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房地产发展史
美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历程万科中长期规划

1900
1950
2000
2003
住宅立法 的完善
住宅相关的基本法律: 土地使用、城市规划、 抵押贷款、国家住宅法
1950前
综合性的住宅法律,在这 个期间适应住宅开发需要 而不断进行修改法律文件
1954---1959
主要建立保护公民 享受住宅的平等权 利的相关法律
1961---1968
立法关注对中、低收入 家庭的住宅条件,强调 修建住宅的可支付性
88% ▪ 67%的房屋只有2个或少于2个的卧室
,4%的房屋有两个洗手间。住宅基本 都不安装空调
二战后第二个产业经济周期住宅特点(72年)
▪ 本年度新开工房屋: 2.4 million( 套),创历史新高,其中多家庭 住宅更占整个市场的44%,显然 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顾客群发 生巨大的变化。
▪ 单家庭住宅的平均使用面积: 1,634平方尺,比50年代增长66% ;
1917
美国高等法院推翻1896年制定的Plessy v. Ferguson 法规 。宣布关于种族隔离的法规不合法,因为这个法规限制 其他种族的生存,只有非洲的美国人才可以生存。
▪ 到99年,国内住宅市场表现类似于50年代的住宅市场的状况:开工 1.7 百万套房屋,其中绝大多数是单家庭住宅(80%),只有20% 的 新开工房屋是多家庭住宅。 但房屋的面积继续增大,平均房屋的完 工面积是2,241 平方英尺。
▪ 到99年后,价格继续上升,同时房屋的功能和复杂性也在增加。到99 年,建好后的房屋的造价高达创纪录的 $87每平方英尺。当然这中间 是有一些原因:良好的隔热材料,终生保用的屋顶,热效能的窗户 。这些在50年代可是不敢想象的,但经过半个世纪,这些逐渐变成 现实。
1950
各国房地产发展史

各国房地产发展史一、中国房地产发展史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土地制度。
在封建社会时期,土地归属于地主阶级,农民只能作为佃农耕种土地,并向地主缴纳租金。
到了近代,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房地产业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房地产业被国家垄断。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放开了对房地产市场的控制,允许个人和企业购买、出售和租赁房产。
这一举措促使了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各地相继出现了大量的楼盘和房地产企业。
二、美国房地产发展史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较早,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
在18世纪,美国各州陆续出台了土地买卖法律,确立了土地产权制度。
随着西部拓荒和城市化的进程,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逐渐成熟。
20世纪初,美国建立了现代房地产市场体系,包括了土地登记制度、房地产经纪行业和住房信贷体系。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也成为了美国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中,美国房地产市场遭遇了严重的泡沫破裂和经济衰退。
三、日本房地产发展史日本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二战后的重建时期,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住宅建设政策,促进了日本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
然而,在1980年代末期,日本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次泡沫破裂,导致了长期的经济低迷和房地产市场的衰退。
199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和房地产税制改革,以恢复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如今,日本的房地产市场已经逐渐复苏,房产投资成为了日本人的重要理财方式。
四、英国房地产发展史英国的房地产市场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的封建制度。
在18世纪,英国通过一系列的土地法律和土地登记制度,确立了现代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框架。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0世纪以后,英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几次波动。
