语本身的全民性。
网络流行语中很多应用形式,有效仿我国古文中的“通假字”之意,由于网络流行语常见谐音出现,所以该语言深受全民爱戴并具备趣味性。
语言作为社交中必要的用具,其所属是全体社会成员,而并不是某种组织或社会团体的专用。
所以由此看来网络流行语有全民性的特征。
从网络社会层面上来看也是如此,网络社交中人们通过语言来建立一种社交群体,使用社会语言也就是普通话才不会引起过度的语言沟通障碍。
所以纵观现阶段的很多网络流行语的形式,利用普通话谐音直接创造新的词汇,如“鸭梨山大”“鸡冻”等词汇都是利用谐音将社会现状反应出来,这种可以直接表述但又具备趣味性的对应事物的表达形式,能够将网络语言的全民性展现出来。
(三)网络流行语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网络流行语的形式来看,很多网络流行语都是对社会热点现象的一种表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应用语言学角度谈大学校园流行语
发表时间:2012-04-18T16:29:38.633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苏会英[导读]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在大学校园环境中流行于大学生口语交际中未经规范化的一种语言现象。
苏会英
(内黄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南安阳 456300)
摘要:本文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大学校园流行语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讨论了其产生和存在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认为大学校园流行语在丰富校园话语和汉语词汇的同时,部分词语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我们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在追求创新的同时规范使用语言,从而推动语言文字的创新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校园流行语;表现形式;特点;规范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在大学校园环境中流行于大学生口语交际中未经规范化的一种语言现象。
它是一定的社会元素在大学生言语中的反映,是校园文化内涵的最重要的表征。
本文将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来浅谈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表现形式、特点、影响及其规范等问题。
一、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表现形式
大学校园流行语涉及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
具体有以下几种: 1.旧词新义。
有意利用原有词语的所指,对旧有的词语作新的解释,也就是修辞上的别解格。
比如:“善良”别解为“丧尽天良”, “黄昏恋”别解为“大学快毕业了开始谈恋爱”,“金刚钻”别解为“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的学生”等等。
2.缩略语。
将原来较复杂的语言进行简化,用缩略形式表达复杂的内容,有汉字缩略和英文缩略。
比如汉字缩略:“蛋白质”是“笨蛋+白痴+神经质”, “特困生”指特别爱睡觉的学生,等等;英文缩略语:BF(boy friend),GF(girl friend),等等。
3.仿拟。
仿拟有仿词、仿句和仿篇三种形式。
仿词是更换词语中的某个词或词素,临时仿造出的新词新语。
比如:“校草”仿“校花”,“烟酒生”仿“研究生”等。
仿句指仿照某一名言警句或某句流行歌词而造出的新句。
比如:“有朋自网上来,不亦乐乎”, “该出游时就出游,潇潇洒洒走九州”等。
仿篇是对现成的诗词歌赋或篇章的仿拟,或仿语言,或仿结构,或仿内容。
比如:仿《陋室铭》的《新陋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精,作弊则灵。
厮守寝室,难忍孤清。
麻将打得好,扑克翻得勤。
谈笑有恋人,往来在舞厅。
可以谈谈情,倾股经。
无书声之乱耳,无温课之劳形。
课余就挣钱,摆摊夜不停。
学子云:混张文凭。
”
4.谐音借字。
这是谐音借字是利用语音形同或相近的字或词来取得言语表达含蓄、幽默的效果,有文字谐音和数字谐音。
比如文字谐音:“早恋”指早晨锻炼,“ 大喜之日”指要洗很多衣服的日子;数字谐音:584是我发誓,1798是一起走吧,等等。
5.利用专业术语。
比如:用“病毒”指害群之马,“黑洞”指神秘不可知的东西,“内存”指人的知识水平,等。
6. 中英文并用。
在汉语表达中加入英语,比如:“I 服了you”,“太sorry 了”。
在大学中还流传着一首中西合璧的歌谣:“人生本该happy,何必整天study,只要考试pass,拿到文凭goaway。
”
7.使用灰色调词语。
大学校园流行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词语反映了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状况的不满,对自身前途的忧虑、困惑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比如:“烦着呢、晕、不爽、去死吧、切、靠、变态”等等,这些负面词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今大学生的亚健康心理。
二、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点
大学校园流行语除了具有一般流行语的流行性、通俗性等特征外,还具有以下鲜明的个性特征: 1.新颖别致、幽默风趣。
大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的群体,他们创造并使用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语言,新颖别致、幽默风趣。
比如称爱睡觉的同学为“教皇”;别解旧词,如,“孔雀开屏(自作多情)”等。
他们将这些词语偷梁换柱,既亲切、新奇,又给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2.知识性强。
知识性具体表现在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仿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和使用多种修辞格等方面。
他们将通俗与高雅相结合,体现了独有的语言气质。
3.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处于时代前沿的莘莘学子对时尚有着本能的敏感与急切的追求,随着新理论、新知识和新现象的不断涌现,大学校园流行语总是流露出时代的气息。
4.负面词语的大量使用。
据有关专家的调查表明,在大学校园流行语中负面词语占50%以上。
这些词语含有讽刺、挖苦、取笑意味。
比如“变态、恶心、晕死、有没有搞错”等等。
三、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影响及其规范
大学校园流行语丰富了校园话语和汉语词汇,但同时也折射出大学生亚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对汉语规范性的破坏等负面影响。
从积极方面的影响来说,校园流行语是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自我解压的一种方式,增加了校园生活中对话的情趣。
此外,一些品味较高的流行语还能丰富汉语词汇,而且以其超强的生存力在社会上流行开来。
总之,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大学校园流行语,既不能强行禁止,也不能听之任之。
语言本身具有自我完善、自我调节的功能,规范应该按照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果这类词语在语言交际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那它们自然会被大众所接受,约定俗成地成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反之,则自然会被淘汰。
至于那些负面词语,其问题不在于词语本身,而在于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风貌。
从这一点上说,规范大学生校园流行语和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大学生创造并使用健康、积极、规范的校园流行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推动语言文字的创新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