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199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破裂,都对英国的房地产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美国房地产泡沫史(1940-2007)

美国房地产泡沫史(1940-2007)
罗伯特.M.哈达威
【期刊名称】《中国房地产》
【年(卷),期】2015(0)8X
【摘要】《美国房地产泡沫史(1940—2007)》一书提出了房地产泡沫根本的问题——泡沫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为了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作者调查了1940年到2007年美国地产泡沫产生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这些原因涉及了方方面面:用于住房津贴的联邦所得税、地方的排外政策、银行业务、信贷、房地产评估和信贷机构评定政策等。
另外。
【总页数】1页(P2-2)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信贷机构;房地产评估;银行业务;投机活动;政府法规;投资顾问;研究方法
【作者】罗伯特.M.哈达威
【作者单位】美国丹佛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712
【相关文献】
1.房地产:全球出现有史以来最大房地产泡沫 [J],
2.应对资产泡沫的建议--以美国房地产泡沫为例 [J], 李雪冬
3.房地产业的泡沫生活——一、怎样认识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真实需求决定房地
产是否有泡沫 [J], 李若愚
4.房地产业的泡沫生活——三、泡沫化生活:政府、房地产商、媒体“地产泡沫说”该听谁的 [J], 李若愚;康劲
5.揭示地产泡沫的根本成因--《美国房地产泡沫史(1940-2007)》一书评介与启迪 [J], 罗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房地产周期百年史——1830-1933年芝加哥城市发展与土地价值》评介

●
野研 亏考 2 1 第 1 02年 8期 ( 第 23 总 44期 )
( 5) 市 的 崩 溃 和 整 体 商 业 环 境 的 萧 条 ; 1 股 ( 6) 值 损 耗 的过 程 ; 1 价
( 7) 行 的 “ 上 加 霜 ”; 1 银 雪 ( 8) 滞 期 和 丧 失 抵 押 赎 回 权 ; 1 停
( 9) 迷 结 束 ; 1 低
( 0) 另 一 个 繁 荣 期 做 准 备 。 2 为
明 晰 资 产 价 格 总 体 上 为 什 么 上 涨 和 下 跌 以 及 同
地 价 值 的 影 响 等 ; 七 章 定 义 了 芝 加 哥 的 房 地 产 第 周 期 , 别 将 房 地 产 周 期 与 经 济 周 期 、 票 周 期 分 股 进 行 了综 合 比照 分 析 。 尤 其 要 指 出 的 是 , 者 在 作
从 历史 学 、 会 学 、 口学 以及 经 济 学 等 多 学 科 社 人 和多角 度来 全 面 分 析一 个 城 市发 展 史 的研 究 方 法 , 于 中 国 城 市 发 展 的研 究 以 及 中 国 房 地 产 行 对 业 发展 的研 究也 有极 大 的借鉴 意义 。
该 书 的 第 二 部 分 包 括 两 章 : 六 章 和 第 七 第
的 、 们 的 预 期 是 如 何 亢 奋 的 、 融 条 件 是 如 何 收 人 金 紧 的 、 价 是 怎 么下 跌 的 、 们 是 如 何 绝 望 的 。 房 人
芝 加哥 的百 年发 展过 程 , 及期 间影 响土 地价 值 以 变 动 的 各 因 素 及 其 发 挥 作 用 的 复 杂 过 程 。 该 书
经济危机发展史

经济危机发展史咱们来唠唠经济危机这档子事儿。
这就像是一场人类经济世界里不定期上演的大戏,每次都搞得人心惶惶。
一、早期萌芽:南海泡沫事件(1720年)可是呢,这背后其实是一堆谎言和泡沫。
泡沫破了,股票价格一落千丈,好多人倾家荡产。
那些原本以为自己要成为大富翁的人,突然发现自己穿着皇帝的新衣,啥都没了。
这就像是一场大规模的财富骗局,给当时的英国经济重重一击,让大家开始意识到,这经济可不是光靠想象就能繁荣的。
二、工业革命后的危机: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
工业革命让英国像开了挂一样,工厂到处冒,火车也呜呜跑起来了。
但是,生产发展得太快了,大家都在拼命生产东西,却没太注意市场能不能消化这么多货。
结果呢,货物积压得像小山一样,工厂开始倒闭,工人失业。
银行也跟着倒霉,因为很多企业还不起钱,银行就面临破产。
这就好比一群人在一个大厨房里,厨师们(工厂主)拼命做菜(生产商品),以为大家都会吃(购买),结果发现桌子(市场)就那么大,根本摆不下这么多菜,最后只能倒掉(商品积压),厨师也没活干了,而那些给厨师贷款买菜的银行(金融机构)也收不回钱了。
三、1929 1933年大萧条全球经济的噩梦。
这可是经济危机中的“大魔王”。
20世纪20年代,美国那是一片繁荣景象啊,大家都在炒股,觉得股票会一直涨。
那时候,只要你说你在炒股,就好像高人一等。
福特汽车流水线上的汽车一辆接一辆地生产,人们疯狂消费,信用消费也开始流行起来,大家都觉得未来只会更好。
可是呢,这繁荣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就像一座大厦,外表金碧辉煌,里面的柱子却开始腐朽。
农业早就不景气了,贫富差距也大得吓人,工人工资没咋涨,但是生产的东西却越来越多。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来了,股票市场崩溃。
这一崩溃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企业没钱了,开始大量裁员,失业人数飙升。
人们没了工作,就没钱买东西,那些工厂生产的东西更卖不出去了,银行也因为收不回贷款纷纷倒闭。
美国这么一乱,全世界都跟着遭殃,因为当时世界经济已经联系得比较紧密了。
美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美国房地产发展历程美国房地产发展历程始于殖民地时期,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市场之一。
本文将总结美国房地产发展历程,从殖民地时期到今天。
殖民地时期(前1620年-1776年)殖民地时期是美国房地产发展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欧洲殖民者开始在北美建立定居点,并从土著居民那里购买土地。
最初,土地主要用于农业和定居,然后逐渐发展成商业和工业用地。
19世纪初期(1776年-1840年)美国独立后,国家开始扩大领土,引入土地政策以促进西部拓荒。
政府通过陆地法案和城市土地法案向定居者分配土地,并鼓励农业和定居发展。
这段时期也是城市发展的开始,大量人口迁入城市寻找机会。
工业时代(1840年-1890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房地产市场也得到了推动。
工厂的兴起导致了快速城市化,人口涌入城市,房地产市场迅速增长。
土地价值上涨,城市扩张,房屋和商业用地需求增加。
20世纪初(1890年-1945年)在20世纪初,美国经历了一系列经济萧条和战争,房地产市场受到了冲击。
然而,在战争结束后,美国经济快速恢复,城市化进程重新加速。
住宅需求激增,大量低成本住房建设。
二战后(1945年-1970年)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开始兴起。
政府通过住房政策和援助计划促进了低成本住房的建设,帮助更多人实现了购房梦想。
同时,城市化进程继续推进,商业地产和写字楼的需求也迅速增长。
20世纪末至今(1970年至今)在20世纪末,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系列挑战和困难,包括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泡沫的崩溃。
然而,美国房地产市场逐渐恢复,并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技术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如科技和互联网行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新的影响。
至今,美国房地产市场规模巨大,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房地产市场之一。
大量住宅、商业和工业用地的开发,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同时,美国房地产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价格上涨、房屋供需不平衡和土地资源的匮乏。
回顾美国房产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回顾美国房产发展史的重要阶段美国房产是如何发展的?自1923年以来固有的市场经济,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3个明显的泡沫,特别是近期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危机。
美国房地产市场周期性发展的根本因素,取决于人口,利率和信贷,税收等多重因素。
过去100年来,房价呈现轻微上涨态势,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近一百年来,美国房地产行业保持了稳步上升的态势,符合宏观经济发展。
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罗伯特(Case-Shiller)的房价指数(Keith Schiller)显示,房价自1890年以来上涨了约一半,不包括通货膨胀的影响。
美国房地产周期受到人口,利率等因素的影响。
虽然美国具有非常市场化的土地制度,以及更为完善的经济适用房和房地产税制度体系,但美国房地产市场无法摆脱周期的命运。
在房地产市场周期性波动的背后,人口,利率和信贷,税收等政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次大战之前,美国房地产业周期为18年。
1836-1925年,美国房地产行业每18年(或近18年)经历了危机,土地和房价变动最明显的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住房需求下降,房地产周期不计划。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由于男女人口因延迟结婚和家庭服务而形成,住房需求在1943年(长达18年)大幅下降,房地产业危机还没有爆发。
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美国继续上涨,土地和房价在1973年达到顶峰,这得益于战后对房屋需求的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房地产短期波动幅度明显较小。
二十世纪70 - 80年代,美国房地产行业在-1979年和1973年至1989年分别经历了两个短期波动。
本网注明“来源:美国房产是如何发展的”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居外,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违上中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20世纪90年代,美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新一轮(1989-2007)。
美国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尤其是9·11事件和网络泡沫泡沫破灭,美联储利率下调,利率在四十年来创下新低。
哈里森房地产18年周期模型

哈里森房地产18年周期模型(2010-05-07 14:44:36)一、模型简介哈里森仔细研究了200 多年来主要英国和美国的的经济和房地产史,他认为:1、房地产的周期是18 年左右;通常前14 年房价是上涨的,后4 年房价是下跌的;2、18 年的房地产周期目前依然在起作用。
哈里森的模型表明:房价会先上涨7 年,然后可能会发生一个短期的下跌,然后再经历5 年的快速上涨,再之后是2 年的疯狂(哈里森称这两年为“胜利者的诅咒”)。
最后是历时4 年左右的崩溃。
二、房地产周期的描述具体来看:1、前7 年缓慢上涨:在前7 年经济刚从萧条中走出,经济开始增长,相应地房价也开始缓慢上升;2、其后5 年加速上涨:因为土地的供给是有限的,当房价涨到一定程度,人们意识到他们的资金的最佳回报在房地产上,于是他们开始在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买卖,获取资本收益;3、再后2 年演绎疯狂:由于投机者和企业的追逐,房价变得越来越高。
企业的经营行为受到了严重影响。
最终企业也大规模参与这种短期有利可图的房地产投机。
当过多的资金追逐在房地产市场上时,导致土地价格发生剧烈上涨,从而演绎了崩溃前的疯狂。
这是一段疯狂交易的时期,价格不再引导人们做理性的决定,购买者确信那里会发一笔横财,因此他无论如何都要出价高于其他竞买者。
随着价格的逐步上升,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差距扩大,直至事态出现转折点。
政府部门看起来美妙的城市规划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4、房地产泡沫崩溃,调整3-4 年:通常,土地这些资产泡沫的崩溃有两种效应。
一方面,土地的泡沫破灭使得一些投资者离场,这些投资者的违约会导致其类型的资产泡沫的崩溃;另一方面,拥有大量土地的投资者会减少他们的消费,甚至变得破产。
当土地市场崩溃后,房地产投资减少,普通老百姓的消费支出减少,新的银行抵押借贷不能进行甚至先前的银行借贷都变成了坏账。
一个经济人的消费支出是另一个经济人的收入,一个经济人的负债是另一个经济人的资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房地产发展史历数从罗斯福时代到克林顿时代的房地产行业政策,说房地产的发展是总统的事业似乎也并不为过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同时也影响及政治稳定和社会公平层面,所以,即使在美国这样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政府对房地产的政策干预也不少。
美国住房政策的出发点主要是面对中低收入家庭。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都很重视住房问题,其住房政策有过一系列的调整,但重点始终是确保中低收入家庭能够买得起房子。
历数从罗斯福时代到克林顿时代的房地产行业政策,说房地产的发展是总统的事业似乎也并不为过。
罗斯福与杜鲁门时代:从200万失房者到居者有其屋1929年至1933年,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都市中房屋建设减少了约90%,近200万户居民因无力偿还贷款而丧失住房产权,约1600家银行因无法回收贷款而破产。
住房问题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
罗斯福政府看到问题的实质:一方面是居民的支付能力在下降,一方面是银行体系的信用失灵。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打通两者之间的资金链,政府于是果断地引入抵押担保体系。
罗斯福批准了《住宅抵押贷款法》(HOLA),该法规定由联邦政府提供担保,形成长久性、以分期还款方式运作的抵押市场;1934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国家住房法》(NHA),成立联邦住宅管理局(FHA)和联邦储蓄贷款保险公司(FSLIC),组建“互助抵押贷款保险基金”,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保险;1937年的《公共住宅法案》提出,设立联邦平民房屋建设署(USHA),以维持永久性的中央政府补贴。
在1949年修订的《国家住房法》中,杜鲁门政府提出宏伟的目标:“为每一个美国家庭提供大方的、具有良好居住条件的住宅”。
在经济复苏和房地产政策的刺激下,美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住房需求远远大于住房供应,开工创新高,住房拥有率节节上升,从1950年的55%上升到1960年61.9%。
罗斯福和杜鲁门时代奠定了美国房地产政策的两大基石:第一、奠定了政府、金融机构、消费者和地产商的黄金四角关系。
引入政府担保,确保了金融机构的信用,这又确保了向消费者提供资金的能力。
分期还款方式使消费者有条件提前拥有合适的住房,需求被刺激起来,这大大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第二、杜鲁门提出的目标与其说是政治口号,不如说房地产政策已开始成为美国政府调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从此后几十年的美国经济发展看,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日渐明显。
肯尼迪与约翰逊时代:一切为了平等肯尼迪政府改变传统的帮助低收入人士的做法,提出由私人机构兴建并出租低收入家庭住房的设想,1961年制定第221(d)(3)条款的“低于市场水平利率”的贷款计划,鼓励私营金融机构按照比市场水平低的利率向租赁性住宅项目提供贷款,而将此抵押权按照正常的市场行情出售给联邦全国抵押协会,这两个合同之间的差额由联邦政府补贴。
由于补贴数额庞大,政府财政收支很难平衡,1965年,约翰逊政府提出“租金增补”计划,将低收入家庭用于住房支出的比例限定在其收入的20%,其余租金部分的差额则由政府提供补助。
1965年,联邦政府设立国家住宅和城市发展规划部,后来的许多住房计划都由此部门负责实施。
这个部门的设立体现了联邦政府对公民住宅发展的重视。
1968年,《平等住宅法》颁布,禁止在公共或私有住宅活动中从事一切与种族、肤色、宗教信仰和原居住国相关的歧视活动。
在约翰逊总统指示下,同年出版了一份关于住宅质量和住宅所有权的咨文。
无论是鼓励私人资金介入,政府补贴,设立管理部门,还是禁止各种歧视,这期间美国房地产政策的一条主线仍然是维护社会公平。
尼克松与福特时代:开辟二级抵押市场1969年,尼克松上台之后,实施了第235条款的“自置居所计划”和第236条款的“租赁住宅计划”,但是收效甚微,公屋建设中断。
1970年,国会通过《紧急住宅融资法案》,批准成立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FHLMC),协助FHLB下属的各储蓄与贷款协会开辟二级抵押市场。
1974年出台《住房与社区发展法案》第8条款计划,替代原先的第235条款计划和第236条款计划,明确为低收入家庭交付租金提供信用担保。
后来,福特提出“社区发展补助计划”(CDBG),将住房建设、都市重建和其他住房资助计划结合在一起,并将资金分配给各州和地方政府,旨在促进社区的发展。
二级抵押市场和第8条款计划进一步推进了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解决,推动了社区化发展,给住宅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使行业发展在1972年出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
里根与布什时代:减税,担保和信用证明进入里根时代,美国开始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其中重要的政策措施包括:削减社会福利支出,解除政府部门对私人企业的管制,减税刺激投资。
这在里根执政期间的房地产政策上得到一定体现。
在福利支出方面,为了减少政府的财政压力,里根修订了第8条款计划,提高租客承担租金的标准(由家庭收入的25%增至30%),并且降低政府确定的“公平市场租金”标准。
但是,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的政策并没有取消,里根的做法是从房地产企业入手解决问题。
1987年,里根推行“低收入阶层住房税金信用计划”,为针对低收入人士提供住房项目的业主提供税收减免的优惠,政府每年为此计划提供了约30亿美元的财政补贴,使不少项目获得的税金减免达到可承担住宅项目成本的50%以上。
布什政府出台了《国民可承担住宅法案》,一方面通过担保和信用证明方式为租客提供帮助,有效利用现存的住宅;另一方面,加强地方政府和地方非营利社区的开发机构在住宅建设中的作用。
与前几个时期相比,里根和布什开始从直接补贴措施转向间接调控,事实上减免税收促进了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而信用证明等方式也减轻了联邦政府的资金压力。
克林顿时代:接力棒传给地方政府克林顿改革了住房与城市发展部(HUD)的职能,在削减联邦政府对住房有关预算的同时,将执行住房计划的职能逐步转交到州和地方政府。
把联邦政府的沉重财政负担给地方政府分担,并综合应用多种政策组合推动住房消费。
1995年,克林顿宣布公民住宅拥有率在2000年达到67.5% 的战略目标。
1997年宣布《多员家庭资助性住房改革及承受能力法案(MAHRAA)》,这将涉及180万个住宅单位和440万人的利益,同时也为1999年以后逐步改革由FHA提供保险的抵押贷款体制创造条件。
同时,联邦政府还新增45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支持在1998年到期的第8条款合约的更新。
克林顿主政时代,保障中低收入群的房屋购买能力依然是政策重点。
从行政管理和财政支持上,这一时期更重视地方政府的作用,而联邦政府则更加重视在宏观调控上的目标导向。
总结美国大半个世纪以来的房地产政策特点,可以得出三个鲜明的结论:房地产政策始终是福利政策的重点内容。
从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公屋建设一直到克林顿的《多员家庭资助性住房改革及承受能力法案》,中低收入阶层的房屋购买承受能力始终是政策关注的核心。
这是因为住宅状况最能体现一个社会的公平程度,无论今后美国房地产行业如何发展,政策如何演变,维护公平的居住权将始终是美国政府的一大政策重点。
始终依靠金融杠杆保障房地产的稳定和活力。
“大萧条”时期,罗斯福解决了资金链问题,开始建立政府、金融机构、消费者和房地产企业的黄金四角关系,肯尼迪提出了“低于市场水平利率”的贷款计划,尼克松时代开始建立二次抵押市场,布什向租客提供信用证明,克林顿改革抵押贷款体制——显示出美国政府对金融杠杆的运用逐步成熟。
政府指导下较为有效的私人参与。
美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所以历届政府始终重视鼓励私人机构参与住房建设与经营。
美国政府不时地借助私人机构的力量,也不时地向房地产商提供各种政策支持。
这与中国目前地产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对照。
从美国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演变历程看,美国房地产行业从来不是一个纯市场运作的体系,美国政府对房地产行业一直进行强有力的干预和控制。
美国政府对市场的强力干预及救市过程中对银行、房地产等行业的“国有化”措施,是社会主义的表现。
一、美国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传统观念从传统来看,美国人对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与他们对政府与社会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他们的思想基本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思想,放之于经济领域则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越少越好。
这样的认识基础于美国人对人权的基本认识和他们对于财产制度的基本认识《独立宣言》有这样的警句:“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自由是美国人最基本的人权观念之一。
关于财产制度,在美国,威廉•皮特所表达的一种观念是深入人心的:“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暴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间烂了门槛的破房子”。
这样的人权观念和财产观念决定了美国人关于市场自由与政府管理之间的传统认识。
从立国开始,美国完全是自由市场经济。
与一些古老的国家不同,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以开荒为起始点,市场经济慢慢发展起来。
自发的竞争是这种经济的原动力,美国人把自由竞争看得天经地义。
达尔文之后,斯宾塞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可以和生物有机体相比拟,社会与其成员的关系有如生物个体与其细胞的关系。
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与达尔文对自然界的解释一样,用"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来阐释社会现象,美国人对此十分赞同。
所以,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在美国思想界,社会达尔文主义是论争各派中极其重要的一擘。
从自由人权的角度、从财产所有制的观念、从美国的移民历史、从美国对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文化认同,我们可以看到在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上,美国人排斥政府计划、政府管理、政府控制的观念是根深蒂固且源远流长的。
二、大小罗斯福对美国传统观念的冲击和颠覆美国是什么时间开始认真思考政府应该对市场经济进行认真干预的呢?应该是在1865年南北战争之后,也就是19世纪的后期。
美国通过南北战争扫除了发展的障碍,经济飞速发展,铁路在美国境内纵横延伸,大量油矿被发现,许多大财团出现了。
财富高度集中,贫富悬殊扩大,社会矛盾尖锐化,好多社会问题就出来了。
在社会达尔文主义风靡美国的同时,它也受到许多美国有识之士的质疑。
因为从逻辑上讲,移民恳荒阶段,大家是平等的,但过了几代以后起点就不平等了。
如同接力赛,第一棒同时起跑,但第一棒之后就参差不齐了。
所以,达尔文主义虽然揭示了自然界的真理,但除了在原始社会之外,在发达到一定程度的其它社会阶段,用社会达尔文主义来揭示社会现象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并最终导致其灭亡。
美国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最先通过其自身的调节机制所纠正的,也正是资本垄断。